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9631U -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 Google Patents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29631U
CN209529631U CN201821510085.8U CN201821510085U CN209529631U CN 209529631 U CN209529631 U CN 209529631U CN 201821510085 U CN201821510085 U CN 201821510085U CN 209529631 U CN209529631 U CN 2095296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control circuit
triode
connect
resist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100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Excellent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Dimension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Excellent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Dimen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Excellent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Dimension filed Critical Xiamen Excellent Intellig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Dimension
Priority to CN2018215100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296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296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296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包括主控制电路以及均与主控制电路连接的供电电路、触摸按键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红外遥控控制电路、气泵控制电路、功率调节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压力检测电路和气囊套筒设备,气囊套筒设备包括手臂气囊套筒、腿部气囊套筒、腰部气囊套筒、空气波主机和主机遥控器,所述手臂气囊套筒、腿部气囊套筒和腰部气囊套筒采用横置小面积分割方式分割为多个独立的、不连通的气室,每个气室均有一个进气孔。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提供对身体多部位进行按摩,而且可以控制交替充放气的面积达到特殊的护理需求。

Description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治疗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背景技术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又名气压式循环促进仪或气压式肢体血液循环治疗仪)是国际公认的治疗肢体淋巴水肿、静脉回流不畅、促进血液循环、血液抗凝的仪器,又是中医活血化瘀,按摩原理的典范。
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循序加压于病肢上,在加快静脉血液和淋巴组织液回流的过程中,可迅速地将淋巴液及静脉血液驱向肢体近心端,减小肢端组织内压力,在气体排空的时间内,动脉供血迅速增强,这样就迅速改善肢体组织的供血供氧,并使代谢产物和炎性致痛物质得以清除。空气波的反复膨胀和收缩作用,可以达到改善血液循环、提高皮肤表面温度、扩展活化血管的效果,有助于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循环,清除血液中代谢废弃物、加强肢体氧合度。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能增加神经血流灌注和氧合作用,并且提高神经的氧耗量从而达到改善功能的目的,所以肢体麻木症状明显减轻,皮肤感觉亦较治疗前敏感。在临床上,坚持应用1周左右的病人均出现明显末梢麻木、疼痛缓解的效果。另外,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缓解肢体水肿,预防偏瘫、截瘫及瘫痪等长期卧床或制动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解除肌肉疲劳、缓解疼痛等方面均有明显功效。
现有的国内外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产品,其结构及组成主要由气泵、导气管及气囊套筒等组成,对应的充气工作原理为:气泵输出脉动气流,脉动气流经导气管给气囊套筒充气。按摩原理为:根据需求设定压力值,控制主机对套筒充气后,各气室形成一定的压力。当第一个气室充气到预设压力时,第二个气室充气,继而第三个、第四个......依次充气/放气,循环按摩。气囊套筒的气室多为大气室结构,由于分组少、气室大,可独立控制气室的面积较大,从而变换按摩着力点的面积也较大,因此影响了按摩效果,也难以实现对特定点的充气或放气控制,因此不能适应特殊护理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不仅可以提供对身体多部位进行按摩,而且可以控制交替充放气的面积达到特殊的护理需求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包括主控制电路、供电电路、触摸按键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红外遥控控制电路、气泵控制电路、功率调节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压力检测电路和气囊套筒设备,所述触摸按键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红外遥控控制电路、气泵控制电路、功率调节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和压力检测电路均与所述主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电路、触摸按键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红外遥控控制电路、气泵控制电路、功率调节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和压力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气囊套筒设备包括手臂气囊套筒、腿部气囊套筒、腰部气囊套筒、空气波主机和主机遥控器,所述手臂气囊套筒、腿部气囊套筒和腰部气囊套筒采用横置小面积分割方式分割为多个独立的、不连通的气室,每个所述气室均有一个进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中,所述主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第九引脚连接5V电源,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所述三端稳压器的第一引脚连接12V电源,所述三端稳压器的第三引脚与所述5V电源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的第二引脚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中,所述触摸按键控制电路包括九通道触摸芯片和十二通道触摸芯片,所述九通道触摸芯片的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和第十五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三引脚、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对应连接,所述九通道触摸芯片的第十六引脚与所述5V电源连接,所述十二通道触摸芯片的第十八引脚、第二十一引脚和第二十二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和第八引脚对应连接,所述十二通道触摸芯片的第二十四引脚与所述5V电源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中,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包括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十三极管、第十