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34575U - 一种教学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教学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34575U
CN209534575U CN201821886698.1U CN201821886698U CN209534575U CN 209534575 U CN209534575 U CN 209534575U CN 201821886698 U CN201821886698 U CN 201821886698U CN 209534575 U CN209534575 U CN 2095345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bar
pedestal
connecting portion
teaching aid
inter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866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SHUIMIAO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8866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345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345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345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教学用具,属于制图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基座,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基座的中部;第一连接部设置在基座上,且位于转动杆的一侧;第二连接部设置在基座上,且位于转动杆的另一侧;软线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设置在转动杆上,用于拉紧软线的中部;限位组件可拆卸连接在转动杆上,用于将第三连接部固定在转动杆上;绘图部与第三连接部连接,用于绘制圆形和椭圆形以及圆弧和椭圆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教学用具,软线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进行椭圆形或椭圆弧绘制。解下软线,用限位组件将第三连接部固定在转动杆上,进行圆形或圆弧的绘制。

Description

一种教学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图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教学用具。
背景技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绘制圆形和椭圆形,帮助同学更清楚的了解图形,教学中,一般采用圆规绘制圆形或圆弧,但在绘制椭圆形时,由于椭圆形或者椭圆弧相比较圆形或圆弧来说,在绘制椭圆的过程中要使用的工具也较多,绘制相对繁琐,尤其在需要同时绘制圆形和椭圆形以及椭圆弧和圆弧时,则需要反复更换绘图工具,占用了较多教学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学用具,旨在解决教学过程绘制圆形和椭圆形以及椭圆弧和圆弧时,需要反复更换绘图工具,占用了较多教学时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教学用具,包括:
基座;
转动杆,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中部;
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转动杆的一侧;
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转动杆的另一侧;
软线,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上,用于拉紧所述软线的中部;
限位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转动杆上,用于将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在所述转动杆上;
绘图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用于绘制圆形和椭圆形以及圆弧和椭圆弧;
导向槽,贯穿所述转动杆,且沿所述转动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第三连接部贯穿并卡设在所述导向槽内;以及
拉紧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杆的内腔远离所述基座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将绕过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所述软线拉紧。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
调节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中部;
第一齿条,设置在所述调节齿轮的一侧,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第二齿条,设置在所述调节齿轮的另一侧,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以及
调节盘,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下端,用于驱动所述调节齿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
第一导轨,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与所述第一齿条滑动配合;以及
第二导轨,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与所述第二齿条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
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转动杆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以及
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转动杆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条上,且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滑槽;以及
第一接线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用于连接所述软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齿条上,且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滑槽;以及
第二接线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用于连接所述软线。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
第一标记刻度,沿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一指针,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另一端指向所述第一标记刻度,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线端的位置;
第二标记刻度,沿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及
第二指针,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接线端,另一端指向所述第二标记刻度,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线端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
