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8760U - 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88760U
CN209588760U CN201920179416.2U CN201920179416U CN209588760U CN 209588760 U CN209588760 U CN 209588760U CN 201920179416 U CN201920179416 U CN 201920179416U CN 209588760 U CN209588760 U CN 209588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collecting box
header
connecting hole
dissipating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94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艳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itena Radi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itena Radi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835501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9588760(U)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itena Radi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itena Radi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794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88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88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88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涉及采暖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器的每个散热器片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组装而成,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连接部位松动、漏水的技术难题。该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包括上联箱管、下联箱管以及至少两组散热组件;其中,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均包括方管和承压密封板,所述承压密封板焊接在所述方管两端的开口处将所述方管的开口处密封;至少两组所述散热组件间隔布置于所述方管的轴向上,每组所述散热组件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焊接连接并将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连通形成所述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本实用新型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能好,散热面积大,结构合理的散热器。

Description

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背景技术
散热器是热水(或蒸汽)采暖系统中重要的、基本的组成部件。热水在散热器内降温(或蒸汽在散热器内凝结)向室内供热,达到采暖的目的。
如今市场上的散热器由多片散热器片通过连接件组装连接而成,每片所述散热器片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连接件为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的圆管,所述连接件左右两端分别与相邻两片散热器片上部螺纹孔相连接,如此将多片散热器片连接形成散热器。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的散热片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组装而成,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连接部位松动、漏水;
2、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连接部位较细,在通过热水或蒸汽时容易造成堵塞,影响采暖;
3、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散热量较小,在大型工业厂房中使用时需要多组散热器,占地面积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散热器的每个散热器片之间通过螺纹连接组装而成,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连接部位松动、漏水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包括上联箱管、下联箱管以及至少两组散热组件;其中,
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均包括方管和承压密封板,所述承压密封板焊接在所述方管两端的开口处将所述方管的开口处密封;
至少两组所述散热组件间隔布置于所述方管的轴向上,每组所述散热组件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焊接连接并将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连通形成所述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散热组件均包括左侧散热管和右侧散热管,所述上联箱管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上连接孔和右上连接孔,所述下联箱管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下连接孔和右下连接孔;所述左侧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上连接孔和所述左下连接孔的壁面焊接连接,所述右侧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上连接孔和所述右下连接孔的壁面焊接连接。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中部散热管,所述上联箱管的下表面设置有中上连接孔,所述下联箱管的上表面设置有中下连接孔;所述中部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上连接孔和所述中下连接孔的壁面焊接连接。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散热组件包含中部散热管的数量为一根。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散热管设置在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径向中心位置。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散热组件包含中部散热管的数量为两根以上。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有的所述中部散热管均布于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的径向上。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联箱管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上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为内螺纹孔。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联箱管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下安装孔,所述下安装孔为内螺纹孔。
