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8153U -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 Google Patents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28153U
CN209528153U CN201822149478.7U CN201822149478U CN209528153U CN 209528153 U CN209528153 U CN 209528153U CN 201822149478 U CN201822149478 U CN 201822149478U CN 209528153 U CN209528153 U CN 209528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pulley
opening
medium rod
fixed pulle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494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孙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anfa Rainw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anfa Rainw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anfa Rainw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anfa Rainw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494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281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28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281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lking Sticks, Umbrellas, And F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合结构、中棒及伞。本实用新型的开合结构,用于打开或折叠伞,所述伞包括中棒、设于中棒一端的上巢、及可滑动地套设于中棒另一端的下巢,所述开合结构包括设于上巢内的滑轮、链条、及设于下巢的第一定滑轮,所述链条穿过中棒、并依次绕过滑轮和第一定滑轮。本实用新型应用该开合结构的伞可顺畅地打开或折叠。

Description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合结构、应用该开合结构的中棒、及应用该中棒的伞。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开合多折伞的开合结构包括滑轮、拉绳、及一定滑轮,滑轮设于上巢内,定滑轮设于下巢。所述拉绳的一端设于中棒的远离上巢的一端,所述拉绳的另一端穿过中棒、依次绕过滑轮和定滑轮后,固定于上巢。然而,滑轮在转动的过程中,拉绳容易出现打滑现象,导致难以顺畅地打开或折叠伞。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合结构,旨在使应用该开合结构的伞可顺畅地打开或折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开合结构,用于打开或折叠伞,所述伞包括中棒、设于中棒一端的上巢、及可滑动地套设于中棒另一端的下巢,所述开合结构包括设于上巢内的滑轮、链条、及设于下巢的第一定滑轮,所述链条穿过中棒、并依次绕过滑轮和第一定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链条包括若干连接件,所述若干连接件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结构为圆形、椭圆形、圆柱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及异形体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链条包括若干相连接的链条段,每一链条段均包括至少一连接件,每二相邻的链条段中的连接件的形状相同或相异。
进一步地,所述链条为珠链,所述链条包括链本体和若干珠子,所述珠子套设于该链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珠子具有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半圆形结构、圆柱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珠子沿链条的径向的最大宽度为0.8毫米至4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链条沿其径向的最大宽度为1毫米至5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滑轮沿周向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定滑轮沿周向也开设有容置槽,所述链条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和容置槽。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凸设有凸起,所述链条容纳于容纳槽并抵持于凸起;且/或,
所述第一定滑轮的容置槽的槽壁上凸设有凸起,所述链条容纳于容置槽并抵持于该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链条的一端设于中棒的远离上巢的一端,所述链条的另一端穿过中棒、依次绕过滑轮和第一定滑轮后,固定于上巢;或,
