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48812U - 镜头组件、相机模组、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镜头组件、相机模组、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48812U
CN209448812U CN201920503435.6U CN201920503435U CN209448812U CN 209448812 U CN209448812 U CN 209448812U CN 201920503435 U CN201920503435 U CN 201920503435U CN 209448812 U CN209448812 U CN 2094488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region
protection structure
lens barrel
eye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34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韦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034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488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488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488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及第一镜片。镜筒包括镜筒顶面;第一镜片的物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环绕第二区域,第二区域自第一区域凸出,第一镜片的一部分收容在镜筒内,第二区域凸出于镜筒顶面;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保护结构,第一保护结构用于防止光线经过连接处后投射到相机模组的影像传感器上。第二区域凸出于镜筒顶面,在镜头组件外部的光线从第二区域进入到镜筒内时,光线不会被镜筒遮挡,以使能够进入镜头组件的光线具有较大的入射角;同时,在连接处设置第一保护结构,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后不会投射到相机模组的影像传感器上,以避免影像传感器会形成鬼影。本申请还公开了相机模组、前壳装置及移动终端。

Description

镜头组件、相机模组、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镜头组件、相机模组、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移动终端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相机模组,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
相关技术的相机模组包括镜头组件,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和镜片,镜片一般都完全收容在镜筒内,以方便镜片的安装,并避免镜片在生产、运输、装配等过程中受到磕碰而被刮花。然而,现有的相机模组光线能够进入的入射角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镜头组件、相机模组、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本申请的镜头组件包括镜筒及第一镜片。所述镜筒包括镜筒顶面;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环绕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自所述第一区域凸出,所述第一镜片的一部分收容在所述镜筒内,所述第二区域凸出于所述镜筒顶面;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保护结构,所述第一保护结构用于防止光线经过所述连接处后投射到相机模组的影像传感器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护结构为所述第一镜片的一部分,所述第一保护结构位于所述连接处并平滑地连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曲面,所述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保护结构的曲率半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保护结构为遮光的镀层,所述第一保护结构覆盖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区域及部分所述第二区域。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镜筒包括环状镜筒侧壁及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自所述镜筒侧壁的一端向光轴方向凸出,所述镜筒侧壁与所述限位环共同围成有收容腔,所述限位环围成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收容孔;所述第一镜片包括镜片侧面,所述镜片侧面连接并环绕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镜片安装在所述收容孔内,所述镜片侧面与所述限位环的内壁结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镜筒顶面开设环形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环绕所述收容孔并与所述收容孔连通;所述第一保护结构呈环状,所述第一保护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覆盖所述第一区域及部分所述第二区域。