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69186U - 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双层钢筋网及墙体浇筑模板组件 - Google Patents

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双层钢筋网及墙体浇筑模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69186U
CN209369186U CN201822101165.4U CN201822101165U CN209369186U CN 209369186 U CN209369186 U CN 209369186U CN 201822101165 U CN201822101165 U CN 201822101165U CN 209369186 U CN209369186 U CN 2093691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atrix
protective layer
holding member
layer thickness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0116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军
杨泓斌
张晓军
梅逢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0116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691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691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691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双层钢筋网及墙体浇筑模板组件。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包括:构件基体和定位支脚组。构件基体包括相对的两端。定位支脚组包括多个定位脚,构件基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定位脚,相邻定位脚之间构成用于卡设钢筋的卡槽且位于所述构件基体同一端的多个所述卡槽的开口方向相同。使用该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能够保障保护层厚度的精度。

Description

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双层钢筋网及墙体浇筑模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双层钢筋网及墙体浇筑模板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高层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和墙的钢筋网普遍为双层钢筋网。其中,对于水平方向的楼板双层钢筋网间距,大多用马镫形状的马镫筋通过人工绑扎进行间距定位;对于竖向方向剪力墙的双层钢筋网间距,大多通过一根U形弯钩钢筋进行人工绑扎间距定位。
在位于钢筋和浇筑模板之间的区域进行浇筑后形成保护层,保护层的厚度通过在钢筋网外侧悬挂小混凝土垫块来确定,精度无法保证,此外,人工绑扎进行间距定位操作麻烦,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使用该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能够保障保护层厚度的精度并且提升间距定位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钢筋网,其包括上述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其具有该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的全部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浇筑模板组件,其包括上述双层钢筋网,其具有该双层钢筋网的全部特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包括:构件基体和定位支脚组。所述构件基体包括相对的两端。所述定位支脚组包括多个定位脚,所述构件基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脚,相邻所述定位脚之间构成用于卡设钢筋的卡槽且位于所述构件基体同一端的多个所述卡槽的开口方向相同。
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能够用于保障浇筑出来的墙体的保护层厚度的精度且提升间距定位的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构件基体的至少一端的所述定位脚的数量为四个以上的偶数个,位于所述构件基体的同一端的所述定位脚所构成的多个所述卡槽中,至少有两个所述卡槽位置相对且连通,能够共同卡设同一钢筋。通过成对的卡槽能够防止钢筋转动,使得钢筋的卡设更准确且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构件基体两端的所述定位脚的数量均为四个,位于所述构件基体同一端的四个所述定位脚的远离所述构件基体的一端齐平。四个定位脚的方式利于简化生产模具,并且定位脚远离构件基体的一端在浇筑时受到来自浇筑模板的作用力时能够更好地均摊作用力,保障浇筑时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位于所述构件基体同一端的四个所述定位脚构成四个所述卡槽,相对的两个所述卡槽为一个卡槽组,钢筋穿设于所述卡槽组时的方向为穿设方向,两个所述卡槽组的穿设方向垂直。采用穿设方向垂直的两个卡槽组能够使得钢筋的排布更整齐,进而使得最终成型的钢筋网更为牢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构件基体两端的所述定位脚的数量均为三个,位于所述构件基体同一端的三个所述定位脚的远离所述构件基体的一端齐平,所述构件基体的横截面轮廓呈矩形,位于所述构件基体同一端的三个所述定位脚,分布于矩形横截面的所述构件基体的同一端的三个角的位置。三个定位脚在构件基体的三个角的位置做限位,同样能够达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从而划定出保护层的厚度,对保护层厚度的精度同样有保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构件基体为有开口的空心结构。空心结构方便在混凝土浇筑时,让混凝土通过,以保障浇筑出来的墙体结构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钢筋网,包括第一钢筋层、第二钢筋层和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所述第一钢筋层的部分钢筋卡设于所述构件基体的一端的所述卡槽内且与所述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筋层的部分钢筋卡设于所述构件基体的另一端的所述卡槽内且与所述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固定连接。
