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42665U - 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42665U
CN209442665U CN201821980883.7U CN201821980883U CN209442665U CN 209442665 U CN209442665 U CN 209442665U CN 201821980883 U CN201821980883 U CN 201821980883U CN 209442665 U CN209442665 U CN 2094426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river
collecting
cleaning
collect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8088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丁
张浩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Bo Roa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Bo Roa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Bo Road filed Critical Suzho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Bo Road
Priority to CN20182198088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426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426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426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包括沿河道的一侧或两侧而建的集水通道和清理通道,所述集水通道设有若干用于收集雨水的下水道板和若干收集生活用水或下水道排水的排水管,所述集水通道的下部设有筛网,所述集水通道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清理通道连通的连通口,所述清理通道内设有碎石层、粉煤灰层和沸石滤料层,所述清理通道的上部设有若干连通于所述河道的流道口。本实用新型的治理系统,通过集水通道收集雨水和生活废水,集水通道的下部设有过滤大颗粒垃圾的筛网,之后依次经过清理通道内的碎石层、粉煤灰层和沸石滤料层,除去水中的氮、磷、铅以及六价铬,最后经由流道口流至河道。

Description

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污染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面源污染治理系统。
背景技术
面源污染又称非点源污染,面源污染主要由地表的土壤泥沙颗粒、氮磷等营养物质、农药等有害物质、秸秆农膜等固体废弃物、畜禽养殖粪便污水、水产养殖饵料药物、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各种大气颗粒物沉降等,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农田排水等形式进入水体环境所造成,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潜伏性、累积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因此不易监测、难以量化,研究和防控的难度大,城市中的河道也面临着日常排污,雨水污染的问题,目前对于城市中河道的面源污染治理还是缺乏有效的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通过集水通道收集雨水和生活废水,集水通道的下部设有筛网,能够将一些较大的垃圾或者泥沙过滤,之后水依次经过清理通道内的碎石层、粉煤灰层和沸石滤料层,除去水中的氮、磷、铅以及六价铬,最后过滤后的水经由流道口流至河道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包括沿河道的一侧或两侧而建的集水通道和清理通道,所述集水通道和所述清理通道贴紧且平行设置,所述集水通道和所述清理通道皆为自地面延伸至所述河道底部的通道,所述清理通道位于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
所述集水通道的顶端设有若干用于收集雨水的下水道板,所述集水通道的侧壁设有若干收集生活用水或下水道排水的排水管,所述集水通道的下部设有过滤大颗粒泥沙的筛网,所述集水通道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清理通道连通的连通口,所述清理通道内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位于所述连通口的上方,自所述碎石层向上依次设有粉煤灰层和沸石滤料层,所述清理通道的上部设有若干连通于所述河道的流道口,所述清理通道的地面处栽种有绿化,所述流道口高于所述河道的水平面,且所述流道口低于所述排水管的水平高度。
进一步地说,所述治理系统还包括去污井,所述去污井位于所述集水通道的远离所述河道的一侧,所述去污井包括垂直通道和连接通道,所述垂直通道自地面打通至地下,所述连接通道横向设置,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垂直通道连通,且其另一端连通于所述集水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集水通道的连通处位于所述集水通道内的筛网处。
进一步地说,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集水井的连通处设有密封的门。
进一步地说,所述垂直通道的侧壁设有人梯,所述人梯从所述垂直通道的顶端地面处延伸至所述垂直通道的底端。
进一步地说,所述垂直通道的顶端口部设有防水盖。
进一步地说,所述集水通道和所述清理通道的侧壁皆为混凝土壁。
进一步地说,所述筛网为不锈钢筛网,所述不锈钢筛网的目数为8-16目。
进一步地说,所述筛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筛网之间间隔1-1.5m。
