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50641U - 一种骨折固定板及骨折固定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骨折固定板及骨折固定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50641U
CN209450641U CN201721035266.5U CN201721035266U CN209450641U CN 209450641 U CN209450641 U CN 209450641U CN 201721035266 U CN201721035266 U CN 201721035266U CN 209450641 U CN209450641 U CN 2094506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ending part
plate body
fracture fixation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352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晓中
石维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Zigong City (First Aid Center of Zigong City)
Original Assignee
罗晓中
石维祥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罗晓中, 石维祥 filed Critical 罗晓中
Priority to CN2017210352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506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506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506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骨折固定板及骨折固定工具,涉及骨折固定技术领域。骨折固定板包括板主体和钩抓部。板主体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板体连接件,板体连接件连接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板体连接件呈棒状。板主体具有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一板体的一端有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朝第一板面弯折。第一弯折部的一端有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朝第一板面弯折。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构成钩抓部。板主体具有通孔。钩抓部用于钩抓并固定骨折部位,板主体的第一板面用于与骨骼相贴合。骨折固定工具包括螺钉和上述骨折固定板。二者均能固定踝关节骨折部位,对撕脱性骨折有很好的固定效果,还适用于其他部位骨折固定,并可用于骨骼塑形。

Description

一种骨折固定板及骨折固定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骨折固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骨折固定板及骨折固定工具。
背景技术
对于踝关节发生的骨折,特别是撕脱性骨折,骨折块一般都比较小,很难利用螺钉进行固定,很多时候螺钉根本固定不了。此外,踝关节骨折很多时候还伴有韧带损伤。踝关节骨折的上述的这些特殊性使得对踝关节骨折部位的固定和对韧带的修复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现有的固定技术和固定板对踝关节骨折的固定,特别是对踝关节撕脱性骨折的固定效果不是很好,骨折部位的固定强度不够高,骨折部位的恢复周期较长,且在恢复期间还可能出现骨折块移位等问题,对患者的恢复状况以及恢复效果均造成了不良影响。
现有的固定板一般是针对特定部位的骨折专门设计的,适用面较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折固定板,其能够很好的固定踝关节的骨折部位,特别是对踝关节撕脱性骨折具有很好的固定效果,有助于骨折部位快速恢复;同时,其仍然适用于其他部位的骨折固定,并可用于骨骼塑形,进一步提高了适用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骨折固定工具,其能够很好的固定踝关节的骨折部位,特别是对踝关节撕脱性骨折具有很好的固定效果,有助于骨折部位快速恢复;同时,其仍然适用于其他部位的骨折固定,并可用于骨骼塑形,进一步提高了适用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骨折固定板,其包括板主体和呈钩状的钩抓部。板主体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板体连接件,板体连接件连接于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板体连接件呈棒状。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一板体的远离第二板体的一端还具有第一弯折部,第一弯折部朝第一板面所在的一侧弯折,第一弯折部的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具有第二弯折部,第二弯折部也朝第一板面所在的一侧弯折,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构成了钩抓部;板主体还具有从第一板面贯穿至第二板面的通孔。钩抓部用于钩抓并固定骨折部位,板主体的第一板面用于与骨骼相贴合。