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八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九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一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四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二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五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三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七引脚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六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第十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三十五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八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七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第十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三十六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九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八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中,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包括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所述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十引脚和第三十一引脚对应连接;所述蜂鸣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十九电阻和第七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九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的负极,所述蜂鸣器的正极与所述5V电源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中,所述红外遥控控制电路包括红外接收头,所述红外接收头的第一引脚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接收头的第三引脚与所述5V电源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中,所述气泵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十五电阻、第九三极管、第二十四电阻、第四光电耦合器、双向可控硅和气泵,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五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二十四电阻与所述5V电源连接,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和双向可控硅的一端均连接零线,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泵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气泵的第二引脚连接火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中,所述功率调节控制电路包括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整流桥和第十一光电耦合器,所述整流桥的第三引脚通过所述第三十电阻与所述零线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三十一电阻与所述火线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第十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与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七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接地。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中,所述数码管显示电路包括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所述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九引脚和第十八引脚对应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中,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包括压力检测模块,所述压力检测模块的第三引脚与所述单片机的第十六引脚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设有主控制电路、供电电路、触摸按键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红外遥控控制电路、气泵控制电路、功率调节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压力检测电路和气囊套筒设备,气囊套筒设备包括手臂气囊套筒、腿部气囊套筒、腰部气囊套筒、空气波主机和主机遥控器,手臂气囊套筒、腿部气囊套筒和腰部气囊套筒采用横置小面积分割方式分割为多个独立的、不连通的气室,每个气室均有一个进气孔,小面积的气室充放气可对肢体小面积局部进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特殊护理需求,因此不仅可以提供对身体多部位进行按摩,而且可以控制交替充放气的面积达到特殊的护理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实施例中气囊套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所述实施例中主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所述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所述实施例中触摸按键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所述实施例中马达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所述实施例中LED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8为所述实施例中蜂鸣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9为所述实施例中红外遥控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0为所述实施例中气泵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1为所述实施例中功率调节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2为所述实施例中数码管显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13为所述实施例中压力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实施例中,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中,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包括主控制电路1、供电电路2、触摸按键控制电路3、马达控制电路4、LED驱动控制电路5、蜂鸣器控制电路6、红外遥控控制电路7、气泵控制电路8、功率调节控制电路9、数码管显示电路10、压力检测电路11和气囊套筒设备,其中,触摸按键控制电路3、马达控制电路4、LED驱动控制电路5、蜂鸣器控制电路6、红外遥控控制电路7、气泵控制电路8、功率调节控制电路9、数码管显示电路10和压力检测电路11均与主控制电路1连接,供电电路2分别与主控制电路1、触摸按键控制电路3、马达控制电路4、LED驱动控制电路5、蜂鸣器控制电路6、红外遥控控制电路7、气泵控制电路8、功率调节控制电路9、数码管显示电路10和压力检测电路11连接。
