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67548U - 产品夹 - Google Patents

产品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67548U
CN209467548U CN201822166064.5U CN201822166064U CN209467548U CN 209467548 U CN209467548 U CN 209467548U CN 201822166064 U CN201822166064 U CN 201822166064U CN 209467548 U CN209467548 U CN 209467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product
engaging
attachment device
product cl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660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1660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67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67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67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产品夹,该产品夹包括:具有识别标记的夹体和连接装置;夹体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其中,连接装置用于将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相连接;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均具有预设厚度和预设可塑性,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本实用新型中,实现了产品夹与待夹设产品的连接,从而便于消费者根据产品夹上的识别标记识别产品的相关信息,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均具有预设厚度和预设可塑性,使得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无法继续使用,防止了产品夹的二次利用,有效地保证了识别标记与待夹设产品的统一,避免了不法销售者对产品夹二次利用导致不合格产品的销售,确保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

Description

产品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产品夹。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消费者在挑选鱼类等水产品时均是凭借经验来判断水产品的新鲜情况,有些水产品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新鲜,但是实际上并不符合国家的食品卫生养殖标准,这样,就容易损坏消费者的利益,甚至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为此,在水产品上夹设水产品夹,水产品夹上设置有表明该水产品实际养殖情况的标识,消费者根据水产品夹上的标识能够了解该水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而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然而,现有的水产品夹从水产品上拆卸下来之后,水产品夹的夹设机构并没有损坏,使得水产品夹还可以继续夹设于其他的同类水产品上,并且,由于水产品夹上依然保留原有的标识,所以,就会给不法销售者可乘之机,对拆卸下来的水产品夹进行二次利用,将水产品夹夹设在不新鲜或者不符合国家食品卫生养殖标准的水产品上,并在市场上进行销售。消费者查阅标识后会将不新鲜或者不合格的水产品当做新鲜的、合格的水产品进行购买,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产品夹,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产品夹二次利用导致危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产品夹,该产品夹包括:具有识别标记的夹体和连接装置;夹体包括: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其中,连接装置用于将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相连接;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均具有预设厚度和预设可塑性,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
进一步地,上述产品夹中,连接装置包括:卡合机构;其中,卡合机构设置于第一夹体朝向第二夹体的一面,第二夹体开设有通孔,卡合机构与通孔相卡合。
进一步地,上述产品夹中,连接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卡爪;其中,各卡爪的第一端均与通孔的内壁相连接,各卡爪的第二端均为自由端且向通孔的中心处延伸,各卡爪均沿通孔的内壁呈周向均匀分布,并且,各卡爪的第二端之间的间隙形成卡合插孔,卡合机构与卡合插孔相卡合。
进一步地,上述产品夹中,卡合机构包括:连接柱和锥形的卡合体;其中,连接柱的第一端与第一夹体朝向第二夹体的一面相连接,连接柱的第二端与卡合体的锥底端相连接;连接柱的径向距离小于或等于卡合插孔的径向距离,并且,卡合体的锥底端的径向距离大于卡合插孔的径向距离,以使连接柱穿设于卡合插孔且卡合体的锥底端抵接于卡合插孔。
进一步地,上述产品夹中,通孔为冲压而成;和/或,各卡爪与第二夹体为一体成型;和/或,连接柱的第一端与第一夹体朝向第二夹体的一面为铆接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产品夹中,连接装置还包括:保护机构;其中,保护机构设置于第二夹体远离第一夹体的一面,用于对卡合后的卡合机构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上述产品夹中,保护机构包括: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盒体;其中,盒体的开口端与第二夹体远离第一夹体的一面相连接且置于通孔处,盒体用于容置卡合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产品夹中,连接装置还包括:毁坏机构;其中,毁坏机构用于在卡合机构与通孔相分离时破坏卡合机构。
