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50911U - 一种改善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耳鼻塞入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善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耳鼻塞入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50911U
CN209450911U CN201821323120.5U CN201821323120U CN209450911U CN 209450911 U CN209450911 U CN 209450911U CN 201821323120 U CN201821323120 U CN 201821323120U CN 209450911 U CN209450911 U CN 209450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ype device
filling type
ear
ear nose
nose fi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231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荣华
王婷嬅
曹家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da medical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曹荣华
王婷嬅
曹家瑄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曹荣华, 王婷嬅, 曹家瑄 filed Critical 曹荣华
Priority to CN2018213231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50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50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50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鼻塞入式装置,该耳鼻塞入式装置可直接置入鼻孔或耳孔密合,其中,该耳鼻塞入式装置包含容置部及功能单元,该容置部靠鼻孔或耳孔一侧为透气层,其他部分则为不透气材质,内部则为空腔,可填充该功能单元,该功能单元呈颗粒状或粉末状,会与水反应,释放气体,包含臭氧、活性氧及氧气,该气体会穿透该透气层往鼻孔或耳孔释出,而在施用于耳孔时,还可进一步连接入耳部,由该入耳部与耳孔密合;该耳鼻塞入式装置所生成的臭氧、活性氧及氧气可深入上呼吸道,甚至于鼻中膈弯曲部位作用,以改善或是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症状,包含鼻塞、鼻炎、鼻窦炎、中耳炎。

Description

一种改善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耳鼻塞入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上呼吸道保健领域,特别针对鼻腔及耳腔提供臭氧、活性氧、及氧气,以杀灭有害细菌及厌氧菌,借此改善细菌所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的耳鼻塞入式装置。
背景技术
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透过细菌或病毒造成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涵括部位包含鼻腔、鼻窦、咽头和喉咙,上呼吸道感染衍生的可能症状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鼻塞、鼻窦炎、鼻咽炎、中耳炎、扁桃腺炎及喉炎等,为大众生活上最为常见的疾病,若未能实时治疗,甚至可能引发支气管炎、肺炎、脑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目前针对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主要透过戴口罩,以避免接触传染源,而为避免长时间配戴造成的面部皮肤过敏,亦有隐形口罩的问世,隐形口罩为鼻塞状构造,透过结构中具有的过滤层,以达空气过滤并防止细菌感染的效果,然而,除过滤空气外,现今隐形口罩尚无其他结合功效。
另一方面,针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现行医生所开处方主要为杀菌用的抗生素,然而,抗生素的摄取将提升抗药性细菌产生的风险,提升未来治疗上的困难,此外,诸如中耳炎、咽喉炎、甚至鼻中膈弯曲引发的感染,因患处较深,须至诊所施用气体喷雾治疗,虽已有便携式喷剂,然而,因为作用时间短,且因喷雾难真正深入患部,并非密闭作用,故效果仍十分有限,另一方面,若是服用口服药,则常见的药物的副作用亦会带来不适甚或影响日常生活。
因此,如何改善现今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缺陷,取得一集有效、方便使用、且不具有副作用的优点为一体的产品,是本实用新型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行关于改善或是预防上呼吸道的感染相关发明、实用新型,兹列举如下:
