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2833U - 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2833U
CN209562833U CN201822131470.8U CN201822131470U CN209562833U CN 209562833 U CN209562833 U CN 209562833U CN 201822131470 U CN201822131470 U CN 201822131470U CN 209562833 U CN209562833 U CN 209562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bus
heating wires
region
glas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314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晶
吴声桂
李炜军
张琦
洪晨薇
邓邵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yao Glass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314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2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2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2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face Heating Bodie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介于第二玻璃板与第一玻璃板之间的粘结层,在粘结层上靠近第二玻璃板的表面布设小头母线、大头母线、若干加热导线和开口环状母线,开口环状母线与小头母线围成一个无加热导线区域,小头母线和大头母线分别与车载电源电连接,无加热导线区域的形状为凸四边形,无加热导线区域的左侧边或右侧边与玻璃纵向中心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为120mm~300mm,无加热导线区域的高为80mm~200mm。本实用新型保证RFID标签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读取,且不影响夹丝加热玻璃原有的加热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
背景技术:
当汽车在空气相对湿度大或车内外温差大的环境下行驶时,汽车挡风玻璃内侧常常会雾气蒙蒙,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给驾驶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交通事故,若人工擦拭玻璃则会影响驾驶,不安全,而开窗对流消除内外温差也不实际。而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许多汽车挡风玻璃都设置成能够通电加热的汽车前挡夹丝加热玻璃,通过在中间膜片上布设微细的加热导线来实现电加热从而达到除霜除雾的效果,但是随着汽车越来越智能化,通常需要在前挡玻璃上安装如雨感器支架、摄像机支架等附件。因此在对上述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布设加热导线的设计时,通常设计母线绕开附件安装区域。
例如,中国专利CN107404777A公开了一种汽车前挡夹丝加热玻璃,包括外玻璃板、内玻璃板和热塑性聚合物膜,在热塑性聚合物膜上靠近内玻璃板的表面布设小头母线、大头母线和多条加热导线,大头母线被布置成彼此间隔的至少两段,在小头母线和大头母线之间还增设有开口环状母线,开口环状母线的两端与小头母线连接并能够与小头母线围成一个无加热导线区域,至少一条加热导线的两端分别与开口环状母线和大头母线电连通。但是现在许多汽车的前挡玻璃上还会安装RFID标签,而且安装有RFID标签的前挡玻璃必须遵循GB7258-2017的规定:“汽车应在前风窗玻璃不影响驾驶视野的位置设置微波窗口,以保证汽车电子标识的规范安装和数据的有效读取”。其中所提到的微波窗口是指“汽车前风窗玻璃上用于无线信号传输的无贴膜且无金属材料的区域”。这种开口环状母线的设计可以用于作为微波窗口,但是该RFID标签一般安装在与玻璃的纵向中心线有一定距离的位置,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开口环状母线的开口位置和大小都需要根据RFID标签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否则会影响RFID标签的数据有效读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第二玻璃板,介于所述第二玻璃板与第一玻璃板之间的粘结层,在所述粘结层上靠近第二玻璃板的表面布设小头母线、大头母线、若干加热导线和开口环状母线,所述开口环状母线与小头母线围成一个无加热导线区域,所述小头母线和大头母线分别与车载电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加热导线区域的形状为凸四边形,所述无加热导线区域的左侧边或右侧边与玻璃纵向中心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为120mm~300mm,所述无加热导线区域的高为80mm~200mm。
其中,所述无加热导线区域的左侧边或右侧边与玻璃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为140mm~240mm。
其中,所述无加热导线区域的面积为9600mm2~96000mm2
其中,所述若干加热导线中相邻的两段的间隔距离为2.1~2.5mm。
其中,所述无加热导线区域呈梯形、矩形或菱形。
其中,所述大头母线对应无加热导线区域的位置还设有下凹区域,所述下凹区域的形状和尺寸与无加热导线区域相同。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通过设置无加热导线区域的左侧边或右侧边与玻璃纵向中心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以及无加热导线区域的高度,使无加热导线区域能够适用于RFID标签的安装,保证RFID标签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读取,且不影响夹丝加热玻璃原有的加热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母线和加热导线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第一玻璃板,2、第二玻璃板,3、粘结层,4、加热导线,5、小头母线,6、大头母线,7、开口环状母线,8、玻璃的纵向中心线。
61、下凹区域,71、无加热导线区域;
H、无加热导线区域的高,L、无加热导线区域的左侧边或右侧边与玻璃的纵向中心线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是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如将车窗玻璃作为前挡风玻璃安装在车上时的相对位置关系。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1、第二玻璃板2,介于第二玻璃板2与第一玻璃板1之间的粘结层3,粘结层3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制作,在粘结层3上靠近第二玻璃板2的表面布设小头母线5、大头母线6、若干加热导线4和开口环状母线7,若干加热导线4中相邻的两段的间隔距离为2.3mm,开口环状母线7与小头母线5围成一个无加热导线区域71,小头母线5和大头母线6分别与车载电源电连接,无加热导线区域71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无加热导线区域71的右侧边与玻璃的纵向中心线8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L为120mm~300mm,无加热导线区域71的高H为80mm~200mm。
