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1474U - 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1474U
CN209561474U CN201920067886.XU CN201920067886U CN209561474U CN 209561474 U CN209561474 U CN 209561474U CN 201920067886 U CN201920067886 U CN 201920067886U CN 209561474 U CN209561474 U CN 209561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poxy resin
heating sheet
nickel plating
steel disc
plating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678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流
王国成
刘志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hao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Chuangyuan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Chuangyuan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LC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Chuangyuan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LC
Priority to CN2019200678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1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1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14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包括电池包和充电装置;所述电池包具有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的正极和负极依次分别设置有第一镀镍钢片和第二镀镍钢片;所述第一镀镍钢片和所述第二镀镍钢片之间通过环氧树脂加热片连接;所述环氧树脂加热片与所述充电装置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保护了电池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电池包未设置热管理,在温度非常低的恶劣环境下使用会影响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发挥;更重要的是,在低温情况下充电容易使电池负极锂离子以金属锂的形式析出,会对电池本身造成损伤,降低电池使用寿命。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保护电池使用寿命的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护电池使用寿命的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包括电池包和充电装置;所述电池包具有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置有第一镀镍钢片和第二镀镍钢片;所述第一镀镍钢片和所述第二镀镍钢片之间通过环氧树脂加热片连接;所述环氧树脂加热片与所述充电装置连接。
较佳的,所述环氧树脂加热片包括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和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所述第一镀镍钢片和所述第二镀镍钢片上相对的一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镀镍钢片和所述第二镀镍钢片上相对的另一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连接;所述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镀镍钢片和所述第二镀镍钢片的中部为镂空结构且均呈回字形。
较佳的,所述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和所述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的厚度为1.1mm-1.3mm。
较佳的,所述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和所述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的功率密度为0.05W/cm2-0.07W/cm2
较佳的,还包括温控装置,所述电池包和所述充电装置均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较佳的,所述温控装置为电池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容易管理,在低温环境对电池包进行预加热,使电池包内部温度达到正常使用温度范围,不仅对电池包的寿命起到有效保护,还可以使电池包在低温环境下发挥最佳的性能;环氧树脂加热片厚度薄,重量轻,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热传导效率高,工作稳定;既能加热还可以使电池模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各部件的结构特点,而如果有描述到方向 (上、下、左、右、前、后)时,是以图1所示的结构为参考描述,但本发明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于此。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包括电池包和充电装置;电池包具有多个电池模组1,每个电池模组 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置有第一镀镍钢片2和第二镀镍钢片3;第一镀镍钢片2和第二镀镍钢片3之间通过环氧树脂加热片连接;环氧树脂加热片与充电装置连接。在低温环境下,充电装置对环氧树脂加热片进行充电,环氧树脂加热片产生的热量通过第一镀镍钢片和第二镀镍钢片传导至电池模组中的电芯,使得电池包内部温度达到正常使用温度范围,有效保护电池包的寿命及在低温环境下发挥最佳的性能,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容易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充电装置为交流转直流的充电机。
在本实施例中,环氧树脂加热片包括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4和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5;第一镀镍钢片2和第二镀镍钢片3上相对的一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第一弯折部6和第二弯折部7;第一镀镍钢片2和第二镀镍钢片3上相对的另一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第三弯折部8和第四弯折部9;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一弯折部6和第二弯折部7连接;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第三弯折部8和第四弯折部9连接。第一弯折部6、第二弯折部7、第三弯折部8和第四弯折部9设置在电池包的外表面;以第一镀镍钢片和第二镀镍钢片之间的空间范围为内侧,反之为外侧;例如正极设置在电池包的顶部,负极设置在电池包的底部,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设置在电池包的左侧,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设置在电池包的右侧,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6、第二弯折部7、第三弯折部8和第四弯折部9的弯折角为直角。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镀镍钢片2和第二镀镍钢片3的中部为镂空结构且均呈回字形;镂空结构的面积大小根据弯折部的面积的大小进行合理设置,有利于电池模组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4和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5 的厚度为1.1mm-1.3mm。