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5493U -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595493U CN209595493U CN201821513646.XU CN201821513646U CN209595493U CN 209595493 U CN209595493 U CN 209595493U CN 201821513646 U CN201821513646 U CN 201821513646U CN 209595493 U CN209595493 U CN 2095954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ing coil
-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 pot cover
- antifreeze plate
- magnetic str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所述锅盖组件包括锅盖主体、电磁加热线圈、隔磁片和磁条,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设于所述锅盖主体内部,所述隔磁片设于所述锅盖主体内且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上方,所述磁条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与所述隔磁片之间;通过在电磁加热线圈的上方设置隔磁片,以阻挡电磁加热线圈在工作时向上的磁感线,进而减小对电磁加热线圈对其上方的金属部件的影响,并且,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和所述隔磁片之间设置磁条,所述磁条一方面起到聚磁作用,另一方面配合所述隔磁片共同作用,使得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所产生的磁感线聚集向下,而提高电磁加热线圈的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在烹饪器具的锅盖组件设置电磁加热线圈进行加热时,例如对盖板组件进行加热改善冷凝水问题,亦或者,对烹饪腔的食材进行加热。
然而,在电磁加热线圈工作过程会产生磁场,该磁场会对周围的金属物体进行加热,例如,在将控制显示部件均设置在上盖上时,电磁加热线圈会对其上方的电路板等期间进行加热,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旨在阻挡电磁加热线圈向上,以减小对其上方的金属部件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锅盖组件,包括:
锅盖主体;
电磁加热线圈,设于所述锅盖主体内部;
隔磁片,设于所述锅盖主体内且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上方;以及,
磁条,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与所述隔磁片之间。
优选地,所述锅盖主体包括位于下侧的盖板;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位于所述盖板的上方,用以在通电时对所述盖板进行电磁加热。
优选地,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呈环形设置;和/或,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呈圆环形、方形环、椭圆形环或者异形环。
优选地,所述隔磁片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形状适配,所述隔磁片的轮廓突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轮廓设置,以对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进行完全遮盖;和/或,
所述锅盖主体的内部设有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上方的金属部件,所述隔磁片的轮廓突出所述金属部件的轮廓设置,以对所述金属部件进行完全遮挡;和/或,
所述隔磁片的轮廓突出所述磁条的轮廓设置,以对所述磁条进行完全遮盖。
优选地,所述锅盖主体还包括内盖以及设于所述内盖上方的面盖,所述内盖和所述面盖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锅盖主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内盖的下侧;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设于所述安装腔;
所述隔磁片架设于所述内盖的上侧或者安装在所述面盖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内盖的上侧和所述隔磁片其中之一设有卡柱,另一设有供所述卡柱扣持的扣槽。
优选地,所述磁条设置为多个,多个磁条沿着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径向延伸,所述多个磁条沿着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周向分布;和/或,
所述磁条沿着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径向延伸,且所述磁条的外端向外侧超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隔磁片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之间的磁条支架;
所述磁条安装在所述磁条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隔磁片具有向下延伸的外侧缘,以阻隔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磁感线向上且朝四周扩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包括:
烹饪座,具有上端呈开口设置的腔体;
锅盖组件,可盖合地设于所述烹饪座的开口端,以与所述腔体的上端口密封配合,以共同围合形成烹饪腔,所述锅盖组件包括:
锅盖主体;
电磁加热线圈,设于所述锅盖主体内部;
隔磁片,设于所述锅盖主体内且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上方;以及,
磁条,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与所述隔磁片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磁加热线圈的上方设置隔磁片,以阻挡电磁加热线圈在工作时向上的磁感线,进而减小对电磁加热线圈对其上方的金属部件的影响,并且,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和所述隔磁片之间设置磁条,所述磁条一方面起到聚磁作用,另一方面配合所述隔磁片共同作用,使得所述电磁加热线圈所产生的磁感线聚集向下,而提高电磁加热线圈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组件的部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提供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组件的部分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局部A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烹饪器具,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一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烹饪机等等。请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100包括烹饪座101和锅盖组件102,所述烹饪座101具有上端呈开口设置的腔体,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座101包括煲体101a、以及设于所述煲体101a内的内锅101b,所述内锅101b的内腔构成所述腔体。所述锅盖组件102可盖合地设于所述烹饪座101的开口端,以与所述腔体的上端口密封配合,以共同形成烹饪腔,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锅盖组件102与所述内锅101b的上端口密封配合,以形成所述烹饪腔。本实用新型主要对锅盖组件102进行改进,以下结合附图对锅盖组件102进行详细说明。
