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9660U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9660U
CN209419660U CN201821754770.5U CN201821754770U CN209419660U CN 209419660 U CN209419660 U CN 209419660U CN 201821754770 U CN201821754770 U CN 201821754770U CN 209419660 U CN209419660 U CN 209419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
electronic equipment
mounting portion
functional unit
bol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5477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寿宽
曾传华
成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5477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9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9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9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主板、电源以及柔性显示屏。壳体组件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以及转轴连接件,第一中框具有第一侧和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第二中框具有第三侧和背离第三侧的第四侧。转轴连接件连接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第一中框通过转轴连接件相对第二中框转动,且第一侧和第三侧在转动的过程中选择性的贴近或分离。主板装设于第二中框;电源装设于第一中框,并于主板电连接;柔性显示屏连续的铺设于壳体组件,并位于第一侧和第三侧,与主板电连接。通过将主板和电源分别设置在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内,使得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的厚度可以做的更薄,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即使在折叠状态,也能拥有较薄的体积。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越来越大,这使得电子设备的便携性不佳,不易携带。因此随着柔性显示屏的面试,可折叠的电子设备成为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方向,但现有的折叠式电子设备的厚度很厚,使用体验不佳,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较薄的体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组件、主板、电源以及柔性显示屏。壳体组件包括第一中框、第二中框以及转轴连接件,第一中框具有第一侧和背离第一侧的第二侧;第二中框具有第三侧和背离第三侧的第四侧。转轴连接件连接第一中框与第二中框,第一中框通过转轴连接件相对第二中框转动,且第一侧和第三侧在转动的过程中选择性的贴近或分离。
主板装设于第二中框;电源装设于第一中框,并于主板电连接;柔性显示屏连续的铺设于壳体组件,并位于第一侧和第三侧,与主板电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可以相互转动的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使得电子设备可以折叠,大大提高电子设备的便携性,同时通过将主板和电源分别设置在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内,使得第一中框和第二中框的厚度可以做的更薄,同时第一中框内设置电源的空间更大,可以设置更大容量的电源,进而使得电子设备即使在折叠状态,也能拥有较薄的体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线缆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功能组件连接线缆在装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随着电子设备(例如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的显示屏越来越大,这使得电子设备的便携性,现有技术中有部分折叠式的电子设备,其利用柔性显示屏的可折叠功能,在不使用时将电子设备折叠存放,减小占用空间。但现有的折叠式电子设备仍然厚度较厚,由于在折叠状态时,厚度极厚,仍然不利于携带。因此,发明人提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下面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实施例。
实施例
请一并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包括壳体组件20、主板40、电源90、柔性显示屏11以及功能组件60。其中,主板40、电源90均装设于壳体组件20,同时,柔性显示屏11装设于壳体组件20。
参阅图4,壳体组件20包括转轴连接件300、第一中框100以及第二中框200。其中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通过转轴连接件300连接,以实现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之间的相对转动,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可以用于装设柔性显示屏11。
参阅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第一中框10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101以及第二侧102,其中第一侧101用于装配显示屏260,第二侧102用于装配后盖150。本实施例中,第一中框100围成大致的矩形环形结构,其包括长度方向上的第一边框110和第二边框120,以及宽度方向上的第三边框130和第四边框140,第一边框110和第二边框120相对间隔设置,第三边框130和第四边框140相对间隔设置。第一边框110、第三边框130、第二边框120以及第四边框140依次首尾连接围成环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边框110与第三边框130的连接处、第一边框110与第四边框140的连接处、第二边框120与第三边框130的连接处、第二边框120与第四边框140的连接处均可以设置倒角。第一边框110设置有第一天线断缝190,第三边框130设置有第三天线断缝192。