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每组所述散热组件均包括左侧散热管、右侧散热管以及中部散热管,所述左侧散热管、右侧散热管以及中部散热管的外径均为φ22mm~φ30mm。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包括上联箱管、下联箱管和至少两组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将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相连通,使热水或热气能在所述上联箱管、下联箱管以及散热组件内流通,一组所述散热组件相当于一个散热器片,每组所述散热组件与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增加了密封效果,避免出现由于螺纹连接时产生松动而导致漏水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的散热组件与上、下联箱管之间为焊接连接,增加了密封效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采用上、下联箱管将每组散热组件相连通,所述上、下联箱管的流通面积远远大于现有技术中连接件的流通面积,防止了散热器管路内堵塞,保证了采暖;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增加了一组中部散热管,增大了散热面积,同时为上、下联箱管之间提供支撑,结构强度更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左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左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左视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中上连接孔打孔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的左上连接孔打孔示意图。
图中,1、上联箱管;11、方管;111、左上连接孔;112、中上连接孔;12、承压密封板;121、上安装孔;122、下安装孔;2、下联箱管;3、散热组件;31、左侧散热管;32、右侧散热管;33、中部散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密封性较强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下面结合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包括上联箱管1、下联箱管2以及至少两组散热组件3;其中,
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均包括方管11和承压密封板12,承压密封板12焊接在方管11两端的开口处将方管11的开口处密封;
至少两组散热组件3间隔布置于方管11的轴向上,每组散热组件3的两端均分别与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焊接连接并将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连通形成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包括上联箱管1、下联箱管2和至少两组散热组件3,散热组件3将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相连通,使热水或热气能在上联箱管1、下联箱管2以及散热组件3内流通,一组散热组件3相当于一个散热器片,每组散热组件3与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增加了密封效果,避免出现由于螺纹连接时产生松动而导致漏水情况的发生。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每组散热组件3均包括左侧散热管31和右侧散热管32,上联箱管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上连接孔111和右上连接孔,下联箱管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下连接孔和右下连接孔;左侧散热管31的两端分别与左上连接孔111和左下连接孔的壁面焊接连接,右侧散热管32的两端分别与右上连接孔和右下连接孔的壁面焊接连接。
具体地,如图7所示左上连接孔打孔示意图,右上连接孔、左下连接孔、右下连接孔在方管11上的打孔相对位置均与左上连接孔111的打孔位置相同,每组散热组件3包含了左侧散热管31和右侧散热管32增大了散热面积。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每组散热组件3还包括中部散热管33,上联箱管1的下表面设置有中上连接孔112,下联箱管2的上表面设置有中下连接孔;中部散热管33的两端分别与中上连接孔112和中下连接孔的壁面焊接连接。
具体地,如图6所示中上连接孔打孔示意图,中上连接孔112的中点位于方管11的轴线上,中下连接孔在方管11上的打孔相对位置与中上连接孔112的打孔位置相同,增加中部散热管进一步增加了散热面积,提高了供热效率。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每组散热组件3包含中部散热管33的数量为一根。
当需供热的空间较小,不需要很大的散热面积时,可以选择仅包含一根中部散热管33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在方管11径向方向上的尺寸较小,节省安装空间。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部散热管33设置在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径向中心位置。
如图2第一种实施方式左视示意图所示,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的轴线之间的连线与地面垂直,中部散热管33设置在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径向中心位置可以为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之间提供支撑力,增加结构强度,同时可以使受力均匀。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每组散热组件3包含中部散热管33的数量为两根以上。
当在大型工业厂房中使用时,对散热效率要求较高,采用两根以上的中部散热管33可以增大散热面积,同时可以减小在散热器轴向方向上长度,减小了占地面积。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所有的中部散热管33均布于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的径向上。