所述锅盖组件102包括锅盖主体1、电磁加热线圈2、隔磁片3和磁条4,其中,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设于所述锅盖主体1内部,所述隔磁片3(图1中隔磁片3剖去了部分,以方便观察隔磁片3下方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隔磁片3是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设于所述锅盖主体1内且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的上方,所述磁条4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与所述隔磁片3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电磁加热线圈2的上方设置隔磁片3,以阻挡电磁加热线圈2在工作时向上的磁感线,进而减小对电磁加热线圈2对其上方的金属部件的影响,并且,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和所述隔磁片3之间设置磁条4,所述磁条4一方面起到聚磁作用,另一方面配合所述隔磁片3共同作用,使得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所产生的磁感线聚集向下,而提高电磁加热线圈2的加热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可以是锅盖组件102的盖板10进行加热,以改善盖板10的凝露问题,也可以是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对烹饪腔的食材进行加热。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主体1包括位于下侧的盖板10,所述盖板10为可以进行电磁加热的材质,例如铁质材质,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位于所述盖板10的上方,用以在通电时对所述盖板10进行电磁加热。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呈环形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呈圆环形,显然本设计不限于此,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也可以呈方形环、椭圆形环或者异形环。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的内圈形成有避让空间,以为所述锅盖组件102的其他部件(排气阀体等等)的安装让位。
所述隔磁片3的材质为不易导磁的金属,例如铝、铜等等。所述隔磁片3的形状不做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磁片3为平板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隔磁片3具有向下延伸的外侧缘,以阻隔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的磁感线向上且朝四周扩散。
所述隔磁片3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的形状适配,以对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进行遮挡,并且为了获得较好遮挡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隔磁片3的轮廓突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的轮廓设置,以对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进行完全遮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主体1的内部设有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上方的金属部件,同样地,为了获得较好的遮挡和保护效果,所述隔磁片3的轮廓突出所述金属部件的轮廓设置,以对所述金属部件进行完全遮挡。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同样地,为了获得较好的遮挡和保护效果,所述隔磁片3的轮廓突出所述磁条4的轮廓设置,以对所述磁条4进行完全遮盖。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主体1还包括内盖11以及设于所述内盖11上方的面盖12,所述内盖11和所述面盖12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盖板10设于所述内盖11的下侧,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设于所述安装腔,具体地,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安装在线圈支架2a上,所述线圈支架2a安装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隔磁片3架设于所述内盖11的上侧或者安装在所述面盖12的内侧。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盖11的上侧和所述隔磁片3其中之一设有卡柱111,另一设有供所述卡柱111扣持的扣槽31,通过卡柱111的支撑以实现对所述隔磁片3的架设,同时通过所述卡柱111与所述扣槽31扣持,以对所述隔磁片3进行固定限位。
所述磁条4的作用在于一方面起到聚磁的作用,另一方面与所述隔磁片3配合,以将磁感线向下导,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朝向所述盖板10导,为了获得较强的导磁和聚磁效果,所述磁条4设置为多个,并且多个磁条4沿着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的径向延伸(包括沿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的径向的正方向或者沿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的径向的正方向成一定角度是倾斜方向),所述多个磁条4沿着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的周向分布,从而使得磁感线分布均匀,加热效果均匀。
