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21484U - 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21484U
CN209621484U CN201821939020.5U CN201821939020U CN209621484U CN 209621484 U CN209621484 U CN 209621484U CN 201821939020 U CN201821939020 U CN 201821939020U CN 209621484 U CN209621484 U CN 209621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flow channel
water
branch flow
flow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390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伟伟
吴朝晖
曹伟
唐悦芳
张博
徐智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d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China Shipbuilding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d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China Shipbuilding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d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China Shipbuilding Power Engineering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dong Heavy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390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21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21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21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主要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应用于柴油机燃烧室的冷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冷却系统不合理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缸盖本体,所述气缸盖采用钻孔的方式加工冷却流道,进水口布置在缸盖本体下部周边,出水口靠近排气道出口,中部设有上下贯通的喷油器安装腔,远离排气道出口位置设有上下贯通的起动阀安装腔;本实用新型采用薄底板钻孔,进水口环绕缸盖下部四周,根据热负荷高低合理地布置相应的数量和孔径的进水流道,针对排气阀座周边、起动阀头部周边及喷油器头部区域等高热区域采用优先集中冷却的方式,降低温度,增强冷却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
背景技术
气缸盖结构复杂,依据其工作条件,它承受着螺栓预紧力、燃烧压力和交变热应力,而且还有相当大的热量由气缸盖传至冷却液中,所以气缸盖设计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在柴油机工作过程中,气缸盖承受很高的交变机械负荷与热负荷,是柴油机工作条件最为恶劣的零部件之一。同时缸盖也是水冷式柴油机中重要的散热部件,合理组织冷却水的流道,加强燃烧室底板背面的冷却,使底板保持比较低的温度直接影响缸盖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综合考虑上述问题,我们采用薄底板钻孔,下部布置进水冷却水道,优先对高热区进行冷却的新型柴油机气缸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所述气缸盖本体为四气门气缸盖;所述气缸盖本体右侧设有排气阀孔,左侧设有进气阀孔;所述的气缸盖本体采用薄底板结构;所述气缸盖本体上还设有上部水腔和下部水腔;所述上部水腔和下部水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排气阀孔和进气阀孔均设有两个;所述排气阀孔和进气阀孔均布在气缸盖中心孔的四周;所述上部水腔和下部水腔用于冷却气缸盖本体和冷却水支流汇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阀孔通过进气道连通进气管;所述排气阀孔通过排气道连通排气管;所述排气阀孔和进气阀孔均为阶梯孔;所述排气阀孔和进气阀孔四周设有第一进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第三进水流道和第四进水流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进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第三进水流道和第四进水流道穿过排气阀孔和进气阀孔构成的鼻梁区域,且第一进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第三进水流道和第四进水流道通过外侧水管和设在气缸盖本体上的下部水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部水腔采用斜向上方的方式出水;所述第一进水流道、第二进水流道、第三进水流道和第四进水流道两侧对称设有进水支流管道第一进水支流管道、第二进水支流管道、第三进水支流管道、第四进水支流管道、第五进水支流管道、第六进水支流管道、第七进水支流管道和第八进水支流管道;所述第一进水支流管道和第二进水支流管道设在第一进水流道两侧;所述第三进水支流管道和第四进水支流管道设在第二进水流道两侧;所述第五进水支流管道和第六进水支流管道设在第三进水流道两侧;所述第七进水支流管道和第八进水支流管道设在第四进水流道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进水支流管道和第二进水支流管道与第一进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三进水支流管道和第四进水支流管道与第二进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五进水支流管道和第六进水支流管道与第三进水流道连通;所述第七进水支流管道和第八进水支流管道与第四进水流道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气缸盖本体内单独设有两条支流水道第九支流水道和第十支流水道;所述第九支流水道和第十支流水道分别连通排气阀座与缸盖本体构成的冷却水槽;所述第九支流水道和第十支流水道的冷却水出口为双出口流道;所述双出口流道连通气缸盖本体与喷油器套筒构成的水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部水腔还设有五条旁通进水流道;所述旁通进水流道与下部水腔连通;所述旁通进水流道有四条分布在进气道和排气道的周边,另外一条设在起动阀孔的周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下部水腔和上部水腔之间设有连接流道;所述排气道旁边设有总出口;所述总出口与上部水腔连通;所述进气道进口和排气道出口附近设有连接流道。
