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90143U - 一种手机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机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90143U
CN209390143U CN201920317228.1U CN201920317228U CN209390143U CN 209390143 U CN209390143 U CN 209390143U CN 201920317228 U CN201920317228 U CN 201920317228U CN 209390143 U CN209390143 U CN 209390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 rod
clamp arm
column
connecting rod
sel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172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伟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se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 We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 Wei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 Wei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172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90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90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90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支架,包括底座、用于承接手机的拉杆、左夹臂、右夹臂以及自锁扣,所述拉杆滑动的设置在底座上,并通过连杆机构与左夹臂、右夹臂传动连接,所述自锁扣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拉杆上设有与自锁扣相卡合的卡块;当外力驱动拉杆下滑使卡块与自锁扣相互卡合时,所述拉杆锁定在底座上;当外力再次驱动拉杆下滑时,所述自锁扣与卡块分离,使拉杆解锁。使用时,直接将手机放置在拉杆上,然后使拉杆向下滑动,卡块与自锁扣相互卡合实现拉杆的锁定。由于拉杆被锁定,所以左夹臂、右夹臂保持夹紧手机,不会由于上下振动而晃动或松脱,大大提高手机定位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手机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领域,特别是一种手机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时候驾驶员在驾驶时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或者其它的手机操作,手机支架应运而生。
现有的手机重力支架,主要依靠手机的重力实现自动夹紧。由于手机支架主要用在汽车上,而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上下振动,手机也会产生上下振动,导致自动定位不稳定,需要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定位手机的手机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手机支架,包括底座、用于承接手机的拉杆、左夹臂、右夹臂以及自锁扣,所述拉杆滑动的设置在底座上,并通过连杆机构与左夹臂、右夹臂传动连接,所述自锁扣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拉杆上设有与自锁扣相卡合的卡块;当外力驱动拉杆下滑使卡块与自锁扣相互卡合时,所述拉杆锁定在底座上;当外力再次驱动拉杆下滑时,所述自锁扣与卡块分离,使拉杆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自锁扣安装在底座上并位于避让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拉杆滑动的设置在第一限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手机支架还包括使左夹臂和右夹臂产生相互远离趋势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拉杆滑动使左夹臂、右夹臂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相互靠近。
进一步地,所述左夹臂、右夹臂均设有第一U型夹槽,所述第一U型夹槽内壁设有第一缓冲垫所述拉杆底端设有第二U型定位槽,所述第二U型定位槽内壁设有第二缓冲垫。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上设有第一柱和第二柱以及第三柱,所述左夹臂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柱配合的第一孔,所述右夹臂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柱配合的第二孔,所述第三柱分别连接连杆机构与拉杆。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上还设有第四柱,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第四柱配合的第二限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均为条形孔,所述第二限位槽为条形槽,所述手机支架还包括为第四柱提供弹性力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并抵靠第四柱。
进一步地,条形的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长度方向与拉杆的滑动方向相同,条形的所述第二限位槽长度方向与拉杆的滑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四连杆通过第一柱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第三连杆通过第四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第二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通过第三柱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杆上开设有与第一避让槽配合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三连杆开设有第三避让槽,所述第四连杆开设有与第三避让槽配合的第四避让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三柱上,并分别抵靠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的内壁,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保持张开的趋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手机支架,包括底座、用于承接手机的拉杆、左夹臂、右夹臂以及使左夹臂和右夹臂产生相互远离趋势的第一弹性件,所述左夹臂和右夹臂相对滑动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拉杆滑动的设置在底座上,并通过连杆机构与左夹臂、右夹臂传动连接;所述拉杆滑动使左夹臂、右夹臂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相互靠近;所述手机支架还包括自锁扣,所述自锁扣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拉杆上设有与自锁扣相卡合的卡块;当拉动拉杆使卡块与自锁扣相互卡合时,所述拉杆锁定在底座上;当再次拉动拉杆时,所述自锁扣与卡块分离,使拉杆解锁;所述拉杆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自锁扣安装在底座上并位于避让孔内;所述卡块设置在避让孔的内壁上;
