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15515U - 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 - Google Patents

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15515U
CN209415515U CN201920021389.6U CN201920021389U CN209415515U CN 209415515 U CN209415515 U CN 209415515U CN 201920021389 U CN201920021389 U CN 201920021389U CN 209415515 U CN209415515 U CN 209415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terlayer
interlayer plate
furnace
side water
burner hear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2138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春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New Er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02138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15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15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15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Waste-Gas Treatment And Other Accessory Devices For Furnaces (AREA)

Abstract

一种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包括炉体、炉膛、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后水夹层板、烟筒,炉体包括炉台、炉底、炉壳,炉台构成炉体顶壁,炉底构成炉体的底壁,炉壳由炉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后侧壁构成,炉膛竖直设置于炉体内部,本实用新型中,炉膛两侧设置左排烟室、右排烟室,炉膛后侧设置的后排烟室,能充分利用炉体内有限空间,使高温烟气经过多次改变流向,实现多次沉降除尘,避免大气污染,烟气在炉体内流程长,提高了热效率,炉壳与炉膛用四个呈放射状的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连接,从而增大受热面值,传热充分。

Description

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暖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
背景技术
目前家用水暖炉的烟气从炉膛出来后直接进入烟筒排入大气或者往后下返在进入烟筒排入大气。这样的暖水炉,烟气在炉体内停留时间短,大量热量来不及吸收就排入大气,造成热能利用率低,烟气中的大量粉尘排入大气,造成环境污染,烟尘中还有未燃尽的燃料微粉,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环保、节能、热效率高的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
一种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包括炉体、炉膛、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后水夹层板、烟筒,所述炉体为前端开口的中空箱体,炉体包括炉台、炉底、炉壳,炉台构成炉体顶壁,炉底构成炉体的底壁,炉壳由炉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后侧壁构成,炉膛竖直设置于炉体内部,炉膛的底端与炉底密封连接,炉膛顶端与炉台密封连接,炉台上设置有炉口,炉膛内腔与炉口连通,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均竖直设置于炉体内,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的右端与炉膛外环壁连接,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左端沿炉膛径向延伸,并与炉体的左侧壁连接,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的顶端与炉台连接,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的底端与炉底连接,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的顶端与炉台连接,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的底端与炉底不连接,炉台、炉底、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炉膛外壁、炉体左侧壁共同形成左排烟室,炉膛左侧外环壁的上部设置有左侧排烟口,左侧排烟口将炉膛内腔与左排烟室连通,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均竖直设置于炉体内,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的左端与炉膛外环壁连接,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右端沿炉膛径向延伸,并与炉体的右侧壁连接,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的顶端与炉台连接,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的底端与炉底连接,第二后侧水夹层板的顶端与炉台连接,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的底端与炉底不连接,炉台、炉底、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炉膛外壁、炉体右侧壁共同形成右排烟室,炉膛左侧外环壁的上部设置有右侧排烟口,右侧排烟口将炉膛内腔与右排烟室连通,后水夹层板水平设置于炉体内,后水夹层板侧壁水平延伸至与炉膛外环壁、炉体后侧壁、炉体左侧壁、炉体右侧壁、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连接,后水夹层板、炉底、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炉体后侧壁、炉体左侧壁、炉体右侧壁共同构成后排烟室,烟筒的上端与大气连通,烟筒的下端与后排烟室连通。
优选的,在炉膛环壁内置有多个气管,所述气管的下端口与炉膛下部空腔连通,所述气管的上端口与炉膛上部空腔连通,多个气管沿炉膛径向均布。
优选的,所述炉膛内腔从下而上逐渐径缩,左侧排烟口、右侧排烟口均位于炉膛内腔上端。