所述上巢内还设有第二定滑轮,所述滑轮与第二定滑轮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定滑轮面向第一定滑轮,所述链条的一端设于中棒的远离上巢的一端,所述链条的另一端穿过中棒、依次绕过滑轮、第一定滑轮及第二定滑轮后,固定于下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中棒,所述中棒包括上巢、下巢、及所述开合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中棒还包括按座和伞把,所述按座设于中棒远离上巢的一端,所述伞把可拆卸地与所述按座远离上巢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巢还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滑轮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伞,所述伞包括所述中棒。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开合结构可用于打开或折叠伞,所述开合结构包括设于上巢内的滑轮、链条、及设于下巢的第一定滑轮,所述链条穿过中棒、并依次绕过滑轮和第一定滑轮。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拉绳绕过滑轮和定滑轮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链条与滑轮和第一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使得链条与滑轮和第一定滑轮不易出现打滑现象,从而使得可顺畅地打开或折叠应用该开合结构的伞。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中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中棒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中棒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中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伞把的爆炸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链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中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棒的下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下巢的爆炸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下巢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中棒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中棒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滑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及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伞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照图1-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合结构30,用于打开或折叠伞100。
所述伞100包括中棒10、设于中棒10一端的上巢13、及可滑动地套设于中棒10另一端的下巢11,所述开合结构30包括设于上巢13内的滑轮31、链条32、及设于下巢11的第一定滑轮33,所述链条32穿过中棒10、并依次绕过滑轮31和第一定滑轮33。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开合结构30可用于打开或折叠伞100,所述开合结构30包括设于上巢13内的滑轮31、链条32、及设于下巢11的第一定滑轮33,所述链条32穿过中棒10、并依次绕过滑轮31和第一定滑轮33。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拉绳绕过滑轮和定滑轮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链条32与滑轮31和第一定滑轮33之间的摩擦力较大,使得链条32与滑轮31和第一定滑轮33不易出现打滑现象,从而使得可顺畅地打开或折叠应用该开合结构30的伞100。
所述链条32包括若干连接件321,所述若干连接件321相互连接。
所述连接件321的结构为圆形、椭圆形、圆柱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及异形体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的,所述链条32可为万字链、麻花链、灯笼链、蛇链、马鞭链、压扁链、扁灯链、玉米链、扁网链、圆网链、四面网链、及狐尾链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链条32包括若干连接件321,首尾连接连接件32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部3211,该第一连接部3211首尾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链条32包括若干连接件321,每一连接件32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部321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13,所述第二连接部3213首尾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链条32包括若干连接件321,每一连接件321的两端均设有第一连接部321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21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13、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3213连接的第三连接部3215,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连接部3213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211和第三连接部3215之间。所述第第三连接部3215首尾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链条32包括若干连接件321和第四连接部3217,每二相邻的连接件321通过一第四连接件3217连接。可以理解的,所述第四连接件3217可连接于连接件321的表面,或所述第四连接件3217可伸入该连接件321的内部,从而与该连接件32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所述链条32包括连接件321、第一连接部3211、第二连接部3213、第三连接部3215及第四连接部3217,二相邻的连接件321通过第一连接部3211、第二连接部3213及第三连接部3215,或二相邻的连接件321通过第四连接部3217连接。