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26942U - 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26942U
CN209526942U CN201822047497.9U CN201822047497U CN209526942U CN 209526942 U CN209526942 U CN 209526942U CN 201822047497 U CN201822047497 U CN 201822047497U CN 209526942 U CN209526942 U CN 209526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wire
pcb board
circuit board
layer
connec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474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帆
汤洪成
王健
杨松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Hagong Dri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Sichuan Harbin Industrial Robot And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Sichuan Harbin Industrial Robot And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Sichuan Harbin Industrial Robot And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474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269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26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26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包括导线、以及上下位置排布的至少两层PCB板,所述导线包括导电杆和绝缘层,所述导电杆外壁上涂覆绝缘层;导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位于上层的PCB板的下方板面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位于下层的PCB板的上方板面连接,导线的两端还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对应PCB板上的元件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线和焊盘这两种结构,能够在焊接过程中,连接上下两层PCB板,中间可以跨越多层PCB板;再配合线路板布局,可以在焊接的时候,同时增加垂直方向的导线,完成立体电路板。

Description

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行业通常的电路是叫做印刷电路板英文名叫做PCB,其基本原理是,在一种绝缘的基板上,通过电镀铜线来形成电路。PCB也可以多层叠加,并根据需要,在一些地方先钻孔,再对孔进行电镀,使之连接孔两端形成电路,这样的电路板叫做多层电路板。
但是单独的电路板无法形成电路,还需要在电路板上面,通常是底面和正面,安装上元件,并通过锡焊接上去,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电子功能的电路,通常叫做PCBA。
目前这种电路的最大的问题就是,PCB的制作和安装元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段。一般必须先将电路板制作完成后,才能进行元件焊接。相当于导线和元件是完全分离的。焊接时 PCB已经是成品,这个时候PCB上的线路将无法更改,整个电路呈现平面化。而且元件最多只有2个平面可以进行安装(正面,底面)。所以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电路叫做电路板,不是立体的。能够取得一些高度优势,但是在平面上需要巨大的尺寸。有的时候,由于空间限制,平面上的一点需要连接到另一点,需要绕很长一段,变相的占用了空间。
如果是空间电路则不需要这样,可以直接按空间最短路径到另一个元件上。但是在电路结构中,目前没有一种立体电路结构。更多的是通过板对板连接器,用多层贴了元件的电路板实现伪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将电路板上的电器元件进行连接时,需要绕线操作,占用空间,且形成的电路结构复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包括导线、以及上下位置排布的至少两层PCB板,所述导线包括导电杆和绝缘层,所述导电杆外壁上涂覆绝缘层;导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位于上层的PCB板的下方板面连接,导线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位于下层的PCB板的上方板面连接,导线的两端还分别通过连接线与对应PCB板上的元件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采用铜质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层采用绝缘漆。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采用钢性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的两端分别通过焊盘与对应PCB板的板面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焊盘包括基板和连接板,基板的一侧板面用于固定在PCB板上、另一侧板面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用于与导线焊接;所述基板呈内圆外多边形结构,连接板呈圆环形板结构,基板与连接板两者的轴心线重合;基板的内径与连接板的内径相等,在轴向投影方向上、连接板的外缘与基板的外缘相切。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的两端设有圆环形连接盘,连接盘的外径大于导线的外径;所述连接盘的外径与连接板的外径相等、连接盘的内径与连接板内径相等;连接盘与连接板相对端面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焊盘与导线之间通过焊锡膏层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位于上层的PCB板的下方板面连接,导线的另一端贯穿中间层PCB板后与另一个位于下层的PCB板的上方板面连接;导线的长度与上层PCB 板和下层PCB板之间的最短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现有技术中若实现PCB板多层叠加,则根据需要,在一些地方先钻孔,再对孔进行电镀,使之连接孔两端形成电路;或者使通过板对板连接器,用多层贴了元件的电路板实现伪空间。都不可避免需要绕线,变相的占用了空间。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体电路板结构中,不必拘泥于跨PCB板之间的连线必须通过专用的连接器来进行连接;导线的外层绝缘,可以将导线两端就近设置在对应PCB板上的元件处,中间可以跨越多层PCB板,再通过连接线将元件与就近的导线端部电性连接,从而将电气信号引到其他PCB板上,使得立体电路可以成为可能;