此外,因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的尺寸受到的限制,为了使得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的磁场在水平方向上分布足够大,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磁条4沿着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的径向延伸,且所述磁条4的外端向外侧超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锅盖组件102还包括设于所述隔磁片3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2之间的磁条支架5,所述磁条4安装在所述磁条支架5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盖主体;
电磁加热线圈,设于所述锅盖主体内部;
隔磁片,设于所述锅盖主体内且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上方;以及,
磁条,设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与所述隔磁片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主体包括位于下侧的盖板;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位于所述盖板的上方,用以在通电时对所述盖板进行电磁加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呈环形设置;和/或,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呈圆环形、方形环或者椭圆形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片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形状适配,所述隔磁片的轮廓突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轮廓设置,以对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进行完全遮盖;和/或,
所述锅盖主体的内部设有位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上方的金属部件,所述隔磁片的轮廓突出所述金属部件的轮廓设置,以对所述金属部件进行完全遮挡;和/或,
所述隔磁片的轮廓突出所述磁条的轮廓设置,以对所述磁条进行完全遮盖。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主体还包括内盖、设于所述内盖上方的面盖,所述内盖和所述面盖围合形成安装腔,所述锅盖主体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内盖的下侧;
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设于所述安装腔;
所述隔磁片架设于所述内盖的上侧或者安装在所述面盖的内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的上侧和所述隔磁片其中之一设有卡柱,另一设有供所述卡柱扣持的扣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条设置为多个,多个磁条沿着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径向延伸,所述多个磁条沿着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周向分布;和/或,
所述磁条沿着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径向延伸,且所述磁条的外端向外侧超出所述电磁加热线圈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隔磁片与所述电磁加热线圈之间的磁条支架;
所述磁条安装在所述磁条支架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片具有向下延伸的外侧缘,以阻隔所述电磁加热线圈的磁感线向上且朝四周扩散。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烹饪座,具有上端呈开口设置的腔体;
锅盖组件,可盖合地设于所述烹饪座的开口端,以与所述腔体的上端口密封配合,以共同围合形成烹饪腔,所述锅盖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锅盖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13646.XU CN209595493U (zh) | 2018-09-14 | 2018-09-14 |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13646.XU CN209595493U (zh) | 2018-09-14 | 2018-09-14 |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595493U true CN209595493U (zh) | 2019-11-08 |
Family
ID=68394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13646.XU Active CN209595493U (zh) | 2018-09-14 | 2018-09-14 |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595493U (zh) |
-
2018
- 2018-09-14 CN CN201821513646.XU patent/CN2095954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975976B1 (en) | Electric rice cooker | |
CN105559619A (zh) | 排气阀组件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 |
CN209595493U (zh) | 锅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 |
CN204133256U (zh) | 排气阀组件和具有其的电饭煲 | |
CN105942840A (zh) | 一种屏蔽回收与利用电磁辐射的电饭煲 | |
CN206896243U (zh) | 压力锅及其锅盖组件 | |
CN209279219U (zh) | 电磁炉 | |
CN204733405U (zh) | 电磁炉磁条及电磁炉 | |
CN210144458U (zh) | 内锅、锅具和电饭煲 | |
CN203298392U (zh) | 一种复杂充油式片状电暖器发热体油道 | |
CN203263006U (zh) | 一种带电源线卷盘的电热锅 | |
CN202551604U (zh) | 一种散热结构 | |
CN202960080U (zh) | 一种电磁加热电压力锅 | |
CN207279715U (zh) | 电磁炉 | |
CN206700060U (zh) | 一种豆浆机 | |
CN206342335U (zh) | 一种烹饪器具 | |
CN105928022B (zh) | 微波炉的腔体和微波炉 | |
CN204436838U (zh) | 一种商用厨具风机 | |
CN207350384U (zh) | 一种利于结构设计的电磁炉 | |
CN215777481U (zh) | 内锅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5686960U (zh) |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13551310U (zh) | 一种空气炸锅 | |
CN216822995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7514980U (zh) | 一种防水电磁炉 | |
CN205215020U (zh) | 一种线圈盘的装配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