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86379U - 中箱涵 - Google Patents

中箱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86379U
CN209586379U CN201822273295.6U CN201822273295U CN209586379U CN 209586379 U CN209586379 U CN 209586379U CN 201822273295 U CN201822273295 U CN 201822273295U CN 209586379 U CN209586379 U CN 2095863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ortion
sealing
groove
box culvert
middle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32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占先
王焕
周庆合
赵海涛
陈爽
高始军
刘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14th Bureau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32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863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863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863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箱涵。该中箱涵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围设形成疏散通道,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中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骨架设置于柔性体内。通过在中箱涵的端部设置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骨架设置于柔性体内,这样设置提高了密封部的强度及密封性能,进而提高了相邻两个中箱涵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中箱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箱涵。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国家都把箱涵预制化作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箱涵预制化也是施工工厂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工程质量和修建速度、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因此,开展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预制技术的研究极为重要和必要,预制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技术效益同样明显:可大幅度地缩短工期;箱涵的工厂化预制保证和提高了结构的质量指标,如强度、耐久性以及防腐蚀、防水等性能;消除了现场浇筑混凝上的诸多弊病;提高了地下工程工厂化施工的技术水平,为施工的标准化、模式化提供了条件;尤其改善了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施工环境;降低了成本,符合现代绿色环保的要求,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从国内外预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看,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预制技术主要是从两方面开展的:一是部分预制技术;二是全部预制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盾构法修建的工程中,其中盾构隧道就是装配式衬砌的典型代表。
国外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预制技术方面发展较快,混凝上预制技术亦被广泛应用在明挖法的隧道结构中。从国内隧道与地下工程预制技术发展来看,预制技术主要应用在盾构法修建的工程中,一般为圆形结构,在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中也有应用实例,但装配式结构的研究、应用的实例并不多。箱涵组件包括中间的中箱涵以及两侧的边箱涵。
此外,中箱涵作为箱涵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前后相邻的两个中箱涵的密封性较差,及现有的密封结构存在着易损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箱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前后相邻的两个中箱涵的密封性较差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箱涵,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围设形成疏散通道,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中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骨架设置于柔性体内。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的端部均设置有密封部,其中,设置在第一支撑部上的密封部为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二支撑部上的密封部为第二密封部,设置在第三支撑部上的密封部为第三密封部,设置在第四支撑部上的密封部为第四密封部,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第三密封部和第四密封部依次相连接,或者,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第三密封部和第四密封部相间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的端部均开设有凹槽,位于第一支撑部的端部的凹槽为第一凹槽,以适配第一密封部;位于第二支撑部的端部的凹槽为第二凹槽,以适配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三支撑部的端部的凹槽为第三凹槽,以适配第三密封部;位于第四支撑部的端部的凹槽为第四凹槽,以适配第三密封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第三密封部和第四密封部均包括柔性体和骨架,柔性体沿对应设置的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骨架沿柔性体的延伸方向穿设于柔性体内。
进一步地,第三支撑部远离疏散通道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台,多个凸台相间隔地设置,以使第三支撑部与隧道内轮廓之间形成空隙。
进一步地,第三支撑部上分别开设有注浆孔和第一连接孔,注浆孔用于向空隙进行注浆,第一连接孔用于将第三支撑部与隧道内壁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上开设有吊孔,吊孔用于吊装作业;第二支撑部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用于将第二支撑部与中箱涵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沿疏散通道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第一密封部为多个,多个第一密封部与多个第一凹槽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二凹槽为多个,多个第二凹槽沿疏散通道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第二密封部为多个,多个第二密封部与多个第二凹槽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三凹槽为多个,多个第三凹槽沿疏散通道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第三密封部为多个,多个第三密封部与多个第三凹槽一一对应地设置;第四凹槽为多个,多个第四凹槽沿疏散通道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第四密封部为多个,多个第四密封部与多个第四凹槽一一对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均采用C40纤维混凝土制成,第三支撑部朝向疏散通道的一侧相间隔地设有多个防滑槽。