如图3~图5提供的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中部散热管33均布于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的径向上,可以使结构受力均匀,中部散热管33的数量越多,结构强度也就越大。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联箱管1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上安装孔121,上安装孔121为内螺纹孔。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下联箱管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下安装孔122,下安装孔122为内螺纹孔。
上安装孔121和下安装孔122均用于连接供暖系统的供热水管,可以增加流入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热源的流通面积。
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每组散热组件3均包括左侧散热管31、右侧散热管32以及中部散热管33,左侧散热管31、右侧散热管32以及中部散热管33均为钢制且外径均为φ22mm~φ30mm。
目前市场上的铸铁材质的散热器,由于承压低,加工外径均小于φ25mm,高度小于600mm,采用了钢制的散热器可以增加外径到φ26.5mm以上,加工高度在600mm到2000mm之间,增加了散热面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造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左侧散热管31、右侧散热管32以及中部散热管33下料;
b.将左侧散热管31的两端弯折,对两端口进行切割使切割后的平面与左侧散热管31直管区段的轴线平行,将右侧散热管32的两端弯折,对两端口进行切割使切割后的平面与右侧散热管32直管区段的轴线平行;
c.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所用的方管11和承压密封板12下料,在承压密封板12的中心加工出上安装孔121和下安装孔122并攻出内螺纹;
d.将承压密封板12焊接在方管11的左右两端形成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
e.在上联箱管1的下表面加工出中上连接孔112,在下联箱管2的上表面加工出中下连接孔;
f.在上联箱管1的左右两侧分别加工出左上连接孔111和右上连接孔,在下联箱管2的左右两侧轴向方向上分别加工出左下连接孔和右下连接孔;
g.将中部散热管33的两端分别插入中上连接孔112和中下连接孔内,并进行焊接连接;
h.待焊接产生的内应力消退后,将左侧散热管31的两端分别与左上连接孔111和左下连接孔的壁面焊接连接,将右侧散热管32的两端分别与右上连接孔和右下连接孔的壁面焊接连接;
i.待焊接产生的内应力消退后,清理焊渣、去毛刺、表面喷砂处理;
j.表面喷塑涂装。
具体地,以图4所示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加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包含如下步骤:
a.取φ26.5mm的钢管,检查圆度、直线度、光洁度以及厚度;
b.用自动精密下料机截出多组左侧散热管31、右侧散热管32以及中部散热管33所需的长度,左侧散热管31、右侧散热管32长度相同;用自动弯管机将左侧散热管31和右侧散热管32的两端进行弯折,并用精密切割机将弯折的两端口进行切割使被切割端口的平面平行于直管段的轴线;
c.取60mm×120mm,厚4.5mm的方管,检查其四个面的直线度、平面度、光洁度以及厚度;用自动精密下料切割机截成50mm长的整倍数,最短长度不得小于150mm±0.3mm,检查切口平整、光滑、无倾斜、无毛刺;
取厚度4.5mm钢板用剪板机裁出60mm×120mm的承压密封板12,用冲床在承压密封板12的中心冲出DN20内丝扣或DN25内丝扣的上安装孔121(下安装孔122同理),孔的位置在承压密封板12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上的偏移小于0.5mm;
d.在所截得的方管11的两端焊接上承压密封板12,上安装孔121的端面垂直于上联箱管1的轴线且上安装孔121的轴线与上联箱管1的轴线偏移度小于0.5mm(下联箱管2的焊接方式同理);
e.如图6所示,在上联箱管1的下表面用激光打出三排φ26.7mm的中上连接孔112,这三排中上连接孔112在上联箱管1的轴向和径向方向上的偏差小于0.5mm,以保证中上连接孔112内外光滑、平整、无毛刺(下联箱管2上表面的中下连接孔加工方式同理);
f.如图7所示,在上联箱管1的左侧用激光打孔机打出直φ16mm的左上连接孔111,保证左上连接孔111内外光滑、平整、无毛刺(上联箱管1右侧的右上连接孔、下联箱管2左右两侧的左下连接孔和右下连接孔的加工方式同理);
g.用专用卡具把上联箱管1和下联箱管2固定在专用卡具上,把每组的三根中部散热管33插入中上连接孔112和中下连接孔内,用自动焊机或电弧焊进行焊接;
h.待焊接产生的内用力消退后,松开卡具,把左侧散热管31的两端分别与左上连接孔111和左下连接孔的外壁固定,把右侧散热管32的两端分别与右上连接孔和右下连接孔的外壁固定,检查左侧散热管31和右侧散热管32轴线所在的平面与上、下联箱管的承压密封板12的外表面垂直,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5mm;
i.清理焊渣、去毛刺;检查产品水平面的平面度误差在2mm以内;做打压试验,在1.8Mpa压力下稳压2分钟,不渗漏;
将半成品放入全自动喷砂机中,经过5分钟的360度喷砂处理,去除半成品表面的锈蚀、油污;
j.半成品经表面喷砂处理后,在3小时内送至全自动涂装线上进行表面喷塑涂装,形成的涂膜耐高温、耐老化、耐冲击、耐腐蚀、不起皱、不龟裂;表面光滑、有磁感;
h.检查涂膜合格后,贴上合格证、商标、高强度气垫膜内包装、外用纸箱包装,入库。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除另有声明外,如果其公开了数值范围,那么公开的数值范围均为优选的数值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优选的数值范围仅仅是诸多可实施的数值中技术效果比较明显或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由于数值较多,无法穷举,所以本实用新型才公开部分数值以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且,上述列举的数值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创造保护范围的限制。
同时,上述本实用新型如果公开或涉及了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那么,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用于表示位置关系或形状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或形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任一部件既可以是由多个单独的组成部分组装而成,也可以为一体成形工艺制造出来的单独部件。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联箱管、下联箱管以及至少两组散热组件;其中,
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均包括方管和承压密封板,所述承压密封板焊接在所述方管两端的开口处将所述方管的开口处密封;
