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8791U - 第一外套筒 - Google Patents

第一外套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8791U
CN209418791U CN201822029921.7U CN201822029921U CN209418791U CN 209418791 U CN209418791 U CN 209418791U CN 201822029921 U CN201822029921 U CN 201822029921U CN 209418791 U CN209418791 U CN 2094187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sleeve
sleeve
nut
convex block
rear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299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宇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Zcon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EZcon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Zconn Corp filed Critical EZconn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20299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87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87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87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第一外套筒,其适于套设在一同轴电缆连接器上,该第一外套筒为一橡胶材质的套筒,包括:一第一内凸缘,其环设在该第一外套筒前端的内表面;一第一穿孔,包括一前端穿孔部及一后端穿孔部,该前端穿孔部位于该第一内凸缘之间,而该后端穿孔部的形状为一多边形的孔洞;以及两个握持表面,其分别位于该第一外套筒二侧,该握持表面包括相连接的一平面部及一弧形部,且在该握持表面上具有复数第一凸块,在该两个握持表面之间具有径向设在该第一外套筒的外表面上的复数第二凸块。

Description

第一外套筒
本实用新型是一件分案申请,其母案是申请号为201820614007.6,申请日为2018年4月26日,发明名称为“同轴电缆连接器与第一外套筒”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尤指一种方便操作及外型美观的同轴电缆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视的收讯,以有线电视为主流。有线电视的信号利用同轴电缆线(Coaxialcable)连接至接收电视。此同轴电缆凭借旋转式F型连接器(Screw-on F-Typeconnectors)与有线电视解码器(Cable TV decoders)、卡带录影机/数位影碟(VCR/DVD)的数位式硬碟记录器(hard disk digital recorders)、卫星接收器(satellitereceivers)、视讯游戏(video games)、电视信号分布式分离器(TV signal distributionsplitters)及开关(switches)连结。
传统的同轴连接器大致包括一连接器本体,其具有容纳一同轴电缆的一环形轴环;一环形螺帽,其可旋转式地耦合于该轴环,用于提供该连接器机械式附着到一外部装置,及一环形柱,其插入在该轴环与该螺帽之间。一弹性密封O型环也可置于该轴环与该螺帽之间,其位于可旋转接合处,以在该处提供防水密封。该轴环包括一缆线接收端,用于可插入式地接收一插入的同轴电缆,且在该连接器本体的相对末端处,该螺帽包括一内螺纹端,其宽度可允许该本体螺丝附着到一外部装置。
同轴连接器基本上另包括一锁定套管,以固定该缆线在该同轴连接器的本体的内。该锁定套管,基本上由一弹性塑胶所形成,固定于该连接器本体,以固定该同轴连接器。在这方面,该连接器本体基本上包括某种结构型式,以共同接合该锁定套管。这种结构可包括在该连接器本体的内部环状表面上形成的一或多个棘爪,其可接合形成在该套管的外表面上的配合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与第一外套筒,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可供一同轴电缆线装设,该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特征是包括:
一螺帽,包括一外表面及位于该外表面上的复数第一凸块,该第一凸块具有一前端表面及一后端表面,该前端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该后端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该第二夹角;以及,
