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43312U - 空铁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43312U
CN209443312U CN201821344656.5U CN201821344656U CN209443312U CN 209443312 U CN209443312 U CN 209443312U CN 201821344656 U CN201821344656 U CN 201821344656U CN 209443312 U CN209443312 U CN 209443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girder
supporting member
iron series
series system
elastic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446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敏
张敏
武长虹
孙继辉
陈加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Ai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446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43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43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43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ailway Tra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铁系统,该空铁系统包括支撑立柱、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均设置在支撑立柱上,第一轨道梁的底部和第二轨道梁的底部之间具有缝隙,空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的弹性支撑组件,弹性支撑组件设置为将缝隙填充并以弹性缓冲的方式降低列车通过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时产生的颠簸。通过弹性支撑组件将第一轨道梁的底部与第二轨道梁的底部之间的缝隙填充,在列车通过该缝隙时,弹性支撑组件在列车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以抵消弹性支撑组件受到的冲击力,从而能够减轻列车通过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时产生的颠簸。

Description

空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铁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铁系统。
背景技术
空铁系统,即悬挂式空中轨道交通系统,与地铁和有轨电车不同,空铁的轨道在列车的上方,是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运行的一种轨道交通,列车以悬挂的方式在空中轨道下方运行。空铁能够将地面的交通移至空中,具有无需扩展城市现有的公路设施即可缓解城市交通难题的优势。特别是近几年来,空铁已经开始在一些城市投入使用。
现有空铁系统的轨道梁均采用钢箱梁结构,多个轨道梁连接在一起形成列车轨道,但是,考虑到轨道梁会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因此,在相邻的两个轨道梁之间设置有间隙,即轨道梁接缝,列车在通过轨道梁接缝时,车轮会与相邻的两个轨道梁碰撞,产生极大的颠簸,严重影响列车内驾乘人员的乘车体验。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铁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空铁系统的列车在通过轨道梁接缝时,因车轮与轨道梁碰撞而产生极大的颠簸,从而严重影响列车内驾乘人员的乘车体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铁系统,空铁系统包括支撑立柱、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均设置在支撑立柱上,第一轨道梁的底部和第二轨道梁的底部之间具有缝隙,空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的弹性支撑组件,弹性支撑组件设置为将缝隙填充并以弹性缓冲的方式减轻列车通过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时产生的颠簸。
在上述的空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弹性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构件和弹性构件,支撑构件设置在第一轨道梁和/或第二轨道梁上,弹性构件设置在支撑构件上,弹性构件的一端与第一轨道梁连接或抵靠,另一端与第二轨道梁连接或抵靠。
在上述的空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弹性构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空心结构。
在上述的空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弹性构件的上表面、第一轨道梁的轨道表面以及第二轨道梁的轨道表面均齐平设置。
在上述的空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轨道梁上的第一支撑构件和设置在第二轨道梁上的第二支撑构件,第一支撑构件和第二支撑构件呈插接设置,弹性构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设置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第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上,第二部分设置在第二支撑构件上,第一部分的第一端与第一轨道梁连接或抵靠,第二部分的第一端与第二轨道梁连接或抵靠,连接部分将第一部分的第二端和第二部分的第二端相连。
在上述的空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一支撑构件与第一轨道梁固定连接或者设置为一体。