所述连杆机构为四边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所述连杆机构上设有第一柱、第二柱、第三柱以及第四柱,所述第一连杆与第四连杆通过第一柱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第三连杆通过第四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第二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通过第三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长度相同;
所述左夹臂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柱配合的第一孔,所述右夹臂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柱配合的第二孔,所述第三柱分别连接连杆机构与拉杆;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均为条形孔,所述第二限位槽为条形槽;
所述手机支架还包括为第四柱提供弹性力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并抵靠第四柱;条形的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长度方向与拉杆的滑动方向相同,条形的所述第二限位槽长度方向与拉杆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第四柱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的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抵靠滑块,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所述滑块与弹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杆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杆上开设有与第一避让槽配合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三连杆开设有第三避让槽,所述第四连杆开设有与第三避让槽配合的第四避让槽;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三柱上,并分别抵靠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的内壁,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保持张开的趋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手机支架,使用时,直接将手机放置在拉杆上,然后使拉杆向下滑动,卡块与自锁扣相互卡合实现拉杆的锁定。由于拉杆被锁定,所以左夹臂、右夹臂保持夹紧手机,不会由于上下振动而晃动或松脱,大大提高手机定位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支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手机支架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手机支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手机支架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6是手机支架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手机支架在手机重力作用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手机重力支架锁定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机支架,包括底座10、用于承接手机的拉杆20、左夹臂30、右夹臂40以及自锁扣70。所述左夹臂30和右夹臂40相对滑动的设置在底座10上,所述拉杆20滑动的设置在底座10上,并通过连杆机构60与左夹臂30、右夹臂40传动连接。所述自锁扣70设置在底座10上,所述拉杆20上设有与自锁扣70相卡合的卡块21。当外力驱动拉杆20下滑使卡块21与自锁扣70相互卡合时,所述拉杆20锁定在底座10上。由于拉杆20被锁定,所以左夹臂30、右夹臂40保持夹紧手机,不会由于上下振动而晃动或松脱,大大提高手机定位的稳定性。当外力再次驱动拉杆20下滑时,所述自锁扣70与卡块21分离,使拉杆20解锁实现自由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自锁扣70是一种现有的二次按压复位结构,即按一下实现锁定,再次按一下实现解锁。具体地,当手机放置在拉杆20上时,在手机的重力作用下拉杆20向下滑动,一直滑动到卡块21抵靠在自锁扣70上为止,然后用手向下拉一下拉杆20,使卡块21插入自锁扣70内实现锁定;锁定后,拉杆20不能滑动,则左夹臂30、右夹臂40也不能滑动,始终夹紧手机,避免晃动。如果再次向下拉一下拉杆20,自锁扣70与卡块21自动分离,使拉杆20解锁实现自由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杆20上开设有避让孔22,所述自锁扣70安装在底座10上并位于避让孔22内,这样可以使结构更加紧凑,节约空间。对应的,所述卡块21设置在避让孔22的内壁上,便于与自锁扣70对接。当然,卡块21还可以不设置在避让孔22的内壁上,例如设置在拉杆20的上表面或下表面。
为了避免拉杆20晃动,所述底座10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1,所述拉杆20滑动的设置在第一限位槽11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槽11具有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其由几块筋板围成(参考图3)。
为了避免左夹臂30、右夹臂40晃动,所述底座10上还开设有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13。所述左夹臂30滑动的设置在第一滑槽12内,所述右夹臂40滑动的设置在第二滑槽13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槽12和第二滑槽13具有限位和导向的作用,其亦由几块筋板围成。所述左夹臂30、右夹臂40的滑动方向与拉杆20的滑动方向相互垂直。
具体地,左夹臂30、右夹臂40均开设有通孔1,以减小左夹臂30、右夹臂40的重量。左夹臂30、右夹臂40均设有U型夹槽2,该U型夹槽2既能左右限位,又可以前后限位,更加稳定夹持手机。U型夹槽2内壁设有第一缓冲垫3,起保护手机的作用,防止与手机硬接触出现磨损。
进一步,拉杆20底端设有U型定位槽23,U型定位槽23内壁设有第二缓冲垫24,起保护手机的作用,防止与手机硬接触出现磨损。
手机支架还包括使左夹臂30和右夹臂40产生相互远离趋势的第一弹性件50。使用时,直接将手机放置在拉杆20上,在手机的重力作用下拉杆20向下滑动,带动连杆机构60运动,使左夹臂30、右夹臂40克服第一弹性件50的弹力相互靠近,实现夹紧定位手机,方便开车的时候操作手机。当取走手机时,左夹臂30、右夹臂40在第一弹性件50的作用下相互远离恢复原状,这样利用手机的重力和第一弹性件50的弹力实现手机的自动夹紧,结构简单,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50安装在所述连杆机构60上,通过弹力驱动连杆机构60上使左夹臂30、右夹臂40产生相互远离的趋势。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50安装在底座10上,其两端分别连接左夹臂30、右夹臂40,这样也可以实现使左夹臂30、右夹臂40产生相互远离的趋势。
如图4和5所示,所述连杆机构60为四边形连杆机构60,包括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第三连杆63以及第四连杆64。所述连杆机构60上设有第一柱65、第二柱66、第三柱67以及第四柱68,所述第一连杆61与第四连杆64通过第一柱65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64与第三连杆63通过第四柱68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63与第二连杆62通过第二柱66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2与第一连杆61通过第三柱67活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夹臂30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柱65配合的第一孔31,所述右夹臂40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柱66配合的第二孔41,所述第三柱67分别连接连杆机构60与拉杆20。当拉杆20向下滑动时,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绕第三柱67转动靠近,使第一柱65和第二柱66相互靠近,进而带动左夹臂30、右夹臂40相互靠近。
