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9802U - 换热器和冰箱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9802U
CN209399802U CN201821817669.XU CN201821817669U CN209399802U CN 209399802 U CN209399802 U CN 209399802U CN 201821817669 U CN201821817669 U CN 201821817669U CN 209399802 U CN209399802 U CN 209399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heat exchanger
spoiler
refrigerato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1766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祥
李平
夏俊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1766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9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9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9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和冰箱,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间隔设置,且第一板体的外侧边缘与第二板体连接,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空腔,第一板体朝向第二板体凸起设置多个扰流部,各扰流部设置于空腔内,且将空腔隔离成相互连通的多个通道。换热器整体结构大致呈板状,贴合在箱胆上时避免占据过多的空间,同时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换热器整体易于制作、耗材少,能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成本。制造冰箱时,换热器贴合与箱胆上,安装方便、快捷,能提升冰箱的制造效率。

Description

换热器和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传导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换热器和冰箱。
背景技术
蒸发器,也称为换热器,目前家用冰箱的冷冻箱通常使用丝管式或铝板换热器,这些换热器的结构复杂,具有较大的体积,会占据冰箱较多的空间,降低冰箱的有效容积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换热器和冰箱。
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空腔,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凸起设置多个扰流部,各所述扰流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将所述空腔隔离成相互连通的多个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朝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方向凹陷,且于所述第一板体背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凸起,所述第一板体的凹陷处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所述空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背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朝向所述第二板体凹陷,且于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凸起形成各所述扰流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呈多列设置,相邻两列的所述扰流部相互错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的截面形状呈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与所述第二板体抵接。
一种冰箱,包括箱胆、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连接,还包括任一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换热器,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面与所述箱胆的外侧表面连接,所述空腔的其中一所述开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另一所述开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箱胆之间设置有导热胶层。
上述的换热器,通过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面贴附于箱胆的内侧或外侧上,在通道内通入冷媒,冷媒经过扰流部时会分散,以使得冷媒在换热器内部流动更加均匀,从而增加冷媒的吸热速率,进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以取得优异的换热效果。换热器整体结构大致呈板状,贴合在箱胆上时避免占据过多的空间,同时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换热器整体易于制作、耗材少,能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成本。制造冰箱时,换热器贴合与箱胆上,安装方便、快捷,能提升冰箱的制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换热器10,包括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具有两个开口(102,103)的空腔130,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凸起设置多个扰流部111,各所述扰流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将所述空腔隔离成相互连通的多个通道101。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腔用于容纳冷媒和扰流部,所述扰流部用于使冷媒与扰流部碰撞后分流,使冷媒流动时更加分散,所述通道用于使冷媒沿通道流动。请再次参阅图1和图2,上述的换热器中,通过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面贴附于箱胆的内侧或外侧上,在通道内通入冷媒,冷媒经过扰流部时会分散,以使得冷媒在换热器内部流动更加均匀,从而增加冷媒的吸热速率,进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以取得优异的换热效果。换热器整体结构大致呈板状,贴合在箱胆上时避免占据过多的空间,同时具有较大的换热面积。换热器整体易于制作、耗材少,能降低换热器的生产成本。制造冰箱时,换热器贴合与箱胆上,安装方便、快捷,能提升冰箱的制造效率。该换热器结构于传统板管式换热器相比换热效率更高,单位面积制冷量更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一体成型,本实施例中,通过原材加工成所述换热器,所述原材为圆筒形,在所述原材的内侧上设置所述扰流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原材的外部向内加压,且于原材的内侧形成所述扰流部,再将圆筒形压成板状,以实现一体成型所述换热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焊接,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0和第二板体120热压连接,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平放在刻有管路通道的模具上,通过加热,加压,并以高压氮气吹胀成型,形成内部具有空腔的换热器。
为增加换热效率,所述换热器的材质为金属,具体地,所述换热器的材质为常温下为固态的金属,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材质为铝。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材质为铜。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材质为银。这些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从而使得换热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获得优异的换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材质为合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材质为铝合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材质为铜合金。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材质包括银合金。