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包括底面、内侧面及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环绕所述底面,所述内侧面环绕所述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底面和所述内侧面,所述连接面及所述内侧面形成有第二保护结构,所述第二保护结构用于防止光线经过所述连接面和/或所述内侧面后投射到所述影像传感器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镜片抵接的第二镜片,所述第二镜片的物侧面包括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及第五区域,所述第四区域环绕所述第五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环绕所述第四区域,所述第四区域连接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五区域,所述第五区域相对所述第三区域朝所述第一镜片凸出,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面抵触,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五区域均收容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内侧面抵触,所述第五区域与所述连接面抵触;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五区域上形成有第三保护结构,所述第三保护结构用于防止光线经过所述第四区域和/或所述第五区域后投射到所述影像传感器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保护结构为所述连接面和所述内侧面形成的磨砂结构,所述第三保护结构为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五区域的磨砂结构。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保护结构为镀在所述连接面和所述内侧面上的镀层,所述第三保护结构为镀在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五区域的镀层。
本申请的相机模组包括基板、上述任意一项实施方式所述的镜头组件及影像传感器;所述镜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影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镜片对应。
本申请的前壳装置包括显示模组、盖板及上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开设有通光孔;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并遮挡所述通光孔;所述镜筒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与所述盖板相背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伸入所述通光孔。
本申请的移动终端包括机壳及上述实施方式的前壳装置,所述机壳形成有安装槽;所述前壳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相机模组和所述显示模组收容在所述安装槽内。
本申请的移动终端、前壳装置、相机模组及镜头组件中,第一镜片的第二区域凸出于镜筒顶面,在镜头组件外部的光线从第二区域进入到镜筒内时,光线不会被镜筒遮挡,以使能够进入镜头组件的光线(入射光)具有较大的入射角(视场范围较大);同时,在连接处设置第一保护结构,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后不会投射到相机模组的影像传感器上,以避免影像传感器会形成鬼影。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镜头组件的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与图2中II处对应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剖视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的剖视图。
图8至图1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前壳装置的剖视图。
图1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100包括镜筒10及第一镜片20。镜筒10包括镜筒顶面11。第一镜片20的物侧面S1包括第一区域21及第二区域22,第一区域21环绕第二区域22,第二区域22自第一区域21凸出,第一镜片20的一部分收容在镜筒10内,第二区域22凸出于镜筒顶面11;第一区域21与第二区域22的连接处23形成有第一保护结构31,第一保护结构31用于防止光线经过连接处23后投射到相机模组200的影像传感器52上。
请结合图2及图3,连接处23不仅包括第一区域21与第二区域22相连接的连接线,还包括第一区域21的靠近该连接线的区域、以及第二区域22的靠近该连接线的区域。例如,连接处23包括第一区域21的靠近连接线一端的宽度为0.2mm-2mm的环形区域、以及第二区域22的靠近连接线一端的宽度为0.2mm-2mm的环形区域。
请参阅图1及图2,第一保护结构31可以为第一镜片20的一部分,此时,第一保护结构31与第一镜片20为一体结构;请参阅图4及图6,第一保护结构31与第一镜片20也可以为分体结构,第一保护结构31设置在第一镜片20的上。
请参阅图1,第一保护结构31能够改变连接处23处的折射率,当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时,第一保护结构31会将入射光折射至影像传感器52以外的区域,以使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后不会投射到影像传感器52上;第一保护结构31还可以为遮光结构,此时,当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时,入射光会被第一保护结构31遮挡(或吸收),从而使入射光无法进入到镜筒10内;第一保护结构31还可以为反射结构,此时,当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时,入射光会被第一保护结构31反射至镜筒10外,从而使入射光无法进入到镜筒10内。
