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23583U - 一种轴向游隙检测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轴向游隙检测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23583U CN209623583U CN201920637130.4U CN201920637130U CN209623583U CN 209623583 U CN209623583 U CN 209623583U CN 201920637130 U CN201920637130 U CN 201920637130U CN 209623583 U CN209623583 U CN 2096235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ring
- bearing
- lever
- testing agency
- charging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的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轴承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外圈压紧组件、第一内圈加载组件和第二内圈加载组件,机架上设有放置轴承的工作台,工作台设有轴承的检测位;外圈压紧组件被配置为从轴承的轴向上压紧轴承的外圈;第一内圈加载组件和第二内圈加载组件分别位于工作台的两侧,第一内圈加载组件被配置为在外圈受压情况下对轴承的内圈施加轴向的第一作用力;第二内圈加载组件被配置为在外圈受压及第一作用力被释放的情况下对内圈施加轴向的第二作用力,且第二作用力的方向与第一作用力的方向相反。该轴向游隙检测机构能够快速固定轴承的外圈,对轴承的内圈施加轴向的加载力的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的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承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按运动元件摩擦性质的不同,轴承可分为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两大类。其中滚动轴承已经标准化、系列化,但与滑动轴承相比,它的径向尺寸、振动和噪声较大,价格也较高。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滚动轴承在使用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游隙检测。轴承游隙,即指轴承在未安装于轴或轴承箱时,将其内圈或外圈的一方固定,然后使未被固定的一方做径向或轴向移动时的移动量。根据移动方向,可分为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运转时的游隙(称做工作游隙)的大小对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温升、噪声、振动等性能有影响。
目前,轴承的轴向游隙的测量的过程是先在轴承内圈装上检测板,然后将外圈装夹,由螺母夹紧,百分表的检测头抵于检测板上,再手动通过螺纹连接装置推动内圈与检测板,推动内圈上下的位移来检测轴承的轴向游隙,存在外圈装夹耗时长以及手动推动无法控制最大推力而损伤轴承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轴承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轴向游隙检测机构,能够快速固定轴承的外圈,对轴承的内圈施加轴向的加载力的操作方便。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所述机架上的外圈压紧组件、第一内圈加载组件和第二内圈加载组件,其中:
所述机架上设有放置轴承的工作台,所述工作台设有所述轴承的检测位;
所述外圈压紧组件被配置为从所述轴承的轴向上压紧所述轴承的外圈;
所述第一内圈加载组件和所述第二内圈加载组件分别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两侧,所述第一内圈加载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外圈受压情况下对所述轴承的内圈施加轴向的第一作用力;
所述第二内圈加载组件被配置为在所述外圈受压及所述第一作用力被释放的情况下对所述内圈施加轴向的第二作用力,且所述第二作用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一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作为上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的对位组件,所述对位组件被配置为调整所述轴承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位置。
作为上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对位组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拨片、驱动两个所述拨片相对所述检测位水平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件,两个所述拨片之间的间隙呈逐渐收窄趋势,且所述间隙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轴承的外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轴承的外径。