进一步地,板体连接件呈圆柱状。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二者的厚度均与板体连接件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地,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子弯折部和第二子弯折部,第一子弯折部和第二子弯折部沿第一板体的同一边缘相互间隔设置。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三子弯折部和第四子弯折部,第三子弯折部位于第一子弯折部的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且朝第一板面所在的一侧弯折,第四子弯折部位于第二子弯折部的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且朝第一板面所在的一侧弯折。
进一步地,第一子弯折部的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与第一板体之间的最远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第二子弯折部的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与第一板体之间的最远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第一弯折部相对第一板体的弯折角度为8°~90°,第二弯折部相对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40°~150°。
进一步地,第二板体的远离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还具有从第一板面贯穿至第二板面的长条孔,长条孔朝第一板体所在的一端延伸。
进一步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均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第二板体的远离第一板体的一端具有尖端部。
一种骨折固定工具,其包括螺钉和上述的骨折固定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折固定板利用其钩抓部对踝关节进行固定。待踝关节的骨折块被复位后,将钩抓部钩抓于踝关节处,并将板主体贴合于腓骨或胫骨,此时即可利用钩抓部对骨折部位施加一个拉力,将板主体固定后,踝关节的骨折部位也就一同被固定了。在踝关节骨折中,撕脱性骨折的骨折块一般很小,螺钉很难或无法对骨折块进行固定。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折固定板不仅可以将普通踝关节骨折的骨折块很好的固定,而且针对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同样具有很好的固定效果,固定后的强度也较高。对踝关节撕脱性骨折的固定中,外踝或内踝处的较小的骨折块均通过钩抓部进行固定,不仅固定效果好,而且无需对骨折块进行打孔,保证了骨折块的完整性,提高了骨折部位的恢复效果和恢复速度。
另一方面,骨折固定板仍然适用于其他部位的骨折固定,特别是针对撕脱性骨折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骨折固定板适用于内踝、外踝,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等。此外,棒状的板体连接件还可用于骨骼塑形。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骨折固定板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折固定工具,使用时,当骨折固定板的安装位置确定后,将螺钉穿过骨折固定板的通孔,利用螺钉将骨折固定板固定。不仅可以将普通踝关节骨折的骨折块很好的固定,而且针对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同样具有很好的固定效果,固定后的强度也较高。对踝关节撕脱性骨折的固定中,外踝或内踝处的较小的骨折块均通过钩抓部进行固定,不仅固定效果好,而且无需对骨折块进行打孔,保证了骨折块的完整性,提高了骨折部位的恢复效果和恢复速度。
另一方面,骨折固定工具仍然适用于其他部位的骨折固定,特别是针对撕脱性骨折具有较好的固定效果。骨折固定工具适用于内踝、外踝,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等。此外,棒状的板体连接件还可用于骨骼塑形。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骨折固定工具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骨折固定板的第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骨折固定板的第二视角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骨折固定板的第三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骨折固定板的第四视角的示意图。
图标:100-骨折固定板;110-板主体;110a-第一板体;110b-第二板体;110c-板体连接件;110d-尖端部;111-第一板面;112-第二板面;113-通孔;114-第一端部;115-第二端部;116-长条孔;120-第一弯折部;121-第一子弯折部;122-第二子弯折部;130-第二弯折部;131-第三子弯折部;132-第四子弯折部;140-钩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平行”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骨折固定板100。骨折固定板100包括板主体110和钩抓部140。板主体110包括第一板体110a、第二板体110b和板体连接件110c,板体连接件110c连接于第一板体110a和第二板体110b之间,板体连接件110c呈棒状。
板主体110包括相对的第一板面111和第二板面11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部114和第二端部115。第一端部11位于第一板体110a的远离第二板体110b的一端,第二端部115位于第二板体110b的远离第一板体110a的一端。
板主体110的第一端部114还具有第一弯折部120,第一弯折部120由板主体110朝第一板面111所在的一侧弯折。第一弯折部120的远离板主体110的一端还具有第二弯折部130,第二弯折部130由第一弯折部120朝第一板面111所在的一侧弯折。第一弯折部120和第二弯折部130构成了钩状的钩抓部140。
