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404441U - 压力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压力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04441U
CN209404441U CN201821775571.2U CN201821775571U CN209404441U CN 209404441 U CN209404441 U CN 209404441U CN 201821775571 U CN201821775571 U CN 201821775571U CN 209404441 U CN209404441 U CN 2094044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cover
section
cold air
exhaust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7557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俊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7557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044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044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044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具有烹饪腔;锅盖,盖设于锅体,锅盖包括上盖组件以及设置于上盖组件内侧的内盖,内盖上设置有排冷气结构,上盖组件与排冷气结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排气通道,烹饪腔内的冷气能够通过排冷气结构以及排气通道排至外界,排气通道包括具有排气口的第一排气段,第一排气段的截面尺寸在锅体的轴向方向上由内至外逐渐增大。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烹饪器具的上压慢的问题。

Description

压力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压力锅的锅盖上通常设置有冷气杆以及与冷气杆对应的排冷气通道。相关技术中的排冷气通道设计普通,无规律性。如果通道内出现外凸结构,还会阻挡锅内冷气的正常排出,严重者则会将上升的冷气下压,从而影响产品的正常上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烹饪器具的上压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具有烹饪腔;锅盖,盖设于锅体,锅盖包括上盖组件以及设置于上盖组件内侧的内盖,内盖上设置有排冷气结构,上盖组件与排冷气结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排气通道,烹饪腔内的冷气能够通过排冷气结构以及排气通道排至外界,排气通道包括具有排气口的第一排气段,第一排气段的截面尺寸在锅体的轴向方向上由内至外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上盖组件包括面盖,面盖包括面盖本体以及设置于面盖本体内侧并向下延伸的第一排气筒,第一排气筒的内壁形成第一排气段,第一排气筒的背离内盖的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以形成排气口。
进一步地,排气通道还包括具有进气口的第二排气段,第二排气段的靠近排气口处的截面的尺寸小于第一排气段的靠近进气口处的截面的尺寸。
进一步地,第二排气段的截面尺寸在锅体的轴向方向上由内至外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上盖组件还包括位于面盖内的内衬,内衬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排气筒,第二排气筒的内壁形成第二排气段,第二排气筒的靠近内盖的一端能够与烹饪腔连通以形成进气口。
进一步地,排气通道还包括位于第一排气段与第二排气段之间的第三排气段,第三排气段的截面的尺寸小于第一排气段的靠近进气口处的截面的尺寸,且大于第二排气段的靠近排气口处的截面的尺寸。
进一步地,第一排气筒与第二排气筒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内壁形成第三排气段。
进一步地,第一排气筒的第一内孔、第二排气筒的第二内孔以及密封圈的第三内孔均为圆孔,第一内孔的靠近进气口处的直径为d1,第二内孔的靠近排气口处的直径为d2,第三内孔的直径为d3,d2<d3<d1。
进一步地,密封圈包括筒体以及设置与筒体顶部并向内延伸的环形凸沿,筒体套设于第二排气筒的端部,环形凸沿夹设在第二排气筒的上端面与第一排气筒的下端面之间,环形凸沿的内壁形成第三排气段。
进一步地,排冷气结构为可浮动地设置于内盖的冷气杆,冷气杆具有上浮位置以及下沉位置,在冷气杆位于下沉位置的情况下,排气通道能够通过冷气杆与烹饪腔连通,在冷气杆位于上浮位置的情况下,排气通道与烹饪腔互不连通。
进一步地,内盖相对于上盖组件可转动地设置,内盖具有锁定于锅体的锁定位置,以及能够由锅体上打开的解锁位置,在内盖位于锁定位置,且冷气杆位于上浮位置的情况下,内盖无法由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排气段的截面尺寸在锅体的轴向方向上由内至外逐渐增大,上述结构使得排出的冷气能够顺利地由排气通道排出,避免出现将正在上升的冷气下压的情况,从而保证压力烹饪器具能够正常上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烹饪器具的上压慢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力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锅盖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锅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的锅盖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图3的锅盖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盖;11、上盖组件;111、面盖;112、面盖本体;113、第一排气筒;114、内衬;115、第二排气筒;12、内盖;20、排冷气结构;30、排气通道;31、排气口;32、第一排气段;33、进气口;34、第二排气段;35、第三排气段;40、密封圈;41、筒体;42、环形凸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压力烹饪器具包括:锅体以及锅盖10。其中,锅体具有烹饪腔。锅盖10盖设于锅体,锅盖10包括上盖组件11以及设置于上盖组件11内侧的内盖12,内盖12上设置有排冷气结构20,上盖组件11与排冷气结构2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排气通道30,烹饪腔内的冷气能够通过排冷气结构20以及排气通道30排至外界,排气通道30包括具有排气口31的第一排气段32,第一排气段32的截面尺寸在锅体的轴向方向上由内至外逐渐增大。