作为上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圈压紧组件包括能够与所述外圈抵持的压环、驱动所述压环相对所述工作台竖直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压环通过连接块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且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机架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内圈加载组件包括压杆、计量仪、第一加载头、第一杠杆及第三驱动件,其中:
所述压杆贯穿所述连接块伸入所述压环内;
所述计量仪设置于所述压杆未伸入所述压环内的端部,所述计量仪被配置为计量所述内圈的轴向位移;
所述第一加载头套设于所述压环内并与所述压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加载头能够抵压所述内圈的顶端面;
所述第一杠杆与所述连接块转动连接并抵持所述压杆;
所述第三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杠杆绕其与所述压杆的抵触点摆动。
作为上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杠杆连接有第一压力调节块。
作为上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杠杆与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第一拉压传感器连接。
作为上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内圈加载组件包括顶杆、第二加载头、第二杠杆及第四驱动件,其中:
所述顶杆一端与所述第二杠杆的端部抵持、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加载头;
所述第二加载头能够抵压所述内圈的底端面;
所述第二杠杆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驱动件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杠杆绕其与所述机架的转动连接点摆动。
作为上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杠杆连接有第二压力调节块。
作为上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杠杆与所述机架之间通过第二拉压传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外圈压紧组件从轴承的轴向上压紧轴承的外圈,利用第一内圈加载组件和第二内圈加载组件以某一加载力上下轴向对内圈加载作用力,使内圈移动,加载前后,内圈上端面与外圈上端面的差值即为轴向游隙,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机架,11-工作台,20-外圈压紧组件,21-压环,22-第二驱动件,23-连接块,30-第一内圈加载组件,31-压杆,32-计量仪,33-第一加载头,34-第一杠杆,35-第三驱动件,36-第一压力调节块,37-第一拉压传感器,40-第二内圈加载组件,41-顶杆,42-第二加载头,43-第二杠杆,44-第四驱动件,45-第二压力调节块,46-第二拉压传感器,50-轴承,60-对位组件,61-拨片,62-第一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包括机架10及设置于机架10上的外圈压紧组件20、第一内圈加载组件30和第二内圈加载组件40,其中,机架10上设有放置轴承50的工作台11,工作台11设有轴承50的检测位;外圈压紧组件20被配置为从轴承50的轴向上压紧轴承50的外圈;第一内圈加载组件30和第二内圈加载组件40分别位于工作台11的两侧,第一内圈加载组件30被配置为在外圈受压情况下对轴承50的内圈施加轴向的第一作用力;第二内圈加载组件40被配置为在外圈受压及第一作用力被释放的情况下对内圈施加轴向的第二作用力,且第二作用力的方向与第一作用力的方向相反。通过外圈压紧组件20从轴承50的轴向上压紧轴承50的外圈,利用第一内圈加载组件30和第二内圈加载组件40以某一加载力上下轴向对内圈加载作用力,使内圈移动,加载前后,内圈上端面与外圈上端面的差值即为轴向游隙,操作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该轴向游隙检测机构还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1的对位组件60,对位组件60被配置为调整轴承50位于工作台11的位置。具体地,对位组件6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拨片61、驱动两个拨片61相对检测位水平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件62,两个拨片61之间的间隙呈逐渐收窄趋势,且间隙的最大宽度大于轴承50的外径、最小宽度小于轴承50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驱动件62为气缸,当第一驱动件62启动,两个拨片61伸出,伸出过程中,从轴承50的两侧逐渐去夹持轴承50,并将轴承50推至设定的检测位,以确保游隙检测的准确性;轴承50定位结束后,第一驱动件62归位。
另外,外圈压紧组件20包括能够与外圈抵持的压环21、驱动压环21相对工作台11竖直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件22,压环21通过连接块23与第二驱动件22连接,且连接块23与机架10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驱动件22为气缸,当第二驱动件22启动,压环21下降直至将轴承50的外圈压紧在工作台11上,压环21的内径需大于等于轴承50外圈的内径且小于轴承50外圈的外径。
