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9293U - 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9293U
CN209569293U CN201920237003.5U CN201920237003U CN209569293U CN 209569293 U CN209569293 U CN 209569293U CN 201920237003 U CN201920237003 U CN 201920237003U CN 209569293 U CN209569293 U CN 2095692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hole
crankshaft
driving
bal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3700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卫平
刘刚
胡洪涛
魏云腾
刘逢
张振
任亚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3700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92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92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92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气缸体;曲轴,曲轴设置在气缸体内;平衡轴总成,平衡轴总成与曲轴间隔布置,且平衡轴总成与曲轴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多个集成式轴承座,集成式轴承座固定在气缸体内,且每个集成式轴承座上设置有曲轴支撑孔和平衡轴支撑孔,曲轴穿设曲轴支撑孔,平衡轴总成穿设平衡轴支撑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通过设置集成式轴承座,并使曲轴和平衡轴总成都穿设集成式轴承座上的支撑孔,可以提高曲轴和平衡轴总成的中心距精度,提升发动机NVH性能,并且可以减少发动机零部件数量,使发动机内部结构紧凑,有利于发动机的轻量化及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
背景技术
为平衡直列四缸发动机二阶往复惯性力,在NVH要求比较高的发动机上一般增加平衡轴结构,两根平衡轴上分别设置有偏心块,两根平衡轴转速相同且为曲轴转速的两倍,并且两根平衡轴的旋向相反。
现有平衡轴的布置方式为布置在气缸体两侧面上的中置式平衡轴结构以及安装在气缸体底部的底置式平衡轴结构,其中底置式平衡轴结构由于布置方便、润滑效果好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底置式平衡轴结构一般安装在单独的壳体内,通过若干个螺栓装配在发动机气缸体底部,并通过安装在曲轴上的齿轮驱动,但是对于底置式平衡轴结构来讲,由于平衡轴轴颈轴孔与气缸体上主轴承孔的中心距不易保证,易出现齿轮噪音大等问题。此外,通过增加底置式平衡轴结构,导致发动机内的零部件数量较多,不利于轻量化设计,也使得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以提升平衡轴与曲轴的中心距精度,并且有利于减少发动机内的零部件数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其包括:气缸体;曲轴,所述曲轴设置在所述气缸体内;平衡轴总成,所述平衡轴总成与所述曲轴间隔布置,且所述平衡轴总成与所述曲轴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多个集成式轴承座,所述集成式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气缸体内,且每个所述集成式轴承座上设置有曲轴支撑孔和平衡轴支撑孔,所述曲轴穿设所述曲轴支撑孔,所述平衡轴总成穿设所述平衡轴支撑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平衡轴总成包括:平衡轴主动轴和平衡轴从动轴,所述第一传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平衡轴主动轴与所述曲轴之间,所述平衡轴主动轴和所述平衡轴从动轴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集成式轴承座至少包括:第一集成式轴承座、第二集成式轴承座,所述第一集成式轴承座上设置有第一曲轴支撑孔、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所述第二集成式轴承座上设置有第二曲轴支撑孔、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所述曲轴支撑在所述第一曲轴支撑孔、所述第二曲轴支撑孔内,所述平衡轴主动轴支撑在所述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所述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内,所述平衡轴从动轴支撑在所述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所述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内。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集成式轴承座还包括:第三集成式轴承座,所述第三集成式轴承座上设置有第三曲轴支撑孔和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所述曲轴还支撑在所述第三曲轴支撑孔内,所述平衡轴主动轴还支撑在所述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曲轴支撑孔、所述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所述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曲轴支撑孔、所述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所述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三曲轴支撑孔和所述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
