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93319U - 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493319U CN209493319U CN201822265312.1U CN201822265312U CN209493319U CN 209493319 U CN209493319 U CN 209493319U CN 201822265312 U CN201822265312 U CN 201822265312U CN 209493319 U CN209493319 U CN 2094933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fluorinate
- expansion chamber
- chamber
- partition
- active carb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包括脱氟沉降室和冷却室;脱氟沉降室包括燃烧室和隔离沉降室,燃烧室的入口设有进风管和沉降室进料管,隔离沉降室内设有长方形结构的隔板,隔板的底边、侧边分别固定在隔离沉降室底部、两侧,隔板垂直设置且平行于脱氟沉降室的前端面;冷却室包括朝向隔离沉降室倾斜8~15°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顶端竖向等距设置进汽管,外部套设有循环水冷却套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性炭再生脱氟系统,活性炭燃烧充分,脱氟效果好,能够有效地对活性炭进行隔离沉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制备领域,特别是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
背景技术
活性炭是一种在工业上使用量大、应用范围广的助剂,主要用于食品、医药、石油化工等行业,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业品。长期以来,使用过的活性炭大部分被当做垃圾扔掉,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不能循环利用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使活性炭燃烧充分,脱氟效果好,能够有效地对活性炭进行隔离沉降。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其特点是:包括脱氟沉降室和冷却室;
所述脱氟沉降室包括长筒状的沉降炉体,沉降炉体包括前部的燃烧室和后部的隔离沉降室,燃烧室的入口设有进风管和朝向燃烧室倾斜设置的沉降室进料管;隔离沉降室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为长方形结构,隔板底边固定在隔离沉降室底部,隔板侧边固定在隔离沉降室两侧,隔板顶边与隔离沉降室顶部之间留有通风口,隔板垂直设置且平行于脱氟沉降室的前端面,高度范围为脱氟沉降室高度的2/3—3/4;隔离沉降室侧边设有淘渣口;
所述冷却室包括朝向隔离沉降室倾斜设置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倾斜角度为8~15°,冷却通道的进口端与隔离沉降室的出口相连;所述冷却通道的顶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进汽管,所述进汽管等距设置并与冷却通道内腔连通;冷却通道外套设有循环水冷却套管。
以上所述的活性炭脱氟系统,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沉降室进料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以上所述的活性炭脱氟系统,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隔板包括前后设置的粗砂隔板和细砂隔板,粗砂隔板的高度为脱氟沉降室高度的3/4,细砂隔板的高度为脱氟沉降室高度的2/3,两块隔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粗砂隔板高度的2倍。
以上所述的活性炭脱氟系统,其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循环水管呈螺旋状套设在冷却管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使活性炭燃烧充分,脱氟效果好,能够有效地对活性炭进行隔离沉降。
(2)本发明通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增强活性炭粉料的活化效果,具有更好的沉降效果和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燃烧室,2—隔离沉降室,3—进风管,4—沉降室进料管,5—隔板,6—粗砂隔板,7—细砂隔板,8—淘渣口,9—冷却通道,10—进汽管,11—循环水冷却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参照图1,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包括脱氟沉降室和冷却室;
所述脱氟沉降室包括长筒状的沉降炉体,沉降炉体包括前部的燃烧室1和后部的隔离沉降室2,燃烧室1的入口设有进风管3和朝向燃烧室1倾斜设置的沉降室进料管4;隔离沉降室2内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为长方形结构,隔板5底边固定在隔离沉降室2底部,隔板5侧边固定在隔离沉降室2两侧,隔板5顶边与隔离沉降室2顶部之间留有通风口,隔板5垂直设置且平行于脱氟沉降室的前端面,高度范围为脱氟沉降室高度的2/3—3/4;隔离沉降室2侧边设有淘渣口8;
所述冷却室包括朝向隔离沉降室2倾斜设置的冷却通道9,冷却通道9倾斜角度为8~15°,冷却通道9的进口端与隔离沉降室2的出口相连;所述冷却通道9的顶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进汽管10,所述进汽管10等距设置并与冷却通道9内腔连通;冷却通道9外套设有循环水冷却套管11;
活性炭脱氟的工作过程为:第一步,活性炭在脱氟沉降室内进行燃烧沉降,具体过程为:加热分解后的活性炭粉料通过沉降室进料管4进入燃烧室1,沉降室进料管4的倾斜方式为:出口端位置低于进口端位置,这样设置便于活性炭粉料的进入。进风管3通入空气到燃烧室1内,使活性炭粉料充分燃烧脱氟。活性炭粉料在燃烧室1内呈一面飘浮,一面燃烧的状态,与空气混合形成活性炭粉料气体。活性炭粉料气体飘向隔离沉降室2,在隔离沉降室2内被隔板5阻挡,从隔板5与隔离沉降室2之间的通风口流过。隔板5将大颗粒活性炭隔挡沉降,通过淘渣口8收集再生活性炭粉料。
第二步,活性炭在冷却室内进行冷却和二次活化,具体过程为:活性炭粉料气体经过燃烧沉降后进入冷却通道9,冷却通道9由耐火砖建造而成。冷却通道9的倾斜方式为:进口端位置低于出口端位置,倾斜角度设为10°,这样设置可以使经过冷却通道9时沉降的活性炭颗粒能够流向隔离沉降室2内,并且有利于活性炭粉料气体的流动。进汽管10通入过热蒸汽和微量的风,将活性炭粉料进一步活化并灭火。循环水冷却套管11不断循环冷水以吸收活性炭粉料气体的热量,达到冷却的目的。
