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89041U - 一种双面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89041U
CN209489041U CN201821347722.4U CN201821347722U CN209489041U CN 209489041 U CN209489041 U CN 209489041U CN 201821347722 U CN201821347722 U CN 201821347722U CN 209489041 U CN209489041 U CN 209489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surface
translot
surface radiators
cannelure
heat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4772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希望
徐海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ynamo-Electric Co Ltd Of Hua Shengyuan Of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Dynamo-Electric Co Ltd Of Hua Shengyuan Of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ynamo-Electric Co Ltd Of Hua Shengyuan Of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Dynamo-Electric Co Ltd Of Hua Shengyuan Of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182134772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89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89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89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面散热器,包括导热基体和两个盖体,导热基体具有两个反向设置的端面和若干个连接于两端面之间的侧面,侧面上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两个端面上分别凹设有一个导流槽,两个盖体分别盖合密封两导流槽并分别与两个导流槽围合形成冷却流道,两个冷却流道中一者的一端与进液孔连通、另一者一端与出液孔连通,两个冷却流道的另一端通过贯穿两端面的导通孔连通。本实用新型简化了双面散热器的加工工艺,降低了其加工成本,冷却液只需从一个进液孔进入,一个出液孔流出,就可以实现双面散热器的两个端面散热,使冷却液能从双面散热器的两个端面尽可能多的带走导热基体上热量,提高了导热基体的使用效率,减小了双面散热器的体积。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面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对散热器需求量也日益增多,现有的水冷双面散热器通常以铝板作为基板,在基板内部嵌入铜管,冷却水通过铜管进行循环,带走发热体通过铝板传递过来的热量,实现散热。然而,水冷双面散热器在具体应用中,存在加工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和加工成本高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水冷双面散热器加工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和加工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散热器,包括导热基体和两个盖体,所述导热基体具有两个反向设置的端面和若干个连接于两所述端面之间的侧面,所述侧面上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两个所述端面上分别凹设有一个导流槽,两个所述盖体分别盖合密封两所述导流槽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导流槽围合形成冷却流道,两个所述冷却流道中一者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孔连通、另一者一端与所述出液孔连通,两个所述冷却流道的另一端通过贯穿两所述端面的导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盖体都通过搅拌摩擦焊接方式与所述导热基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基体为矩形板体,所述侧面设有四个,且两个所述端面分别与四个所述侧面垂直连接,所述进液孔和所述出液孔设于同一个所述侧面上。
进一步地,定义两个所述导流槽分别为第一导流槽及第二导流槽,定义两个所述盖体分别为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盖合密封所述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二盖体盖合密封所述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包括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一纵槽、若干个分别连接于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纵槽之间的第一横槽以及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纵槽与所述导通孔之间的第二横槽,另一个所述第一纵槽之远离所述第一横槽的端部与所述进液孔或者出液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盖体包括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一纵板、若干个分别连接于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纵板之间的第一横板以及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纵板并与所述第二横槽相配合的第二横板,各所述第一纵板分别盖合密封于各所述第一纵槽,各所述第一横板分别盖合密封于各所述第一横槽,所述第二横板盖合密封于所述第二横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流槽包括两个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二纵槽以及多个间隔并排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纵槽之间的第三横槽,两个所述第二纵槽中的一者与所述进液孔或者出液孔连通、另一者与所述导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盖体包括两个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二纵板以及多个分别横设于两个所述第二纵板之间的第三横板,各所述第二纵板分别盖合密封于各所述第二纵槽,各所述第三横板分别盖合密封于各所述第三横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横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槽、第一腔体、第二连接槽、第二腔体及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与一个所述第二纵槽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槽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纵槽连接,所述第三横板的形状与所述第三连接槽的形状相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第一槽体及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