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93284U - 电子器件 - Google Patents

电子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93284U
CN209593284U CN201920187343.1U CN201920187343U CN209593284U CN 209593284 U CN209593284 U CN 209593284U CN 201920187343 U CN201920187343 U CN 201920187343U CN 209593284 U CN209593284 U CN 2095932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signal
circuit
ground connection
di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73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承旭
林原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Industries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932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932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10Controlling the intensity of the ligh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ntrol voltages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static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0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0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1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3/14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15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156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 H02M3/15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with automatic control of output voltage or current, e.g. switching regulators including plur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final control devices for a single load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45/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operat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H05B45/30Driver circuits
    • H05B45/37Converter circuits
    • H05B45/3725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 H05B45/375Switched mode power supply [SMPS] using buck topolo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45Converters combining the concepts of switch-mode regulation and linear regulation, e.g. linear pre-regulator to switching converter, linear and switching converter in parallel, same converter or same transistor operating either in linear or switch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0067Converter structures employing plural converter units, other than for parallel operation of the units on a single load
    • H02M1/007Plural converter units in cascad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12Arrangements for reducing harmonics from ac input or output
    • H02M1/123Suppression of common mode voltage or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2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04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06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out control electrod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包括第一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具有第一接地,所述第一接地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由第二电路产生。所述第二电路使用第二接地,并且所述第一接地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地浮动。所述第一电路使用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的值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的值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对应于第三控制信号的值的值,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的值是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地的值。所述第一电路根据对应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的值的值来控制所述第一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值。

Description

电子器件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实用新型要求于2018年2月9日提交的美国申请15/892,609的优先权,该申请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以用于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器件,具体涉及具有浮动接地的用于信号传送的电路,更具体地涉及将控制信号传送到具有浮动接地的直流(DC)-DC转换器。