进一步地说,所述集水通道和所述清理通道的顶端地面铺设有透水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治理系统,雨水或者各种生活废水通过集水通道口部的下水道板和排水管收集并排入至集水通道,集水通道的下部设有筛网,能够将一些较大的垃圾或者泥沙过滤,之后水经过集水通道下端的连通口流至清理通道,水于清理通道内以此经过碎石层、粉煤灰层和沸石滤料层,通过碎石层、粉煤灰从和沸石滤料层除去水中的氮、磷、铅以及六价铬,最后过滤后的水经由流道口流至河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治理系统还设有去污井,集水通道内的晒网过滤泥沙等体积较大的物体,待聚集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清理掉,此时工人可以从去污井的人梯下到地下至集水通道的筛网处清理掉泥沙污物,去污井与集水通道的连通处设有密封的门,关闭时能够防止集水通道内的水流到去污井,去污井的顶部还设有防水盖,以防止雨水等流到去污井内
集水通道和清理通道的侧壁皆为混凝土制成的墙壁,在保证了通道强度的基础上,还能有效的加固河道两侧堤岸的牢固性,一举两得;另外清理通道的顶端地面处栽种有绿化,绿化的根部也能够延伸至清理通道内,吸收清理通道内的水中过滤的一些有毒物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治理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部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向视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河道1、集水通道2、下水道板21、排水管22、筛网23、连通口24、清理通道3、碎石层31、粉煤灰层32、沸石滤料层33、流道口34、绿化35、去污井4、垂直通道41、连接通道42、门43、密封件431、人梯44、垂直通道的顶端地面处411、防水盖413和透水砖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如图1到图3所示:包括沿河道1的一侧或两侧而建的集水通道2和清理通道3,所述集水通道和所述清理通道贴紧且平行设置,所述集水通道和所述清理通道皆为自地面延伸至所述河道底部的通道,所述清理通道位于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
所述集水通道的顶端设有若干用于收集雨水的下水道板21,所述集水通道的侧壁设有若干收集生活用水或下水道排水的排水管22,所述集水通道的下部设有过滤大颗粒泥沙的筛网23,所述集水通道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清理通道连通的连通口24,所述清理通道内设有碎石层31,所述碎石层位于所述连通口的上方,自所述碎石层向上依次设有粉煤灰层32和沸石滤料层33,所述清理通道的上部设有若干连通于所述河道的流道口34,所述清理通道的地面处栽种有绿化35,所述流道口高于所述河道的水平面,且所述流道口低于所述排水管的水平高度;
雨水或者各种生活废水通过集水通道口部的下水道板和排水管收集并排入至集水通道,集水通道的下部设有筛网,能够将一些较大的垃圾或者泥沙过滤,之后水经过集水通道下端的连通口流至清理通道,水于清理通道内依次经过碎石层、粉煤灰层和沸石滤料层,通过碎石层、粉煤灰从和沸石滤料层除去水中的氮、磷、铅以及六价铬,最后过滤后的水经由流道口流至河道内。
所述治理系统还包括去污井4,所述去污井位于所述集水通道的远离所述河道的一侧,所述去污井包括垂直通道41和连接通道42,所述垂直通道自地面打通至地下,所述连接通道横向设置,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垂直通道连通,且其另一端连通于所述集水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集水通道的连通处位于所述集水通道内的筛网处。
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集水井的连通处设有密封的门43,所述门设于所述连接通道的侧壁,且所述门的四周设有密封件431。
所述垂直通道的侧壁设有人梯44,所述人梯从所述垂直通道的顶端地面处411延伸至所述垂直通道的底端412。
所述垂直通道的顶端口部设有防水盖413
所述集水通道和所述清理通道的侧壁皆为混凝土壁。
所述筛网为不锈钢筛网,所述不锈钢筛网的目数为8-16目。
所述筛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筛网之间间隔1-1.5m。
所述集水通道和所述清理通道的顶端地面铺设有透水砖5;
本实施例中,所述透水砖的长度为250mm,宽度为125mm,高度为50-60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如下:
本治理系统的治理流程为:雨水或者各种生活废水通过集水通道口部的下水道板和排水管收集并排入至集水通道,集水通道的下部设有筛网,能够将一些较大的垃圾或者泥沙过滤,之后水经过集水通道下端的连通口流至清理通道,水于清理通道内以此经过碎石层、粉煤灰层和沸石滤料层,通过碎石层、粉煤灰从和沸石滤料层除去水中的氮、磷、铅以及六价铬,最后过滤后的水经由流道口流至河道内;
治理系统还设有去污井,集水通道内的晒网过滤泥沙等体积较大的物体,待聚集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清理掉,此时工人可以从去污井的人梯下到地下至集水通道的筛网处清理掉泥沙污物,去污井与集水通道的连通处设有密封的门,关闭时能够防止集水通道内的水流到去污井,去污井的顶部还设有防水盖,以防止雨水等流到去污井内。
集水通道和清理通道的侧壁皆为混凝土制成的墙壁,在保证了通道强度的基础上,还能有效的加固河道两侧堤岸的牢固性,一举两得;另外清理通道的顶端地面处栽种有绿化,绿化的根部也能够延伸至清理通道内,吸收清理通道内的水中过滤的一些有毒物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河道(1)的一侧或两侧而建的集水通道(2)和清理通道(3),所述集水通道和所述清理通道贴紧且平行设置,所述集水通道和所述清理通道皆为自地面延伸至所述河道底部的通道,所述清理通道位于靠近所述河道的一侧;
