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25266U - 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25266U
CN209425266U CN201822009938.6U CN201822009938U CN209425266U CN 209425266 U CN209425266 U CN 209425266U CN 201822009938 U CN201822009938 U CN 201822009938U CN 209425266 U CN209425266 U CN 209425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in
crankshaft
link rod
cover board
di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0993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宣扬
黄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pporting Co Ltd Of Ship Power In Anqing
Original Assignee
Supporting Co Ltd Of Ship Power In Anq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pporting Co Ltd Of Ship Power In Anqing filed Critical Supporting Co Ltd Of Ship Power In Anqing
Priority to CN20182200993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25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25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25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包括:底板、盖板,所述底板与盖板之间的空间内夹持有曲轴连杆,其中,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三定位销和第四定位销;所述第四定位销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所述第一定位销与第三定位销插入到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内;且所述第一定位销与第三定位销的高度之和小于曲轴连杆大端沿自身轴孔轴线方向上的厚度;所述第二定位销与第四定位销插入到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内;且所述第二定位销与第四定位销的高度之和小于曲轴连杆大端沿自身轴孔轴线方向上的厚度;螺栓穿过所述盖板将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固定。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提高喷丸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更具体涉及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
背景技术
曲轴连杆通常包括:曲轴连杆大端、连接部、曲轴连杆小端。在发动机的曲轴连杆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加工后的曲轴连杆的各个部件的表面进行喷丸处理。由于曲轴连杆的部分部位,例如与曲轴连杆上平行于其工作平面的平面不需要喷丸,其中,曲轴连杆的工作平面为所述曲轴连杆以曲轴连杆小端的中轴线旋转时所处的平面。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喷丸处理前将保护膜,如胶皮或者铜皮,然后将贴敷保护膜的曲轴连杆置于喷丸室内进行喷丸处理。喷丸完成后,撕下保护膜。但是,现有技术中需要操作人员进行手工操作将胶皮或者铜皮贴敷在曲轴连杆的表面上,由于是将平面的保护膜贴敷在曲轴连杆的平面上,对手工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手工操作的效率较低,这一点尤其在大型的曲轴连杆的喷丸处理过程中尤其明显。因此,现有就技术中存在喷丸加工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以提高曲轴连杆的喷丸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包括:底板、盖板,所述底板与盖板之间的空间内夹持有曲轴连杆,其中,
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所述第二定位销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
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三定位销和第四定位销,所述第三定位销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所述第四定位销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
所述第一定位销与第三定位销插入到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内;且所述第一定位销与第三定位销的高度之和小于曲轴连杆大端沿自身轴孔轴线方向上的厚度;
所述第二定位销与第四定位销插入到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内;且所述第二定位销与第四定位销的高度之和小于曲轴连杆大端沿自身轴孔轴线方向上的厚度;
螺栓穿过所述盖板将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销为锥形定位销,且第一定位销朝向第三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第三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
所述第二定位销为锥形定位销,且第二定位销朝向第四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第四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
所述第三定位销为锥形定位销,且第三定位销朝向第一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第一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
所述第四定位销为锥形定位销,且第四定位销朝向第二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第二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
可选的,所述螺栓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其中,
第一螺栓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定位销朝向第三定位销的端面上,第一螺栓的另一端穿过第三定位销将盖板与底板固定;
第二螺栓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定位销朝向第四定位销的端面上,第二螺栓的另一端穿过第四定位销将盖板与底板固定。
可选的,所述螺栓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其中,
第一螺栓穿过第一定位销和第三定位销将盖板与底板固定;
第二螺栓穿过第二定位销和第四定位销将盖板与底板固定。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第三定位销和第四定位销与曲轴连杆接触的表面设有铜质保护层。
可选的,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与曲轴连杆接触的表面设有聚合物保护层。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底板和盖板将曲轴连杆夹持在底板和盖板之间的空间呢,然后将底板和盖板固定,避免了在进行喷丸操作时,喷丸颗粒会撞击在曲轴连杆与其工作平面平行的侧面上,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人工贴敷,可以提高喷丸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底板100、盖板200,所述底板100与盖板200之间的空间内夹持有曲轴连杆,其中,
所述底板100上设有第一定位销101和第二定位销102,所述第一定位销101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所述第二定位销102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
所述盖板200上设有第三定位销201和第四定位销202,所述第三定位销201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所述第四定位销202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
所述第一定位销101与第三定位销201插入到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内;且所述第一定位销101与第三定位销201的高度之和小于曲轴连杆大端沿自身轴孔轴线方向上的厚度;
所述第二定位销102与第四定位销202插入到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内;且所述第二定位销102与第四定位销202的高度之和小于曲轴连杆大端沿自身轴孔轴线方向上的厚度;
螺栓300穿过所述盖板200将所述底板100和所述盖板200固定。