具体地,所述第一集成式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集成式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三集成式轴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集成式轴承座之间,且所述第一曲轴支撑孔、所述第二曲轴支撑孔、所述第三曲轴支撑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所述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所述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所述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曲轴支撑孔与所述平衡轴支撑孔之间通过肋板相连,且所述肋板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曲轴支撑孔与所述平衡轴支撑孔的润滑油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集成式轴承座的肋板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曲轴支撑孔与所述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的第一主动轴润滑油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曲轴支撑孔与所述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的第一从动轴润滑油道;
所述第二集成式轴承座的肋板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曲轴支撑孔与所述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的第二主动轴润滑油道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曲轴支撑孔与所述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的第二从动轴润滑油道。
具体地,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曲轴驱动齿轮和主动轴驱动齿轮,所述曲轴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曲轴上,所述主动轴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平衡轴主动轴上,所述曲轴驱动齿轮的齿数多于所述主动轴驱动齿轮的齿数;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轴从动齿轮和从动轴驱动齿轮,所述主动轴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平衡轴主动轴上,所述从动轴驱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平衡轴从动轴上,所述主动轴从动齿轮和所述从动轴驱动齿轮的齿数相同。
可选地,所述曲轴驱动齿轮和所述主动轴驱动齿轮的齿数比为2: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曲轴支撑孔为非封闭孔,所述气缸体上设置有曲轴半孔,所述曲轴支撑孔和所述曲轴半孔合围成封闭孔,所述曲轴的主轴颈适于支撑在所述曲轴支撑孔和所述曲轴半孔围成的封闭孔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通过设置集成式轴承座,并使曲轴穿设集成式轴承座上的曲轴支撑孔、平衡轴总成穿设集成式轴承座上的平衡轴支撑孔,可以提高曲轴和平衡轴总成的中心距精度,提升发动机NVH性能,并且曲轴支撑结构和平衡轴总成支撑结构集成为一体,可以减少发动机零部件数量,使发动机内部结构紧凑,有利于发动机的轻量化,并且有利于降低发动机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平衡轴总成与集成式轴承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集成式轴承座、曲轴轴承座的示意图;
图5是集成式轴承座的润滑油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发动机10、气缸体1、曲轴半孔11、曲轴2、平衡轴总成3、平衡轴主动轴31、平衡轴从动轴32、弹性挡圈33、固定螺栓34、垫片35、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第一曲轴支撑孔411、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第一肋板414、第一主动轴润滑油道415、第一从动轴润滑油道416、第二集成式轴承座42、第二曲轴支撑孔421、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第二肋板424、第二主动轴润滑油道425、第二从动轴润滑油道426、第三集成式轴承座43、第三曲轴支撑孔431、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第三肋板433、第三主动轴润滑油道434、第一传动机构5、曲轴驱动齿轮51、主动轴驱动齿轮52、第二传动机构6、主动轴从动齿轮61、从动轴驱动齿轮62、曲轴轴承座7、曲轴辅助支撑孔71、主动轴第一衬套81、从动轴第一衬套82、主动轴第二衬套83、从动轴第二衬套84、主动轴第三衬套85、安装螺栓9、安装孔91。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图1-图5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10包括:气缸体1、曲轴2、平衡轴总成3以及多个集成式轴承座。