地脚,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下端,用于支撑所述基座。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套,套设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且沿所述转动杆的长度方向可调;以及
定位螺杆,用于所述限位套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教学用具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教学用具,软线的两端连接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软线的中部绕过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始终拉紧软线,转动杆转动,绘图部随第三连接部转动,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为两个基点进行椭圆弧或椭圆形的绘制。将软线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解下,用限位组件将第三连接部固定在转动杆上,转动杆转动,以底座为基点进行圆形的绘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教学用具在绘制椭圆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教学用具在绘制圆形时的结构示意图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教学用具基座部分抛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教学用具基座部分的侧视图。
图中:1、基座;2、转动杆;3、第一连接部;31、第一连接杆;32、第一接线端;4、第二连接部;41、第二连接杆;42、第二接线端;5、软线;6、第三连接部;7、限位组件;71、限位套;72、定位螺杆;8、绘图部;9、调节齿轮;10、第一齿条;11、第二齿条;12、调节盘;13、第一导轨;14、第二导轨;15、第一滑槽;16、第二滑槽;17、第一标记刻度;18、第一指针;19、第二标记刻度;20、第二指针;21、地脚;22、导向槽;23、拉紧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教学用具进行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教学用具,包括基座1、转动杆2、第一连接部3、第二连接部4、软线5、第三连接部6、限位组件7和绘图部8。
转动杆2的一端转动设置在基座1的中部;第一连接部3设置在基座1上,且位于转动杆2的一侧;第二连接部4设置在基座1上,且位于转动杆2的另一侧;软线5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设置在转动杆2上,用于拉紧软线5的中部;限位组件7可拆卸连接在转动杆2上,用于将第三连接部6固定在转动杆2上;绘图部8与第三连接部6连接,用于绘制圆形和椭圆形以及圆弧和椭圆弧。
本实施例中,基座1为长方体管状结构,水平放置,基座1的上端面的中部焊接固定有底座,底座中垂直设有一转轴,转动杆2通过轴承转动于底座内,转动杆2为长方形管状结构,转动杆2的一端焊接或螺钉连接于转轴上,转动杆2可通过转轴沿基座1的中部转动。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分别位于底座的两侧,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均可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调节,第三连接部6位于转动杆2上,软线5的两端连接在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 4上,且软线5的中部绕过第三连接部6上,第三连接部6始终拉紧软线5,转动杆2转动,绘图部8随第三连接部6转动,以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 为两个基点进行椭圆弧的绘制,此时的圆弧形位于基座1的一侧,只能绘制出半个椭圆形。当需要绘制完整的椭圆形时,需要将软线5先从第三连接部6上解下,将软线5向下翻转,绕过基座1,同时向转动杆2转动至基座1的另一侧,之后再将软线5的挂设在第三连接部6上,转动杆2转动完成基座1另一侧椭圆弧的绘制,从而形成一个完成的椭圆形。将软线5从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上解下,用限位组件7将第三连接部6固定在转动杆2上,转动杆 2转动,以底座为基点进行圆形的绘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教学用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教学用具,软线5的两端连接在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上,软线5的中部绕过第三连接部6,第三连接部6始终拉紧软线5,转动杆2转动,绘图部8随第三连接部6转动,以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为两个基点进行椭圆形的绘制。将软线5从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上解下,用限位组件7将第三连接部6固定在转动杆2上,转动杆2转动,以底座为基点进行圆形的绘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调节齿轮9、第一齿条10、第二齿条11和调节盘12。
调节齿轮9转动设置在基座1的中部;第一齿条10设置在调节齿轮9的一侧,与调节齿轮9啮合,且与第一连接部3固定连接;第二齿条11设置在调节齿轮9的另一侧,与调节齿轮9啮合,且与第二连接部4固定连接;调节盘12 设置在基座1的下端,用于驱动调节齿轮9转动。
本实施例中,基座1内腔的中部设有转轴,转轴的上端与基座1内腔的上端面转动连接,转轴上连接有调节齿轮9,调节齿轮9位于基座1的内腔中,调节齿轮9与转杆一体成型,基座1内腔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齿条10和第二齿条11,第一齿条10和第二齿条11分别与调节齿轮9相互啮合,转杆的下端贯穿基座1的底面连接调节盘12,调节盘12为圆盘结构,其直径大于基座1的宽度,圆盘的外圆部位宽于基座1的宽度方向,便于在基座1外侧直接转动调节盘12,带动调节齿轮9转动,使第一齿条10和第二齿条11相互远离或靠近,从而使固定在第一齿条10和第二齿条11上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相互远离或靠近,实现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距离调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
第一导轨13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与第一齿条10滑动配合;第二导轨14,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与第二齿条11滑动配合。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通过螺钉固定于基座1内腔的两侧,第一齿条10的背面设有与第一导轨13适配的第一导向槽22,第一齿条10 通过第一导向槽22沿第一导轨13滑动配合,第二齿条11的背面设有与第二导轨14适配的第二导向槽22,第二齿条11通过第二导向槽22沿第二导轨14滑动配合,从而实现第一齿条10和第二齿条11的定位,调高第一齿条10和第二齿条11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第一滑槽15和第二滑槽16。
