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12037U - 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12037U
CN209612037U CN201920224100.0U CN201920224100U CN209612037U CN 209612037 U CN209612037 U CN 209612037U CN 201920224100 U CN201920224100 U CN 201920224100U CN 209612037 U CN209612037 U CN 2096120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umn
pipe fitting
adjustable supports
support system
supports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2410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术连
程奕
杜晨曦
郑逸
孟凡馨
杨璐遥
杨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arthquake Emergency Support Center Of Sichuan Seismological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Earthquake Emergency Support Center Of Sichuan Seismological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arthquake Emergency Support Center Of Sichuan Seismological Bureau filed Critical Earthquake Emergency Support Center Of Sichuan Seismological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92022410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120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120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1203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可调支撑管件,可调支撑管件两端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微调构件,可调支撑管件两端分别通过微调构件抵接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可调支撑管件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呈夹角设置。本实用新型使用高度可调节的可调支撑管件支撑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从而适应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实现快速搭建支撑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救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救援支撑系统主要用于支撑由地震等自然或人为因素引起的不稳定结构,如房屋门窗等结构,快速构建救援工作区,提高救援工作区的安全性和通畅性。目前国内外主流的救援支撑系统有两类,一类是木质支撑系统,另一类是重型支撑套具系统。
木质支撑系统是利用木质材料和辅助工具在救援现场进行测量、切割,并通过组合、锚固形成支撑结构,是当前废墟救援中应用最广的支撑系统,具有因地制宜、无需撤收等优点。但是木材为非均质材料,支撑强度难保障;支撑时需现场测量、加工,从而无法满足救援现场分秒必争的要求。
重型支撑套具主要包括支撑杆、延长杆、头部配件、动力源、控制器、导管等构件,可以在地震塌方、交通事故等现场快速构建安全的救援工作区,是消防部队配备的专业支撑器材。其价格昂贵且多为进口;后期维护费用高;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在实际救援现场撤收难度和使用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木质支撑系统需要现场测量并加工制作,耗时较长的问题,以及重型支撑套具价格高昂,难以回收造成使用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该救援用支撑系统使用高度可调节的可调支撑管件支撑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从而适应救援现场的实际情况,实现快速搭建支撑系统;另一方面,该救援用支撑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即使无法回收利用也不会对救援成本造成过大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可调支撑管件,所述可调支撑管件两端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微调构件,所述可调支撑管件两端分别通过微调构件抵接第一横梁、第二横梁;所述可调支撑管件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呈夹角设置。
由于上述设置,在救援现场的门窗等不稳定结构中,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分别支护在不稳定结构的上缘和下缘,可调支撑管件通过微调构件支撑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微调构件可以辅助可调支撑管件进行定位对接,也可以调节可调支撑管件的支撑长度,可有效缩短形成支撑的时间,结构简单实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为便于救援人员在救援现场根据需要截取合适的长度,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为木质;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截面呈矩形或方形;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厚度为50-150mm,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优选为方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与门窗等不稳定结构的上下缘接触面积越大,摩擦阻力也越大,可有效避免其在支撑过程中发生移位。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为了增加可调支撑管件的长度可调节性,所述可调支撑管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连接件,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通过预制不同长度规格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再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可以实现可调支撑管件长度的自由组合,使救援用支撑系统的适用性更高。此外,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可独立使用,即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两端均可连接微调构件,并支撑在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这种设置方式可以用于支撑空间有限的不稳定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为钢管;所述第一立柱的轴线与第二立柱的轴线重合。
由于上述设置,钢制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可以提高救援用支撑系统的结构强度,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轴线重合可使结构稳定性达到最佳效果;可调支撑管件与可调顶托、可调底座的连接方式使得救援用支撑系统可以快速安装组合。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对接扣件或螺纹套管。当连接件为对接扣件时,直接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连接端与对接扣件对接锁定;当连接件为螺纹套管时,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连接端设置外螺纹,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与螺纹套管螺纹配合,从而使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连接端套接在螺纹套管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的长度为300mm、600mm、1200mm和1800mm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立柱的长度为300mm、600mm、1200mm和1800mm中的一种。
