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8813U - 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8813U
CN209398813U CN201822278124.2U CN201822278124U CN209398813U CN 209398813 U CN209398813 U CN 209398813U CN 201822278124 U CN201822278124 U CN 201822278124U CN 209398813 U CN209398813 U CN 209398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ing member
driving
gear
transmission
connec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812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焕
段红彬
杨仲凯
林贤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Co Ltd,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812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8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8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8813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齿轮,齿轮可转动设置于支撑座上,且可相对于第一传动件单独转动;及第二传动件,第二传动件与齿轮传动连接、且可沿齿轮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传动件的一端凸出设置于齿轮外;当第二传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当第二传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断开连接。该传动装置应用了该传动组件,使得在实现天线电下倾角时,该传动装置简单,重量轻,机械传动链少,机械结构空间排布较为自由;该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使得电下倾角的调节控制更加灵活可靠。

Description

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目前基站天线中,下倾角调整方式主要有机械下倾和电调下倾两种方式。其中电调下倾的原理是通过改变移相器的相位,从而改变共线阵天线振子的相位,改变垂直分量和水平分量的幅值大小,改变合成分量场强强度,从而使天线的垂直方向性图下倾。
在多频电调天线的每个电调频段都是采用单独的驱动模块;但对于频数越多控制模块就越多,导致天线重量高、体积大,进而影响天线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并且不能满足天线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而传统的二带多传动大多靠多级齿轮传动,需要输入电机同轴性或是齿轮同心排布,使得齿轮数量较多,且空间排布较为集中不自由。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该传动组件能够实现齿轮与第一传动件之间的传动配合或互不干扰。该传动装置应用了该传动组件,使得在实现天线电下倾角时,该传动装置简单,重量轻,机械传动链少,机械结构空间排布较为自由;该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使得电下倾角的调节控制更加灵活可靠。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件;齿轮,所述齿轮可转动设置于支撑座上,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单独转动;及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且可沿所述齿轮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凸出设置于所述齿轮外;当所述第二传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当所述第二传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断开连接。
上述传动组件使用时,通过控制调整第二传动件的位置,使得当第二传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此时,由于第二传动件也与齿轮传动连接,进而齿轮通过第二传动件带动第一传动件转动,实现齿轮驱动第一传动件转动;而当第二传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断开连接,此时齿轮无法通过第二传动件带动第一传动件转动。如此,只需调整第二传动件的位置即可实现齿轮与第一传动件的传动连接或断开连接(即,无法进行传动)。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件可弹性复位设置,当所述第二传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传动件处于初始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齿轮设有安装孔及与所述安装孔相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套接配合,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传动配合的第一配合体,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传动配合的第二配合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传动组件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设有与容纳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通,且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相抵,所述第二传动件设有与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相抵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外。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包括上述的传动组件,还包括支撑座,至少两组所述传动组件沿所述支撑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穿出所述支撑座设置;滑轨;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抵压件,且所述抵压件能够推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移动;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抵压件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用于使所述抵压件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配合体与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及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该传动装置使用时,当某一天线需要进行下倾角调节时,利用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抵压件移动至该天线对应的第二传动件下方,并推动第二传动件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使得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而其他传动组件的第二传动件仍处于第二位置,与对应的第一传动件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由于该第二传动件也与齿轮传动连接,进而对应的齿轮能够通过该第二传动件带动对应的第一传动件转动,实现齿轮驱动第一传动件转动。如此,可以第一驱动组件停止,使得该抵压件位置不发生改变;然后利用第二驱动组件带动齿轮转动,并通过齿轮带动第一传动件转动,该第一传动件通过丝杆螺母结构带动连接件(如拉杆、标尺等)移动,并利用连接件带动移相器的介质板移动,实现对应天线电下倾角的调整。