中国台湾专利号TW M551928,为用于鼻腔给药的喷雾器,借由给药角度的设计,使药物能更为集中的附着于目标作用位置上,提高患部的药物浓度以及药物的治疗成效;然而,此为喷雾设计,虽提升喷雾给药成效,但对于喷雾无法到达处仍不具有治疗效果,对于鼻腔以及耳腔内部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仍有限制。
本案实用新型人有鉴于上述现行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所具有的难以深入治疗且效率不佳、抗生素滥用、药物副作用等问题,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简便、高效、无副作用及不对环境具有不良危害、多合一功能的产品,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前述问题,本案发明人提供一种耳鼻塞入式装置,该耳鼻塞入式装置可直接置入鼻孔或耳孔密合,并包含容置部及功能单元,该容置部靠鼻孔或耳孔一侧为透气层,其他部分则为不透气材质,该容置部内部为空腔,可填充该功能单元,该功能单元呈颗粒状或粉末状,会与水反应,释放气体,包含臭氧、活性氧及氧气,该气体会穿透该透气层往鼻孔或耳孔释出;在施用于耳孔时,可进一步连接入耳部,与耳孔密合,该入耳部为弹性且人体可接受的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具有改善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功效,借由生成臭氧、活性氧及氧气,上述气体的杀菌功效,及该耳鼻塞入式装置可创造出的密闭环境,令上述气体以高浓度密闭作用于上呼吸道,甚至深入鼻中膈弯曲处的进行区域性作用,改良以往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所具有的难以深入治疗且效率不佳、抗生素滥用、药物副作用的问题,而拥有方便配戴、有效、使用时间短暂、舒适、气体可深入喷雾无法抵达处、且不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的区域性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可同时配戴于鼻子及耳朵,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肇因于鼻中膈弯曲)常连带引发的鼻炎、鼻窦炎、鼻塞、中耳炎等症状可借由双管齐下达至加成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耳鼻塞入式装置结合鼻塞、耳塞的造型及作用,不仅配戴方便,且外型时尚,配戴于鼻孔时,可同时具有隐形口罩的空气过滤效果,配戴于耳孔时,则可同步做为耳塞使用,不仅可合并预防及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的应用,且亦可视需求做选择性应用,具多效合一且弹性化的优势,极富生活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A为耳鼻塞入式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1B为该耳鼻塞入式装置应用于人体的示意图。
图2A为施用于鼻孔的该耳鼻塞入式装置的立体侧视图。
图2B为施用于鼻孔的该耳鼻塞入式装置的上半部立体侧视图。
图2C为施用于鼻孔的该耳鼻塞入式装置的底部平面示意图。
图3A为施用于耳孔的该耳鼻塞入式装置的平面侧视图。
图3B为施用于耳孔的该耳鼻塞入式装置的平面俯视图。
图3C为施用于耳孔的该耳鼻塞入式装置的立体侧视图。
图3D为施用于耳孔的该耳鼻塞入式装置的立体俯视图。
图3E为施用于耳孔的该耳鼻塞入式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该耳鼻塞入式装置实际使用的实施例,然而,只要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所做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如图1A、图1B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耳鼻塞入式装置1,该耳鼻塞入式装置1可直接置入鼻孔或耳孔密合,在使用前添加水分,做为鼻塞10或耳塞20 使用,该耳鼻塞入式装置1包含容置部2及功能单元4,该容置部2形状不限,然为提升塞入耳孔或鼻孔的便利性,以圆柱体较佳,该容置部靠鼻孔或耳孔一侧为透气层3,其他部分则为不透气材质,内部则为空腔5,可填充该功能单元4,该功能单元4呈颗粒状或粉末状,会与水反应,释放气体,包含臭氧、活性氧及氧气,该气体会穿透该透气层3往鼻孔或耳孔释出。在施用于耳孔时,该容置部2可进一步连接入耳部23(参考图3A),由该入耳部23与耳孔密合,该入耳部为弹性且人体可接受的材质,较佳为硅胶或是软胶。
其中,该功能单元4可直接填充于该空腔5中,亦可借由透气的固定层将该功能单元隔离于该容置部2内部,隔离出该功能单元4所生成的该气体流动空间,以提升该气体流通效率,其中,该固定层的气孔孔径小于该功能单元的材料粒径,不会令该功能单元的材料逸散。
该功能单元4包含固体氧源、活化剂、催化剂,可与水分共同作用,进而生成臭氧、活性氧及氧气,该水分可为鼻水或是额外添加的水分,该气体通过该透气层3释放至鼻腔或是耳腔等上呼吸道区域,甚至可达鼻中膈弯曲处,并利用该耳鼻塞入式装置1或该入耳部23与鼻孔或耳孔所营造的密合空间,形成局部且高浓度的作用环境。
在密闭环境下,该气体浓度可达0.1PPM,为达较佳的该气体生成效率,该耳鼻塞入式装置可事先添加水分作用,或以UV光照射,在这些增强条件下,该气体浓度最高可达0.2PPM。
以下进一步针对该功能单元4的成分组成及该气体生成机制做进一步描述。