背景技术
电路可以具有多个独立的接地,即,可相对于彼此变化的接地电位。接地用作在电路的相应部分中流动的电流(包括功率电流和信号电流)的返回路径,并且还可以用作在电路的相应部分中的参考电压。
在这样的电路中,第一接地可以相对于第二接地浮动,即,第一接地与第二接地之间的电压差值可以随时间而变化。电路可能需要将来自电路的使用第一接地的一部分的信息传送到电路的使用第二接地的一部分。即,当第一接地相对于第二接地浮动时,使用第一接地的第一电路可能需要确定由使用第二接地的第二电路生成的控制信号相对于第二接地的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涉及在具有单独接地的电路之间传送模拟信号,其中接地相对于彼此浮动。
实施方案包括电子器件,该电子器件包括具有第一接地的第一电路和具有第二接地的第二电路,其中第一接地相对于第二接地浮动。第一电路包括开关模式电源控制器和差分放大器。开关模式电源控制器具有电流检测输入、调光电压输入和栅极控制输出,并且根据电流检测输入的值和调光电压输入的值来控制栅极控制输出。差分放大器具有第一差分输入和第二差分输入以及放大器输出,在第一差分输入上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在第二差分输入上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根据第一差分输入与第二差分输入之间的差值产生放大器输出。放大器输出耦合到调光电压输入。使用耦合在第一接地与第二接地之间的分压器产生第一控制信号。使用耦合在第一接地与第三控制信号之间的分压器产生第二控制信号。第三控制信号由第二电路产生。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相对于第一接地的调光电压输入的值对应于相对于第二接地的第三控制信号的值。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电路还包括采样保持电路,该采样保持电路耦合在放大器输出与调光电压输入之间。当检测信号具有第一值时,采样保持电路将放大器输出的值提供到调光电压输入,并且当检测信号具有第二值时,将放大器输出的先前采样的值提供到调光电压输入。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根据开关模式电源控制器的消隐间隙确定检测信号的值。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开关模式电源控制器电路能够以不连续导电模式操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消隐间隙用于防止电流感测输入上的振荡引起栅极控制信号的生效,并且检测信号在消隐间隙期间具有第二值。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电子器件还包括开关器件,该开关器件具有耦合到栅极控制输出的控制端子、耦合到第一接地的第一导电端子以及耦合到使用第二接地提供的输入电压的第二导电端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电子器件还包括电流感测电阻器,该电流感测电阻器具有耦合到开关器件的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和耦合到能量存储电感器和电流感测输入的第二端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电子器件还包括二极管,该二极管耦合在第一接地与第二接地之间。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电路是调光直流-直流转换器控制电路。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所有独立视图连同以下具体实施方案中类似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元件,并且这些附图标号结合到说明书中并形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说明包括受权利要求书保护的实用新型的概念的实施方案并且解释那些实施方案的各种原理和优点。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提供输出电压的电路。
图2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提供输出电压的电路。
图3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提供输出电压的电路。
图4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调光DC-DC转换器控制电路。
图5A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以连续导电模式(CCM)操作的电路的波形。
图5B示出了在图5A所示的第一模式的时间期间的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路中的电流流动。
图5C示出了在图5A所示的第二模式的时间期间的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路中的电流流动。
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以CCM操作的电路的波形。
图7A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以不连续导电模式(DCM)操作的电路的波形。
图7B示出了在图7A所示的第一模式的时间期间的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路中的电流流动。
图7C示出了在图7A所示的第二模式的时间期间的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路中的电流流动。
图7D示出了在图7A所示的第三模式的时间期间的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路中的电流流动。
图8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以不连续导电模式(DCM)操作的电路的波形。
图9示出了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的调光DC-DC转换器控制电路。
图10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传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案涉及在具有第一接地的第一电路与具有第二接地的第二电路之间传送信号,其中第二接地相对于第一接地浮动。在实施方案中,信号是模拟信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不使用流电隔离(诸如可以通过光隔离器、变压器或电容器在相关领域的电路中提供)的情况下传送信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都是第三电路的一部分。