本实施例中,第一中框100的第二侧102包括电源安装部170,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160和第二功能组件安装部180,电源安装部170位于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160和第二功能组件安装部180之间,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160、电源安装部170和第二功能组件安装部180沿转轴连接组件的轴线方向排列。其中电源安装部170用于安装电源90,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160和第二功能组件安装部180均用于安装各种功能组件60。这种布局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电源90与第一中框100之间的空间,同时电源安装部170的空间可以做得更大,利于装配更大容量的电源90。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电源安装部170也可以直接邻接于第一中框100。
本实施例中,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160包括第一扬声器安装部162和摄像头安装部161,第二功能组件安装部180包括第二扬声器安装部182和USB组件63安装部181。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取消第一扬声器安装部162或第二扬声器安装部182中的任意一个。
本实施例中,第二中框200具有相对的第三侧201和第四侧202,其中第三侧201用于装配显示屏260,第四侧202可以用于装配后盖150。本实施例中,第二中框200围成大致的矩形环形结构,其包括长度方向上的第一子边框210和第二子边框220,以及宽度方向上的第三子边框230和第四子边框240,第一子边框210和第二子边框220相对间隔设置,第三子边框230和第四子边框240相对间隔设置。第一子边框210、第三子边框230、第二子边框220以及第四子边框240依次首尾连接围成环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子边框210与第三子边框230的连接处、第一子边框210与第四子边框240的连接处、第二子边框220与第三子边框230的连接处、第二子边框220与第四子边框240的连接处均可以设置倒角。第一子边框210设置有第二天线断缝191,第三子边框230设置有第四天线断缝193。
第二中框200包括沿转轴连接件300的轴线方向相对的第一端203和第二端204,其中,转轴连接件300的轴向方向即是指板体430的长度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203和第二端204即为第二中框2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11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第二边框12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子边框21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以及第二子边框22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均大致相等。同时,第三边框13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第四边框14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第三子边框23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以及第四子边框24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均大致相等。这样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可以在折叠状态下完全重合。此外,第一中框100的厚度与第二中框200的厚度大致相同,这样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在平放展开状态下可以保持平齐。其中第一中框100的厚度是指:第一侧101和第二侧102之间的距离。第二中框200的厚度是指第三侧201与第四侧202的距离。
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转轴连接件300包括转轴支架400、线缆固定架480、第一转动臂500以及第二转动臂。其中,第一转动臂500转动连接于转轴支架400并用于与第一中框100连接,第二转动臂转动连接于转轴支架400并用于与第二中框200连接。线缆固定架480装配于转轴支架400。
转轴支架400包括第一支撑板420和第二支撑板410,第一支撑板420形成转轴支架400的主体结构,并用于装配第二支撑板410。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420为大致的板状结构,并可以用于外露作为转轴连接件300的外观面。第一支撑板420包括板体430、连接部440、第一挡板460以及第二挡板470,其中板体430为沿平面延伸的条形板状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连接件300在应用于电子设备10时,板体430沿其长度方向的长度可以与电子设备1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或宽度方向的长度相同。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7,连接部440连接于板体430,并用于装配第二支撑板410、第一转动臂500以及第二转动臂。本实施例中,连接部44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部440分别为第一连接部441和第二连接部442,第一连接部441和第二连接部442分别连接于板体430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并朝向板体430的厚度方向凸出。第一连接部441和第二连接部442中每个均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用于装配第二支撑板410,导向槽沿板体430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导向槽包括第一导向槽453和第二导向槽454,第一导向槽453和第二导向槽454均沿板体430的厚度方向延伸设置,且第一导向槽453和第二导向槽454间隔设置。第一连接部441上的第一导向槽453与第二连接部442上的第一导向槽453位置对应,第一连接部441上的第二导向槽454与第二连接部442上的第二导向槽454位置对应。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41和第二连接部442中每个还设置有第一转轴451和第二转轴452,第一转轴451用于转动连接第一转动臂500,第二转轴452用于转动连接第二转动臂。其中第一转轴451的轴线与板体430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转轴452的轴线与本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且第一导向槽453和第二导向槽454位于第一转轴451和第二转轴452之间。第一连接部441上的第一转轴451与第二连接部442上的第一转轴451同轴设置,第一连接部441上的第二转轴452与第二连接部442上的第二转轴452同轴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440的数量还可以时一个或者两个以上,并且连接部440可以连接于板体430的任意位置。
