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78200U - 一种注射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注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78200U
CN209378200U CN201821295049.4U CN201821295049U CN209378200U CN 209378200 U CN209378200 U CN 209378200U CN 201821295049 U CN201821295049 U CN 201821295049U CN 209378200 U CN209378200 U CN 2093782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cylinder
plunger rod
liquid
syri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950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忠
王佳勇
姚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i Hang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i (tai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i (tai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i (tai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950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782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782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78200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射器,包括中筒、内筒和柱塞杆,中筒一端设有出药口及用于封闭出药口的封装组件,中筒可滑动地容置有第一活塞,内筒容置于中筒并与第一活塞固定连接,内筒可滑动地容置有第二活塞,柱塞杆容置于内筒并与第二活塞固定连接,第一活塞与中筒围合形成用于盛装注射剂药物的第一腔室,第二活塞与内筒围合形成用于盛装稀释溶液的第二腔室,中筒设有出液凹槽,出液凹槽由中筒的内壁凹陷形成。第一活塞设有液体通孔,液体通孔的一端与第二腔室连通,另一端贯穿第一活塞的侧壁,第一活塞用于在滑动过程中与出液凹槽配合,以使液体通孔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本实用新型具有简化流程、操作方便、减轻医疗人员工作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注射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填充药物的注射器。
背景技术
传统注射器注射前需要预先配套药液和药剂,调制成注射药物,运输和使用流程繁琐,因此,设计一种预先被填充了药物兼用作容器的注射器,对于简化流程,减轻医疗人员的工作量尤为重要,是医疗器械企业的共同愿景。
另一方面,注射器是现代医疗卫生领域不可或缺的用具,为避免液体交叉感染,目前所用的注射器大多为一次性用品。但是,这种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如果不人为毁坏,往往可以被重复使用。为了杜绝一次性注射器重复使用所导致的交叉感染、疾病传播等现象,一次性自毁注射器应运而生。大多数自毁注射器,其自毁机构设计在注射器前端,这样的布局方式往往限制了自毁机构的设计开发,更限制了自毁机构的合理设置。申请号201410565573.9公开了一种自毁型注射器,申请号200810244141.2也公开了一种自毁式注射器,上述两个现有技术,无论橡胶塞推入注射口的过程,还是较厚的止退卡片卡入止退凸环的过程,医务人员都需要加大力气,影响患者的舒适性,增加疼痛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注射器,具有简化流程、操作方便、减轻医疗人员工作量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注射器,包括中筒、内筒和柱塞杆;
所述中筒一端设有出药口以及用于封闭所述出药口的封装组件,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中筒内可滑动地容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
所述内筒滑动设于所述中筒内,且上端边沿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中筒围合形成用于盛装注射剂药物的第一腔室;
所述内筒上远离所述出药口一端设有开口,且所述内筒内可滑动地容置有第二活塞,所述柱塞杆容置于所述内筒内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内筒围合形成用于盛装稀释溶液的第二腔室;所述第一活塞用于在滑动过程中与所述出液凹槽配合,以使所述液体通孔将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中筒内壁设有出液凹槽,所述出液凹槽由所述中筒的内壁凹陷形成,所述第一活塞设有液体通孔,所述液体通孔配合所述出液凹槽使用,并且所述液体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活塞的侧壁。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活塞上还设有密封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环形凹槽以及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的橡胶圈,所述环形凹槽由第一活塞的侧壁凹陷而成,所述液体通孔开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并且所述环形凹槽套设有所述橡胶圈,用于盖住所述液体通孔,所述出液凹槽的宽度不小于所述橡胶圈的宽度。
作为优选,所述中筒、内筒内壁分别设有第一活塞止退凸环和第二活塞止退凸环,所述第一活塞止退凸环和第二活塞止退凸环的环截面均为倒齿形,所述第一活塞止退凸环与第二活塞止退凸环均设置有多条且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封装组件包括针头和针头密封套,所述针头一端安装于所述出药口,所述针头密封套盖设于所述针头。