第一滑槽15设置在基座1上,且位于转动杆2的一侧,第一连接部3设置在第一滑槽15内;第二滑槽16设置在基座1上,且位于转动杆2的另一侧,第二连接部4设置在第二滑槽16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5和第二滑槽16均开设在基座1的上端面,且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调节齿轮9驱动第一齿条10,第一齿轮带动第一连接部3在第一滑槽15内滑动,第一滑槽15能够限定第一连接部3的滑动轨迹,使第一连接部3沿第一滑槽15移动时稳定性更好,避免出现晃动,影响绘制图形的精度,同时,当第一连接部3移动到第一滑槽15的两端时,第一连接部3 不能再次移动,第一滑槽15能够限定第一连接部3的移动距离,防止第一连接部3从基座1上滑脱。同样的,第二滑槽16的作用与第一滑槽15的作用相同,能够避免第二连接部4晃动,同时,限定了第二连接部4的移动位置,防止第二连接部4从基座1上滑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第一连接部3 包括第一连接杆31和第一接线端32。
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齿条10上,且另一端贯穿第一滑槽 15;第一接线端32与第一连接杆3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用于连接软线5。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31为L形杆,第一连接杆31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一齿条10远离调节齿轮9的一端,另一端贯穿第一滑槽15,端部穿出第一滑槽15,端部还设有螺纹孔,第一接线端32通过螺纹可拆卸安装于第一连接杆31上,并将软线5压紧固定于第一连接杆31和第一接线端32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第二连接部4 包括第二连接杆41和第二接线端42。
第二连接杆4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齿条11上,且另一端贯穿第二滑槽 16;第二接线端42与第二连接杆41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用于连接软线5。
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杆41为L形杆,第二连接杆41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二齿条11远离调节齿轮9的一端,另一端贯穿第二滑槽16,端部穿出第二滑槽16,端部还设有螺纹孔,第二接线端42通过螺纹可拆卸安装于第二连接杆41上,并将软线5压紧固定于第二连接杆41和第二接线端42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第一标记刻度17、第一指针18、第二标记刻度19和第二指针20。
第一标记刻度17沿第一滑槽15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指针18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接线端32,另一端指向第一标记刻度17,用于指示第一接线端32 的位置;第二标记刻度19沿第二滑槽16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指针20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二接线端42,另一端指向第二标记刻度19,用于指示第二接线端 42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标记刻度17粘贴或雕刻于基座1的上端面的下部,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第一滑槽15的位置相匹配。第一指针18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一接线端32上,另一端指向第一标记刻度17的一侧,指向第一标记刻度17的一端为尖角,可明确的对应第一指针18指示的刻度,指示第一接线端32的位置,防止出现偏差。第二标记刻度19粘贴或雕刻于基座1的上端面的下部,沿基座1的长度方向设置,且与第二滑槽16的位置相匹配。第二指针20的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二接线端42上,另一端指向第二标记刻度19的一侧,指向第二标记刻度19的二端为尖角,可明确的对应第二指针20指示的刻度,指示第二接线端42的位置,防止出现偏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地脚21。
地脚21设置在基座1的下端,用于支撑基座1。
本实施例中,地脚21为多个,均布在基座1的下端面,地脚21为吸盘,在绘制图形时,可通过吸盘吸附在黑板或制图板上,以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导向槽22和拉紧弹簧23。
导向槽22贯穿转动杆2,且沿转动杆2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三连接部6贯穿并卡设在导向槽22内;拉紧弹簧2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杆2的内腔远离基座1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连接部6,用于将绕过第三连接部6的软线5拉紧。
本实施例中,导向槽22开设在转动杆2上,且为贯穿转动杆2的槽口,沿转动杆2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三连接部6为圆筒结构,绘图部8可采用粉笔或画图笔,安装需要根据绘图位置选定,并将其贯穿卡设在第三连接部6内,第三连接部6包括中部的滑动部和设在滑动部两端的卡接部,滑动部的直径小于导向槽22的宽度,两个卡接部的直径大于导向槽22的宽度,因此,第三连接部6通过滑动部在导向槽22内滑动,且通过两个卡接部卡设在导向槽22内,避免其脱落。拉紧弹簧23位于转动杆2的内腔内,一端焊接固定在转动杆2 内腔远离基座1的侧壁上,另一端焊接固定在第三连接部6的滑动部上,当两端固定在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的软线5绕过第三连接部6时,软线5 将第三连接部6拉向基座1一侧,此时,拉紧弹簧23处于伸长状态,向远离基座1的一端拉紧第三连接部6,当转动杆2转动时,能够保证软线5始终保护张紧状态,从而以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4为基点,第三连接部6的移动形成椭圆轨迹,固定在第三连接部6上的粉笔或画图笔,随第三连接部6移动,在黑板或绘图板上绘制出椭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限位组件7包括限位套71和定位螺杆72。
限位套71套设在第三连接部6上,且沿转动杆2的长度方向可调;定位螺杆72用于限位套71固定设置在转动杆2上。
本实施例中,限位套71为U形卡套,内部轮廓与转动杆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匹配,限位套71的顶部上还预留一定位孔,定位孔套在第三连接部6上,限位套7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螺纹孔,定位螺杆72通过螺纹孔安装在限位套71 上。当使用本装置绘制圆形时,先将软线5拆除,将限位套71套装转动杆2 上,且定位孔套在第三连接部6上,同时,拧紧定位螺杆72将限位套71固定在转动杆2上,第三连接部6通过限位套71固定在转动杆2上,转动杆2转动,以转动杆2与基座1的连接部为圆心,第三连接部6的移动形成圆形轨迹,固定在第三连接部6上的粉笔或画图笔,随第三连接部6移动,在黑板或绘图板上绘制出圆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
转动杆,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中部;
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转动杆的一侧;
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转动杆的另一侧;
软线,两端分别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第三连接部,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上,用于拉紧所述软线的中部;
限位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转动杆上,用于将所述第三连接部固定在所述转动杆上;
绘图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用于绘制圆形和椭圆形以及圆弧和椭圆弧;