进一步地,上述产品夹中,第一夹体的第一端与第二夹体的第一端均为自由端,第一夹体的第二端与第二夹体的第二端相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有折痕或者狭缝,并且,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为一体成型,以使第一夹体与第二夹体从连接处折断。
进一步地,上述产品夹中,连接装置对应于第一夹体的位置距离第一夹体的边缘具有第一预设距离,并且,连接装置对应于第二夹体的位置距离第二夹体的边缘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装置将第一夹体、第二夹体与待夹设产品相连接,实现了产品夹与待夹设产品的连接,从而便于消费者根据产品夹上的识别标记识别产品的相关信息,并且,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均具有预设厚度和预设可塑性,使得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则发生形变后的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无法继续使用,防止了产品夹的二次利用,有效地保证了识别标记与待夹设产品的统一,避免了不法销售者对产品夹二次利用导致不合格产品的销售,确保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产品夹二次利用导致危害消费者的利益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品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品夹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品夹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品夹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品夹闭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产品夹的优选结构。产品夹可以用于水产品,也可以用于食品,还可以用于动物产品,当然还可以应用于其他的方面,本实施例对于该产品夹的应用领域不做任何限制。
如图所示,产品夹包括:夹体1和连接装置。其中,夹体1具有识别标记,该识别标记用于标记产品的直接来源、产品的溯源、产品的商家标记和产品的商家来源等,当然,该识别标记也可以用于标记产品的作用、使用方法等,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该识别标记标记的内容,本实施例对于识别标记标记的产品的内容不做任何限制。该识别标记可以为二维码、条形码、商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夹体1可以包括: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其中,连接装置用于将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相连接。具体地,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分别置于待夹设产品的两侧,连接装置将第一夹体11、第二夹体12和待夹设产品相连接,从而使得该产品夹与待夹设产品相连接。
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均具有预设厚度和预设可塑性,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具体地,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的厚度和可塑性均是为了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无法恢复到原始状态。更为具体地,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接后,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则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在未分离时就发生了变形,从而使得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无法再次利用。当然,也可以是在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相分离时外力使得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发生了变形,从而使得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无法再次利用。
具体实施时,预设厚度和预设可塑性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优选的,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均为薄壁结构,并且,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均为不锈钢材质,以使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具有可塑性,进而便于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更为优选的,第一夹体 11和第二夹体12均为食品级不锈钢材质,这样,当待夹设产品为可食用的产品时,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无需拆卸下来,可以直接进行蒸煮等操作。
具体实施时,识别标记可以设置于第一夹体11,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夹体 12,还可以在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均设置识别标记。识别标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于夹体1的便于消费者识别的位置,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使用时,将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分别放置于待夹设产品的待夹设位置的两侧,连接装置将第一夹体11、第二夹体12和待夹设产品相连接,从而使得该产品夹与待夹设产品相连接。消费者根据产品夹上的识别标记,即可得出该产品的相关信息,进而确定是否购买该待夹设产品。当需要将产品夹由待夹设产品上拆卸下来时,对第一夹体11和/或第二夹体12施加外力,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会发生变形,使得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 12的形状发生不可恢复的形变。