曲轴2设置在气缸体1内,平衡轴总成3与曲轴2间隔布置,且平衡轴总成3与曲轴2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5,曲轴2的旋转运动经第一传动机构5传递给平衡轴总成3。通过设置第一传动机构5,可以为平衡轴总成3提供动力输入。平衡轴总成3转动时,可以平衡发动机10的二阶往复惯性力,以提升发动机10的工作性能。
集成式轴承座可通过安装螺栓9固定在气缸体1内,且每个集成式轴承座上设置有曲轴支撑孔和平衡轴支撑孔,曲轴2穿设曲轴支撑孔,平衡轴总成3穿设平衡轴支撑孔。换言之,曲轴2和平衡轴总成3都穿设集成式轴承座上的支撑孔,由此可以保证曲轴2和平衡轴总成3的中心距精度较高,有利于减轻第一传动机构5的传动噪音,提升发动机的NVH性能,并且集成化设计有利于减少发动机10零部件数量,使发动机10内部结构紧凑,有利于发动机10的轻量化及降低成本。
此外,曲轴支撑孔和平衡轴支撑孔可在同一套工装夹具上加工成型,有利于减少零件加工工序,节约加工工时,从而进一步降低加工成本。
在实际装配发动机10时,平衡轴总成3位于曲轴2的下方,平衡轴总成3为底置式平衡轴结构,即图1-图2所示为发动机10的底部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10,通过设置集成式轴承座,并使曲轴2穿设集成式轴承座上的曲轴支撑孔、平衡轴总成3穿设集成式轴承座上的平衡轴支撑孔,可以提高曲轴2和平衡轴总成3的中心距精度,提升发动机NVH性能,并且支撑的曲轴2结构和支撑平衡轴总成3的结构集成为一体,可以减少发动机10零部件数量,使发动机10内部结构紧凑,有利于发动机10的轻量化,并且有利于降低发动机10成本。
参照图1-图3所示,平衡轴总成3包括:平衡轴主动轴31和平衡轴从动轴32,第一传动机构5设置在平衡轴主动轴31与曲轴2之间,曲轴2的旋转运动经第一传动机构5传递给平衡轴主动轴31。平衡轴主动轴31和平衡轴从动轴32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6,平衡轴主动轴31的旋转运动经第二传动机构6传递给平衡轴从动轴32,第二传动机构6可为平衡轴从动轴32提供动力输入。
第一传动机构5的传动比为1:2,确保平衡轴主动轴31的转速大于曲轴2的转速,平衡效果更好。第二传动机构6的传动比为1:1,由此使得主动轴从动齿轮61和从动轴驱动齿轮62的转速相同、转动方向相反,平衡效果更好。
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5和第二传动机构6是齿轮传动。具体而言,第一传动机构5可以包括:曲轴驱动齿轮51和主动轴驱动齿轮52,曲轴驱动齿轮51设置在曲轴2上,主动轴驱动齿轮52设置在平衡轴主动轴31上,曲轴驱动齿轮51和主动轴驱动齿轮52相互啮合,以将曲轴2的运动传递给平衡轴主动轴31。在具体实施例中,曲轴驱动齿轮51过盈压装在曲轴2上,主动轴驱动齿轮52安装在平衡轴主动轴31的前端。如图2所示,主动轴驱动齿轮52通过固定螺栓34安装在平衡轴主动轴31上,且固定螺栓34与主动轴驱动齿轮52之间设置有垫片35,以缓解主动轴驱动齿轮52被压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使固定螺栓34的紧固作用更显著。
第二传动机构6可以包括:主动轴从动齿轮61和从动轴驱动齿轮62,主动轴从动齿轮61设置在平衡轴主动轴31上,从动轴驱动齿轮62设置在平衡轴从动轴32上,主动轴从动齿轮61和从动轴驱动齿轮62相互啮合,以将平衡轴主动轴31的运动传递给平衡轴从动轴32。在具体实施例中,主动轴从动齿轮61过盈压装在平衡轴主动轴31上,从动轴驱动齿轮62过盈压装在平衡轴从动轴32上。可选地,主动轴从动齿轮61设置在平衡轴主动轴31的后端,从动轴驱动齿轮62设置在平衡轴从动轴32的后端。
平衡轴从动轴32的前端通过弹性挡圈33进行轴向定位,防止平衡轴从动轴32发生轴向窜动。
曲轴驱动齿轮51的齿数多于主动轴驱动齿轮52的齿数,保证主动轴驱动齿轮52的转速大于曲轴驱动齿轮51的转速,即平衡轴主动轴31的转速大于曲轴2的转速,平衡效果更好。可选地,曲轴驱动齿轮51和主动轴驱动齿轮52的齿数比为2:1,此时,主动轴驱动齿轮52的转速是曲轴驱动齿轮51转速的2倍。主动轴从动齿轮61和从动轴驱动齿轮62的齿数比为1:1,由此使得主动轴从动齿轮61和从动轴驱动齿轮62的转速相同、转动方向相反,平衡效果更好。
在一些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5和第二传动机构6可以是皮带轮传动。具体而言,第一传动机构5包括:曲轴皮带轮、主动轴皮带轮和第一皮带,曲轴皮带轮设置在曲轴2上,主动轴皮带轮设置在平衡轴主动轴31上,曲轴皮带轮和主动轴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传递动力,以将曲轴2的运动传递给平衡轴主动轴31。第二传动机构6包括:主动轴皮带轮、从动轴皮带轮和第二皮带,主动轴皮带轮设置在平衡轴主动轴31上,从动轴皮带轮设置在平衡轴从动轴32上,主动轴皮带轮和从动轴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传递动力,以将平衡轴主动轴31的运动传递给平衡轴从动轴32。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传动机构5和第二传动机构6可以是链轮传动。具体而言,第一传动机构5包括:曲轴链轮、主动轴链轮和第一链条,曲轴链轮设置在曲轴2上,主动轴链轮设置在平衡轴主动轴31上,曲轴链轮和主动轴链轮通过第一链条传递动力,以将曲轴2的运动传递给平衡轴主动轴31。第二传动机构6包括:主动轴链轮、从动轴链轮和第二链条,主动轴链轮设置在平衡轴主动轴31上,从动轴链轮设置在平衡轴从动轴32上,主动轴链轮和从动轴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传递动力,以将平衡轴主动轴31的运动传递给平衡轴从动轴32。