优选的,所述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还包括回水管、第一旁通管、第二旁通管、出水管,在炉膛的环壁外侧也设置有水夹层,所述回水管横穿后排烟室,回水管的两端置于炉体外侧,所述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后水夹层板、炉膛的水夹层相互连通,第一旁通管的一端与回水管连通,第一旁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前侧水夹层板连通,第二旁通管的一端与回水管连通,第二旁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前侧水夹层板连通,出水管的进水端与后水夹层板的水夹层连通。
优选的,所述后水夹层板高于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炉膛的水夹层设置。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为两个,两个出水管以炉体中心对称的设置于炉台的两侧,第一旁通管、第二旁通管以炉体中心对称的设置,回水管以炉体中心对称的设置。
优选的,所述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还包括前炉板,所述炉膛的底部设置有清灰室,所述清灰室的一侧设有第一清灰口,所述第一清灰口位于炉体前端开口处,在第一清灰口上盖合有第一清灰门,所述前炉板盖合于炉体前端开口处。
优选的,在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的下方设有第二清灰口,在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的下方设有第三清灰口,在第三清灰口,第二清灰口分别盖合有第二清灰门、第三清灰门。
优选的,在其中一个出水管的出水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回水管的两端以炉体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为回水口,回水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堵头。
本实用新型中,炉膛两侧设置左排烟室、右排烟室,炉膛后侧设置的后排烟室,能充分利用炉体内有限空间,使高温烟气经过多次改变流向,实现多次沉降除尘,避免大气污染,烟气在炉体内流程长,提高了热效率,炉壳与炉膛用四个呈放射状的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连接,从而增大受热面值,传热充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2为所述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的主视图。
图3为所述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的俯视图。
图中:炉体10、炉台11、炉口111、炉底12、炉壳13、炉膛20、左侧排烟口21、右侧排烟口22、气管23、清灰室24、第一清灰口241、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二清灰口31、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三清灰口41、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后水夹层板70、烟筒80、回水管90、第一旁通管100、第二旁通管110、出水管120、前炉板13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包括炉体10、炉膛20、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后水夹层板70、烟筒80,炉体10为前端开口的中空箱体,炉体10包括炉台11、炉底12、炉壳13,炉台11构成炉体10顶壁,炉底12构成炉体10的底壁,炉壳13由炉体10的左侧壁、右侧壁、后侧壁构成,炉膛20竖直设置于炉体10内部,炉膛20的底端与炉底12密封连接,炉膛20顶端与炉台11密封连接,炉台11上设置有炉口111,炉膛20内腔与炉口111连通,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均竖直设置于炉体10内,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的右端与炉膛20外环壁连接,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左端沿炉膛20径向延伸,并与炉体10的左侧壁连接,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的顶端与炉台11连接,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的底端与炉底12连接,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的顶端与炉台11连接,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的底端与炉底12不连接,炉台11、炉底12、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炉膛20外壁、炉体10左侧壁共同形成左排烟室,炉膛20左侧外环壁的上部设置有左侧排烟口21,左侧排烟口21将炉膛20内腔与左排烟室连通,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均竖直设置于炉体10内,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的左端与炉膛20外环壁连接,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右端沿炉膛20径向延伸,并与炉体10的右侧壁连接,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的顶端与炉台11连接,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的底端与炉底12连接,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的顶端与炉台11连接,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的底端与炉底12不连接,炉台11、炉底12、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炉膛20外壁、炉体10右侧壁共同形成右排烟室,炉膛20左侧外环壁的上部设置有右侧排烟口22,右侧排烟口22将炉膛20内腔与右排烟室连通,后水夹层板70水平设置于炉体10内,后水夹层板70侧壁水平延伸至与炉膛20外环壁、炉体10后侧壁、炉体10左侧壁、炉体10右侧壁、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连接,后水夹层板70、炉底12、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炉体10后侧壁、炉体10左侧壁、炉体10右侧壁共同构成后排烟室,烟筒80的上端与大气连通,烟筒80的下端与后排烟室连通。
本技术方案中,燃料从炉口111投进炉膛20进行燃烧,产生高温烟气在炉膛20上升,在炉口111与炉口111上的炉盖或锅底碰撞进行第一次沉降除尘,烟气中的粉尘和未燃尽的燃料微粉返回炉膛20,未燃尽的燃料继续燃烧,提高了燃料利用率、热效率,高温烟气改变流向后分别从左侧排烟口21、右侧排烟口22进入左排烟室、右排烟室,并向下流动,与炉底12碰撞进行第二次沉降除尘,左排烟室、右排烟室内的烟气冲刷四周的水夹层被吸收热量,然后,左排烟室、右排烟室的高温烟气分别从第一后侧水夹层、第二后侧水夹层的底部空隙向后流动汇聚至后排烟室,后延着后排烟室向上和后水夹层板70碰撞形成紊流进行第三次沉降除尘,最后进入烟筒80排入大气。高温烟气经过多次180°变向,沉降除尘效果好,并延长了烟气在炉体10内停留时间,燃料燃烧充分,炉壳13与炉膛20内四个呈放射状的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连接,从而增大受热面积,传热充分。炉体10结构紧凑,与现有的暖水炉相比烟气流程和受热面积更长、更大。