为增加冷媒在换热器内的停留时间,使冷媒更充分地吸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同一侧。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102和第二开口103,冷媒从第一开口进入时,具有一定的流动速度,并在扰流部隔离下分散在各通道内,并与第二板体进行热交换,当冷媒流动至所述换热器远离所述第一开口的一侧时,位于处的冷媒的速度下降并停止,需在后续新的冷媒的推动下朝相反的方向流动再从第二开口流出,这样,增加了冷媒在换热器内的逗留时间,使得冷媒充分对第二板体进行换热。
为使得液态冷媒更加充分地进行换热,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设置在冰箱上时,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开口的下方,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冰箱靠近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冰箱靠近顶部的一侧,这样,当液态冷媒从第一开口进入时,汇集在冷凝腔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一端,且对所述第二板体进行降温,当冷媒吸收到足够的热量后蒸发为气态,因为气态的冷媒的密度更小,则往空腔的上方运动,即气态的冷媒朝空腔靠近所述第二开口的一端运动,再由第二开口流出,这样,提升了液态冷媒充分换热并转化为气态的概率,使得液态冷媒的利用率更高。且第一开口的宽度和第二开口的宽度较小,能减慢冷媒的流动速度,从而使得冷媒更充分地和第二板体表面进行换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空腔通过第一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于所述空腔通过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空腔的宽度,所述第二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空腔的宽度,所述第一通道用于减慢冷媒的流动速度,所述第二通道用于减慢冷媒的流动速度,从而使得冷媒更充分地和第二板体表面进行换热。
为使得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形成空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朝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方向凹陷,且于所述第一板体背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凸起,所述第一板体的凹陷处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所述空腔。
为制作所述扰流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背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朝向所述第二板体凹陷,且于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凸起形成各所述扰流部。
一个实施例中,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和下模对应,上模朝向下模的一面设置为平面,在所述下模朝向上模的一面上开设有管路槽,且管道槽内设置有凸起件,将第一板体放置在下模上,第二板体放置在第一板体背离下模的一面,组合上模和下模,利用模具对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加热加压,且在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间以高压氮气吹胀,使第一板体贴合至下模的表面,使第一板体匹配管路槽和凸起件的形状,第一板体贴合至管路槽侧壁上的部分形成所述空腔,第一板体贴合至凸起件的部分朝向所述第二板体凹陷,且于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凸起形成各所述扰流部。本实施例中,换热器的制作方便、快捷,提升换热器的生产效率。
为便于冷媒进入和离开空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空腔的宽度。冷媒通过管道进入开口并汇集进入空腔内,再通过汇集至另一个开口中通过管道输出。
为使得冷媒流动更加分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也就是说,所述扰流部的数量为多个。扰流部的数量越多,则形成更多的通道,使得冷媒的运动更加分散,提升换热效果。
为实现形成多个通道,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扰流部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扰流部之间形成所述通道,以使得冷媒通过。
为使得冷媒流动更加分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扰流部交错设置。本实施例中,数个扰流部设置在同一列上,且具有多列的所述扰流部,多个列上的扰流部交错设置,以形成交错的通道,使得冷媒流动时更加分散。
为使得冷媒流动更加分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呈多列设置,相邻两列的所述扰流部相互错开。本实施例中,在一直线上阵列设置数个所述扰流部,在相邻一直线上也阵列设置数个所述扰流部,相邻两直线上的所述扰流部相互错开,以形成交错的通道,使得冷媒流动时更加分散。
为使得冷媒接触扰流部后顺利沿扰流部表面分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的截面形状呈圆形。所述扰流部的截面呈圆形使得扰流部的外侧具有圆周面,从而使得冷媒接触扰流部后顺利沿扰流部的圆周面进行分流。
为使得冷媒的换热更加充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扰流部与所述第二板体抵接。这样,扰流部将空腔分隔成多个通道,且避免冷媒从通道的一侧漏出至另一通道中,使得冷媒进入一通道后完整地流经该通道再进入别的通道,令冷媒的换热更加充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还提供一种冰箱,包括箱胆300、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连接,还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的换热器10,所述第二板体120背离所述第一板体110的一面与所述箱胆300的外侧表面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板体背离第一板体的一面抵接于箱胆的外侧表面,使得换热器与箱胆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换热效率。所述空腔的其中一所述开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另一所述开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来自换热器内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经压缩机后,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进入冷凝器,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进行冷却和冷凝变成高压液态冷媒,并通至换热器内,以此实现对箱胆内部降温。
通过粘贴该换热器在箱胆外侧方式取代传统丝管式或铝板蒸发器放置冰箱内部固定的方式,在提升箱胆有效容积率的同时满足箱胆内的制冷需求,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换热器置于箱体和箱胆之间,不与外界空气接触,避免了换热器表面出现结霜现象,进而避免降低换热器换热效率的情况,冰箱整机能耗更低,能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所述换热器能高效地对箱胆进行制冷,降低换热器的面积需求,减少换热器的材料使用量,降低成本,且使低温冷媒更为高效的进行吸热,缩短冰箱的开机时间,提高制冷循环的效率,降低冰箱能耗。相比于传统的冰箱制造工艺,所述换热器不需要在箱胆内部安装蒸发器,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冰箱还包括箱体,所述箱胆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与所述箱胆之间。
为降低冷媒输送至空腔内时的压力,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冰箱还包括多个毛细管,每一所述毛细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器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换热器连接,也就是说,所述冷凝器的内部通过各所述毛细管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毛细管用于分散冷凝器输出的冷媒,降低冷媒的压力,使得冷媒更平稳地流通至空腔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所述毛细管内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空腔依次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冰箱还包括排气管50、防露管60、干燥过滤器70,所述压缩机20、所述排气管、所述冷凝器30、所述防露管、所述干燥过滤器、所述毛细管40依次连接且内部连通,所述换热器10的一端与所述毛细管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毛细管与所述换热器的其中一开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另一开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