为了减小两个连杆转动重合后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杆61开设有第一避让槽611,所述第二连杆62上开设有与第一避让槽611配合的第二避让槽621。所述第三连杆63开设有第三避让槽631,所述第四连杆64开设有与第三避让槽631配合的第四避让槽641。通过两个避让槽的错位配合,可以减小两个连杆转动重合后的厚度。例如第一连杆61的厚度为2mm,第二连杆62的厚度为2mm,旋转重合后的总厚度为3m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50安装在所述连杆机构60上,通过弹力驱动连杆机构60上使左夹臂30、右夹臂40产生相互远离的趋势。所述第一弹性件50为扭簧,所述第一弹性件50套设在第三柱67上,并分别抵靠第一避让槽611和第二避让槽621的内壁,使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保持张开的趋势。在取走手机后,扭簧驱动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张开,使左夹臂30、右夹臂40相互远离恢复初始状态。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连杆63和第四连杆64的长度相同,形成一个左右对称的结构,保证左夹臂30、右夹臂40同步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自锁扣70设置离卡块21的距离较远,因此需要进一步拉动拉杆20下移才能实现锁定。这样,所述第一孔31和第二孔41均为条形孔,条形的所述第一孔31和第二孔41长度方向与拉杆20的滑动方向相同。另外,还可以通过按压手机或者按压第四柱68来驱动拉杆20的下移,实现拉杆20的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0上开设有与第四柱68配合的第二限位槽14。所述手机支架还包括为第四柱68提供弹性力的第二弹性件80,所述第二弹性件80设置在第二限位槽14内并抵靠第四柱68。其中,所述第二弹性件80为弹簧,所述第二限位槽14为条形槽,条形的所述第二限位槽14长度方向与拉杆20的滑动方向相同。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柱68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的设置在第二限位槽14内,所述第二弹性件80抵靠滑块,滑块能够与第二弹性件80更好的连接。
如图6所示,初始状态时,在第一弹性件50的作用下,左夹臂30、右夹臂40张开到最大位置,所述自锁扣70与卡块21处于分离状态。如图7所示,当手机放置在拉杆20上时,在手机的重力作用下拉杆20向下滑动,带动连杆机构60运动,使左夹臂30、右夹臂40克服第一弹性件50的弹力相互靠近,卡块21刚好抵靠自锁扣70,实现夹紧定位手机。如图8所示,为了锁定拉杆20,则需用手向下拉一下拉杆20,使卡块21与自锁扣70相互卡合。左夹臂30、右夹臂40由于被手机抵挡,不会进一步靠近。这时,连杆机构60会整体向下移动,具体地,第一柱65在第一孔31内向下滑动,第二柱66在第二孔41内向下滑动,第四柱68和滑块在第二限位槽14内向下滑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80。需要解锁时,只需再次用手拉动拉杆20,所述自锁扣70与卡块21分离,使拉杆20解锁实现自由滑动。连杆机构60在第二弹性件80的恢复力作用下向上移动,取走手机后,左夹臂30、右夹臂40在第一弹性件50的作用下张开,回复到初始状态。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用于承接手机的拉杆、左夹臂、右夹臂以及自锁扣,所述拉杆滑动的设置在底座上,并通过连杆机构与左夹臂、右夹臂传动连接,所述自锁扣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拉杆上设有与自锁扣相卡合的卡块;当外力驱动拉杆下滑使卡块与自锁扣相互卡合时,所述拉杆锁定在底座上;当外力再次驱动拉杆下滑时,所述自锁扣与卡块分离,使拉杆解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自锁扣安装在底座上并位于避让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拉杆滑动的设置在第一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支架还包括使左夹臂和右夹臂产生相互远离趋势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拉杆滑动使左夹臂、右夹臂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相互靠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臂、右夹臂均设有第一U型夹槽,所述第一U型夹槽内壁设有第一缓冲垫;所述拉杆底端设有第二U型定位槽,所述第二U型定位槽内壁设有第二缓冲垫。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上设有第一柱和第二柱以及第三柱,所述左夹臂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柱配合的第一孔,所述右夹臂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柱配合的第二孔,所述第三柱分别连接连杆机构与拉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上还设有第四柱,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与第四柱配合的第二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均为条形孔,所述第二限位槽为条形槽,所述手机支架还包括为第四柱提供弹性力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并抵靠第四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条形的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长度方向与拉杆的滑动方向相同,条形的所述第二限位槽长度方向与拉杆的滑动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与第四连杆通过第一柱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第三连杆通过第四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第二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通过第三柱活动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杆上开设有与第一避让槽配合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三连杆开设有第三避让槽,所述第四连杆开设有与第三避让槽配合的第四避让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三柱上,并分别抵靠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的内壁,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保持张开的趋势。
13.一种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用于承接手机的拉杆、左夹臂、右夹臂以及使左夹臂和右夹臂产生相互远离趋势的第一弹性件,所述左夹臂和右夹臂相对滑动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拉杆滑动的设置在底座上,并通过连杆机构与左夹臂、右夹臂传动连接;所述拉杆滑动使左夹臂、右夹臂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力相互靠近;所述手机支架还包括自锁扣,所述自锁扣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拉杆上设有与自锁扣相卡合的卡块;当拉动拉杆使卡块与自锁扣相互卡合时,所述拉杆锁定在底座上;当再次拉动拉杆时,所述自锁扣与卡块分离,使拉杆解锁;所述拉杆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自锁扣安装在底座上并位于避让孔内;所述卡块设置在避让孔的内壁上;