槽体的一端成夹角设置连接,所述第一槽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连接,所述第二槽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基体的两个所述端面上还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热基体的两个端面上分别凹设有一个导流槽,两个盖体分别盖合密封两导流槽并分别与两个导流槽围合形成冷却流道,两个冷却流道中一者的一端与进液孔连通、另一者一端与出液孔连通,两个冷却流道的另一端通过贯穿两端面的导通孔连通,从而简化了双面散热器的加工工艺,降低了其加工成本,冷却液只需从一个进液孔进入,一个出液孔流出,就可以实现双面散热器的两个端面散热,使冷却液能从双面散热器的两个端面尽可能多的带走导热基体上热量,提高了导热基体的使用效率,减小了整个双面散热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面散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导热导热基体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热导热基体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第二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导热基体;11、端面;12、导流槽;121、第一导流槽;1211、第一纵槽;1212、第一横槽;1213、第二横槽;122、第二导流槽;1221、第二纵槽;1222、第三横槽;1223、第一连接槽;1224、第一腔体;1225、第二连接槽;1226、第二腔体;1227、第三连接槽;1228、第一槽体;1229、第二槽体;13、侧面;131、进液孔;132、出液孔;14、导通孔;20、盖体;21、第一盖体;211、第一纵板;212、第一横板;213、第二横板;22、第二盖体;221、第二纵板;222、第三横板;2221、第一连接板;2222、第二连接板;2223、第三连接板;2224、第四连接板;2225、第五连接板;2226、第一板体;2227、第二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散热器,双面散热器包括导热基体10和两个盖体20,导热基体10具有两个端面11和若干个侧面13,两个端面11反向设置,若干个侧面13连接于两端面11之间,侧面13上设有进液孔131和出液孔132,两个端面11上分别凹设有一个导流槽12,两个盖体20分别盖合密封两个导流槽12并分别与两个导流槽12围合形成冷却流道,两个冷却流道中一者的一端与进液孔131连通、两个冷却流道中另一者的一端与出液孔132连通,两个冷却流道的另一端通过贯穿两端面11的导通孔14连通,从而简化了双面散热器的加工工艺,降低了其加工成本,冷却液只需从一个进液孔131进入,一个出液孔132流出,就可以实现双面散热器的两个端面11散热,使冷却液能从双面散热器的两个端面11上尽可能多的带走导热基体10上热量,提高了导热基体10的使用效率,减小了整个双面散热器的体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盖体20都通过搅拌摩擦焊接方式与导热基体10连接,以防止盖体20与导热基体10形成的冷却流道出现漏液现象。
本实施例中,导热基体10为矩形板体,侧面13设有四个,且两个端面11分别与四个侧面13垂直连接,进液孔131和出液孔132设于导热基体10中同一个侧面13上,以便于使用者能快速找到冷却液的进出口,实现双面散热器与外部设备的快速安装。
定义两个导流槽12分别为第一导流槽121及第二导流槽122,定义两个盖体20分别为第一盖体21及第二盖体22,第一盖体21盖合密封第一导流槽121,第二盖体22盖合密封第二导流槽122,第一导流槽121包括多个第一纵槽1211、若干个第一横槽1212以及一个第二横槽1213,多个第一纵槽1211间隔并排设置,若干个第一横槽1212分别连接于各相邻两个第一纵槽1211之间,第二横槽1213连接于一个第一纵槽1211与导通孔14之间,另一个第一纵槽1211之远离第一横槽1212的端部与进液孔131或者出液孔132连通,进而实现第一导流槽121与第二导流槽122的连通。
第一盖体21包括多个第一纵板211、若干个第一横板212以及一个第二横板213,多个第一纵板211间隔并排设置,若干个第一横板212分别连接于各相邻两个第一纵板211之间,第二横板213连接于一个第一纵板211并与第二横槽1213相配合,各第一纵板211分别盖合密封于各第一纵槽1211,各第一横板212分别盖合密封于各第一横槽1212,第二横板213盖合密封于第二横槽1213,以实现第一盖体21与第一导流槽121的密封连接。
第二导流槽122包括两个第二纵槽1221以及多个第三横槽1222,两个第二纵槽1221间隔并排设置,多个第三横槽1222间隔并排连接于两个第二纵槽1221之间,两个第二纵槽1221中的一者与进液孔131或者出液孔132连通、两个第二纵槽1221中的另一者与导通孔14连通,以实现第二导流槽122连通于第一导流槽121。
第二盖体22包括两个第二纵板221以及多个第三横板222,两个第二纵板221间隔并排设置,多个第三横板222分别横设于两个第二纵板221之间,各第二纵板221分别盖合密封于各第二纵槽1221,各第三横板222分别盖合密封于各第三横槽1222,以实现第二盖体22与第二导流槽122的密封连接。
第三横槽12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槽1223、第一腔体1224、第二连接槽1225、第二腔体1226及第三连接槽1227,第一连接槽1223与一个第二纵槽1221连接,第三连接槽1227与另一个第二纵槽1221连接,第三横板222的形状与第三连接槽1227的形状相匹配,第三横板22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板2221、第二连接板2222、第三连接板2223、第四连接板2224及第五连接板2225,第一连接板2221与一个第二纵板221连接,第五连接板2225与另一个第二纵板221连接,第一连接板2221盖合密封于第一连接槽1223,第二连接板2222盖合密封于第一腔体1224,第三连接板2223盖合密封于第二连接槽1225,第四连接板2224盖合密封于第二腔体1226,第五连接板2225盖合密封于第三连接槽1227,以实现第三横板222与第三横槽1222的密封连接。
第二连接槽1225包括第一槽体1228及第二槽体1229,第一槽体1228的一端与第二槽体1229的一端成夹角设置连接,第一槽体1228的另一端与第一腔体1224连接,第二槽体1229的另一端与第二腔体1226连接;第三连接板2223包括第一板体2226及第二板体2227,第一板体2226的一端与第二板体2227的一端成夹角设置连接,第一板体2226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板2222连接,第二板体2227的另一端与第四板体连接,第一板体2226盖合密封于第一槽体1228,第二板体2227盖合密封于第二槽体1229,以实现第三连接板2223与第二连接槽1225的密封连接。
导热基体10的两个端面11上还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多个安装孔用于安装发热元件,各所述安装孔在导热基体10的一个端面11上的投影呈交叉设置,以便于在导热基体10上安装更多的发热元件,最大限度发挥双面散热器的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导热基体10的两个端面11上分别凹设有一个导流槽12,两个盖体20分别盖合密封两导流槽12并分别与两个导流槽12围合形成冷却流道,两个冷却流道中一者的一端与进液孔131连通、另一者一端与出液孔132连通,两个冷却流道的另一端通过贯穿两端面11的导通孔14连通,从而简化了双面散热器的加工工艺,降低了其加工成本,冷却液只需从一个进液孔131进入,一个出液孔132流出,就可以实现双面散热器的两个端面11散热,使冷却液能从双面散热器的两个端面11尽可能多的带走导热基体10上热量,提高了导热基体10的使用效率,减小了整个双面散热器的体积。