第一挡板460和第二挡板470相对间隔设置,板体430连接于第一挡板460和第二挡板470之间,并且第一挡板460和第二挡板470分别位于板体43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使得第一支撑板420的纵向截面呈大致的“U”形。第一挡板460和第二挡板470的作用是使得转轴支架400的外观面形成封闭形态,避免将转轴连接件300的内部结构外露,同时避免经过转轴支架400的线缆、FPC等结构外露受到损坏。因此,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取消第一挡板460或第二挡板47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挡板460的宽度和第二挡板470的宽度可以相等,即第一挡板460和第二挡板470沿板体430的长度方向轴对称。其中,第一挡板460的宽度是指第一挡板460沿板体430的厚度方向的长度,第二挡板470的宽度是指第二挡板470沿板体430的厚度方向的长度。当然,根据具体的设计需求,第一挡板460的宽度也可以大于或小于第二挡板470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第一挡板460的长度、第二挡板470的长度以及板体430的长度均大致相等,且第一挡板46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41和第二连接部442,第二挡板47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41和第二连接部442。其中,第一挡板460的长度以及第二挡板470的长度分别指第一挡板460和第二挡板470的沿板体43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
第二支撑板410装配于第一支撑板420,并与第一支撑板420相对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板420与第二支撑板410之间形成间隙401。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板410为大致的条形板状结构,间隙401可供设置线缆固定架480,同时在一些应用场景下,间隙401也可供穿过线缆。第二支撑板410具有第一连接柱411以及第二连接柱412,第一连接柱411和第二连接柱412用于与连接部440的导向槽形成装配。第一连接柱411和第二连接柱412均设置于第二支撑板41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其中,第一连接柱411与第一导向槽453配合并可伸入第一导向槽453内,第二连接柱412与第二导向槽454配合并可伸入第二导向槽454内。
第一连接柱4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柱411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4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并可分别伸入第一连接部441的第一导向槽453以及第二连接部442的第一导向槽453。第二连接柱4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柱412分别位于第二支撑板4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并可分别伸入第一连接部441的第二导向槽454以及第二连接部442的第二导向槽454。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柱411伸入第一导向槽453并伸出连接部440,第二连接柱412伸入第二导向槽454并伸出连接部440。
第二支撑板410包括沿第二支撑板410的宽度方向的第一侧部415和第二侧部416,第一侧部415与第一挡板460之间形成第一连通口413,第二侧部416与第二挡板470之间形成第二连通口414,第一连通口413和第二连通口414用于供线缆伸入或伸出转轴支架400。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例如第一支撑板420未设置第一挡板460和第二挡板470时,第一连通口413可以在板体430和第二支撑板410之间形成,第二连通口414可以在板体430和第二支撑板410之间形成。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8,第一转动臂500转动连接于转轴支架400,第二转动臂转动连接于转轴支架400,且第一转动臂500和第二转动臂分别位于转轴支架4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
第一转动臂500与转轴支架400转动连接并用于连接第一中框100。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臂500包括第一连接臂510、第一连接臂520以及第一支撑部530,第一连接臂510与第一连接臂520连接于第一支撑部530的相对两端,第一支撑部530可以在应用于电子设备10时对柔性显示屏11起到支撑作用。其中,第一连接臂510以及第一连接臂520均用于与第一转轴451转动连接,第一连接臂510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41上的第一转轴451,第一连接臂520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442上的第一转轴451。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臂510以及第一连接臂520中每个设置有第一连接体511,第一连接臂510的第一连接体511与第一中框100的第一边框11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臂520的第一连接体511与第一中框100的第二边框120固定连接,且第四边框140与第一支撑部530相邻。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41和第二连接部442均位于第一连接臂510和第一连接臂520之间。第一连接臂510以及第一连接臂520均设置有第一斜孔513,第一斜孔5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导向槽453的延伸方向不平行也不垂直。第一连接臂510上的第一斜孔513与第一连接臂520上的第一斜孔513相向设置,第一连接臂510上的第一斜孔513朝向第一连接部441并与第一连接部441上的第一导向槽453连通,第一连接臂520上的第一斜孔513朝向第二连接部442并与第二连接部442上的第一导向槽453连通。装配时,第二支撑板410的第一连接柱411依次穿过第一导向槽453并伸入第一斜孔513内。