骨折固定板100用于固定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时,钩抓部140用于钩抓并固定外踝或内踝。当钩抓部140用于钩抓并固定外踝,板主体110的第一板面111则用于与腓骨相贴合。当钩抓部140用于钩抓并固定内踝,板主体110的第一板面111则用于与胫骨相贴合。板主体110的第一板面111的形状与腓骨或胫骨是相匹配的。板主体110还具有从第一板面111贯穿至第二板面112的通孔113。通孔113用于供螺钉穿过,螺钉可将板主体110固定于腓骨或胫骨,以实现对整个骨折固定板100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踝关节骨折的骨折部位进行处理时,其中,特别是对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进行处理时,将骨折块复位后,将钩抓部140将复位后的外踝或内踝钩住,并将板主体110的第一板面111贴合于腓骨或胫骨,用螺钉固定板主体110后,即完成了对整个骨折固定板100的固定。
传统的固定方法是利用螺钉对骨折块进行固定,但是在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当中,骨折块一般很小,用螺钉很难固定,或是根本就无法用螺钉固定。骨折固定板100利用钩抓部140对外踝或内踝的骨折块进行固定,无需额外使用螺钉,即无需对骨折块进行打孔,也就减少了对骨折块的破坏,保证了骨折块的完整性。此外,骨折固定板100对骨折区域的固定效果好,钩抓部140不仅对撕脱性骨折区域具有保护作用,防止外部撞击直接影响到骨折区域,还可对骨折区域施加一个朝向腓骨或胫骨的拉力,大大提高了对骨折块的固定强度,有利于提高了骨折部位的恢复效果和恢复速度。
此外,棒状的板体连接件110c可用于骨骼塑形,进一步提高了骨折固定板100的适用范围,骨折固定板100不仅适用于踝关节骨折,其同样适用于上下肢其他部位的骨折,例如第五跖骨基底部撕脱骨折等。特别是针对撕脱性骨折具有很好的固定作用,骨折固定板100的钩抓部用于复位并固定撕脱性骨折块。骨折固定板100不仅能够安全、牢固地将骨折块固定,还可利用板体连接件110c对骨折部位进行塑形,有助于提高骨折部位的恢复效果。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骨折固定板100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进一步地,板体连接件110c呈圆柱状,有助于使板体连接件110c能够更好地与骨骼进行贴合,能够进一步提高塑形的准确性和塑形效果。且第一板体110a与第二板体110b二者的厚度均与板体连接件110c的直径相等,能够使整个板主体110与骨骼更好地贴合,进一步提高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弯折部120包括第一子弯折部121和第二子弯折部122,第一子弯折部121和第二子弯折部122沿板主体110的第一端部114的边缘相互间隔设置。第二弯折部130包括第三子弯折部131和第四子弯折部132。第三子弯折部131位于第一子弯折部121的远离板主体110的一端且朝第一板面111所在的一侧弯折。第四子弯折部132位于第二子弯折部122的远离板主体110的一端且朝第一板面111所在的一侧弯折。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4,第一子弯折部121的远离第一板体110a的一端与第一板体110a之间的最远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第二子弯折部122的远离第一板体110a的一端与第一板体110a之间的最远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第一预设距离和第二预设距离相等。
通过以上设计,由于骨折部位的骨骼难免会有凸起或棱角,利用钩抓部140对骨折块进行钩抓时,骨骼的凸起或棱角可以容置于第一子弯折部121与第二子弯折部122之间的间隙,或者容置于第三子弯折部131和第四子弯折部132之间的间隙。进而保证钩抓部140能够准确地对骨折块进行复位和固定,防止骨骼本身的凸起或棱角干扰钩抓部140的固定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均可以包括更多个的子弯折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和图3,第一弯折部120相对板主体110的弯折角度为8°~90°,第二弯折部130相对第一弯折部120的弯折角度为40°~1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弯折部121相对于板主体110的弯折角度为45°,第三子弯折部131相对于第一子弯折部121的弯折角度为90°;第二子弯折部122相对于板主体110的弯折角度为45°,第四子弯折部132相对于第二子弯折部122的弯折角度为90°。即第一子弯折部121和第二子弯折部122相互平行,第三子弯折部131和第四子弯折部132相互平行。
以上结构设计有利于钩抓部140对踝骨施加平稳的拉力,避免踝骨局部受力过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和图4,板主体110的远离第一弯折部120的一端(即第二端部115)还具有从第一板面111贯穿至第二板面112的长条孔116,长条孔116朝板主体110的第一弯折部120所在的一端(即第一端部114)延伸。在本实施例中,长条孔116的宽度略大于克氏针的直径。
长条孔116用于对骨折固定板100进行预固定以便于对骨折固定板100的的位置进行微调。利用骨折固定板100对踝关节撕脱性骨折进行固定时,当已经将钩抓部140钩抓于踝骨处且将板主体110贴合于腓骨或胫骨时,可以利用克氏针穿过长条孔116并将骨折固定板100预固定于腓骨或胫骨。此时,骨折固定板100无法沿垂直于长条孔116延伸方向的方向转动或偏移,这样可以防止骨折固定板100再随意移动。但此时骨折固定板100还可以沿长条孔116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于是此时将骨折固定板100向靠近腓骨或胫骨的一侧推动,即可使钩抓部140对外踝或内踝施加一个朝向腓骨或胫骨的拉力,该拉力有助于骨折块之间紧密贴合,并提高了骨折部位的固定强度,有助于骨折部位的快速恢复,并可以提高恢复效果。当施加大小合适的拉力之后,利用螺钉将整个骨折固定板100固定,固定完毕后,可以将克氏针取出。