导向槽,贯穿所述转动杆,且沿所述转动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所述第三连接部贯穿并卡设在所述导向槽内;以及
拉紧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杆的内腔远离所述基座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部,用于将绕过所述第三连接部的所述软线拉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
调节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中部;
第一齿条,设置在所述调节齿轮的一侧,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
第二齿条,设置在所述调节齿轮的另一侧,与所述调节齿轮啮合,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连接;以及
调节盘,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下端,用于驱动所述调节齿轮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
第一导轨,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与所述第一齿条滑动配合;以及
第二导轨,沿所述基座的长度方向固定设置,与所述第二齿条滑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
第一滑槽,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转动杆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以及
第二滑槽,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位于所述转动杆的另一侧,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
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条上,且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滑槽;以及
第一接线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用于连接所述软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
第二连接杆,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齿条上,且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滑槽;以及
第二接线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用于连接所述软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
第一标记刻度,沿所述第一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一指针,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接线端,另一端指向所述第一标记刻度,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线端的位置;
第二标记刻度,沿所述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及
第二指针,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接线端,另一端指向所述第二标记刻度,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线端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教学用具还包括:
地脚,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下端,用于支撑所述基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学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套,套设在所述第三连接部上,且沿所述转动杆的长度方向可调;以及
定位螺杆,用于所述限位套固定设置在所述转动杆上。
CN201821886698.1U 2018-11-15 2018-11-15 一种教学用具 Active CN2095345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86698.1U CN209534575U (zh) 2018-11-15 2018-11-15 一种教学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86698.1U CN209534575U (zh) 2018-11-15 2018-11-15 一种教学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34575U true CN209534575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61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86698.1U Active CN209534575U (zh) 2018-11-15 2018-11-15 一种教学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345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49882U (zh) 一种数学画图器
CN107053907B (zh) 一种圆规
CN209534575U (zh) 一种教学用具
CN107856444B (zh) 计算机数学教学用绘图板
CN107089081B (zh) 数学绘图仪
CN209486983U (zh) 一种教学用辅助教具
CN210174507U (zh) 一种美术教学用雕塑固定装置
CN208367941U (zh) 一种汉语言文学教学用仪器
CN206479162U (zh) 一种水准仪
CN206718863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学生用画架
CN206718819U (zh) 一种数学用作图器
CN209657571U (zh) 一种教学图片展示架
CN204915020U (zh) 可拆卸的刻度型圆规
CN203805577U (zh) 三脚可伸缩圆规
CN209492325U (zh) 一种印章篆刻工作台
CN208521488U (zh) 一种多功能教具杆
CN207403442U (zh) 一种数学组合尺
CN213534301U (zh) 一种便于老师作图的辅助装置
CN208881434U (zh) 座式圆规
CN206475644U (zh) 一种便捷式圆规
CN209466877U (zh) 一种教学用的数学圆规尺
CN205940557U (zh) 一种工程测绘用测绘仪定位装置
CN218378775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支撑平台
CN107901679B (zh) 计算机数学作图器
CN208698283U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教师用圆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5

Address after: 052360 room 1102, unit 2, building 13, tianyoujiayuan, northeast corner, intersection of Huai'an road and Chengjiao stree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SHUIMIAOQ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50091 no.626, Hongqi Street, Shijiazhuang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BEI College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