作为优选,还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中筒内,所述外筒一端设有供所述针头穿出的针头出口,所述柱塞杆设有向所述外筒延伸的侧杆,所述侧杆用于在滑动过程中抵压所述外筒,以使所述针头进入所述外筒。
作为优选,所述柱塞杆顶端设有拇指座,所述中筒外壁设有指柄部,所述侧杆固定在所述拇指座上,所述指柄部上设有用于锁定所述侧杆的卡锁组件。
作为优选,所述卡锁组件包括内卡环和外卡套,所述内卡环设于所述中筒的开口端,所述外卡套套设在所述内卡环外壁上,且所述外卡套与所述内卡环之间设有供所述侧杆通过的侧杆让位孔,所述外筒的开口端设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内侧壁设有第一楔形卡环,所述内卡环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楔形卡环配合的内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侧杆外壁设有第二楔形卡环,所述外卡套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楔形卡环配合的外卡槽。所述外卡槽与所述内卡槽的位置相对。
作为优选,所述柱塞杆与所述指柄部之间还设置保护杆,所述保护杆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指柄部和所述拇指座之间,以使所述液体通孔位于所述出液凹槽远离所述出药口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内筒还设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与所述柱塞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活塞位于所述第二活塞远离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所述柱塞杆位于所述第三活塞远离所述第二活塞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柱塞杆上设有易折段,所述易折段靠近所述第三活塞设置,所述易折段设有环状缺口,所述环状缺口由所述柱塞杆的侧壁凹陷而成。
作为优选,所述内筒内可滑动地容置有缓冲筒,所述第二活塞固定安装于所述缓冲筒的一端,所述第三活塞可滑动地容置于所述缓冲筒,所述柱塞杆容置于所述缓冲筒并与所述第三活塞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注射器通过第一腔室、第二腔室和带液体通孔的第一活塞等部件的配合,注射剂药物及稀释溶液贮存于同一注射器内,实现配药与注射一次性完成,减轻医疗人员的工作量,具有操作简便、避免了配制注射液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使用成本低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注射器使用前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即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注射器使用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即自锁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活塞与橡胶圈的连接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活塞、橡胶圈的拆分结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外筒、中筒、指柄部、卡锁组件等结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中筒、第一活塞等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柱塞杆、缓冲筒、第二活塞等结构的剖视图。
图标:100-外筒,110-针头出口,120-针头保护筒,140-卡板,141-第一楔形卡环,200-中筒,210-出液凹槽,220-第一止退凸环,230-第一活塞止退凸环,300-内筒,310-第二止退卡环,320-第二活塞止退凸环,400-柱塞杆,410-环状缺口,500-封装组件,-出药口,520-针头,530-针头密封套,610-第一活塞,611-环形凹槽,612-液体通孔,613-橡胶圈,620-第三活塞,630-第二活塞,640-第一腔室,650-第二腔室,660-缓冲腔,661-缓冲筒,710-指柄部,720-拇指座,730-侧杆,731-第二楔形卡环,740-保护杆,800-卡锁组件,810-内卡环,811-内卡槽,820-外卡套,821-外卡槽,830-外筒让位通道,840-侧杆让位孔,850-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注射器,包括中筒200、内筒300和柱塞杆400。中筒200一端设有出药口510及用于封闭出药口510的封装组件500,另一端设有开口。中筒200可滑动地容置有第一活塞610,内筒300容置于中筒200并与第一活塞610固定连接。内筒300的远离出药口510一端设有开口,内筒300可滑动地容置有第二活塞630,柱塞杆400容置于内筒300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活塞63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采用缓冲室间接推动,在后文中将进行详细说明,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采用固定连接、抵接的方式直接推动。第一活塞610与中筒200围合形成用于盛装注射剂药物的第一腔室640,第二活塞630与内筒300围合形成用于盛装稀释溶液的第二腔室650。中筒200设有出液凹槽210,出液凹槽210由中筒200的内壁凹陷形成。第一活塞610设有液体通孔612,液体通孔612的一端与第二腔室650连通,另一端贯穿第一活塞610的侧壁。
本实施例中注射器预设有针头520,即封装组件500包括针头520和针头密封套530,针头520一端安装于出药口510,针头密封套530盖设于针头520。通过设置针头保护筒120和针头密封套530,能够良好地保存注射药剂,且能够防止针头520在运输、取放等过程中发生弯折,防止人员被扎伤。针头密封套530内填充有密封硅胶(图未示),针头520插入密封硅胶能够与外接隔绝密封,保持针头520清洁。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针头可以采用后期安装,则封装组件采用盖子、塞子等部件,用于密封第一腔室。