在以下具体实施方案中,举例说明和描述了某些例示性实施方案。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这些实施方案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修改,而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因此,附图和说明书在本质上应被认为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类似的附图标号在说明书中表示类似的元件。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电子器件包括具有第一接地的第一电路。第一电路接收第一控制信号、接收第二控制信号、使用第一控制信号的值与第二控制信号的值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对应于第三控制信号的值的值并根据对应于第三控制信号的值的值来控制第一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值。第三控制信号由具有第二接地的第二电路产生。第三控制信号的值是相对于第二接地的值。第一接地相对于第二接地浮动。
实施方案降低包括使用第一接地的第一电路和使用第二接地的第二电路的电子器件的成本,当在不使用流电隔离的情况下将信号从第二电路传送到第一电路时,第一接地相对于第二接地浮动。信号可以是模拟信号。该信号可以对应于由包括在第二电路中的微控制器单元(MCU)生成的调光控制信号。
第一电路可以使用该信号来控制开关模式电源的输出。开关模式电源可以使用从AC电源得到的并具有100伏至400伏的峰值幅度的整流电压产生输出。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路100。电路100包括整流器电路104、DC电源电路(DCPS)106、调光电路110(即,产生具有根据控制信号变化的值的电流或电压的电路)和微控制器单元电路(MCU)114。MCU 114可以包括处理器、微控制器、计算机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可以执行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编程指令。
电路100从AC电源(ACPS)102接收交流(AC)电压VAC。整流器电路104从AC电压VAC产生DC输出。DC输出可以是脉冲DC输出,诸如整流正弦波。在一个实施方案中,ACPS102的均方根(RMS)电压可介于80伏与280伏之间。
DCPS106接收整流器电路104的输出。DCPS106使用整流器电路104的输出来生成用于调光电路110的第一DC供电电压V1和用于MCU 114的第二DC供电电压V2。
电路100向负载108提供输出电压Vout,输出电压Vout的值由调光电路110根据由MCU114生成的调光信号DIM来控制。MCU 114可以通过执行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编程指令来生成调光信号DI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调光电路110使用第一接地GND1,并且MCU 114使用第二接地GND2,并且第一接地GND1相对于第二接地GND2浮动。因此,调光信号DIM在具有第二接地GND2的MCU 114与具有相对于第二接地GND2浮动的第一接地GND1的调光电路110之间进行传送。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调光信号DIM是模拟信号并在不使用流电隔离(诸如可以通过光隔离器、变压器或电容器在相关领域的电路中提供)的情况下从MCU 114传送到调光电路110。
图2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路200。电路200包括整流器电路204、调光DCPS216、低压降稳压器(LDO)电路212和MCU 214。电路200提供图1的电路100的功能,其中调光DCPS 216和LDO电路212一起提供DCPS106和调光电路110的功能。
电路200从AC电源(ACPS)102接收交流(AC)电压VAC。整流器电路204从AC电压VAC产生DC电压VHI,其中高端接地GND是DC电压VHI的返回路径并且由此生成一些信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DC电压VHI是具有100伏至400伏的峰值幅度的脉冲DC电压。
调光DCPS 216产生具有根据调光DCPS 216从MCU 214接收的调光信号DIM变化的值的输出电压Vout。调光DCPS 216使用浮动接地FGnd操作,浮动接地FGnd相对于高端接地GND浮动。浮动接地FGnd可以是低端接地。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调光信号DIM是模拟信号并在不使用流电隔离(诸如可以通过光隔离器、变压器或电容器在相关领域的电路中提供)的情况下从MCU 214传送到调光电路DCPS 216。
由于调光信号DIM具有相对于高端接地GND生成的值并且调光DCPS 216使用浮动接地FGND操作,因此调光DCPS 216包括能够确定调光信号DIM相对于高端接地GND的值的电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调光DCPS 216不具有与高端接地GND的直接连接。
图3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电路300。电路300包括整流器电路304、调光DCPS316、LDO电路312和MCU 214。电路200提供图1的电路100的功能,其中调光DCPS 216和LDO212一起提供DCPS106和调光电路110的功能。
整流器电路304包括桥式整流器322,该桥式整流器具有分别连接到第一AC输入相VAC1和第二AC输入相VAC2的第一输入和第二输入。桥式整流器322的负输出端子连接到高端接地GND。桥式整流器322的正输出端子产生整流电压VRECT
整流器电路304还包括第一二极管324、第一电感器326和第一电容器328。第一二极管324具有连接到整流电压VRECT的阳极。第一电感器326具有连接到第一二极管324的阴极的第一端子和连接到第一电容器328的第一端子的第二端子。第一电容器328的第二端子连接到高端接地GND。第一二极管324用于防止来自第一电感器326的电流干扰调光DCPS316使用整流电压VRECT执行的零电流检测(ZCD)功能。
第一电感器326和第一电容器328用作高频滤波器,以防止电磁干扰(EMI)从电路300传播到提供AC输入相VAC1和AC输入相VAC2的AC电源中。
整流器电路304在第一电感器326的第二端子处产生高电压VHI。高电压VHI可以是具有对应于AC输入相VAC1和AC输入相VAC2的峰值电压的峰值电压的整流正弦波。
调光DCPS 316包括调光DC-DC转换器控制电路(以下称为DCC)340、
第二电感器342、电流感测(CS)电阻器344、第二二极管346、开关器件348、第二电容器350和第四电容器336。DCPS 316还包括第一电阻器352、第二电阻器354、第三电阻器356和第四电阻器358。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开关器件348是n沟道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nMOSFET),但是实施方案不限于此,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开关器件作为开关器件348。
DCC 340在高电压输入HV处接收整流电压VRECT,并且使用整流电压VRECT生成内部供电电压VCC。VCC引脚耦合到第二电容器350的第一端子,该第二电容器为内部供电电压VCC提供能量存储。第二电容器350的第二端子连接到浮动接地FGnd,该浮动接地FGnd用作DCC340的内部电路和调光DCPS 316的一些其他电路的接地。
DCC 340接收第一调光信号DIM_G和第二调光信号DIM_S并接收电流感测信号ISEN。DCC 340根据第一调光信号DIM_G和第二调光信号DIM_S以及电流感测信号ISEN来控制栅极信号GATE以根据第一调光信号DIM_G和第二调光信号DIM_S生成具有相对于高端接地GND测量的电压值的输出电压Vout。在一个实施方案中,DCC 340不具有与高端接地GND的直接连接。