该功能单元4中的该固体氧源可为过氧化物以及过碳酸物,借由该催化剂及该活化剂的协助得以加速反应速率,该活性剂为酰基化合物,可选自于由四乙酰基乙二胺(TAED)、壬酰氧基苯磺酸钠(NOBS)、四乙酰甘脲、五乙酰葡萄糖、 N-乙酰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乙酰乙基苯甲酸酯、三乙酰基乙醇胺和壬酰乙酰苯酯磺酸盐所组成的群组,该催化剂为过氧化氢酶。
为达较佳功效,该活化剂与该固体氧源的质量比为0.5:100~10:100;其中该催化剂与该固体氧源的质量比为0.5:100~5:100。
以下反应式为功能单元4供给氧气、臭氧、活性氧的机制:
首先,是供给氧气反应式,当固体氧源为过氧化物时,反应式为
2XO2+2H2O→2X(OH)2+O2(X为钙、镁)或是
2Y2O2+2H2O→4Y(OH)+O2(X为钠、钾);
当固体氧源为过碳酸物,包含过碳酸钠及过碳酸钙,反应式为
2NA2CO3·H2O2+2H2O→2NA2CO3+4H2O+O2或是
2CACO3·H2O2+2H2O→2CACO3+4H2O+O2。
以下为供给活性氧的机制,活性氧是含氧并具有化学活性的分子,因为未配对电子的存在,具有很强的化学反应活性,包括超氧化氢(HOO-)、过氧氢游离基(HOO·)、以及氧氢游离基(HO·)、超氧化物阴离子(O2-·)等,过氧化氢为上述供给氧气反应中的原料或是中间产物,反应式为H2O2+OH-→HOO-+ H2O。
进一步地,过氧化氢负离子是一种亲核试剂,可引发过氧化氢形成游离基,反应式为HOO-+H2O2→HOO·+HO·+OH-。
以下为供给臭氧的机制,臭氧由氧气及活性氧作用反应产生,反应式为 O2+O-·(上述活性氧产物碰撞反应生成)→O3。
当该耳鼻塞入式装置1用于置入鼻孔,并透过容置部2与鼻孔密合时,该耳鼻塞入式装置请见图2A-2C,该容置部2为弹性且人体可接受的材质,较佳为硅胶或是软胶,并可由三层环状构造相嵌组合而成,内部形成该空腔5(图1A),以令该功能单元4(图1A)填充于该空腔中,亦可借由透气的固定层将该功能单元隔离于该容置部2内部,隔离出该功能单元所生成的该气体流动空间,以提升该气体流通效率,其中,该固定层的气孔孔径小于该功能单元的材料粒径,不会令该功能单元的材料逸散,该容置部2根据入鼻深浅,依序包含:内掀盖11,该内掀盖11外侧具该透气层3,以供气体进出,该透气层气孔孔径小于该功能单元材料粒径,以避免功能单元散出透气层,连接部12,及外掀盖13,该外掀盖13外侧为不透气构造,且可阻挡空气粉尘的进入,具有空气过滤的效果;其中,该功能单元与水反应释放臭氧、活性氧及氧气,该气体经由该透气层3作用于鼻腔及上呼吸道。
为提升使用便利度,该耳鼻塞入式装置1可进一步包含鼻夹14,该鼻夹14 连接二端的该容置部2;以及拉环15,该拉环成半环状,分别固定并连结两侧的该容置部2外侧,以令使用者便于置入或取出。
为达较佳作用功效,亦可将该耳鼻塞入式装置1置入鼻孔,于外部贴上不透气贴布密封,避免该气体散溢,以提升该气体的作用功效。
当该耳鼻塞入式装置1使用于耳孔,透过连接该入耳部23,由该入耳部23 与耳孔密合时,请参见图3A-3E,该容置部2可设计为蓝芽传输外观,而进一步包含:第一壳体22,为一长方柱状结构,其上缘具有弧状上端221;第二壳体 21,该第二壳体连接该入耳部23及该第一壳体22,并于靠该入耳部23一侧具有该透气层3;其中,该第一壳体22及该第二壳体21内部具有该空腔5(请见图 1A),该功能单元4(请见图1A)可直接填充于该空腔中,亦可借由透气的该固定层将该功能单元隔离于该容置部2内部,隔离出该功能单元4所生成的该气体流动空间,以提升该气体流通效率,该功能单元4与水反应释放臭氧、活性氧及氧气,作用于耳道、上呼吸道。
为避免该耳鼻塞入式装置1滑动,该耳塞可进一步包含耳挂式构造。
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借由一天配戴该耳鼻塞入式装置5-15分钟,使用天数依感染情形及需求而定,即可透过该气体的杀菌功效,用于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包含鼻塞、鼻炎、鼻窦炎、中耳炎;一般民众亦可配戴使用,以用于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为观察本实用新型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改善功效,分别征求40名具有鼻炎或是中耳炎困扰的受试者,并再依配戴时间分为5或15 分钟两组,各组受试者在每日使用前添加水分,依症状需求配戴使用,持续一周后,填写功效问卷,并统计结果如下表1。
表1
结果呈现,本实用新型的耳鼻塞入式装置不论是针对鼻炎或中耳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均具有改善功效,且一天使用5分钟即可见效,当提升作用时间至 15分钟时,改善效果更为增加。
在配戴该耳鼻塞入式装置时,受试者虽须以口呼吸,然仍可自由进行其他活动、不受限制,且每日仅需使用5-15分钟,持续一周即可见效,改善以往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所具有的便利性不足、舒适性不佳、有效性不足、药物副作用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不仅借由该气体的杀菌功效,改善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症状;且在设计上,结合了鼻塞及耳机的配戴原理,在提升施用便利性之余,更运用构造特色,营造出封闭环境,提升该气体的作用浓度,并同时由鼻孔及耳孔作用,令改善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功效达加成效果。
此外,亦可透过该耳鼻塞入式装置内设的空气过滤设计,鼻塞可作为阻挡微尘、预防过敏的口罩,或是透过该入耳部材质的适度调整,作为隔绝声音的耳塞使用,可依个人当下需求施行各式操作,使用上极具弹性及人性化,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改善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功效,且可合并耳塞及口罩功能,具有多效合一的优势。