一种采用上述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的柴油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薄底板钻孔,进水口环绕缸盖下部四周,根据热负荷高低合理地布置相应的数量和孔径的进水流道,使气缸盖冷却更合理。
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排气阀座周边、起动阀头部周边及喷油器头部区域等高热区域采用优先集中冷却的方式,降低温度,增强了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2中的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2中的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沿图3中的H-H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沿图7中的D-D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沿图7中的E-E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沿图7中的F-F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沿图7中的G-G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缸盖本体,2-进气道,3-排气道,4-总出口,5-气缸盖中心孔,6-起动阀孔,7-上部水腔,8-下部水腔,9-喷油器安装腔,10-起动阀安装腔,11-第一进水流道, 12-第二进水流道,13-第三进水流道,14-第四进水流道,15-第一进水支流水道,16-第二进水支流水道,17-第三进水支流水道,18-第四进水支流水道,19-第五进水支流水道, 20-第六进水支流水道,21-第七进水支流水道,22-第八进水支流水道,23-第九进水支流水道,24-第十进水支流水道,25-双出口流道,26-旁通进水流道,27-连接流道,28-排气阀孔,29-进气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11,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1;所述气缸盖本体 1为四气门气缸盖;所述气缸盖本体1右侧设有排气阀孔28,左侧设有进气阀孔29;所述排气阀孔28和进气阀孔29均布在气缸盖中心孔5的四周,且排气阀孔28和进气阀孔29 均设有两个;所述进气阀孔29通过进气道2连通进气管;所述排气阀孔28通过排气道3 连通排气管;所述排气阀孔28和进气阀孔29均为阶梯孔,用于安装进气阀座和排气阀座;所述第一进水流道11、第二进水流道12、第三进水流道13和第四进水流道14穿过排气阀孔28和进气阀孔29构成的鼻梁区域,从外围连接进水流道入口连通到气缸盖本体1的下部水腔8内;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加工冷却水流道出口,所述下部水腔8采用斜向上方的方式出水;所述第一进水流道11、第二进水流道12、第三进水流道13和第四进水流道14两侧对称设有进水支流管道第一进水支流管道15、第二进水支流管道16、第三进水支流管道17、第四进水支流管道18、第五进水支流管道19、第六进水支流管道20、第七进水支流管道 21和第八进水支流管道22;所述第一进水支流管道15和第二进水支流管道16设在第一进水流道11两侧;所述第三进水支流管道17和第四进水支流管道18设在第二进水流道 12两侧;所述第五进水支流管道19和第六进水支流管道20设在第三进水流道13两侧;所述第七进水支流管道21和第八进水支流管道22设在第四进水流道14两侧;
所述第一进水支流管道15、第二进水支流管道16、第三进水支流管道17、第四进水支流管道18、第五进水支流管道19、第六进水支流管道20、第七进水支流管道21和第八进水支流管道22对排气阀孔28和进气阀孔29周边区域进行冷却,且该八条进水支流管道与第一进水流道11、第二进水流道12、第三进水流道13和第四进水流道14连通;
进一步的,为了为强化对排气阀座的冷却,所述气缸盖本体1内单独设有两条支流水道第九支流水道23和第十支流水道24;所述第九支流水道23和第十支流水道24分别连通排气阀座与缸盖本体1构成的冷却水槽;所述第九支流水道23和第十支流水道24的冷却水出口为双出口流道25;所述双出口流道25连通气缸盖本体1与喷油器套筒构成的水腔,且连通下部水腔8;
所述下部水腔8的进水流道处上述进水流道外,还有五条旁通进水流道26;所述旁通进水流道26通过旁通的方式直接进入下部水腔8,与气缸盖本体1和喷油器套筒构成的水腔连通汇合,用于对气缸盖中部区域进行冷却,避免所有冷却水都通过下部区域,造成流速增加,造成流阻增大中部热负荷较大区域得不到及时冷却的风险;所述旁通进水流道26 有四条分布在进气道2和排气道3的周边,另外一条设在起动阀孔6的周边;
所述下部水腔8和上部水腔7之间设有七条连接流道27;所述排气道3旁边设有总出口4,用于冷却水流出;所述总出口4与上部水腔7连通;进一步的,为了减小角落区域热负荷,所述进气道2进口和排气道3出口附近设有三个较小的连接流道。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薄底板钻孔,进水口环绕缸盖下部四周,根据热负荷高低合理地布置相应的数量和孔径的进水流道,针对排气阀座周边、起动阀头部周边及喷油器头部区域等高热区域采用优先集中冷却的方式,冷却水优先通过排气阀座周边、起动阀头部周边及喷油器头部区域等高热区域,增强了冷却效果。
实施例2
