CN209641668U - 太阳能电池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41668U
CN209641668U CN201822001190.5U CN201822001190U CN209641668U CN 209641668 U CN209641668 U CN 209641668U CN 201822001190 U CN201822001190 U CN 201822001190U CN 209641668 U CN209641668 U CN 209641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ell module
solar cell
triangular prism
modul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0119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褚轶雯
茅双明
潘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Original Assignee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filed Critical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Priority to CN20182200119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41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41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41668U/zh
Priority to PCT/IB2019/060127 priority patent/WO2020109969A1/en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54Optical el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 H01L31/056Optical elements directly associated or integrated with the PV cell, e.g. light-reflecting means or light-concentrating means the light-reflecting means being of the back surface reflector [BSR] ty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48Encapsulation of modu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2PV systems with concentr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包括沿其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透光元件、前封装层、多个相互之间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后封装层和封装背板,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导光膜,所述导光膜包括凹凸状反光结构,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包括并列三棱柱阵列,其中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在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与太阳能电池串在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夹角在45‑80度的范围内,并且凹凸状反光结构的各个凸出顶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200‑600μm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在满足安全性的情况下实现高的发电效率。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问题的逐渐加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应用日益迫切。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太阳能电池便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装置。
目前常见的太阳能电池包括封装在封装盖板和封装背板中的电池主体。光线透过封装盖板照射在电池主体的迎光面上,电池主体将该光线中的光能转化为电能。
目前,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较低并且安全性有时较差,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能够在满足安全性的情况下实现高的发电效率。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沿其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透光元件、前封装层、多个相互之间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后封装层和封装背板,所述多个相互之间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形成阵列,所述阵列包括在与所述厚度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中的多个相互平行的太阳能电池串,每个所述太阳能电池串由多个串接在一起的太阳能电池组成,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太阳能电池串之间形成有串间隙,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导光膜,所述导光膜设置在所述封装背板的处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内部的表面上,所述导光膜在所述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串间隙在所述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基本上重合,所述导光膜包括凹凸状反光结构,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包括并列三棱柱阵列,其中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在所述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在所述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夹角在45-80度的范围内,并且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的各个凸出顶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200-600μ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在所述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在所述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夹角在60-80度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的各个凸出顶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400-550μ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是非线性取向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是线性取向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是平行三棱柱阵列,其中每一个三棱柱的一个四边形面都处于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厚度的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为与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中的每一个三棱柱的面积最小的截面垂直的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每个所述太阳能电池串中的相邻太阳能电池之间形成有片间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中的每个三棱柱的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的顶角在100-140度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中的每个三棱柱的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的顶角在110-130度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的最高点至最低点的垂直距离在1-25μ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太阳能电池各自具有正方形形状或长方形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导光膜通过粘合剂层固定到所述封装背板的处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内部的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粘合剂层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粘合剂层、聚烯烃树脂粘合剂层、聚环氧丙烷粘合剂层、聚乙烯醇缩丁醛粘合剂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粘合剂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粘合剂层、聚偏二氟乙烯粘合剂层、聚氨酯粘合剂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粘合剂层、聚酰亚胺粘合剂层、丙烯酸粘合剂层或丙烯酸酯粘合剂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在 