在图3的实施方案中,DCPS 316是降压转换器,并且DCC 340控制栅极信号GATE以交替地接通和关断开关器件348。当开关器件348接通时,DCPS316将来自高电压VHI的电流提供到第二电感器342、LDO电路312和负载308。当开关器件348关断时,DCPS 316使用存储在第二电感器342中的能量通过包括第二二极管346的路径向负载308和LDO电路312提供电流,以使第二电感器342放电。
在CS电阻器344两端的电压差值与流过第二电感器342的电流成比例,并且将电流感测信号ISEN提供到DCC 340。
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负载308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LED)。第四电容器336用于减小通过负载308的纹波电流。
当DCC 340在第二电感器342完成放电之前使开关器件348重新接通时,DCPS 316以连续导电模式(CCM)操作。当DCC 340在第二电感器342完成放电之后使开关器件348重新接通时,DCPS 316以不连续导电模式(DCM)工作。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DCC 340结合到集成电路封装件中。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包括DCC 340的集成电路封装件不具有与高端接地GND的连接。由于DCC 340仅具有单个接地(浮动接地FGnd),因此与DCC 340具有与高端接地GND和浮动接地FGnd两者的连接的情况相比,可以以降低的价格生产集成电路封装件。
例如,具有与两个接地的连接的封装件可能需要具有分开的引线框架,因为两个接地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电压差值,分开的引线框架将增加该封装件的成本。另外,具有与两个接地的连接的封装件可能需要将使用每个接地的相应电路结合到单独的硅管芯中,这也将增加成本。
LDO电路312包括LDO稳压器器件332和第三电容器334。LDO电路312接收输出电压Vout并产生MCU供电电压VMCU。在实施方案中,MCU供电电压VMCU的电压是相对于高端接地GND测量的3.3伏或5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输出电压Vout的最小值比MCU供电电压VMCU大至少LDO稳压器器件332的压降电压。
MCU 314生成具有可变电压的调光信号DIM。调光控制信号DIM的电压可以对应于来自用户或传感器的控制输入或对应于可以随时间而变化的编程生成的值。调光控制信号DIM的值是相对于高端接地GND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调光信号DIM是模拟信号。
第一电阻器352和第二电阻器354被配置为第一分压器,该第一分压器根据高端接地GND相对于浮动接地FGnd的值来提供第一调光信号DIM_G作为输出。第一调光信号DIM_G相对于浮动接地FGnd的值VDIM_G等于:
其中R352是第一电阻器352的电阻值,R354是第二电阻器354的电阻值,VGND是高端接地GND的电压值,并且VFGnd是浮动接地FGnd的电压值,并且VGND和VFGnd是相对于相同电位测量的。
第二电阻器356和第三电阻器358被配置为第二分压器,该第二分压器根据调光控制信号DIM相对于浮动接地FGnd的值来提供第二调光信号DIM_S作为输出。第二调光信号DIM_S相对于浮动接地FGnd的值VDIM_S等于:
其中R356是第三电阻器356的电阻值,R358是第四电阻器358的电阻值,VDIM是调光控制信号DIM的电压值,并且VDIM和VFGnd是相对于相同电位测量的。
在其中第一电阻器352和第二电阻器354的电阻的比率与第三电阻器356和第四电阻器358的电阻的比率相同的实施方案中,等于 的情况下,则第一调光信号DIM_G和第二调光信号DIM_S:
使得第二调光信号DIM_S与第一调光信号DIM_G之间的差值与调光控制信号DIM相对于高压接地GND的电压值成比例。
图4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DC-DC转换器控制电路(以下称为DCC)440。DCC440适合用作图3的调光DCPS 316的DCC 340。DCC 440包括差分放大器442、开关模式电源(SMPS)控制器电路(以下称为SMPS控制器)444和稳压器电路446。
DCC 440接收高电压信号HV、电流感测信号ISEN、以及第一调光信号DIM_G和第二调光信号DIM_S。DCC 440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来产生栅极信号GATE。
DCC 440还包括浮动接地端子TFGnd和内部供电电压端子TVCC。浮动接地端子TFGnd提供由DCC 440使用的浮动接地FGnd以供外部电路使用。稳压器电路446使用高电压信号HV生成具有相对于浮动接地FGnd的预定电压值的内部供电电压VCC。内部供电电压端子TVCC可以用于将能量存储部件诸如图3的第二电容器350连接到内部供电电压VCC。
差分放大器442接收第一调光信号DIM_G和第二调光信号DIM_S并根据这些信号产生调光电压VDIMS。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调光电压VDIMS的值对应于第二调光信号DIM_S与第一调光信号DIM_G之间的差值。
SMPS控制器444接收调光电压VDIMS、电流感测信号ISEN和高电压信号HV,并且从其生成栅极信号GATE。在一个实施方案中,SMPS控制器444根据电流感测信号ISEN的值来使栅极信号GATE接通和关断以控制提供给负载的平均电流,并且能够以连续导电模式(CCM)、不连续导电模式(DCM)等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SMPS控制器444可以生成具有等于消隐间隙的持续时间的消隐信号,以通过可能在电流感测信号ISEN的值下降到零时发生的电流感测信号ISEN上的振荡来防止栅极信号GATE的过早生效。
SMPS控制器444使用调光电压VDIMS的值来确定待提供给负载的平均电流,该平均电流对应于调光信号DIM相对于图3中的高端接地GND的值。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SMPS控制器444检测高电压信号HV的过零点,以便提供功率因数校正(PFC)。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SMPS控制器444检测高电压信号HV的过零点,以便当在由栅极信号GATE控制的开关器件两端的电压降低于预定阈值(例如,基本上为零伏)时,接通栅极信号GATE。
图5A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当以连续导电模式(CCM)操作时的图3所示的电路的波形。波形包括开关器件348的漏极-源极电流IDS、通过第二二极管346的二极管电流ID、高端接地GND与浮动接地FGnd之间的接地电压差值VG_G、通过第二电感器342的电感器电流ILM、以及栅极信号GATE的具有对应于开关器件348接通的高值和对应于开关器件348断开的低值的值。
图5B示出了在图5A所示的第一阶段PHASE1的时间期间的图3所示的电路的电流流动。电流由灰色箭头指示。
在第一阶段PHASE1中,开关器件348接通,并且电流从高电压VHI流入第二电感器342和负载308中,然后经由高端接地GND返回到高电压VHI的源极。接地电压差值VG_G等于高电压VHI的当前电压值Vin的负值。
图5C示出了在图5A所示的第二阶段PHASE2的时间期间的图3所示的电路的电流流动。电流由灰色箭头指示。
在第二阶段PHASE2中,开关器件348断开,并且由存储在第二电感器342中的能量生成的电流流过负载308并通过第二二极管346返回第二电感器342。接地电压差值VG_G等于第二二极管346的正向电压降Vf.diode
图6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当以CCM操作时的图3所示的电路的波形。波形包括在传播延迟之后对应于图3的栅极信号GATE的内部GATE信号的值、第一调光信号DIM_G的值、第二调光信号DIM_S的值、电流感测信号ISEN的值、内部消隐信号的值和调光信号检测信号的值。