将钢筋卡入所述卡槽后,离所述构件基体最远的钢筋的远离所述构件基体的边缘,与长度尺寸最大的所述定位脚的远离所述构件基体一侧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为保护层间距,所述保护层间距匹配墙体浇筑后的保护层厚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构件基体两端的所述卡槽的槽底之间的最小间距等于所述第一钢筋层和所述第二钢筋层之间的最小间距。这样可以准确定位两个钢筋层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浇筑时两个钢筋层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保障结构的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中,部分或者全部的所述第一钢筋层的钢筋与所述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焊接;和/或
部分或者全部的所述第二钢筋层的钢筋与所述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焊接。焊接的方式可以便于安装操作,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进行繁琐的绑扎,同时焊接的强度也有保障,避免有绑扎时的那种松动的情况存在,最终保障双层钢筋网的整体刚度足够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浇筑模板组件,包括筑墙模板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双层钢筋网,所述筑墙模板设置于所述双层钢筋网的两侧,所述双层钢筋网两侧的所述筑墙模板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在待浇筑的墙体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墙体浇筑模板组件可以根据所要浇筑的墙体的厚度进行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的选择,从而更加便于墙体的浇筑施工,对于保护层的厚度也有保障,避免浇筑出来的墙体的保护层过厚或者过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的轴测图;
图2为图1中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与环境元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提供的双层钢筋网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
图5为图4的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提供的墙体浇筑模板组件的示意图。
图标:100-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构件基体;20-定位支脚组;21-定位脚;23-卡槽;L-保护层间距;M-保护层厚度;101-钢筋;W-穿设方向;200-双层钢筋网;210-第一钢筋层;220-第二钢筋层;300-墙体浇筑模板组件;310-筑墙模板;N-墙厚。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包括:构件基体10和定位支脚组20。构件基体10包括相对的两端。定位支脚组20包括多个定位脚21,构件基体10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定位脚21,相邻定位脚21之间构成用于卡设钢筋101的卡槽23且位于构件基体10同一端的多个卡槽23的开口方向相同。位于构件基体10同一端的多个定位脚21长度相同或者至少有一个定位脚21的长度尺寸最大。将钢筋101卡入卡槽23后,离构件基体10最远的钢筋101的远离构件基体10的边缘与长度尺寸最大的定位脚21的远离构件基体10一侧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为保护层间距L,保护层间距L匹配墙体浇筑后的保护层厚度M。
可以想见的是,钢筋101有多种固定规格,根据浇筑的墙体所要使用的钢筋101规格以及所要达到的保护层厚度M,可以按需生产相应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使得卡槽23能够卡设钢筋101,且使得保护层的厚度的精度得到保障。
可以选择的是,位于构件基体10同一端的多个定位脚21长度相同,这样可以有多个定位脚21同时进行支撑;也可以是至少有一个定位脚21的长度尺寸最大,例如只有一个定位脚21时,只要其强度足够,并且其他长度尺寸的定位脚21也能够形成卡槽23即可,这样同样是既方便钢筋101的卡设又能够保障保护层的厚度。
进一步的,一个卡槽23中可以根据情况来决定卡设钢筋101的数量,例如可以是如图2所示一般,一个卡槽23内有一根钢筋101,也可以是根据需要把卡槽23尺寸增加,便于一个卡槽23放入两根、三根或其他数量的钢筋101。只要最终的保护层间距L能够符合施工要求的保护层厚度M即可。
具体的,构件基体10的至少一端的定位脚21的数量为四个以上的偶数个,位于构件基体10的同一端的定位脚21所构成的多个卡槽23中,至少有两个卡槽23位置相对且连通,能够共同卡设同一钢筋101。通过成对的卡槽23能够使得钢筋101的卡设更准确且稳定。因为这样能够防止钢筋101在径向发生位移,在将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与钢筋101固定的加工过程中能够保障钢筋101位置的不变,从而提升加工效率,并且也能够保障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钢筋101保持既有的位置,最终保障浇筑成型的墙体的结构的稳定性。
当构件基体10的同一端的定位脚21的数量为四个以上的偶数个时,定位脚21所在处为一个点,多个定位脚21所在点的连线轮廓呈多边形,进一步的是,多个定位脚21所在点的连线轮廓呈正多边形,这样卡设钢筋101时可以使得卡设的钢筋101有序交错,形成的钢筋网的结构也更稳定。