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四连接部3217的两端呈锥形,以便于第四连接部3217与连接件32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链条32包括若干连接件321,所述连接件321的两端凸设有第五连接部3218,每二连接件321通过第五连接部3218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链条32沿其径向也凸设有防滑部3219。可以理解的,所述连接件321的相对两侧均凸设有所述防滑部3219,所述防滑部3219可增大链条32与滑轮31和第一定滑轮33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链条32包括若干相连接的连接件321,所述连接件321可为圆形、椭圆形、圆柱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及异形体中的至少一种,从而增大上述形状的链条32与滑轮31和第一定滑轮33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链条32与滑轮31和/或第一定滑轮33出现打滑现象。
所述链条32包括若干相连接的链条段,每一链条段均包括至少一连接件321,每二相邻的链条段中的连接件321的形状相同或相异。
可以理解的,所述链条段为万字链、麻花链、灯笼链、蛇链、马鞭链、压扁链、扁灯链、玉米链、扁网链、圆网链、四面网链、或狐尾链。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链条32的其中一段链条段可为灯笼链,另一段链条段可为马鞭链,又一段链条段可为扁网链。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链条32的其中一段链条段可为万字链,另一段链条段可为麻花链。
本实用新型对该链条32中的链条段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可增大链条32与滑轮31和/或第一定滑轮33之间的摩擦力即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链条32包括若干相连接的连接件321,所述连接件321可为圆形、椭圆形、圆柱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及异形体中的至少一种,从而增大上述形状的链条32与滑轮31和第一定滑轮33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链条32与滑轮31和/或第一定滑轮33出现打滑现象。
所述链条为珠链,所述链条32包括链本体和若干珠子,所述珠子套设于该链本体上。
可以理解的,所述若干珠子连续地连接,或者所述珠子间隔地设置。
所述珠子具有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半圆形结构、圆柱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构。
可以理解的,所述链条32的珠子均为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半圆形结构、圆柱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构。
可以理解的,所述链条32的珠子的形状选自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半圆形结构、圆柱形结构、及多边形结构的至少一种。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链条32包括链本体和若干珠子,所述珠子套设于该链本体上,所述珠子具有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半圆形结构、圆柱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构,从而增大上述链条32与滑轮31和第一定滑轮33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链条32与滑轮31和/或第一定滑轮33出现打滑现象。
所述珠子沿链条32的径向的最大宽度为0.8毫米至4毫米。
可以理解的,所述珠子为圆形结构时,其直径为0.8毫米至4毫米。所述珠子为椭圆形结构,其椭圆形珠子的长轴相互连接时,该椭圆形珠子的短轴为0.8毫米至4毫米;椭圆形珠子的短轴相互连接时,该椭圆形珠子的长轴为0.8毫米至4毫米。或者不同尺寸的椭圆形珠子相互连接,该不同尺寸的椭圆形珠子沿链条32的径向的最大宽度为0.8毫米至4毫米。
所述链条32沿其径向的最大宽度为1毫米至5毫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珠子沿链条的径向的最大宽度为0.8毫米至4毫米,所述链条32沿其径向的最大宽度为1毫米至5毫米,从而增大上述链条32与滑轮31和第一定滑轮33之间的摩擦力,以防止链条32与滑轮31和/或第一定滑轮33出现打滑现象。
所述滑轮31沿周向开设有容纳槽311,所述第一定滑轮33沿周向也开设有容置槽,所述链条32容纳于所述容纳槽311和容置槽。
可以理解的,所述容纳槽311的底壁3113的宽度为1毫米至5毫米。所述第一定滑轮33的容置槽的底壁的宽度也为1毫米至5毫米。使得所述链条32可与容纳槽311和容置槽的尺寸相匹配。进一步使得链条32可容纳于容纳槽311和容置槽中,并与容纳槽311和容置槽的槽壁具有适当的摩擦力。
该容纳槽311的至少一槽壁3111呈倾斜设置,使得该容纳槽311沿容纳槽311的底壁3113至容纳槽311的开口的方向呈渐扩设置,所述容纳槽311的至少一槽壁3111上凸设有至少一凸起313,该凸起3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槽壁3111的倾斜方向相一致,所述凸起313的直径沿容纳槽311的底壁3113至容纳槽311的开口的方向逐渐缩小;或,所述凸起31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槽壁3111的倾斜方向,且所述凸起313与槽壁3111的垂直间距小于所述链条32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凸起3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槽壁3111的倾斜方向相一致时,所述槽壁3111上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凸起313,所述凸起313呈辐射状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313的一端设于底壁3113上,另一端沿所述槽壁3111的倾斜方向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31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槽壁3111的倾斜方向时,所述凸起313具有环状结构。