内部消隐信号对应于通过电流感测信号ISEN上的振荡来防止栅极信号GATE的过早生效的消隐时段。调光信号检测信号指示第一调光信号DIM_G和第二调光信号DIM_S何时可以用于确定具有相对于浮动接地FGnd的值的调光电压VDIM,该值对应于调光信号DIM的相对于图3中的高端接地GND的值。
由于电路以CCM操作,因此通过图3的第二电感器342的电流永远不会下降到零,并且因此电流检测信号ISEN的值永远不会下降到低于用于激活消隐信号的阈值(Vref)。调光信号检测信号是根据消隐信号产生的,并且由于消隐信号在图6中没有生效,因此调光信号检测信号在图6中一直生效。
在第一阶段PHASE1期间,开关器件348在短的延迟之后通过内部GATE信号的生效而接通。在此时间期间,如关于图5A和图5B所述,高端接地GND与浮动接地FGnd之间的电压值的差值是Vin,其中Vin是高电压VHI的瞬时电压值。当第一电阻器352和第二电阻器354(即,R352和R354)的电阻的比率与第三电阻器356和第四电阻器358(即,R356和R358)的电阻的比率相同并且时,第一调光信号DIM_G具有的电压值为k乘以高电压VHI的Vin的负值,并且第二调光信号DIM_S具有的电压值为k乘以Vin的负值与调光控制信号DIM相对于高端接地GND的电压值Vdim的总和。
在第二阶段PHASE2期间,开关器件348在短的延迟之后通过内部GATE信号的解除生效而关断。在此期间,如关于图5A和图5C所述,高端接地GND与浮动接地FGnd之间的电压值的差值是通过第二二极管346的正向电压降Vf.diode。当第一电阻器352和第二电阻器354(即,R352和R354)的电阻的比率与第三电阻器356和第四电阻器358(即,R356和R358)的电阻的比率相同并且时,第一调光信号DIM_G具有的电压值为k乘以正向电压降Vf.diode,并且第二调光信号DIM_S具有的电压值为k乘以正向电压降Vf.diode与调光控制信号DIM相对于高端接地GND的电压值Vdim的总和。
因此,通过从第二调光信号DIM_S的值中减去第一调光信号DIM_G的值,可以在PHASE1和PHASE2期间的任何时间确定与调光控制信号DIM相对于高端接地GND的电压值Vdim成比例的值,诸如这由图4的差分放大器442完成。
图7A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以不连续导电模式(DCM)操作的电路的波形。波形包括开关器件348的漏极-源极电流IDS、通过第二二极管346的二极管电流ID、高端接地GND与浮动接地FGnd之间的接地电压差值VG_G、通过第二电感器342的电感器电流ILM、以及栅极信号GATE的具有对应于开关器件348接通的高值和对应于开关器件348断开的低值的值。
图7B示出了在图7A所示的第一阶段PHASE1的时间期间的图3所示的电路的电流流动。电流由灰色箭头指示。
在第一阶段PHASE1中,开关器件348接通,并且电流从高电压VHI流入第二电感器342和负载308中,然后经由高端接地GND返回到高电压VHI的源极。接地电压差值VG_G等于高电压VHI的当前电压值Vin的负值。
图7C示出了在图7A所示的第二阶段PHASE2的时间期间的图3所示的电路的电流流动。电流由灰色箭头指示。
在第二阶段PHASE2中,开关器件348断开,并且由存储在第二电感器342中的能量生成的电流流过负载308并通过第二二极管346返回第二电感器342。接地电压差值VG_G等于第二二极管346的正向电压降。
图7D示出了在图7A所示的第三阶段PHASE3的时间期间的图3所示的电路的电流流动。电流由灰色箭头指示。
在第三阶段PHASE3中,开关器件348断开,并且存储在第二电感器342中的能量已经耗尽。因此,流过负载308的电流(如果有的话)产生并返回到第四电容器336。由于没有电流流过第二电感器342,因此接地电压差值VG_G必须等于提供到负载308的输出电压VOUT的负值。
图8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当以DCM操作时的图3所示的电路的波形。波形包括在传播延迟之后对应于图3的栅极信号GATE的内部GATE信号的值、第一调光信号DIM_G的值、第二调光信号DIM_S的值、电流感测信号ISEN的值、内部消隐信号的值和调光信号检测信号的值。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内部消隐信号可以对应于通过电流感测信号ISEN上的振荡来防止栅极信号GATE的过早生效的消隐时段。调光信号检测信号指示第一调光信号DIM_G和第二调光信号DIM_S何时可以用于确定具有相对于浮动接地FGnd的值的调光电压VDIM,该值对应于调光信号DIM的相对于图3中的高端接地GND的值。
由于电路以DCM操作,因此通过图3的第二电感器342的电流有时将下降到零或接近于零,这通过检测电流感测信号ISEN何时下降到低于阈值(Vref)来检测。这导致消隐信号的生效持续达消隐持续时间TBNK.OFF。根据消隐信号产生调光信号检测信号,使得当消隐信号生效时,调光信号检测信号解除生效,并且当消隐信号解除生效时,调光信号检测信号生效。
在第一阶段PHASE1期间,开关器件348在短的延迟之后通过内部GATE信号的生效而接通。在此时间期间,如关于图7A和图7B所述,高端接地GND与浮动接地FGnd之间的电压值的差值是-Vin,其中Vin是高电压VHI的瞬时电压值。当第一电阻器352和第二电阻器354(即,R352和R354)的电阻的比率与第三电阻器356和第四电阻器358(即,R356和R358)的电阻的比率相同并且时,第一调光信号DIM_G具有的电压值为k乘以高电压VHI的Vin的负值,并且第二调光信号DIM_S具有的电压值为k乘以Vin的负值与调光控制信号DIM相对于高端接地GND的电压值Vdim的总和。
在第二阶段PHASE2期间,开关器件348在短的延迟之后通过内部GATE信号的解除生效而关断。在此时间期间,如关于图7A和图7C所述,高端接地GND与浮动接地FGnd之间的电压值的差值是通过第二二极管346的正向电压降Vf.diode。当第一电阻器352和第二电阻器354(即,R352和R354)的电阻的比率与第三电阻器356和第四电阻器358(即,R356和R358)的电阻的比率相同并且时,第一调光信号DIM_G具有的电压值为k乘以正向电压降Vf.diode,并且第二调光信号DIM_S具有的电压值为k乘以正向电压降Vf.diode与调光控制信号DIM相对于高端接地GND的电压值Vdim的总和。
在第三阶段PHASE3期间,开关器件348仍然断开。存储在第二电感器342中的能量已经耗尽,并且因此电流感测信号ISEN的值已下降到低于参考电压Vref。响应于电流感测信号ISEN下降到低于参考电压Vref,消隐信号生效持续达消隐持续时间tBNK,OFF。在消隐信号生效时,调光信号检测信号解除生效。
为了防止检测到调光控制信号DIM的虚假值,当调光信号检测信号解除生效时,第一调光信号DIM_G与第二调光信号DIM_S之间的差值可不用于确定对应于调光控制信号DIM的电压值Vdim的值。相反,对应于调光控制信号DIM的电压值Vdim的先前确定的值可以用作对应于调光控制信号DIM的电压值Vdim的值。先前确定的值可以是在调光信号检测信号生效并被例如采样保持电路保持时采样的值。
因此,在以DCM操作的实施方案中,可以在PHASE1和PHASE2期间的任何时间由DCPS316确定与调光控制信号DIM的相对于高端接地GND的电压值Vdim成比例的值,如由调光信号检测信号生效指示的。与电压值Vdim成比例的值可以通过从第二调光信号DIM_S的值中减去第一调光信号DIM_G的值来确定,诸如这由图4的差分放大器442完成。
由于在PHASE3期间发生的振荡,在PHASE3期间可能无法确定与相对于高端接地GND的电压值Vdim成比例的值,如由调光信号检测信号解除生效指示的。相反,DCPS 316可以包括根据调光信号检测信号操作的采样保持电路,以在PHASE3期间提供与相对于高端接地GND的电压值Vdim成比例的这种值。
图9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调光DC-DC转换器控制电路(DCC)940。DCC 940适合用作图3的调光DCPS 316的DCC 340。DCC 940包括差分放大器942、开关模式电源(SMPS)控制器电路(以下称为SMPS控制器)944、稳压器电路946、以及采样保持(S/H)电路948。图9的DCC 940的具有形式9xx的附图标记的特征对应于图4的DCC 440的具有形式4xx的附图标记的特征(当存在时),并且除了如下所述之外是类似的。