当第一夹体11、第二夹体12和待夹设产品完全分离后,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可以由待夹设产品上拆卸下来。由于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发生了不可恢复的形变,所以无法继续使用,也就无法继续再次第一夹体11、第二夹体12和待夹设产品连接在一起。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装置将第一夹体11、第二夹体12与待夹设产品相连接,实现了产品夹与待夹设产品的连接,从而便于消费者根据产品夹上的识别标记识别产品的相关信息,并且,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均具有预设厚度和预设可塑性,使得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则发生形变后的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无法继续使用,防止了产品夹的二次利用,有效地保证了识别标记与待夹设产品的统一,避免了不法销售者对产品夹二次利用导致不合格产品的销售,确保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水产品夹二次利用导致危害消费者的利益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4,上述实施例中,连接装置可以包括:卡合机构2。其中,卡合机构2设置于第一夹体11朝向第二夹体12的一面(图3所示的下面),第二夹体12开设有贯穿第二夹体12的通孔121,卡合机构2与通孔121相卡合。
具体实施时,识别标记可以设置于第一夹体11远离第二夹体12的一面,该远离第二夹体12的一面与朝向第二夹体12的一面为第一夹体11相对的两个面。
优选的,通孔121为冲压而成。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连接装置通过卡合机构2与第二夹体12上的通孔121相卡合来实现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参见图1和图4,上述实施例中,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卡爪3。其中,各卡爪3均设置于通孔121内,则各卡爪3的第一端均与通孔121的内壁相连接,各卡爪3的第二端均为自由端,并且,各卡爪3的第二端均向通孔 121的中心处延伸。各卡爪3均沿通孔121的内壁呈周向均匀分布,并且,各卡爪3的第二端之间的间隙形成卡合插孔4,卡合机构2与卡合插孔4相卡合。具体地,各卡爪3在通孔121内呈圆周均匀分布,并且,虽然各卡爪3均向通孔121的中心处延伸但各卡爪3的第二端之间仍然具有间隙,该间隙用于供卡合机构2卡合。
优选的,各卡爪3与第二夹体12为一体成型,便于加工制造,无需进行连接,工艺简单,还避免了多处连接点导致的自身强度降低。
具体实施时,卡爪3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当卡爪3为两个时,两个卡爪3的第二端相对设置,以形成卡合插孔4;当卡爪3为三个、四个或者五个以上时,各卡爪3沿通孔121的内壁呈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才能更好地形成卡合插孔4,便于卡合机构2与卡合插孔4相卡合。
具体实施时,每个卡爪3均可以为连接片,并且,每个连接片的第一端均与通孔121的内壁相连接,每个连接片的第二端均为自由端且向通孔121的中心处延伸,并且,每个连接片的第二端均为弧形(图中未示出)。每个连接片的第二端均为弧形,能够使得形成的卡合插孔4更圆滑,便于卡合插孔4与卡合机构2的卡合。当然,每个卡爪3也可以为其他的结构,卡爪3第二端的形状也可以为方形,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各卡爪3第二端之间的间隙形成卡合插孔4,能够有效地将卡合机构2与卡合插孔4相卡合,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参见图1和图3,上述各实施例中,卡合机构2可以包括: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其中,卡合体22呈锥形。连接柱21的第一端(图3所示的上端)与第一夹体11朝向第二夹体12的一面(图3所示的下面)相连接,连接柱21 的第二端(图3所示的下端)与卡合体22的锥底端相连接,卡合体22的锥顶端为自由端。具体地,连接柱21与第一夹体11朝向第二夹体12的一面为垂直设置。卡合体22的锥底端的径向距离大于锥顶端的径向距离,并且,卡合体22的锥底端的径向距离大于连接柱21的径向距离。
优选的,连接柱21的第一端与第一夹体11朝向第二夹体12的一面为铆接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连接柱21的径向距离小于或等于卡合插孔4的径向距离,并且,卡合体 22的锥底端的径向距离大于卡合插孔4的径向距离,以使连接柱21穿设于卡合插孔4且卡合体22的锥底端抵接于卡合插孔4。具体地,连接柱21穿设卡合插孔4后,由于卡合体22的锥底端的径向距离大于卡合插孔4的径向距离,所以,卡合插孔4对卡合体22起到了限制作用,使得卡合体22的锥底端被卡合插孔4阻挡,从而使得卡合体22无法脱离卡合插孔4,从而实现了卡合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锥形的卡合体22的锥底端抵接于卡合插孔4,实现了卡合机构2与卡合插孔4的卡合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卡合插孔4对卡合体22起到了限制作用,阻止卡合体22与卡合插孔4的分离,有效地防止了卡合体22脱离卡合插孔4。卡合体22呈锥形,则卡合体22的锥顶端较为尖锐,便于穿设待夹设产品,并且,便于卡合体22的锥底端与卡合插孔4相卡合。
