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5720U - 壳体组件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壳体组件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5720U
CN209415720U CN201821915680.XU CN201821915680U CN209415720U CN 209415720 U CN209415720 U CN 209415720U CN 201821915680 U CN201821915680 U CN 201821915680U CN 209415720 U CN209415720 U CN 2094157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cket part
slide fastener
connecting portion
housing unit
panel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156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强延
李振华
杨永祥
黄煜鹏
黄林
文进康
刘慧�
周文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19156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57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57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57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及空调,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包括面板体、底壳以及滑扣,所述滑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面板体上设置有第一待接部,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第二待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待接部可滑动地限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待接部可滑动地限位连接,以所述滑扣将所述面板体与所述底壳装配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面板体上可滑动限位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底壳可滑动限位连接,从而将所述面板体和所述底壳固定连接,通过滑动的方式安装或拆卸,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壳体组件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及空调。
背景技术
传统壁挂空调机的面板体与底壳采用前端螺钉固定、后端卡扣装配的固定方式。其卡扣结构通常采用在底壳上设置凸起结构、面板体上设置通孔,在装配时用力将面板体通孔处压装到底壳的凸起结构上,但由于生产线员工工作量大,在操作容易出现装配扣不到位的情况,导致运输时底壳容易脱落、跌坏空调壳体。另外,售后拆卸面板体时由于底壳是贴在墙上,人手不方便拆卸卡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面板体与底壳难装配到位、售后难拆卸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简便稳固、易于拆卸面板体的壳体组件及空调。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壳体组件,包括面板体、底壳以及滑扣,
所述滑扣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面板体上设置有第一待接部,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第二待接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待接部可滑动地限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待接部可滑动地限位连接,以所述滑扣将所述面板体与所述底壳装配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待接部与所述第二待接部均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滑扣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入或滑出所述第一待接部以及所述第二待接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滑扣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面板体;所述滑扣沿所述面板体滑动,以滑入或滑出所述第二待接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接部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位所述第一连接部沿所述第一待接部的延伸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卡接面,所述第一待接部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卡接面。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接部的两侧沿其延伸方向均设置有定位槽,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侧边缘对应所述定位槽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卡边,所述定位卡边与所述定位槽卡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接部为第一凸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凸台的上端设置为渐缩结构,所述渐缩结构作为所述第一凸台卡入所述第一卡槽的初始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待接部为第二凸台,所述第二连接部为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凸台卡接固定。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槽上的一端设置为扩口结构,所述扩口结构作为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凸台装配的初始端。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滑扣的端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接部上设置有防脱结构,所述防脱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待接部的高度由安装起点至安装终点逐渐增加。