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29464U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29464U
CN209629464U CN201822272721.4U CN201822272721U CN209629464U CN 209629464 U CN209629464 U CN 209629464U CN 201822272721 U CN201822272721 U CN 201822272721U CN 209629464 U CN209629464 U CN 2096294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water outlet
flange
vessel
periph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27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春来
刁飞
罗金柳生
刘云祥
彭曦
马向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27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294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294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294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出水部(3)的容器本体(1)和环绕容器本体的周壁布置的外壳(5),外壳设有用于容置出水部的出水部容置腔(R),出水部容置腔的出水口周缘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外壳出水口翻边(6),外壳出水口翻边的底面和外壳的外周壁之间形成隔断线(7)或隔断凹槽。如此设置,通过增大外壳的外周壁与从出水口周缘流出的液体之间的间距,能够削弱外壳的外周壁对于流出的液体的吸附力,使得液体较难在外壳的外周壁上聚集并形成液滴,能够有效降低从出水口周缘流出的液体吸附到外壳的外周壁上并向下流动的概率,从而避免液体滴落而污染用户操作台面,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加热速度快且操作便捷的液体加热容器(如电热水壶等)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其中,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出水部的容器本体和环绕容器本体布置的外壳,且出水部的顶端出水口周壁与外壳的周壁相连。
由于外壳表面对于液体的吸附能力随着两者之间间距的缩小而增大,因此,从出水部的顶端出水口流出的液体较容易被布置于顶端出水口处的外壳表面吸引而吸附到外壳上,这样,在重力的作用下,吸附于外壳上的液体就会沿着外壳壁面向下流动,从而滴落至用户的操作台面,给用户带来极不好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通过增大外壳的外周壁和从出水部容置腔的出水口周缘流出的液体之间的间距,能够削弱外壳的外周壁对于流出液体的吸附力,从而可有效降低流出的液体被吸附至外壳的外周壁上进而向下流动的概率,有利于避免液体滴落而污染用户操作台面,能够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出水部的容器本体和环绕所述容器本体的周壁布置的外壳,所述外壳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出水部的出水部容置腔,所述出水部容置腔的出水口周缘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外壳出水口翻边,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的底面和所述外壳的外周壁之间形成隔断线或隔断凹槽。
优选地,所述隔断凹槽为圆弧形凹槽、矩形凹槽或V形凹槽;并且/或者,所述隔断凹槽的表面开口的宽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3mm。
优选地,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为从所述出水口周缘水平向外延伸的水平翻边。
优选地,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的径向最外端的翻边宽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
优选地,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为从所述出水口周缘径向向外且向上延伸的上翻边;或者,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为从所述出水口周缘径向向外且向下延伸的下翻边。
优选地,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从径向最外端朝向两侧对称布置。
优选地,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的翻边宽度从所述径向最外端朝向两侧逐渐减小;或者,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为等翻边宽度的长条形翻边。
优选地,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的外端面形成为圆弧形倒角面。
优选地,所述出水部设有顶端出水口,所述顶端出水口的周缘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出水部外翻边,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的顶面形成有沉台凹槽,所述出水部外翻边适配安装于所述沉台凹槽中。
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设有盛液内腔,所述容器本体的周壁设有多个连通所述盛液内腔与出水部内腔的本体出水孔,多个所述本体出水孔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周壁上的分布区域呈倒三角区域,在所述倒三角区域中,倒三角区域下部的总孔口面积大于倒三角区域上部的总孔口面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中,出水部位于外壳的出水部容置腔中,且出水部容置腔的出水口周缘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外壳出水口翻边,如此,通过增设外壳出水口翻边,能够增大从出水部容置腔的出水口周缘流出的液体与外壳的外周壁之间的间距,从而削弱外壳的外周壁对于流出的液体的吸附力,进而可有效减少吸附于外壳的外周壁上的液体量,这样,使得液体较难在外壳的外周壁上聚集成液滴,能够有效降低从出水口周缘流出的液体被外壳周壁吸引而吸附到外壳的外周壁上并向下流动的概率,从而可避免液体出现从液体加热容器的外壳滴落而污染用户操作台面的情形,能够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图1的正视图,其中,图3对液体加热容器的局部进行了剖视;