可以理解的,所述环状结构的凸起313设于底壁3113上。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槽311的至少一槽壁3111呈倾斜设置,使得该容纳槽311沿容纳槽311的底壁3113至容纳槽311的开口的方向呈渐扩设置,所述容纳槽311的至少一槽壁3111上凸设有至少一凸起313,该凸起3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槽壁3111的倾斜方向相一致,使得链条32在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底壁3113、倾斜的槽壁3111、及凸起313的限位作用,不会出现打滑现象,进一步。链条32在转动过程中会被逐渐地拉紧,在此过程中,链条32的直径逐渐变小,并逐渐地沿靠近底壁3113的方向移动,由于所述凸起313的直径沿容纳槽311的底壁3113至容纳槽311的开口的方向逐渐缩小,使得在上述过程中,凸起313对链条32的限位作用逐渐增强,防止链条32在被拉紧的过程中与滑轮31出现打滑现象,进一步地提高了伞的使用稳定性。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31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槽壁3111的倾斜方向,链条32在转动过程中会被逐渐地拉紧,其直径逐渐变小,并逐渐地沿靠近底壁3113的方向移动,由于所述凸起313与底壁的垂直间距小于所述链条32的直径,使得凸起313可配合底壁3113和侧壁3111对处于拉紧状态的链条进行较佳的限位,防止链条32在被拉紧的过程中与滑轮31出现打滑现象,提高了伞的使用稳定性。
所述槽壁3111的倾斜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的范围为40°~85°,优选为50°~80°,更加优选为60°~7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槽壁3111的倾斜方向与水平的夹角可为40°、50°、60°、70°、80°、或8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将槽壁3111的倾斜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的范围设置为40°~85°,可使槽壁3111可对链条32起到较佳的限位作用,防止链条32在运动的过程中打滑。
所述容纳槽311的槽壁3111上凸设有凸起313,所述链条32容纳于容纳槽311并抵持于凸起313。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容纳槽311的槽壁3111上凸设有凸起313,所述链条32容纳于容纳槽311并抵持于凸起313,使得链条32与滑轮31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防止链条32出现打滑现象。
所述第一定滑轮33的容置槽的槽壁上凸设有凸起,所述链条32容纳于容置槽并抵持于该凸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定滑轮33的容置槽的槽壁上凸设有凸起,所述链条32容纳于容置槽并抵持于该凸起,使得链条32与第一定滑轮33的之间具有较大的摩擦力,防止链条32出现打滑现象。
所述链条32的一端设于中棒10的远离上巢13的一端,所述链条32的另一端穿过中棒10、依次绕过滑轮31和第一定滑轮33后,固定于上巢13。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链条32的一端设于中棒10的远离上巢13的一端,所述链条32的另一端穿过中棒10、依次绕过滑轮31和第一定滑轮33后,固定于上巢13。可通过链条32与滑轮31、第一定滑轮33、上巢13、下巢11及中棒10之间的配合,来将伞打开或折叠。
所述上巢13内还设有第二定滑轮36,所述滑轮31与第二定滑轮36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定滑轮36面向第一定滑轮33,所述链条32的一端设于中棒10的远离上巢13的一端,所述链条32的另一端穿过中棒10、依次绕过滑轮31、第一定滑轮33及第二定滑轮36后,固定于下巢11。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滑轮36和第一定滑轮33设于所述开合结构30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上巢13内还设有第二定滑轮36,所述滑轮31与第二定滑轮36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定滑轮36面向第一定滑轮33,所述链条32的一端设于中棒10的远离上巢13的一端,所述链条32的另一端穿过中棒10、依次绕过滑轮31、第一定滑轮33及第二定滑轮36后,固定于下巢11。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仅设有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开合结构30中设置有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使得本实用新型应用该开合结构30的伞具有省力的优点,用户仅需要较小的力即可将伞打开、闭合。
所述下巢11包括外套111和内座113,所述外套111开设有第一开孔1111,所述内座113容纳于第一开孔1111中。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下巢11包括外套111和内座113,所述外套111开设有第一开孔1111,所述内座113容纳于第一开孔1111中,以使内座113与外套111连接。且所述内座113开设有第二开孔1131,所述中棒10贯穿该第二开孔1131,使得所述下巢11通过内座113可移动地套设于中棒10上。
所述外套111包括凸出部1113,所述凸出部1113开设有容置槽1115,所述第一定滑轮33容纳于该容置槽1115。
可以理解的,所述凸出部1113大致为一长方体结构。所述容置槽1115也大致呈长方体结构。