第二转动臂与转轴支架400转动连接并用于连接第二中框200。本实施例中,第二转动臂包括第三连接臂610、第四连接臂620以及第二支撑部630,第三连接臂610与第四连接臂620连接于第二支撑部630的相对两端,第二支撑部630可以在应用于电子设备10时对柔性显示屏11起到支撑作用。其中,第三连接臂610以及第四连接臂620均用于与第二转轴452转动连接,第三连接臂610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部441上的第二转轴452,第四连接臂620转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442上的第二转轴452。本实施例中,第三连接臂610以及第四连接臂620中每个设置有第二连接体611,第三连接臂610的第二连接体611与第二中框200的第一子边框210固定连接,第四连接臂620的第二连接体611与第二中框200的第二子边框220固定连接,且第四子边框240与第二支撑部630相邻。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41和第二连接部442均位于第三连接臂610和第四连接臂620之间。第三连接臂610以及第四连接臂620均设置有第二斜孔613,第二斜孔613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导向槽454的延伸方向不平行也不垂直。第三连接臂610上的第二斜孔613与第四连接臂620上的第二斜孔613相向设置,第三连接臂610上的第二斜孔613朝向第一连接部441并与第一连接部441上的第二导向槽454连通,第四连接臂620上的第二斜孔613朝向第二连接部442并与第二连接部442上的第二导向槽454连通。装配时,第二支撑板410的第二连接柱412依次穿过第二导向槽454并伸入第二斜孔613内。
设置第一斜孔513和第二斜孔613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当第一连接臂510相对转轴支架400进行转动时,由于第一连接柱411伸入第一斜孔513内,第一连接臂510将驱动第一连接柱411沿第一导向槽453的延伸方向滑动,即驱动第二支撑板410选择性的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撑板420的板体430,此时第一导向槽453起到对于第二支撑板410的导向作用。同理,当第一连接臂520相对转轴支架400进行转动时,由于第二连接柱412伸入第二斜孔613内,第一连接臂520将驱动第二连接柱412沿第二导向槽454的延伸方向滑动,即驱动第二支撑板410选择性的靠近或远离第一支撑板420的板体430,此时第一导向槽453起到对于第二支撑板410的导向作用。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得壳体组件20在应用于折叠式电子设备10时,第二支撑板410朝向靠近板体430的方向运动,柔性显示屏11折叠时产生的折弯区与第二支撑板410之间产生更大的容纳空间,利于保护柔性显示屏11,同时,柔性显示屏11展开时,第二支撑板410朝向远离板体430的方向运动至与第一支撑部530和第二支撑部630平齐,以为柔性显示屏11提供支撑。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仅设置第一斜孔513或第二斜孔613,此时,在单独转动第一斜孔513对应的第一转动臂500或第二斜孔613对应的第二转动臂时,也可以起到驱动第二支撑板410选择性的靠近或远离板体430的作用。同时,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连接臂510和第一连接臂520设置于第一连接部441和第二连接部442之间,此时,可以将第一斜孔513设置为贯穿第一连接臂510的形式,第一连接柱411依次伸入第一斜孔513以及第一导向槽453形成装配。同理,第二转动臂也可以采用类似的设置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6和图9,线缆固定架480设置于第一支撑板420与第二支撑板410间形成的间隙401内,且线缆固定架480与第一支撑板420间围成线缆通道490,线缆通道490用于供线缆穿过,以使设置于第一中框100的电学元件和设置于第二中框200的电学元件间实现电性连通。其中线缆是指电子设备10中用于信号传递、电连接等功能的线缆,包括但不限于是电路板、通信线缆(CABLE)、光缆等。电学元件包括但不限于是指摄像头、扬声器、USB、各类传感器、主板40、电源90等。
本实施例中,线缆固定架480与第一挡板460之间形成第一入口491,线缆固定架480与第二挡板470之间形成第二入口492,第一入口491连通线缆通道490以及第一连通口413,第二入口492连通线缆通道490以及第二连通口4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线缆通道490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一支撑板420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即线缆通道490的延伸方向与板体430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这样设置可以减少线缆所需的长度。应当理解,线缆通道490的延伸方向也可以设置成与第一支撑板420的长度方向平行或相交呈其他任意角度的形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挡板460和第二挡板470均可以取消,此时线缆通道490可以直接连通第一连通口413和第二连通口414。
本实施例中,线缆固定架480包括线缆固定架本体481、第一隔板482以及第二隔板483,线缆固定架本体481为大致的平面板状结构,线缆固定架本体481与第一支撑板420间隔设置并位于间隙401内。第一隔板482与第二隔板483相对间隔设置,线缆固定架本体481连接于第一隔板482与第二隔板483之间。且第一隔板482和第二隔板483均沿板体43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可以与第一支撑板420相对固定。线缆固定架本体481、第一隔板482、第二隔板483以及第一支撑板420的板体430之间共同围成线缆通道490,线缆通道490与第一连通口413和第二连通口414连通。设置第一隔板482和第二隔板483可以将通过线缆通道490的线缆限位在板体430的长度方向的局部区域,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不设置第一隔板482和第二隔板48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线缆的走线需求,可以设置多个线缆固定架480,此时多个线缆固定架480可以沿第一支撑板420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