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夹体12的通孔121为冲压而成;和/或,各卡爪3 与第二夹体12为一体成型;和/或,连接柱21的第一端与第一夹体11朝向第二夹体12的一面为铆接连接。上述这三种实施方式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实施,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参见图1、图2、图3和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由于连接柱21穿设于卡合插孔4且卡合体22的锥底端抵接于卡合插孔4后,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 均是置于第二夹体12的外部,即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均伸出第二夹体12,这就使得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暴露在外,这样在没有施加外力的情况下,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没有发生形变,仅仅通过对暴露的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进行相应的操作即可使得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脱离卡合插孔4,这样一来就使得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没有发生形变并且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 还脱离了卡合插孔4,就容易使得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能够进行重复使用,进而危害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保护机构5。其中,保护机构5设置于第二夹体12远离第一夹体11的一面(图3所示的上面),用于对卡合后的卡合机构2进行保护。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保护机构5,能够对卡合后置于第二夹体12外部的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进行保护,避免在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 12没有发生形变时使得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脱离卡合插孔4,进而避免了夹体1的二次利用,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继续参见图1、图2、图3和图5,上述实施例中,保护机构5可以包括:盒体51。其中,盒体51的内部中空,并且,盒体51的一端开口,盒体51的开口端与第二夹体12远离第一夹体11的一面(图3所示的上面)相连接,并且,盒体51的开口端置于通孔121处,盒体51用于容置卡合机构2。具体地,盒体51扣设于第二夹体12远离第一夹体11的一面,并且,将通孔121覆盖在内。盒体51具有预设深度,这样,盒体51能够将穿设卡合插孔4后伸出第二夹体12的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包裹在内,阻止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的暴露。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夹体12远离第一夹体11的一面设置盒体51,盒体51将伸出第二夹体12的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进行包裹,避免了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暴露在外面,进而避免了对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进行操作使其脱离卡合插孔4,进而避免了夹体的二次利用,有效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上述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还可以包括:毁坏机构。其中,毁坏机构用于在卡合机构2与通孔121相分离时破坏卡合机构2。具体地,毁坏机构可以设置于卡合机构2,也可以设置于第二夹体12,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具体实施时,毁坏机构的结构形式可以为任意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仅仅介绍其中的一种结构,但是并不限于此:毁坏机构设置于卡合机构2,具体地,毁坏机构为连接柱21沿周向开设的一环形凹槽,并且,连接柱21具有预设强度,以使连接柱21在卡合体22与卡合插孔4相分离时由凹槽处折断,也就是说,连接柱21的预设强度应能够使得在卡合体 22与卡合插孔4相分离时连接柱21由凹槽处折断,即切断连接柱21。具体地,该凹槽与卡合体22具有预设距离,以使连接柱21更好地由凹槽处折断。具体实施时,预设距离和预设强度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毁坏机构在卡合机构2与通孔121相分离时破坏卡合机构2,与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共同作用,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夹体的二次利用,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一夹体11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左端)与第二夹体12的第一端(图1所示的右端)均为自由端,第一夹体11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右端)与第二夹体12的第二端(图1所示的左端)相连接,并且,在第一夹体11的第二端与第二夹体12的第二端的连接处设置有折痕6或者狭缝。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为一体成型,以使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从第一夹体11的第二端与第二夹体12的第二端的连接处折断。具体地,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可以为分体设置,也可以为一体成型使其形成为一个整体。当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为一体成型时,在第一夹体11 和第二夹体12的连接处设置有折痕6或者狭缝,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 可沿折痕6或者狭缝进行弯折以实现卡合机构2与通孔121的卡合连接。
具体实施时,折痕6可以为在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的连接处设置的凹槽,该凹槽沿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相弯折的方向设置,以使第一夹体 11与第二夹体12的连接处较为薄弱,便于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的弯折。