为使得第二板体和箱胆之间导热速率更快,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体120与所述箱胆300之间设置有导热胶层200,即第二板体120通过导热胶层200与箱胆300连接。值得一提的是,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而通过导热胶填满第二板体和箱胆之间的间隙,使得热能通过导热胶层进行传递,避免通过空气传递,提升导热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胶层的材质为有机硅导热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胶层的材质为环氧树脂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胶层的材质为聚氨酯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胶层的材质为聚氨酯导热导电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胶层的材质为导热硅脂。
值得一提的是,换热器的尺寸和数量能根据其所匹配箱胆的容积大小以及箱胆热负荷大小而定,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的厚度根据所选材料的耐腐蚀程度选取,换热器的截面面积和长度以及扰流部的排布间距根据箱胆容积和压缩机的输气量大小确定。如冰箱的容积较大,需求冷量较大,可以在冰箱箱胆的侧部或顶部增加换热器。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仅以冰箱作为实施例,而换热器还可以用于其他冷藏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冷藏装置,包括冷藏室、压缩机和冷凝器,还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的换热器,所述冷藏室内设置有冷藏子室,所述冷藏子室内具有冷藏空间,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冷藏室和冷藏子室之间,且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面与所述冷藏子室的外侧表面连接,所述空腔的其中一所述开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另一所述开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实施例以冷媒作为换热的媒介,而换热器在实际运用时,也可以是热媒。所以,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以冷藏装置作为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换热器的用途,即换热器还可以用于其他换热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包括任一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换热器。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室和外壳,所述加热室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换热器设置于所述加热室的外侧表面。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烘箱,包括任一上述实施例中的所述换热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的所述空腔用于容纳热媒。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板体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具有两个开口的空腔,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凸起设置多个扰流部,各所述扰流部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将所述空腔隔离成相互连通的多个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同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朝远离所述第二板体的方向凹陷,且于所述第一板体背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凸起,所述第一板体的凹陷处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所述空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背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朝向所述第二板体凹陷,且于所述第一板体朝向所述第二板体的一面凸起形成各所述扰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呈多列设置,相邻两列的所述扰流部相互错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的截面形状呈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与所述第二板体抵接。
9.一种冰箱,包括箱胆、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中所述的换热器,所述第二板体背离所述第一板体的一面与所述箱胆的外侧表面连接,所述空腔的其中一所述开口与所述压缩机连通,另一所述开口与所述冷凝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体与所述箱胆之间设置有导热胶层。
CN201821817669.XU 2018-11-06 2018-11-06 换热器和冰箱 Active CN209399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7669.XU CN209399802U (zh) 2018-11-06 2018-11-06 换热器和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17669.XU CN209399802U (zh) 2018-11-06 2018-11-06 换热器和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9802U true CN209399802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79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17669.XU Active CN209399802U (zh) 2018-11-06 2018-11-06 换热器和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9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8885A (zh) 具有制冰室的冰箱
WO2012100490A1 (zh) 一种冷凝器
WO2018121429A1 (zh) 一种具有双制冷系统的冰箱
CN107796143A (zh) 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206410371U (zh) 一种钎焊板盒式蒸发器
US20230194134A1 (en) Double skin heat exchanger apparatus and system
CN209399802U (zh) 换热器和冰箱
CN106016896A (zh) 一种采用嵌入式微通道制冷化霜单元技术的无霜冰箱
CN103335439B (zh) 制冷系统
CN101694360A (zh) 平行流换热器及其翅带构造
CN205481976U (zh) 制冷水装置
CN205403264U (zh) 空调器及其平行流热交换器
CN108826479A (zh) 翅片扁管一体结构的冷风机
CN110108141A (zh) 平板蒸发器及应用该平板蒸发器的回路热管
CN2192871Y (zh) 高效率冰水器的内鳍铜管
CN208520231U (zh) 平板状的热交换器及冷冻装置
CN209326440U (zh) 换热装置及制冷设备
CN108302878A (zh) 一种冷藏箱装置
CN109282677A (zh) 一种泡片和无翅片泡片式换热器
CN208735753U (zh) 翅片扁管一体结构的冷风机
CN209279748U (zh) 一种冷热交换器
CN206478898U (zh) 一种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和双回路制冷系统
CN106595218A (zh) 冷却装置
CN202328932U (zh) 冷凝器及具有该冷凝器的空调器
CN101963413A (zh) 一种有冷媒输出的半导体加热式沐浴水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