上列详细说明系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但是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所做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上述多项功效,实属充分符合新颖性及创造性的法定专利要件,因此依法提出申请,恳请贵局核准本件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案,以励发明。
【符号说明】
1-耳鼻塞入式装置;
2-容置部;
3-透气层;
4-功能单元;
5-空腔;
10-鼻塞;
20-耳塞;
11-内掀盖;
12-连接部;
13-外掀盖;
14-鼻夹;
15-拉环;
21-第二壳体;
22-第一壳体;
221-弧状上端;
222-侧面;
223-尾端封闭面;
23-入耳部。

Claims (20)

1.一种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耳鼻塞入式装置可直接置入鼻孔或耳孔密合,所述耳鼻塞入式装置包含容置部及功能单元,所述容置部靠鼻孔或耳孔一侧为透气层,其他部分则为不透气材质,所述容置部内部为空腔,可填充所述功能单元,所述功能单元呈颗粒状或粉末状,能够与水反应,释放气体,包含臭氧、活性氧及氧气,所述气体能够穿透所述透气层往鼻孔或耳孔释出;在施用于耳孔时,可进一步连接入耳部,与耳孔密合,所述入耳部为弹性且人体可接受的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可借由透气的固定层隔离于所述容置部内部,隔离出所述气体的流动空间,以提升所述气体流通效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耳部的材质为硅胶或软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单元包含固体氧源、活化剂、催化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氧源系选自于由过氧化物与过碳酸物所组成的群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氧化物系选自于由过氧化钙、过氧化镁、过氧化钠、过氧化钾所组成的群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碳酸物系选自于由过碳酸钠和过碳酸钙所组成的群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剂系为酰基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酰基化合物系选自于由四乙酰基乙二胺(TAED)、壬酰氧基苯磺酸钠(NOBS)、四乙酰甘脲、五乙酰葡萄糖、N-乙酰基邻苯二甲酰亚胺、1-乙酰乙基苯甲酸酯、三乙酰基乙醇胺和壬酰乙酰苯酯磺酸盐所组成的群组。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系为过氧化氢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鼻塞入式装置所生成的臭氧、活性氧及氧气可深入鼻中膈弯曲部位作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鼻塞入式装置用于改善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包含鼻塞、鼻炎、鼻窦炎、中耳炎。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置入鼻孔密合时,所述容置部由三层环状构造相嵌组合而成,内部具有所述空腔,以令所述功能单元填充,亦可借由透气的固定层将所述功能单元隔离于所述空腔中,所述容置部根据入鼻深浅,依序包含:
内掀盖,所述内掀盖外侧具有所述透气层,以供气体进出;
连接部;
及外掀盖,所述外掀盖外侧可为透气构造,也可为不透气构造;
其中,所述功能单元与水反应释放臭氧、活性氧及氧气,所述气体穿越所述透气层作用于鼻腔及上呼吸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鼻塞入式装置可进一步包含鼻夹,所述鼻夹连接二端的所述容置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鼻塞入式装置可进一步包含拉环,所述拉环成半环状,分别固定并连结两侧的所述容置部外侧,以令使用者便于置入或取出。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为弹性且人体可接受的材质。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部的材质为硅胶或软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耳鼻塞入式装置连接所述入耳部,由所述入耳部与耳孔密合时,所述容置部可进一步包含:
第一壳体,为长方柱状结构,其上缘呈弧状上端;
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入耳部及所述第一壳体,并于靠所述入耳部一侧具有所述透气层;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及所述第二壳体内部具有所述空腔,所述空腔用于填充所述功能单元,亦可借由透气的固定层将所述功能单元隔离于所述空腔内部;所述功能单元与水反应释放臭氧、活性氧及氧气,作用于耳道、上呼吸道。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耳鼻塞入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鼻塞入式装置可进一步包含耳挂式构造。