注射器使用前,由于外力的作用,稀释溶液可能由液体通孔612渗出提前与注射剂药物混合,影响药效。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活塞610的侧壁设有环形凹槽611,环形凹槽611由第一活塞610的侧壁凹陷而成,液体通孔612设置于环形凹槽611,环形凹槽611套设有用于盖住液体通孔612的橡胶圈613。通过设盖住液体通孔612的橡胶圈613,第一活塞610到达出液凹槽210时,橡胶圈613对第一活塞610产生密封作用,避免溶液渗漏,第一活塞610未到达出液凹槽210后,橡胶圈613受压张开,液体通孔612打开从而连通第一腔室640和第二腔室650,不影响出液效果。出液凹槽210的宽度不小于橡胶圈613的宽度,以避免橡胶圈613受到干涉无法张开。橡胶圈613较薄,受压时更容易张开,达到快速出液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活塞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只要其液体通孔的一端与第二腔室连通,另一端贯穿第一活塞的侧壁,能够在滑动过程中与出液凹槽配合,以使液体通孔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即可。
此外,注射时,第一活塞610、第二活塞630推进过程中,由于存在较大的阻力,会受到阻止其推进的反冲力,给注射过程造成一定阻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中筒200内壁设有与第一活塞610配合的第一活塞止退凸环230,第一活塞止退凸环230设置有多条且均匀分布。内筒300内壁设有与第二活塞630配合的第二活塞止退凸环320,第二活塞止退凸环320设置有多条且均匀分布。第一活塞止退凸环230和第二活塞止退凸环320的环截面为倒齿形。通过设置倒齿形的第一活塞止退凸环230和第二塞止退凸环,分别给第一活塞610和第二活塞630的后退造成阻力,防止第一活塞610和第二活塞630后退,使注射器推进更平稳,提高患者的舒适性。需要注意的是,若注射过程中按压力量过大,第一活塞610容易移动过度,造成稀释溶液无法与注射剂药物混合,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出液凹槽210远离针头520的一侧可以不设置第一活塞止退凸环230,以使第一活塞610能够顺利后退,从而继续完成药物混合,避免药物浪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自毁机构设计不合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其进行了改进设计,如图1、图2、图5所示,该注射器还包括外筒100,外筒100可滑动地套设于中筒200,外筒100一端设有供针头520穿出的针头出口110,柱塞杆400设有向外筒100延伸的侧杆730,侧杆730用于在滑动过程中抵压外筒100,以使针头520进入外筒100,实现防止针头520二次使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注射器的拇指座720设置于柱塞杆400,侧杆730设置于拇指座720,注射器的指柄部710设置于中筒200的外壁,指柄部710设有供侧杆730通过的侧杆让位孔840,指柄部710远离侧杆730的一侧设有用于锁定侧杆730的卡锁组件800,从而防止针头520进入外筒100后,避免因外筒100与中筒200之间的相对滑动导致针头520再次穿出外筒100。指柄部710设置的侧杆让位孔840还能限定侧杆730位置,避免柱塞杆400转动的功能,从而防止柱塞杆400松动。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外筒与中筒之间也可以是摩擦配合等关系,只要能够给外筒的滑动造成阻力即可。
本实施例中,卡锁组件800具体结构为:卡锁组件800包括内卡环810和外卡套820,内卡环810设置于中筒200的开口端,外卡套820套设于内卡环810,外卡套820通过连接件(如连接柱、连接板等,图未示)与内卡环810固定连接,外卡套820与内卡环810之间具有外筒让位通道830,外筒100的开口端容置于外筒让位通道830,外筒100的开口端设有卡板140,卡板140的内侧壁设有第一楔形卡环141,内卡环810的外壁设有与第一楔形卡环141配合的内卡槽811,内卡槽811位于远离内筒300开口端的一侧。侧杆730能够通过侧杆让位孔通道插入外筒让位通道830并抵压卡板140,侧杆730的外壁设有第二楔形卡环731,外卡套820的内壁设有与第二楔形卡环731配合的外卡槽821,外卡槽821的位置与内卡槽811的位置相对(允许有一定的错位),外卡套820还设有用于限定外筒100位置的限位板850,限位板850位于靠近内筒300开口端的一侧。指柄部710设置于外卡套820的外壁。
该卡锁组件800的原理为:初始状态时,外筒100通过第一楔形卡环141与内卡环810连接,推动柱塞杆400,侧杆730通过侧杆让位孔840插入卡锁组件800,侧杆730抵压卡板140将第一楔形卡环141推出内卡槽811,并继续抵压外筒100使外筒100与中筒200相对滑动,最终将针头520收入外筒100,外卡套820设置的限位板850阻止外筒100的进一步移动,同时,侧杆730外壁的第二楔形卡环731卡入外卡槽821,从而锁定外筒100和中筒200的位置状态,使针头520保持于外筒100内,达到杜绝针头520二次使用的目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卡锁组件800也可以采用其它能够在针头520收入外筒100后,保持外筒100与中筒200位置固定的卡锁结构。
本实施例中,注射器还包括保护杆740,保护杆740可拆卸地连接于指柄部710和拇指座720之间,以使液体通孔612位于出液凹槽210远离出药口510的一侧,通过设置保护杆740,能够防止注射剂药物和稀释溶液在使用前混合,防止注射器的意外使用,使用时需拆除保护杆740。针头出口110设有针头保护筒120,出药口510能够容置于针头保护筒120,从而达到保护针头520的目的。拇指座720和指柄部710设有均防滑凹槽,能够实现定位作用,防止注射器打滑,保持注射顺畅,减小患者疼痛感。
注射器使用完毕后,为了防止内筒300被抽出,内卡环810的内壁设有第一止退凸环220,内筒300外壁设有与第一止退凸环220配合的第二止退卡环310,第一止退凸环220和第二止退凸环可以是楔形卡环,第一止退凸环220的斜面与第二止退凸环的斜面相对,从而起到单向限位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注射器自锁状态的整体性,达到防止药物污染,便于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理的目的。