图4为图2中的X部分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Y部分放大图;
图6图示了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局部进行了剖视;
图7为图6中的Z部分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壳未图示,且本体出水孔均为圆形出水孔;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壳未图示,且本体出水孔包括圆形出水孔和倒三角形出水孔;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壳未图示,且本体出水孔包括圆形出水孔、倒三角形出水孔以及沿周向布置的长条形出水孔;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壳未图示,且本体出水孔包括圆形出水孔、倒三角形出水孔以及沿周向布置的长条形出水孔。
附图标记说明:
1 容器本体 3 出水部
5 外壳 6 外壳出水口翻边
7 隔断线
31 出水部外翻边
C 顶端出水口 K 本体出水孔
N1 盛液内腔 N2 出水部内腔
R 出水部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参照图1至图5,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出水部3的容器本体1和环绕容器本体1的周壁布置的外壳5,外壳5设有用于容置出水部3的出水部容置腔R,出水部容置腔R的出水口周缘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外壳出水口翻边6,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底面和外壳5的外周壁之间形成隔断线7或隔断凹槽。
具体地,在传统的液体加热容器中,出水部3的顶端出水口C的周缘与外壳5的周壁相连,参照图6和图7,在用户进行倒水操作时,从出水部3的顶端出水口C流出的液体与靠近顶端出水口C布置的外壳5周壁之间的间距较小,较容易被外壳5的外周壁吸引而吸附到外壳5上,这些被外壳5吸引的液体在外壳5的外周壁上积聚成液滴,而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外壳5的外周壁向下流动直至液体加热容器的底端,进而滴落至用户的操作台面,会给用户带来极不好的使用体验。有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出水部容置腔R的出水口周缘增设外壳出水口翻边6,能够有效增大外壳5的外周壁与从出水部容置腔R的出水口周缘流出的液体之间的间距,从而削弱外壳5的外周壁表面对于流出液体的吸附能力,有利于减少因外壳5周壁的吸引而被吸附至外壳5上的液体量,这样,使得液体较难在外壳5的外周壁上积聚并形成液滴,从而可有效降低从出水口周缘流出的液体被外壳5周壁吸引而吸附到外壳5的外周壁上并向下流动的概率,有利于避免液体出现从液体加热容器的外壳5滴落而污染用户操作台面的情形,能够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在倒水时将液体加热容器竖起来的瞬间,液体较容易粘附到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底面上,而这些液体在重力和表面张力的双重作用下有一个继续朝向外壳5的外周壁流动的趋势,这些液体到达外壳5的周壁后就会顺着外壳5的外周壁向下流动,因此,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底面和外壳5的外周壁之间形成隔断线7或隔断凹槽,能够使粘附于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底面上的液体较难越过隔断线7或隔断凹槽而流到外壳5的外周壁上,对流体有非常明显的阻隔作用,也有利于避免液体滴落而污染用户操作台面。
其中,沿着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径向最外端至容器本体1的中心轴线做剖切,参照图3和图5,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底面和外壳5的外周壁之间为一个突转点(非光滑连续过渡),当然,沿着其它方向进行剖切,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底面和外壳5的外周壁之间也同样为一个非光滑连续过渡的突转点,如此,从液体加热容器的整机外观上看,参照图2和图4,即为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底面和外壳5的外周壁之间形成有一条隔断线7。
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加热容器可以为电热水壶、养生壶、破壁机、泡奶机或豆浆机等此类能够对液体进行加热处理且液体能够通过出水部流入盛液杯体的液体加热容器,在此不再一一例举。此外,用于承载液体的容器本体1通常呈圆筒状,则径向向外为沿容器本体1的径向向外,径向外端为沿容器本体1的径向外端,也即径向、轴向、外端和外沿等均以容器本体1为基准。当然,容器本体1还可以为其它多种适当的形状,例如容器本体1呈棱柱状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具体地,液体加热容器设有用于对容器本体1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的加热元件可以位于容器本体1的底壁下方以用于对容器本体1的底壁进行加热,也可以设置于容器本体1的周壁外侧以对容器本体1的周壁进行加热,还可以设置于容器本体1的底壁下方和周壁外侧以同时对容器本体1的底壁和周壁进行加热。其中,加热元件可选取诸如电热管、电热膜或PTC加热片等以用于加热容器本体1。
优选地,隔断凹槽的表面开口的宽度应不小于1mm且不大于3mm。具体地,隔断凹槽的表面开口的宽度若设置得过小,当液体量较多时则无法起到阻隔液体的效果;而隔断凹槽的表面开口的宽度若设置得过大,则会使液体较易越过该隔断凹槽,从而削弱隔断凹槽对于液体的阻隔效果。此外,隔断凹槽可以为圆弧形凹槽、矩形凹槽或V形凹槽等其它适当形状的凹槽。其中,隔断凹槽的形状指的是隔断凹槽的横截面的形状,例如矩形凹槽即为隔断凹槽的横截面呈矩形状。
