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512662U - 电子点火模块及其连接端子 - Google Patents

电子点火模块及其连接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512662U
CN209512662U CN201822193980.8U CN201822193980U CN209512662U CN 209512662 U CN209512662 U CN 209512662U CN 201822193980 U CN201822193980 U CN 201822193980U CN 209512662 U CN209512662 U CN 2095126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eth portion
ontology
connection terminal
contact
conduct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939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祖一
何鹏涛
袁北平
吴承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yuan Hengy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 Yuan Beijing Hengy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 Yuan Beijing Hengy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 Yuan Beijing Hengy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939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5126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5126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5126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端子,包括本体、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第一齿部、第二齿部与本体相接形成用于容置雷管的导线的第一凹槽,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的外轮廓呈三角形,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之间的距离从靠近本体的一侧向远离本体的另一侧逐渐增大;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点火模块。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第一齿部、第二齿部与本体配合,由于第一凹槽从槽底到槽口的宽度逐渐增大,使得导线可以快速自上而下伸入第一凹槽内,并且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呈凸起的三角形,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远离本体的一侧比靠近本体的一侧容易发生形变,可以轻易将导线包裹住,解决了雷管的导线难以快速导入连接端子内、铆接成功率低的问题,提高了电子雷管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电子点火模块及其连接端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雷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子点火模块及其连接端子。
背景技术
电子雷管,又称数码电子雷管、数码雷管或工业数码电子雷管,即采用电子控制模块对起爆过程进行控制的电雷管。
电子雷管通常包括雷管和电子点火模块,其中,电子点火模块包括控制电路板和点火头,该控制电路板需要与雷管的导线连接,但是由于导线呈圆柱状并且具有弹性,使得传统的锡焊连接方式容易出现虚焊、焊歪、焊接面积有限等缺陷,因此目前一般采用铆接方式实现控制电路板与导线连接,即在控制电路板上预装一个连接端子,再通过连接端子与导线铆接,然而现在市面上的连接端子呈U形管状,虽然能够满足连接牢固度的要求,但是当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采用自动铆接机生产电子雷管时,往往存在导线难以快速导入连接端子内、铆接成功率低的问题,影响了整个电子雷管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点火模块及其连接端子,包括但不限于解决雷管的导线难以快速导入连接端子内、铆接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子点火模块上的连接端子,包括:
本体,用于连接控制电路板;
第一齿部,从所述本体的一侧边缘向外倾斜延伸;以及
第二齿部,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边缘向外倾斜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齿部、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本体相接形成用于容置雷管的导线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的外轮廓呈三角形,且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之间的距离从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本体的另一侧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部的齿尖与所述第二齿部的齿尖相互错开。
进一步地,当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分别与所述导线周向搭接后,所述第一齿部的突出于所述本体的长边与所述第二齿部的突出于所述本体的长边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部的突出于所述本体的短边从所述本体的一侧边缘向外垂直延伸,所述第二齿部的突出于所述本体的短边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边缘向外垂直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子还包括: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凸设于所述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第一齿部、第二齿部与本体配合,由于第一凹槽从槽底到槽口的宽度逐渐增大,使得导线可以快速地自上而下伸入第一凹槽内,并且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呈凸起的三角形,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远离本体的一侧比靠近本体的一侧容易发生形变,进而可以轻易地将导线包裹住,有效地防止了在铆接过程中导线受挤压脱出第一凹槽,从而解决了雷管的导线难以快速导入连接端子内、铆接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电子雷管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点火模块,包括控制电路板、点火头、封口塞以及上述连接端子,所述封口塞用于固定所述导线,所述点火头和所述连接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相对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点火模块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点火头和所述连接端子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二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点火头的第一触点,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触点的第一避让孔和用于避让所述第三触点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和所述第二避让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点火模块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了连接端子,通过第一齿部