此外,本实用新型注射器的柱塞杆400也可以实现自毁功能。具体地,内筒300还设有第三活塞620,第三活塞620位于第二活塞630远离第二腔室650的一侧,第三活塞620与柱塞杆400固定连接,柱塞杆400位于第三活塞620远离第二活塞630的一侧,柱塞杆400设有易折段。本实施例中,第二活塞630和第三活塞620可采用市售的普通活塞。
关于柱塞杆400的易折段,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柱塞杆400的易折段设有环状缺口410,环状缺口410由柱塞杆400的侧壁凹陷而成,易折段靠近第三活塞620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易折段也可以通过其它结构,例如,在柱塞杆上设置其它形状的缺口,或通过多根细长的连接柱连接柱塞杆和第三活塞,以达到在受到较大压力时折断柱塞杆的目的。
注射完成后,注射液完全排空,第一活塞610和第二活塞630移到中筒200靠针头520的一端,继续推动柱塞杆400,缓冲腔660内压力逐渐增大,柱塞杆400于易折段处折断,第一活塞610、第二活塞630和第三活塞620抵合在一起。此时,柱塞杆400拇指座720上的侧杆730插入卡锁组件800,并将外筒100向下推至将针头520完全收纳入外筒100内,防止针头520二次使用,柱塞杆400也无法二次使用,达到彻底自毁目的。自毁操作在注射完毕后,医疗人员注射时无需加大力度,不会加大患者的疼痛感,能够保证患者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中外筒100为塑料材质,外筒100设有镂空可视窗口(图未示),中筒200和内筒300为透明玻璃材质,中筒200设有刻度线(图未示),便于检查药物的保存状态,便于观察注射进程,控制注射药物量。
本实用新型注射器的工作原理为:第一腔室640承装有注射剂药物,第二腔室650承装有稀释溶液,使用时,推动柱塞杆400,第二活塞630和第一活塞610同时向针头520的方向移动,当第一活塞610移动至出液凹槽210时,其侧壁的液体通孔612失去中筒200内壁的密封作用,第一腔室640、第二腔室650通过第一活塞610侧壁的液体通孔612互通,第二腔室650因受较大推力,内部压力大于第一腔室640,第二腔室650内的稀释溶液被压入第一腔室640。当稀释溶液全部压入第一腔室640,其内注射剂药物充分溶解,完成调制后,打开针头密封套530,使中筒200与外界连通,继续推动柱塞杆400,使第一活塞610移出出液凹槽210,排空中筒200内空气,即可进行正常注射。该注射器将注射剂药物及稀释溶液贮存于同一注射器内,实现配药与注射一次性完成,减轻医疗人员的工作量,具有操作简便、避免了配制注射液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使用成本低等优点。
综上,本实用新型注射器,通过按压柱塞杆400即可实现“配药、注射、自毁”三大操作,操作方便,且自毁操作在注射完毕后,医疗人员注射时无需加大力度,不会加大患者的疼痛感,能够保证患者的舒适性。
实施例2:如图7所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内筒300可滑动地容置有缓冲筒661,第二活塞630固定安装于缓冲筒661的一端,第三活塞620可滑动地容置于缓冲筒661,柱塞杆400容置于缓冲筒661并与第三活塞620固定连接,缓冲筒661内第三活塞620和第二活塞630围合形成缓冲室。柱塞杆400与缓冲筒661为预先装配好的整体,与中筒200的配合组装更方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筒、内筒和柱塞杆;
所述中筒一端设有出药口以及用于封闭所述出药口的封装组件,另一端设有开口,所述中筒内可滑动地容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内筒固定连接;
所述内筒滑动设于所述中筒内,且上端边沿向外延伸出,所述第一活塞与所述中筒围合形成用于盛装注射剂药物的第一腔室;
所述内筒上远离所述出药口一端设有开口,且所述内筒内可滑动地容置有第二活塞,所述柱塞杆容置于所述内筒内并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内筒围合形成用于盛装稀释溶液的第二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内壁设有出液凹槽,所述第一活塞设有液体通孔,所述液体通孔配合所述出液凹槽使用,并且所述液体通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一活塞的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上还设有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环形凹槽以及设于所述环形凹槽内的橡胶圈,所述环形凹槽由第一活塞的侧壁凹陷而成,所述液体通孔开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并且所述环形凹槽套设有所述橡胶圈,用于盖住所述液体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筒、内筒内分别设有第一活塞止退凸环和第二活塞止退凸环,所述第一活塞止退凸环和第二活塞止退凸环的环截面均为倒齿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组件包括针头和针头密封套,所述针头一端安装于所述出药口,所述针头密封套盖设于所述针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筒,所述外筒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中筒内,所述外筒一端设有供所述针头穿出的针头出口,所述柱塞杆设有向所述外筒延伸的侧杆,所述柱塞杆顶端设有拇指座,所述中筒外壁设有指柄部,所述侧杆固定在所述拇指座上,所述指柄部上设有用于锁定所述侧杆的卡锁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组件包括内卡环和外卡套,所述内卡环设于所述中筒的开口端,所述外卡套套设在所述内卡环外壁上,且所述外卡套与所述内卡环之间设有供所述侧杆通过的侧杆让位孔,所述外筒的开口端设有卡板,所述卡板的内侧壁设有第一楔形卡环,所述内卡环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楔形卡环配合的内卡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杆外壁设有第二楔形卡环,所述外卡套