本实用新型中,炉膛20两侧设置左排烟室、右排烟室,炉膛20后侧设置的后排烟室,能充分利用炉体10内有限空间,使高温烟气经过多次改变流向,实现多次沉降除尘,避免大气污染,烟气在炉体10内流程长,提高了热效率,炉壳13与炉膛20用四个呈放射状的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连接,从而增大受热面值,传热充分。
参见图1,进一步,在炉膛20环壁内置有多个气管23,气管23的下端口与炉膛20下部空腔连通,气管23的上端口与炉膛20上部空腔连通,多个气管23沿炉膛20径向均布。
炉膛20中的燃料燃烧时,上升的烟气会存在燃烧不充分的情况,此处设置气管23,小部分助燃气体从气管23的下端口进入,从气管23的上端口流出,这样,当部分燃烧不充分的烟气在靠近炉口111的位置与气管23中流出的助燃气体相遇,燃烧不充分的烟气继续燃烧,保证了燃料的热效率。
参见图1,进一步,炉膛20内腔从下而上逐渐径缩,左侧排烟口21、右侧排烟口22均位于炉膛20内腔上端。
高温烟气从炉膛20底部向上流动,由于炉膛20内腔从下而上逐渐径缩,高温烟气在炉膛20上部流速增大,高温烟气进入左侧排烟口21、右侧排烟口22时,烟气中的粉尘和未燃尽的燃料由于惯性,继续向上运行,然后与炉盖或锅底碰撞沉降,并返回炉膛20,未燃尽的燃料继续燃烧,进一步提高了粉尘沉降效率和热效率。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还包括回水管90、第一旁通管100、第二旁通管110、出水管120,在炉膛20的环壁外侧也设置有水夹层,回水管90横穿后排烟室,回水管90的两端置于炉体10外侧,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后水夹层板70、炉膛20的水夹层相互连通,第一旁通管100的一端与回水管90连通,第一旁通管100的另一端与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连通,第二旁通管110的一端与回水管90连通,第二旁通管110的另一端与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连通,出水管120的进水端与后水夹层板70的水夹层连通。
通常情况下,回水管90的出水端与炉壳13的水夹层连通,这样的结构会发生炉壳13内的水直接进入后水夹层板70内,造成短路,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旁通管100、第二旁通管110分别将水直接输送至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内,炉壳13的水夹层、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后水夹层板70、炉膛20的水夹层均有充分的水流通。
参见图1,进一步,后水夹层板70高于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炉膛20的水夹层设置。
本实施例中,后水夹层板70水平位置高,炉壳13的水夹层、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第一后侧水夹层板50、第二后侧水夹层板60、炉膛20的水夹层的热水有效回流至后水夹层板70内,不会出现部分热水停滞不出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出水管120为两个,两个出水管120以炉体10中心对称的设置于炉台11的两侧,第一旁通管100、第二旁通管110以炉体10中心对称的设置,回水管90以炉体10中心对称的设置。
对称分布的第一旁通管100、第二旁通管110、出水管120、回水管90使水均匀回,实现良好的水循环。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还包括前炉板130,炉膛20的底部设置有清灰室24,清灰室24的一侧设有第一清灰口241,第一清灰口241位于炉体10前端开口处,在第一清灰口241上盖合有第一清灰门,前炉板130盖合于炉体10前端开口处。
前炉板130既能防止清灰口粉尘污染环境,还能防止热量从炉体10前端散失。
参见图1至图3,进一步,在第一前侧水夹层板30的下方设有第二清灰口31,在第二前侧水夹层板40的下方设有第三清灰口41,在第三清灰口41,第二清灰口31分别盖合有第二清灰门、第三清灰门。
本实用新型装置在长期使用后,在左排烟室、右排烟室、后排烟室内会产生聚集粉尘,第三清灰口41,在第三清灰口41能方便定期对左排烟室、右排烟室、后排烟室进行清灰工作。
进一步,在其中一个出水管120的出水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在一个出水管120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水压力,保证设备使用安全。
进一步,回水管90的两端以炉体10为中心对称设置,回水管90的一端为回水口,回水管90的另一端安装有堵头。
回水管90的一端安装堵头,便于在一些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装置进行泄压、放水的操作。
进一步,炉膛20从上而下依次为上炉段、中炉段、下炉段,上炉段由炉口111围板构成,上炉段截面为倒立的梯形,中炉段由铸铁材料制成,下炉段由耐火土制成,下炉段截面为梯形,下炉段底部安装有铸铁炉篦。
进一步,在后排烟室内还安装有一组竖直布置的导流片,导流片之间相互平行布置,导流片的下端为圆弧形。
烟气通过导流片时,烟气中蒸汽会在导流片表面凝聚成水,烟气贴着导流片流动时,烟气中的微细粉尘会被粘附在导流片上,起到除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炉膛、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后水夹层板、烟筒,所述炉体为前端开口的中空箱体,炉体包括炉台、炉底、炉壳,炉台构成炉体顶壁,炉底构成炉体的底壁,炉壳由炉体的左侧壁、右侧壁、后侧壁构成,炉膛竖直设置于炉体内部,炉膛的底端与炉底密封连接,炉膛顶端与炉台密封连接,炉台上设置有炉口,炉膛内腔与炉口连通,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均竖直设置于炉体内,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的右端与炉膛外环壁连接,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左端沿炉膛径向延伸,并与炉体的左侧壁连接,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的顶端与炉台连接,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的底端与炉底连接,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的顶端与炉台连接,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的底端与炉底不连接,炉台、炉底、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炉膛外壁、炉体左侧壁共同形成左排烟室,炉膛左侧外环壁的上部设置有左侧排烟口,左侧排烟口将炉膛内腔与左排烟室连通,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均竖直设置于炉体内,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的左端与炉膛外环壁连接,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