一第一外套筒,其适于套设在该螺帽上,当该第一外套筒套设在该螺帽上时,该复数第一凸块挤压该第一外套筒的内表面而形成复数凹槽。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还包括一内套筒及一第二外套筒,该内套筒的一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螺帽的一第一穿孔,该螺帽的一第一内凸缘位于该内套筒的一第一表面上,该内套筒的该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穿孔,使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内凸缘位于该内套筒的一第二表面上,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后端延伸部与该第一后端延伸部形成环状空间且呈同心环绕关系。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还包括一内套筒、一弹簧片及一第二外套筒,其中该弹簧片套设在该内套筒的一第一表面上,该内套筒的一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螺帽的一第一穿孔,该螺帽的一第一内凸缘环绕在该内套筒的该第一表面上并能够与该弹簧片接触,该内套筒的该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穿孔,使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内凸缘位于该内套筒的一第二表面上,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后端延伸部与该第一后端延伸部形成环状空间且呈同心环绕关系。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弹簧片包括一挡片部与复数接合部,该挡片部与该复数接合部呈垂直关系,该接合部包括一弹性翼部及一孔洞,该弹性翼部自接合部的表面向外弯曲且张开一预定角度,该第一内凸缘与该弹性翼部接触,该螺帽移动时,该第一内凸缘能够压迫该弹性翼部,使该预定角度减小。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外套筒包括一第一内凸缘及一穿孔,该第一内凸缘环设在该第一外套筒前端的内表面,该穿孔包括一前端穿孔部及一后端穿孔部,该前端穿孔部位于该第一内凸缘之间,而该后端穿孔部的形状为一多边形的孔洞。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多边形的孔洞包括一六边形的孔洞。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凸块的型式包括一锥形凸块。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凸块的型式包括一三角形凸块。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夹角的角度介于105度至170度之间。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第二夹角的角度介于0度至90度之间。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还包括一转向指示凸块,其位于该第一外套筒前端的外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可供一同轴电缆线装设,该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特征是包括:
一螺帽,包括复数外表面及位于每二该外表面一交接线上的复数第一凸块,该第一凸块具有一前端表面及一后端表面,该前端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该后端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该第二夹角。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还包括一内套筒及一第一外套筒,该内套筒的一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螺帽的一第一穿孔,该螺帽的一第一内凸缘位于该内套筒的一第一表面上,该内套筒的该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第一外套筒的一第二穿孔,使该第一外套筒的一第二内凸缘位于该内套筒的一第二表面上,该第一外套筒的一第二后端延伸部与该第一后端延伸部形成环状空间且呈同心环绕关系。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还包括一内套筒、一弹簧片及一第一外套筒,其中该弹簧片套设在该内套筒的一第一表面上,该内套筒的一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螺帽的一第一穿孔,该螺帽的一第一内凸缘环绕在该内套筒的该第一表面上并能够与该弹簧片接触,该内套筒的该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第一外套筒的一第二穿孔,使该第一外套筒的一第二内凸缘位于该内套筒的一第二表面上,该第一外套筒的一第二后端延伸部与该第一后端延伸部形成环状空间且呈同心环绕关系。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弹簧片包括一挡片部与复数接合部,该挡片部与该复数接合部呈垂直关系,该接合部包括一弹性翼部及一孔洞,该弹性翼部自接合部的表面向外弯曲且张开一预定角度,该第一内凸缘与该弹性翼部接触,该螺帽移动时,该第一内凸缘能够压迫该弹性翼部,使该预定角度减小。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还包括一第二外套筒,其适于套设在该螺帽上,当该第二外套筒套设在该螺帽上时,该复数第一凸块挤压该第二外套筒的内表面而形成复数凹槽。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第二外套筒包括一第一内凸缘及一穿孔,该第一内凸缘环设在该第二外套筒前端的内表面,该穿孔包括一前端穿孔部及一后端穿孔部,该前端穿孔部位于该第一内凸缘之间,而该后端穿孔部的形状为一多边形的孔洞。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第二外套筒包括一六边形的孔洞。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凸块的型式包括一锥形凸块。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凸块的型式包括一三角形凸块。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第一夹角的角度介于105度至170度之间。
