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5178U - 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5178U
CN209395178U CN201822251822.3U CN201822251822U CN209395178U CN 209395178 U CN209395178 U CN 209395178U CN 201822251822 U CN201822251822 U CN 201822251822U CN 209395178 U CN209395178 U CN 2093951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wer die
mold
upper mold
insert
mold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518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花银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ity Kai Tai Precision Plastic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ity Kai Tai Precision Plastic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ity Kai Tai Precision Plastic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ity Kai Tai Precision Plastic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518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51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51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51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其包括上模座及下模座,下模座设置有下模组,下模组内设置有两下模芯,上模座包括上模组,上模组内设置有两上模芯,上模芯与下模芯之间围设形成有转接流道;两上模芯之间夹持设置有上模镶块,上模镶块底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流道,两下模芯之间夹持设置有下模镶块,下模镶块上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流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上模芯之间夹持设置上模镶块,配合在两下模芯之间夹持设置下模镶块,使得上模镶块上设置的第一连接流道将上模芯的转接流道连通,下模镶块上设置的第二连接流道将下模芯的转接流道连通,当其中部分模芯损坏时只需替换掉损坏部分即可,降低企业的制造模具的成本,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用于各行各业,其中,线夹连接器型号会多种多样,以满足不同的导线构造,传统的模具在制作线夹连接器时,常在一个模芯内完成注塑成型,但是,如果模芯损坏,则会导致整个模组重新更换,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制造模具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在模组内设置多个模芯,并通过镶块完成模芯之间的连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企业的制造模具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其包括上模座及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两侧设置有模脚块,所述模脚块之间设置有顶针板,所述模脚块上设置有下模组,所述下模组内设置有两下模芯,所述下模芯并排设置,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内设置有两上模芯,所述上模芯与下模芯对接设置,所述上模芯与下模芯之间围设形成有“工”字形注塑流道,所述上模芯与下模芯之间还围设形成有转接流道,所述转接流道连接至注塑流道中部,所述上模芯与下模芯之间围设形成多个成型腔,所述注塑流道分别与成型腔连通设置;两所述上模芯之间夹持设置有上模镶块,所述上模镶块底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流道,所述第一连接流道与转接流道连通设置,两所述下模芯之间夹持设置有下模镶块,所述下模镶块与上模镶块对接设置,所述下模镶块上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流道,所述第一连接流道与第二连接流道对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流道与转接流道连通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镶块内卡持设置有唧嘴,所述唧嘴一端与第一连接流道连通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底板及顶针面板,所述顶针底板与顶针面板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所述顶针面板上间隔设置有顶针构造,所述顶针贯穿下模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芯内卡持设置有下模水口镶件,所述下模水口镶件贴合设置在成型腔一侧,所述下模水口镶件上端部一侧设置有连通槽,所述下模水口镶件上端部另一侧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与连通槽连通设置,所述连通槽匹配设置在注塑流道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组周侧设置有第一卡持块,所述下模组周侧间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卡持块卡持在第一定位块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持块截面为“凸”状构造,所述第一定位块截面为“凹”状构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芯侧部设置有第二卡持块,所述下模芯侧部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卡持块卡持在第二定位块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持块截面为“凸”状构造,所述第二定位块截面为“凹”状构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通过在两上模芯之间夹持设置上模镶块,配合在两下模芯之间夹持设置下模镶块,使得上模镶块上设置的第一连接流道将上模芯的转接流道连通,下模镶块上设置的第二连接流道将下模芯的转接流道连通,当其中部分模芯损坏时只需替换掉损坏部分即可,降低企业的制造模具的成本,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顶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下模座隐藏下模芯部分零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下模座隐藏下模芯部分零部件后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所示下模座隐藏下模芯部分零部件后的另一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模组隐藏上模芯部分零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模芯隐藏部分零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线夹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包括上模座100及下模座200,所述下模座200设置有基板210,所述基板210上两侧设置有模脚块220,所述模脚块220之间设置有顶针板230,所述模脚块220上设置有下模组240,所述下模组240内设置有两下模芯241,所述下模芯241并排设置,所述上模座100包括上模组110,所述上模组110内设置有两上模芯111,所述上模芯111与下模芯241对接设置,所述上模芯111与下模芯241之间围设形成有“工”字形注塑流道112,所述上模芯111与下模芯241之间还围设形成有转接流道113,所述转接流道113连接至注塑流道112中部,所述转接流道113延伸至上模芯111与下模芯241的侧边部;所述上模芯111与下模芯241之间围设形成多个成型腔114,所述注塑流道112分别与成型腔114连通设置。