本实施例中,转轴连接件300还包括端盖540,端盖540同时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臂510和第一连接臂520并外露作为装饰,并起到对第一连接臂510和第一连接臂520的保护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臂500和第二转动臂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转动,使得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选择性的相互贴近或远离,例如在一些应用场景下,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可以相互远离至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位于同一平面的状态;在一些应用场景下,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可以相互贴近至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重叠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壳体组件20还包括后盖150,其中,后盖150装配于第一中框100并位于第二侧102,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中框200也可以设置后盖150并位于第四侧202。
柔性显示屏11连续的铺设于壳体组件20并位于第一侧101以及第三侧201。即:柔性显示屏11连续的铺设于第一中框100、转轴连接件300以及第二中框200。其中第一支撑部530、第二支撑板410以及第二支撑部630均可以对柔性显示屏11提供支撑,且柔性显示屏11无间断。
主板40装设于第二中框200内,电源90装设于第一中框100内的电源安装部170,其中电源90可以是可拆卸式结构也可以是固定装配式结构。这样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的厚度均可以相应的降低,使得电子设备10的整体厚度降低。即使在第一中框100和第二中框200处于折叠后重叠的状态时,电子设备10的体积也不会太大,提高了电子设备10的握持手感和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还包括柔性显示屏连接电路板(图未示出),柔性显示屏连接电路板装设于第二中框200,并连接于柔性显示屏11和主板40之间。即柔性显示屏11在主板40所在的第二中框200内与主板40电性连接,避免柔性显示屏连接电路板横穿转轴连接件300,可以节约柔性显示屏连接电路板的长度同时避免转轴连接件300旋转时对柔性显示屏连接电路板造成损伤,引起接触不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柔性显示屏连接电路板也可以在第一中框100内与柔性显示屏11连接,然后穿过转轴连接件300进入第二中框200内与主板40电性连接。
参阅图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还包括可选的缓冲件800,缓冲件800装设于柔性显示屏11与壳体组件20之间,用于为柔性显示屏11提供支撑以及缓冲作用,以使用户触控或按压柔性显示屏11时,柔性显示屏11不会出现凹陷等现象。同时,防止柔性显示屏11在受到撞击、碰撞、跌落等情形下损坏。由于电子设备的边缘位置受到撞击、碰撞的概率最大,因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件800可以仅设置于第一中框100以及第二中框200的边缘位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件800连续设置也可以分割成多个部分设置于壳体组件20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件800采用柔性材质制成,例如泡棉、硅胶、柔性塑料等。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件800可以通过粘接或者卡接的方式固定于壳体组件20内,此时缓冲件800可以与柔性显示屏11贴合。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缓冲件800还可以通过粘接方式与柔性显示屏11固定并完全贴合。
本实施例中,缓冲件800包括第一缓冲件810、第二缓冲件820、第三缓冲件820、第一柔性连接部840以及第二柔性连接部850,第一缓冲件810装设于第一中框100,第二缓冲件820装设于第二中框200,第三缓冲件820装设于转轴连接件300。第一缓冲件810与第二缓冲件820之间通过第一柔性连接部840连接,第二缓冲件820与第三缓冲件820之间通过第二柔性连接部850连接。其中,第一柔性连接部840和第二柔性连接部850可由柔性可弯折材料制成,例如由泡棉、硅胶等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柔性连接部840和第二柔性连接部850均可以设置有具有一定伸缩性能的褶皱结构,当第一中框100朝向第二中框200转动过程中,第一柔性连接部840和第二柔性连接部850可沿转动方向伸缩,保证第一缓冲件810、第二缓冲件820以及第三缓冲件820不发生位移。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810、第二缓冲件820以及第三缓冲件820可以相互独立并相互分离,即此时可以不设置第一柔性连接部840和第二柔性连接部85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810、第二缓冲件820以及第三缓冲件820中的任意一者或任意两者均可以被取消。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缓冲件820具有用于支撑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面831,支撑面831在柔性显示屏11为平铺状态时与柔性显示屏11贴合。支撑面831设置有收纳槽832,收纳槽832的延伸方向与转轴连接件300的转动轴线平行。收纳槽832用于在第一中框100朝向第二中框200转动过程中收纳柔性显示屏的折弯部分,避免柔性显示屏11在弯折过程中产生褶皱堆积。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未设置第三缓冲件820时,可以在转轴连接件300的第二支撑板410上设置收纳槽832。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还包括显示屏260,显示屏260装配于第一中框100并位于第四侧202,显示屏260可以是LCD屏、LED屏、OLED屏或者柔性屏等。