参照图1-图2所示,多个集成式轴承座至少包括: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第二集成式轴承座42,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上设置有第一曲轴支撑孔411、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第二集成式轴承座42上设置有第二曲轴支撑孔421、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曲轴2支撑在第一曲轴支撑孔411、第二曲轴支撑孔421内,平衡轴主动轴31支撑在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内,平衡轴从动轴32支撑在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内,有利于提高平衡轴主动轴31、平衡轴从动轴32的转动平稳性。
弹性挡圈33适于与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的前端面贴合,以限制平衡轴从动轴32的轴向位置,防止平衡轴从动轴32发生轴向窜动。
进一步地,多个集成式轴承座还包括:第三集成式轴承座43,第三集成式轴承座43上设置有第三曲轴支撑孔431和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曲轴2还支撑在第三曲轴支撑孔431内,平衡轴主动轴31还支撑在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内。
换言之,平衡轴从动轴32包括两段轴颈,这两段轴颈分别支撑在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内。平衡轴主动轴31可以包括两段轴颈,这两段轴颈分别支撑在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内;或者,平衡轴主动轴31也可以包括三段轴颈,这三段轴颈分别支撑在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内。通过设置三个集成式轴承座,可以使平衡轴主动轴31有三处支撑点,保证平衡轴主动轴31运动更平稳,有利于提高发动机10的NVH性能。
参照图4-图5所示,第一曲轴支撑孔411、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第二曲轴支撑孔421、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第三曲轴支撑孔431和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由此更加有利于提升平衡轴总成3与曲轴2的中心距。
参照图1-图2所示,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设置在第一传动机构5与第二集成式轴承座42之间,第三集成式轴承座43设置在第一传动机构5与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之间。第三集成式轴承座43邻近第一传动机构5布置,有利于减小平衡轴主动轴31前端的振动,减小第一传动机构5的传动噪音,提升发动机10的NVH性能。
第一曲轴支撑孔411、第二曲轴支撑孔421、第三曲轴支撑孔43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曲轴支撑孔与平衡轴支撑孔之间通过肋板相连,肋板的高度应保证平衡轴总成3与曲轴2之间不发生干涉,且肋板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曲轴支撑孔与平衡轴支撑孔的润滑油道,润滑油道将曲轴2处的润滑油引导至平衡轴总成3处,防止平衡轴总成3的轴颈与平衡轴支撑孔之间摩擦过大,通过设置润滑油道,有利于提升平衡轴总成3的转动顺滑性。
具体参照图2-图4来讲,对于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来讲,第一曲轴支撑孔411与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之间通过第一肋板414相连,且第一肋板41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主动轴润滑油道415和第一从动轴润滑油道416,第一主动轴润滑油道415连通第一曲轴支撑孔411与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第一从动轴润滑油道416连通第一曲轴支撑孔411与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
对于第二集成式轴承座42来讲,第二曲轴支撑孔421与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之间通过第二肋板424相连,且第二肋板424的内部设置有第二主动轴润滑油道425和第二从动轴润滑油道426,第二主动轴润滑油道425连通第二曲轴支撑孔421与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第二从动轴润滑油道426连通第二曲轴支撑孔421与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
对于第三集成式轴承座43来讲,第三曲轴支撑孔431与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之间通过第三肋板433相连,且第三肋板433的内部设置有第三主动轴润滑油道434,第三主动轴润滑油道434连通第三曲轴支撑孔431与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
结合图2、图4所示,曲轴支撑孔为非封闭孔,气缸体1上设置有曲轴半孔11,曲轴支撑孔和曲轴半孔11合围成封闭孔,曲轴2的主轴颈适于支撑在曲轴支撑孔和曲轴半孔11围成的封闭孔内。可选地,曲轴2的主轴颈与该封闭孔之间设置有轴承。