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楔形卡环配合的外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一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杆与所述指柄部之间还设置保护杆,所述保护杆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指柄部和所述拇指座之间,所述柱塞杆上设有易折段,所述易折段设有环状缺口,所述环状缺口由所述柱塞杆的侧壁凹陷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注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还设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与所述柱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内筒内可滑动地容置有缓冲筒。
CN201821295049.4U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注射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3782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95049.4U CN209378200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注射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95049.4U CN209378200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注射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78200U true CN209378200U (zh) 2019-09-13

Family

ID=67869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95049.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378200U (zh) 2018-08-13 2018-08-13 一种注射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782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893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医用胶喷涂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8893A1 (zh) * 2020-09-30 2022-04-07 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医用胶喷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45880B2 (en) Transfer adaptors
EP1773431B1 (en) Medical reconstitution system
AU2003298533B2 (en) Single-use syringe
US5713871A (en) Protective sleeve for hypodermic needle
EP2475454B1 (en) Easy-link device for fluid transfer
CN109011028A (zh) 一种注射器
CA2742814C (en) Pen needle assembly for intradermal medication injection
EA008731B1 (ru) Шприц типа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го смешивания порошкового лекарства
KR200493963Y1 (ko) 플런저 반발압력 저감 구조를 갖는 주사기
CN209378200U (zh) 一种注射器
US3797490A (en) Hypodermic ampoule with skin tensioning clip
AU2023200141A1 (en) Syringe tip cap
CN211301551U (zh) 一种防重复使用的造影剂推注器
JP2016508773A (ja) 医薬用シーディン瓶及びその調剤装置と注射装置
CN213724133U (zh) 肾上腺素急救注射装置
CN112423815A (zh) 药物产品制备装置和方法
JP7295859B2 (ja) 耐久性のある構成要素と使い捨ての構成要素を備えた低コストシリンジ
CN201668724U (zh) 一种配合塑料输液药瓶使用的配药器
CN216294899U (zh) 一种防止二次使用的一次性注射器
JP3044544U (ja) 注射器
CN106726563B (zh) 排气针
CN203620003U (zh) 一种自推注射器
WO2014012162A1 (en) Reconstitution device with tip cap
JPS5826660Y2 (ja) 注射可能なアンプル
CN108434554A (zh) 一种推进式简易防微粒注射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8

Address after: 311200 room 602, 6th floor, building 1, No.111, Hongxing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aoshan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yi (Hang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25300 No. 1, drug city road, Jiangsu, Taizhou

Patentee before: ZHONGYI (TAIZHOU)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0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1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