图2为本实施例中气囊套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该气囊套筒设备包括手臂气囊套筒12、腿部气囊套筒13、腰部气囊套筒14、空气波主机15和主机遥控器16,手臂气囊套筒12、腿部气囊套筒13和腰部气囊套筒14采用横置小面积分割方式分割为多个独立的、不连通的气室(手套筒),每个气室均有一个进气孔(手套管)。具体的,手臂气囊套筒12上设有第一气室121,第一气室121设有第一进气孔122,腿部气囊套筒13上设有第二气室131,第二气室131设有第二进气孔132,腰部气囊套筒14上设有第三气室141,第三气室141设有第三进气孔142。
本实施例中,在手臂、腿部及腰部分别配备气囊套筒,单气囊套筒最多8腔气室。对气囊套筒采用横置小面积分割的方式,将套筒分割为多独立气室,独立气室不连通,每个气室都有一个进气孔。小面积的气室充放气可对肢体小面积局部进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特殊护理需求。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为气囊充放气达到多部位按摩效果,且单个气囊套筒分割为多个气室,循环按压的部位更为密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更舒适。
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为包含多种预设功能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可提供多种模式的工作方式,并可根据使用者的使用感觉调节压力值来达到使用舒适度等功能,还可调节定时时间减少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缓解肢体水肿,预防偏瘫、截瘫及瘫痪等长期卧床或制动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解除肌肉疲劳、缓解疼痛等方面均有明显疗效。
该空气波压力治疗仪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套筒有顺序的反复充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的远端到肢体的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起到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速肢体组织液回流,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预防肢体水肿,能够直接或间接治疗与血液淋巴循环相关的诸多疾病。通过被动均匀的按摩作用,随着血液循环的加速,可以加速血液中代谢废弃物、炎症因子、致痛因子的吸收;可以防止肌肉萎缩,防止肌肉纤维化,加强肢体的含氧量,有助于解决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疾病(如骨股头坏死等)。
图3为本实施例中主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该主控制电路1包括单片机U1,单片机U1的第九引脚连接5V电源,单片机U1选用8bit、多IO口低功耗单片机,可满足产品需要实现的功能,单片机U1的型号为STM8S105K4。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单片机U1通过串口及IO口分别与触摸按键控制电路3、(马达控制电路4、LED驱动控制电路5、蜂鸣器控制电路6、红外遥控控制电路7、气泵控制电路8、功率调节控制电路9、数码管显示电路10、压力检测电路11进行通讯。
图4为本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该供电电路2包括三端稳压器U6,三端稳压器U6的第一引脚连接12V电源,三端稳压器U6的第三引脚与5V电源连接,三端稳压器U6的第二引脚接地,供电电路2提供电池供电、12V电源供电以及5V电源供电,满足多器件的需要,上述三端稳压器U6的型号为78M05。供电电路2采用直流电为各应用单元供电。
图5为本实施例中触摸按键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中,该触摸按键控制电路3包括九通道触摸芯片U2和十二通道触摸芯片U3,九通道触摸芯片U2的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和第十五引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第十三引脚、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对应连接,九通道触摸芯片U2的第十六引脚与5V电源连接,十二通道触摸芯片U3的第十八引脚、第二十一引脚和第二十二引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和第八引脚对应连接,十二通道触摸芯片U3的第二十四引脚与5V电源连接。该触摸按键控制电路3分别采用九通道触摸芯片U2和十二通道触摸芯片U3作为控制芯片,可满足多按键的需求。九通道触摸芯片U2采用的型号为XW09A,十二通道触摸芯片U3采用的型号为XW12A。
图6为本实施例中马达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6中,该马达控制电路4包括第十八电阻R18、第十九电阻R19、第二十电阻R20、第二十一电阻R21、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三电阻R23、第三十五电阻R25、第三十六电阻R26、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六三极管Q6、第十三极管Q10、第十一三极管Q11、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其中,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十八电阻R18与单片机U1的第二十一引脚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十九电阻R19与单片机U1的第二十二引脚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二极管D2与12V电源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二十电阻R20与单片机U1的第二十三引脚连接,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第二二极管D2与12V电源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二十电阻R20与单片机U1的第二十三引脚连接,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第三二极管D3与12V电源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二十一电阻R21与单片机U1的第二十四引脚连接,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第四二极管D4与12V电源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通过第二十二电阻R22与单片机U1的第二十五引脚连接,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第五二极管D5与12V电源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基极通过第二十三电阻R23与单片机U1的第二十七引脚连接,第六三极管Q6的集电极通过第六二极管D6与12V电源连接,第十三极管Q10的基极通过第三十五电阻R35与单片机U1的第二十八引脚连接,第十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第七二极管D7与12V电源连接,第十一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第三十六电阻R26与单片机U1的第二十九引脚连接,第十一三极管Q11的集电极通过第八二极管D8与12V电源连接。该马达控制电路4利用单片机U1控制多路马达的通断。
图7为本实施例中LED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7中,该LED驱动控制电路5包括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U8,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U8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第三十引脚和第三十一引脚对应连接,采用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U8可驱动多颗LED灯珠。
图8为本实施例中蜂鸣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8中,该蜂鸣器控制电路6包括第二十九电阻R29和第七三极管Q7,第七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第二十九电阻R29与单片机U1的第二引脚连接,第七三极管Q7的发射极接地,第七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BZ的负极,蜂鸣器BZ的正极与5V电源连接。该蜂鸣器控制电路6利用单片机U1的IO口控制三极管开关电路实现蜂鸣器报警功能。