因此,SMPS控制器944具有先前针对图4的SMPS控制器444描述的特性和功能。另外,SMPS控制器944产生调光信号检测信号DET,当来自第二调光信号DIM_S的值的第一调光信号DIM_G的当前值将用于确定对应于图3的调光控制信号DIM的值的值时,该调光信号检测信号DET生效,否则解除生效。
S/H电路948接收调光电压VDIMS和调光信号检测信号DET。当调光信号检测信号DET生效时,S/H电路948将调光电压VDIMS的值传递到SMPS控制器944。响应于调光信号检测信号DET解除生效,S/H电路948对调光电压VDIMS的值进行采样。当调光信号检测信号DET解除生效时,S/H电路948保持调光电压VDIMS的最近采样的值并将保持值提供到SMPS控制器944。
SMPS控制器944以与图4的SMPS控制器444使用调光电压VDIMS相同的方式使用S/H电路948的输出。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由调光信号检测信号DET控制的两个S/H电路可以用于对差分放大器942的输入而不是输出进行采样并进行保持,从而以类似于S/H电路948的方式操作。
图10示出了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传送控制信号的方法1000。方法1000可以由第一电路执行,该第一电路使用第一接地来确定由第二电路使用第二接地生成的信号的值,其中第一接地相对于第二接地浮动。例如,方法100可以由图1的调光电路110执行,以从MCU114接收调光信号DIM,或可以由图2的调光DCPS 216执行,以从MCU 214接收调光信号DIM。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由第二电路生成的控制信号是模拟信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在不使用流电隔离器件的情况下执行控制信号的传送。
在S1002处,方法1000接收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信号具有对应于第一接地与第二接地之间的电压差值的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信号具有对应于由第二电路(使用第二接地)生成的控制信号与第一接地之间的电压差值的值。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产生第一信号作为第一分压器的输出,该第一分压器具有耦合到第一接地的第一输入和耦合到第二接地的第二输入。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产生第二信号作为第二分压器的输出,该第二分压器具有耦合到第一接地的第一输入和耦合到控制信号的第二输入。
在S1004处,方法1000确定检测信号。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方法1000在可以可靠地由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确定对应于控制信号的值的值的时间段期间使检测信号生效,并且在可能无法可靠地由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确定对应于控制信号的值的值的时间段期间使检测信号解除生效。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方法1000在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的电路中的振荡可能干扰由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对对应于控制信号的值的值的确定的时间段期间使检测信号解除生效。
在其中第一电路包括开关模式电源(SMPS)控制器的实施方案中,当SMPS控制器以不连续导电模式(DCM)操作时,方法1000在消隐间隙期间使检测信号解除生效,否则使检测信号生效,消隐间隙是防止由SMPS控制器控制以向电感器提供电流的开关器件接通的间隔。在其中第一电路包括开关模式电源(SMPS)控制器的实施方案中,当SMPS控制器以连续导电模式(CCM)操作时,方法1000总使检测信号生效。
在S1006处,当检测信号生效时,方法1000进行到S1008,并且当检测信号未生效时,方法1000进行到S1010。
在S1008处,方法1000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当前值来确定对应于控制信号的值的值,并且然后退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方法1000通过从第二信号的值中减去第一信号的值来确定对应于控制信号的值的值。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对应于控制信号的值的值与控制信号的值成比例。
在S1010处,方法1000根据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过去值来确定对应于控制信号的值的值,并且然后退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响应于检测信号解除生效,方法1000可以对对应于使用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确定的控制信号的值的值进行采样,并且在S1010处,可以在检测信号解除生效时使用采样值作为对应于控制信号的值的值。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方法1000可以响应于检测信号解除生效而对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的相应值进行采样,并且在S1010处,可以在检测信号解除生效时使用采样值确定对应于控制信号的值的值。可以用类似于在S1008处确定控制信号的值的方式确定对应于控制信号的值的值。
通过方法1000确定的控制信号的值可以用于控制第一电路的操作。例如,通过方法1000确定的控制信号的值可以用于确定在第一电路的控制下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幅度。
本公开的实施方案包括被配置成进行本文所述操作中的一个或多个操作的电子器件,例如一个或多个封装的半导体器件。然而,实施方案并不限于此。
A1。本公开的实施方案包括电子器件,该电子器件包括:
第一电路,该第一电路具有第一接地并且包括差分电路和控制器电路,该第一电路被配置为:
接收第一控制信号,
接收第二控制信号,
使用差分电路,使用第一控制信号的值与第二控制信号的值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对应于第三控制信号的值的值;以及
使用控制器电路,根据对应于第三控制信号的值的值来控制第一电路的输出信号的值;
其中第三控制信号由第二电路产生,该第二电路具有第二接地,
其中第三控制信号的值是相对于第二接地的值,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接地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地浮动。
A2。根据A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第一控制信号的值对应于第一接地与第二接地之间的差值。
A3。根据A1所述的电子器件,
其中控制器电路包括开关模式电源(SMPS)控制器;并且
其中输出信号是用于控制SMPS的开关器件的栅极信号。
A4。根据A1所述的电子器件,
其中第一控制信号对应于第二接地与第一接地之间的电压差值;并且
其中第二控制信号对应于第三控制信号与第一接地之间的电压差值。