一种柴油机,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1);所述气缸盖本体(1)为四气门气缸盖;所述气缸盖本体(1)右侧设有排气阀孔(28),左侧设有进气阀孔(2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盖本体(1)采用薄底板结构;所述气缸盖本体(1)上还设有上部水腔(7)和下部水腔(8);所述上部水腔(7)和下部水腔(8)之间设有隔板;所述排气阀孔(28)和进气阀孔(29)均设有两个;所述排气阀孔(28)和进气阀孔(29)均布在气缸盖中心孔(5)的四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阀孔(29)通过进气道(2)连通进气管;所述排气阀孔(28)通过排气道(3)连通排气管;所述排气阀孔(28)和进气阀孔(29)均为阶梯孔;所述排气阀孔(28)和进气阀孔(29)四周设有第一进水流道(11)、第二进水流道(12)、第三进水流道(13)和第四进水流道(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流道(11)、第二进水流道(12)、第三进水流道(13)和第四进水流道(14)穿过排气阀孔(28)和进气阀孔(29)构成的鼻梁区域,且第一进水流道(11)、第二进水流道(12)、第三进水流道(13)和第四进水流道(14)通过外侧水管和设在气缸盖本体(1)上的下部水腔(8)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水腔(8)采用斜向上方的方式出水;所述第一进水流道(11)、第二进水流道(12)、第三进水流道(13)和第四进水流道(14)两侧对称设有进水支流管道第一进水支流管道(15)、第二进水支流管道(16)、第三进水支流管道(17)、第四进水支流管道(18)、第五进水支流管道(19)、第六进水支流管道(20)、第七进水支流管道(21)和第八进水支流管道(22);所述第一进水支流管道(15)和第二进水支流管道(16)设在第一进水流道(11)两侧;所述第三进水支流管道(17)和第四进水支流管道(18)设在第二进水流道(12)两侧;所述第五进水支流管道(19)和第六进水支流管道(20)设在第三进水流道(13)两侧;所述第七进水支流管道(21)和第八进水支流管道(22)设在第四进水流道(14)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支流管道(15)和第二进水支流管道(16)与第一进水流道(11)连通;所述第三进水支流管道(17)和第四进水支流管道(18)与第二进水流道(12)连通;所述第五进水支流管道(19)和第六进水支流管道(20)与第三进水流道(13)连通;所述第七进水支流管道(21)和第八进水支流管道(22)与第四进水流道(14)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本体(1)内单独设有两条支流水道第九支流水道(23)和第十支流水道(24);所述第九支流水道(23)和第十支流水道(24)分别连通排气阀座与缸盖本体(1)构成的冷却水槽;所述第九支流水道(23)和第十支流水道(24)的冷却水出口为双出口流道(25);所述双出口流道(25)连通气缸盖本体(1)与喷油器套筒构成的水腔。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水腔(8)还设有五条旁通进水流道(26);所述旁通进水流道(26)与下部水腔(8)连通;所述旁通进水流道(26)有四条分布在进气道(2)和排气道(3)的周边,另外一条设在起动阀孔(6)的周边。
8.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所述的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水腔(8)和上部水腔(7)之间设有连接流道(27);所述排气道(3)旁边设有总出口(4);所述总出口(4)与上部水腔(7)连通;所述进气道(2)进口和排气道(3)出口附近设有连接流道。
9.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的柴油机。
CN201821939020.5U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 Active CN209621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9020.5U CN209621484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9020.5U CN209621484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21484U true CN209621484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442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39020.5U Active CN209621484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21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92896Y (zh) 多缸柴油机强冷却双层水道整体气缸盖
JPS60190646A (ja) シリンダブロツクの冷却装置
JP3155993B2 (ja) 多弁式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ッド冷却構造
JPS6043154A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111058959B (zh) 气缸盖及其气缸盖冷却水腔结构
WO2008026746A3 (en) Cooling water passage structure of cylinder head
CN207634197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9621484U (zh) 一种新型大功率柴油机气缸盖
CN108131212B (zh) 发动机冷却套结构
CN206513451U (zh) 一种高效冷却的四气门发动机气缸盖
CN209308844U (zh) 一种新型双层水套的气缸盖
CN210068326U (zh) 发动机冷却水套
WO2020192043A1 (zh) 一种排气道局部缩口的三通式气缸盖冷却结构
CN104832311B (zh) 发动机冷却水套
CN207554210U (zh) 集成双流道排气歧管的气缸盖
CN116291935A (zh) 缸盖系统、发动机和车辆
CN205977437U (zh) 并列双缸二冲程发动机气缸头水套结构
CN111810311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及发动机
CN210289944U (zh) 气缸盖冷却结构和气缸盖以及发动机
CN115126620A (zh) 液冷式内燃机
CN201661374U (zh) 一种四气门柴油机气缸盖
WO2011141002A1 (zh) 内燃机气缸头的内置废气再循环结构
CN205823489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egr冷却器
CN210106004U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套结构及发动机
JP5800606B2 (ja) Egrバルブ冷却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