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60238U - 一种背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60238U
CN209560238U CN201920365852.9U CN201920365852U CN209560238U CN 209560238 U CN209560238 U CN 209560238U CN 201920365852 U CN201920365852 U CN 201920365852U CN 209560238 U CN209560238 U CN 209560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aphragm unit
flange
glue
glue frame
bl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6585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Baisheng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Bais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Baisheng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Baisheng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6585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60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60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6023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解决了膜片组件受到碰撞时容易在胶框表面上发生移位的技术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导光板、围绕在导光板周围的胶框、设置在胶框上的膜片组件和用于将膜片组件粘贴固定于胶框上的第一黑黑胶,胶框上设置有一圈环胶框的边缘设置的凸缘,膜片组件的外壁与凸缘的内壁贴合,第一黑黑胶覆盖在膜片组件、凸缘和胶框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使膜片组件受到碰撞时不易在胶框表面上发生移位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背光源。
背景技术
背光源为液晶显示器面板的关键零部件之一,是位于液晶显示器背后的一种光源,其功能在于提供充足的亮度与分布均匀的光源,是液晶显示器能正常显示影像,它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液晶显示模块的视觉效果。背光源主要由胶框、反射片、导光板、扩散片、上增光片、下增光片以及LED灯等组成。
其中,扩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从下至上叠合在一起,然后通过黑黑胶粘贴固定在胶框上,具体的粘贴方式是依靠黑黑胶粘贴住处于最上方的上增光片的各个边缘,然后将黑黑胶伸出上增光片的部分粘贴在胶框上以实现对膜片组件(扩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的组合结构)的夹紧固定;但是,黑黑胶在将膜片组件粘贴固定于胶框上时,很容易在膜片组件和胶框之间形成一定的空隙,导致膜片组件受到碰撞时容易在胶框表面上发生移位,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源,其具有使膜片组件受到碰撞时不易在胶框表面上发生移位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导光板、围绕在导光板周围的胶框、设置在胶框上的膜片组件和用于将膜片组件粘贴固定于胶框上的第一黑黑胶,所述胶框上设置有一圈环胶框的边缘设置的凸缘,所述膜片组件的外壁与凸缘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黑黑胶覆盖在膜片组件、凸缘和胶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凸缘能够对膜片组件进行限位,使得膜片组件受到碰撞时不易在胶框表面上发生移动,利用第一黑黑胶能够将膜片组件粘贴固定在胶框上,有效确保膜片组件的安装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缘的内壁上设置有多道沿凸缘长度方向排布且与凸缘的上表面连通的限位凹槽,所述膜片组件的外壁上设置有多道分别与各道限位凹槽配合的限位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凸起和限位凹槽能够增加膜片组件外壁与凸缘内壁的连接面积,使得限位凸起与膜片组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膜片组件的左右两侧上均设置有沿膜片组件长度方向设置的弧形凸起,所述凸缘的内壁上设置有多道用于供各道弧形凸起嵌接的弧形内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凸起和内凹槽能够进一步提高膜片组件和凸缘的连接强度,且能够使得第一黑黑胶未粘贴在胶框上时,放置于凸缘内的膜片组件不易因为振动而脱离胶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胶框上还粘贴有处于凸缘内的第二黑黑胶,所述第二黑黑胶与膜片组件靠近胶框的一面粘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黑黑胶能够进一步提高膜片组件和胶框的连接强度,且能够减小膜片组件与胶框之间残留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缘远离胶框的一面上设置有多道定位凸起,所述第一黑黑胶设置有多道用于供定位凸起穿设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更换第一黑黑胶时,在检修店内无专用的贴胶设备时,通过定位凸起和定位孔之间的配合便于检修人员将第一黑黑胶精准安装在凸缘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黑黑胶由两道分别粘贴于膜片组件左右两侧的侧粘贴部和两道分别粘贴于膜片组件上下两端的端粘贴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为设置有凸缘后,第一黑黑胶如果是一个整体的话容易在凸缘的各个端角处产生褶皱,因此,将第一黑黑胶分为侧粘贴部和端粘贴部进行粘贴即可避免第一黑黑胶在凸缘的端角部产生褶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黑黑胶内还设置有多道分别位于第一黑黑胶各个端角处以用于各任意相邻设置的侧粘贴部和端粘贴部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部,各所述连接部均位于侧粘贴部和端粘贴部靠近膜片组件的一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部能够将侧粘贴部和端粘贴部重新连接为一个整体,且将连接部设置在侧粘贴部和端粘贴部靠近膜片组件的一侧上能够使连接部不会在凸缘的端角处产生褶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缘的外壁与胶框交接的部位设置有弧形导向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弧形导向部能够避免第一黑黑胶在凸缘的外壁和胶框表面交接的部位上产生空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凸缘与第一黑黑胶之间的配合能够大幅度提高膜片组件与胶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使得膜片组件不易在胶框表面上移动;
(2)通过弧形内凹槽、弧形凸起和第二黑黑胶之间的配合能够大幅度提高抹平组件与胶框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膜片组件在未利用第一黑黑胶进行固定时不会因为振动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胶框和膜片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第一黑黑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导光板;2、胶框;21、凸缘;211、弧形内凹槽;212、定位凸起;213、限位凹槽;22、弧形导向部;3、膜片组件;31、扩散片;32、下增光片;33、上增光片;34、弧形凸起;35、限位凸起;4、第一黑黑胶;41、定位孔;42、侧粘贴部;43、端粘贴部;44、连接部;5、第二黑黑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背光源,如图1所示,包括导光板1、一件围绕在导光板1周围的胶框2、一道设置于胶框2上表面且环胶框2边缘设置的凸缘21、一件粘贴于胶框2上表面且处于凸缘21包围范围内的第二黑黑胶5、一件粘贴于第二黑黑胶5上表面且外壁与凸缘21的内壁紧密贴合的膜片组件3以及一件粘贴于膜片组件3各个边缘处上且覆盖在凸缘21和胶框2上表面的第一黑黑胶4;其中,膜片组件3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扩散片31、下增光片32和上增光片33。