本申请的镜头组件100中,第一镜片20的第二区域22凸出于镜筒顶面11,在镜头组件100外部的光线(入射光)从第二区域22进入到镜筒10内时,光线不会被镜筒10遮挡,以使能够进入镜头组件100的光线(入射光)具有较大的入射角(视场范围较大);同时,在连接处23设置第一保护结构31,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后不会投射到相机模组200的影像传感器52上,以避免影像传感器52会形成鬼影。
请参阅图1,本申请的镜头组件100包括镜筒10、第一镜片20、第二镜片40。
镜筒10包括环状镜筒侧壁12及限位环13,限位环13自镜筒侧壁12的一端向光轴OO1方向凸出(即,限位环13在径向突出),镜筒侧壁12与限位环13共同围成有收容腔14,限位环13围成有与收容腔14连通的收容孔15。本实施方式中,光轴OO1与镜筒10的中心轴重合,镜筒10包括镜筒顶面11,镜筒顶面11可以由镜筒侧壁12的端面和限位环13的端面共同组成,此时,镜筒侧壁12的端面与限位环13的端面齐平。镜筒顶面11可以呈圆环形、方环形、椭圆环状、多边形环状。收容孔15的横截面(垂直于光轴OO1的截面)可以呈圆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镜筒顶面11即为镜筒侧壁12的一个端面,此时,限位环13相对镜筒顶面11凹陷。
第一镜片20的物侧面S1包括第一区域21及第二区域22。第一区域21环绕第二区域22,第二区域22自第一区域21凸出,第一镜片20的一部分收容在镜筒10内,第二区域22凸出于镜筒顶面11。
请结合图2及图3,第一区域21与第二区域22的连接处23形成有第一保护结构31,第一保护结构31用于防止入射光经过连接处23后投射到相机模组200的影像传感器52上。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结构31可以为第一镜片20的一部分,此时,第一保护结构31与第一镜片20为一体结构,第一保护结构31位于连接处23并平滑地连接第一区域21和第二区域22,第二区域22为曲面,第一保护结构31也为曲面,第二区域22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保护结构31的曲率半径;可以理解,第二区域22的任意一个位置上的曲率半径均小于第一保护结构31的任意一个位置上的曲率半径。当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时,第一保护结构31会将光线折射至影像传感器52以外的区域,以使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后不会投射到影像传感器52上。
请结合图2及图3,第一镜片20的像侧面S2开设有定位槽24,定位槽24包括底面241、内侧面242及连接面243,连接面243连接底面241,内侧面242环绕连接面241及底面241,连接面243连接底面241和内侧面242。定位槽24开设在第一镜片20的像侧面S2的中心位置,定位槽24的中心轴与第二区域22的中心轴重合。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槽24的直径D1小于或等于第二区域22的直径D2。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定位槽24的直径也可以大于第二区域22的直径D2。
第一镜片20包括镜片侧面25,镜片侧面25连接并环绕第一区域21。镜片侧面25为圆柱面。第一镜片20安装在收容孔15内,镜片侧面25与限位环13的内壁结合。
连接面243和内侧面242可形成有第二保护结构32,第二保护结构32用于防止光线经过连接面243和/或内侧面242后投射到影像传感器52上。具体地,当入射光经过第二保护结构32上时,第二保护结构32能够遮挡(或吸收)、反射或折射入射光,从而使入射光不会投射至影像传感器52;当镜筒10内部的反射光经过第二保护结构32上时,第二保护结构32能够遮挡(或吸收)、反射或折射该反射光,从而使该反射光不会投射至影像传感器52。
连接面243可以是整个面均形成有第二保护结构32;或者,连接面243的一部分形成有第二保护结构32,例如,连接面243的靠近内侧面24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保护结构32。内侧面242可以是整个面均形成有第二保护结构32;或者,内侧面242的一部分形成有第二保护结构32,例如,内侧面242靠近连接面243的一端形成有第二保护结构32。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保护结构32为连接面243和内侧面242形成的磨砂结构或者雾化结构,此时,第二保护结构32与第一镜片20为一体结构。当入射光经过第二保护结构32时,入射光会在第二保护结构32上朝多个方向折射,从而能够减少入射光经过第二保护结构32后投射至影像传感器52的光量;当镜筒10内的光线反射至第二保护结构32上时,光线会在第二保护结构32上发生漫反射,从而能够减少光线经过第二保护结构32后投射至影像传感器52的光量。
第二镜片40安装在收容腔14内,第二镜片40抵接在第一镜片20及限位环13上。第二镜片40的物侧面S3包括第三区域41、第四区域42及第五区域43。第四区域42环绕第五区域43,第三区域41环绕第四区域42及第五区域43,第四区域42连接第三区域41和第五区域43,第五区域43相对第三区域41朝第一镜片20凸出。第三区域41抵持在第一镜片20的像侧面S2及限位环13的远离镜筒顶面11的一侧上,第四区域42和第五区域43均收容在定位槽24内,第四区域42与内侧面242抵触,第五区域44与连接面243抵触。
第四区域42和第五区域43上形成有第三保护结构33,第三保护结构33用于防止光线经过第四区域42和/或第五区域43后投射到影像传感器52上。具体地,当入射光经过第三保护结构33上时,第三保护结构33能够遮挡(或吸收)、反射或折射入射光,从而使入射光不会投射至影像传感器52;当镜筒10内部的反射光经过第三保护结构33上时,第三保护结构33能够遮挡(或吸收)、反射或折射该反射光,从而使该反射光不会投射至影像传感器52。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保护结构33为第四区域42和第五区域43上形成的磨砂结构或者雾化结构或雾化结构,此时,第二保护结构32与第一镜片20为一体结构。当入射光经过第三保护结构33时,入射光会在第三保护结构33上朝多个方向折射,从而能够减少入射光经过第三保护结构33后投射至影像传感器52的光量;当镜筒10内的光线反射至第三保护结构33上时,光线会在第三保护结构33上发生漫反射,从而能够减少光线经过第三保护结构33后投射至影像传感器52的光量。