当外圈压紧组件20压紧轴承50的外圈后,第一内圈加载组件30开始工作。具体地,第一内圈加载组件30包括压杆31、计量仪32、第一加载头33、第一杠杆34及第三驱动件35。其中,压杆31贯穿连接块23伸入压环21内;计量仪32设置于压杆31未伸入压环21内的端部,计量仪32被配置为计量内圈的轴向位移;第一加载头33套设于压环21内并与压杆31的端部转动连接,第一加载头33能够抵压内圈的顶端面;第一杠杆34与连接块23转动连接并抵持压杆31;第三驱动件35被配置为驱动第一杠杠34绕其与压杆31的抵触点摆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驱动件35为气缸,当第三驱动件35启动,根据杠杆原理,第一杠杆34抵压压杆31,压杆31将作用力传递给第一加载头33,从而使第一加载头33对轴承50的内圈施加作用力,使内圈相对外圈产生向下的位移,计量仪32(如千分表)显示内圈的位移。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加载头33与压杆31转动连接,可实现万向转动,避免第一加载头33与内圈不同轴时造成的加载偏差,确保了测量的正确性与稳定性。
为了调节第一杠杆34对压杆31的压力,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杠杆34连接有第一压力调节块36。通过调整第一压力调节块36在第一杠杆34上的位置,可以调整第一杠杆34对压杆31的压力大小,以使内圈轴向移动到极限。
为了直观地监控第一加载头33对内圈施加的加载力,本实用新型将第一杠杆34与连接块23之间通过第一拉压传感器37连接。利用第一拉压传感器37实时显示第一杠杆34的加载力,若加载力超过设定的限值,可以报警,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同样的,第二内圈加载组件40包括顶杆41、第二加载头42、第二杠杆43及第四驱动件44。其中,顶杆41一端与第二杠杆43的端部抵持、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加载头42;第二加载头42能够抵压内圈的底端面;第二杠杆43与机架10转动连接;第四驱动件44被配置为驱动第二杠杆43绕其与机架10的转动连接点摆动。本实用新型中,第四驱动件44为气缸。第二内圈加载组件40同样采用了杠杆原理,使内圈相对外圈产生向上的位移,并由计量仪32记录。
同样的,第二杠杆43连接有第二压力调节块45,第二杠杆43与机架10之间通过第二拉压传感器46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的工作原理为:
轴承50到达检测位,第二驱动件22启动,压环21压紧轴承50的外圈,第三驱动件35启动,第一压力调节块36通过杠杆原理作用于轴承50的内圈,使轴承50的内圈向下移动,记录此时计量仪32的第一次数值,然后第三驱动件35取消加载力,第四驱动件44启动,第二压力调节块45通过杠杆原理作用于轴承50的内圈,使轴承50的内圈相对外圈向上移动,记录此时计量仪32的第二次数值,两次数值差值即为此次测量的游隙值。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及设置于所述机架(10)上的外圈压紧组件(20)、第一内圈加载组件(30)和第二内圈加载组件(40),其中:
所述机架(10)上设有放置轴承(50)的工作台(11),所述工作台(11)设有所述轴承(50)的检测位;
所述外圈压紧组件(20)被配置为从所述轴承(50)的轴向上压紧所述轴承(50)的外圈;
所述第一内圈加载组件(30)和所述第二内圈加载组件(40)分别位于所述工作台(11)的两侧,所述第一内圈加载组件(30)被配置为在所述外圈受压情况下对所述轴承(50)的内圈施加轴向的第一作用力;
所述第二内圈加载组件(40)被配置为在所述外圈受压及所述第一作用力被释放的情况下对所述内圈施加轴向的第二作用力,且所述第二作用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一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1)的对位组件(60),所述对位组件(60)被配置为调整所述轴承(50)位于所述工作台(11)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位组件(6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拨片(61)、驱动两个所述拨片(61)相对所述检测位水平往复移动的第一驱动件(62),两个所述拨片(61)之间的间隙呈逐渐收窄趋势,且所述间隙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轴承(50)的外径、最小宽度小于所述轴承(50)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压紧组件(20)包括能够与所述外圈抵持的压环(21)、驱动所述压环(21)相对所述工作台(11)竖直往复移动的第二驱动件(22),所述压环(21)通过连接块(23)与所述第二驱动件(22)连接,且所述连接块(23)与所述机架(10)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圈加载组件(30)包括压杆(31)、计量仪(32)、第一加载头(33)、第一杠杆(34)及第三驱动件(35),其中:
所述压杆(31)贯穿所述连接块(23)伸入所述压环(21)内;
所述计量仪(32)设置于所述压杆(31)未伸入所述压环(21)内的端部,所述计量仪(32)被配置为计量所述内圈的轴向位移;
所述第一加载头(33)套设于所述压环(21)内并与所述压杆(31)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加载头(33)能够抵压所述内圈的顶端面;
所述第一杠杆(34)与所述连接块(23)转动连接并抵持所述压杆(31);
所述第三驱动件(35)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杠杆(34)绕其与所述压杆(31)的抵触点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杆(34)连接有第一压力调节块(3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杆(34)与所述连接块(23)之间通过第一拉压传感器(37)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圈加载组件(40)包括顶杆(41)、第二加载头(42)、第二杠杆(43)及第四驱动件(44),其中:
所述顶杆(41)一端与所述第二杠杆(43)的端部抵持、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加载头(42);
所述第二加载头(42)能够抵压所述内圈的底端面;
所述第二杠杆(43)与所述机架(10)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驱动件(44)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杠杆(43)绕其与所述机架(10)的转动连接点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杠杆(43)连接有第二压力调节块(4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轴向游隙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杠杆(43)与所述机架(10)之间通过第二拉压传感器(46)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37130.4U CN209623583U (zh) | 2019-05-06 | 2019-05-06 | 一种轴向游隙检测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637130.4U CN209623583U (zh) | 2019-05-06 | 2019-05-06 | 一种轴向游隙检测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23583U true CN209623583U (zh) | 2019-11-12 |
Family
ID=68459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637130.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23583U (zh) | 2019-05-06 | 2019-05-06 | 一种轴向游隙检测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2358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9305A (zh) * | 2019-11-22 | 2020-02-28 | 湖南美蓓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轴承游隙仪 |
CN113624186A (zh) * | 2021-08-14 | 2021-11-09 | 河北精拓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游隙自动检测装置 |
-
2019
- 2019-05-06 CN CN201920637130.4U patent/CN20962358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49305A (zh) * | 2019-11-22 | 2020-02-28 | 湖南美蓓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微型轴承游隙仪 |
CN113624186A (zh) * | 2021-08-14 | 2021-11-09 | 河北精拓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游隙自动检测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623583U (zh) | 一种轴向游隙检测机构 | |
US4964221A (en) | Counterbalanced coordinate-measuring instrument | |
CN105181481B (zh) | 一种三点弯曲疲劳试验机 | |
CN110530637B (zh) | 行星滚柱丝杠动态性能通用测试平台 | |
WO2023004778A1 (zh) | 一种摩擦磨损检测装置 | |
CN211904967U (zh) | 一种旋转式摩擦磨损试验机 | |
CN110238649A (zh) |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的可重配置人机协同装配系统 | |
CN207816456U (zh) | 轴承测振机构及轴承检测设备 | |
CN106404400B (zh) | 一种整体式高刚度气体推力轴承动态性能测试实验台 | |
CN105738236A (zh) | 一种超声高频滚珠磨损疲劳试验装置 | |
CN107907208A (zh) | 轴承测振机构及轴承检测设备 | |
CN108414229A (zh) | 一种自动型深沟球轴承磨损寿命试验机 | |
JPH02285209A (ja) | 直交座標測定機とそのテーブルの回転軸線を決定する方法 | |
CN108444661B (zh) | 一种斜圈弹簧疲劳试验台 | |
CN106092621A (zh) | 一种弹性车轮扭转测试工装 | |
CN206095561U (zh) | 二代轮毂轴承测振加载装置 | |
CN210625623U (zh) | 一种新型平行度检测仪 | |
CN208953394U (zh) | 一种岩石耐磨测试装置 | |
CN111922996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测试系统中的快速装夹装置 | |
CN201373723Y (zh) | 轴承的凸出量测量仪 | |
CN212409585U (zh) | 一种轴向游隙检测仪用可调测头 | |
CN110954324A (zh) | 一种通用性轴承预紧高度测量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
CN213956268U (zh) | 一种轴承磨损检测装置 | |
CN109116233A (zh) | 一种用于汽车电机测试台 | |
CN111366068B (zh) | 一种轴承组件预载荷关联参数测量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