CN201821323120.5U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改善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耳鼻塞入式装置 Active CN209450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3120.5U CN209450911U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改善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耳鼻塞入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23120.5U CN209450911U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改善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耳鼻塞入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50911U true CN209450911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35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23120.5U Active CN209450911U (zh) 2018-08-16 2018-08-16 一种改善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耳鼻塞入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509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1581A (zh) * 2020-04-15 2021-10-22 咏达生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气口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21581A (zh) * 2020-04-15 2021-10-22 咏达生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供气口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0465B (zh) 微環境氫氣供給透氣層及其用途
CN209450911U (zh) 一种改善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耳鼻塞入式装置
CN106730188A (zh) 一种呼吸内科雾化喷药装置
CN111296929A (zh) 社会防毒、防疫方法及多功能隐形防护口罩
KR101564656B1 (ko) 소금 마스크
CN208809249U (zh) 一种带支撑机构的鼻氧管
CN106668997A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氧气供应装置
CN203989415U (zh) 一种消化内科插管固定装置
CN201115660Y (zh) 一种具有吸唾功能的开口器
CN205339775U (zh) 具有过滤功能的耳挂式吸氧管
TWI753193B (zh) 一種於鼻孔或耳孔內部累積形成高濃度氣體作用環境的套組
CN106620796A (zh) 一种内科临床用呼吸消毒器
CN201791203U (zh) 一种改进型除菌吸氧装置
WO2020151125A1 (zh) 微环境氢气供给透气层及外敷袋
CN110833505A (zh) 一种改善及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耳鼻塞入式装置
CN205322943U (zh) 婴幼儿雾化器嘴
CN105854200B (zh) 一种蒸发式鼻腔吸入呼吸道治疗鼻罩
JP2020143005A (ja) 通気層
CN210447811U (zh) 呼吸科用全封闭呼吸罩
CN218768732U (zh) 一种口腔弱吸设备的吸水口消音装置
CN210785834U (zh) 一种肺癌药剂气化呼吸治疗机用呼吸嘴
CN202554678U (zh) 新型雾化吸入管
CN214911993U (zh) 一种一次性雾化口罩
CN203663239U (zh) 一种雾化器接管
CN103055388B (zh) 一种通过呼吸清肺抗肿瘤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023

Address after: Room B8, 3 / F, No.1, Lixing 1st Road, East District, Hsinchu, Taiwan, China

Patentee after: Yongda medical materi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19222 Tranbage Street, Roland Hill,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Cao Ronghua

Patentee before: Wang Tinghua

Patentee before: Cao Jiaxua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