当其他天线也需要进行下倾角调节时,只需利用第一驱动组件带动抵压件移动至该天线对应的第二传动件下方,并推动第二传动件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使得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实现该天线的下倾角调整。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输出机构、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机构的旋转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轮间隔设置的第一从动轮、以及第一传动皮带,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皮带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轮转动,所述抵压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皮带连接,且随所述第一传动皮带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皮带设有卡部,所述抵接件设有与所述卡部相卡合的扣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动力输出机构、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机构的旋转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轮间隔设置的第二从动轮、以及第二传动皮带,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皮带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轮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皮带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结构。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的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件用于带动与移相器的介质板连接的连接件移动。
该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在进行天线下倾角调节时,可以采用两个动力装置即可得到多个输出,即减少了动力装置的数量,降低天线成本、降低天线重量;同时由于动力装置数量比较少,控制电路板相对简单,控制程序也相对简单,使得电下倾角的调节控制更加灵活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二传动件处于第一位置);
图2为图1所示的传动组件的第二传动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抵接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第二传动皮带与齿轮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传动装置的隐藏第一传动皮带及第二传动皮带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传动组件,110、第一传动件,112、第二连接孔,114、容纳腔,120、齿轮,122、安装孔,124、第一连接孔,130、第二传动件,132、第一配合体,134、第二配合体,136、限位凸起,140、复位弹性件,200、支撑座,300、滑轨,400、抵压件,410、扣部,420、抵压体,422、导入部,500、第一驱动组件,510、第一动力机构,520、第一主动轮,530、第一从动轮,540、第一传动皮带,542、卡部,600、第二驱动组件,610、第二动力机构,620、第二主动轮,630、第二从动轮,640、第二传动皮带,642、齿条结构,700、连接件,800、丝杆螺母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其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利用现有技术中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传动组件100,包括:第一传动件110;齿轮120,齿轮120可转动设置于支撑座200上,且可相对于第一传动件110单独转动;及第二传动件130,第二传动件130与齿轮120传动连接、且可沿齿轮120的轴线方向移动,第二传动件130的一端凸出设置于齿轮120外;当第二传动件13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传动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110传动连接;当第二传动件13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传动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110断开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上述传动组件100使用时,通过控制调整第二传动件130的位置,使得当第二传动件130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传动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110传动连接,此时,由于第二传动件130也与齿轮120传动连接,进而齿轮120通过第二传动件130带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实现齿轮120驱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而当第二传动件13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传动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110断开连接,此时齿轮120无法通过第二传动件130带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如此,只需调整第二传动件130的位置即可实现齿轮120与第一传动件110的传动连接或断开连接(即,无法进行传动)。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齿轮120与第一传动件110转动连接。如此,该齿轮120与第一传动件110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得第二传动件130在进行动力传递时,齿轮120与第一传动件110之间能够同步进行转动,传动结构更加可靠。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传动件130可弹性复位设置,当第二传动件130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二传动件130处于初始状态。如此,无需其他操作,当第二传动件130不受力时,能够自动复位,使得第二传动件130处于第二位置,如此自动使得齿轮120与第一传动件110断开传动连接。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齿轮120设有安装孔122及与安装孔122相通的第一连接孔124,第一传动件110的一端与安装孔122套接配合,第一传动件110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112,第二传动件130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24传动配合的第一配合体132,第二传动件130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连接孔112传动配合的第二配合体134。进而齿轮120通过安装孔122与第一传动件110转动连接,此时第一传动件110的一端插入安装孔122内,如此第二传动件130的第二配合体134只需移动一端距离即可与第二连接孔112配合,而第二传动件130的第一配合体132仍与第一连接孔124配合,进而实现齿轮120与第一传动件110的传动连接,该连接方式可靠,便于存放润滑物,使得第二传动件130的移动更加平滑。
