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29462U - 液体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29462U
CN209629462U CN201822246466.6U CN201822246466U CN209629462U CN 209629462 U CN209629462 U CN 209629462U CN 201822246466 U CN201822246466 U CN 201822246466U CN 209629462 U CN209629462 U CN 2096294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huts
shell
end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4646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春来
彭曦
罗金柳生
马向阳
刁飞
刘云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4646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294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294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294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公开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出水部(3)的容器本体(1)和环绕容器本体的周壁布置的外壳(5),出水部设有顶端出水口(C)且出水部周壁与外壳的周壁相连,外壳的外周壁形成有朝向容器本体凹陷且沿周向延伸的截流凹槽(51),截流凹槽位于顶端出水口的正下方。如此设置,通过在外壳的外周壁上增设位于顶端出水口的正下方的截流凹槽,能够截留从顶端出水口处沿着外壳的周壁下流的液体,从而可有效防止液体出现继续向下流动进而滴落污染用户操作台面的情形,能够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液体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体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加热速度快且操作便捷的液体加热容器(如电热水壶等)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其中,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出水部的容器本体和环绕容器本体布置的外壳,且出水部的顶端出水口周壁与外壳的周壁相连。
由于外壳表面对于液体的吸附能力随着两者之间间距的缩小而增大,因此,从出水部的顶端出水口流出的液体较容易被布置于顶端出水口处的外壳表面吸引而吸附到外壳上,这样,在重力的作用下,吸附于外壳上的液体就会沿着外壳壁面向下流动,进而滴落至用户的操作台面,给用户带来极不好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能够有效防止吸附于外壳的外周壁上的液体下流至液体加热容器的底端,有利于避免由于液体滴落而出现污染用户操作台面的情形,能够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出水部的容器本体和环绕所述容器本体的周壁布置的外壳,所述出水部设有顶端出水口且出水部周壁与所述外壳的周壁相连,所述外壳的外周壁形成有朝向所述容器本体凹陷且沿周向延伸的截流凹槽,所述截流凹槽位于所述顶端出水口的正下方。
优选地,所述截流凹槽的表面开口的宽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3mm;和/或,所述截流凹槽的凹槽深度不小于1mm。
优选地,沿所述外壳的周向,所述截流凹槽的凹槽深度相等;或者,所述截流凹槽的凹槽深度从所述顶端出水口的正下方朝向两侧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截流凹槽的表面开口沿所述外壳的周向等宽布置。
优选地,所述截流凹槽为矩形凹槽、V形凹槽或梯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顶端出水口与所述截流凹槽之间的最小轴向间距不小于10mm。
优选地,所述截流凹槽呈圆环状或扇环状沿周向延伸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外周壁上。
优选地,所述截流凹槽从所述顶端出水口的正下方朝向两侧逐渐向下延伸;或者,所述截流凹槽为沿所述外壳的外周壁水平延伸的水平凹槽。
优选地,所述截流凹槽呈螺旋状盘绕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外周壁上。
优选地,所述外壳为塑料隔热外壳,所述容器本体为金属容器本体或玻璃容器本体。
优选地,所述外壳为一体注塑成型件。
优选地,所述出水部包括设有所述顶端出水口的顶端出水部和连接所述容器本体的侧向连接部,所述外壳的周壁与所述顶端出水部或所述侧向连接部的出水部周壁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容器中,在外壳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截流凹槽,且该截流凹槽布置于顶端出水口的正下方,如此,被布置于顶端出水口处的外壳吸附的液体在沿着外壳的外周壁向下流动的过程中,能够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截留于截流凹槽中,这样,可有效避免液体出现继续向下流动进而滴落污染用户操作台面的情形,有利于大幅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截流凹槽呈水平扇环状;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截流凹槽呈水平圆环状;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液体加热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截流凹槽呈扇环状,且截流凹槽从顶端出水口的正下方朝向两侧逐渐向下延伸;
