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9115U - 一种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9115U
CN209419115U CN201920304802.XU CN201920304802U CN209419115U CN 209419115 U CN209419115 U CN 209419115U CN 201920304802 U CN201920304802 U CN 201920304802U CN 209419115 U CN209419115 U CN 209419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seat
seat
fixing seat
poling
clamp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0480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二超
顾佳超
葛伟炬
朱超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ac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ac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ac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ac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0480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9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9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9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orts For Pi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其包括固定座,活动座,抵顶机构,以及弹性件组。所述抵顶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基台,设置在所述基台上的第一抵顶器和第二抵顶器。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的抵顶方向与所述活动座的滑动方向重合。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同时仅有一个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接触。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都与所述活动座脱离抵顶时,所述固定座脱离与所述软管的接触。所述第一抵顶器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时,所述固定座脱离与所述活动座的接触且抵顶所述软管。所述第二抵顶器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接触。本穿管夹持装置通过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与弹性件组之间的配合,可以使所述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实现三种位置关系,从而实现对所述软管的不同状态的夹持。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绕线机是把线状的物体缠绕到特定的工件上的机器。凡是电器产品大多需要用漆包铜线(简称漆包线)绕制成电感线圈,就需要用到绕线机。电子行业单个串联空心线圈制作加工通常都需要用到主轴驱动装置。所述主轴驱动装置用于夹设线圈的骨架,以在旋转该骨架的同时将导线缠绕在所述骨架上。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线圈,为了实现某些特殊功能,如屏蔽,耐磨等性能,需要在线圈上所绕制的漆包线的起线与尾线上穿设塑料软管。因此,在自动化穿管机中,将漆包线快速准确地插入该塑料软管中是一个关键的技术。但是在将该漆包线插入塑料软管之前,如何夹持该软管也是能否成功将漆包线插入塑料软管的关键因素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所述穿管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一个软管。所述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座,一个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活动座,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抵顶机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与活动座之间的弹性件组。所述活动座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滑动以夹持所述软管。所述抵顶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基台,设置在所述基台上的第一抵顶器和第二抵顶器。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的抵顶方向与所述活动座的滑动方向重合。所述弹性件组夹设在所述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且该弹性件组施加到所述活动座上的力的方向与所述活动座的滑动方向重合。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同时仅有一个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接触。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都与所述活动座脱离抵顶时,所述固定座脱离与所述软管的接触。所述第一抵顶器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时,所述固定座脱离与所述活动座的接触且抵顶所述软管。所述第二抵顶器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包括一个导轨,所述活动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组施加到所述活动座上的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的抵顶方向的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基台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支撑座,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悬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设置在所述悬臂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包括一个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组还包括两个分别用于固定设置所述弹簧的容置孔,该两个容置孔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通过通过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与弹性件组之间的配合,可以使所述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实现三种位置关系,即当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都与所述活动座脱离抵顶时,此时所述活动座在弹性件组的抵顶下,所述固定座脱离与所述软管的接触,此时便于撤离所述插漆包线后的软管。当所述第一抵顶器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时,所述固定座脱离与所述活动座的接触且抵顶所述软管,此时由于固定座与活动座具有一定的间隔,有利于没有插漆包线的软管插入该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而当所述第二抵顶器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接触,此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活动座将所述软管固定夹持,从而可以进行漆包线的穿插,从而实现对所述软管的不同状态的夹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座10,一个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0上的活动座20,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0上的抵顶机构30,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0与活动座20之间的弹性件组40。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功能组件,如将该穿管夹持装置安装到其他装置上的安装组件,将上述的各零部件组装起来的组装组件,以及电气连接组件等等,但其应当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习知的技术,在此不再一一详细说明。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穿管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一个软管,该软管可以由塑料制成。当该软管被夹持后,以进行穿插漆包线。
所述固定座10的结构与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座21为一个方形结构。所述固定座10固定设置,其用于夹持所述软管以完成各种后续的制程。因此,所述固定座10具有一个夹持面11,以及一个导轨12。该夹持面11为一个平面,以用于抵顶所述软管。所述导轨12用于使所述活动座20沿其导轨12作直线滑动。
所述活动座20活动设置在导轨12上。可以想到的是,为了使所述活动座20,所述活动座20与导轨12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滑块(图未示),以保证该活动座20的滑动轨迹。所述活动座20朝向所述固定座10的夹持面11的一侧具有一个夹持槽21。所述夹设槽21为一个U形槽。该U形槽沿垂直于该夹设槽21的延伸方向上的最大深度大于所述软管的半径且小于该软管的直径。当该固定座10的夹持面11抵接所述活动座20的夹设槽21时,插设在该夹设槽21中的软管便可以由所述固定座10与活动座20夹持住。当然可以想到的是,由于漆包线的直径不可能等于所述塑料软管的内径,这样的话由于摩擦力的存在,漆包线难以自由地在塑料软管中抽动,这将影响漆包线的缠绕。因此该U形槽沿垂直于该夹设槽21的延伸方向上的最大深度与软管的直径的差可以与漆包线的直径与所述软管的内径的差相等。