请再次参阅图3,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还包括卡座组件80、受话器以及前置摄像头组件81,前置摄像头组件81装设于第二中框200的第一端203,且前置摄像头组件81的入光侧与第四侧202位于同一侧,即前置摄像头组件81的入光侧与柔性显示屏11相背离。前置摄像头组件81与主板40电连接。前置摄像头组件81与显示屏260位于同一侧,使得前置摄像头组件81可以与显示屏260配合,用于自拍、视频通话等应用场景。卡座组件80用于设置卡托,进而用于负载SIM卡,SIM卡包括但不限于是标准SIM卡、Micro SIM卡以及Nano SIM卡。受话器同样装设于第二中框200的第一端203,即受话器和前置摄像头组件81均位于第一端203,即前置摄像头组件81与受话器位于同一端,用户在通话、语音以及自拍、视频等应用场景下,无须颠倒电子设备10,更便于操作。
卡座组件80设置于第二中框200的第二端204,即卡座组件80和前置摄像头组件81位于第二中框200的相对两端,这样有利于充分利用第二中框200内的空间。将卡座组件80和前置摄像头组件81设置于第二中框200内,这样在与主板40进行连接的过程中,不必穿过转轴连接件300。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前置摄像头组件81和卡座组件80也可以设置于第二中框200的其他区域,或者设置于第一中框100内。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卡座组件80也可以设置于第二中框200的长度方向的第一端203。将卡座组件80设置于第二中框200的长度方向,例如设置于第二端204,第二中框200的宽度方向的第三子边框230上不需预留空间,因此柔性显示屏11在铺设于第二中框200时,可以设置成2.5D或3D弧面的形式,使得电子设备10呈现出更薄的视觉效果。
功能组件60是指电子设备10中,除柔性显示屏11以外,用于执行各种功能的元件,例如可以包括扬声器、摄像头、麦克风、指纹模组、卡座组件80等各种元件,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功能组件60均设置于壳体组件20并与柔性显示屏11相背的一侧,即位于第二侧102或第四侧202。这样设置的好处在于,当一个或多个功能组件60出现质量问题或者需要维修时,不需要拆卸柔性显示屏11即可进行维修,避免在拆装的过程中对柔性显示屏11造成损伤,同时也能降低维修难度。
本实施例中,功能组件60装设于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160或第二功能组件安装部180,本实施例中,功能组件60包括第一扬声器61、第二扬声器62、USB组件63以及摄像头组件64。其中,USB组件63是指USB连接座,用于与外部的USB设备进行连接,USB连接座可以是USB2.0连接座、Micro USB连接座、Type C连接座等各种连接座。本实施例中,摄像头组件64为后置摄像头组件64,后置摄像头组件64的入光侧位于第二侧102,即位于远离柔性显示屏11的一侧。在其他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摄像头组件64的入光侧也可以设置在第一侧101。
本实施例中,USB组件63装设于USB组件63安装部181,第一扬声器61装设于第一扬声器安装部162,后置摄像头组件64安装于摄像头安装部161,第二扬声器62装设于第二扬声器安装部182。这样第一扬声器61和第二扬声器62在电子设备10的相对两侧均有布置,可以实现立体声出音,出音效果更佳,同时也充分的利用了第一中框100内的空间。第一扬声器61、第二扬声器62、USB组件63以及摄像头组件64均与主板40电连接。
功能组件60与主板40的连接方式相同,参阅图11,本实施例以后置摄像头组件64与主板40的连接方式为例进行说明:后置摄像头组件64通过线缆50与主板40进行连接,其中线缆50包括但不限于是电路板、CABLE线、光缆等。线缆50在第一中框100内与后置摄像头连接,然后经第一连通口413进入转轴连接件300内的间隙401,然后进入线缆通道490,并经第二连通口414进入第二中框200内与主板40连接。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还包括第一天线组件70、第二天线组件71、第三天线组件72以及第四天线组件73。第一天线组件70装设于第一中框100内的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160并通过设置于第一中框100的第一天线断缝190传输信号。第二天线组件71设置于第二中框200,并通过设置于第二中框200的第二天线断缝191传输信号。第三天线组件72装设于第一中框100内的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160并通过设置于第一中框100的第三天线断缝192传输信号。第四天线组件73装设于第二中框200,并通过设置于第二中框200的第四天线断缝193传输信号。
第一天线组件70、第二天线组件71、第三天线组件72以及第四天线组件73均与主板40电连接。其中,第一天线组件70和第三天线组件72与主板40电连接的方式与前述的功能组件60与主板40的连接方式相同,可参阅前述部分。本实施例中,第一天线组件70为主天线,第二天线组件71为防干扰天线,防干扰天线是指用于减小滤波器对天线组件电磁环境的破坏的天线。第三天线组件72为GPS和WIFI天线,第四天线组件73为副天线。其中只有第一天线组件70和第三天线组件72需要使用线缆50穿过转轴连接件300与主板40连接,第二天线组件71和第四天线组件73放置在第二中框200内,可以直接与主板40相连,这样简化了装配,延长各元件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电子设备10可以为移动电话或智能电话(例如,基于iPhone TM,基于Android TM的电话),便携式游戏设备(例如Nintendo DS TM,PlayStation Portable TM,Gameboy Advance TM,iPhone TM)、膝上型电脑、PDA、便携式互联网设备、音乐播放器以及数据存储设备,其他手持设备以及诸如手表、耳机、吊坠、耳机等,电子设备10还可以为其他的可穿戴设备(例如,诸如电子眼镜、电子衣服、电子手镯、电子项链、电子纹身、电子设备10或智能手表的头戴式设备(HMD))。
电子设备10还可以是多个电子设备10中的任何一个,多个电子设备10包括但不限于蜂窝电话、智能电话、其他无线通信设备、个人数字助理、音频播放器、其他媒体播放器、音乐记录器、录像机、照相机、其他媒体记录器、收音机、医疗设备、车辆运输仪器、计算器、可编程遥控器、寻呼机、膝上型计算机、台式计算机、打印机、上网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PMP)、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或MPEG-2)音频层3(MP3)播放器,便携式医疗设备以及数码相机及其组合。
在一些情况下,电子设备10可以执行多种功能(例如,播放音乐,显示视频,存储图片以及接收和发送电话呼叫)。如果需要,电子设备10可以是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其他手持设备、腕表设备、吊坠设备、听筒设备或其他紧凑型便携式设备的便携式设备。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第一中框,所述第一中框具有第一侧和背离所述第一侧的第二侧;