进一步地,柔性体为橡胶,骨架为钢筋或芳纶纤维。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中箱涵的端部设置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骨架设置于柔性体内,这样设置提高了密封部的强度及密封性能,进而提高了相邻两个中箱涵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中箱涵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中箱涵的密封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支撑部;11、第一凹槽;12、吊孔;
20、第二支撑部;21、第二凹槽;22、第二连接孔;
30、第三支撑部;31、第三凹槽;32、凸台;33、空隙;34、第一连接孔;35、注浆孔;
40、第四支撑部;41、第四凹槽;
50、疏散通道;
60、柔性体;
70、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箱涵。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中箱涵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第一支撑部10和第三支撑部30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支撑部20和第四支撑部40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围设形成疏散通道50,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中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60和骨架70,骨架70设置于柔性体60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中箱涵的端部设置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骨架设置于柔性体内,这样设置提高了密封部的强度及密封性能,进而提高了相邻两个中箱涵的密封性。
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的端部均设置有密封部,其中,设置在第一支撑部10上的密封部为第一密封部,设置在第二支撑部20上的密封部为第二密封部,设置在第三支撑部30上的密封部为第三密封部,设置在第四支撑部40上的密封部为第四密封部,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第三密封部和第四密封部依次相连接,或者,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第三密封部和第四密封部相间隔地设置。这样设置提高了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的各个部件与相邻的中箱涵各个对应部件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的端部均开设有凹槽,位于第一支撑部10的端部的凹槽为第一凹槽11,以适配第一密封部;位于第二支撑部20的端部的凹槽为第二凹槽21,以适配第二密封部;位于第三支撑部30的端部的凹槽为第三凹槽31,以适配第三密封部;位于第四支撑部40的端部的凹槽为第四凹槽41,以适配第三密封部;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21、第三凹槽31和第四凹槽41相连通。这样设置便于各个凹槽相互连通形成环形槽,便于进一步将柔性部设置为整体式或分段式放入环形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第三密封部和第四密封部均包括柔性体60和骨架70,柔性体60沿对应设置的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骨架70沿柔性体60的延伸方向穿设于柔性体60内。这样设置提高了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的各个部件与相邻的中箱涵各个对应部件之间的密封性。这样设置提高了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各个部件与相邻的边箱涵各个对应部件之间的密封性。
如图1所示,第三支撑部30远离疏散通道5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台32,多个凸台32相间隔地设置,以使第三支撑部30与隧道内轮廓之间形成空隙33。这样设置便于利用空隙33将第三支撑部30的外壁与隧道的内轮廓相连接。
如图1所示,第三支撑部30上分别开设有注浆孔35和第一连接孔34,注浆孔35用于向空隙33进行注浆,第一连接孔34用于将第三支撑部30与隧道内壁相连接。这样设置便于通过注浆孔35向空隙33内通过注浆将第三支撑部30的外壁与隧道的内轮廓相连接。
另外,第一支撑部10上开设有吊孔12,吊孔12用于吊装作业;第二支撑部20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2,第二连接孔22用于将第二支撑部20与中箱涵相连接。这样设置便于通过吊孔12完成对边箱涵的吊装作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为多个,多个第一凹槽11沿疏散通道50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第一密封部为多个,多个第一密封部与多个第一凹槽11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二凹槽21为多个,多个第二凹槽21沿疏散通道50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第二密封部为多个,多个第二密封部与多个第二凹槽21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三凹槽31为多个,多个第三凹槽31沿疏散通道50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第三密封部为多个,多个第三密封部与多个第三凹槽31一一对应地设置;第四凹槽41为多个,多个第四凹槽41沿疏散通道50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第四密封部为多个,多个第四密封部与多个第四凹槽41一一对应地设置。这样设置便于通过多个第一凹槽11、多个第二凹槽21、多个第三凹槽31和多个第四凹槽41环绕疏散通道50设置,进而在多个凹槽中设置相应的密封件,层层密封,提高了相邻两个边箱涵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均采用C40纤维混凝土制成,第三支撑部30朝向疏散通道50的一侧相间隔地设有多个防滑槽。这样设置便于被疏散的人群在进入疏散通道时进行行走。