、第二齿部与本体配合,由于第一凹槽从槽底到槽口的宽度逐渐增大,使得导线可以快速地自上而下伸入第一凹槽内,并且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呈凸起的三角形,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远离本体的一侧比靠近本体的一侧容易发生形变,进而可以轻易地将导线包裹住,有效地防止了在铆接过程中导线受挤压脱出第一凹槽,从而解决了雷管的导线难以快速导入连接端子内、铆接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电子雷管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点火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电子点火模块、2—导线、11—控制电路板、12—点火头、13—封口塞、14—连接端子、15—连接件、150—第二凹槽、151—第一触点、152—第二触点、153—第三触点、140—第一凹槽、141—本体、142—第一齿部、143—第二齿部、144—加强筋、1421—第一齿部的齿尖、1422—第一齿部的长边、1423—第一齿部的短边、1431—第二齿部的齿尖、1432—第二齿部的长边、1433—第二齿部的短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至图5,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端子进行说明。该连接端子14包括本体141、第一齿部142以及第二齿部143,其中,本体141用于连接控制电路板11,第一齿部142从本体141的一侧边缘向外倾斜延伸,第二齿部143从本体141的另一侧边缘向外倾斜延伸;具体地,第一齿部142和第二齿部143位于本体141的同一侧,第一齿部142、第二齿部143与本体141相接形成第一凹槽140,第一凹槽140用于容置雷管的导线2,并且第一齿部142和第二齿部143的外轮廓呈三角形,第一齿部142与第二齿部143之间的距离从靠近本体141的一侧向远离本体141的另一侧逐渐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端子14紧固连接在控制电路板11上,即连接端子14可以通过本体141与控制电路板11的触点焊接,或者通过连接件15与控制电路板11连接。装配电子雷管时,在电子雷管自动装配流水线上,首先送料机构将雷管的导线2插入第一凹槽140内,接着铆接机构将第一齿部142向第二齿部143的所在侧沿导线2的外周挤压,将第二齿部143向第一齿部142的所在侧沿导线2的外周挤压,直至第一齿部142和第二齿部143搭接在导线2的外壁上,并且与本体141配合将导线2包裹住,从而实现连接端子14与导线2铆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端子14,采用了第一齿部142、第二齿部143与本体141配合,由于第一凹槽140从槽底到槽口的宽度逐渐增大,使得导线2可以快速地自上而下伸入第一凹槽140内,并且第一齿部142和第二齿部143呈凸起的三角形,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远离本体141的一侧比靠近本体141的一侧容易发生形变,进而可以轻易地将导线2包裹住,有效地防止了在铆接过程中导线2受挤压脱出第一凹槽140,从而解决了雷管的导线难以快速导入连接端子内、铆接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电子雷管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齿部的齿尖1421与第二齿部的齿尖1431相互错开,即第一齿部142与第二齿部143为非对称分布,这样当连接端子14与导线2完成铆接后,可以防止第一齿部的齿尖1421与第二齿部的齿尖1431之间发生抵顶或者重叠,以避免影响连接端子14与导线2铆接的牢固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第一齿部142和第二齿部143分别与导线2周向搭接后,第一齿部142的突出于本体141的长边1422与第二齿部143的突出于本体141的长边1432平行。具体地,第一齿部142的长边1422与第二齿部143的长边1432在空间上既不平行也不相交,但是两者在主视方向的正投影相交,当连接端子14与导线2完成铆接后,第一齿部142的长边1422和第二齿部143的长边1432分别沿导线2的外壁周向延伸并且相互平行,使得第一齿部142、第二齿部143与本体141围合形成一个呈柱状的腔体,并且该腔体与导线2过盈配合,使得连接端子14与导线2的连接更加紧固。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和图5,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齿部142的突出于本体141的短边1423从本体141的一侧边缘向外垂直延伸,同时,第二齿部143的突出于本体141的短边1433从本体141的另一侧边缘向外垂直延伸,即第一齿部142和第二齿部143的外轮廓呈直角三角形,这样有利于第一齿部142和第二齿部143的设计和加工,并且第一齿部142、第二齿部143与本体141围合形成的柱状腔体的表面积更大,即增大了第一齿部142和第二齿部143与导线2搭接的面积,有利于提高连接端子14与导线2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端子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端子14还包括加强筋144,该加强筋144凸设在本体141上,用于增加本体141的结构强度,防止了在铆接的过程中本体141受挤压发生形变,以避免影响连接端子14与控制电路板11的连接强度。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点火模块1,包括控制电路板11、点火头12、封口塞13以及连接端子14,其中,封口塞13用于固定导线2,点火头12和连接端子14分别连接在控制电路板11的相对两端。具体地,装配电子雷管时,由于雷管需要两根导线2与其配合,因此在控制电路板11上安装有两个连接端子14,其中,两根导线2需要平行地穿设并且固定在封口塞13中,并且保证两叉头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有利于导线2与连接端子14配合安装,实现快速定位对接,此处,封口塞13既能对导线2起到限位作用,又能保护导线2,以避免导线2意外与外物接触造成导线2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点火模块1,采用了连接端子14,通过第一齿部142、第二齿部143与本体141配合,由于第一凹槽140从槽底到槽口的宽度逐渐增大,使得导线2可以快速地自上而下伸入第一凹槽140内,并且第一齿部142和第二齿部143呈凸起的三角形,在受到外力挤压时,远离本体141的一侧比靠近本体141的一侧容易发生形变,进而可以轻易地将导线2包裹住,有效地防止了在铆接过程中导线2受挤压脱出第一凹槽140,从而解决了雷管的导线难以快速导入连接端子内、铆接成功率低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电子雷管的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点火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子点火模块1还包括连接件15,控制电路板11安装在连接件15上,点火头12和连接端子14分别安装在连接件15的相对两端。这样通过连接件15将控制电路板11、点火头12以及连接端子14连接在一起,取代了传统的锡焊连接方式,避免了虚焊、焊歪、焊接面积有限等缺陷发生,使得雷管与电子点火模块1的连接更加可靠。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点火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连接件15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50,该第二凹槽150用于容置控制电路板11。具体地,第二凹槽150的形状尺寸与控制电路板11的形状尺寸相适配,装配时将控制电路板11容置在第二凹槽150内,有利于保护控制电路板11,以避免控制电路板11受到意外损坏。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点火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连接件15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触点151,该第一触点151用于连接点火头12,同时,在连接件15上还设置有第二触点152和第三触点153,该第二触点152和第三触点153用于连接控制电路板11,并且第二触点152与连接端子14连接,第三触点153与第一触点151连接。具体地,第一触点151可选为金属片,包裹在连接件15的连接端子14的相对一端,便于与点火头12接触形成电连接;第二触点152和第三触点153可选为金属凸起,在控制电路板11上预留有用于外接雷管和点火头12的触点,当控制电路板11容置在第二凹槽150内时,其外接雷管的触点与第二触点152抵接,其外接点火头12的触点与第三触点153抵接。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点火模块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连接件15上开设有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未标注),其中,第一避让孔用于避让第二触点152,第二避让孔用于避让第三触点153,并且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分别与第二凹槽150连通。具体地,当控制电路板11容置在第二凹槽150内时,控制电路板11上的触点穿过第一避让孔和第二避让孔与第二触点152和第三触点153抵接,从而实现控制电路板11与连接端子14和第一触点151导通。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连接端子,用于电子点火模块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包括:
本体,用于连接控制电路板;
第一齿部,从所述本体的一侧边缘向外倾斜延伸;以及
第二齿部,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边缘向外倾斜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齿部、所述第二齿部与所述本体相接形成用于容置雷管的导线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的外轮廓呈三角形,且所述第一齿部与所述第二齿部之间的距离从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向远离所述本体的另一侧逐渐增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部的齿尖与所述第二齿部的齿尖相互错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分别与所述导线周向搭接后,所述第一齿部的突出于所述本体的长边与所述第二齿部的突出于所述本体的长边平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部的突出于所述本体的短边从所述本体的一侧边缘向外垂直延伸,所述第二齿部的突出于所述本体的短边从所述本体的另一侧边缘向外垂直延伸。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凸设于所述本体上。
6.电子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板、点火头、封口塞以及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端子,所述封口塞用于固定所述导线,所述点火头和所述连接端子分别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相对两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件,所述控制电路板安装于所述连接件上,所述点火头和所述连接端子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用于容置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二凹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点火头的第一触点,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第二触点和第三触点,所述第二触点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所述第三触点与所述第一触点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点火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二触点的第一避让孔和用于避让所述第三触点的第二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和所述第二避让孔分别与所述第二凹槽连通。
CN201822193980.8U 2018-12-25 2018-12-25 电子点火模块及其连接端子 Active CN2095126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3980.8U CN209512662U (zh) 2018-12-25 2018-12-25 电子点火模块及其连接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93980.8U CN209512662U (zh) 2018-12-25 2018-12-25 电子点火模块及其连接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512662U true CN209512662U (zh) 2019-10-18

Family

ID=68197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93980.8U Active CN209512662U (zh) 2018-12-25 2018-12-25 电子点火模块及其连接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5126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6705A (zh) * 2019-12-17 2020-04-10 新疆合信智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电子延期体以及电子雷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86705A (zh) * 2019-12-17 2020-04-10 新疆合信智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电子延期体以及电子雷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17018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696300U (zh) Usb插座连接器
CN104253334B (zh) 插座电气连接结构
CN106329230A (zh) 电连接器
CN209512662U (zh) 电子点火模块及其连接端子
CN104466510A (zh) 插座连接器
CN104064895A (zh) 端子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204464594U (zh) 稳固型usb连接器
CN103915713B (zh) 电连接器
CN214044236U (zh) 线对板连接器
CN204886491U (zh) 电动机用电源引出线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动机
CN103367040A (zh) 一种便于整机安装的继电器的引出脚结构
CN204992100U (zh) 一种防水插座连接器
CN204045770U (zh) 电连接器
CN206546903U (zh) 一种简化结构的USB‑Type‑c连接器
CN208489409U (zh) 一种用于电能表rs485通信的插头
CN207166273U (zh) 无线路板有引线结构步进电机
CN206370522U (zh) 电源连接器端子
CN206340719U (zh) 一种Mini USB连接器
CN208690576U (zh) 一种bms板端连接器及bms控制器
CN203071292U (zh) 网络接口连接器
CN206516803U (zh) 一种简化结构的连接器
CN203326173U (zh) 焊线式rca插头
CN203326170U (zh) 导电端子
CN208690547U (zh) 一种易于焊接端子的typec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1, plant C, Yingt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No. 18, Baihuayuan Road, Baihua community, Guangming Street, Guangmi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Jinyuan Hengy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400 1204, floor 12, building 2, yard 13, Shuyuan South Street,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JINYUAN HENGY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