本申请的镜头组件100中,第一镜片20的第二区域22凸出于镜筒顶面11,在镜头组件100外部的光线(入射光)从第二区域22进入到镜筒10内时,光线不会被镜筒10遮挡,以使能够进入镜头组件100的光线(入射光)具有较大的入射角(视场范围较大);同时,在连接处23设置第一保护结构31,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后不会投射到相机模组200的影像传感器52上,以避免影像传感器52会形成鬼影。本申请的镜头组件100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保护结构31为第一镜片20的一部分,从而减少了镜头组件100的元件数量并便于镜头组件100的组装;第一镜片20安装在收容孔15内,并使镜片侧面25与限位环13的内壁结合,从而使第二区域22能够更多地凸出于镜筒顶面11,并能够增大第二区域22的入射角;第二镜片20抵接在限位环13的远离镜筒顶面11上,从而便于第二镜片20固定在镜筒10上;第一镜片20开设有定位槽24,从而便于将第二镜片40定位安装在第一镜片20上;连接面243和内侧面242形成有第二保护结构32,能够减少光线经过第二保护结构32后投射至影像传感器52的光量;第四区域42和第五区域43上形成有第三保护结构33,能够减少光线经过第三保护结构33后投射至影像传感器52的光量。
请参阅图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结构31为遮光的镀层,第一保护结构31覆盖至少一部分第一区域21及部分第二区域22。具体地,第一保护结构31为镀设(或涂布)在连接处23的反射膜或黑色油墨,此时,第一保护结构31与第一镜片20为分体结构。
若第一保护结构31为反射膜,当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时,入射光会被第一保护结构31反射至镜筒10外,从而使入射光无法进入到镜筒10内。若第一保护结构31为黑色油墨,当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时,入射光会被第一保护结构31遮挡,从而使入射光无法进入到镜筒10内。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结构31能够阻止入射光透过,以防止入射光经过连接处23后投射到影像传感器52上并形成鬼影。
请参阅图5及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筒顶面11开环形安装槽16,安装槽16环绕收容孔15并与收容孔15连通。第一保护结构31呈环状,第一保护结构31安装在安装槽16内并覆盖第一区域21及部分第二区域22。
具体地,第一保护结构31可以为遮光片,当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时,入射光会被第一保护结构31遮挡(或吸收),从而使入射光无法进入到镜筒10内。第一保护结构31可以完全覆盖第一区域21及连接处23。本实施方式中,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时会被遮挡,以防止光线经过连接处23后投射到影像传感器52上并形成鬼影。
请参阅图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保护结构33为镀在第四区域42和第五区域43上的镀层,第二保护结构32为镀在连接面243和内侧面242上的镀层。本实施方式的镀层均可以为反射膜或黑色油墨。此时,第二保护结构32与第一镜片20为分体结构,第三保护结构33与第二镜片40为分体结构。
若第二保护结构32为反射膜,当入射光经过第二保护结构32时,入射光会被第二保护结构32反射至镜筒10外,从而使入射光无法进入到镜筒10内;当镜筒10内部的反射光经过第二保护结构32时,反射光会被第二保护结构32反射至影像传感器52之外的区域,从而使经过第二保护结构32的反射光不会被反射至影像传感器52上。若第二保护结构32为黑色油墨,当入射光经过第二保护结构32时,入射光会被第二保护结构32遮挡(或吸收),从而使入射光无法进入到镜筒10内;当镜筒10内部的反射光经过第二保护结构32时,反射光会被第二保护结构32吸收,从而使经过第二保护结构32的反射光不会被反射至影像传感器52上。
若第三保护结构33为反射膜,当入射光经过第三保护结构33时,入射光会被第三保护结构33反射至镜筒10外,从而使入射光无法进入到镜筒10内;当镜筒10内部的反射光经过第三保护结构33时,反射光会被第三保护结构33反射至影像传感器52之外的区域,从而使经过第三保护结构33的反射光不会被反射至影像传感器52上。若第三保护结构33为黑色油墨,当入射光经过第三保护结构33时,入射光会被第三保护结构33吸收,从而使入射光无法进入到镜筒10内;当镜筒10内部的反射光经过第三保护结构33时,反射光会被第三保护结构33遮挡(或吸收),从而使反射光不会被反射至影像传感器52上。
请参阅图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镜头组件100中的镜片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例如,镜片的数量也可以为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等。多个镜片至少包括第一镜片20和第二镜片40。镜头组件100还可包括遮光片101,遮光片101呈环状并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个镜片之间。位于第一镜片20和第二镜片40之间的遮光片101收容在定位槽24内、并夹持在连接面243与第五区域43之间。
请参阅图7,本申请的相机模组200包括基板51、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100及影像传感器52。镜头组件100设置在基板51上。影像传感器52设置在基板51上并与第一镜片20对应。
基板51可以为印刷电路板、柔性电路板或软硬结合板。镜筒10的远离镜筒顶面11一端设置在基板51上。影像传感器52与第一镜片11对应指的是:光轴穿过影像传感器11的中心;或者说,第一镜片20的中心轴穿过影像传感器11的中心。镜筒10可以直接安装在基板51上;或者,相机模组200还包括环形的镜座(图未示),镜座安装在基板51上,镜筒10安装在镜座的远离基板51的一端以通过镜座安装在基板51上。当镜筒10直接安装在基板51上时,影像传感器52可以收容在镜筒10内;当镜筒10通过镜座安装在基板51上时,影像传感器52可以收容在镜座内。
本申请的相机模组200中,第一镜片20的第二区域22凸出于镜筒顶面11,在镜头组件100外部的光线(入射光)从第二区域22进入到镜筒10内时,光线不会被镜筒10遮挡,以使能够进入镜头组件100的光线(入射光)具有较大的入射角(视场范围较大);同时,在连接处23设置第一保护结构31,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后不会投射到相机模组200的影像传感器52上,以避免影像传感器52会形成鬼影。