所述的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该第二夹角的角度介于0度至90度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一第一外套筒,其适于套设在一同轴电缆连接器上,该第一外套筒为一橡胶材质的套筒,该第一外套筒的特征是包括:
一第一内凸缘,其环设在该第一外套筒前端的内表面;
一第一穿孔,包括一前端穿孔部及一后端穿孔部,该前端穿孔部位于该第一内凸缘之间,而该后端穿孔部的形状为一多边形的孔洞;以及,
两个握持表面,其分别位于该第一外套筒二侧,该握持表面包括相连接的一平面部及一弧形部,且在该握持表面上具有复数第一凸块,在该两个握持表面之间具有径向设在该第一外套筒的外表面上的复数第二凸块。
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中: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一内套筒、一螺帽及一第二外套筒,该内套筒的一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螺帽的一第二穿孔,该螺帽的一第一内凸缘位于该内套筒的一第一表面上,该内套筒的该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三穿孔,使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内凸缘位于该内套筒的一第二表面上,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后端延伸部与该第一后端延伸部形成环状空间且呈同心环绕关系。
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中:该螺帽包括一外表面及复数第三凸块位于该外表面上,该第三凸块具有一前端表面及一后端表面,该前端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该后端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该第二夹角。
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中:该第三凸块的型式包括一锥形凸块。
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中:该第三凸块的型式包括一三角形凸块。
所述的第一外套筒,该同轴电缆连接器还包括一内套筒、一弹簧片、一螺帽及一第二外套筒,其中该弹簧片套设在该内套筒的一第一表面上,该内套筒的一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螺帽的一第二穿孔,该螺帽的一第一内凸缘环绕在该内套筒的该第一表面上并能够与该弹簧片接触,该内套筒的该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三穿孔,使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内凸缘位于该内套筒的一第二表面上,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后端延伸部与该第一后端延伸部形成环状空间且呈同心环绕关系。
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中:该弹簧片包括一挡片部与复数接合部,该挡片部与该复数接合部呈垂直关系,该接合部包括一弹性翼部及一孔洞,该弹性翼部自接合部的表面向外弯曲且张开一预定角度,该第一内凸缘与该弹性翼部接触,该螺帽移动时,该第一内凸缘能够压迫该弹性翼部,使该预定角度减小。
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中:该多边形的孔洞包括一六边形的孔洞。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凭借软质的第二外套筒,使其能轻易的套设及固定在螺帽上,并且因第二外套筒外表面的握持表面可使操作者方更握持,因第二外套筒外表面的转向指示的凸块,可使操作者能轻易清楚了解转动方向,而且凭借螺帽外表面的凸块卡合第二外套筒的内壁,使第二外套筒固定在螺帽上,与传统复杂的结构不同,具有低成本且安装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立体部份断面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电缆连接器的剖面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电缆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电缆连接器立体分解图。