可以理解的,所述凸出部1113的一端呈开口状,使得链条32可通过该开口进入或伸出该容置槽111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外套111包括凸出部1113,所述凸出部1113开设有容置槽1115,所述第一定滑轮33容纳于该容置槽1115,且链条32可通过凸出部1113的开口进入或伸出该容置槽1115,使得拉伸32可通过该开口绕过第一定滑轮33。由于链条32伸入该容置槽1115,该容置槽1115的槽壁可对链条32起到限位作用,防止链条32打滑,进一步提高了伞的使用稳定性。
所述内座113凸设有二卡合件1133,该二卡合件1133间隔设置,以形成凹槽1135,所述凸出部1113部分容纳于该凹槽1135,所述外套111的内表面凹设有二卡合槽1117,每一卡合件1133容纳于对应的一卡合槽1117。
可以理解的,所述二卡合件1133凸设于内座113的外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凸出部1113的第一端沿靠近内座113的方向凸设,所述凸出部1113的第二端沿远离内座113的方向凸设。
可以理解的,每一卡合件1133的自由端形成有固定部1134,所述固定部1134用于与弹簧1118连接。具体地,所述固定部1134与弹簧1118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座113凸设有二卡合件1133,所述外套111的内表面凹设有二卡合槽1117,每一卡合件1133容纳于对应的一卡合槽1117,使得内座113和外套111连接。所述凸出部1113的第一端可容纳于凹槽1135中,进一步增加了内座113和外套1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每一卡合槽1117中均可容纳一弹簧1118,每一卡合件1133容纳于对应的一卡合槽1117中,并与对应的弹簧1118抵接。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下巢11中设有弹簧1118,可为链条32提供一拉力,防止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出现变长现象的链条32出现打滑现象,提高了伞的使用稳定性。
所述上巢13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31,所述上巢13的底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31相连通的第二通孔133,所述链条32的另一端穿过中棒10和第二通孔133、绕过滑轮31、再通过第一通孔131穿出上巢13、绕过第一定滑轮33后,再伸入上巢13并绕过第二定滑轮36。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滑轮33固定于下巢11的外表面。
可以理解的,所述上巢13包括外壳和容纳于外壳内的内壳,该外壳面向下巢11的一端形成有过孔,该内壳的侧壁开设有第一通孔131,该内壳的底壁开设有所述第二通孔133。所述链条32的一端固定于中棒10的远离上巢13的一端,所述链条32的另一端穿过中棒10、通过外壳的过孔和第二通孔133伸入内壳内,通过第一通孔131和外壳的过孔伸出内壳和外壳,绕过第一定滑轮33后,再再伸入上巢13并绕过第二定滑轮36。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下巢11可通过滑轮31、第一定滑轮33及链条32相对于上巢13移动,从而打开或折叠伞100。
所述开合结构30还包括第一齿轮315、与所述第一齿轮315相啮合的蜗杆34、及电机37,所述第一齿轮315套设于滑轮31的连接杆314上,所述电机37与蜗杆34连接。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齿轮315与滑轮31同轴设置。所述蜗杆34与第一齿轮315垂直设置。
可以理解的,所述电机37包括与上巢13的内壳相匹配的壳体,该壳体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131相匹配的第三通孔,该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133相匹配的第四通孔。所述滑轮31、第一齿轮315、第二齿轮35、变速器均容纳于该电机37的壳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链条32的一端固定于中棒10的远离上巢13的一端,所述链条32的另一端穿过中棒10、通过外壳的过孔、第二通孔133及电机壳体的第四通孔伸入上巢13的内壳和电机37的壳体内,再通过电机37的第三通孔、内壳的第一通孔131、及上巢13的外壳的过孔伸出电机37和上巢13,绕过第一定滑轮33后,再固定于上巢13。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巢13仅包括外壳,该外壳的一端设有第五通孔,该电机37具有与上巢13的外壳相匹配的壳体,该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第六通孔,该壳体的底壁开设有第七通孔,所述链条32的一端固定于中棒10的远离上巢13的一端,所述链条32的另一端穿过中棒10、通过外壳的第五通孔、电机37的第七通孔伸入上巢13和电机37的壳体内,再通过电机37的第六通孔和上巢13的外壳的第五通孔伸出电机37和上巢13,绕过第一定滑轮33后,再固定于上巢13。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齿轮315套设于滑轮31的连接杆314上,使得第一齿轮315与滑轮31连接,所述第一齿轮315与蜗杆34啮合,由于蜗杆34与电机37连接,当电机37驱动蜗杆34正转或反转时,可一并带动滑轮31也正转或反转,进而通过链条32和第一定滑轮33带动下巢11沿靠近或远离上巢13的方向移动,从而打开或折叠伞100。
所述开合结构30还包括第二齿轮35、及与电机37连接的变速箱(未标示),所述第二齿轮35与蜗杆34连接,所述变速箱包括第三齿轮,该第二齿轮35和第三齿轮啮合。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二齿轮35与蜗杆34垂直设置。
可以理解的,所述变速箱可以调节第二齿轮35的转动速度,进而调节蜗杆34、第一齿轮315、滑轮31、第一定滑轮33、链条32及下巢11的运动速度,进而调节开伞或关伞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齿轮35与蜗杆34连接,所述第二齿轮35还与变速箱的第三齿轮啮合,使得变速箱可通过第二齿轮35与第三齿轮之间的啮合关系来调节第二齿轮35的转动速度。所述变速箱与电机37连接,使得电机37可通过变速箱来调节第三齿轮、第二齿轮35的转动速度。
所述中棒10包括至少一内管和外管(未图示),内管可移动地容纳于外管中。所述中棒10内还设有弹簧16和弹簧式电线17。
所述弹簧16容纳于中棒10的内管中。所述弹簧16的一端设于中棒10的外管的顶端,所述弹簧16的另一端伸入按座15内。
