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4261U - 入基坑通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入基坑通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94261U
CN209494261U CN201821776310.2U CN201821776310U CN209494261U CN 209494261 U CN209494261 U CN 209494261U CN 201821776310 U CN201821776310 U CN 201821776310U CN 209494261 U CN209494261 U CN 2094942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channel
road
construction
channel desig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763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董超
黄时锋
郭延义
赵欣
黄飞祥
祁真
吴樟强
翟之阳
姜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2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2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2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onstruction No 2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763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942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942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942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入基坑通道结构,用于连接施工便道和环基坑边平台道路,通道主体包括三个出入口,其中两个所述出入口与所述施工便道连通,另外一个所述出入口与所述环基坑边平台道路连通。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单出口对单出口的连通形式,可以利用边坡式基坑的项目特点进行入基坑通道的施工,在入基坑通道具备正常通行功能的前提下,确保边坡与路基的稳定,实现安全、经济、实用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对场地现有道路的破除施工,节约资金与资源,不影响其他区域施工。

Description

入基坑通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入基坑通道结构。
背景技术
入基坑通道是施工场地道路与基坑相连的纽带,是基坑能进行正常施工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现有的入基坑通道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采用的都是直线或者圆弧形。但是针对超大、放坡形式的基坑,采用直线或者圆弧形的入基坑通道虽然能够实现基本的通行功能,但是入坑通道路基的施工将破坏边坡的稳定性与强度,进而产生通道施工困难,围护边坡安全性差,施工费用较高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经济、实用的入基坑通道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基坑通道结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入基坑通道结构,用于连接施工便道和环基坑边平台道路,通道主体包括三个出入口,其中两个所述出入口与所述施工便道连通,另外一个所述出入口与所述环基坑边平台道路连通。
较佳地,所述通道主体的形状为T型或鱼尾型。
较佳地,所述通道主体下方打设两排第一水泥土搅拌桩;所述通道主体的两侧位置处各打设一排第二水泥土搅拌桩;所述通道主体与所述施工便道对应的位置处打设三排第三水泥土搅拌桩。
较佳地,所述第二水泥土搅拌桩与止水帷幕闭合隔断所述环基坑边平台道路外的地下水。
较佳地,沿所述通道主体中与所述施工便道连通的两个出入口的外边缘设置有若干口疏干井。
较佳地,在所述通道主体的两侧沿通道走向的方向还分别设有排水沟。
较佳地,所述通道主体的坡比为1:10。
较佳地,所述通道主体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垂直于通道走向方向的压槽。
较佳地,每两条相邻的所述压槽之间的距离为30cm。
较佳地,与所述施工便道连通的出入口为单车道,与所述环基坑边平台道路连通的出入口为双车道,每条车道均为单向车道,且车道宽度为4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基坑通道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单出口对单出口的连通形式,可以利用边坡式基坑的项目特点进行入基坑通道的施工,在入基坑通道具备正常通行功能的前提下,还能够确保边坡与路基的稳定,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更强;
2.能够在满足实用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减少对围护边坡的破坏范围,减少对围护边坡的扰动;
3.避免了对场地现有道路的破除施工,节约资金与资源,不影响其他区域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方式的入基坑通道结构(鱼尾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方式的入基坑通道结构(T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施工便道;20-环基坑边平台道路;30-通道主体、31-第一水泥土搅拌桩、32-第二水泥土搅拌桩、33-第三水泥土搅拌桩、34-止水帷幕、35-疏干井、36-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基坑通道结构,请参考图1至图2,用于连接施工便道10和环基坑边平台道路20,所述环基坑边平台道路20为围绕基坑在现场双排重力坝所浇筑的冠梁,用来车辆行驶,通道主体30包括三个出入口,其中两个所述出入口与所述施工便道10连通,另外一个所述出入口与所述环基坑边平台道路20连通,具体地,所述通道主体30的形状为T型(图2所示)或鱼尾型(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单出口对单出口的连通形式,可以利用边坡式基坑的项目特点进行入基坑通道的施工,在入基坑通道具备正常通行功能的前提下,还能够确保边坡与路基的稳定,安全性、经济性、实用性更强。
下面以鱼尾型入基坑通道结构为例,介绍放坡土体加固情况,具体地,请重点参考图1,所述通道主体30下方打设两排第一水泥土搅拌桩31进行土体加固,以确保边坡与路基的稳定;所述通道主体30的两侧位置处各打设一排第二水泥土搅拌桩对通道边坡进行加固,较佳地,所述第二水泥土搅拌桩32与止水帷幕34闭合隔断所述环基坑边平台道路20外的地下水;所述通道主体与所述施工便道对应的位置处打设三排第三水泥土搅拌桩加强入口边坡稳定性。第一至第三水泥土搅拌桩31、32、33配合使用,确保入基坑通道结构路基的施工不会破坏边坡的稳定性与强度。
较佳地,请重点参考图1和图2,沿所述通道主体30中与所述施工便道10连通的两个出入口的外边缘设置有若干口疏干井35,本实施例中,在与所述施工便道10连通的两个出入口的外边缘沿场地道路方向布设8口疏干井35,并在通道主体30的两侧各布设一口疏干井35,共10口疏干井保证通道主体30范围内边坡、路基的稳定;同时,在所述通道主体30的两侧沿通道走向的方向还分别设有排水沟36,以疏干地表水,从而避免地下水影响基坑边坡稳定。
较佳地,请继续参考图1和图2,所述通道主体30的坡比为1:10,与所述施工便道10连通的出入口为单车道,与所述环基坑边平台道路20连通的出入口为双车道,每条车道均为单向车道,且车道宽度为4m,与现有技术中的直线形或者圆弧形的双车道(通道宽度在7m左右),本实用新型实用性更好。
较佳地,所述通道主体30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垂直于通道走向方向的压槽(未图示),每两条相邻的所述压槽之间的距离为30cm,以增加通道主体30表面的摩擦力,确保行车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基坑通道结构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先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测量放线,放出通道主体30的中心线、外边控制线;然后根据中心线、控制线进行路基加固、边坡加固施工;然后打设10口疏干井25,进行降水施工;再后进行路基施工、通道结构施工;最后进行通道附属设施,如防撞墙、排水沟36等施工,方法简单,成本低,不影响总体施工进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入基坑通道结构,用于连接施工便道10和环基坑边平台道路20,通道主体30包括三个出入口,其中两个所述出入口与所述施工便道10连通,另外一个所述出入口与所述环基坑边平台道路20连通。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的单出口对单出口的连通形式,可以利用边坡式基坑的项目特点进行入基坑通道的施工,在入基坑通道具备正常通行功能的前提下,确保边坡与路基的稳定,实现安全、经济、实用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对场地现有道路的破除施工,节约资金与资源,不影响其他区域施工。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入基坑通道结构,用于连接施工便道和环基坑边平台道路,其特征在于:通道主体包括三个出入口,其中两个所述出入口与所述施工便道连通,另外一个所述出入口与所述环基坑边平台道路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基坑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主体的形状为T型或鱼尾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入基坑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主体下方打设两排第一水泥土搅拌桩;所述通道主体的两侧位置处各打设一排第二水泥土搅拌桩;所述通道主体与所述施工便道对应的位置处打设三排第三水泥土搅拌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基坑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泥土搅拌桩与止水帷幕闭合隔断所述环基坑边平台道路外的地下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基坑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通道主体中与所述施工便道连通的两个出入口的外边缘设置有若干口疏干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基坑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道主体的两侧沿通道走向的方向还分别设有排水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基坑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主体的坡比为1:10。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基坑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主体的上表面设有若干垂直于通道走向方向的压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入基坑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两条相邻的所述压槽之间的距离为30c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基坑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所述施工便道连通的出入口为单车道,与所述环基坑边平台道路连通的出入口为双车道,每条车道均为单向车道,且车道宽度为4m。
CN201821776310.2U 2018-10-30 2018-10-30 入基坑通道结构 Active CN2094942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6310.2U CN209494261U (zh) 2018-10-30 2018-10-30 入基坑通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6310.2U CN209494261U (zh) 2018-10-30 2018-10-30 入基坑通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94261U true CN209494261U (zh) 2019-10-15