图2D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电缆连接器剖面分解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弹簧片的立体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弹簧片的前视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弹簧片的左侧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螺帽上的凸块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螺帽上另一型式的凸块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螺帽上又一型式的凸块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本实用新型同轴电缆连接器装设同轴电缆线后的组装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金属线;3绝缘层;5薄金属层;7金属编织层;9塑胶皮层;100同轴电缆连接器;10内套筒;12第一外套筒;14螺帽;16橡胶环;18第二外套筒;30弹簧片;102穿孔;104第一外凸缘;106第二外凸缘;108第一表面;110第二表面;111沟槽;112第一后端延伸部;35挡片部;36接合部;38弹性翼部;39孔洞;144第一内凸缘;148第二后端延伸部;146螺纹部;142穿孔;143倾斜表面;147轴向延伸表面;145径向延伸表面;149外表面;151凸块;151a前端表面;151b后端表面;124第二内凸缘;126第三外凸缘;128第三后端延伸部;130第三表面;132第四表面;122穿孔;182握持表面;184凸块;183第三内凸缘;186穿孔;186a前端穿孔部分;186b后端穿孔部分;188凸部;189凸块;187凹槽;182a平面部;182b弧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式揭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其并未阐述所有实施例。可另外或替代使用其他实施例。为节省空间或更有效地说明,可省略显而易见或不必要的细节。相反,可实施一些实施例而不揭示所有细节。当相同数字出现在不同图式中时,其系指相同或类似组件或步骤。
当以下描述连同随附图式一起阅读时,可更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态样,所述的这些随附图式的性质应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所述的这些图式未必按比例绘制,而是强调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现描述说明性实施例。可另外或替代使用其他实施例。为节省空间或更有效地呈现,可省略显而易见或不必要的细节。相反,可实施一些实施例而不揭示所有细节。
本实用新型为一同轴电缆连接器,其中同轴电缆的剖面图如图1所示,此同轴电缆包括一金属线1、包覆金属线1的一绝缘层3、包覆绝缘层3的一薄金属层5、包覆薄金属层5的一金属编织层7及包覆金属编织层7的一塑胶皮层9,其中金属线1的材质为铜、鐡、银、镍、锡、金、铜金合金、铜锡合金、铜镍合金或其它导电性良好的聚合物或非金属类的导体等,另外薄金属层5的材质为含铝的金属层、含铜的金属层或含有导电物质的导电层,例如一铝箔包覆层或铜箔包覆层,其中薄金属层5具有电性遮蔽功效,可减少干扰,而金属编织层7的形式包括二层编织(Standard)、三层编织(Tri-shield)及四层编织(Quad)等不同包覆形式,金属编织层7的材质例如为铝、铝合金、铜或铜合金。
请参阅图2A、图2B、图2C及图2D所示,其依序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剖面图、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立体图、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立体分解图、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剖面分解图。此同轴电缆连接器100包括同轴的一内套筒10、一第一外套筒12、一螺帽14、一橡胶环16、一第二外套筒18及一弹簧片30,内套筒10、第一外套筒12、弹簧片30及螺帽14的材质为导电材质,例如是铜、鐡、银、镍、锡、金、铜金合金、铜锡合金、铜镍合金或其它导电性良好的聚合物或非金属类的导体等,且内套筒10、第一外套筒12、弹簧片30及螺帽14的表面可电镀、无电电镀或覆盖上一层防锈金属层,其材质包括一铜、鐡、银、镍、锡、金、铜金合金、铜锡合金、铜镍合金或其它导电性良好的聚合物或非金属类的导体等。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橡胶环16及第二外套筒18为橡胶材质或软性聚合物材质,但也可替换成其它具有弹性且防水的聚合物材质等。
本实用新型的内套筒10具有一穿孔102、一第一外凸缘104、一第二外凸缘106、一第一表面108、一第二表面110及一第一后端延伸部112,其中第一表面108位于该第一外凸缘104与该第二外凸缘106之间,而该第二表面110位于该第一后端延伸部112与第二外凸缘106之间。
请同时参阅图3A至图3C所示,此弹簧片30可套设在内套筒10的第一表面108上,也就是位于该第一外凸缘104与该第二外凸缘106之间,弹簧片30包含一体成型的一挡片部35与多个接合部36,此接合部36的形状为外拱形、方形、半圆形或一多边形,挡片部35与接合部36呈垂直关系或呈一预定角度A,例如90度至120度之间、90度至100度之间或90度至95度之间,且每二接合部36不直接连接且之间具有一空隙,意即是在接合部36与另一接合部36在一圆周方向上系相互分离,其中挡片部35为环状或具有一缺口,此缺口的弧度为10度至30度之间、20度至45度之间、60度至150度之间或60度至120度之间,其中挡片部35具有一孔洞37,其中接合部36上包括至少一弹性翼部38及一孔洞39,此弹性翼部38与接合部36一体成型,且弹性翼部38自接合部36的表面向外弯曲且张开一预定角度B,此预定角度B为锐角,例如向外张开10度至20度之间、15度至60度之间、20度至45度之间或30度至75度之间,其中挡片部35、接合部36及弹性翼部38的厚度约0.05~0.5毫米(mm)或0.03~1毫米之间,另外单一接合部36上也可包括多个弹性翼部38,例如2~4个,此外此弹性翼部38的形状包括一方型、三角形、半圆形或一多边形,且弹性翼部38表面也可是光滑面、粗糙面或颗粒面等型式。