图4为图1中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A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容器本体 3 出水部
5 外壳
31 顶端出水部 32 侧向连接部
51 截流凹槽
C 顶端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各部件相互位置关系描述用词。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参照图1至图5,该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出水部3的容器本体1和环绕容器本体1的周壁布置的外壳5,出水部3设有顶端出水口C且出水部周壁与外壳5的周壁相连,外壳5的外周壁形成有朝向容器本体1凹陷且沿周向延伸的截流凹槽51,截流凹槽51位于顶端出水口C的正下方。
其中,出水部3包括设有顶端出水口C的顶端出水部31和连接容器本体1的侧向连接部32,且外壳5的周壁与出水部周壁可以有多种适当的连接方式,例如外壳5的周壁与顶端出水部31的出水部周壁相连,或者外壳5的周壁与侧向连接部32的出水部周壁相连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但为便于理解和清楚明确,以下仅以外壳5的周壁与顶端出水部31的出水部周壁相连为例展开阐述。
具体地,由于固体表面具有吸附液体的能力,使得从顶端出水口C流出的液体较容易受到外壳5的周壁表面的吸引而被吸附到外壳5的外周壁上;此外,固体表面对于液体的这种吸附能力会随着两者之间间距的缩小而增大,致使越靠近顶端出水口C布置的外壳5的周壁,其吸附的液体量就越多,也即设置于顶端出水口C处的外壳5的周壁其吸附的液体量最多,这些被外壳5吸引的液体在外壳5的外周壁上积聚成液滴,进而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外壳5的外周壁向下流动,向下流动的液滴最终从液体加热容器的底端向下滴落至用户的操作台面,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有鉴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外壳5的外周壁上增设朝向容器本体1凹陷的截流凹槽51,该截流凹槽51沿外壳5的周向延伸且布置于顶端出水口C的正下方,如此设置,在用户进行倒水操作时,被布置于顶端出水口C处的外壳5外周壁吸附的液体,在沿着外壳5的外周壁向下流动至截流凹槽51处时,能够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截留于截流凹槽51内,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由于液体继续向下流动至液体加热容器的底端而出现液体滴落污染用户操作台面的情形,有利于大幅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在容器本体1外设置外壳5,还能够将加热元件、电线等部件布置于外壳5内,可使整机更为美观。其中,容器本体1设有盛液内腔,将液体加热容器倾倒,可使盛液内腔中的液体从出水部3的顶端出水口C流出,进而落入用户的盛液杯体中;另出水部周壁即为出水部3的周壁的简写。
需要说明的是,液体加热容器可以为电热水壶、养生壶、破壁机、泡奶机或豆浆机等此类能够对液体进行加热处理且液体能够通过出水部流入盛液杯体的液体加热容器,在此不再一一例举。此外,液体加热容器设有用于对容器本体1进行加热的加热组件,该加热组件的加热元件可以位于容器本体1的底壁下方以用于对容器本体1的底壁进行加热,也可以设置于容器本体1的周壁外侧以对容器本体1的周壁进行加热,还可以设置于容器本体1的底壁下方和周壁外侧以同时对容器本体1的底壁和周壁进行加热。其中,加热元件可选取诸如电热管、电热膜或PTC加热片等以用于加热容器本体1。
优选地,参照图4和图5,截流凹槽51的表面开口的宽度应不小于1mm且不大于3mm。具体地,截流凹槽51的表面开口的宽度若设置得过小,则截留的液体量就较少,影响截流凹槽51的截流效果;但截流凹槽51的表面开口的宽度若设置得过大,则下流至截流凹槽51的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就难以贴到截流凹槽51的顶面和底面,使得液体较难进入并留存于截流凹槽51中,同样会削弱截流凹槽51的截流效果。
另外,为使截流凹槽51具有较好的截流效果,参照图4和图5,截流凹槽51的凹槽深度应优选为不小于1mm。进一步地,截流凹槽51的凹槽深度应不大于2mm。
具体地,截流凹槽51的凹槽深度可以设置为等深布置(即沿外壳5的周向,截流凹槽51的凹槽深度相等),截流凹槽51的凹槽深度也可以设置为从顶端出水口C的正下方朝向两侧逐渐减小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其中,由于从顶端出水口C的正下方沿周向两侧延伸,吸附的液体流向截流凹槽51的量逐渐减少,因此,将截流凹槽51的凹槽深度设置为从顶端出水口C的正下方朝向两侧逐渐减小,亦能使截流凹槽51具有较好的截流效果。此外,截流凹槽51的表面开口的宽度除了可以设置为等宽布置(即截流凹槽51的表面开口沿外壳5的周向等宽布置),还可以设置为非等宽布置,只要截流凹槽51的表面开口的宽度介于1mm至3mm之间即可。
具体地,截流凹槽51可以为矩形凹槽(参照图1和图3),截流凹槽51也可以为V形凹槽(参照图2),当然,截流凹槽51还可以为梯形凹槽等其它适当形状的凹槽,在此不再赘述。其中,截流凹槽51的形状指的是截流凹槽51的横截面的形状,例如矩形凹槽即为截流凹槽51的横截面呈矩形状。
由于固体表面对于液体的这种吸附能力会随着两者之间间距的缩小而增大,使得从顶端出水口C流出的液体较易被邻近顶端出水口C布置的外壳5吸引而吸附至其周壁表面上,因此,为较好地截留这部分被吸附的液体,顶端出水口C与截流凹槽51之间的最小轴向间距应优选地设置为不小于10mm。进一步地,顶端出水口C与截流凹槽51之间的最小轴向间距应不小于20mm。其中,轴向为容器本体的中心轴线方向,当然,当容器本体的中心轴线与铅垂线相平行时,顶端出水口C与截流凹槽51之间的最小轴向间距也等同于顶端出水口C与截流凹槽51之间的最小高度差。