所述按座15包括外壳151,该外壳151内形成有容纳空间(未图示),该外壳151还开设有均与容纳空间连通的开孔1513和容纳槽1511,所述开孔1513用于容纳并显露所述按键组件152,所述按键组件152还包括面板1525,所述开伞按键1521和收伞按键1523均设于该面板1525上。
可以理解的,所述伞把14固定于所述内管远离上巢13的一端,所述下巢11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外管的外周壁,所述上巢13固定于所述外管的背离伞把14的一端,当按下开伞按键1521时,依靠中棒10内的所述弹簧16的弹力将所述外管和内管弹伸开,所述下巢11在链条32的带动下沿着所述外管的外周壁滑动而与所述上巢13抵接,完成开伞的运动。
所述外壳151还包括凸出部153,该凸出部153连接于外壳151远离上巢13的一端,所述凸出部153开设有均与容纳空间连通的容置槽1531和过孔1533,该容置槽1531和过孔1533间隔设置。所述线路板155容纳于容置槽1531和容纳空间中,所述容置槽1531具有与线路板155相匹配的形状。该线路板155上设置有开伞开关1551和收伞开关1553,所述线路板155容纳于容置槽1531和容纳空间中后,所述开伞开关1551与开伞按键1521对应设置,所述收伞开关1553与收伞按键1523对应设置。
所述弹簧式电线17穿过容纳空间和过孔1533后与线路板155连接。具体地,所述弹簧式电线17穿过容纳空间和过孔1533后,与线路板155远离上巢13的一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所述弹簧式电线17具有类似弹簧的结构,使得在收伞、开伞的过程中,所述弹簧式电线17不会受到损害,提高该电线的使用寿命。
所述伞把14包括壳体141和底座145,所述壳体141开设有收容空间1411,所述收容空间1411的周缘凸设有卡合件143,所述卡合件143容纳于所述容纳槽1511中,将伞把14与按座15连接。
所述伞把14内还容纳有电路板146,该电路板146的一端设有连接端1461,该连接端1461穿过收容空间1411与线路板155连接。
所述伞把14内还设有电池147,该电池147与电路板146电连接。所述底座145开设有过孔1451,所述电路板146上的充电端子可通过过孔1451显露出,已使用外部电源对电池147进行充电。
可以理解的,所述电池147为可充电的电池,可充电的电池可反复使用,更加经济、环保。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簧式电线17的一端与线路板155连接,该弹簧式电线17的另一端穿过中棒10与电机37连接,从而形成一完整的电路。所述电池147可通过电路板146、线路板155及弹簧式电线17与电机37连接,为电机37的正转和反转提供动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中棒10,所述中棒10包括上巢13、下巢11、及所述开合结构30。
由于该中棒1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中棒10还包括按座15和伞把14,所述按座15设于中棒10远离上巢13的一端,所述伞把15可拆卸地与所述按座14远离上巢13的一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所述按座15上设有按键组件152,该按键组件152包括开伞按键1521和收伞按键1523。所述开伞按键1521用于打开伞100,所述收伞按键1523用于折叠伞100。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中棒10还包括按座15和伞把14,所述按座15设于中棒10远离上巢13的一端,所述伞把15可拆卸地与所述按座14远离上巢13的一端连接,以方便组装。
所述上巢13还设有电机37,所述电机37与滑轮31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电机37与滑轮31连接,电机37可带动滑轮31转动,以方便地打开或折叠伞100。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伞100具有省力的优点,使得仅耗费电机37较小的力即可打开或折叠伞100。使得本实用新型应用该开合结构30的伞100还具有省电、电机工作效率高及电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伞100,所述伞100包括所述中棒10。
由于该伞100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伞100还包括伞骨组件70,所述伞骨组件70包括第一伞骨71、第二伞骨72及拉簧73,所述第一伞骨7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巢13,所述第二伞骨72的一端连接所述下巢11,所述第二伞骨72的另一端可滑动地与所述第一伞骨71连接,所述拉簧73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伞骨71和第二伞骨72。当按下所述收伞按键1523后,所述链条32拉动中棒10远离上巢13的一端,即,使内管向靠近上巢13的方向移动,以使内管及外管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同时,所述下巢11依靠所述拉簧73的拉力能将所述第一伞骨71和第二伞骨72向内收回而使得所述下巢11向所述伞把14方向运动,进而达到收伞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开合结构,用于打开或折叠伞,所述伞包括中棒、设于中棒一端的上巢、及可滑动地套设于中棒另一端的下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结构包括设于上巢内的滑轮、链条、及设于下巢的第一定滑轮,所述链条穿过中棒、并依次绕过滑轮和第一定滑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包括若干连接件,所述若干连接件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结构为圆形、椭圆形、圆柱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及异形体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包括若干相连接的链条段,每一链条段均包括至少一连接件,每二相邻的链条段中的连接件的形状相同或相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为珠链,所述链条包括链本体和若干珠子,所述珠子套设于该链本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珠子具有圆形结构、椭圆形结构、半圆形结构、圆柱形结构、或多边形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珠子沿链条的径向的最大宽度为0.8毫米至4毫米。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沿其径向的最大宽度为1毫米至5毫米。