需要说明的是,通孔113的设置方式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便于螺钉将骨折固定板100固定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0a和第二板体110c均设有通孔113。
需要说明的是,板主体110与第一弯折部120的连接处还可以设置沿第一端部114的边缘延伸的凹槽,该凹槽由第一板面111朝第二板面112凹陷。当某些患者的踝关节处的骨骼与常见形状不同或者是出现畸形时,钩抓部140无法正常对踝关节进行钩抓,此时,可以沿上述的凹槽将第一弯折部120连通第二弯折部130一并剪下,此时,直接使用板主体110进行固定工作。
进一步地,第二板体110b的远离第一板体110a的一端(即第二端部115)具有尖端部110d,以使板主体110能够从骨折部位插入近端,减少手术切口。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0a和第二板体110b位于同一平面。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0a和第二板体110b也可以平行设置。
请参阅图1和图2,骨折固定板100的工作原理是:在骨折治疗过程中,特别是针对撕脱性骨折,以外踝的撕脱性骨折为例,当将骨折块复位后,利用骨折固定板100的钩抓部140将外踝钩住,并将板主体110贴合于腓骨。此时骨折固定板100的固定位置已经基本确定。接下来利用克氏针穿过长条孔116将骨折固定板100预固定于腓骨,再将骨折固定板100沿长条孔116的延伸方向朝腓骨所在的一侧施加拉力。当施加了合适大小的拉力后,利用螺钉将板主体110的位置固定,即完成了对整个骨折固定板100的固定。
骨折固定板100不仅对上下肢大部分撕脱性骨折具有很好的固定效果,而且针对踝关节撕脱性骨折同样具有很好的固定效果,固定后的强度较高,对骨折部位还具有保护作用。对撕脱性骨折的处理中,无需对骨折块进行打孔,保证了骨折块的完整性。骨折固定板100提高了骨折部位的恢复效果和恢复速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骨折固定工具,其包括骨折固定板100。该骨折固定工具还包括螺钉和克氏针,螺钉用于穿过通孔113并将骨折固定板固定,克氏针则用于穿过长条孔116并用于沿长条孔116的延伸方向调节骨折固定板100。
该骨折固定工具的工作原理是:当骨折固定板的安装位置确定后,利用克氏针对骨折固定板100进行预固定,推动骨折固定板100使骨折固定板100对踝关节施加拉力。拉力调节合适后,将螺钉穿过骨折固定板100的通孔113,利用螺钉将骨折固定板100固定。该骨折固定工具不仅对上下肢大部分撕脱性骨折具有很好的固定效果,而且针对踝关节的撕脱性骨折,同样具有很好的固定效果,固定后的强度也较高。对撕脱性骨折的固定中,撕脱性的骨折块均通过钩抓部140或钩抓部240进行固定,不仅固定效果好,而且无需对骨折块进行打孔,保证了骨折块的完整性,提高了骨折部位的恢复效果和恢复速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主体和呈钩状的钩抓部;所述板主体包括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和板体连接件,所述板体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所述板体连接件呈棒状;所述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一端还具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朝所述第一板面所在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具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也朝所述第一板面所在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构成了所述钩抓部;所述板主体还具有从所述第一板面贯穿至所述第二板面的通孔;
所述钩抓部用于钩抓并固定骨折部位,所述板主体的所述第一板面用于与骨骼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连接件呈圆柱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二者的厚度均与所述板体连接件的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第一子弯折部和第二子弯折部,所述第一子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子弯折部沿所述第一板体的同一边缘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第三子弯折部和第四子弯折部,所述第三子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一子弯折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且朝所述第一板面所在的一侧弯折,所述第四子弯折部位于所述第二子弯折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且朝所述第一板面所在的一侧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弯折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的最远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所述第二子弯折部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的最远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预设距离和所述第二预设距离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相对所述第一板体的弯折角度为8°~90°,所述第二弯折部相对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40°~1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一端还具有从所述第一板面贯穿至所述第二板面的长条孔,所述长条孔朝所述第一板体所在的一端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均设有所述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具有尖端部。