10-100μ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导光膜还包括基底层,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基底层为乙酸丁酸纤维素层、乙酸丙酸纤维素层、三乙酸纤维素层、聚丙烯酸酯层、聚甲基丙烯酸酯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聚醚砜层、聚氨酯层、聚碳酸酯层、聚氯乙烯层、间规聚苯乙烯层、环烯烃共聚物层或有机硅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基底层的厚度在 10-100μ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导光膜还包括反光层,所述反光层覆盖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并且与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适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反光层为金属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反光层的厚度在30- 100n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导光膜的总厚度在20 -150μm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优点在于:
1.通过选择特定的导光膜距太阳能电池的距离,在充分降低太阳能电池组件内部电阻以提高安全性的同时利用导光膜的反射作用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和
2.通过选择特定的导光膜的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相对于太阳能电池串的夹角,减小了光的损失,从而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显示具有导光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截面图;
图2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截面图;
图3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由多个相互之间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形成的阵列的俯视图;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导光膜中含有的凹凸状反光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个不同实施方案的并列三棱柱阵列中的一个三棱柱的俯视图;和
图6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导光膜的在与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
1:太阳能电池组件;2:透光元件;3:前封装层;4:太阳能电池;5:后封装层;6:封装背板;7:太阳能电池阵列;8:太阳能电池串;9:串间隙;10:片间隙;11:导光膜;12:封装背板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内部的表面;13:凹凸状反光结构;14:并列三棱柱阵列;15:三棱柱;16: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厚度的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17:粘合剂层;18:基底层;19:反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将会懂得,考虑了其他实施方式,且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可以实施这些其他实施方式。因此,以下的详细描述是非限制性的。
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可以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内部提供导光膜。当利用太阳能组件发电时,光线在穿过透光元件之后,可以照射在导光膜的光学结构上。导光膜的光学结构可以对入射光进行反射,并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由于光线自上而下入射,因此,导光膜将光线向上朝向透光元件反射。当导光膜反射的光线进入透光元件、并在透光元件内传播至透光元件与空气之间的界面时,发生反射,光的传播方向再次改变,并最终照射在太阳能电池的迎光面上。由于太阳能电池利用该光线进行发电,因此提高了发电效率。导光膜通常设置在太阳能电池的背光侧表面上或封装背板的处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内部的表面上。
当导光膜设置在封装背板的处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内部的表面上时,在通过导光膜将光反射回太阳能电池的迎光面的过程中,照射到导光膜边缘(靠近太阳能电池的部分)的光有可能会被反射到太阳能电池的背光侧,无法穿过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间隙而到达太阳能电池的迎光面,从而造成光损失。图1显示了具有导光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截面图。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组件1包括沿其厚度方向T依次设置的透光元件2、前封装层3、多个相互之间间隔的太阳能电池4、后封装层5和封装背板6,所述多个相互之间间隔的太阳能电池4形成阵列,并且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1还包括导光膜11。照射到导光膜 11上的光发生反射,并且沿着方向A最终照射在太阳能电池4的迎光面上。然而,照射到导光膜边缘的光会被沿着方向B反射到太阳能电池的背光侧,无法穿过太阳能电池之间的间隙而到达太阳能电池的迎光面,从而造成光损失。
另外,导光膜通常通过粘合剂层粘附在太阳能电池的背光侧表面上或封装背板的处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内部的表面上。本申请的申请人发现,在某些情况下,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高温层压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导光膜的相对位置漂移(即,导光膜的位置偏移),降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效率。
此外,导光膜越接近太阳能电池,则实现光反射的效果越好,进而发电效率越高。由于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侧通常覆盖有金属层(例如,铝层)并且导光膜的表面微结构上通常覆盖有金属反光层,因此如果导光膜距太阳能电池片的距离过近则可能在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导致电学导通,从而导致太阳能电池组件破坏的风险。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1,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1包括沿其厚度方向T依次设置的透光元件2、前封装层3、多个相互之间间隔的太阳能电池4、后封装层5和封装背板6,所述多个相互之间间隔的太阳能电池4形成阵列。图3显示由多个相互之间间隔的太阳能电池4形成的阵列7的俯视图。所述阵列7包括在与所述厚度方向T垂直的同一平面中的多个相互平行的太阳能电池串8(例如,在所述阵列7的纵向方向上由太阳能电池4a、4b和4c 形成的太阳能电池串8,以及在所述阵列7的纵向方向上由太阳能电池4d、4e和4f形成的太阳能电池串8)。每个所述太阳能电池串8由多个串接在一起的太阳能电池4(例如,太阳能电池4a、4b、4c、4d、 4e和4f)组成。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太阳能电池串8之间形成有串间隙 9,并且每个所述太阳能电池串8中的相邻太阳能电池之间形成有片间隙10。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处于叠瓦结构时,每个所述太阳能电池串8中的相邻太阳能电池之间可以不存在片间隙10。