当然,构件基体10可以是一端的定位脚21数量为偶数个,另一端为奇数个;也可以是两端均为偶数个,使得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整体的结构具有更好的对称性。一方面对称性可以有利于生产加工,对于模具的要求也更低,可以降低一定的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是便于在加工钢筋网时,使得最终成型的钢筋网的结构更为对称,比如钢筋网为双层时,两层的钢筋网具有对称性,在钢筋网的层数更多时,也能保障处于边缘两侧的两层钢筋网结构对称,这样无论哪种情况,最终成型的墙体的保护层的厚度都是能够得到保障的,其精度相较于一般技术成型的保护层的精度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构件基体10两端的定位脚21的数量均为四个,位于构件基体10同一端的四个定位脚21的远离构件基体10的一端齐平。四个定位脚21的方式利于简化生产模具,并且定位脚21远离构件基体10的一端在浇筑时受到来自浇筑模板的作用力时能够更好地均摊作用力,保障浇筑时的整体结构强度。当然,除了本实施例所说的模具制作的方式,也可以是将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划分成四个板面,如图所示,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具有四个面,则可以预先制作出四个板面,然后再将四个板面拼接固定以形成最终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拼接固定的方式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榫卯的连接方式等等。
进一步的,位于构件基体10同一端的四个定位脚21构成四个卡槽23,相对的两个卡槽23为一个卡槽组,钢筋101穿设于卡槽组时的方向为穿设方向W,两个卡槽组的穿设方向W垂直。一般钢筋网采用纵横的排列,采用穿设方向W垂直的两个卡槽组能够更加适用于常用的钢筋网。这样不用对钢筋网的结构设计做更改,就可以直接与本实施例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进行配合使用,更加利于提升施工效率,降低墙体浇筑时的结构方面的设计成本。
进一步的,构件基体10为有开口的空心结构。空心结构方便在混凝土浇筑时,让混凝土通过,以保障浇筑出来的墙体结构稳定。
本实施例的原理是:
在一般的方式中,马镫筋和U形弯钩钢筋101加工制作不方便,安装费工,效率低下,而且需要人工绑扎,可能存在绑扎不牢固,施工过程中人工踩踏碰撞,浇筑时混凝土的冲击力导致钢筋网变形位移及破坏。
此外,钢筋101的保护层厚度M还是通过在钢筋网外侧悬挂小混凝土垫块来确定,精度无法保证。
通过使用本实施例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直接免去了在施工现场进行马镫筋和U形弯钩钢筋101的加工制作程序,可以预先作为标准件进行预制,然后在施工现场直接使用。
以构建双层钢筋网200为例,可以直接将钢筋101纵横交错地放入卡槽23,然后焊接固定,这样即便有人工在加工过程踩踏,也有足够的刚度来支撑,防止变形,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也能够在混凝土的冲击下保持两层钢筋网之间的间距,以及保持钢筋网与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的相互间的位置不变,最终使得墙体浇筑成型后,钢筋层外部的保护层的厚度也能够得到保障,并且保护层整体的厚度精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同样提供了一种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构件基体10两端的定位脚21的数量均为三个,位于构件基体10同一端的三个定位脚21的远离构件基体10的一端齐平,构件基体10的横截面轮廓呈矩形,位于构件基体10同一端的三个定位脚21,分布于矩形横截面的构件基体10的同一端的三个角的位置。
本实施例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的形状可以是将图1中的构件基体10同一端的四个定位脚21去掉其中一个后的形貌,然后另一端也是同样的去掉一个定位脚21。
优选的是,去掉的定位脚21的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与先前一端的定位脚21的长度方向所在直线不共线。例如,将图2中的上端的右侧的定位脚21去掉,而下端则去掉的定位脚21不是右侧的定位脚21。如此,可以通过剩余的定位脚21对钢筋101形成限位,并且在焊接固定后,依然能够进行正常的浇筑。
因此,三个定位脚21在构件基体10的三个角的位置做限位,同样能够达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从而划定出保护层的厚度,对保护层厚度M的精度同样有保障。
实施例3
请参照图3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钢筋网200,包括第一钢筋层210、第二钢筋层220和实施例1或2中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第一钢筋层210的部分钢筋101卡设于构件基体10的一端的卡槽23内且与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固定连接,第二钢筋层220的部分钢筋101卡设于构件基体10的另一端的卡槽23内且与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固定连接。其能够在地面进行加工,然后吊装,不用必须在墙体的浇筑位置进行加工,更加节省工期,并且加工起来节省人工。同样的,将钢筋101卡入卡槽23后,离构件基体10最远的钢筋101的远离构件基体10的边缘与长度尺寸最大的定位脚21的远离构件基体10一侧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为保护层间距L,保护层间距L匹配墙体浇筑后的保护层厚度M。
进一步的,构件基体10两端的卡槽23的槽底之间的最小间距等于第一钢筋层210和第二钢筋层220之间的最小间距。这样可以准确定位两个钢筋层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浇筑时两个钢筋层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保障结构的稳定。
具体的,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一钢筋层210的钢筋101与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焊接;和/或