2、本实用新型导线作为核心部件之一,导线的外层绝缘、内层导电杆可直接采用钢性带电材质制成,导线可直接穿过中间多层PCB板、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上下两层PCB板,且导线两端与上下层的PCB板面钢性连接,使得导线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利于立体电路结构的形成;
3、本实用新型的焊盘和连接盘,起着导电、电信号传递的作用。两者之间由特殊的外形尺寸配合,其中焊盘的内径与连接盘的内径必须一致,焊盘的多边形内切圆直径需和焊接盘的外径一致,这样在焊接的时候,两者之间涂覆的锡膏融化产生的张力,可以将导电杆端吸在焊盘上,而不产生偏移,从而使得两者可以用普通贴面元件焊接方式完成连接。
综上所述,在安装元件过程中,可依据需求增加垂直方向上的导线,通过焊接连接,操作简单、灵活;导线可直接穿过中间多层PCB板、以最短的距离连接上下两层PCB板,且导线的两端可选择固定在距离连接元件最近位置处的PCB板上,有效避免绕线操作,节约连接线及其他连接结构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电路板结构示意图,导线穿过中间层电路板;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线轴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焊盘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导线,11-导电杆,12-绝缘层,13-连接盘,2-焊盘, 21-基板,22-连接板,3-PCB板,4-连接线,5-元件,51-元件A,52-元件B,53-元件C,54- 元件D。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包括圆柱形导线1、以及上下位置排布的至少两层PCB板3;导线1包括导电杆11和绝缘层12,导电杆11外壁上涂覆绝缘层12;导线1 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位于上层的PCB板3的下方板面连接,导线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位于下层的PCB板3的上方板面连接,导线1的两端还分别通过连接线4与对应PCB板3上的元件5 电性连接。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杆11采用钢性结构的铜杆,绝缘层12采用绝缘漆。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线1的两端分别通过焊盘2与对应PCB板3的板面焊接连接。焊盘2包括基板21和连接板22,基板21的一侧板面用于固定在PCB板3 上、另一侧板面与连接板22连接,连接板22用于与导线1焊接;基板21呈内圆外多边形结构,多边形结构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等N边形结构;连接板22呈圆环形板结构,基板21与连接板22两者的轴心线重合;基板21的内径与连接板22的内径相等,在轴向投影方向上、连接板22的外缘与基板21的外缘相切。导线1的两端设有圆环形连接盘13,连接盘13的外径大于导线1的外径;连接盘13的外径与连接板22的外径相等、连接盘13 的内径与连接板22内径相等;连接盘13与连接板22相对端面焊接连接。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焊接时,先将PCB板3上的焊盘2的连接板22板面涂覆上焊锡膏,因为焊锡膏具有自粘的效果;然后将导线1的连接盘13盘面对接与连接板接触;焊接的时候,焊锡膏融化,将导线1彻底固定在PCB板3上。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线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位于上层的PCB板3的下方板面连接,导线1的另一端贯穿中间层PCB板3后与另一个位于下层的PCB板3的上方板面连接;导线1的长度与上层PCB板3和下层PCB板3之间的最短距离相等。如图1 所示,上层PCB板3上有元件A51,下层PCB板3上有元件C53,两者之间有电气连接,但是中间隔着中层PCB板3,而且每个PCB板3上还有其他很多元件。为了使元件A51和元件C53之间可以连接,以前的做法是,将上层PCB板3、中层PCB板3和下层PCB板3 三者全部做成一张完整的PCB板,但是这样,就会使得PCB板的面积增大,而且元件A51,元件C53之间可能会走很长的线绕过元件B52、元件D54等等其他元件。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使得元件A51和元件C53可以在空间范围内互相电气联通,通过体积换取面积的缩小。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包括导线(1)、以及上下位置排布的至少两层PCB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包括导电杆(11)和绝缘层(12),所述导电杆(11)外壁上涂覆绝缘层(12);导线(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位于上层的PCB板(3)的下方板面连接,导线(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位于下层的PCB板(3)的上方板面连接,导线(1)的两端还分别通过连接线(4)与对应PCB板(3)上的元件(5)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11)采用铜质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层(12)采用绝缘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11)采用钢性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的两端分别通过焊盘(2)与对应PCB板(3)的板面焊接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盘(2)包括基板(21)和连接板(22),基板(21)的一侧板面用于固定在PCB板(3)上、另一侧板面与连接板(22)连接,连接板(22)用于与导线(1)焊接;所述基板(21)呈内圆外多边形结构,连接板(22)呈圆环形板结构,基板(21)与连接板(22)两者的轴心线重合;基板(21)的内径与连接板(22)的内径相等,在轴向投影方向上、连接板(22)的外缘与基板(21)的外缘相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的两端设有圆环形连接盘(13),连接盘(13)的外径大于导线(1)的外径;所述连接盘(13)的外径与连接板(22)的外径相等、连接盘(13)的内径与连接板(22)内径相等;连接盘(13)与连接板(22)相对端面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盘(2)与导线(1)之间通过焊锡膏层焊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位于上层的PCB板(3)的下方板面连接,导线(1)的另一端贯穿中间层PCB板(3)后与另一个位于下层的PCB板(3)的上方板面连接;导线(1)的长度与上层PCB板(3)和下层PCB板(3)之间的最短距离相等。
CN201822047497.9U 2018-12-06 2018-12-06 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 Active CN2095269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7497.9U CN209526942U (zh) 2018-12-06 2018-12-06 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47497.9U CN209526942U (zh) 2018-12-06 2018-12-06 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26942U true CN209526942U (zh) 2019-10-22

