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72052U - 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 - Google Patents

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72052U
CN209472052U CN201920443036.5U CN201920443036U CN209472052U CN 209472052 U CN209472052 U CN 209472052U CN 201920443036 U CN201920443036 U CN 201920443036U CN 209472052 U CN209472052 U CN 209472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pad
upper frame
connecting portion
hang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30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岳宝
汪波
胡国柱
丁建中
李明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neng Battery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neng Batter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neng Battery Jiangsu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neng Battery Jiangs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430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72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72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72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ell Electrode Carriers And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极耳连接于板栅的上框梁上,极耳的延伸端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工艺挂耳,板栅的下框梁上通过两个第二连接部连接有与第一工艺挂耳对称设置的第二工艺挂耳;在板栅的上下框梁、左右框筋之间设有若干横竖筋条;在第一连接部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垫台,在第二连接部上下表面、与两个第一垫台对称的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二垫台,两个第一和第二垫台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上下框梁的上下表面齐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减少板栅在堆叠码放时的变形几率和错位现象,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极板质量。

Description

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用蓄电池板栅,尤其正板栅厚度较厚,相同脱模角度(如图1和2中的脱模角度θ相同)的板栅结构,厚度较厚的板栅结构(如图1中a和b,厚度H1小于H2)在堆叠码放时,上面板栅结构的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与下面板栅结构的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之间的接触面较小(如图1中a和b,宽度w越大,说明接触面积越大,图中w1大于w2),摩擦力较小;同时,由于工艺挂耳后期需要被切除,在切除时为了不影响板栅的强度,通常在制作时会将工艺挂耳的厚度设计的比较薄,这样,在将很多板栅堆叠码放整齐后,在运输周转时就会出现上下板栅之间码放错位的现象,以及工艺挂耳受重力下坠导致板栅的上下框梁拉伸变形的情况。板栅变形超过一定时效后不可逆,易造成涂片卡片,需要人工挑选,不但造成成本浪费,而且影响生产效率,同时变形的板栅对电池质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减少板栅在堆叠码放时的变形几率和错位现象,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极板质量。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极耳连接于板栅的上框梁上,所述极耳的延伸端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工艺挂耳,所述板栅的下框梁上通过两个第二连接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工艺挂耳对称设置的第二工艺挂耳;在所述板栅的上框梁、下框梁、左框筋以及右框筋之间设有若干横筋条和竖筋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垫台,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下表面、与两个所述第一垫台对称的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二垫台,两个所述第一垫台和第二垫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上框梁和所述下框梁的上下表面齐平。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梁和所述下框梁的边缘均设有5-40°的脱模角度。上框梁和下框梁的脱模角度优选10°、20°、30°,减小脱模角度,为保持上框梁和下框梁的宽度不变,则能够有效增大上框梁和下框梁的上下接触面(如图2中b和c,w相等,脱模角度β大于θ,则宽度w2大于w3),尤其是对于厚度较厚的正板栅来说,减小脱模角度能够有效增大堆叠码放时上下板栅之间上框梁和下框梁的上下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上下板栅之间码放错位的几率。
进一步地,所述左框筋和所述右框筋的边缘均设有45-70°的脱模角度。脱模角度较小,更利于脱模。左框筋和右框筋的脱模角度优选50°、60°、70°,减小脱模角度,为保持左框筋和右框筋的宽度不变,则能够有效增大左框筋和右框筋的上下接触面,尤其是对于厚度较厚的正板栅来说,减小脱模角度能够有效增大堆叠码放时上下板栅之间左框筋和右框筋的上下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有效降低上下板栅之间码放错位的几率。
进一步地,所述极耳的厚度小于所述上框梁和所述下框梁的厚度,所述极耳的上下表面与所述上框梁和所述下框梁的上下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1-1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工艺挂耳和所述第二工艺挂耳的厚度小于所述上框梁和所述下框梁的厚度,所述第一工艺挂耳和所述第二工艺挂耳的上下表面与所述上框梁和所述下框梁的上下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2-1.2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在极耳与第一工艺挂耳的第一连接部上下表面设置第一垫台,在第二工艺挂耳与下框梁的第二连接部上下表面固定有第二垫台,两个第一垫台和第二垫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上框梁和下框梁的上下表面齐平,一方面,使得板栅结构在堆叠码放时,上面板栅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下方的第一垫台和第二垫台的下表面能够被下方板栅结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方的第一垫台和第二垫台的上表面所支撑,即,使得第一工艺挂耳和第二工艺挂耳被其上下侧的第一垫台和第二垫台夹紧支撑,这样就能够避免第一工艺挂耳和第二工艺挂耳在堆叠码放和运输周转过程中因重力下坠导致板栅结构上下框梁拉伸变形,避免了后涂片卡片的现象;另一方面,增加了上下板栅结构堆叠码放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增加了相对摩擦力,使上下板栅结构之间不易错位,减少了板栅结构变形,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极板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具有相同脱模角度、不同板栅厚度的板栅结构中上下框梁的接触面积大小比较示意图(沿图3中A-A面的剖视);
图2为具有不同脱模角度、相同板栅厚度的板栅结构中上下框梁的接触面积大小比较示意图(沿图3中A-A面的剖视);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板栅结构堆叠码放后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介绍。