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面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热基体和两个盖体,所述导热基体具有两个反向设置的端面和若干个连接于两所述端面之间的侧面,所述侧面上设有进液孔和出液孔,两个所述端面上分别凹设有一个导流槽,两个所述盖体分别盖合密封两所述导流槽并分别与两个所述导流槽围合形成冷却流道,两个所述冷却流道中一者的一端与所述进液孔连通、另一者一端与所述出液孔连通,两个所述冷却流道的另一端通过贯穿两所述端面的导通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散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盖体都通过搅拌摩擦焊接方式与所述导热基体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体为矩形板体,所述侧面设有四个,且两个所述端面分别与四个所述侧面垂直连接,所述进液孔和所述出液孔设于同一个所述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定义两个所述导流槽分别为第一导流槽及第二导流槽,定义两个所述盖体分别为第一盖体及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盖合密封所述第一导流槽,所述第二盖体盖合密封所述第二导流槽,所述第一导流槽包括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一纵槽、若干个分别连接于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纵槽之间的第一横槽以及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纵槽与所述导通孔之间的第二横槽,另一个所述第一纵槽之远离所述第一横槽的端部与所述进液孔或者出液孔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面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包括多个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一纵板、若干个分别连接于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纵板之间的第一横板以及连接于一个所述第一纵板并与所述第二横槽相配合的第二横板,各所述第一纵板分别盖合密封于各所述第一纵槽,各所述第一横板分别盖合密封于各所述第一横槽,所述第二横板盖合密封于所述第二横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槽包括两个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二纵槽以及多个间隔并排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纵槽之间的第三横槽,两个所述第二纵槽中的一者与所述进液孔或者出液孔连通、另一者与所述导通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面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包括两个间隔并排设置的第二纵板以及多个分别横设于两个所述第二纵板之间的第三横板,各所述第二纵板分别盖合密封于各所述第二纵槽,各所述第三横板分别盖合密封于各所述第三横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面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横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槽、第一腔体、第二连接槽、第二腔体及第三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与一个所述第二纵槽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槽与另一个所述第二纵槽连接,所述第三横板的形状与所述第三连接槽的形状相匹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槽包括第一槽体及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槽体的一端成夹角设置连接,所述第一槽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腔体连接,所述第二槽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腔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双面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基体的两个所述端面上还分别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发热元件的安装孔。
CN201821347722.4U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双面散热器 Active CN209489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7722.4U CN209489041U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双面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7722.4U CN209489041U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双面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89041U true CN209489041U (zh) 2019-10-11

Family

ID=68111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47722.4U Active CN209489041U (zh) 2018-08-21 2018-08-21 一种双面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890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816A (zh) * 2019-10-29 2020-01-03 东莞阳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双面散热的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45816A (zh) * 2019-10-29 2020-01-03 东莞阳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双面散热的换热器及其装配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49570B (zh) 一种igbt模块液冷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8091961B (zh) 一种电池用引流均温液冷板
CN103872271B (zh) 用于电动汽车主动热管理的全铝水冷散热电池箱
CN208093548U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104048468A (zh) 冰箱
CN206686504U (zh) 热管水冷散热装置
CN107104086A (zh) 液冷散热装置及电机控制器
CN108633233A (zh) 液冷散热器及电力电子设备
CN203896658U (zh) 水冷板散热器
CN209489041U (zh) 一种双面散热器
CN206533676U (zh) 一种ups用水冷散热器
CN103402344A (zh) 一种大功率电子元器件水冷散热器水道结构
CN105916357A (zh) 一种基于冷板的电源散热装置及方法
TW201813491A (zh) 用於電氣箱櫃之冷卻板總成
CN207995628U (zh) 一种用于高功率控制器的散热装置
CN210298360U (zh) 一种层叠式散热器
CN209517844U (zh) 一种功率单元散热结构
CN110416172A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CN106847769B (zh) 用于功率模块的散热器
CN207399733U (zh) 轻薄冷板散热结构
CN109346445A (zh) 一种产生螺旋流的微通道热沉
CN206340536U (zh) 一种igbt模块液冷板
CN213124433U (zh) 一种微通道液冷散热器及导冷插件
CN109638191A (zh) 一种电动车电池散热箱
CN201772772U (zh) 封闭式鳍片热交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