10.一种骨折固定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螺钉和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骨折固定板。
CN201721035266.5U 2017-08-17 2017-08-17 一种骨折固定板及骨折固定工具 Active CN2094506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5266.5U CN209450641U (zh) 2017-08-17 2017-08-17 一种骨折固定板及骨折固定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35266.5U CN209450641U (zh) 2017-08-17 2017-08-17 一种骨折固定板及骨折固定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50641U true CN209450641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348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35266.5U Active CN209450641U (zh) 2017-08-17 2017-08-17 一种骨折固定板及骨折固定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506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1515A (zh) * 2020-02-25 2020-06-16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自贡市急救中心) 一种骨折固定辅助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81515A (zh) * 2020-02-25 2020-06-16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自贡市急救中心) 一种骨折固定辅助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091911B1 (en) Resection guides
US9333014B2 (en) Bone fixation and redu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ixation and reduction of a distal bone fracture and malunion
US9370386B2 (en) Plating concept for distal radial fractures
KR100904142B1 (ko) 골수내 고정 조립체 및 이것을 장착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EP2872073B1 (en) Metacarpal bone stabilization device
WO2003086212A3 (en) Orthopaedic fixation method and device
JP5442439B2 (ja) 骨折部を固定するための装置
JP2017119194A (ja) 骨折固定プレート
EP1952776A1 (en) Implant for fixing two fragments of bone together in osteotomy procedures
US20100168799A1 (en) Ulnar osteotomy plate including increased compression
KR101683566B1 (ko) 네일 체결 시스템
EP3720368B1 (en) Bone fixation assembly and implants
BRPI0608955A2 (pt) pino de referência
CN102429714B (zh) 桡骨远端接骨板
CN209450641U (zh) 一种骨折固定板及骨折固定工具
CN108567465A (zh) Scarf截骨器
EP1887952B1 (en) Device for covered screwing of broken and shortened bones
CN107789048A (zh) 一种新型准确定位的创伤骨科用复位固定钳
CN104490451A (zh) 组合式截骨手术导板
CN209074834U (zh) 一种骨折固定板及骨折固定工具
CN109758209B (zh) 一种活页钉、轴钉及双平面截骨导向装置
CN106725810B (zh) 一种固定强度增加的内固定钢板
CN102551860B (zh) 接骨板
CN208892705U (zh) 辅助儿童肘内翻截骨的3d打印导航模板
CN207445005U (zh) 精准定位椎间孔微创通道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16

Address after: 643000 No. 19 Tanmulin Street, Ziliujing District, Zig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Zigong City (First Aid Center of Zigong City)

Address before: 643000 Sandalwood Forest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Ziliujing District, Zigong City, Sichuan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Shi Weixiang

Patentee before: Luo Xiaozh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