在上述的空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第二支撑构件与第二轨道梁固定连接或者设置为一体。
在上述的空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支撑构件为支撑板。
在上述的空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弹性构件为弹性板。
在上述的空铁系统的优选技术方案中,弹性构件由橡胶材料制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弹性支撑组件将第一轨道梁的底部与第二轨道梁的底部之间的缝隙填充,在列车通过该缝隙时,弹性支撑组件可以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即弹性支撑组件在列车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以抵消弹性支撑组件受到的冲击力,从而能够减轻列车通过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之间时产生的颠簸,进而能够提高列车内驾乘人员的乘车体验。
进一步地,在弹性构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空心结构,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弹性构件受到冲击力时,能够增加弹性构件的变形量,以使弹性构件吸收更多的冲击力,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弹性构件的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水平”、“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空铁系统的列车在通过轨道梁接缝时,因车轮与轨道梁碰撞而产生极大的颠簸,从而严重影响列车内驾乘人员的乘车体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空铁系统,旨在减轻列车在通过轨道梁接缝时产生的颠簸,以提高列车内驾乘人员的乘车体验。
具体地,如图1所示,空铁系统包括支撑立柱1、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均设置在支撑立柱1上,第一轨道梁2的底部和第二轨道梁3的底部之间具有缝隙,空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之间的弹性支撑组件4,弹性支撑组件4设置为将缝隙填充并以弹性缓冲的方式减轻列车通过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之间时产生的颠簸。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是相邻设置的两个轨道梁,众所周知,轨道梁在受热的情况下会伸长,如果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之间没有缝隙,则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在受热伸长后会相互挤压而导致第一轨道梁2和/或第二轨道梁3产生变形,为了避免发生上述情况,在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之间均设置有缝隙,即轨道梁接缝5。然而,列车在通过轨道梁接缝5时,会产生极大的颠簸,为了消除或减轻列车在通过轨道梁接缝5时产生的颠簸,在轨道梁接缝5处设置弹性支撑组件4,即通过弹性支撑组件4将第一轨道梁2与第二轨道梁3之间的缝隙填充,在列车通过该缝隙时,弹性支撑组件4可以起到弹性缓冲的作用,即弹性支撑组件4在列车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以抵消弹性支撑组件4受到的冲击力,从而能够减轻列车通过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之间时产生的颠簸,进而能够提升列车内驾乘人员的乘车体验。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实施例一
弹性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构件41和弹性构件42,支撑构件41设置在第一轨道梁2或第二轨道梁3上,弹性构件42设置在支撑构件41上,弹性构件42的一端与第一轨道梁2连接或抵靠,另一端与第二轨道梁3连接或抵靠。即,将支撑构件41固定在轨道梁接缝5的底部,弹性构件42固定在支撑构件41的上部,支撑构件41对弹性构件42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其中,支撑构件41可以设置在第一轨道梁2上,则支撑构件41的一端与第一轨道梁2固定连接或者设置为一体,为避免支撑构件41限制轨道梁的伸缩,支撑构件41的另一端与第二轨道梁3活动连接,例如以滑动的方式连接;当然,支撑构件41还可以设置在第二轨道梁3上,则支撑构件41的一端与第二轨道梁3固定连接或者设置为一体,为避免支撑构件41限制轨道梁的伸缩,支撑构件41的另一端与第一轨道梁2活动连接。此外,弹性构件42的两端可以分别抵靠在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上,或者分别与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连接,再或者,弹性构件42的一端与第一轨道梁2连接,弹性构件42的另一端低靠在第二轨道梁3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调整弹性构件42与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之间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能够将弹性构件42填充在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之间即可。
优选地,弹性构件42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空心结构,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增加弹性构件42的变形量,从而能够增强弹性构件42的缓冲作用,而空心结构的具体数量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弹性构件42的上表面、第一轨道梁2的轨道表面以及第二轨道梁3的轨道表面均齐平设置,即弹性构件42的上表面、第一轨道梁2的轨道表面以及第二轨道梁3的轨道表面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优选地,弹性构件42设置为弹性板,弹性板的尺寸根据轨道梁接缝5设计,以使弹性板能够正好填充在轨道梁接缝5内。而弹性构件42优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地,支撑构件41设置为支撑板,支撑板的具体尺寸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只要通过支撑板能够将弹性构件42支撑固定在轨道梁接缝5内即可。而支撑构件41优先采用与轨道梁相同的材料制成。