本实用新型的螺帽14具有一第一内凸缘144、一第二后端延伸部148及一螺纹部146,其中螺帽14的型式为六角螺帽、方型螺帽、环型螺帽、翼型螺帽等任何型式的螺帽,可用扳手或其他工具将连接器锁在电子装置上,其中该第一内凸缘144位于第二后端延伸部148与螺纹部146之间,而第一内凸缘144之间具有一穿孔142,此穿孔142的直径大于内套筒10的第二外凸缘106及第一后端延伸部112的直径而小于第一外凸缘104的直径。可将己套设弹簧片30的内套筒10与螺帽14组装,内套筒10的第一后端延伸部112穿过螺帽14的穿孔142,使螺帽14的第一内凸缘144设置在第一表面108、第二外凸缘106及在弹簧片30上,该弹簧片30的弹性翼部38与第一内凸缘144接触,螺帽14可在第一表面108、第二外凸缘106及在弹簧片30上旋转及移动,其中螺帽14的第一内凸缘144具有一倾斜表面143与弹性翼部38接触,此倾斜表面143从第一内凸缘144的一径向延伸表面145倾斜至第一内凸缘144的一轴向延伸表面147,此倾斜表面143与一轴向延伸表面147之间的一倾斜角C是介于15度至60度之间、10度至30度之间或20度至45度之间,当螺帽14轴向移动时,螺帽14的第一内凸缘144会压迫弹性翼部38,使弹性翼部33张开的角度减少(小)。
如图4A所示,若螺帽14的型式为多角型螺帽时,例如是六角螺帽或方型螺帽,在螺帽14外表面(第一内凸缘144、第二后端延伸部148及一螺纹部146的外表面)上设有相连接的复数外表面149,每二外表面149相连接处(交接线)上具有一或复数个凸块151,此凸块151的型式可以是锥形、三角形、勾形、方形或圆凸形等型式,或此凸块151可包括一前端表面151a及一后端表面151b,此前端表面151a与外表面149之间具有一夹角D介于90度至160度之间、介于105度至170度之间、介于120度至150度之间或介于110度至150度之间,后端表面151b与外表面149之间具有一夹角E介于0度至90度之间、介于20度至80度之间、介于30度至60度之间或介于40度至60度之间,其中夹角D大于夹角E,若螺帽14的型式为环型螺帽时,也就是螺帽14外表面为圆弧表面时,在螺帽14外表面的凸块151可平均分布在螺帽14外表面上,如图4B所示,或是局部的设置在螺帽14外表面上,例如是线性(一整圈)分布,如图4C所示,或分布于螺帽14外表面二侧或四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外套筒12具有一第二内凸缘124、一第三外凸缘126、一第三后端延伸部128、一第三表面130及一第四表面132,该第三外凸缘126环设在第一外套筒12的外表面且位于第四表面132与第三后端延伸部128之间,第二内凸缘124之间具有一穿孔122,此穿孔122的直径大于内套筒10的第一后端延伸部112的直径而小于第二外凸缘106的直径,第三表面130为第二内凸缘124的外表面,在第三表面130上环设有一沟槽111,该橡胶环16可套设在此沟槽111上,该第三外凸缘126顶面的最大直径大于第三表面130及第四表面132的直径。将内套筒10的第一后端延伸部112穿过第一外套筒12的穿孔122使第一外套筒12的第二内凸缘124位于第二表面110上,以紧配合的方式将第二内凸缘124紧密的卡合在第二表面110上,此时第三后端延伸部128与第一后端延伸部112之间形成环状空间且呈同心环绕关系,组装时,橡胶环16会挤压在螺帽14的第二后端延伸部148与沟槽111之间,橡胶环16塞满螺帽14的第二后端延伸部148与沟槽111之间之间隙,达到防水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外套筒18为一圆筒形的套筒,其包括二握持表面182位于本体二侧、复数径向的凸块184位于二侧握持表面182之间、一第三内凸缘183及一穿孔186,其中第三内凸缘183环设在第二外套筒18前端内表面,而穿孔186包括前端穿孔部分186a及后端穿孔部分186b,前端穿孔部分186a系位于第三内凸缘183所围绕的空间且其形状为圆形,而后端穿孔部分186b则是为与螺帽14的型式(外形)相对应,例如本实用新型的螺帽14是六角型,则后端穿孔部分186b的形状也是六角型。另外,每一握持表面182包括相连接的一平面部182a及一弧形部182b,其中平面部182a呈现(几乎)一水平面,因此位于本体二侧的握持表面182的平面部182a几乎相互平行,而弧形部182b一端连接平面部182a,而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外套筒18的外表面,在握持表面182上还包括复数凸部188,用以使操作者方便握持,另外在第二外套筒18的前端更可设置一转向指示的凸块189(或凹槽),用以使操作者能容易明白转动方向。此第二外套筒18的材质是塑胶材质、橡胶材质或聚合物材质,或是第二外套筒18的外壳是硬质的表面,但第二外套筒18的内表面是软质(橡胶)的表面,此第二外套筒18是一体成型的套筒。
如图5A及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同轴电缆连接器100组装的程序是先将内套筒10、第一外套筒12、螺帽14、橡胶环16及弹簧片30组装,再将同轴电缆安装至同轴电缆连接器100中。例如将弹簧片30套设在内套筒10的第一表面108上,接着将己套设弹簧片30的内套筒10与螺帽14组装,内套筒10的第一后端延伸部112穿过螺帽14的穿孔142,使螺帽14的第一内凸缘144设置在第一表面108、第二外凸缘106及在弹簧片30上,接着橡胶环16可套设在第一外套筒12的沟槽111上,再将内套筒10的第一后端延伸部112穿过第一外套筒12的穿孔122,使第一外套筒12的第二内凸缘124位于第二表面110上,以紧配合的方式将第二内凸缘124紧密的卡合在第二表面110上,此时第三后端延伸部128与第一后端延伸部112之间形成环状空间且呈同心环绕关系,组装时,橡胶环16会挤压在螺帽14的第二后端延伸部148与沟槽111之间,橡胶环16塞满螺帽14的第二后端延伸部148与沟槽111之间之间隙,将同轴电缆部分的塑胶皮层9移除,使部分的编织层7外翻包覆部分的塑胶皮层9的外表面,接着将同轴电缆穿设至同轴电缆连接器100,同轴电缆的编织层7及塑胶皮层9会被挤压至内套筒10的第一后端延伸部112与第一外套筒12的第三后端延伸部128之间所形成之间隙内,而同轴电缆的金属线1、绝缘层3及薄金属层5会从穿孔102的后端穿进内套筒10的穿孔102的前端,其中金属线1延伸至螺帽14的螺纹部146所构成的空间内,接着施力在第一外套筒12的第三后端延伸部128,使其变形,变形后的第三后端延伸部128压迫塑胶皮层9及编织层7,使同轴电缆接合固定在同轴电缆连接器100内。