第二中框;所述第二中框具有第三侧和背离所述第三侧的第四侧;以及
转轴连接件,所述转轴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中框与所述第二中框,所述第一中框通过所述转轴连接件相对所述第二中框转动,且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三侧在转动的过程中选择性的贴近或分离;
主板,所述主板装设于所述第二中框;
电源,所述电源装设于所述第一中框,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以及
柔性显示屏,所述柔性显示屏连续的铺设于所述壳体组件,并位于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三侧,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柔性显示屏连接电路板,所述柔性显示屏连接电路板装设于所述第二中框,并连接于所述柔性显示屏和所述主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功能组件,所述功能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一中框并位于所述第二侧或装设于所述第二中框并位于所述第四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装设于所述柔性显示屏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第一缓冲件、第二缓冲件以及第三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装设于所述第一中框,所述第二缓冲件装设于所述第二中框,所述第三缓冲件装设于所述转轴连接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还包括第一柔性连接部和第二柔性连接部,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第二缓冲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柔性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缓冲件与所述第三缓冲件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柔性连接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缓冲件具有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显示屏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面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转轴连接件的转动轴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前置摄像头组件,所述前置摄像头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二中框,且所述前置摄像头组件的入光侧与所述第四侧位于同一侧,所述前置摄像头组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框包括沿所述转轴连接组件的轴线方向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卡座组件,所述卡座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二中框,所述前置摄像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所述卡座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后置摄像头组件,所述后置摄像头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一中框,且所述后置摄像头组件的入光侧与所述第二侧位于同一侧,所述后置摄像头组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功能组件,所述第一中框的所述第二侧包括电源安装部,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和第二功能组件安装部,所述电源安装部位于所述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功能组件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所述电源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功能组件安装部沿所述转轴连接组件的轴线方向排列,所述电源装设于所述电源安装部,所述功能组件装设于所述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功能组件安装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一扬声器装设于所述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所述第二扬声器装设于所述第二功能组件安装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包括第一扬声器、第二扬声器、USB组件和摄像头组件,所述第一功能组件安装部包括第一扬声器安装部和摄像头安装部,所述第二功能组件安装部包括第二扬声器安装部和USB组件安装部,所述第一扬声器装设于所述第一扬声器安装部,所述摄像头组件安装于所述摄像头安装部,所述第二扬声器装设于所述第二扬声器安装部,所述USB组件装设于所述USB组件安装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后盖和第二后盖,所述第一后盖装配于所述第二侧,所述第二后盖装配于所述第四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装配于所述第二中框,并位于所述第四侧。