由于上述设置,为提高救援用支撑系统的适用性,可以为其配备多个不同长度规格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长度的任意一种或者两种的组合可以适应常规建筑门窗的尺寸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为提高救援用支撑系统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外径大于45mm,优选为48mm;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壁厚大于等于3mm,优选为3.5mm。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微调构件包括螺杆、调节螺母和托座;所述调节螺母套设在螺杆上,所述螺杆一端固定在托座上,所述螺杆另一端插设在可调支撑管件中,所述调节螺母与可调支撑管件抵接;所述托座为平板型或U型。
由于上述设置,平板型托座适用于支撑空间较小的不稳定结构,U型托座适用于支撑空间较大的不稳定结构;为提高救援用支撑系统的适用性,可以为救援用支撑系统配备托座类型不同的多种微调构件,以方便选取适应救援环境需求的部件;调节螺母两侧均设置有圆柱形把手,调节螺母用于调节和固定螺杆伸出可调支撑杆件的长度,圆柱形把手可以方便地套接套筒增长力臂,使调节过程更省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为提高可调顶托与可调支撑管件的连接和支撑稳定性,所述螺杆长度为100-600mm;所述螺杆伸出可调支撑管件的长度小于等于200mm;所述螺杆直径大于35mm,所述螺杆直径与可调支撑管件内径的差值小于3mm。其中,螺杆的长度与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的长度匹配。当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独立使用,且组合后的可调支撑管件长度为300mm或600mm时,螺杆长度优选为120mm;当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连接件组合使用,且第一立柱或第二立柱长度为300mm时,螺杆长度优选为120mm;当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连接件组合使用,且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长度为600mm、1200mm和1800mm中的一种时,螺杆长度优选为600mm。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螺母两侧设置有圆柱形把手;所述圆柱形把手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调节螺母上设置有防止可调支撑管件移位的限位槽。
由于上述设置,调节螺母用于调节和固定螺杆伸出可调支撑杆件的长度,在调节螺母两侧设置圆柱形把手,可以方便地在把手上套接套筒增长力臂,使调节过程更省力;圆柱形把手表面的防滑纹可以增加摩擦力,防止打滑。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微调构件可以辅助可调支撑管件进行定位对接,也可以调节可调支撑管件的支撑长度,可有效缩短形成支撑的时间,结构简单实用;
2、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制不同长度规格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并将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通过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可以实现可调支撑管件长度的自由组合,使救援用支撑系统的适用性更高;
3、本实用新型钢制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可以提高救援用支撑系统的结构强度,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轴线重合可使结构稳定性达到最佳效果;可调支撑管件与微调构件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使得救援用支撑系统可以快速安装组合;
4、本实用新型优选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微调构件的长度、外径等尺寸,提高救援用支撑系统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其适用性;
5、本实用新型可以为救援用支撑系统配备多种不同类型的微调构件,如具有平板型托座的微调构件以及具有U形托座的微调构件,以方便选取适应救援环境需求的部件;
6、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螺母两侧均设置有圆柱形把手,可以方便地套接套筒增长力臂,使调节过程更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救援用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救援用支撑系统支撑于不稳定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有平板型托座的微调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有U型托座的微调构件的立体图;
图中标记:1-可调支撑管件;2-第一横梁;3-第二横梁;4-微调构件;101-第一立柱;102-第二立柱;103-连接件;401-螺杆;402-托座;403-调节螺母;404-圆柱形把手;405-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参照图1-2说明根据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包括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和可调支撑管件1,可调支撑管件1两端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微调构件4,可调支撑管件1两端分别通过微调构件4抵接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可调支撑管件1与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呈夹角设置。在支撑门窗等不稳定结构时,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分别支护在门窗的上缘和下缘,可调支撑管件1通过可调顶托和可调底座支撑在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之间,可调顶托和可调底座微调长度以适应门窗的高度要求。根据实际救援的,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之间可支承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可调支撑管件1。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可调支撑管件1包括第一立柱101、第二立柱102和连接件103,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通过连接件103可拆卸地连接。可调支撑管件1还可以由单独的第一立柱101或第二立柱102组成。通过预制不同长度规格的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可以实现可调支撑管件1长度的自由组合。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为钢管;第一立柱101的轴线与第二立柱102的轴线重合;连接件103为对接扣件,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的连接端直接与对接扣件对接锁定。对接扣件优选地采用脚手架系统中常用的φ48-A对接扣件。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2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为钢管;第一立柱101的轴线与第二立柱102的轴线重合;连接件103为螺纹套管,螺纹套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的连接端均设置有外螺纹,螺纹套管分别与第一立柱101、第二立柱102螺纹连接。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为木质;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的截面呈矩形或方形。优选的,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为截面100mm×100mm的方木。方木可以方便救援人员在救援现场根据需要截取合适的长度,且方木与门窗等不稳定结构的上下缘接触面积大,摩擦阻力也大,可有效避免其在支撑过程中发生移位。
实施例6