图9为本实施例中红外遥控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9中,该红外遥控控制电路7包括红外接收头U5,红外接收头U5的第一引脚与单片机U1的第二十引脚连接,红外接收头U5的第三引脚与5V电源连接。该红外遥控控制电路7利用灵敏度高的红外接收头U5,接收遥控器信号并反馈至单片机U1实现数据通讯。
图10为本实施例中气泵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10中,该气泵控制电路8包括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九三极管Q9、第二十四电阻R24、第四光电耦合器U4、双向可控硅Q8和气泵J4,第九三极管Q9的基极通过第二十五电阻R25与单片机U1的第三引脚连接,第九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第四光电耦合器U4的第二引脚连接,第四光电耦合器U4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二十四电阻T24与5V电源连接,第四光电耦合器U4的第六引脚和双向可控硅Q8的一端均连接零线AC_N,第四光电耦合器U4的第四引脚与双向可控硅Q8的控制极连接,双向可控硅Q8的另一端与气泵J1的第一引脚连接,气泵J1的第二引脚连接火线AC_L。该气泵控制电路8采用AC电源作为工作电源,来驱动的气泵J4,利用第四光电耦合器U4做隔离,实现单片机U1对气泵J4的充放气控制。
图11为本实施例中功率调节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11中,该功率调节控制电路9采用AC电源作为工作电源,该功率调节控制电路9包括第三十电阻R30、第三十一电阻R31、整流桥U10和第十一光电耦合器U11,整流桥U10的第三引脚通过第三十电阻R30与零线AC_N连接,整流桥U10的第一引脚通过第三十一电阻R31与火线AC_L连接,整流桥U10的第四引脚与第十一光电耦合器U11的第一引脚连接,整流桥U10的第二引脚与第十一光电耦合器U11的第二引脚连接,第十一光电耦合器U11的第四引脚与单片机U1的第十七引脚连接,第十一光电耦合器U11的第三引脚接地。该功率调节控制电路9利用第十一光电耦合器U11做隔离,配合单片机U1做PWM控制,实现对AC电源的调波,从而控制气泵J4的充放气功率。
图12为本实施例中数码管显示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12中,该数码管显示电路10包括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U7,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U7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与单片机U1的第十九引脚和第十八引脚对应连接。该数码管显示电路10利用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U7驱动数码管SMG1进行显示。
图13为本实施例中压力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13中,该压力检测电路11包括压力检测模块U9,压力检测模块U9的第三引脚与单片机U1的第十六引脚连接。该压力检测电路11采用高精确度的压力检测模块U9可准确提供气囊气体的压力数值。
总之,本实施例中,手臂气囊套筒12、腿部气囊套筒13和腰部气囊套筒14采用横置小面积分割方式分割为多个独立的、不连通的气室,每个气室均有一个进气孔,小面积的气室充放气可对肢体小面积局部进行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特殊护理需求,因此不仅可以提供对身体多部位进行按摩,而且可以控制交替充放气的面积达到特殊的护理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制电路、供电电路、触摸按键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红外遥控控制电路、气泵控制电路、功率调节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压力检测电路和气囊套筒设备,所述触摸按键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红外遥控控制电路、气泵控制电路、功率调节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和压力检测电路均与所述主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供电电路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电路、触摸按键控制电路、马达控制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蜂鸣器控制电路、红外遥控控制电路、气泵控制电路、功率调节控制电路、数码管显示电路和压力检测电路连接,所述气囊套筒设备包括手臂气囊套筒、腿部气囊套筒、腰部气囊套筒、空气波主机和主机遥控器,所述手臂气囊套筒、腿部气囊套筒和腰部气囊套筒采用横置小面积分割方式分割为多个独立的、不连通的气室,每个所述气室均有一个进气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电路包括单片机,所述单片机的第九引脚连接5V电源,所述供电电路包括三端稳压器,所述三端稳压器的第一引脚连接12V电源,所述三端稳压器的第三引脚与所述5V电源连接,所述三端稳压器的第二引脚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按键控制电路包括九通道触摸芯片和十二通道触摸芯片,所述九通道触摸芯片的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和第十五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三引脚、第十一引脚和第十二引脚对应连接,所述九通道触摸芯片的第十六引脚与所述5V电源连接,所述十二通道触摸芯片的第十八引脚、第二十一引脚和第二十二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和第八引脚对应连接,所述十二通道触摸芯片的第二十四引脚与所述5V电源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控制电路包括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一电阻、第二十二电阻、第二十三电阻、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十三极管、第十一三极管、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第七二极管和第八二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八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一引脚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十九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二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三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一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四引脚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四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二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五引脚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五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第六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三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七引脚连接,所述第六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六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第十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三十五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八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