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32245U - 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32245U
CN209632245U CN201822213181.2U CN201822213181U CN209632245U CN 209632245 U CN209632245 U CN 209632245U CN 201822213181 U CN201822213181 U CN 201822213181U CN 209632245 U CN209632245 U CN 2096322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eating tape
conducting
electrode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31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玉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Chu Han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Chu Ha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Chu Han filed Critical Suzhou Vacuum Technology Co Ltd Chu Han
Priority to CN2018222131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322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322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322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包括电极、第一加热带和第二加热带,第二加热带具有开口环状结构,第一加热带套装于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加热带上开口处,电极设置在第一加热带上,第一加热带为一体成型结构,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导热座、以及设置在一对导热座之间用于连接导热座的导热板,导热座的中部设有插槽,一对第二加热带上开口处的一端插入导热座内,导热板的中部设有第一插孔,电极设置于第一插孔内,本实用新型第一加热带和第二加热带之间插装连接,有利于第一加热带的安装和更换,且连接可靠;第一加热带与第二加热带的接触面大,有利于导热速率的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钎焊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真空钎焊技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批量的工业生产要求设备有尽可能大的装炉量、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能耗成本。而真空炉的使用特点为间歇式循环:抽真--升温--保温--降温--出炉,提高导热效率是提高钎焊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实际加工过程中,温度越低,热辐射越弱,炉内温度很难快速达到工艺要求,而常用钎焊温度都在500℃-900℃左右,现有技术中在炉内布置多个环形加热带,环形加热带之间通过联板焊接和螺栓连接后导热,螺栓连接费时费力,焊接连接不易更换联板,而且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后联板与环形加热带之间的接触不够充分,导致导热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第一加热带和第二加热带之间插装连接,有利于第一加热带的安装和更换,且连接可靠;第一加热带与第二加热带的接触面大,有利于导热速率的提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包括电极、第一加热带和第二加热带,所述第二加热带具有开口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加热带套装于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加热带上开口处,所述电极设置在第一加热带上,该第一加热带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导热座、以及设置在一对导热座之间用于连接导热座的导热板,所述导热座的中部设有插槽,一对所述第二加热带上开口处的一端插入导热座内,所述导热板的中部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电极设置于第一插孔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第二加热带上位于导热座内的一端为导热直段,所述导热直段插装入插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导热直段的相对两侧设有一对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气凝胶毡填充层。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还包括一对导热垫片,所述导热垫片上设有第二插孔,一对所述导热垫片设置于导热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电极穿过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后固定在导热板上。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导热垫片的宽度等于所述导热板的宽度。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导热板上靠近第二加热带环形轴心的一侧设有一对波纹散热段,所述波纹散热段位于导热垫片和导热座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导热座上与导热板相连的一侧设有侧开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第一加热带和第二加热带之间插装连接,有利于第一加热带的安装和更换,且连接可靠;
2.第一加热带与第二加热带的接触面大,有利于导热速率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加热带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加热带的结构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中,1.电极;2.第一加热带;3.第二加热带;4.导热垫片;21.导热座;22.导热板;23.插槽;24.第一插孔;25.侧开缝;26.波纹散热段;30.开口;31.导热直段;3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包括电极1、第一加热带2和第二加热带3,第二加热带3具有开口环状结构,第一加热带2套装于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加热带3上开口处,电极1设置在第一加热带2上,该第一加热带2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导热座21、以及设置在一对导热座21之间用于连接导热座21的导热板22,导热座21的中部设有插槽23,一对第二加热带3上开口处的一端插入导热座21内,导热板22的中部设有第一插孔24,电极1设置于第一插孔24内。