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第一排气段32的截面尺寸在锅体的轴向方向上由内至外逐渐增大,上述结构使得排出的冷气能够顺利地由排气通道排出,避免出现将正在上升的冷气下压的情况,从而保证压力烹饪器具能够正常上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压力烹饪器具的上压慢的问题。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1包括面盖111,面盖111包括面盖本体112以及设置于面盖本体112内侧并向下延伸的第一排气筒113,第一排气筒113的内壁形成第一排气段32,第一排气筒113的背离内盖12的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以形成排气口31。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锅盖10的厚度较厚,为了使冷气能够顺利排出,排气通道30所需的长度需要加长。因此,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气通道30还包括具有进气口33的第二排气段34。上述结构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排气通道30的长度,以适应于不同种类的压力烹饪器具。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气段34的靠近排气口31处的截面的尺寸小于第一排气段32的靠近进气口33处的截面的尺寸。具体地,冷气先通过进气口33进入第二排气段34内,然后沿着第二排气段34向第一排气段32流动。由于第二排气段34的靠近排气口31处的截面的尺寸小于第一排气段32的靠近进气口33处的截面的尺寸,因此气体进入第一排气段32时不会受到向下的止挡力。气体能够顺畅地由第二排气段34进入第一排气段32,从而保证压力烹饪器具能够正常上压。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盖组件11还包括位于面盖111内的内衬114,内衬114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排气筒115,第二排气筒115的内壁形成第二排气段34,第二排气筒115的靠近内盖12的一端能够与烹饪腔连通以形成进气口33。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气段34的截面尺寸在锅体的轴向方向上由内至外逐渐减小。上述结构便于出模,使得第二排气筒115能够与内衬114一体成型,减少了装配步骤,降低了生产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排气筒115呈锥筒状,第二排气筒115的内壁的母线与其轴线之间的夹角应当大于0°且小于等于10°。上述结构使得在方便出模的同时,尽量减小对气体流动的影响。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气通道30还包括位于第一排气段32与第二排气段34之间的第三排气段35,第三排气段35的截面的尺寸小于第一排气段32的靠近进气口33处的截面的尺寸,且大于第二排气段34的靠近排气口31处的截面的尺寸。具体地,冷气先通过进气口33进入第二排气段34内,然后沿着第二排气段34向第三排气段35流动。由于第三排气段35的截面的尺寸小于第一排气段32的靠近进气口33处的截面的尺寸,且大于第二排气段34的靠近排气口31处的截面的尺寸,因此气体先后进入第三排气段35与第一排气段32的过程中并不会受到向下的止挡力。最终实现气体能够顺畅地由第二排气段34进入第一排气段32的目的,保证压力烹饪器具能够正常上压。
为了避免冷气由各排气段的连接处泄露至面盖111与内衬114之间,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气筒113与第二排气筒11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0,密封圈40的内壁形成第三排气段35。上述结构使得冷气几乎不会由排气段间的连接处进入面盖111与内衬114之间,从而增加内衬114的使用寿命。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排气筒113的第一内孔、第二排气筒115的第二内孔以及密封圈40的第三内孔均为圆孔,第一内孔、第二内孔以及第三内孔同轴,第一内孔的靠近进气口33处的直径为d1,第二内孔的靠近排气口31处的直径为d2,第三内孔的直径为d3,d2<d3<d1。上述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排气段32、第二排气段34以及第三排气段35也可以不同轴,只要保证第三排气段35的通道壁位于第二排气段34的靠近第三排气段35处的通道壁的周向外侧,且第一排气段32的靠近第三排气段处的通道壁位于第三排气段35的通道壁的周向外侧即可。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40包括筒体41以及设置与筒体41顶部并向内延伸的环形凸沿42,筒体41套设于第二排气筒115的端部,环形凸沿42夹设在第二排气筒115的上端面与第一排气筒113的下端面之间,环形凸沿42的内壁形成第三排气段35。上述结构简单,便于装配,不必设置单独的紧固件固定密封圈40,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排冷气结构20为可浮动地设置于内盖12的冷气杆,冷气杆具有上浮位置以及下沉位置,在冷气杆位于下沉位置的情况下,排气通道30能够通过冷气杆与烹饪腔连通,在冷气杆位于上浮位置的情况下,排气通道30与烹饪腔互不连通。上述结构简单,成本低。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盖12相对于上盖组件11可转动地设置,内盖12具有锁定于锅体的锁定位置,以及能够由锅体上打开的解锁位置,在内盖12位于锁定位置,且冷气杆位于上浮位置的情况下,内盖12无法由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上述结构使得压力烹饪器具上压后,用户无法强行打开锅盖,防止烹饪腔内的高压蒸汽烫伤用户,保证使用安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冷气杆除了起到排冷气的作用外,还能够起到止开作用,一个部件多个用途,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具有烹饪腔;