结合图1和2所示,在膜片组件3上设置有多道环膜片组件3的外壁等距排布的限位凸起35,在膜片组件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道沿膜片组件3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弧形凸起34,其中,在凸缘2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道与凸缘21的上表面连通以用于供各道限位凸起35嵌进的限位凹槽213,在凸缘2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道用于供各道弧形凸起34嵌接的弧形内凹槽211。
其中,在凸缘21的外壁与胶框2交接的各个部位上均设置有弧形导向部22。
结合图1和图3所示,第一黑黑胶4包括两道左右对称以用于分别粘贴在膜片组件3左右两侧上的侧粘贴部42、两道上下对称以用于分别粘贴在膜片组件3上下两端上的端粘贴部43以及四道分别设置于各相邻设置的侧粘贴部42和端粘贴部43之间以用于将侧粘贴部42和端粘贴部43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部44,各道连接部44均位于侧粘贴部42和端粘贴部43靠近膜片组件3的一侧上;其中,侧粘贴部42和端粘贴部43粘贴在膜片组件3上时均会延伸出膜片组件3外,且侧粘贴部42和端粘贴部43延伸出膜片组件3外的部分均会粘贴在凸缘21、弧形导向部22和胶框2上,而连接部44粘贴只会粘贴在膜片组件3和凸缘21的上表面上。
其中,在凸缘2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道定位凸起212,在第一黑黑胶4上设置有多道用于供各道定位凸起212插入的定位孔41。
本实用新型的组装过程如下:
首先,将导光板1安装在胶框2内,然后将第二黑黑胶5粘贴在胶框2上,再将膜片组件3安装在凸缘21内并使得膜片组件3粘贴在第二黑黑胶5上,此时,设置于膜片组件3上的各道弧形凸起34会分别嵌进各道弧形内凹槽211内,设置于膜片组件3上的各道限位凸起35会分别嵌进各道限位凹槽213内,最后将第二黑黑胶5粘贴在膜片组件3和胶框2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背光源,包括导光板(1)、围绕在导光板(1)周围的胶框(2)、设置在胶框(2)上的膜片组件(3)和用于将膜片组件(3)粘贴固定于胶框(2)上的第一黑黑胶(4),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2)上设置有一圈环胶框(2)的边缘设置的凸缘(21),所述膜片组件(3)的外壁与凸缘(21)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黑黑胶(4)覆盖在膜片组件(3)、凸缘(21)和胶框(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2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道沿凸缘(21)长度方向排布且与凸缘(21)的上表面连通的限位凹槽(213),所述膜片组件(3)的外壁上设置有多道分别与各道限位凹槽(213)配合的限位凸起(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组件(3)的左右两侧上均设置有沿膜片组件(3)长度方向设置的弧形凸起(34),所述凸缘(21)的内壁上设置有多道用于供各道弧形凸起(34)嵌接的弧形内凹槽(2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框(2)上还粘贴有处于凸缘(21)内的第二黑黑胶(5),所述第二黑黑胶(5)与膜片组件(3)靠近胶框(2)的一面粘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21)远离胶框(2)的一面上设置有多道定位凸起(212),所述第一黑黑胶(4)设置有多道用于供定位凸起(212)穿设的定位孔(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黑黑胶(4)由两道分别粘贴于膜片组件(3)左右两侧的侧粘贴部(42)和两道分别粘贴于膜片组件(3)上下两端的端粘贴部(4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黑黑胶(4)内还设置有多道分别位于第一黑黑胶(4)各个端角处以用于各任意相邻设置的侧粘贴部(42)和端粘贴部(43)连接为一体的连接部(44),各所述连接部(44)均位于侧粘贴部(42)和端粘贴部(43)靠近膜片组件(3)的一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21)的外壁与胶框(2)交接的部位设置有弧形导向部(22)。
CN201920365852.9U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背光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60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5852.9U CN209560238U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背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5852.9U CN209560238U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背光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60238U true CN209560238U (zh) 2019-10-29

Family

ID=68311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6585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560238U (zh) 2019-03-21 2019-03-21 一种背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60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1662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7045243A1 (zh) 一种可实现无缝拼接的多屏显示装置
CN209946590U (zh) 显示装置、背光模组及拼接屏
US11181683B2 (en) Backlight module, display device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of
CN102661556A (zh) 背光模组
CN206353230U (zh) 背板、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6209231U (zh) 用于液晶屏的框架结构和显示装置
CN103076649A (zh) 导光板与背光源
CN106773293A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其贴合方法
CN210294761U (zh) 一种高亮模组屏
CN106444123A (zh)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705761B (zh) 背光模组
CN209543016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205535626U (zh) 一种胶框、背光模组结构和显示装置
CN205318064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7621733A (zh) 侧入式背光模组
CN209560238U (zh) 一种背光源
CN213517821U (zh) 一种背光源灯板拼接装置
US20140198526A1 (en) Light guide plate and lighting lamp
CN208903035U (zh) 一种显示装置
CN106842706A (zh) 拼接式背光组件
CN205596171U (zh) 一种终端模组
CN217279922U (zh) 全贴合曲面显示装置
CN103123069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6271355U (zh) 一种lcd显示屏无缝拼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0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