CN201821754770.5U 2018-10-26 2018-10-26 电子设备 Active CN209419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4770.5U CN209419660U (zh) 2018-10-26 2018-10-26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54770.5U CN209419660U (zh) 2018-10-26 2018-10-26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9660U true CN209419660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11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54770.5U Active CN209419660U (zh) 2018-10-26 2018-10-26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9660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39420A (zh) * 2020-06-24 2020-10-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CN111885239A (zh) * 2020-07-31 2020-11-03 华勤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2216212A (zh) * 2020-10-15 2021-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框组件、显示装置
CN112743487A (zh) * 2019-10-31 2021-05-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拆卸方法
US11357121B2 (en) 2020-06-24 2022-06-07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US20220312117A1 (en) * 2021-03-26 2022-09-2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nd equipment
WO2024022140A1 (zh) * 2022-07-25 2024-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3487A (zh) * 2019-10-31 2021-05-0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拆卸方法
CN112743487B (zh) * 2019-10-31 2022-07-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的拆卸方法
CN111739420A (zh) * 2020-06-24 2020-10-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WO2021258461A1 (zh) * 2020-06-24 2021-12-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折叠显示装置
US11357121B2 (en) 2020-06-24 2022-06-07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CN111885239A (zh) * 2020-07-31 2020-11-03 华勤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2216212A (zh) * 2020-10-15 2021-01-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框组件、显示装置
CN112216212B (zh) * 2020-10-15 2022-08-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框组件、显示装置
US11729929B2 (en) 2020-10-15 2023-08-1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Mid-frame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312117A1 (en) * 2021-03-26 2022-09-29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nd equipment
US11805362B2 (en) * 2021-03-26 2023-10-3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Terminal, control method and equipment
WO2024022140A1 (zh) * 2022-07-25 2024-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419660U (zh) 电子设备
CN209402552U (zh) 折叠式电子设备转轴连接件、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US11194362B2 (en) Handheld device enclosure having an outer periphery member and front and rear cover assemblies
US11700693B2 (en)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05518567A (zh) 便携式终端
US20110128511A1 (en) Folding-type portable device
CN103428316A (zh) 移动终端和用于模制被装备在其中的电池的设备
US20080274647A1 (en) Usb Data-Audio Signal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Line
CN104333626B (zh) 移动终端设备
CN101841584A (zh) 支撑结构及具该支撑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WO2021196907A1 (zh) 折叠机构、壳体组件、电子装置
CN110636699A (zh) 一种电路板以及电子装置
KR20120067518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접속 단자
CN204305100U (zh) 移动终端设备
WO2024016744A1 (zh) 折叠屏设备
CN209419661U (zh)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109684241B (zh) 一种终端及终端设备
CN101123628B (zh) 双轴旋转折叠式移动通讯终端及其铰链装置
CN211429360U (zh) 电子设备
CN115217837B (zh) 转轴模组、壳体组件及电子装置
CN209472642U (zh) 电子装置
CN108702401A (zh) 移动终端
CN209914246U (zh) 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01349230Y (zh) 一种双摄像装置模组
CN216673053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