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如图3所示,主要由板栅2、极耳1、第一工艺挂耳4和第二工艺挂耳6组成,板栅2的上框梁21上连接极耳1,极耳1的厚度小于板栅2的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的厚度,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的厚度相等,极耳1的上下表面与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的上下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1-1mm;第一工艺挂耳4通过第一连接部3固定在极耳1的延伸端,第二工艺挂耳6通过两个第二连接部5连接在下框梁22上,在第一连接部3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垫台7,在第二连接部5上下表面、与两个第一垫台7对称的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二垫台8,两个第一垫台7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的上下表面齐平,两个第二垫台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的上下表面齐平;第一工艺挂耳4和第二工艺挂耳6的厚度小于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的厚度,第一工艺挂耳4和第二工艺挂耳6的上下表面与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的上下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2-1.2mm;在板栅2的上框梁21、下框梁22、左框筋23以及右框筋24之间设有若干横筋条25和竖筋条26;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的边缘均设有10°、20°或30°的脱模角度,左框筋23和右框筋24的边缘均设有50°、60°或70°的脱模角度。
在对本实施方式中的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进行堆叠码放后,如图4所示,上面板栅结构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5下方的第一垫台7和第二垫台8的下表面刚好被下方板栅结构的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5上方的第一垫台7和第二垫台8的上表面所支撑,上下匹配,上面板栅结构的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与下面板栅结构的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之间的接触面9和10也相匹配,第一垫台7和第二垫台8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工艺挂耳4和第二工艺挂耳6被其上下侧的第一垫台7和第二垫台8夹紧支撑,这样就能够避免第一工艺挂耳4和第二工艺挂耳6在堆叠码放和运输周转过程中因重力下坠导致板栅结构的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拉伸变形,避免了后续涂片卡片的现象;另一方面,增加了上下板栅结构堆叠码放之间的接触面积,即增加了相对摩擦力,使上下板栅结构之间不易错位,减少了板栅变形,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极板质量;另外,上框梁21、下框梁22、左框筋23和右框筋24的脱模角度的选择也能够有效增大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的上下接触面,尤其是对于厚度较厚的正板栅来说,减小脱模角度能够有效增大堆叠码放时上下板栅结构之间上框梁21和下框梁22的上下表面之间的接触面(图中编号9和10)的面积,有效降低上下板栅之间码放错位的几率。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极耳(1)连接于板栅(2)的上框梁(21)上,所述极耳(1)的延伸端通过第一连接部(3)连接第一工艺挂耳(4),所述板栅(2)的下框梁(22)上通过两个第二连接部(5)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工艺挂耳(4)对称设置的第二工艺挂耳(6);在所述板栅(2)的上框梁(21)、下框梁(22)、左框筋(23)以及右框筋(24)之间设有若干横筋条(25)和竖筋条(26);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的上下表面分别固定有第一垫台(7),在所述第二连接部(5)上下表面、与两个所述第一垫台(7)对称的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二垫台(8),两个所述第一垫台(7)和第二垫台(8)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所述上框梁(21)和所述下框梁(22)的上下表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梁(21)和所述下框梁(22)的边缘均设有5-40°的脱模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框筋(23)和所述右框筋(24)的边缘均设有45-70°的脱模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1)的厚度小于所述上框梁(21)和所述下框梁(22)的厚度,所述极耳(1)的上下表面与所述上框梁(21)和所述下框梁(22)的上下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1-1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艺挂耳(4)和所述第二工艺挂耳(6)的厚度小于所述上框梁(21)和所述下框梁(22)的厚度,所述第一工艺挂耳(4)和所述第二工艺挂耳(6)的上下表面与所述上框梁(21)和所述下框梁(22)的上下表面之间的间距为0.2-1.2mm。
CN201920443036.5U 2019-04-03 2019-04-03 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 Active CN209472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3036.5U CN209472052U (zh) 2019-04-03 2019-04-03 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3036.5U CN209472052U (zh) 2019-04-03 2019-04-03 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72052U true CN209472052U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94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3036.5U Active CN209472052U (zh) 2019-04-03 2019-04-03 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72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72052U (zh) 铅炭蓄电池工艺板栅结构
CN207353262U (zh) 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图形结构
CN103872157B (zh) 单晶硅切割片及使用该切割片的太阳能电池片
CN202278349U (zh) 极片自动定位装置
CN208272024U (zh) 一种铅蓄电池的辐射极板栅
CN203574507U (zh) 定子冲片理片机
CN209667960U (zh) 一种重物搬运工具
CN206163306U (zh) 一种用于软磁铁氧体磁芯拆分快速取料装置
CN105565218B (zh) 一种针对桅柱式作业平台的电磁锁紧结构
CN211733014U (zh) 一种叠垛防倾倒装置
CN206844605U (zh) 一种建材配件的瓷砖分隔结构
CN202094107U (zh) 石英舟
CN204441295U (zh) 晶硅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电极结构及晶硅太阳能电池
CN206989483U (zh) 一种太阳能聚光板
CN204904978U (zh) 一种大容量多脉波整流变压器用器身下箱及定位结构
CN201904385U (zh) 一种电池电芯吸取器
CN211224823U (zh) 一种用于集装箱叠摞的紧固装置
CN218568609U (zh) 一种变压器铁芯
CN204966460U (zh) 一种硅片盒
CN210759680U (zh) 一种保温装饰板成型用气动分段式压力机
CN220729790U (zh) 一种保温材料厚度加工辅助装置
CN204180588U (zh) 一种杏鲍菇培养架
CN220611665U (zh)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清洗堆叠装置
CN203941891U (zh) 一种光伏层压件转移用保护夹套
CN207233761U (zh) 一种适用于rie刻蚀的载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