优选的,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均可以由可弯折的材质制成,这样,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在弯折后折痕6或者狭缝处会发生破坏,使得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相分离,起到了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无法二次利用的目的。
具体实施时,连接装置设置于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相对的表面处。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一体成型,便于加工制作,并且,避免了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为分体式而易在使用前丢失的缺陷。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的连接处设置的折痕6或者狭缝,能够使得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在连接装置的作用下连接后,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能够从连接处折断,从而使形成为一个整体的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 12进行破坏,进而使得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无法二次利用。
参见图1至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连接装置对应于第一夹体11的位置距离第一夹体11的边缘具有第一预设距离,并且,连接装置对应于第二夹体12 的位置距离第二夹体12的边缘具有第二预设距离。具体地,连接装置用于将第一夹体11与第二夹体12相连接,所以,连接装置在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上均设置,则连接装置在对应于第一夹体11上的位置与第一夹体11的边缘之间为第一预设距离,连接装置在对应于第二夹体12上的位置与第二夹体12的边缘之间为第二预设距离。
具体实施时,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具体实施时,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优选的,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相同,则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扣合后相对齐。更为优选的,连接装置设置于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的中心位置处。
具体实施时,连接柱21和卡合体22在第一夹体11上的位置与第一夹体 11的边缘之间为第一预设距离,通孔121在第二夹体12上的位置与第二夹体 12的边缘之间为第二预设距离。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限定连接装置在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 的位置,避免连接装置在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的边缘处而对连接装置进行破坏,从而保护了连接装置,确保了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之间地稳定连接。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并以一个最确切的结构来介绍本发明实施例中产品夹的使用过程:第一夹体11的远离第二夹体12的一面设置有识别标记。使用时,将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分别放置于待夹设产品的待夹设位置的两侧,并且,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相对的一面均朝向待夹设产品。第一夹体11 的卡合体22穿设于待夹设产品,相应的连接柱21也会穿设于待夹设产品。卡合体22穿设待夹设产品后再依次穿设第二夹体12的卡合插孔4,卡合体22 穿设卡合插孔4后,卡合体22的锥底端与卡合插孔4相抵接,卡合插孔4对卡合体22起到了限制作用,防止卡合体22的脱离。第一夹体11、第二夹体 12与待夹设产品连接在一起后,第一夹体11的远离第二夹体12的一面暴露在外面,消费者可以根据识别标记获取该待夹设产品的相关信息。
当消费者将该待夹设产品买回后,准备将产品夹由待夹设产品上拆卸下来时,消费者对第一夹体11和/或第二夹体12施加外力,在外力作用下第一夹体 11和/或第二夹体12发生变形,逐渐增加外力,直至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 12相分离,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可以由待夹设产品拆卸下来。由于第一夹体11和/或第二夹体12发生变形,所以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无法继续使用,则该产品夹失去了再次利用的价值。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实现了产品夹与待夹设产品的连接,从而便于消费者根据产品夹上的识别标记识别产品的相关信息,并且,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均具有预设厚度和预设可塑性,使得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能够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则发生形变后的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无法继续使用,防止了产品夹的二次利用,有效地保证了识别标记与待夹设产品的统一,避免了不法销售者对产品夹二次利用导致不合格产品的销售,确保了消费者的利益和健康。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产品夹,包括:具有识别标记的夹体(1)和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体(1)包括:第一夹体(11)和第二夹体(12);其中,
所述连接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夹体(11)与所述第二夹体(12)相连接;
所述第一夹体(11)与所述第二夹体(12)均具有预设厚度和预设可塑性,以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卡合机构(2);其中,