七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第十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三十六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九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第八二极管与所述12V电源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包括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所述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十引脚和第三十一引脚对应连接;所述蜂鸣器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十九电阻和第七三极管,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九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七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七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蜂鸣器的负极,所述蜂鸣器的正极与所述5V电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遥控控制电路包括红外接收头,所述红外接收头的第一引脚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二十引脚连接,所述红外接收头的第三引脚与所述5V电源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十五电阻、第九三极管、第二十四电阻、第四光电耦合器、双向可控硅和气泵,所述第九三极管的基极通过所述第二十五电阻与所述单片机的第三引脚连接,所述第九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二十四电阻与所述5V电源连接,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六引脚和双向可控硅的一端均连接零线,所述第四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与所述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连接,所述双向可控硅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泵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气泵的第二引脚连接火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调节控制电路包括第三十电阻、第三十一电阻、整流桥和第十一光电耦合器,所述整流桥的第三引脚通过所述第三十电阻与所述零线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一引脚通过所述第三十一电阻与所述火线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四引脚与所述第十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一引脚连接,所述整流桥的第二引脚与所述第十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光电耦合器的第四引脚与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七引脚连接,所述第十一光电耦合器的第三引脚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管显示电路包括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所述LED多通道驱动控制芯片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分别与所述单片机的第十九引脚和第十八引脚对应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电路包括压力检测模块,所述压力检测模块的第三引脚与所述单片机的第十六引脚连接。
CN201821510085.8U 2018-09-13 2018-09-13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Active CN2095296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0085.8U CN209529631U (zh) 2018-09-13 2018-09-13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0085.8U CN209529631U (zh) 2018-09-13 2018-09-13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29631U true CN209529631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45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10085.8U Active CN209529631U (zh) 2018-09-13 2018-09-13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2963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9700A (zh) * 2020-08-10 2020-10-13 厦门维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计步、皮肤温度监测及姿势捕捉功能的便携式蓝牙深静脉血栓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9700A (zh) * 2020-08-10 2020-10-13 厦门维优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计步、皮肤温度监测及姿势捕捉功能的便携式蓝牙深静脉血栓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77497U (zh) 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
CN204951543U (zh) 一种上肢穴位气压按摩仪
CN103272331A (zh) 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肠粘连的智能数码多功能治疗仪
CN209529631U (zh)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WO2012100467A1 (zh) 一种手掌按摩器
CN108743287A (zh) 一种穿戴式梯度压力抗栓装置
CN202982592U (zh) 四肢血液循环压缩治疗仪
CN110464620A (zh) 一种具有多腔气室的直流型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及控制系统
CN203290547U (zh) 一种低光子健康加大床垫
CN208541691U (zh) 基于碳纳米复合柔性电极的微型智能针灸理疗仪
CN206044978U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艾盐包
CN201094808Y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内衣
CN203577138U (zh) 一种主要用于治疗肠粘连的智能数码多功能治疗仪
CN213964321U (zh) 一种穴位诊治仪
CN206252639U (zh) 一种加热形多功能保健按摩垫
CN211461785U (zh) 一种多功能脉冲核磁理疗仪
CN218391603U (zh) 带有远红外热疗功能的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
CN217430669U (zh) 一种眼部射频美容系统
CN212575228U (zh) 一种带有按摩功能的便携式深静脉血栓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CN217040447U (zh) 温控式气压手部烧伤综合治疗装置
CN218923123U (zh) 一种脑卒中康复训练系统
CN219764303U (zh) 一种基于颈部七线法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新型颈耳治疗仪
CN213311524U (zh) 一种内科护理用按摩器
CN215308086U (zh) 一种脉冲压力治疗仪
CN202569202U (zh) 合能透析丰胸保健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