第一加热带2和第二加热带3均为镍铬合金材质,电极1设置在第一加热带2上,第一加热带2作为导热基体,套设在一对第二加热带3上,第一加热带2上导热座21的两个表面可以第二加热带3充分接触,提高热传导效率,第一加热带2为一体成型结构设计,可以直接套装在第二加热带3上,无需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的形式,易于第一加热带2的更换。
第二加热带3上位于导热座21内的一端为导热直段31,导热直段31插装入插槽23内,插槽23和导热直段31均采用直板型结构,利于第二加热带3插入第一加热带2中。
导热直段31的相对两侧设有一对凹槽32,凹槽32内设有可耐1000℃高温的气凝胶毡填充层,气凝胶毡填充层的厚度大于凹槽32的深度,可以通过挤压气凝胶毡填充层的形式增加导热直段31与插槽23的摩擦力,增强第二加热带3与第一加热带2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还包括一对导热垫片4,导热垫片4上设有第二插孔,一对导热垫片4设置于导热板22的相对两侧,电极1穿过第一插孔24和第二插孔后固定在导热板22上,导热垫片4一方面可以将电极1固定在导热板22上,另一方面可以加快热传导效率。
导热垫片4的宽度等于导热板22的宽度,较大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热传导效率。
导热板22上靠近第二加热带3环形轴心的一侧设有一对波纹散热段26,波纹散热段26位于导热垫片4和导热座21之间,波纹散热段26增加了散热面积,有利于提升加热带的热辐射速度。
导热座21上与导热板22相连的一侧设有侧开缝25,侧开缝25的存在可以方便第二加热带3插装入第一加热带2的插槽23中。
第一加热带2和第二加热带3之间插装连接,有利于第一加热带2的安装和更换;第一加热带2与第二加热带3的接触面大,有利于导热速率的提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1)、第一加热带(2)和第二加热带(3),所述第二加热带(3)具有开口环状结构,所述第一加热带(2)套装于一对平行设置的第二加热带(3)上开口处,所述电极(1)设置在第一加热带(2)上,该第一加热带(2)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导热座(21)、以及设置在一对导热座(21)之间用于连接导热座(21)的导热板(22),所述导热座(21)的中部设有插槽(23),一对所述第二加热带(3)上开口处的一端插入导热座(21)内,所述导热板(22)的中部设有第一插孔(24),所述电极(1)设置于第一插孔(2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带(3)上位于导热座(21)内的一端为导热直段(31),所述导热直段(31)插装入插槽(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直段(31)的相对两侧设有一对凹槽(32),所述凹槽(32)内设有气凝胶毡填充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对导热垫片(4),所述导热垫片(4)上设有第二插孔,一对所述导热垫片(4)设置于导热板(22)的相对两侧,所述电极(1)穿过第一插孔(24)和第二插孔后固定在导热板(22)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垫片(4)的宽度等于所述导热板(22)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22)上靠近第二加热带(3)环形轴心的一侧设有一对波纹散热段(26),所述波纹散热段(26)位于导热垫片(4)和导热座(2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座(21)上与导热板(22)相连的一侧设有侧开缝(25)。
CN201822213181.2U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 Active CN2096322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3181.2U CN209632245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3181.2U CN209632245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32245U true CN209632245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759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3181.2U Active CN209632245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322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98336U (zh) 一种热敏陶瓷加热器的散热器及热敏陶瓷加热器
CN201550302U (zh) 加热流体用ptc加热器
CN209632245U (zh) 一种炉内电极与加热带连接结构
CN204069382U (zh) 一种节能发热器
CN209465791U (zh) 一种圆筒形卧式炉体炉内均匀加热结构
CN201303426Y (zh) 一种波纹状发热器
CN212885574U (zh) 一种焊接铜底结构
CN210518864U (zh) 一种新型压机电加热板
CN212157371U (zh) 一种速热散热单片、组件和取暖器
CN114850811A (zh) 散热器的加工方法
CN207422838U (zh) 一种挂面的烘干装置
CN202632787U (zh) 兼具热传导、热对流及热辐射的散热体构造
CN205119801U (zh) 一种工件用电阻炉
CN214024044U (zh) 一种新型焊接电极
CN211716486U (zh) 一种高导散热式汽车led灯
CN214256655U (zh) 一种改进的发热片
CN208358075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焊接用石墨电极结构
CN202435628U (zh) 一种ptc加热片
CN207150858U (zh) 一种不等厚管壁的电热管发热电热器具
CN209583641U (zh) 一种石墨化炉炉头铝排连接机构
CN212305953U (zh) 一种加强型多用导热硅胶垫片
CN216245501U (zh) 一种高寿命隔热屏用弧形钼板
CN206160746U (zh) 一种直流矿热电炉用底电极
CN220138302U (zh) 具有高散热性能的功率桥堆
CN216644769U (zh) 电池烘烤夹具和加热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