该第一连接孔124及第二连接孔112为多边形孔,第一配合体132与第一连接孔124相适配,第二配合体134与第二连接孔112相适配。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传动组件100还包括复位弹性件140,第一传动件110设有与容纳复位弹性件140的容纳腔114,容纳腔114与第二连接孔112相通,且复位弹性件140的一端与容纳腔114的底壁相抵,第二传动件130设有与复位弹性件140的另一端相抵的限位凸起136,限位凸起136设置于第一连接孔124及第二连接孔112外。如此,通过容纳腔114将复位弹性件140安设于第一传动件110内;同时该容纳腔114的设置,可以形成第二配合体134的容纳空间,当第二配合体134处于第二位置,该第二配合体134设置于容纳腔114内,不与第二连接孔112发生传动配合。进一步地,通过设置限位凸起136,使得该限位凸起136只能够在容纳腔114内移动,如此能够控制第二传动件130的移动范围,避免该第二传动件130掉出齿轮120。
该复位弹性件140可为复位弹簧、复位弹片、复位硅胶等任意一种能够满足要求的现有技术。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包括上述的传动组件100,还包括支撑座200,至少两组传动组件100沿支撑座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传动件130的另一端穿出支撑座200设置;滑轨300;可滑动设置于滑轨300上的抵压件400,且抵压件400能够推动第二传动件130移动;第一驱动组件500,第一驱动组件500能够带动抵压件400沿滑轨300的长度方向移动,用于使抵压件400推动对应的第二传动件130的配合体与第一传动件110传动连接;及第二驱动组件600,第一驱动组件500用于驱动齿轮120转动。
如图1至图3所示,该传动装置使用时,当某一天线需要进行下倾角调节时,利用第一驱动组件500带动抵压件400移动至该天线对应的第二传动件130下方,并推动第二传动件13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使得第二传动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110传动连接;而其他传动组件100的第二传动件130仍处于第二位置,与对应的第一传动件110处于断开状态。此时,由于该第二传动件130也与齿轮120传动连接,进而对应的齿轮120能够通过该第二传动件130带动对应的第一传动件110转动,实现齿轮120驱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如此,可以第一驱动组件500停止,使得该抵压件400位置不发生改变;然后利用第二驱动组件600带动齿轮120转动,并通过齿轮120带动第一传动件110转动,该第一传动件110通过丝杆螺母结构带动连接件700(如拉杆、标尺等)移动,并利用连接件700带动移相器的介质板移动,实现对应天线电下倾角的调整。当其他天线也需要进行下倾角调节时,只需利用第一驱动组件500带动抵压件400移动至该天线对应的第二传动件130下方,并推动第二传动件130从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使得第二传动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件110传动连接,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实现该天线的下倾角调整。
如图3、图4及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驱动组件500包括第一动力输出机构、与第一动力输出机构的旋转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第一主动轮520、与第一主动轮520间隔设置的第一从动轮530、以及第一传动皮带540,第一主动轮520通过第一传动皮带540带动第一从动轮530转动,抵压件400与第一传动皮带540连接,且随第一传动皮带540移动。如此可以利用带传动结构实现抵压件400的移动,该结构形式简单,装配简单方便,容易实现自动化装配。
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驱动组件500还可为其他能够提供伸缩动力的动力机构,如气压缸、液压缸或齿轮120齿条传动机构等等。
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传动皮带540设有卡部542,抵接件设有与卡部542相卡合的扣部410。如此,利用扣部410与卡部542的卡合作用,将抵接件固设于第一传动皮带540上,可以随第一传动皮带540进行移动。
该卡部与扣部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并不仅限于图……所示的齿形卡扣结构,其他能满足要求的现有的卡扣结构也可以。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该抵接件400还设有抵压体420,抵压体420的两侧均设有导入部422。如此该抵接件400沿滑轨300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均可通过导入部422逐渐将第二传动件从第二位置推到第一位置。
该导入部422呈斜面或圆弧面设置。
此外,该抵压体420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及排布,使得当抵接件400移动至预设位置时,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抵压体420与对应的第二传动件130配合。
更进一步地,该抵压件400与第二传动件130之间设有导向结构(未示出),使得抵压件400与第二传动件130之间的配合更加可靠、且平稳。
如图3、图5及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驱动组件600包括第二动力输出机构、与第二动力输出机构的旋转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第二主动轮620、与第二主动轮620间隔设置的第二从动轮630、以及第二传动皮带640,第二主动轮620通过第二传动皮带640带动第二从动轮630转动,第二传动皮带640设有与齿轮120相啮合的齿条结构642。如此可以利用带传动机构,同时通过设置齿条结构642,实现多个齿轮120的同时转动,然后利用第二传动件130来实现该齿轮120是否带动对应的第一传动件110转动。
当然了,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驱动组件600可利用直接利用伸缩机构来带动齿条,利用齿条来带动多个齿轮120同时传动。
该第一传动件110设有螺杆,如此可以形成丝杆螺母传动机构700将旋转动力转换陈直线动力,带动连接件700沿直线移动,并拉动介质板移动。
另一实施中,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天线,包括上述的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第一传动件110用于带动与移相器的介质板连接的连接件700移动。
该天线采用了上述传动装置,在进行天线下倾角调节时,可以采用两个动力装置即可得到多个输出,即减少了动力装置的数量,降低天线成本、降低天线重量;同时由于动力装置数量比较少,控制电路板相对简单,控制程序也相对简单,使得电下倾角的调节控制更加灵活可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动件;
齿轮,所述齿轮可转动设置于支撑座上,且可相对于所述第一传动件单独转动;及
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且可沿所述齿轮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凸出设置于所述齿轮外;
当所述第二传动件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当所述第二传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件断开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传动件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件可弹性复位设置,当所述第二传动件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传动件处于初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设有安装孔及与所述安装孔相通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孔套接配合,所述第一传动件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传动配合的第一配合体,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传动配合的第二配合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性件,所述第一传动件设有与容纳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通,且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相抵,所述第二传动件设有与所述复位弹性件的另一端相抵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及所述第二连接孔外。