如图2中所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1还包括导光膜11,所述导光膜11设置在所述封装背板6的处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内部的表面12上。所述导光膜11在所述封装背板6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串间隙9和/或所述片间隙10在所述封装背板6上的正投影基本上重合,优选略宽于所述串间隙9或片间隙10。所述导光膜的宽度比串间隙9 的宽度或片间隙10的宽度大0.5至5mm,优选大0.5至4mm,优选大0.5至3mm,优选大0.5至2mm,最优选大0.5至1mm。由于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高温层压制备过程中可能出现导光膜的相对位置漂移,因此导光膜的宽度比串间隙9的宽度或片间隙10的宽度大就可以保证该串间隙和/或片间隙能够完全被利用来透过反射光,从而保证了能够实现更高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功率增益。
所述导光膜11包括凹凸状反光结构13。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导光膜11中含有的凹凸状反光结构13的立体图。如图4中所示,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13包括并列三棱柱阵列14,其中每一个三棱柱15的一个四边形面都处于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1 的厚度的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16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术语“并列三棱柱阵列”是指包含彼此并排设置的多个三棱柱的阵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中的每一个三棱柱为朝向太阳能电池的顶角为120度并且两个底角各自为30度的三棱柱。任选地,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中的至少一个三棱柱的朝向太阳能电池的尖峰可以由圆形峰代替。优选地,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中的至少一个三棱柱的圆形峰具有0.2微米至5微米的曲率半径。
如图4中所示,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14的取向方向D为与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14中的每一个三棱柱15的面积最小的截面垂直的方向。如图3中所示,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14的取向方向D在所述封装背板6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8在所述封装背板6上的正投影之间形成夹角α。如上所述,在通过导光膜将光反射回太阳能电池的迎光面的过程中,照射到导光膜边缘(靠近太阳能电池片的部分) 的光有可能会被反射到太阳能电池片的背光侧,无法穿过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间隙而到达太阳能电池的迎光面,从而造成光损失。为了减少以上所述的光损失以提高组件功率,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14的取向方向D在所述封装背板6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8在所述封装背板6上的正投影之间形成的夹角α在45-80度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夹角α在45-80度的范围内时,与没有导光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相比,根据IEC61215在标准测试条件下(AM1.5, 25℃,1000W/m2)测量的太阳能组件功率增益可以达到2.45%以上。然而,当夹角α为85度时,与没有导光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相比,根据IEC61215在标准测试条件下(AM1.5,25℃,1000W/m2)测量的太阳能组件功率增益仅为1.93%,效果较差。优选地,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 14的取向方向D在所述封装背板6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8 在所述封装背板6上的正投影之间形成夹角α在60-80度的范围内,在该范围内选择夹角α能够实现反射光的最大利用率以获得最大的组件功率增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当夹角α在60-80度的范围内时,与不存在导光膜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相比,根据IEC61215在标准测试条件下(AM1.5,25℃,1000W/m2)测量的组件功率增益可以达到3.00%以上。
此外,鉴于尽管导光膜越接近太阳能电池则光反射的效果越好,考虑到导光膜接近太阳能电池时相邻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发生电学导通而导致太阳能电池组件容易破坏的问题,如图2所示,凹凸状反光结构13的各个凸出顶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太阳能电池4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d在200-600μm之间。优选地,凹凸状反光结构13的各个凸出顶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太阳能电池4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d在400-550μm之间。当凹凸状反光结构13的各个凸出顶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太阳能电池4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d小于200μm 时,会导致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之间的电学导通,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组件破坏。
优选地,当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14的取向方向D在所述封装背板6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8在所述封装背板6上的正投影之间形成夹角α在60-80度的范围内并且凹凸状反光结构13的各个凸出顶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太阳能电池4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d 在200-600μm之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相邻太阳能电池片之间发生电学导通以提高安全性的情况下获得最大的光利用率及最佳的光反射效果,从而实现良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增益。
优选地,如图4中所示,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14中的每个三棱柱 15的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4的顶角β在100-140度之间。更优选地,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14中的每个三棱柱15的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4 的顶角β在110-130度之间。
优选地,为了进一步优化反光效果,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13的最高点至最低点的垂直距离在1-25μm之间。
在以上图4中所示的凹凸状反光结构13的立体图中,每一个三棱柱15的三条边都是线性的(即,是直线的)。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任选地,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是非线性取向的(即,是弯曲的)。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三个不同实施方案的并列三棱柱阵列中的一个三棱柱的俯视图。在图5中所示的三棱柱a、b和 c中,中间线分别为三棱柱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突出的顶角线。由图5 所示,在三棱柱a中,顶角线呈直线延伸而剩余两条边呈弯曲状延伸;在三棱柱b中,顶角线与剩余两条边均呈规律性波浪状延伸;在三棱柱c中,顶角线与剩余两条边均呈不规律性波浪状延伸。在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是非线性取向的情况下,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D为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延伸方向。
对太阳能电池的具体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在本领域中通常采用的形状类型中根据实际需要具体选择。优选地,所述太阳能电池各自具有正方形形状或长方形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如何将导光膜设置在封装背板上没有特殊的规定。例如,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将每个所述导光膜通过粘合剂或胶带固定到所述封装背板的处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内部的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导光膜的具体结构并不做特殊的限定。为了便于制造,优选地,每个所述导光膜还包括基底层,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导光膜还可以包括粘合剂层,该粘合剂层和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分别设置在基底层厚度方向的两侧。可以利用粘合剂层将导光膜粘结在封装背板的处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内部的表面上。粘合剂可以是压敏胶或者热熔胶。