所述抵顶机构30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0上的基台31,设置在所述基台31上的第一抵顶器32和第二抵顶器33。所述基台31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10上的支撑座311,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座311上的悬臂312。所述支撑座311可以为一板状结构,其固定在所述固定座10上。所述悬臂312与所述支撑座311垂直设置并形成一个L形结构。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32、33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台31的悬臂312上。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32、33具有相同的工作原理,其唯一不同点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32、33的行程不同。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32、33可以为气动驱动器,也可以为电动驱动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32、33为气动驱动器,即其以气体作为动力来驱动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32、33作用,其本身应当为一种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32、33的抵顶方向与所述活动座20的滑动方向平行或重合,以抵顶该活动座20。同时,该第一、第二抵顶器32、33同时仅有一个抵顶在所述活动座20上。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32、33的工作原理会在下面结合所述弹性件组40来详细说明。
所述弹性件组40夹设在所述活动座20与固定座10之间且该弹性件组40施加到所述活动座20上的力的方向与所述活动座20的滑动方向重合或平行。所述弹性件组40可以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弹簧41,以及两个分别用于固定设置所述弹簧41的容置孔42。所述两个弹簧41可以为拉伸弹簧,其在所述活动座20不受外力时,抵顶所述活动座20。
当穿管夹持装置工作时,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32、33都与所述活动座20脱离抵顶时,表示已经完成所述漆包线与软管的插设,需要取出,因此所述固定座10在所述弹性件组40的抵顶下脱离与所述软管的接触。可以想到的是,当所述固定座10脱离与所述软管的接触,所述固定座10也一定与活动座20脱离接触。当所述第一抵顶器32与所述活动座20抵顶时,所述固定座10脱离与所述活动座20的接触且抵顶所述软管,此时用于将所述软管插入该固定座10与活动座20之间,因为如果太紧,所述软管是难以插入的。当所述第二抵顶器33与所述活动座20抵顶时,所述固定座10与所述活动座20抵顶接触,此时表示需要夹紧所述软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通过通过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32、33与弹性件组40之间的配合,可以使所述活动座20与固定座10之间实现三种位置关系,即当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32、33都与所述活动座20脱离抵顶时,此时所述活动座20在弹性件组40的抵顶下,所述固定座10脱离与所述软管的接触,此时便于撤离所述插漆包线后的软管。当所述第一抵顶器32与所述活动座20抵顶时,所述固定座10脱离与所述活动座20的接触且抵顶所述软管,此时由于固定座10与活动座20具有一定的间隔,有利于没有插漆包线的软管插入该活动座20与固定座10之间。而当所述第二抵顶器33与所述活动座20抵顶时,所述固定座10与所述活动座20抵顶接触,此时所述固定座10与所述活动座20将所述软管固定夹持,从而可以进行漆包线的穿插,从而实现对所述软管的不同状态的夹持。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所述穿管夹持装置用于夹持一个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座,一个活动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活动座,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抵顶机构,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与活动座之间的弹性件组,所述活动座相对于所述固定座滑动以夹持所述软管,所述抵顶机构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基台,设置在所述基台上的第一抵顶器和第二抵顶器,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的抵顶方向与所述活动座的滑动方向重合,所述弹性件组夹设在所述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且该弹性件组施加到所述活动座上的力的方向与所述活动座的滑动方向重合,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同时仅有一个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接触,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与所述活动座脱离抵顶时,所述固定座脱离与所述软管的接触,所述第一抵顶器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时,所述固定座脱离与所述活动座的接触且抵顶所述软管,所述第二抵顶器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时,所述固定座与所述活动座抵顶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一个导轨,所述活动座滑动设置在所述导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组施加到所述活动座上的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的抵顶方向的方向相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台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的支撑座,以及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悬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抵顶器设置在所述悬臂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一个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弹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组还包括两个分别用于固定设置所述弹簧的容置孔,该两个容置孔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
CN201920304802.XU 2019-03-11 2019-03-11 一种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 Active CN209419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04802.XU CN209419115U (zh) 2019-03-11 2019-03-11 一种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04802.XU CN209419115U (zh) 2019-03-11 2019-03-11 一种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9115U true CN209419115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45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04802.XU Active CN209419115U (zh) 2019-03-11 2019-03-11 一种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9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36382U (zh) 夹持装置
CN103029039A (zh) 压力检测装置及应用该压力检测装置的打磨设备
CN202121261U (zh) 理线夹
CN103100607A (zh) 搬运装置及采用该搬运装置的冲压设备
CN209419115U (zh) 一种用于自动穿管机的穿管夹持装置
CN103128185B (zh) 搬运装置及采用该搬运装置的冲压设备
CN205521081U (zh) 组装工装
CN105537975A (zh) 滑动机构及使用该滑动机构的加工装置
CN210210288U (zh) 一种用于线束装配中分线的工作台
CN103056837A (zh) 卷簧安装治具
CN206556885U (zh) 汽车空调执行器综合测试台
CN203359603U (zh) 一种自动绕带装置
CN203254194U (zh) 一种用于风机轴套加工的装夹装置
CN109396898A (zh) 电机轴加工用夹持装置
CN202931669U (zh) 线路板铜柱装配装置
CN209328717U (zh) 一种穿管漆包线的绕线机构
CN104111051A (zh) 一种测量滚动直线导轨与阻尼器间油膜厚度的装置
CN208811585U (zh) 一种快速治具定位设备
CN203031553U (zh) 卷簧安装治具
CN202101657U (zh) 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坐标测量机
CN217903877U (zh) 一种新型线束固定装置
CN203572386U (zh) 孔位置度检测工装
CN109817445A (zh) 一种穿管漆包线的绕线机构
CN212170219U (zh) 一种定位装置
CN109551125A (zh) 一种动力电池软连接焊接定位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