实施例二
弹性支撑组件4包括支撑构件41和弹性构件42,支撑构件41包括第一支撑构件411和第二支撑构件412,第一支撑构件411设置在第一轨道梁2上,第二支撑构件412设置在第二轨道梁3上,第一支撑构件411和第二支撑构件412呈插接设置,弹性构件42包括第一部分421、第二部分422以及设置在第一部分421与第二部分422之间的连接部分423,第一部分421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411上,第二部分422设置在第二支撑构件412上,第一部分421的第一端4211与第一轨道梁2连接或抵靠,第二部分422的第一端4221与第二轨道梁3连接或抵靠,连接部分423将第一部分421的第二端4212和第二部分422的第二端4222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将弹性构件42沿轨道梁的延伸方向进行了加长,即将弹性构件42分别延伸到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的内部。为了使弹性构件42上表面、第一轨道梁2的轨道表面以及第二轨道梁3的轨道表面齐平,将第一轨道梁2的第一端21的厚度降低,在第一轨道梁2的第一端21的上部设置弹性构件42,在第一轨道梁2的第一端21的下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构件411,第一支撑构件411的长度L1大于第一轨道梁2的第一端21的长度L2,第一支撑构件411能够对第一轨道梁2的第一端21起到加强的作用,并能够对弹性构件42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样地,将第二轨道梁3的第一端31的厚度降低,在第二轨道梁3的第一端31的上部也设置有弹性构件42,在第二轨道梁3的第一端31的下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构件412,第二支撑构件412的长度L3大于第二轨道梁3的第一端31的长度L4,第二支撑构件412能够对第二轨道梁3的第一端31起到加强的作用,并能够对弹性构件42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支撑构件411和第二支撑构件412呈插接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411靠近第二支撑构件412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头4111,在第二支撑构件412靠近第一支撑构件411的一端设置有插接孔4121,当轨道梁受热伸长时,插接头4111可以插入插接孔4121内,当然,也可以将插接头设置在第二支撑构件412上,将插接孔设置在第一支撑构件411上。弹性构件42包括第一部分421、第二部分422以及连接部分423,连接部分423分别与第一部分421的第二端4212以及第二部分422的第二端4222固定连接,第一部分421可以设置为刚性连接件,以提高弹性构件42与第一轨道梁2的连接稳固性,刚性连接件的第一端4211与第一轨道梁2固定连接,或者,第一部分421设置为弹性连接件,以增强弹性构件42的减震效果,弹性连接件抵靠在第一轨道梁2上;同理,第二部分422可以设置为刚性连接件,以提高弹性构件42与第二轨道梁3的连接稳固性,刚性连接件的第一端4221与第二轨道梁3固定连接,或者,第二部分422设置为弹性连接件,以增强弹性构件42的减震效果,弹性连接件抵靠在第二轨道梁3上,这种对第一部分421和第二部分422的具体结构、第一部分421与第一轨道梁2的具体设置形式以及第二部分422与第二轨道梁3的具体设置形式的调整和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均应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连接部分423设置为弹性板,弹性板设置为中间厚两边薄的结构,即填充在轨道梁接缝5内的弹性板的厚度大,延伸到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内的弹性板的厚度小。
优选地,在弹性板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空心结构,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增加弹性板的变形量,从而能够增强弹性板的缓冲作用,而空心结构的具体数量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而弹性板优选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地,第一支撑构件411与第一轨道梁2固定连接或者设置为一体,即第一支撑构件411与轨道梁可以固定连接,便于第一支撑构件411的更换,或者,第一支撑构件411直接与第一轨道梁2设置为一体,以便于第一支撑构件411与第一轨道梁2一体成型制造,同理,第二支撑构件412与第二轨道梁3可以固定连接或者设置为一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第一支撑构件411与第一轨道梁2的具体连接形式以及第二支撑构件412与第二轨道梁3的具体连接形式,只要能够将第一支撑构件411与第一轨道梁2固定连接,以及能够第二支撑构件412与第二轨道梁3固定连接即可。此外,为避免第一支撑构件411和第二支撑构件412限制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的伸缩,在第一支撑构件411与第二支撑构件412之间设置有间隙,此间隙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验确定,或者根据经验确定,只要能够避免第一支撑构件411和第二支撑构件412限制第一轨道梁2和第二轨道梁3的伸缩即可。
此外,第一支撑构件411和第二支撑构件412均优选设置为支撑板,支撑板的具体尺寸可以在实际应用中灵活地设置,只要通过支撑板能够将弹性构件42支撑固定在轨道梁接缝5内即可。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空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铁系统包括支撑立柱、第一轨道梁和第二轨道梁,所述第一轨道梁和所述第二轨道梁均设置在所述支撑立柱上,所述第一轨道梁的底部和所述第二轨道梁的底部之间具有缝隙;