右端沿炉膛径向延伸,并与炉体的右侧壁连接,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的顶端与炉台连接,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的底端与炉底连接,第二后侧水夹层板的顶端与炉台连接,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的底端与炉底不连接,炉台、炉底、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炉膛外壁、炉体右侧壁共同形成右排烟室,炉膛左侧外环壁的上部设置有右侧排烟口,右侧排烟口将炉膛内腔与右排烟室连通,后水夹层板水平设置于炉体内,后水夹层板侧壁水平延伸至与炉膛外环壁、炉体后侧壁、炉体左侧壁、炉体右侧壁、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连接,后水夹层板、炉底、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炉体后侧壁、炉体左侧壁、炉体右侧壁共同构成后排烟室,烟筒的上端与大气连通,烟筒的下端与后排烟室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其特征在于:在炉膛环壁内置有多个气管,所述气管的下端口与炉膛下部空腔连通,所述气管的上端口与炉膛上部空腔连通,多个气管沿炉膛径向均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内腔从下而上逐渐径缩,左侧排烟口、右侧排烟口均位于炉膛内腔上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还包括回水管、第一旁通管、第二旁通管、出水管,在炉膛的环壁外侧也设置有水夹层,所述回水管横穿后排烟室,回水管的两端置于炉体外侧,所述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后水夹层板、炉膛的水夹层相互连通,第一旁通管的一端与回水管连通,第一旁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前侧水夹层板连通,第二旁通管的一端与回水管连通,第二旁通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前侧水夹层板连通,出水管的进水端与后水夹层板的水夹层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水夹层板高于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第一后侧水夹层板、第二后侧水夹层板、炉膛的水夹层设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为两个,两个出水管以炉体中心对称的设置于炉台的两侧,第一旁通管、第二旁通管以炉体中心对称的设置,回水管以炉体中心对称的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还包括前炉板,所述炉膛的底部设置有清灰室,所述清灰室的一侧设有第一清灰口,所述第一清灰口位于炉体前端开口处,在第一清灰口上盖合有第一清灰门,所述前炉板盖合于炉体前端开口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前侧水夹层板的下方设有第二清灰口,在第二前侧水夹层板的下方设有第三清灰口,在第三清灰口,第二清灰口分别盖合有第二清灰门、第三清灰门。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其特征在于:在其中一个出水管的出水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的两端以炉体为中心对称设置,所述回水管的一端为回水口,回水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堵头。
CN201920021389.6U 2019-01-07 2019-01-07 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 Active CN209415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21389.6U CN209415515U (zh) 2019-01-07 2019-01-07 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21389.6U CN209415515U (zh) 2019-01-07 2019-01-07 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15515U true CN209415515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42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21389.6U Active CN209415515U (zh) 2019-01-07 2019-01-07 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155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14541Y (zh) 数控环保节能锅炉
CN201215387Y (zh) 常压热水锅炉
CN209415515U (zh) 侧返式沉降除尘水暖炉
CN201277704Y (zh) 逆燃、阶梯式炉排全水套燃煤锅炉
CN213931440U (zh) 一种工业节能环保炉
CN205842615U (zh) 一种生物质高效卧式锅炉
CN101571317B (zh) 燃煤自控锅炉
CN201706541U (zh) 无烟囱三回程节能燃煤炉
CN106247615A (zh) 双燃料锅炉
CN102367989A (zh) 无烟环保型锅炉
CN2851961Y (zh) 反烧式节能茶水锅炉
CN205747477U (zh) 节能环保水暖锅炉
CN104848201A (zh) 多功能卧式水暖炉
CN205119027U (zh) 一种环保的生物质炉
CN204648207U (zh) 多功能卧式水暖炉
CN217154218U (zh) 新型洁净煤燃烧炉
CN103388841B (zh) 一种高效燃煤采暖炉
CN212841703U (zh) 一种多燃料用高效锅炉
CN203837253U (zh) 一种方形反烧热水节能燃煤炉
CN202328758U (zh) 无烟环保型锅炉
CN201037659Y (zh) 碳层滤烟采暖炉
CN213713558U (zh) 一种可视化控温炉
CN201748629U (zh) 环保高效反烧锅炉
CN201621846U (zh) 无烟无尘锅炉
CN208794720U (zh) 一种大型热风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23

Address after: Room 209, QIMINGXING Zhongchuang space, No.36, Chaoyang Street, Chaoyang West Street, Dawukou District, Shizuish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Ningxia new era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753000 7-2-202 Xinyue Jiayuan, Shizuishan City,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He Chun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