9.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沿周向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第一定滑轮沿周向也开设有容置槽,所述链条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和容置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的槽壁上凸设有凸起,所述链条容纳于容纳槽并抵持于凸起;且/或,
所述第一定滑轮的容置槽的槽壁上凸设有凸起,所述链条容纳于容置槽并抵持于该凸起。
11.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开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的一端设于中棒的远离上巢的一端,所述链条的另一端穿过中棒、依次绕过滑轮和第一定滑轮后,固定于上巢;或,
所述上巢内还设有第二定滑轮,所述滑轮与第二定滑轮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定滑轮面向第一定滑轮,所述链条的一端设于中棒的远离上巢的一端,所述链条的另一端穿过中棒、依次绕过滑轮、第一定滑轮及第二定滑轮后,固定于下巢。
12.一种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包括上巢、下巢、及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开合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还包括按座和伞把,所述按座设于中棒远离上巢的一端,所述伞把可拆卸地与所述按座远离上巢的一端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中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巢还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滑轮连接。
15.一种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包括如权利要求12-14任一项所述的中棒。
CN201822149478.7U 2018-12-20 2018-12-20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Active CN209528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9478.7U CN209528153U (zh) 2018-12-20 2018-12-20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49478.7U CN209528153U (zh) 2018-12-20 2018-12-20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28153U true CN209528153U (zh) 2019-10-25

Family

ID=68265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49478.7U Active CN209528153U (zh) 2018-12-20 2018-12-20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281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3681A (zh) * 2018-12-20 2019-03-01 深圳源发雨具有限公司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93681A (zh) * 2018-12-20 2019-03-01 深圳源发雨具有限公司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28153U (zh)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EP3412169A1 (en) Automatic umbrella
CN110131612A (zh) 一种防尘台灯
CN109393681A (zh)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CN210094885U (zh)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CN209573544U (zh)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CN109303396B (zh)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CN109043761B (zh)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WO2021189628A1 (zh) 开合结构、中棒及伞
CN209788762U (zh) 伞把、连接结构、中棒及伞
CN205492856U (zh) 电动开收多折伞
CN109998241A (zh) 一种两折电动伞
CN207421867U (zh) 一种学生用多功能台灯
CN207304307U (zh) 一种废旧电机定子拆线机
CN102838000A (zh) 电动园林工具用的绕线盘
CN10938410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正反向助力绕线装置
CN112565501A (zh) 一种利用手机闪光灯实现变色聚光灯效果的手机壳
CN205576476U (zh) 便携式缝纫机
CN218683383U (zh) 作品展示灯台
CN209418937U (zh) 一种便携式插座
CN209074379U (zh) 一种隐藏式折叠拉手及含有该拉手的足浴器
CN220384458U (zh) 一种收布式长柄伞
CN108703627A (zh) 一种太阳能便捷式充电信箱
CN105935235A (zh) 一种智能家居盛水装置
CN219081873U (zh) 多档位展开及收合的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