发动机10还包括:曲轴轴承座7,曲轴轴承座7固定在气缸体1内,曲轴轴承座7上设置有曲轴辅助支撑孔71,曲轴辅助支撑孔71为非封闭孔,气缸体1上设置有曲轴半孔11,曲轴辅助支撑孔71和曲轴半孔11合围成封闭孔,曲轴2的主轴颈适于支撑在曲轴辅助支撑孔71和曲轴半孔11围成的封闭孔内。可选地,曲轴2的主轴颈与该封闭孔之间设置有轴承。
曲轴轴承座7、集成式轴承座上均设置有安装孔91,安装螺栓9穿设安装孔91之后固定到气缸体1的螺纹孔中,以完成曲轴轴承座7、集成式轴承座在气缸体1上的固定。
平衡轴总成3与对应的平衡轴支撑孔之间设置有衬套,可以减轻平衡轴支撑孔处的磨损,从而降低更换集成式轴承座的频率。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衬套可以是轴瓦,还可以是轴承(例如滚动轴承)。具体参照图2、图4来讲,平衡轴主动轴31与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的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之间设置有主动轴第一衬套81,平衡轴主动轴31与第二集成式轴承座42的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之间设置有主动轴第二衬套83,平衡轴主动轴31与第三集成式轴承座43的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之间设置有主动轴第三衬套85。
平衡轴从动轴32与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的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之间设置有从动轴第一衬套82,平衡轴从动轴32与第二集成式轴承座42的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之间设置有从动轴第二衬套84。
可选地,衬套过盈压装在对应的平衡轴支撑孔内,由此可防止衬套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10),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缸体(1);
曲轴(2),所述曲轴(2)设置在所述气缸体(1)内;
平衡轴总成(3),所述平衡轴总成(3)与所述曲轴(2)间隔布置,且所述平衡轴总成(3)与所述曲轴(2)之间设置有第一传动机构(5);
多个集成式轴承座,所述集成式轴承座并排固定在所述气缸体(1)内,且每个所述集成式轴承座上设置有曲轴支撑孔和平衡轴支撑孔,所述曲轴(2)穿设所述曲轴支撑孔,所述平衡轴总成(3)穿设所述平衡轴支撑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轴总成(3)包括:平衡轴主动轴(31)和平衡轴从动轴(32),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设置在所述平衡轴主动轴(31)与所述曲轴(2)之间,所述平衡轴主动轴(31)和所述平衡轴从动轴(32)之间设置有第二传动机构(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1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集成式轴承座至少包括: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第二集成式轴承座(42),所述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上设置有第一曲轴支撑孔(411)、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所述第二集成式轴承座(42)上设置有第二曲轴支撑孔(421)、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所述曲轴(2)支撑在所述第一曲轴支撑孔(411)、所述第二曲轴支撑孔(421)内,所述平衡轴主动轴(31)支撑在所述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所述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内,所述平衡轴从动轴(32)支撑在所述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所述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1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集成式轴承座还包括:第三集成式轴承座(43),所述第三集成式轴承座(43)上设置有第三曲轴支撑孔(431)和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所述曲轴(2)还支撑在所述第三曲轴支撑孔(431)内,所述平衡轴主动轴(31)还支撑在所述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轴支撑孔(411)、所述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所述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曲轴支撑孔(421)、所述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所述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三曲轴支撑孔(431)和所述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与所述第二集成式轴承座(42)之间,所述第三集成式轴承座(43)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与所述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之间,且所述第一曲轴支撑孔(411)、所述第二曲轴支撑孔(421)、所述第三曲轴支撑孔(431)