A5。根据A4所述的电子器件,还包括:
第一分压器,该第一分压器被配置为使用第二接地和第一接地产生第一控制信号;和
第二分压器,该第二分压器被配置为使用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一接地产生第二控制信号。
A6。根据A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第一电路被进一步配置为:
使用控制器电路,产生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指示是否可以使用第一控制信号的值与第二控制信号的值之间的差值来可靠地确定第三控制信号的值;
当该检测信号指示可以使用第一控制信号的值与第二控制信号的值之间的差值来可靠地确定第三控制信号的值时,使用第一控制信号的值与第二控制信号的值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对应于第三控制信号的值的值;并且
当该检测信号未指示可以使用第一控制信号的值与第二控制信号的值之间的差值来可靠地确定第三控制信号的值时,使用第一控制信号的值与第二控制信号的值之间的差值的先前采样的值来确定对应于第三控制信号的值的值。
A7。根据A6所述的电子器件,
其中控制器电路包括能够以不连续导电模式(DCM)操作的开关模式电源(SMPS)控制器,该SMPS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电流感测信号,使用第三控制信号的值和电流感测信号产生输出信号,并且产生消隐信号以防止输出信号因电流检测信号上的振荡而虚假地生效,并且
其中检测信号使用消隐信号产生。
M13。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在两个电路之间传送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由第一电路接收第一控制信号;
由第一电路接收第二控制信号;
由第一电路使用第一控制信号的值和第二信号的值确定控制值;以及
由第一电路根据控制值来控制第一电路的输出,
其中控制值对应于第三控制信号的值,
其中第三控制信号由第二电路生成,
其中第一电路使用第一接地,
其中第二电路使用第二接地,并且
其中第一接地相对于第二接地浮动。
M14。根据M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由第一电路通过确定第一控制信号的值与第二信号的值之间的差值来确定控制值。
M15。根据M13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控制信号的值对应于第二接地与第一接地之间的电压差值。
M16。根据M13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二控制信号的值对应于第三控制信号与第一接地之间的电压差值。
M17。根据M13所述的方法,其中使用分压器产生第一控制信号,该分压器耦合到第二接地和第一接地,并且其中使用分压器产生第二控制信号,该分压器耦合到第三控制信号和第一接地。
M18。根据M13所述的方法,其中第一电路包括开关模式电源(SMPS)控制电路。
M19。根据M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由第一电路确定指示控制信号不应生效的消隐信号;
由第一电路根据消隐信号来确定检测信号;
当检测信号生效时,由第一电路使用第一控制信号的当前值和第二信号的当前值来确定控制值;以及
当检测信号解除生效时,由第一电路使用第一控制信号的过去值和第二信号的过去值来确定控制值。
M20。根据M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由第一电路接收对应于流过电感器的电流的电流感测信号;以及由第一电路根据控制值和电流感测信号的值来控制第一电路的输出。
虽然已结合目前被认为实用的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实施方案并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方案,而是相反可包括所附权利要求的实质和范围内所包括的各种修改形式和等同布置方式。该方法中描述的操作的顺序是示例性的,并且一些操作可以被重新排序。此外,两个或更多个实施方案可以组合。

Claims (10)

1.一种电子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具有第一接地,所述第一电路包括:
开关模式电源控制器,所述开关模式电源控制器具有电流感测输入、调光电压输入和栅极控制输出,所述开关模式电源控制器根据所述电流感测输入的值和所述调光电压输入的值来控制所述栅极控制输出,以及
差分放大器,所述差分放大器具有第一差分输入和第二差分输入以及放大器输出,所述差分放大器在所述第一差分输入上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在所述第二差分输入上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且根据所述第一差分输入与所述第二差分输入之间的差值产生所述放大器输出,
其中所述放大器输出耦合到所述调光电压输入,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号是使用耦合在所述第一接地与第二接地之间的分压器产生的,
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号是使用耦合在所述第一接地与第三控制信号之间的分压器产生的,
其中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由第二电路产生,所述第二电路具有所述第二接地,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接地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地浮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调光电压输入相对于所述第一接地的值对应于所述第三控制信号相对于所述第二接地的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一电路还包括:
采样保持电路,所述采样保持电路耦合在所述放大器输出与所述调光电压输入之间,
其中当检测信号具有第一值时,所述采样保持电路将所述放大器输出的值提供到所述调光电压输入,并且当所述检测信号具有第二值时,将所述放大器输出的先前采样的值提供到所述调光电压输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根据所述开关模式电源控制器的消隐间隙确定所述检测信号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开关模式电源控制器电路能够以不连续导电模式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消隐间隙用于防止所述电流感测输入上的振荡引起栅极控制信号的生效,并且所述检测信号在所述消隐间隙期间具有所述第二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电子器件还包括开关器件,所述开关器件具有耦合到所述栅极控制输出的控制端子、耦合到所述第一接地的第一导电端子以及耦合到使用所述第二接地提供的输入电压的第二导电端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电子器件还包括电流感测电阻器,所述电流感测电阻器具有耦合到所述开关器件的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第一端子和耦合到能量存储电感器和所述电流感测输入的第二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电子器件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耦合在所述第一接地与所述第二接地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器件,其中,所述第一电路是调光直流-直流转换器控制电路。