Family

ID=68226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47497.9U Active CN209526942U (zh) 2018-12-06 2018-12-06 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269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17534U (zh) 马达绕组
CN109243789A (zh) 线圈部件
CN102369790B (zh) 印刷电路板和电源模块
US2943966A (en) Printed electrical circuits
CN104064337A (zh) 装有外壳的环形变压器
CN208622565U (zh) 磁性元件模块
CN110289154A (zh) 立式谐振变压器高电流脚位结构
CN102195148A (zh) 磁性连接模块以及具有该磁性连接模块的网络连接器
CN103956250A (zh) 表贴型平面磁性元件及模块
CN103052258A (zh) 印刷电路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10245279U (zh) 一种基于pcb板的线圈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09526942U (zh) 一种立体电路板结构
WO2019033879A1 (zh) 一种变压器
CN104349572A (zh) 印刷电路板
KR20140025584A (ko) 배선판
CN204906864U (zh) Pcb线圈
CN101587769A (zh) 磁性元件
CN206639685U (zh) 一种立式贴片共模电感
CN210778190U (zh) 一种线圈骨架及变压器
CN102686025B (zh) 电源模块的印刷电路板、电源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203536181U (zh) 基于排线的电感线圈
CN108922744B (zh) 一种线圈以及电子设备
CN102523682A (zh) 一种电路板组件及电子装置
CN105142341A (zh) Pcb线圈
CN105451434A (zh) 电路板、终端及电路板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05

Address after: 610000 floor 1, No. 233, Jitai Second Road, hi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gdu Hagong Driv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Tianfu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Building No. 4, 966 North Tianfu Avenue, Chengdu High-tech Zone, Sichuan Province, 5th Floor [40530-40543]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Sichuan Harbin Industrial Robot and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