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上述任一项的壳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及空调,设置的所述滑扣结构中分别包含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面板体上的所述第一待接部可滑动限位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底壳上所述第二待接部可滑动限位连接,从而将所述面板体和所述底壳固定连接,同时,所述滑扣可以沿所述面板体或所述底壳滑动,通过滑动的的方式安装或拆卸,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现有空调底壳和面板体固定卡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扣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扣待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扣装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壳与面板体装配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滑扣拆卸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滑扣、11-第一连接部、111-定位卡边、12-第二连接部、121-扩口结构、13-防滑结构,2-面板体、21-第一待接部、22-定位槽、24-渐缩结构、25-防脱结构,3-底壳、31-第二待接部,4-格栅,5-固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现有空调底壳和面板体固定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示出的滑扣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示出的滑扣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示出的滑扣与面板体待装配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示出的滑扣装配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示出的底壳与面板体装配示意图;图7是A处放大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示出的滑扣拆卸示意图;图9是B处放大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包括底壳、面板体和面板等壳体组件,壳体组件除了用于支撑压缩机、蒸发器等功能元件,还可以保持空调的美观性,并可作为空调安装的受力点,因此壳体组件的稳固装配及方便拆卸关系到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包括面板体2、底壳3以及滑扣1,所述滑扣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面板体2上设置有第一待接部21,所述底壳3上设置有第二待接部31;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一待接部21可滑动地限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待接部31可滑动地限位连接,以所述滑扣1将所述面板体2与所述底壳3装配连接。设置的所述滑扣1结构中分别包含所述第一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面板体2上的所述第一待接部21可滑动限位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与底壳3上所述第二待接部31可滑动限位连接,从而将所述面板体2和所述底壳3固定连接,同时,所述滑扣1可以沿所述面板体2或所述底壳3滑动,通过滑动的的方式安装或拆卸,简单方便。
如图1示的现有空调中底壳3和面板体2的卡扣固定结构5设置的空调,只能通过提面板体2上的进风格栅4处才能将卡扣打开,而在用力提起面板体2格栅4时极容易将面板体2格栅4拉断,特别是使用了一段时间的壳体组件,由于材料的老化,也比较脆,强度不及新机子好,很容易损坏。甚至有些空调面板体2与底壳3的扣合量比较大,极难拆卸,壳体损坏了都不一定能拆卸下来,影响售后维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中,为了进一步方便安装和拆卸,设置了安装方向或拆卸方向,所述第一待接部21与所述第二待接部31均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滑扣1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入或滑出所述第一待接部21以及所述第二待接部31;也即滑扣1分别滑入或滑出与所述面板体2以及与所述底壳3装配连接的位置。例如,通过滑扣1沿第一方向滑入第一待接部21及第二待接部31,将面板体2和底壳3固定,安装方便,而且不存在现有技术中按压力度不够易安装不到位的情况;将滑扣1沿第一方向的反方向滑出第一待接部21及第二待接部31,即可以将面板体2和底壳3拆卸,利用在空调的壳体组件中,使得空调的底壳3和面板体2拆卸简单,提高装配与售后拆卸效率。
考虑壳体与面板体2非装配状态下,滑扣1的存放,以及为了便于装配状态的安装效率,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卡接装配中,所述滑扣1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面板体2;所述滑扣1沿所述面板体2滑动,以滑入或滑出与所述所述第二待接部31。滑扣1的第一连接部11一直保持与面板体2的滑动连接状态,不需完全拆卸,防止丢失和方便下次装配。例如,当本实施例第一待接部21设置为第一凸台,第一连接部11设置为第一卡槽时,在底壳3和面板体2拆卸状态下,滑扣1可通过第一卡槽与第一凸台保持一直滑动连接状态。
为保持滑扣1在沿面板体2滑动过程中保持平稳,也避免滑扣1沿面板体2转动影响底壳3的安装,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中,所述第一待接部21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位所述第一连接部11沿所述第一待接部21的延伸方向滑动,保持滑扣1在面板体2上沿一个轴向方向前进或后退,不会沿面板体2转动;同时便于底壳3的后续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卡接面,所述第一待接部21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卡接面。卡接面实现限位目的即可,本申请不做限制,例如在第一待接部21下端的两侧设置斜面或者垂直面,滑扣1上与该卡接面的对应位置设置配合的卡接面即可。
如图2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接部21的两侧沿其延伸方向均设置有定位槽22,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两侧边缘对应所述定位槽22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卡边111,所述定位卡边111与所述定位槽22卡接。实现对滑扣1的限位,保持滑扣1能够平稳滑动,在后续底壳3卡接装配过程中,滑扣1不会发生转动,提高装配效率。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中,面板体2上的所述第一待接部21可为第一凸台,所述第一连接部11可为第一卡槽;在安装过程中,为了方便滑扣1的卡入,如图4所示,将所述第一凸台的上端设置为渐缩结构24,本实施例中的渐缩结构24指将第一凸台的顶端设置为箭头状,按图示方向,渐缩结构24作为所述第一凸台卡入所述第一卡槽的初始端,方便滑扣1与面板体2的装配。
本实施例中,底壳3上的所述第二待接部31可为第二凸台,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为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凸台卡接固定。
为了方便滑扣1与底壳3的装配,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槽上的一端设置为扩口结构121,所述扩口结构121作为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凸台装配的初始端。由将底壳3由扩口结构121处卡入,安装更省力。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壳体组件,所述滑扣1的端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13,方便对滑扣1施力便于装配,提高摩擦力。如图2所示,本申请设置了箭头凸起和条状凸起,在提高摩擦力的基础上,箭头凸起可以指示滑扣1的安装方向。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组件中,如图6所示,所述第一待接部21上设置有防脱结构25,此处防脱结构25设置为一凸台,所述防脱结构25相对于所述第一待接部21的高度由安装起点至安装终点逐渐增加。这样能够在装配时不会产生很大的阻力,但能防止滑扣1卡到位后自然松脱,有效的提高装配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壳体组件,其中,底壳3和面板体2装配时,如图4所示,先将滑扣1的第一卡槽在渐缩结构24处部分卡进面板体2上的第一凸台后,沿图4箭头所示方向旋转通过变形将第一凸台全部卡入;将底壳3上的第二凸台置于待安装位置,将滑扣1沿防滑结构13的箭头凸起所示方向推动直至第二凸台完全卡入滑扣1的第二卡槽完成装配过程;防脱结构25的设置使得底壳3不会滑出。拆卸时,只需将滑扣1往反方向推即可拆卸面板体2和底壳3,拆卸后面板体2与滑扣1仍可连接在一起,防止丢失和方便下次装配。