所述卡合机构(2)设置于所述第一夹体(11)朝向所述第二夹体(12)的一面,所述第二夹体(12)开设有通孔(121),所述卡合机构(2)与所述通孔(121)相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卡爪(3);其中,
各所述卡爪(3)的第一端均与所述通孔(121)的内壁相连接,各所述卡爪(3)的第二端均为自由端且向所述通孔(121)的中心处延伸,各所述卡爪(3)均沿所述通孔(121)的内壁呈周向均匀分布,并且,各所述卡爪(3)的第二端之间的间隙形成卡合插孔(4),所述卡合机构(2)与所述卡合插孔(4)相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产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机构(2)包括:连接柱(21)和锥形的卡合体(22);其中,
所述连接柱(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体(11)朝向所述第二夹体(12)的一面相连接,所述连接柱(21)的第二端与所述卡合体(22)的锥底端相连接;
所述连接柱(21)的径向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卡合插孔(4)的径向距离,并且,所述卡合体(22)的锥底端的径向距离大于所述卡合插孔(4)的径向距离,以使所述连接柱(21)穿设于所述卡合插孔(4)且所述卡合体(22)的锥底端抵接于所述卡合插孔(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产品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孔(121)为冲压而成;和/或,
各所述卡爪(3)与所述第二夹体(12)为一体成型;和/或,
所述连接柱(2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夹体(11)朝向所述第二夹体(12)的一面为铆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保护机构(5);其中,
所述保护机构(5)设置于所述第二夹体(12)远离所述第一夹体(11)的一面,用于对卡合后的所述卡合机构(2)进行保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产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机构(5)包括:内部中空且一端开口的盒体(51);其中,
所述盒体(51)的开口端与所述第二夹体(12)远离所述第一夹体(11)的一面相连接且置于所述通孔(121)处,所述盒体(51)用于容置所述卡合机构(2)。
8.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还包括:毁坏机构;其中,
所述毁坏机构用于在所述卡合机构(2)与所述通孔(121)相分离时破坏所述卡合机构(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1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夹体(12)的第一端均为自由端,所述第一夹体(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夹体(12)的第二端相连接且在连接处设置有折痕(6)或者狭缝,并且,所述第一夹体(11)与所述第二夹体(12)为一体成型,以使所述第一夹体(11)与所述第二夹体(12)从所述连接处折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产品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夹体(11)的位置距离所述第一夹体(11)的边缘具有第一预设距离,并且,所述连接装置对应于所述第二夹体(12)的位置距离所述第二夹体(12)的边缘具有第二预设距离。
CN201822166064.5U 2018-12-21 2018-12-21 产品夹 Active CN209467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6064.5U CN209467548U (zh) 2018-12-21 2018-12-21 产品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66064.5U CN209467548U (zh) 2018-12-21 2018-12-21 产品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67548U true CN209467548U (zh) 2019-10-08

Family

ID=68089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66064.5U Active CN209467548U (zh) 2018-12-21 2018-12-21 产品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67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4037702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dor holding keys during the cutting process
CN209467548U (zh) 产品夹
US1888704A (en) Tag
US257750A (en) Eyelet
KR101482493B1 (ko) 위조 방지 가축용 이표
CN107140317A (zh) 产品夹
CN205293405U (zh) 易拉罐开启结构及使用该结构的易拉罐
DE102008036718A1 (de) Erstöffnungssicherung
KR200475083Y1 (ko) 의류용 태그
JP5413812B2 (ja) 開封防止ラベル
TH188480S (th) บรรจุภัณฑ์
TH183106S (th) รถแทรกเตอร์
JP6600486B2 (ja) 断裁機による機械開封用封筒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H189028S (th) บรรจุภัณฑ์
TH189029S (th) บรรจุภัณฑ์
TH189031S (th) บรรจุภัณฑ์
TH190642S (th) ลวดลายของกล่อง
TH190678S (th) จาน
TH186652S (th) เต้ารับไฟฟ้า
TH186650S (th) เต้ารับไฟฟ้า
TH186649S (th) เต้ารับไฟฟ้า
TH186255S (th) ยางสำหรับรถยนต์
TH185859S (th) เต้ารับไฟฟ้า
TH188986S (th) รถยนต์
TH189253S (th) กระเป๋า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