两所述上模芯111之间夹持设置有上模镶块115,所述上模镶块115底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流道1151,所述第一连接流道1151与转接流道113连通设置,以使得注塑料通过第一连接流道1151分别向两上模芯111的转接流道113内同时灌注注塑料,同时保证了其中一上模芯111损坏时,只需要替换掉损坏部分即可,有效降低了上模组110的制造成本;所述上模镶块115内卡持设置有唧嘴116,所述唧嘴116一端与第一连接流道1151连通设置,外部注塑机通过向唧嘴116内灌注注塑料,并通过第一连接流道1151、转接流道113进入至注塑流道112。
两所述下模芯241之间夹持设置有下模镶块242,所述下模镶块242与上模镶块115对接设置,所述下模镶块242上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流道2421,所述第一连接流道1151与第二连接流道2421对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流道2421与转接流道113连通设置,以使得注塑料通过第二连接流道2421分别向两下模芯241的转接流道113内同时灌注注塑料,同时保证了其中一下模芯241损坏时,只需要替换掉损坏部分即可,有效降低了下模组240的制造成本。
所述顶针板230包括顶针底板231及顶针面板232,所述顶针底板231与顶针面板232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使得顶针底板231与顶针面板232能同时移动,所述顶针面板232上间隔设置有顶针233构造,所述顶针233贯穿下模组240设置,所述顶针233用于将成型的线夹连接器300产品从下模芯241内顶出,完成线夹连接器300产品的脱模工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模芯241内卡持设置有下模水口镶件243,所述下模水口镶件243贴合设置在成型腔114一侧,所述下模水口镶件243上端部一侧设置有连通槽2431,所述下模水口镶件243上端部另一侧设置有穿孔2432,所述穿孔2432与连通槽2431连通设置,所述连通槽2431匹配设置在注塑流道112一侧,以使得注塑机内的注塑料通过注塑流道112流经连通槽2431后从穿孔2432射出,进而在成型腔114内成型为线夹连接器300构造,在成型腔114一侧设置可分离式下模水口镶件243,有效降低了下模芯241的制造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组110周侧设置有第一卡持块117,所述下模组240周侧间设置有第一定位块244,所述第一卡持块117卡持在第一定位块244内,具体地,所述第一卡持块117截面为“凸”状构造,所述第一定位块244截面为“凹”状构造,从而完成上模组110与下模组240的稳定对接,避免在注塑成型过程中上模组110与下模组240松动影响线夹连接器300产品的成型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模芯111侧部设置有第二卡持块118,所述下模芯241侧部设置有第二定位块245,所述第二卡持块118卡持在第二定位块245内,具体地,所述第二卡持块118截面为“凸”状构造,所述第二定位块245截面为“凹”状构造,从而完成上模芯111与下模芯241的稳定对接,进一步提高上模芯111与下模芯241对接的稳定性,保证线夹连接器300产品的成型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通过在两上模芯111之间夹持设置上模镶块115,配合在两下模芯241之间夹持设置下模镶块242,使得上模镶块115上设置的第一连接流道1151将上模芯111的转接流道113连通,下模镶块242上设置的第二连接流道2421将下模芯241的转接流道113连通,当其中部分模芯损坏时只需替换掉损坏部分即可,降低企业的制造模具的成本,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座及下模座,所述下模座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上两侧设置有模脚块,所述模脚块之间设置有顶针板,所述模脚块上设置有下模组,所述下模组内设置有两下模芯,所述下模芯并排设置,所述上模座包括上模组,所述上模组内设置有两上模芯,所述上模芯与下模芯对接设置,所述上模芯与下模芯之间围设形成有“工”字形注塑流道,所述上模芯与下模芯之间还围设形成有转接流道,所述转接流道连接至注塑流道中部,所述上模芯与下模芯之间围设形成多个成型腔,所述注塑流道分别与成型腔连通设置;两所述上模芯之间夹持设置有上模镶块,所述上模镶块底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流道,所述第一连接流道与转接流道连通设置,两所述下模芯之间夹持设置有下模镶块,所述下模镶块与上模镶块对接设置,所述下模镶块上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流道,所述第一连接流道与第二连接流道对接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流道与转接流道连通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镶块内卡持设置有唧嘴,所述唧嘴一端与第一连接流道连通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板包括顶针底板及顶针面板,所述顶针底板与顶针面板通过螺丝固定在一起,所述顶针面板上间隔设置有顶针构造,所述顶针贯穿下模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芯内卡持设置有下模水口镶件,所述下模水口镶件贴合设置在成型腔一侧,所述下模水口镶件上端部一侧设置有连通槽,所述下模水口镶件上端部另一侧设置有穿孔,所述穿孔与连通槽连通设置,所述连通槽匹配设置在注塑流道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周侧设置有第一卡持块,所述下模组周侧间设置有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卡持块卡持在第一定位块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持块截面为“凸”状构造,所述第一定位块截面为“凹”状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芯侧部设置有第二卡持块,所述下模芯侧部设置有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卡持块卡持在第二定位块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持块截面为“凸”状构造,所述第二定位块截面为“凹”状构造。
CN201822251822.3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 Active CN2093951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1822.3U CN209395178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51822.3U CN209395178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5178U true CN209395178U (zh) 2019-09-17

Family

ID=67897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51822.3U Active CN209395178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51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1231A (zh) 一种硅胶密封件的注塑成型装置
CN206230812U (zh) 一种可以互换行位块的车充主体加工模具
CN209395178U (zh) 一种线夹连接器模具
CN203235907U (zh) 连接件铸造砂模
CN208133512U (zh) 一种贴片支架注塑用进胶水口板
CN209395192U (zh) 一种家电隔片连接器模具结构
CN209401964U (zh) 一种转接头连接器模具结构
CN202045834U (zh) 用于一模八件产品的模具结构
CN207972233U (zh) 一种等径三通注塑模具
CN202088405U (zh) 一种具有吹气气辅的注塑模具
CN208374117U (zh) 对称匀入式模具结构
CN208374121U (zh) 三向匀入式模具结构
CN205818359U (zh) 一种模具
CN213260743U (zh) 一种水口分离结构
CN208374128U (zh) 高效冷却对称匀入式模具结构
CN208374118U (zh) 高效水冷周圈同步进料式模具结构
CN208374153U (zh) 高效水冷模具结构
CN203557638U (zh) 一种改善进胶均匀性的流道结构
CN210940292U (zh) 一种具有潜伏式浇口的挡纸器注塑模具
CN210705736U (zh) 一种净水器护板的双色模
CN201913768U (zh) 一种整体式浇口的模具结构
CN111283142A (zh) 一种快速成型的模芯结构
CN212312622U (zh) 一种透镜注塑模具
CN214349501U (zh) 一种拼接式四模腔下模芯结构
CN211891759U (zh) 一种硅胶密封件的注塑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