进一步地,柔性体60为橡胶,骨架70为钢筋或芳纶纤维。这样设置便于提高密封部的强度,使得密封部不易从凹槽中脱离。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中箱涵,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所述第一支撑部(10)和第三支撑部(30)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20)和第四支撑部(4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所述第三支撑部(30)和所述第四支撑部(40)围设形成疏散通道(50),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所述第三支撑部(30)和所述第四支撑部(40)中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柔性体(60)和骨架(70),所述骨架(70)设置于所述柔性体(60)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所述第三支撑部(30)和所述第四支撑部(40)的端部均设置有所述密封部,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上的所述密封部为第一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上的所述密封部为第二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三支撑部(30)上的密封部为第三密封部,设置在所述第四支撑部(40)上的密封部为第四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三密封部和所述第四密封部依次相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三密封部和所述第四密封部相间隔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所述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的端部均开设有凹槽,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的端部的所述凹槽为第一凹槽(11),以适配所述第一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20)的端部的所述凹槽为第二凹槽(21),以适配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第三支撑部(30)的端部的所述凹槽为第三凹槽(31),以适配所述第三密封部;位于所述第四支撑部(40)的端部的所述凹槽为第四凹槽(41),以适配所述第三密封部;所述第一凹槽(11)、所述第二凹槽(21)、所述第三凹槽(31)和所述第四凹槽(41)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三密封部和所述第四密封部均包括所述柔性体(60)和所述骨架(70),所述柔性体(60)沿对应设置的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骨架(70)沿所述柔性体(60)的延伸方向穿设于所述柔性体(60)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30)远离所述疏散通道(50)的一侧设置有多个凸台(32),多个凸台(32)相间隔地设置,以使所述第三支撑部(30)与隧道内轮廓之间形成空隙(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部(30)上分别开设有注浆孔(35)和第一连接孔(34),所述注浆孔(35)用于向所述空隙(33)进行注浆,所述第一连接孔(34)用于将所述第三支撑部(30)与所述隧道内壁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上开设有吊孔(12),所述吊孔(12)用于吊装作业;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2),所述第二连接孔(22)用于将所述第二支撑部(20)与中箱涵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1)沿所述疏散通道(50)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一密封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密封部与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1)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第二凹槽(2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凹槽(21)沿所述疏散通道(50)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二密封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密封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凹槽(21)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第三凹槽(3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凹槽(31)沿所述疏散通道(50)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所述第三密封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密封部与多个所述第三凹槽(31)一一对应地设置;所述第四凹槽(4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四凹槽(41)沿所述疏散通道(50)的径向方向相间隔地设置,所述第四密封部为多个,多个所述第四密封部与多个所述第四凹槽(41)一一对应地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所述第三支撑部(30)和所述第四支撑部(40)均采用C40纤维混凝土制成,所述第三支撑部(30)朝向所述疏散通道(50)的一侧相间隔地设有多个防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体(60)为橡胶,所述骨架(70)为钢筋或芳纶纤维。
CN201822273295.6U 2018-12-30 2018-12-30 中箱涵 Active CN2095863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3295.6U CN209586379U (zh) 2018-12-30 2018-12-30 中箱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3295.6U CN209586379U (zh) 2018-12-30 2018-12-30 中箱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86379U true CN209586379U (zh) 2019-11-05

Family

ID=68351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3295.6U Active CN209586379U (zh) 2018-12-30 2018-12-30 中箱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863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58220B (zh) 一种隧道双上侧壁导坑施工方法
CN209586379U (zh) 中箱涵
CN208203305U (zh) 一种隧道衬砌加固及渗漏水处治复合式构造
CN209621363U (zh) 边箱涵
CN208168928U (zh) 一种高速铁路隧道三块式轨下预制结构
CN109853583A (zh) 具有防水结构的装配式地墙
CN205297593U (zh) 一种复合式预制电缆隧道模块
CN209586381U (zh) 预制轨下结构
CN108756953B (zh) 带二次衬砌盾构隧道的防排水体系
CN209586378U (zh) 中箱涵
CN109973100A (zh) 一种实现矿山法隧道小半径转弯的支护形式及施工方法
CN205330689U (zh) 防渗水的隧道管片
CN209586380U (zh) 边箱涵
CN206360713U (zh) 一种带管片螺栓接头盒盾构隧道管片的双道接缝防水装置
CN205711787U (zh) 钢筋混凝土玻璃钢复合预制箱涵
CN209602984U (zh) 中箱涵
CN205617663U (zh) 盒式钢筋连接装置
CN209429084U (zh) 洞室平交岔口结构
CN205742489U (zh) 一体式的排水系统装置
CN208167568U (zh) 钢筋混凝土涵洞渗漏水防治结构
CN203254942U (zh) 一种车顶对开式掀门的防雨密封结构
CN112726667A (zh) 一种半刚性装配式综合管廊及其施工方法
CN215955982U (zh) 一种穿舱发动机电缆的密封件
CN207377570U (zh) 一种盾构机顶进顶块
CN109519195A (zh) 预制轨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