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导光膜的在与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图。如图6中所示,导光膜11包括在其厚度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粘合剂层17、基底层18和凹凸状反光结构13。所述导光膜11通过其粘合剂层17固定到所述封装背板6的处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1的内部的表面12上。对用于将导光膜11固定到所述封装背板6的粘合剂的具体类型没有特别限制而可以采用本领域中通常采用的粘合剂。优选地,所述粘合剂层17为乙烯- 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粘合剂层、聚烯烃树脂粘合剂层、聚环氧丙烷粘合剂层、聚乙烯醇缩丁醛粘合剂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粘合剂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粘合剂层、聚偏二氟乙烯粘合剂层、聚氨酯粘合剂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粘合剂层、聚酰亚胺粘合剂层、丙烯酸粘合剂层或丙烯酸酯粘合剂层。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粘合剂层通过涂敷CN201710559405.2中公开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粘合剂而形成。优选地,所述粘合剂层17的厚度在10-100μm、优选10-50μm之间。通过采用如上所述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粘合剂并且将粘合剂层的厚度控制在10-50μm之间,可以有效避免在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高温层压制备过程中出现的导光膜的相对位置漂移。具体地,当将粘合剂层的厚度控制在10-50μm之间时,导光膜的相对位置漂移小于0.5mm;当将粘合剂层的厚度控制在大于50-100μm之间时,导光膜的相对位置漂移在0.5mm至1mm之间;并且当将粘合剂层的厚度控制在大于100μm时,会导致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导光膜位置处的露白,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外观不良,并且影响组件的功率增益。
对构成所述基底层18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优选地,所述基底层 18为乙酸丁酸纤维素层、乙酸丙酸纤维素层、三乙酸纤维素层、聚丙烯酸酯层、聚甲基丙烯酸酯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聚醚砜层、聚氨酯层、聚碳酸酯层、聚氯乙烯层、间规聚苯乙烯层、环烯烃共聚物层或有机硅层。优选地,所述基底层18 的厚度在10-100μm之间。
如图6中所示,所述导光膜还包括反光层19,所述反光层19覆盖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13并且与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13适形。
所述反光层的材料可以为金属材料。可以通过溅射的方式将金属材料沉积在三棱柱上,以获得所述反光层。
优选地,所述反光层为金属层。为了获得较高的反射率,优选地,所述反光层的材料包括金、银、铝、铂、钛等高反射效果金属或其合金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便于制造,优选地,所述反光层的厚度在30-100nm之间。
优选地,所述导光膜的总厚度在20-150μm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前封装层、后封装层的具体材料并不做特殊的限制。例如,可以利用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即,EVA)材料制成前封装层以及后封装层。前封装层以及后封装层可以由相同材料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形成。
对于包括厚度为0.2mm的太阳能电池的阵列,可以利用厚度为 0.5mm的前封装层以及厚度为0.5mm的后封装层对其进行封装。
可以利用太阳能高透光压花玻璃制成透光元件2,并且,可以利用黑色背板(例如,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黑色背板)来制成封装背板6。对于包括厚度为0.2mm的太阳能电池4的阵列而言,透光元件2的厚度可以为3.2mm。封装背板6也可以为玻璃,其厚度可以为2.5mm。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太阳能电池组件可以包括60片太阳能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片的尺寸可以为156mm×156mm。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6个电池串,每个电池串包括10片电池片。在本实用新型中,对片间隙的大小以及串间隙的大小均没有特殊的要求。例如,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串间隙的宽度与片间隙的宽度相同,从而便于设置。具体地,串间隙的宽度可以在1mm至20mm 之间。并且,片间隙的宽度也可以在0mm至20mm之间(其中0mm 为叠瓦组件)。对于半片式太阳能电池组件,电池片的尺寸可以为 156mm×78mm,整体组件包括120片半片太阳能电池片。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6个电池串,每个电池串包括20片电池片。串间隙的宽度可以在1mm至12mm之间。并且,片间隙的宽度也可以在0mm至12mm之间(其中0mm为叠瓦组件)。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内容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内容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内容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内容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1)

1.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沿其厚度方向依次设置的透光元件、前封装层、多个相互之间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后封装层和封装背板,所述多个相互之间间隔的太阳能电池形成阵列,所述阵列包括在与所述厚度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中的多个相互平行的太阳能电池串,每个所述太阳能电池串由多个串接在一起的太阳能电池组成,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太阳能电池串之间形成有串间隙,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还包括导光膜,所述导光膜设置在所述封装背板的处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内部的表面上,所述导光膜在所述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串间隙在所述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基本上重合,所述导光膜包括凹凸状反光结构,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包括并列三棱柱阵列,其中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在所述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在所述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夹角在45-80度的范围内,并且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的各个凸出顶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200-600μ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在所述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太阳能电池串在所述封装背板上的正投影之间的夹角在60-80度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的各个凸出顶点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400-550μ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是非线性取向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是线性取向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是平行三棱柱阵列,其中每一个三棱柱的一个四边形面都处于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厚度的方向垂直的同一平面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的取向方向为与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中的每一个三棱柱的面积最小的截面垂直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每个所述太阳能电池串中的相邻太阳能电池之间形成有片间隙。