在使用时,将底板100水平方式,且底板100上的第一定位销101以及第二定位销102竖直向上;将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套在第一定位销101上,将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套在第二定位销102上,然后将盖板200盖在曲轴连杆上,再用螺栓300将底板100和盖板200固定在一起,进而实现了对曲轴连杆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将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套在第一定位销101上,将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套在第二定位销102上,所述第一定位销101为锥形定位销,且第一定位销101朝向第三定位销201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第三定位销201的一端的直径;
所述第二定位销102为锥形定位销,且第二定位销102朝向第四定位销202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第四定位销202的一端的直径;
所述第三定位销201为锥形定位销,且第三定位销201朝向第一定位销101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第一定位销101的一端的直径;
所述第四定位销202为锥形定位销,且第四定位销202朝向第二定位销102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第二定位销102的一端的直径。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了将底板100与盖板200进行固定,所述螺栓300包括第一螺栓300和第二螺栓300,其中,
第一螺栓300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定位销101朝向第三定位销201的端面上,第一螺栓300的另一端穿过第三定位销201将盖板200与底板100固定;
第二螺栓300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定位销102朝向第四定位销202的端面上,第二螺栓300的另一端穿过第四定位销202将盖板200与底板100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将底板100与盖板200进行固定,所述螺栓300包括第一螺栓300和第二螺栓300,其中,
第一螺栓300穿过第一定位销101和第三定位销201将盖板200与底板100固定;
第二螺栓300穿过第二定位销102和第四定位销202将盖板200与底板100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护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表面以及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表面,所述第一定位销101、第二定位销102、第三定位销201和第四定位销202与曲轴连杆接触的表面设有铜质保护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为了保护曲轴连杆上平行于自身工作面的平面,所述底板100和所述盖板200与曲轴连杆接触的表面设有聚合物保护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盖板,所述底板与盖板之间的空间内夹持有曲轴连杆,其中,
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所述第二定位销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
所述盖板上设有第三定位销和第四定位销,所述第三定位销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所述第四定位销的外径与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内径相适应;
所述第一定位销与第三定位销插入到曲轴连杆大端的轴孔内;且所述第一定位销与第三定位销的高度之和小于曲轴连杆大端沿自身轴孔轴线方向上的厚度;
所述第二定位销与第四定位销插入到曲轴连杆小端的轴孔内;且所述第二定位销与第四定位销的高度之和小于曲轴连杆大端沿自身轴孔轴线方向上的厚度;
螺栓穿过所述盖板将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为锥形定位销,且第一定位销朝向第三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第三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
所述第二定位销为锥形定位销,且第二定位销朝向第四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第四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
所述第三定位销为锥形定位销,且第三定位销朝向第一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第一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
所述第四定位销为锥形定位销,且第四定位销朝向第二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小于远离第二定位销的一端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其中,
第一螺栓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定位销朝向第三定位销的端面上,第一螺栓的另一端穿过第三定位销将盖板与底板固定;
第二螺栓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定位销朝向第四定位销的端面上,第二螺栓的另一端穿过第四定位销将盖板与底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其中,
第一螺栓穿过第一定位销和第三定位销将盖板与底板固定;
第二螺栓穿过第二定位销和第四定位销将盖板与底板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第三定位销和第四定位销与曲轴连杆接触的表面设有铜质保护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与曲轴连杆接触的表面设有聚合物保护层。
CN201822009938.6U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 Active CN209425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9938.6U CN209425266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9938.6U CN209425266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25266U true CN209425266U (zh) 2019-09-24

Family

ID=67970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09938.6U Active CN209425266U (zh) 2018-11-30 2018-11-30 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252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6691A (zh) * 2020-04-24 2020-08-07 合肥集知匠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曲轴铸件制造精加工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6691A (zh) * 2020-04-24 2020-08-07 合肥集知匠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曲轴铸件制造精加工系统
CN111496691B (zh) * 2020-04-24 2021-02-05 山东普丰园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曲轴铸件制造精加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19760U (zh) 环形薄壁件加工夹具
CN209425266U (zh) 一种曲轴连杆喷丸夹具
CN208575704U (zh) 一种用于环形零件的磨削夹具
CN204954385U (zh) 万向中心架
CN104440157A (zh) 大型薄壁机匣加工减震夹具
CN108068006A (zh) 一种导管管口角度研磨工具及研磨方法
CN109676421A (zh) 一种用于摇臂件上高精度球形孔钻孔专用夹具
CN208132475U (zh) 一种全球面差速器壳体的车球面夹具
CN207027038U (zh) 表壳加工工装
CN105196189B (zh) 一种新型试验用薄板喷丸清理夹具
CN209157933U (zh) 一种钢管去毛刺装置
CN205835059U (zh) 一种喷丸机喷嘴夹具装置
CN205600548U (zh) 压板及夹具
CN209425122U (zh) 一种超深孔加工装置
CN204171860U (zh) 用于偏心气缸外圆精磨的夹具
CN209440095U (zh) 一种用于气瓶开口环装配的工装
CN207759688U (zh) 一种石墨吸盘
CN207578174U (zh) 一种电动磨抛机试样夹持器
CN206316948U (zh) 一种新型千叶轮
CN205394081U (zh) 一种快速装卸夹具
CN206967270U (zh) 一种弹簧研磨治具
CN215700766U (zh) 一种可提高疏水阀密封光洁度的研磨工装
CN206010797U (zh) 一种工件自动夹持治具
CN205765917U (zh) 压入件提取器
CN204686657U (zh) 一种打磨硬质合金圆棒的辅助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