请参阅图8,本申请的前壳装置300包括显示模组61、盖板62及上述实施方式的相机模组200。显示模组61开设有通光孔611。盖板62设置在显示模组61的一侧并遮挡通光孔611。镜筒11位于显示模组61的与盖板62相背的一侧,第二区域22伸入通光孔611。
显示模组6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模组。通光孔611的横截面呈圆形。通光孔611的直径小于镜筒11的直径,镜筒11位于通光孔611外。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第二区域22完全伸入到通光孔611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通光孔611的横截面也可以呈矩形、椭圆形、多边形。通光孔611的横截面形状与收容孔15的横截面形状对应,例如,当收容孔15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时,通光孔611的横截面形状呈圆形。
现有的前壳装置中,为了使相机模组具有较大的入射角,并避免前壳装置外部的光线被显示模组遮挡而进入不了相机模组,相机模组的镜筒和镜片均伸入在显示模组开设的通光孔内,从而导致通光孔的直径较大。
本申请的前壳装置300中,第一镜片20的第二区域22凸出于镜筒顶面11,在镜头组件100外部的光线(入射光)从第二区域22进入到镜筒10内时,光线不会被镜筒10遮挡,以使能够进入镜头组件100的光线(入射光)具有较大的入射角(视场范围较大),只开设较小的通光孔611即可获取与现有前壳装置中开设较大的通光孔一样的入光量;同时,在连接处23设置第一保护结构31,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后不会投射到相机模组200的影像传感器52上,以避免影像传感器52会形成鬼影;进一步地,前壳装置300通过在镜筒顶面11与显示模组61之间设置密封件63,从而能够避免前壳装置300外部的灰尘和水汽进入到通光孔611内并粘附在第一镜片20上,进而能够保证相机模组200的成像质量。
请参阅图9及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前壳装置300还可包括密封件63,密封件63设置在镜筒10与显示模组61之间,密封件63环绕通光孔611。密封件63用于密封镜筒顶面11与显示模组61之间的间隙。密封件63可以呈圆环形、方环形、椭圆环状、多边形环状;更具体地,密封件63的镜筒顶面11的形状对应,例如,当镜筒顶面11呈圆环形时,密封件63也呈圆环形;当镜筒顶面11呈方环形时,密封件63也呈方环形。密封件63为圆环状柔软材料,例如,密封件63可以为圆环状泡棉、圆环状硅胶等。密封件63的内径大于通光孔611的直径,密封件63的中心轴与通光孔611的中心轴重合。
本实施方式的前壳装置300通过在镜筒10与显示模组61之间设置密封件63,从而能够避免前壳装置300外部的灰尘、水汽等沿着镜筒顶面11与显示模组6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通光孔611内。
请参阅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密封件63的面积大于镜筒顶面11的面积,密封件63完全覆盖镜筒顶面11。更具体地,密封件63还遮挡第一区域21的一部分。如此,密封件63能够较好地密封镜筒顶面11与显示模组61之间的间隙。
请继续参阅图9,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密封件63与第一区域21相间隔,并且密封件63与第一保护结构31相间隔。具体地,当密封件63遮挡第一区域21及第一保护结构31时,沿着相机模组200的光轴方向,密封件63与第一保护结构31相间隔,密封件63与第一区域21相间隔。如此,密封件63不会与第一镜片20相抵触,从而能避免密封件63与第一镜片20抵触时力度太大而压迫第一镜片20从限位环13内脱落。
请参阅图10及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前壳装置300还包括遮光件64,遮光件64设置在通光孔611的内表面并防止显示模组61因显示画面等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光孔611内。具体地,遮光件64设置在通光孔611的整个内表面上,密封件64呈环状并环绕第二区域22。
遮光件64可以为黑色油墨或黑色胶水;当遮光件64为黑色胶水时,遮光件64可以通过点胶在通光孔611的内表面上形成;当遮光件64为黑色油墨时,遮光件64可通过在通光孔611的内表面上黑色油墨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前壳装置300通过在通光孔611的内表面上设置遮光件64,从而能够防止显示模组61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光孔611并投射到影像传感器52上,进而能够提高影像传感器52的成像质量。
请参阅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前壳装置300还可同时包括遮光件64和密封件63。遮光件64设置在通光孔611的内表面并防止显示模组61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光孔611内。密封件63设置在镜筒10与显示模组61之间,密封件63环绕通光孔611及遮光件64。密封件63用于密封镜筒顶面11与显示模组61之间的间隙。
本实施方式的前壳装置300通过在通光孔611的内表面上设置遮光件64,从而能够防止显示模组61发出的光线进入通光孔611并投射到影像传感器52上,进而能够提高影像传感器52的成像质量;同时,前壳装置300通过在镜筒10与显示模组61之间设置密封件63,从而能够避免前壳装置300外部的灰尘、水汽等沿着镜筒顶面11与显示模组6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通光孔611内。
请参阅图12,本申请的移动终端400包括机壳70及上述实施方式的前壳装置300。机壳70形成有安装槽(图未示)。前壳装置300安装在机壳70上,相机模组200和显示模组61收容在安装槽内。
本申请的移动终端400中,第一镜片20的第二区域22凸出于镜筒顶面11,在镜头组件100外部的光线(入射光)从第二区域22进入到镜筒10内时,光线不会被镜筒10遮挡,以使能够进入镜头组件100的光线(入射光)具有较大的入射角(视场范围较大);同时,在连接处23设置第一保护结构31,入射光经过第一保护结构31后不会投射到相机模组200的影像传感器52上,以避免影像传感器52会形成鬼影。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包括:
镜筒,所述镜筒包括镜筒顶面;及
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面包括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环绕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自所述第一区域凸出,所述第一镜片的一部分收容在所述镜筒内,所述第二区域凸出于所述镜筒顶面;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二区域的连接处形成有第一保护结构,所述第一保护结构用于防止光线经过所述连接处后投射到相机模组的影像传感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结构为所述第一镜片的一部分,所述第一保护结构位于所述连接处并平滑地连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为曲面,所述第二区域的曲率半径小于所述第一保护结构的曲率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结构为遮光的镀层,所述第一保护结构覆盖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区域及部分所述第二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包括环状镜筒侧壁及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自所述镜筒侧壁的一端向光轴方向凸出,所述镜筒侧壁与所述限位环共同围成有收容腔,所述限位环围成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收容孔;所述第一镜片包括镜片侧面,所述镜片侧面连接并环绕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镜片安装在所述收容孔内,所述镜片侧面与所述限位环的内壁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顶面开设环形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环绕所述收容孔并与所述收容孔连通;所述第一保护结构呈环状,所述第一保护结构安装在所述安装槽内并覆盖所述第一区域及部分所述第二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包括底面、内侧面及连接面,所述连接面环绕所述底面,所述内侧面环绕所述连接面,所述连接面连接所述底面和所述内侧面,所述连接面及所述内侧面形成有第二保护结构,所述第二保护结构用于防止光线经过所述连接面和/或所述内侧面后投射到所述影像传感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镜片抵接的第二镜片,所述第二镜片的物侧面包括第三区域、第四区域、及第五区域,所述第四区域环绕所述第五区域,所述第三区域环绕所述第四区域,所述第四区域连接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五区域,所述第五区域相对所述第三区域朝所述第一镜片凸出,所述第三区域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面抵触,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五区域均收容在所述定位槽内,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内侧面抵触,所述第五区域与所述连接面抵触;所述第四区域与所述第五区域上形成有第三保护结构,所述第三保护结构用于防止光线经过所述第四区域和/或所述第五区域后投射到所述影像传感器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保护结构为所述连接面和所述内侧面形成的磨砂结构,所述第三保护结构为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五区域的磨砂结构;或
所述第二保护结构为镀在所述连接面和所述内侧面上的镀层,所述第三保护结构为镀在所述第四区域和所述第五区域上的镀层。
9.一种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机模组包括:
基板;
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及
影像传感器,所述影像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与所述第一镜片对应。
10.一种前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装置包括:
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开设有通光孔;
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显示模组的一侧并遮挡所述通光孔;及
权利要求9所述的相机模组,所述镜筒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与所述盖板相背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伸入所述通光孔。
1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形成有安装槽;及
权利要求10所述的前壳装置,所述前壳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壳上,所述相机模组和所述显示模组收容在所述安装槽内。