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的外径大于45mm,优选为48mm;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的壁厚大于等于3mm,优选为3.5mm。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6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微调构件4包括螺杆401、调节螺母403和托座402;调节螺母403套设在螺杆401上,螺杆401一端固定在托座402上,螺杆401另一端插设在可调支撑管件1中,调节螺母403与可调支撑管件1抵接;托座402为平板型或U型。微调构件4的托座402抵接第一横梁2或第二横梁3。
本实施例中,螺杆401长度为100-600mm;螺杆401伸出可调支撑管件1的长度小于等于200mm;螺杆401直径大于35mm,螺杆401直径与可调支撑管件1内径的差值小于3mm。
实施例8
在实施例1-7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调节螺母403两侧设置有圆柱形把手404;圆柱形把手404表面设置有防滑纹;调节螺母403上设置有防止可调支撑管件1移位的限位槽405。
实施例9
在实施例1-8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一立柱101的长度为300mm、600mm、1200mm和1800mm中的一种;第二立柱102的长度为300mm、600mm、1200mm和1800mm中的一种。
建筑门窗洞口尺寸的基本模数为300mm,常用门洞高度为1800mm、2100mm、2400mm、2700mm等;常用窗洞高度为600mm、900mm、1200mm、1500mm、1800mm、2100mm、2400mm等。不同饰面种类的门窗边框与洞口之间单边间隙允许偏差为20~50mm(不包括保温及干挂石材),即门窗框比设计洞口减小20~50mm是符合设计要求的。本实施例中,上下横梁占用高度200-300mm左右;微调构件4的螺杆401伸出距离在200mm以内其稳定性经验算是满足承载力和立柱稳定性要求的。因此,为适应门窗洞口尺寸,可调支撑管件1的高度可设置为300mm、600mm、900mm、1200mm、1600mm、1800mm、2100mm等。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均设置300mm、600mm、1200mm、1800mm四种不同的长度规格,通过单独使用第一立柱101或第二立柱102,或者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不同长度规格组合使用可以得到满足常规门窗洞口尺寸要求的可调支撑管件1长度规格。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和可调支撑管件(1),所述可调支撑管件(1)两端设置有可调节高度的微调构件(4),所述可调支撑管件(1)两端分别通过微调构件(4)抵接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所述可调支撑管件(1)与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呈夹角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撑管件(1)包括第一立柱(101)、第二立柱(102)和连接件(103),所述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通过连接件(103)可拆卸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为钢管;所述第一立柱(101)的轴线与第二立柱(102)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件(103)为对接扣件或螺纹套管。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救援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01)的长度为300mm、600mm、1200mm和1800mm中的一种;所述第二立柱(102)的长度为300mm、600mm、1200mm和1800mm中的一种。
5.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救援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为木质;所述第一横梁(2)和第二横梁(3)的截面呈矩形或方形。
6.如权利要求2-4之一所述的救援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的外径大于45mm;所述第一立柱(101)和第二立柱(102)的壁厚大于等于3mm。
7.如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救援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调构件(4)包括螺杆(401)、调节螺母(403)和托座(402);所述调节螺母(403)套设在螺杆(401)上,所述螺杆(401)一端固定在托座(402)上,所述螺杆(401)另一端插设在可调支撑管件(1)中,所述调节螺母(403)与可调支撑管件(1)抵接;所述托座(402)为平板型或U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救援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401)长度为100-600mm;所述螺杆(401)伸出可调支撑管件(1)的长度小于等于200mm;所述螺杆(401)直径大于35mm,所述螺杆(401)直径与可调支撑管件(1)内径的差值小于3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救援用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403)两侧设置有圆柱形把手(404);圆柱形把手(404)表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调节螺母(403)上设置有防止可调支撑管件(1)移位的限位槽(405)。
CN201920224100.0U 2019-02-22 2019-02-22 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120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4100.0U CN209612037U (zh) 2019-02-22 2019-02-22 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24100.0U CN209612037U (zh) 2019-02-22 2019-02-22 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12037U true CN209612037U (zh) 2019-11-12

Family

ID=68454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2410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12037U (zh) 2019-02-22 2019-02-22 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120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42693B (zh) 一种快速移动安装支撑系统
CN206289981U (zh) 一种钢管桁架悬挑楼承板三角支撑及模板支撑体系
CN209612037U (zh) 一种救援用支撑系统
JPH0642166A (ja) 支え足場
KR102457474B1 (ko) 슬래브 거푸집 지지장치
CN108868218B (zh) 一种装配式小型厂房建筑
CN217000982U (zh) 一种预制砼墙板临时固定用卡具
CN216142402U (zh) 一种梁板共用盘扣式悬挑架
CN210767763U (zh) 一种钢马凳及支撑梁拆除装置
CN214658825U (zh) 一种用于卫生间止水坎台模板的加固装置
CN213268849U (zh) 一种可调节长度的建筑撑杆
CN111962432A (zh) 一种连接可调的建筑防护栏及其安装方法
CN210529935U (zh) 一种钢结构平台的主次梁
CN220014553U (zh) 一种房建窗口施工用防护安全栏
CN205421892U (zh) 一种建筑用连墙脚手架
CN114525934B (zh) 一种用于高层住宅预制砼板安装的工具
CN213361334U (zh) 一种带有新型固定结构的防松管廊支架
CN218426365U (zh) 一种横梁钢多角度焊接设备
CN217353549U (zh) 剪力墙双侧构造柱模板支设加强装置
GB2567952A (en) Support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CN213324207U (zh) 一种用于建材放置的隔离托架
CN214462532U (zh) 一种纵横两用偏心限位可调托撑
CN213806746U (zh) 一种土建施工支架
CN215254348U (zh) 一种可调节传力杆置设架装置
CN215393363U (zh) 一种钢衬内支撑及可调式焊接支架一体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