具体地,外壳出水口翻边6可以有多种适当的设置方式,例如外壳出水口翻边6为从出水口周缘水平向外延伸的水平翻边,或者外壳出水口翻边6为从出水口周缘径向向外且向上延伸的上翻边,或者外壳出水口翻边6为从出水口周缘径向向外且向下延伸的下翻边等。优选地,参照图3和图5,外壳出水口翻边6为从出水口周缘水平向外延伸的水平翻边。可以理解地,相较于外壳出水口翻边6从出水口周缘向外且向下延伸,将外壳出水口翻边6设置为水平翻边,外壳5的外周壁与从出水部容置腔R的出水口周缘流出的液体之间的间距可更大,相应地吸附于外壳5上的液体量也就越少。此外,相较于外壳出水口翻边6从出水口周缘向外且向上延伸,将外壳出水口翻边6设置为水平翻边,不仅便于生产制造,而且还可使液体加热容器具有较好的外观美观性,给予用户较好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3和图5,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径向最外端的翻边宽度应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具体地,在倒水时,从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径向最外端处流出的液体最多,因此,将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径向最外端的翻边宽度设置为不小于1mm,能够有效避免从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径向最外端流出的大量液体出现被外壳5吸引而吸附到外壳5周壁上的情形。此外,从液体加热容器的外观美观性考虑,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径向最外端的翻边宽度也不宜设置得过大,例如大于5mm。
为避免经外壳出水口翻边6流出的液体出现偏流的情形,外壳出水口翻边6优选地设置为从径向最外端朝向两侧对称布置。进一步地,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翻边宽度从径向最外端朝向两侧逐渐减小。可以理解地,从外壳出水口翻边6流出的液体呈扇形瀑布状,从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径向最外端朝向两侧延伸,其流量逐渐减小,因此,相应地将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翻边宽度设置为从径向最外端朝向两侧逐渐减小,仍可有效避免流出的液体被吸附至外壳5周壁上,且也较为美观。当然,外壳出水口翻边6还可设置为等翻边宽度的长条形翻边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其中,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翻边宽度,具体为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底面的径向宽度。
为便于生产制造,优选地,将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外端面形成为圆弧形倒角面。当然,在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外端面形成为圆弧形倒角面,还可避免用户触碰刮手,能够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
具体地,参照图3和图5,出水部3设有顶端出水口C,顶端出水口C的周缘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出水部外翻边31,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顶面形成有沉台凹槽,如此,可将出水部外翻边31适配安装于沉台凹槽中,此时出水部外翻边31的径向外端面抵接沉台凹槽的外周壁,便于操作人员组装。
为防止用户因触碰而烫伤,优选地,将外壳5设置为塑料隔热外壳,容器本体1为金属容器本体或玻璃容器本体。其中,外壳5可以间隔环绕容器本体1布置,也可以直接层叠于容器本体1周壁上,在此不做特别限定。
具体地,在现有的液体加热容器中,容器本体1设有盛液内腔N1,且容器本体1的周壁设有多个连通侧向连接口和盛液内腔N1的本体出水孔K(其中,容器本体1的周壁可以开设有多个本体出水孔K,也可以仅开设有一个与侧向连接口相适配的本体出水孔K等),多个本体出水孔K在容器本体1的周壁上的分布区域通常呈倒三角区域,且每一个本体出水孔K的出水孔面积相同;此外,在液体中压强随着所处位置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如此,使得从相对较为下方的本体出水孔K流出的液体其流速大于从相对较为上方的本体出水孔K流出的液体流速,尤其是从位于倒三角区域的底端的本体出水孔K和顶端的本体出水孔K流出的液体,两者之间的流速差值较大,这样,具有流速差异的液体在出水部内腔N2中碰撞会产生较为剧烈的扰动,致使液体会较为分散地从出水部3流出。
优选地,参照图8至图11,容器本体1设有盛液内腔N1,容器本体1的周壁设有多个连通侧向连接口和盛液内腔N1的本体出水孔K,多个本体出水孔K在容器本体1的周壁上的分布区域呈倒三角区域,在倒三角区域中,倒三角区域下部的总孔口面积大于倒三角区域上部的总孔口面积。如此设置,通过增加布置于倒三角区域的下部(即倒三角区域下部)的本体出水孔K的总孔口面积,使得在倒三角区域中,下部的本体出水孔K的总孔口面积大于上部的本体出水孔K的总孔口面积,这样,能够有效减缓从倒三角区域下部流入出水部内腔N2中的液体流速,从而缩小从倒三角区域下部流出的液体流速与从倒三角区域上部(即倒三角区域的上部)流出的液体流速之间的差异,促使经本体出水孔K流入出水部内腔N2中的液体流速较为均匀,使得流体呈柱状较为集中地从顶端出水口C流出,进而流入用户的盛液杯体中。
进一步地,在倒三角区域中,单位区域孔口面积设置为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具体地,在液体中压强随着所处位置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将单位区域孔口面积设置为从上往下逐渐增大,可使从任意两个单位区域流出的液体之间的流速差异较小,进而使得从本体出水孔K流出流速更为均匀的液体,促使液体更为集中地经顶端出水口C从出水部3流出。当然,本体出水孔K在倒三角区域中的设置方式,除了可以设置为单位区域孔口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增大,还可以设置为单位区域孔口面积从上往下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参照图11)等其它适当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单位区域孔口面积为在同一个计算单位下(如以1个平方厘米作为计算单位),对倒三角区域内的本体出水孔K进行孔口面积的计算。