CN201920503435.6U 2019-04-12 2019-04-12 镜头组件、相机模组、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Active CN2094488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3435.6U CN209448812U (zh) 2019-04-12 2019-04-12 镜头组件、相机模组、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3435.6U CN209448812U (zh) 2019-04-12 2019-04-12 镜头组件、相机模组、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48812U true CN209448812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34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3435.6U Active CN209448812U (zh) 2019-04-12 2019-04-12 镜头组件、相机模组、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4881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4427A1 (zh) * 2019-05-08 2020-11-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2711136A (zh) * 2019-10-25 2021-04-27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装置、拦光器及其消除杂散光的方法
CN113570578A (zh) * 2021-07-29 2021-10-29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片鬼影现象检测方法、装置
CN114125204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其制备方法、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24427A1 (zh) * 2019-05-08 2020-11-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2711136A (zh) * 2019-10-25 2021-04-27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装置、拦光器及其消除杂散光的方法
CN114125204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其制备方法、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125203A (zh) * 2020-08-28 2022-03-01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其制备方法、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125203B (zh) * 2020-08-28 2024-03-08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其制备方法、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125204B (zh) * 2020-08-28 2024-05-14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其制备方法、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570578A (zh) * 2021-07-29 2021-10-29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片鬼影现象检测方法、装置
CN113570578B (zh) * 2021-07-29 2024-05-17 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镜片鬼影现象检测方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48812U (zh) 镜头组件、相机模组、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CN209560182U (zh) 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US11921267B2 (en) Optical path folding element,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300828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0658582A (zh) 显示装置
CN106199896A (zh) 镜头模块
CN108418910B (zh) 电子装置
US20120176801A1 (en) Flash lens and flash module employing the same
CN110196477B (zh) 镜头、相机模组、电子装置和镜头的制造方法
US20240022804A1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5306798A (zh) 一种带有近距离光测距功能的闪光灯照明模组及摄像装置
US20220279104A1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09821470U (zh) 前壳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8494897B (zh) 电子装置
CN205283677U (zh) 一种带有近距离光测距功能的闪光灯照明模组及摄像装置
TWI714518B (zh)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207965441U (zh) 一种红外透盖及具有其的红外成像装置
JP2020027295A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
CN213986995U (zh) 成像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2839117B (zh) 电子设备
CN209821473U (zh) 镜头、相机模组及电子装置
US8016495B2 (en) Lens, lens module,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same
CN107483796A (zh) 摄像头组件及终端
CN113741135A (zh) 一种投影屏幕及投影装置
US20210168271A1 (en) Termin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