优选地,参照图1至图3,截流凹槽51呈圆环状或扇环状沿周向延伸形成于外壳5的外周壁上。其中,截流凹槽51呈圆环状或扇环状的区别在于,圆环状的截流凹槽51为闭环凹槽(参照图2),而扇环状的截流凹槽51则为非闭环凹槽(参照图1和图3)。当然,截流凹槽51还可以布置为呈螺旋状盘绕设置于外壳5的外周壁上等,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进一步地,参照图3,截流凹槽51从顶端出水口C的正下方朝向两侧逐渐向下延伸。具体地,吸附的液体多流向位于顶端出水口C正下方的截流凹槽51,则当大量的液体下流至位于顶端出水口C正下方的截流凹槽51处时,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进入截流凹槽51内,而后可在重力的作用下顺着向下延伸的截流凹槽51朝向两侧流动,以实现分流,这样,就不致由于局部截流凹槽51液体满溢而出现无法继续截流的情形,即使得截流凹槽51可截留更多的液体,从而提高截流凹槽51的截流效果。当然,参照图1和图2,截流凹槽51还可以设置为沿外壳5的外周壁水平延伸的水平凹槽等。
为防止用户因触碰而烫伤,优选地,将外壳5设置为塑料隔热外壳,容器本体1为金属容器本体或玻璃容器本体。其中,外壳5可以间隔环绕容器本体1布置,也可以直接层叠于容器本体周壁上,在此不做特别限定。此外,外壳5为一体注塑成型件,这样,可操作性强且生产工艺也较为简单。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容器的其它构成以及作用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为了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加热容器包括设有出水部(3)的容器本体(1)和环绕所述容器本体(1)的周壁布置的外壳(5),所述出水部(3)设有顶端出水口(C)且出水部周壁与所述外壳(5)的周壁相连,所述外壳(5)的外周壁形成有朝向所述容器本体(1)凹陷且沿周向延伸的截流凹槽(51),所述截流凹槽(51)位于所述顶端出水口(C)的正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凹槽(51)的表面开口的宽度不小于1mm且不大于3mm;和/或,所述截流凹槽(51)的凹槽深度不小于1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外壳(5)的周向,所述截流凹槽(51)的凹槽深度相等;或者,所述截流凹槽(51)的凹槽深度从所述顶端出水口(C)的正下方朝向两侧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凹槽(51)的表面开口沿所述外壳(5)的周向等宽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凹槽(51)为矩形凹槽、V形凹槽或梯形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出水口(C)与所述截流凹槽(51)之间的最小轴向间距不小于10m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凹槽(51)呈圆环状或扇环状沿周向延伸形成于所述外壳(5)的外周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凹槽(51)从所述顶端出水口(C)的正下方朝向两侧逐渐向下延伸;或者,所述截流凹槽(51)为沿所述外壳(5)的外周壁水平延伸的水平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凹槽(51)呈螺旋状盘绕设置于所述外壳(5)的外周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3)包括设有所述顶端出水口(C)的顶端出水部(31)和连接所述容器本体(1)的侧向连接部(32),所述外壳(5)的周壁与所述顶端出水部(31)或所述侧向连接部(32)的出水部周壁相连。
CN201822246466.6U 2018-12-28 2018-12-28 液体加热容器 Active CN2096294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6466.6U CN209629462U (zh) 2018-12-28 2018-12-28 液体加热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6466.6U CN209629462U (zh) 2018-12-28 2018-12-28 液体加热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29462U true CN209629462U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76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46466.6U Active CN209629462U (zh) 2018-12-28 2018-12-28 液体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294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70669U (zh) 一种折叠杯
CN209629462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5505123U (zh) 燃气灶
CN202112890U (zh) 即热加热器
CN220069479U (zh) 一种加热料理杯用的冲泡装置及料理机
CN205849269U (zh) 一种内置压力漏斗冲泡壶
CN209629460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7236653U (zh) 一种净饮机
CN105982549A (zh) 煮茶杯
CN110566957B (zh) 灶具火盖
CN209629464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3885307U (zh) 一种饮料冲泡装置
CN207428975U (zh) 一种水汽分离装置
CN103300671B (zh) 一种饮料杯杯盖
CN103005989B (zh) 一种防滴水茶壶嘴套
CN208388423U (zh) 一种蒸茶器及带有蒸茶器的茶具
CN205612206U (zh) 一种陶瓷壶
CN205513906U (zh) 一种陶瓷茶盘
CN205306759U (zh) 防内溢锅胆
CN215899416U (zh) 一种组合茶漏
CN204363591U (zh) 一种净水茶壶
CN201641349U (zh) 一种高温萃取泡茶装置
CN209018451U (zh) 喷淋式煮茶器
CN208973438U (zh) 一种用于煮茶器内的稳定型茶网结构
CN218128105U (zh) 一种泡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