本实用新型其他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包括上述的壳体组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也即空调正常安装时对应的方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体(2)、底壳(3)以及滑扣(1),
所述滑扣(1)包括第一连接部(11)和第二连接部(12),所述面板体(2)上设置有第一待接部(21),所述底壳(3)上设置有第二待接部(31);
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与所述第一待接部(21)可滑动地限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与所述第二待接部(31)可滑动地限位连接,以所述滑扣(1)将所述面板体(2)与所述底壳(3)装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待接部(21)与所述第二待接部(31)均沿第一方向延伸;
所述滑扣(1)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入或滑出所述第一待接部(21)以及所述第二待接部(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扣(1)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面板体(2);所述滑扣(1)沿所述面板体(2)滑动,以滑入或滑出所述第二待接部(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接部(21)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位所述第一连接部(11)沿所述第一待接部(21)的延伸方向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卡接面,所述第一待接部(21)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卡接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接部(21)的两侧沿其延伸方向均设置有定位槽(22),所述第一连接部(11)的两侧边缘对应所述定位槽(22)的位置设置有定位卡边(111),所述定位卡边(111)与所述定位槽(22)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接部(21)为第一凸台,所述第一连接部(11)为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凸台的上端设置为渐缩结构(24),所述渐缩结构(24)作为所述第一凸台卡入所述第一卡槽的初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待接部(31)为第二凸台,所述第二连接部(12)为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凸台卡接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槽上的一端设置为扩口结构(121),所述扩口结构(121)作为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第二凸台装配的初始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扣(1)的端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13)。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待接部(21)上设置有防脱结构(25),所述防脱结构(25)相对于所述第一待接部(21)的高度由安装起点至安装终点逐渐增加。
12.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壳体组件。
CN201821915680.XU 2018-11-19 2018-11-19 壳体组件及空调 Active CN2094157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15680.XU CN209415720U (zh) 2018-11-19 2018-11-19 壳体组件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15680.XU CN209415720U (zh) 2018-11-19 2018-11-19 壳体组件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5720U true CN209415720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47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15680.XU Active CN209415720U (zh) 2018-11-19 2018-11-19 壳体组件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57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9534A (zh) * 2018-11-19 2019-03-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空调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9534A (zh) * 2018-11-19 2019-03-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空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78037B (zh) 空调及其面板格栅组件及面板格栅组件中的滑动卡扣组件
EP3279584A1 (en) Air-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N204718072U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机壳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09415720U (zh) 壳体组件及空调
CN106895491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539534A (zh) 壳体组件及空调
CN208250718U (zh) 衣物处理装置的箱体组件、固定件和衣物处理装置
CN205621134U (zh) 一种自动售货机的可拆卸容纳装置
CN105782114B (zh) 吊扇风叶结构及吊扇
CN206626692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5533415U (zh) 吊扇风叶结构及吊扇
CN211451322U (zh) 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内机
CN207741319U (zh) 空调壳体和空调器
CN106247585A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用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05897480U (zh) 出风面板和空调装置
CN208579486U (zh) 空调器的导风板组件、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CN106871244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059626A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110986345A (zh) 一种空调导风组件和空调内机
CN210486020U (zh) 一种面板结构及空调器
CN212157423U (zh) 卡扣、过滤网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CN213019923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8625419U (zh) 一种接油盘固定结构及其塑料卡扣
CN208952356U (zh) 滑动门及空调器
CN205715095U (zh) 固定组件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