接着将己组装的内套筒10、第一外套筒12、螺帽14、橡胶环16及弹簧片30,从第二外套筒18后端穿过穿孔186套设在螺帽14上,螺帽14的外表面会抵触第二外套筒18的内壁,且因第二外套筒18的内壁系软质的,所以螺帽14外表面的凸块151会卡在或刺在第二外套筒18的内壁内,并在第二外套筒18的内壁挤压形成复数凹槽187,而且因为凸块151与螺帽14的外表面149具有一倾角,使第二外套筒18仅能向同轴电缆连接器100的后端方向移动,也就第二外套筒18只能向第二后端延伸部148、第一后端延伸部112及同轴电缆的轴向方向移动,而无法向同轴电缆连接器100的前端方向移动,第二外套筒18移动直至第三内凸缘183与螺帽14前端的外表面接触及对齐时才停止。
本实用新型凭借软质的第二外套筒18,使其能轻易的套设及固定在螺帽14上,并且因第二外套筒18外表面的握持表面182可使操作者方更握持,因第二外套筒18外表面的转向指示的凸块189,可使操作者能轻易清楚了解转动方向,此第二外套筒18的外观新颖前卫,具有现代设计美感,而且凭借螺帽14外表面的凸块151卡合第二外套筒18的内壁,使第二外套筒18固定在螺帽14上,与传统复杂的结构不同,具有低成本且安装方便的优点。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措词「包括」不排除其他元件,措词「一」不排除多个。
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本申请中所阐述的所有量度、值、等级、位置、量值、尺寸及其他规格为近似而非精确的。上述者意欲具有与其相关功能且与其所属技术中惯用者相符的合理范围。

Claims (8)

1.一种第一外套筒,其适于套设在一同轴电缆连接器上,该第一外套筒为一橡胶材质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套筒包括:
一第一内凸缘,其环设在该第一外套筒前端的内表面;
一第一穿孔,包括一前端穿孔部及一后端穿孔部,该前端穿孔部位于该第一内凸缘之间,而该后端穿孔部的形状为一多边形的孔洞;以及,
两个握持表面,其分别位于该第一外套筒二侧,该握持表面包括相连接的一平面部及一弧形部,且在该握持表面上具有复数第一凸块,在该两个握持表面之间具有径向设在该第一外套筒的外表面上的复数第二凸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特征在于: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包括一内套筒、一螺帽及一第二外套筒,该内套筒的一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螺帽的一第二穿孔,该螺帽的一第一内凸缘位于该内套筒的一第一表面上,该内套筒的该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三穿孔,使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内凸缘位于该内套筒的一第二表面上,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后端延伸部与该第一后端延伸部形成环状空间且呈同心环绕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特征在于:该螺帽包括一外表面及复数第三凸块位于该外表面上,该第三凸块具有一前端表面及一后端表面,该前端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具有一第一夹角,该后端表面与该外表面之间具有一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的角度大于该第二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凸块的型式包括一锥形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凸块的型式包括一三角形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特征在于:该同轴电缆连接器还包括一内套筒、一弹簧片、一螺帽及一第二外套筒,其中该弹簧片套设在该内套筒的一第一表面上,该内套筒的一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螺帽的一第二穿孔,该螺帽的一第一内凸缘环绕在该内套筒的该第一表面上并能够与该弹簧片接触,该内套筒的该第一后端延伸部穿过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三穿孔,使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内凸缘位于该内套筒的一第二表面上,该第二外套筒的一第二后端延伸部与该第一后端延伸部形成环状空间且呈同心环绕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特征在于:该弹簧片包括一挡片部与复数接合部,该挡片部与该复数接合部呈垂直关系,该接合部包括一弹性翼部及一孔洞,该弹性翼部自接合部的表面向外弯曲且张开一预定角度,该第一内凸缘与该弹性翼部接触,该螺帽移动时,该第一内凸缘能够压迫该弹性翼部,使该预定角度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外套筒,其特征在于:该多边形的孔洞包括一六边形的孔洞。