所述空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梁和所述第二轨道梁之间的弹性支撑组件,所述弹性支撑组件设置为将所述缝隙填充并以弹性缓冲的方式减轻列车通过所述第一轨道梁和所述第二轨道梁之间时产生的颠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构件和弹性构件,所述支撑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梁和/或所述第二轨道梁上,所述弹性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构件上,所述弹性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梁连接或抵靠,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轨道梁连接或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空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轨道梁的轨道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轨道梁的轨道表面均齐平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轨道梁上的第一支撑构件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轨道梁上的第二支撑构件,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构件呈插接设置,所述弹性构件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连接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上,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上,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轨道梁连接或抵靠,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轨道梁连接或抵靠,所述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一部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二端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一轨道梁固定连接或者设置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构件与所述第二轨道梁固定连接或者设置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构件为支撑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为弹性板。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空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由橡胶材料制成。
CN201821344656.5U 2018-08-20 2018-08-20 空铁系统 Active CN209443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4656.5U CN209443312U (zh) 2018-08-20 2018-08-20 空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44656.5U CN209443312U (zh) 2018-08-20 2018-08-20 空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43312U true CN209443312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08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44656.5U Active CN209443312U (zh) 2018-08-20 2018-08-20 空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43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2036B (zh) 一种分体式流线型钢-混凝土叠合箱梁
CN101565049B (zh) 铰接构架直线电机转向架
CN106049257A (zh) 设有防屈曲支撑的大跨度斜拉桥抗震结构
CN206438447U (zh) 一种防撞护栏
CN204726447U (zh) 一种具有低地板和高地板的车架
CN103696362A (zh) 跨座式轻型单轨交通轨道梁抗拉支座
CN209443312U (zh) 空铁系统
CN209162546U (zh) 用于空铁系统的减震组件
CN101699450B (zh) 一种桥上无缝道岔结构体系及其动力分析方法
CN113373785A (zh) 一种大跨度高速磁浮桥梁的梁缝分散结构
CN207644375U (zh) 悬挂式列车
CN204150058U (zh) 一种可自动调整刚度的低地板车弹性铰接装置
CN207644389U (zh) 悬挂式列车的车顶及具有其的悬挂式列车
CN110258198A (zh) 地铁线路减振与非减振过渡地段的板下刚度过渡设置方法
CN205737578U (zh) 液压拉索式空轨列车挡车器
CN104960536A (zh) 一种具有低地板和高地板的车架
CN209523080U (zh) 用于空铁系统的减震组件及空铁系统
CN203700944U (zh) 跨座式轻型单轨交通轨道梁抗拉支座
CN104827842B (zh) 悬架系统和车辆
CN208730735U (zh) 一种半挂车悬架
CN112429028A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贯通道
CN113089467A (zh) 一种适用于高速磁浮交通的大跨度桥梁梁端伸缩结构
CN207644385U (zh) 悬挂式列车车架以及悬挂式列车
CN207193831U (zh) 一种高速公路安全护栏
CN103741587A (zh) 超大跨度斜拉桥主梁位移弹性约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