6.一种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传动组件,还包括:
支撑座,至少两组所述传动组件沿所述支撑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传动件的另一端穿出所述支撑座设置;
滑轨;
可滑动设置于所述滑轨上的抵压件,且所述抵压件能够推动所述第二传动件移动;
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抵压件沿所述滑轨的长度方向移动,用于使所述抵压件推动对应的所述第二传动件的配合体与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及
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输出机构、与所述第一动力输出机构的旋转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第一主动轮、与所述第一主动轮间隔设置的第一从动轮、以及第一传动皮带,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皮带带动所述第一从动轮转动,所述抵压件与所述第一传动皮带连接,且随所述第一传动皮带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皮带设有卡部,抵接件设有与所述卡部相卡合的扣部。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动力输出机构、与所述第二动力输出机构的旋转动力输出端连接的第二主动轮、与所述第二主动轮间隔设置的第二从动轮、以及第二传动皮带,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皮带带动所述第二从动轮转动,所述第二传动皮带设有与所述齿轮相啮合的齿条结构。
10.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所述第一传动件用于带动与移相器的介质板连接的连接件移动。
CN201822278124.2U 2018-12-29 2018-12-29 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398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124.2U CN209398813U (zh) 2018-12-29 2018-12-29 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8124.2U CN209398813U (zh) 2018-12-29 2018-12-29 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8813U true CN209398813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7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8124.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398813U (zh) 2018-12-29 2018-12-29 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88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8723A (zh) * 2018-12-29 2019-03-29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CN111146593A (zh) * 2019-12-31 2020-05-12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旋转动力装置、传动组件及屏蔽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38723A (zh) * 2018-12-29 2019-03-29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CN109538723B (zh) * 2018-12-29 2024-03-26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CN111146593A (zh) * 2019-12-31 2020-05-12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旋转动力装置、传动组件及屏蔽结构
CN111146593B (zh) * 2019-12-31 2021-06-22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天线、旋转动力装置、传动组件及天线的屏蔽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38723A (zh) 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CN209398813U (zh) 天线、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传动组件
CN107658566B (zh) 联动锁止机构及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
CN110474166B (zh) 电调天线传动切换装置及基站天线
CN109216925B (zh) 天线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
CN108458079B (zh) 电调天线的相位调节系统及其传动装置
CN109244640A (zh) 基站天线、电下倾角的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JP2020514652A (ja) 伝動装置及びアンテナチルト角の制御システム
CN208535111U (zh) 移相器的相位调节系统及其动力传输装置
CN113991302A (zh) 一种天线传动装置
CN207426158U (zh) 一种天线传动装置及天线
CN208841436U (zh) 地轨式机械手
CN209071597U (zh) 基站天线、电下倾角的传动装置及切换机构
CN207994073U (zh) 天线电下倾角的控制装置
CN105514609B (zh) 传动模块、传动系统及基站天线
CN102422481A (zh) 用于天线的鸠尾型装置
CN113904074A (zh) 选频移相模块、电调控制装置及多频天线
CN201038314Y (zh) 通信天线下倾角度的可分离式控制装置
CN208433531U (zh) 应用于电下倾角调节的传动装置及天线
CN216903355U (zh) 一种电下倾角调整装置及基站天线
CN100546210C (zh) 一种滑动打开和关闭装置以及具有该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CN208057838U (zh) 一种天线传动装置
CN207353472U (zh) 联动锁止机构及天线下倾角控制装置
CN207989675U (zh) 电调天线的相位调节系统及其传动装置
CN214358915U (zh) 一种用于移印机的调距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13

Address after: 51073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Patentee after: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Address before: 510730 Guangdong city of Guangzhou province Gu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nbi Road No. 6

Co-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CHINA) Ltd.

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TECHNOLOGY (GUANGZHOU) Ltd.

Co-patentee before: COMBA TELECOM SYSTEMS (GUANGZHOU) Ltd.

Co-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OMBA TELECOM SYSTEMS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