原本无加热导线区域71的玻璃上只会安装一些电子传感器等车载副件,但在本实用新型的玻璃上还需要装上RFID标签,RFID标签一般不会安装在玻璃的上中央的位置,因此兼做微波窗口的无加热导线区域71需要根据RFID标签安装的位置做适应性变化,并且在实验中发现,L的大小设置对RFID标签的有效读取的影响最大,为了验证L对RFID标签的有效读取的影响效果,L在140mm~240mm的数值范围内选取4个数值分别做为实施例1~实施例4,进行RFID标签的室最远读取距离的试验,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RFID标签的最远读取距离在L为155~165mm时处于随L的距离增长而增加,但当L达到165mm时,RFID标签的最远读取距离达到最大值的27.5m,而当L在165~225mm时,RFID标签的最远读取距离是随L增大而降低的,因此合理设置L的距离,能够保证RFID标签在相应的距离内能够被有效读取。
其中,为了节省材料且不影响RFID标签的安装,无加热导线区域71的面积也不宜设置太大或太小,根据实践经验,通常将无加热导线区域的面积设为9600mm2~96000mm2
其中,大头母线6对应无加热导线区域71的位置还设有下凹区域61,下凹区域的形状和尺寸与上述无加热导线区域71相同。由于在小头母线5上设置了开口环状母线7,使得开口环状母线7与大头母线6之间的加热导线的长度会比较明显的小于其他部分的加热导线,因此设置下凹区域61,使得下凹区域61与开口环状母线7之间的加热导线与其他部分的加热导线具有基本相同的长度,能够保证加热导线4整体在玻璃上能够保持均匀加热。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包括第一玻璃板(1)、第二玻璃板(2),介于所述第二玻璃板(2)与第一玻璃板(1)之间的粘结层(3),在所述粘结层(3)上靠近第二玻璃板(2)的表面布设小头母线(5)、大头母线(6)、若干加热导线(4)和开口环状母线(7),所述开口环状母线(7)与小头母线(5)围成一个无加热导线区域(71),所述小头母线(5)和大头母线(6)分别与车载电源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加热导线区域(71)的形状为凸四边形,所述无加热导线区域(71)的左侧边或右侧边与玻璃的纵向中心线(8)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为120mm~300mm,所述无加热导线区域的高为80mm~2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加热导线区域(71)的左侧边或右侧边与玻璃的纵向中心线(8)之间的最小水平间距为140mm~2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加热导线区域(71)的面积为9600mm2~96000m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加热导线(4)中相邻的两段的间隔距离为2.1~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加热导线区域(71)呈梯形、矩形或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头母线(6)对应无加热导线区域(71)的位置还设有下凹区域(61),所述下凹区域(61)的形状和尺寸与无加热导线区域(71)相同。
CN201822131470.8U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 Active CN209562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1470.8U CN209562833U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31470.8U CN209562833U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2833U true CN209562833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2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31470.8U Active CN209562833U (zh) 2018-12-19 2018-12-19 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283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75669A (zh) * 2020-07-01 2020-10-16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边窗加热玻璃
CN111818679A (zh) * 2020-07-01 2020-10-23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边窗加热玻璃
EP3987441B1 (de) 2019-06-24 2023-04-26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Beheizbare fahrzeugscheibe mit einem transponder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87441B1 (de) 2019-06-24 2023-04-26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Beheizbare fahrzeugscheibe mit einem transponder
CN111775669A (zh) * 2020-07-01 2020-10-16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边窗加热玻璃
CN111818679A (zh) * 2020-07-01 2020-10-23 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边窗加热玻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62833U (zh) 一种适用于rfid的夹丝加热前挡玻璃
US6384790B2 (en) Antenna on-glass
US4744844A (en) Method of making a laminated windshield
EP2913889B1 (en) Automotive window glass and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same
CN207135299U (zh) 一种汽车前挡夹丝加热玻璃
KR102262519B1 (ko) 운송 수단용 센서, 그 센싱 방법 및 운송 수단 시스템
BR112017003514B1 (pt) Painel com uma região de aquecimento elétrico, método para a produção de um painel e uso do painel
US20220127187A1 (en) Automotive glazing having superior optical quality
CN112203847A (zh) 具有用于摄像头除霜器的不可见加热和高红色比率的汽车层压玻璃
EP2063685A1 (en) Plastic glazing
WO2014067745A1 (en) Polymeric vehicle glazing with a flush mounted opaque edge zone
US20230093219A1 (en) Automobile window glass
CN107404777A (zh) 一种汽车前挡夹丝加热玻璃
EP3516926A1 (en) Wired laminated window
WO2019078258A1 (ja) 車両用合わせガラス
CN201119031Y (zh) 可智能电加热的热反射镀膜夹层玻璃
CN113037973A (zh) 一种具有高清摄像头区域的前挡玻璃及制作方法
CN110103891B (zh) 一种具备自除雾功能的前挡玻璃
CN209795124U (zh) 一种具有加热及电容开关的汽车玻璃
CN203805851U (zh) 汽车玻璃除雾结构
KR101765435B1 (ko) 열선 구비 헤드라이트
CN207720453U (zh) 一种带有通信窗可均匀电加热的汽车镀膜玻璃
CN208172425U (zh) 一种lcd光固化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15216063U (zh) 一种预防车灯起雾的新型灯罩结构
CN207579742U (zh) 汽车后视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