本实用新型的环氧树脂加热片厚度薄,重量轻,占用空间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4和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5 的功率密度为0.05W/cm2-0.07W/cm2。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4和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5的功率密度为0.06W/cm2;通过选择合适的功率密度,热传导效率高,工作稳定,均温性良好。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温控装置,电池包和充电装置均与温控装置连接。温控装置可以控制电池模组内部的温度,以防加热过程中导致温度过高损伤电池本身;同时,温控装置将控制充电装置进行自动关断,散热处理将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防止电池包在低温环境对电池的功率和能量的影响,保证电池包的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温控装置为电池管理系统(BMS,Battery Manage ment System)。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便捷,容易管理,在低温环境对电池进行预加热,使电池内部温度达到正常使用温度范围,不仅对电池包的寿命起到有效保护,还可以使电池包在低温环境下发挥最佳的性能;环氧树脂加热片厚度薄,重量轻,成本低,占用空间小,热传导效率高,工作稳定;既能加热还可以使电池模组散热。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电池包和充电装置;所述电池包具有多个电池模组(1),每个电池模组(1)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设置有第一镀镍钢片(2)和第二镀镍钢片(3);所述第一镀镍钢片(2)和所述第二镀镍钢片(3)之间通过环氧树脂加热片连接;所述环氧树脂加热片与所述充电装置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环氧树脂加热片包括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4)和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5);所述第一镀镍钢片(2)和所述第二镀镍钢片(3)上相对的一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第一弯折部(6)和第二弯折部(7);所述第一镀镍钢片(2)和所述第二镀镍钢片(3)上相对的另一侧边分别设置有向内侧弯折的第三弯折部(8)和第四弯折部(9);所述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折部(6)和第二弯折部(7)连接;所述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的上部和下部分别与所述第三弯折部(8)和第四弯折部(9)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镀镍钢片(2)和所述第二镀镍钢片(3)的中部为镂空结构且均呈回字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4)和所述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5)的厚度为1.1mm-1.3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环氧树脂加热片(4)和所述第二环氧树脂加热片(5)的功率密度为0.05W/cm2-0.07W/cm2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温控装置,所述电池包和所述充电装置均与所述温控装置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温控装置为电池管理系统。
CN201920067886.XU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61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7886.XU CN209561474U (zh)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67886.XU CN209561474U (zh)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1474U true CN209561474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071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6788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61474U (zh) 2019-01-16 2019-01-16 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1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WO2016103658A1 (ja) 電池パック
CN101728493A (zh) 电池壳体及具有该电池壳体的电池
CN203351712U (zh) 一种基于烧结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6180057U (zh) 具有内部加热功能的锂离子蓄电池模块
CN108621836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水箱
CN107994291A (zh) 一种与高效率热管理系统匹配的软包电芯模组
CN106532180A (zh) 带吸热套的电池组和具有该电池组的动力电池
CN209561474U (zh) 一种锂电池低温加热装置
CN210073975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软包电池模组
CN20872304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复合相变材料散热装置
CN100493477C (zh) 充电式便于携带的可以储存电能的热手器
CN206976538U (zh) 一种电池模组加热装置
CN207938752U (zh) 一种与高效率热管理系统匹配的软包电芯模组
CN210576325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锂电池
CN103367836A (zh) 一种基于烧结热管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
CN208570865U (zh) 二次电池
CN20792562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置
CN209358278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后盖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0718412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太阳能手机后盖
CN205211886U (zh) 液体自平衡冷却加热装置
CN207474631U (zh) 一种散热型48v电动自行车电池组
CN205985240U (zh) 一种分布式发电蓄能锂电池
CN220731692U (zh) 一种智慧路灯锂电池组组装结构
CN212085098U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充电电源
CN215951554U (zh) 一种微型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充电供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225

Address after: 313100 No. 5-17, Changhe Road, Paixi Street, Changxing County, Hu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Chaoheng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01520 The 1st and 5th Building of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B in Hechuan Industrial Park Core Area,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Chuangyuan new ener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

Termination date: 202101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