优选地,容器本体1的周壁上设有依次上下间隔布置的多组本体出水孔K,每组本体出水孔K的总孔口面积从上往下依次增大,此种本体出水孔K布置方式,能够使得从本体出水孔K流出流速更为均匀的液体,从而使液体更为集中地经顶端出水口C从出水部3流出。当然,本体出水孔K在倒三角区域中的设置方式还可以有多种,例如多个本体出水孔K在倒三角区域随意布置且单位区域孔口面积从上往下逐渐增大等,在此不再赘述。
为使每组本体出水孔K的总孔口面积从上往下依次增大,可以为从上往下依次增大单个本体出水孔K的出水面积(参照图8至图10),也可以为从上往下依次提高本体出水孔K的布置密度等。
具体地,形成于容器本体1周壁上的多个本体出水孔K,其形状可以一致,例如均为圆形出水孔(参照图8)、矩形出水孔或倒三角形出水孔等;当然,多个本体出水孔K也可以设置为集成有多种形状的出水孔,如本体出水孔K包括圆形出水孔和倒三角形出水孔(参照图9),或本体出水孔K包括圆形出水孔、倒三角形出水孔以及沿周向布置的长条形出水孔(参照图10和图11)等,不限于此。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出水部(3)的容器本体(1)和环绕所述容器本体(1)的周壁布置的外壳(5),所述外壳(5)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出水部(3)的出水部容置腔(R),所述出水部容置腔(R)的出水口周缘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外壳出水口翻边(6),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底面和所述外壳(5)的外周壁之间形成隔断线(7)或隔断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断凹槽为圆弧形凹槽、矩形凹槽或V形凹槽;并且/或者,所述隔断凹槽的表面开口的宽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6)为从所述出水口周缘水平向外延伸的水平翻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径向最外端的翻边宽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6)为从所述出水口周缘径向向外且向上延伸的上翻边;或者,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6)为从所述出水口周缘径向向外且向下延伸的下翻边。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6)从径向最外端朝向两侧对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翻边宽度从所述径向最外端朝向两侧逐渐减小;或者,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6)为等翻边宽度的长条形翻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外端面形成为圆弧形倒角面;并且/或者,所述外壳(5)为塑料隔热外壳,所述容器本体(1)为金属容器本体或玻璃容器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3)设有顶端出水口(C),所述顶端出水口(C)的周缘形成有径向向外延伸的出水部外翻边(31),所述外壳出水口翻边(6)的顶面形成有沉台凹槽,所述出水部外翻边(31)适配安装于所述沉台凹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1)设有盛液内腔(N1),所述容器本体(1)的周壁设有多个连通所述盛液内腔(N1)与出水部内腔(N2)的本体出水孔(K),多个所述本体出水孔(K)在所述容器本体(1)的周壁上的分布区域呈倒三角区域,在所述倒三角区域中,倒三角区域下部的总孔口面积大于倒三角区域上部的总孔口面积。
CN201822272721.4U 2018-12-28 2018-12-28 液体加热容器 Active CN2096294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2721.4U CN209629464U (zh) 2018-12-28 2018-12-28 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2721.4U CN209629464U (zh) 2018-12-28 2018-12-28 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29464U true CN209629464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755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2721.4U Active CN209629464U (zh) 2018-12-28 2018-12-28 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294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3853B2 (ja) 飲料調製装置
CN205234284U (zh) 滴漏咖啡制造机
CN102302315A (zh) 一种泡茶组合器具
CN209629464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02860754A (zh) 自动泡茶壶
CN100473313C (zh) 泡壶
GB2410888A (en) Disposable cup
CN204862742U (zh) 吸附式气流报警哨
CN213097508U (zh) 一种仿人工泡茶装置
CN209352541U (zh) 出液装置及具有其的液体供给设备
CN209629462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9629461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09588990B (zh) 饮料胶囊
CN203897920U (zh) 泡茶器
CN109592230B (zh) 饮料胶囊和饮品机
CN209629465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109171473B (zh) 一种仿人工泡茶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茶饮机
CN202723357U (zh) 一种泡茶杯和多功能咖啡机
CN209661344U (zh) 一种咖啡轻淬杯
CN205585772U (zh) 可翻洗的杯子
CN205513906U (zh) 一种陶瓷茶盘
CN105054806A (zh) 吸附式气流报警哨
KR200471247Y1 (ko) 혼합주 제조기
CN213216352U (zh) 一种自动泡茶装置
CN209629474U (zh) 酿造机构和饮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