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所述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所述主动轴第三轴颈支撑孔(432)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所述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的中心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发动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支撑孔与所述平衡轴支撑孔之间通过肋板相连,且所述肋板的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曲轴支撑孔与所述平衡轴支撑孔的润滑油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式轴承座(41)的肋板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一曲轴支撑孔(411)与所述主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2)的第一主动轴润滑油道(415)以及连通所述第一曲轴支撑孔(411)与所述从动轴第一轴颈支撑孔(413)的第一从动轴润滑油道(416);
所述第二集成式轴承座(42)的肋板内部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曲轴支撑孔(421)与所述主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2)的第二主动轴润滑油道(425)以及连通所述第二曲轴支撑孔(421)与所述从动轴第二轴颈支撑孔(423)的第二从动轴润滑油道(426)。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5)包括:相互啮合的曲轴驱动齿轮(51)和主动轴驱动齿轮(52),所述曲轴驱动齿轮(51)设置在所述曲轴(2)上,所述主动轴驱动齿轮(52)设置在所述平衡轴主动轴(31)上,所述曲轴驱动齿轮(51)的齿数多于所述主动轴驱动齿轮(52)的齿数;
所述第二传动机构(6)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轴从动齿轮(61)和从动轴驱动齿轮(62),所述主动轴从动齿轮(61)设置在所述平衡轴主动轴(31)上,所述从动轴驱动齿轮(62)设置在所述平衡轴从动轴(32)上,所述主动轴从动齿轮(61)和所述从动轴驱动齿轮(62)的齿数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支撑孔为非封闭孔,所述气缸体(1)上设置有曲轴半孔(11),所述曲轴支撑孔和所述曲轴半孔(11)合围成封闭孔,所述曲轴(2)的主轴颈适于支撑在所述曲轴支撑孔和所述曲轴半孔(11)围成的封闭孔内。
CN201920237003.5U 2019-02-25 2019-02-25 发动机 Active CN2095692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7003.5U CN209569293U (zh) 2019-02-25 2019-02-25 发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7003.5U CN209569293U (zh) 2019-02-25 2019-02-25 发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9293U true CN209569293U (zh) 2019-11-01

Family

ID=68334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37003.5U Active CN209569293U (zh) 2019-02-25 2019-02-25 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92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35085C2 (ru) Передача
US5655985A (en) Gear system, particularly multisatellite gear system
CN208966425U (zh) 调节连杆及可变压缩比机构和发动机
CN100432479C (zh) 发动机曲轴平衡轴机构
CN101782128B (zh) 直列式四缸柴油机平衡机构
CA2430025C (en) Dual balance pump shaft assembly
WO2020056962A1 (zh) 摆线轮、减速器以及机器人
CN209569293U (zh) 发动机
CN102230518B (zh) 滚筒式齿环板少齿差齿轮减速器
CN205064022U (zh) 一种发动机及汽车
CN205478857U (zh) 一种新型的柴油机中间齿轮轴
CN111779796A (zh) 一种发动机平衡轴结构
CN101666367B (zh) 无隙行星传动装置
CN103790664B (zh) 一种具有双平衡轴的发动机正时驱动系统
CN110792684B (zh) 一种隔膜泵用三缸三支撑曲轴及加工工艺
CN111828587A (zh) 一种动力传动机构
CN209557102U (zh) 可变压缩比机构与可变压缩比发动机
CN218625021U (zh) 曲轴组件、发动机及车辆
CN212672324U (zh) 一种发动机平衡轴结构
CN212360648U (zh) 一种单支撑的平衡轴结构
CN111779795B (zh) 一种高刚度短轴平衡轴机构
BG63922B1 (bg) Ексцентрикова планетна зъбна предавка
CN219452229U (zh) 发动机
CN213206440U (zh) 一种高刚度短轴分体式轴座平衡轴机构
CN218670405U (zh) 平衡轴系统及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