所述连杆机构为四边形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以及第四连杆,所述连杆机构上设有第一柱、第二柱、第三柱以及第四柱,所述第一连杆与第四连杆通过第一柱活动连接,所述第四连杆与第三连杆通过第四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二连杆通过第二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通过第三柱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长度相同,所述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长度相同;
所述左夹臂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柱配合的第一孔,所述右夹臂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二柱配合的第二孔,所述第三柱分别连接连杆机构与拉杆;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均为条形孔,所述第二限位槽为条形槽;
所述手机支架还包括为第四柱提供弹性力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并抵靠第四柱;条形的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长度方向与拉杆的滑动方向相同,条形的所述第二限位槽长度方向与拉杆的滑动方向相同;所述第四柱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的设置在第二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抵靠滑块,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所述滑块与弹簧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手机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开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连杆上开设有与第一避让槽配合的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三连杆开设有第三避让槽,所述第四连杆开设有与第三避让槽配合的第四避让槽;所述第一弹性件为扭簧,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第三柱上,并分别抵靠第一避让槽和第二避让槽的内壁,使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保持张开的趋势。
CN201920317228.1U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手机支架 Active CN209390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7228.1U CN209390143U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手机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7228.1U CN209390143U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手机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90143U true CN209390143U (zh) 2019-09-13

Family

ID=67854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17228.1U Active CN209390143U (zh) 2019-03-13 2019-03-13 一种手机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901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1345A (zh) * 2020-06-10 2020-09-15 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电池仓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1345A (zh) * 2020-06-10 2020-09-15 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电池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35043B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101754634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EP2209289B1 (en) Universal holder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CN208754351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09545655U (zh) 一种适用于多款手机组装的多功能固定装置
CN209390143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09057264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09390142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109899640A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自拍装置
CN211010463U (zh) 一种夹持装置及自拍杆
CN209354892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7968602U (zh) 一种全自动旋转夹紧式无线充电手机支架
CN208658157U (zh) 高度可调节的桌子
CN109040390A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07427258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08434015U (zh) 一种手机重力支架
CN109151129A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9057265U (zh) 一种手机重力支架
CN208434017U (zh) 一种手机重力支架
CN208827732U (zh) 电子设备支架
CN209336627U (zh) 车载支架
CN208886278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8387566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0075320U (zh) 一种手机重力支架
CN206164644U (zh) 车载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408, floor 4, No. 1, Longq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Henglang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lise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Longhua, Hualong Industrial Zone, fourth dormitory first floor 101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DIYIWEI 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