CN201822029921.7U 2018-04-26 2018-04-26 第一外套筒 Active CN2094187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29921.7U CN209418791U (zh) 2018-04-26 2018-04-26 第一外套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4007.6U CN208570975U (zh) 2018-04-26 2018-04-26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1822029921.7U CN209418791U (zh) 2018-04-26 2018-04-26 第一外套筒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14007.6U Division CN208570975U (zh) 2018-04-26 2018-04-26 同轴电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8791U true CN209418791U (zh) 2019-09-20

Family

ID=654815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14007.6U Active CN208570975U (zh) 2018-04-26 2018-04-26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1822029921.7U Active CN209418791U (zh) 2018-04-26 2018-04-26 第一外套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14007.6U Active CN208570975U (zh) 2018-04-26 2018-04-26 同轴电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08570975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0975U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3884A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US9004931B2 (en) Coaxial interface port accessory and port facilitating slide-on attachment and rotational detachment of cable connectors
CN104241990B (zh) 同轴电缆连续性连接器
CA1318374C (en) Snap-n-seal coaxial connector
CA2802218C (en) Ground maintaining auto seizing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US8323053B2 (en) Connector having a constant contact nut
US7892005B2 (en) Click-tight coaxial cable continuity connector
US4165911A (en) Rotating collar lock connector for a coaxial cable
US9496661B2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hav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member
US8449311B2 (en) Locking audio plug
US8075338B1 (en) Connector having a constant contact post
US20120028498A1 (en) Cable connector
TWM477708U (zh)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EP2202852A2 (en) Ground structure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the same
EP3363081B1 (en) Sealing boo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CN209418791U (zh) 第一外套筒
US10282339B2 (en) System for presenting electrically supported devices
CN203415705U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106785625A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圆形屏蔽连接器系统
TWM569954U (zh) 同軸電纜線連接器
US7972168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improved apparent member
CN206585165U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104347967A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5723987U (zh) 同轴电缆接头结构
CN205657254U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