实施例2:参照图1,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中,所述沉降室进料管4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本实施例中,活性炭粉料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均匀,使其燃烧更加充分,活化效果更好。
实施例3:参照图1,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中,所述隔板5包括前后设置的粗砂隔板6和细砂隔板7,粗砂隔板6的高度为脱氟沉降室高度的3/4,细砂隔板7的高度为脱氟沉降室高度的2/3,两块隔板5之间的水平距离为粗砂隔板7高度的2倍。
本实施例中,高低设置的粗砂隔板6和细砂隔板7可以对不同规格的大颗粒活性炭分别进行隔离,沉降效果更好。
实施例4:参照图1,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中,所述循环水冷却套管11呈螺旋状套设在冷却通道9外。
本实施例中,循环水冷却套管11与冷却通道9的接触面积较大,冷却效果更好。
Claims (4)
1.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氟沉降室和冷却室;
所述脱氟沉降室包括长筒状的沉降炉体,沉降炉体包括前部的燃烧室和后部的隔离沉降室,燃烧室的入口设有进风管和朝向燃烧室倾斜设置的沉降室进料管;隔离沉降室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为长方形结构,隔板底边固定在隔离沉降室底部,隔板侧边固定在隔离沉降室两侧,隔板顶边与隔离沉降室顶部之间留有通风口,隔板垂直设置且平行于脱氟沉降室的前端面,高度范围为脱氟沉降室高度的2/3—3/4;隔离沉降室侧边设有淘渣口;
所述冷却室包括朝向隔离沉降室倾斜设置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倾斜角度为8~15°,冷却通道的进口端与隔离沉降室的出口相连;所述冷却通道的顶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进汽管,所述进汽管等距设置并与冷却通道内腔连通;冷却通道外套设有循环水冷却套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室进料管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包括前后设置的粗砂隔板和细砂隔板,粗砂隔板的高度为脱氟沉降室高度的3/4,细砂隔板的高度为脱氟沉降室高度的2/3,两块隔板之间的水平距离为粗砂隔板高度的2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管呈螺旋状套设在冷却管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65312.1U CN209493319U (zh) | 2018-12-31 | 2018-12-31 | 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65312.1U CN209493319U (zh) | 2018-12-31 | 2018-12-31 | 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493319U true CN209493319U (zh) | 2019-10-15 |
Family
ID=68154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65312.1U Active CN209493319U (zh) | 2018-12-31 | 2018-12-31 | 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49331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16461A (zh) * | 2018-12-31 | 2019-03-26 | 江苏丽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 |
-
2018
- 2018-12-31 CN CN201822265312.1U patent/CN20949331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16461A (zh) * | 2018-12-31 | 2019-03-26 | 江苏丽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 |
CN109516461B (zh) * | 2018-12-31 | 2023-12-26 | 江苏丽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881534U (zh) | 一种双螺旋式烟气循环烧结混合器 | |
CN209493319U (zh) | 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 | |
CN104606971A (zh) | 一种余热回收型除尘器 | |
CN105920951A (zh) | 节能环保烟气净化机 | |
CN206881539U (zh) | 一种错流式多孔烟气循环烧结混合器 | |
CN109114581A (zh) | 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 |
CN109516461A (zh) | 一种活性炭脱氟系统 | |
KR101242704B1 (ko) | 마그네슘 제조장치 | |
CN209493316U (zh) | 活性炭再生脱氟收集系统 | |
CN103292607B (zh) | 用于回收含飞灰的烟气余热的蓄热换热方法 | |
CN209493320U (zh) | 活性炭再生系统 | |
CN203132130U (zh) | 一种新型固体燃料热风炉 | |
CN206847375U (zh) | 一种熔化炉管道吸附循环装置 | |
CN214261214U (zh) | 一种高温粉尘湿式集尘机 | |
CN205580223U (zh) | 焙烧窑烟气冷却热交换装置 | |
CN109516462A (zh) | 一种活性炭再生系统 | |
CN107782175A (zh) | 一种燃气锅炉余热再利用设备 | |
CN109516460A (zh) | 一种活性炭脱氟收集系统 | |
CN209679760U (zh) | 一种金属铬的冶炼废气处理装置 | |
CN208694642U (zh) | 一种化妆品玻璃瓶窑炉的除尘除湿装置 | |
CN201586440U (zh) | 反转式冷却除油干燥一体化联合液气分离设备 | |
CN205027142U (zh) | 烟气余热利用装置 | |
CN204787210U (zh) | 一种立式燃气锅炉 | |
CN204829984U (zh) | 一种高效急冷罐 | |
CN205156632U (zh) | 烟气循环烧结混风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