锅盖(10),盖设于所述锅体,所述锅盖(10)包括上盖组件(11)以及设置于所述上盖组件(11)内侧的内盖(12),所述内盖(12)上设置有排冷气结构(20),所述上盖组件(11)与所述排冷气结构(2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排气通道(30),所述烹饪腔内的冷气能够通过所述排冷气结构(20)以及所述排气通道(30)排至外界,所述排气通道(30)包括具有排气口(31)的第一排气段(32),所述第一排气段(32)的截面尺寸在所述锅体的轴向方向上由内至外逐渐增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11)包括面盖(111),所述面盖(111)包括面盖本体(112)以及设置于所述面盖本体(112)内侧并向下延伸的第一排气筒(113),所述第一排气筒(113)的内壁形成所述第一排气段(32),所述第一排气筒(113)的背离所述内盖(12)的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以形成所述排气口(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30)还包括具有进气口(33)的第二排气段(34),所述第二排气段(34)的靠近所述排气口(31)处的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排气段(32)的靠近所述进气口(33)处的截面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气段(34)的截面尺寸在所述锅体的轴向方向上由内至外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组件(11)还包括位于所述面盖(111)内的内衬(114),所述内衬(114)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第二排气筒(115),所述第二排气筒(115)的内壁形成所述第二排气段(34),所述第二排气筒(115)的靠近所述内盖(12)的一端能够与所述烹饪腔连通以形成所述进气口(3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通道(3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排气段(32)与所述第二排气段(34)之间的第三排气段(35),所述第三排气段(35)的截面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排气段(32)的靠近所述进气口(33)处的截面的尺寸,且大于所述第二排气段(34)的靠近所述排气口(31)处的截面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筒(113)与所述第二排气筒(115)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0),所述密封圈(40)的内壁形成所述第三排气段(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筒(113)的第一内孔、所述第二排气筒(115)的第二内孔以及所述密封圈(40)的第三内孔均为圆孔,所述第一内孔的靠近所述进气口(33)处的直径为d1,所述第二内孔的靠近所述排气口(31)处的直径为d2,所述第三内孔的直径为d3,d2<d3<d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40)包括筒体(41)以及设置与所述筒体(41)顶部并向内延伸的环形凸沿(42),所述筒体(41)套设于所述第二排气筒(115)的端部,所述环形凸沿(42)夹设在所述第二排气筒(115)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排气筒(113)的下端面之间,所述环形凸沿(42)的内壁形成所述第三排气段(3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冷气结构(20)为可浮动地设置于所述内盖(12)的冷气杆,所述冷气杆具有上浮位置以及下沉位置,在所述冷气杆位于所述下沉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排气通道(30)能够通过所述冷气杆与所述烹饪腔连通,在所述冷气杆位于所述上浮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排气通道(30)与所述烹饪腔互不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12)相对于所述上盖组件(11)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内盖(12)具有锁定于所述锅体的锁定位置,以及能够由所述锅体上打开的解锁位置,在所述内盖(12)位于所述锁定位置,且所述冷气杆位于所述上浮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内盖(12)无法由所述锁定位置移动至所述解锁位置。
CN201821775571.2U 2018-10-30 2018-10-30 压力烹饪器具 Active CN2094044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5571.2U CN209404441U (zh) 2018-10-30 2018-10-30 压力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5571.2U CN209404441U (zh) 2018-10-30 2018-10-30 压力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04441U true CN209404441U (zh) 2019-09-20

Family

ID=67931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75571.2U Active CN209404441U (zh) 2018-10-30 2018-10-30 压力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044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617884U (zh) 电压力锅
CN208625312U (zh) 物料清洗装置及烹饪器具
CN209404441U (zh) 压力烹饪器具
CN206729717U (zh) 一种蒸汽阀组件及设有该蒸汽阀组件的电饭煲
CN208658676U (zh) 电饭煲的上内胆和电饭煲
CN207384089U (zh) 烹饪器具
CN209153052U (zh) 一种烹饪电器的蒸汽阀及烹饪电器
CN208096638U (zh) 一种具有内胆防漏结构的智能电饭煲
CN209404406U (zh) 烹饪器具的限压阀及烹饪器具
CN209153145U (zh) 烹饪器具的限压阀及烹饪器具
CN205885294U (zh) 一种蒸汽阀阀本体、具有其的蒸汽阀以及电饭煲
CN206365754U (zh) 电压力锅
CN220917140U (zh) 一种汽锅
CN217635616U (zh) 一种安全性高且易装配的燃烧器
CN206809106U (zh) 烹饪器具
CN209644711U (zh) 一种用于电饭煲的排气阀
CN216307747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烹饪设备
CN103908149A (zh) 一种设有排气结构的光波炉
CN216907612U (zh) 压力锅限压阀的连接结构
CN203676895U (zh) 一种面食加工机
CN208709318U (zh) 烹饪器具
CN201341779Y (zh) 一种节能调理锅
CN107713726A (zh) 一种循环蒸熟机
CN207768131U (zh) 烹饪器具
CN209622879U (zh) 一种用于吸油烟机的出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