Family

ID=6814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76310.2U Active CN209494261U (zh) 2018-10-30 2018-10-30 入基坑通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942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18724B1 (en) Municipal crossroads structure
CN108412500A (zh) 山地城市地铁暗挖车站通风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207405576U (zh) 用于山区沟道治理的铅丝笼拦砂坝
CN209494261U (zh) 入基坑通道结构
CN110792473A (zh) 一种利用服务隧道集中排水的三洞隧道排水系统
CN204919247U (zh) 地下分层分流十字路口
WO2014071540A1 (zh) 便于对已建成的十字路口进行改造的十字路口结构
CN107217561A (zh) 城市中心区既有道路疏堵畅行系统设计方案
CN110616611A (zh) 一种涵洞式立体交通系统及其通行方法
CN206503213U (zh) 用于公路中央分隔带的散集结合型防排水系统
CN109098056A (zh) 一种高智能化互通立交系统及设计方法
CN211474180U (zh) 一种利用服务隧道集中排水的三洞隧道排水系统
CN211498331U (zh) 软土路基与正常路基交界处防沉降结构
CN210458823U (zh) 一种防沉降桥头斜坡结构
CN203096539U (zh)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CN107059520A (zh) 一种平面交叉路口及其通行方法
CN113389104A (zh) 路面排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9162554U (zh) 一种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CN208293454U (zh) 一种双层门形墩加纵横梁防落石结构
CN106337342A (zh) 一种用于山区公路的道路截面构造
WO2014071542A1 (zh) T字路口结构
CN117266172B (zh) 一种无需协调施工进度的相邻基坑先浅后深开挖方法
CN109487694A (zh) 铁路站场改扩建中在运营道路上接建箱形桥的方法
CN214883851U (zh) 一种与堤防结合的地下停车场
CN217710841U (zh) 应用于跨地下空间顶板渠道的防水抗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