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中的每个三棱柱的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的顶角在100-140度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并列三棱柱阵列中的每个三棱柱的朝向所述太阳能电池的顶角在110-130度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的最高点至最低点的垂直距离在1-25μm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导光膜通过粘合剂层固定到所述封装背板的处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内部的表面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粘合剂层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粘合剂层、聚烯烃树脂粘合剂层、聚环氧丙烷粘合剂层、聚乙烯醇缩丁醛粘合剂层、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二氟乙烯共聚物粘合剂层、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粘合剂层、聚偏二氟乙烯粘合剂层、聚氨酯粘合剂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粘合剂层、聚酰亚胺粘合剂层、丙烯酸粘合剂层或丙烯酸酯粘合剂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粘合剂层的厚度在10-100μm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导光膜还包括基底层,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设置在所述基底层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基底层为乙酸丁酸纤维素层、乙酸丙酸纤维素层、三乙酸纤维素层、聚丙烯酸酯层、聚甲基丙烯酸酯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层、聚醚砜层、聚氨酯层、聚碳酸酯层、聚氯乙烯层、间规聚苯乙烯层、环烯烃共聚物层或有机硅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基底层的厚度在10-100μm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导光膜还包括反光层,所述反光层覆盖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并且与所述凹凸状反光结构适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反光层为金属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反光层的厚度在30-100nm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中所述导光膜的总厚度在20-150μm之间。
CN201822001190.5U 2018-11-30 2018-11-30 太阳能电池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41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1190.5U CN209641668U (zh) 2018-11-30 2018-11-30 太阳能电池组件
PCT/IB2019/060127 WO2020109969A1 (en) 2018-11-30 2019-11-25 Solar cell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1190.5U CN209641668U (zh) 2018-11-30 2018-11-30 太阳能电池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41668U true CN209641668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74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0119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41668U (zh) 2018-11-30 2018-11-30 太阳能电池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41668U (zh)
WO (1) WO20201099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4155B (zh) * 2021-07-28 2024-05-10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背板以及光伏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60930B1 (en) * 2002-06-12 2003-12-09 Rwe Schott Solar, Inc. Solar cell modules with improved backskin
JP5436691B2 (ja) * 2010-10-06 2014-03-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2204460A (ja) * 2011-03-24 2012-10-22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太陽電池裏面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9812590B2 (en) * 2012-10-25 2017-11-07 Sunpower Corporation Bifacial solar cell module with backside reflector
WO2017066146A1 (en) * 2015-10-12 2017-04-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ght redirecting film useful with solar modu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09969A1 (en) 2020-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59692B2 (ja) 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集光型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CN106449840B (zh) 一种光伏组件反射膜及光伏组件
JP6986357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6653904A (zh) 一种反光光伏组件
JP2011135011A (ja) 光起電力素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9641668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AU2018236885A1 (en) Solar power generation component
CN206076255U (zh) 一种焊带及光伏组件
JP3433224B2 (ja) 平板集光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13644156A (zh) 一种双面反光光伏焊带及光伏组件
JP6207255B2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20754778U (zh) 一种高反射率反光膜
JP2013254992A (ja) 光起電力素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207605A (zh) 一种反光光伏组件
CN208970536U (zh) 一种双面双玻光伏组件
CN106960890A (zh) 一种反射膜及其应用
CN208596684U (zh) 一种双面发电光伏组件
US20210384371A1 (en) Solar cell module
AU2018223261B2 (en) Optical shield for photovoltaic cell
CN208848914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7883712U (zh) 提高光伏转换效率的反光膜
CN206806341U (zh) 一种反光光伏组件
JP2021512505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09447824U (zh) 用于形成光伏组件的背板以及光伏组件
CN110112241A (zh) 背板件、光伏模块及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5

Termination date: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