CN201920187343.1U 2018-02-09 2019-01-18 电子器件 Active CN2095932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892,609 2018-02-09
US15/892,609 US10236772B1 (en) 2018-02-09 2018-02-09 Signal communication for circuit with floating groun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93284U true CN209593284U (zh) 2019-11-05

Family

ID=65721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7343.1U Active CN209593284U (zh) 2018-02-09 2019-01-18 电子器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36772B1 (zh)
CN (1) CN209593284U (zh)
TW (1) TWM5797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6296A (zh) * 2019-07-29 2019-10-22 深圳市福瑞新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电力线通讯的控制器、led灯具及led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80256B1 (en) * 2001-12-18 2003-06-17 Harris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te regulation of a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US6871289B2 (en) * 2003-07-08 2005-03-22 Arques Technology Slew rate limited reference for a buck converter
JP2008154419A (ja) * 2006-12-20 2008-07-03 Ricoh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及びスイッチングレギュレータを構成する半導体装置
US8633680B2 (en) * 2011-03-28 2014-01-21 Fairchild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Differential sensing for voltage control in a power supply circuit
JP5990887B2 (ja) * 2011-09-28 2016-09-14 サンケン電気株式会社 ゲート駆動回路
US9379774B2 (en) * 2013-09-12 2016-06-28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between circuits
CN108141034B (zh) * 2015-04-03 2020-01-24 上海新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嵌入式电池保护电路、控制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
US9689900B1 (en) * 2015-12-14 2017-06-27 Keysight Technologies, Inc. Current sensing circui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6296A (zh) * 2019-07-29 2019-10-22 深圳市福瑞新科技有限公司 通过电力线通讯的控制器、led灯具及led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36772B1 (en) 2019-03-19
TWM579758U (zh) 2019-06-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3918B (zh) 具有功率因数校正的无桥ac-dc转换器及其方法
US8477516B2 (en) Low cost high power factor LED driver
CN102832836B (zh) 一种具有独立控制的级联升压和反相降压转换器
US848760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a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ircuit
KR101929989B1 (ko) 추측된 출력 전류 피드백 센싱을 위한 1차측 상태 추정기를 갖는 드라이버 회로
US9491819B2 (en) Hysteretic power factor control method for single stage power converters
CN107408892B (zh) 电源控制用半导体装置
US9502981B2 (en) Enhanced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CN107465357A (zh) 控制用于功率转换器的输出电压
CN102263492A (zh) 半导体器件和电源装置
USRE44406E1 (en) Method of detecting switching power supply output current
JP2014514892A (ja) 電力供給制御システム及び装置
WO2015111006A1 (en) Switching-mode power supplies
US11206727B1 (en) Pseudo-digital light emitting diode (LED) dimming with secondary-side controller
CN208046450U (zh) 集成电路功率因数控制器及离线转换器
US9288855B2 (en) Driving circuit for driving LED load
CN208209813U (zh) 集成电路功率因数控制器和离线转换器
CN209593284U (zh) 电子器件
CN204481706U (zh) 由脉动直流电供电的电源转换装置
US9966833B2 (en) Switching regulator capable of reducing current ripple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US8634211B2 (en) Switch control device, power supply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and switch control method
US20130094253A1 (en) Control Circuit for Offline Power Converter without Input Capacitor
US11095230B2 (en) AC-to-DC conversion
US20030161169A1 (en) Single-stage converter compensating power factor
CN203827572U (zh) 一种led恒流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