至少两组所述散热组件间隔布置于所述方管的轴向上,每组所述散热组件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焊接连接并将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连通形成所述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散热组件均包括左侧散热管和右侧散热管,所述上联箱管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上连接孔和右上连接孔,所述下联箱管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左下连接孔和右下连接孔;所述左侧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左上连接孔和所述左下连接孔的壁面焊接连接,所述右侧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右上连接孔和所述右下连接孔的壁面焊接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中部散热管,所述上联箱管的底部设置有中上连接孔,所述下联箱管的上部设置有中下连接孔;所述中部散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中上连接孔和所述中下连接孔的壁面焊接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散热组件包含中部散热管的数量为一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散热管设置在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径向的中点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散热组件包含中部散热管的数量为两根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中部散热管均布于所述上联箱管和所述下联箱管的径向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联箱管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上安装孔,所述上安装孔为内螺纹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联箱管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下安装孔,所述下安装孔为内螺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散热组件均包括左侧散热管、右侧散热管以及中部散热管,所述左侧散热管、右侧散热管以及中部散热管的外径均为φ22mm~φ30mm。
CN201920179416.2U 2019-01-31 2019-01-31 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Active CN209588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9416.2U CN209588760U (zh) 2019-01-31 2019-01-31 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9416.2U CN209588760U (zh) 2019-01-31 2019-01-31 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88760U true CN209588760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55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9416.2U Active CN209588760U (zh) 2019-01-31 2019-01-31 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887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8492A (zh) * 2019-01-31 2019-05-03 北京埃特纳散热器有限责任公司 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8492A (zh) * 2019-01-31 2019-05-03 北京埃特纳散热器有限责任公司 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16449B2 (en) Heat exchanger tank and related apparatuses
JP4797998B2 (ja) 熱交換器の配管継手構造及び熱交換器の配管組み付け方法
JP5242800B2 (ja) 熱交換器
US20140014307A1 (en) Heat Exchanger Header and Rel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WO2011156700A2 (en) A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suitable for heat pump water heater and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209588760U (zh) 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
US10190828B2 (en) Heat exchangers
CN109708492A (zh) 联箱管耐腐蚀散热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110290464A1 (en) Header for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204253165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加强型主片
CN210292957U (zh) 换热器密封结构及换热器
CN202675999U (zh) 一种换热器结构
CN210346425U (zh) 一种换热器折流板与筒体间的密封结构
JP5846934B2 (ja) ステンレス鋼管と他の金属管の接続構造体
EP0169843B1 (en) Frame plate and/or pressure plate for a plate heat exchanger
US20110226453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6091757B (zh) 一种全焊接波纹板束的组装结构及组装方法
CN201354900Y (zh) 一种管接头
US10082337B2 (en) Shell-and-tube heat exchanger with seal for isolating shell from tube fluid
CN212931091U (zh) 一种防管程积液的换热器
CN109945730B (zh) 一种高温冷却器方形截面壳体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JP4029764B2 (ja) ステーブクーラ
CN209639586U (zh) 散热器用型材以及无缝钢铝耐腐蚀散热器
CN220170050U (zh) 一种基于空冷器的耐腐蚀的换热管组
CN216550503U (zh) 水管加强型铜冷却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