所述集水通道的顶端设有若干用于收集雨水的下水道板(21),所述集水通道的侧壁设有若干收集生活用水或下水道排水的排水管(22),所述集水通道的下部设有过滤大颗粒泥沙的筛网(23),所述集水通道的底部设有若干用于与所述清理通道连通的连通口(24),所述清理通道内设有碎石层(31),所述碎石层位于所述连通口的上方,自所述碎石层向上依次设有粉煤灰层(32)和沸石滤料层(33),所述清理通道的上部设有若干连通于所述河道的流道口(34),所述清理通道的地面处栽种有绿化(35),所述流道口高于所述河道的水平面,且所述流道口低于所述排水管的水平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理系统还包括去污井(4),所述去污井位于所述集水通道的远离所述河道的一侧,所述去污井包括垂直通道(41)和连接通道(42),所述垂直通道自地面打通至地下,所述连接通道横向设置,所述连接通道的一端与所述垂直通道连通,且其另一端连通于所述集水通道,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集水通道的连通处位于所述集水通道内的筛网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与所述集水井的连通处设有密封的门(4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通道的侧壁设有人梯(44),所述人梯从所述垂直通道的顶端地面处(411)延伸至所述垂直通道的底端(41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通道的顶端口部设有防水盖(4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通道和所述清理通道的侧壁皆为混凝土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为不锈钢筛网,所述不锈钢筛网的目数为8-16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筛网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筛网之间间隔1-1.5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通道和所述清理通道的顶端地面铺设有透水砖(5)。
CN201821980883.7U 2018-11-29 2018-11-29 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 Active CN2094426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80883.7U CN209442665U (zh) 2018-11-29 2018-11-29 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80883.7U CN209442665U (zh) 2018-11-29 2018-11-29 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42665U true CN209442665U (zh) 2019-09-27

Family

ID=68013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80883.7U Active CN209442665U (zh) 2018-11-29 2018-11-29 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426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4930A (zh) * 2019-10-28 2020-03-24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源污染治理用拦截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04930A (zh) * 2019-10-28 2020-03-24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源污染治理用拦截装置
CN110904930B (zh) * 2019-10-28 2021-04-27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面源污染治理用拦截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30934U (zh) 初期雨水拦截、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CN204401764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雨水井
CN103821218A (zh) 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
CN213268261U (zh) 一种海绵城市雨水收集系统
CN105174635A (zh)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09442665U (zh) 河道面源污染物治理系统
CN203755425U (zh) 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
KR101404215B1 (ko) 빗물저장시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생식물을 이용한 정화시스템
CN108729525A (zh) 一种城镇或乡村公路污水收集系统及生态治理方法
CN207436237U (zh) 一种提升式捞渣装置
CN106638899B (zh) 园林雨水收集系统
CN206267228U (zh) 生态雨水收集系统
CN213572245U (zh) 一种基于lid技术的矿区雨水净化排蓄系统
CN210946327U (zh) 一种市政雨水排放系统
CN211312791U (zh) 一种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清污分流装置
CN212561813U (zh) 高效截污的雨水口
CN107806171A (zh) 一种一体化增强型雨水花园
CN209509120U (zh) 一种兼具消防车道和下凹式绿地的雨水处理系统
KR101238571B1 (ko) 오염하천의 바닥청소에 의한 수질환경개선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205061812U (zh) 多级雨水生物处理装置
CN207294346U (zh) 一种生态净化强制潜流溢流装置
CN207108762U (zh) 一种面源污染型河、湖(库)岸坡污染拦截净化系统
CN206428784U (zh) 园林生态雨水给排系统
CN206204000U (zh) 一种分级根区污水处理生态人工湿地系统
CN109292988A (zh) 一种防堵塞排空构筑的潜流人工湿地及其运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