部分或者全部的第二钢筋层220的钢筋101与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焊接。焊接的方式可以便于安装操作,而不用像现有技术那样进行繁琐的绑扎,同时焊接的强度也有保障,避免有绑扎时的那种松动的情况存在,最终保障双层钢筋网200的整体刚度足够好。
更为具体的,实际加工时,可以是在钢筋101纵横交错的节点中选择部分节点使用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如图3一般,在图3中,选择的节点为九个,使用了九个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可以想见的是,还可以是其他的非全部的节点数量。这样,就是部分的钢筋101与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进行了焊接。
进一步的,可以是第一钢筋层210的部分钢筋101和第二钢筋层220的部分钢筋101都与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焊接,也可以是从第一钢筋层210和第二钢筋层220中选一个来进行部分钢筋101与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的焊接,另一层则可以先行将钢筋101自行焊接成型,然后嵌入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的卡槽23但是不焊接,这样一来,因为有一层钢筋网进行了焊接,已经能够起到定位效果,另一层钢筋网根据施工时对保护层的厚度的精度要求就可以灵活选择,要求高时,则同样把部分钢筋101与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进行焊接,不高时,则不用焊接,节省一定的时间与成本。
更为具体的,钢筋网的所有节点都可以使用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来达到更好的强度和尺寸保障,至于两层钢筋101各自与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之间的焊接与否,则可以参照上一段的表述进行选择。
本实施例的双层钢筋网200,通过使用实施例1或2中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能够更好地定位第一钢筋层210和第二钢筋层220的间距,并且保障最终浇筑后的保护层的厚度精准。此外,还能够提前将第一钢筋层210、第二钢筋层220与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进行加工定位成型,然后再吊装到需要浇筑的位置,能够大大节省施工时间,不用像一般技术一般必须在待浇筑位置进行绑扎加工。
实施例4
请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墙体浇筑模板组件300,包括筑墙模板310和实施例3中的双层钢筋网200,筑墙模板310设置于双层钢筋网200的两侧,双层钢筋网200两侧的筑墙模板310之间的间距等于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在待浇筑的墙体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墙体浇筑模板组件300可以根据所要浇筑的墙体的厚度进行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的选择,从而更加便于墙体的浇筑施工,对于保护层的厚度也有保障,避免浇筑出来的墙体的保护层过厚或者过薄。
其中,墙体浇筑模板组件300的局部视图可结合图2理解。
由于有实施例3中的双层钢筋网200,使用墙体浇筑模板组件300进行墙体浇筑后,成型的墙体的整体强度有足够保障,墙体表面到钢筋层之间的保护层的厚度也更加均匀且精准,十分实用。此外,墙体的厚度也更加精准,能够根据厚度预先制作相应尺寸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比如墙厚N为200mm,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就做到200mm,支模板时直接将筑墙模板310顶靠在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上,通过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100可直接得到保护层厚度M以及墙体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构件基体,所述构件基体包括相对的两端;和
定位支脚组,所述定位支脚组包括多个定位脚,所述构件基体的两端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脚,相邻所述定位脚之间构成用于卡设钢筋的卡槽且位于所述构件基体同一端的多个所述卡槽的开口方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基体的至少一端的所述定位脚的数量为四个以上的偶数个,位于所述构件基体的同一端的所述定位脚所构成的多个所述卡槽中,至少有两个所述卡槽位置相对且连通,能够共同卡设同一钢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基体两端的所述定位脚的数量均为四个,位于所述构件基体同一端的四个所述定位脚的远离所述构件基体的一端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构件基体同一端的四个所述定位脚构成四个所述卡槽,相对的两个所述卡槽为一个卡槽组,钢筋穿设于所述卡槽组时的方向为穿设方向,两个所述卡槽组的穿设方向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基体两端的所述定位脚的数量均为三个,位于所述构件基体同一端的三个所述定位脚的远离所述构件基体的一端齐平,所述构件基体的横截面轮廓呈矩形,位于所述构件基体同一端的三个所述定位脚,分布于矩形横截面的所述构件基体的同一端的三个角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基体为有开口的空心结构。
7.一种双层钢筋网,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钢筋层、第二钢筋层和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所述第一钢筋层的部分钢筋卡设于所述构件基体的一端的所述卡槽内且与所述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钢筋层的部分钢筋卡设于所述构件基体的另一端的所述卡槽内且与所述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固定连接;
将钢筋卡入所述卡槽后,离所述构件基体最远的钢筋的远离所述构件基体的边缘,与长度尺寸最大的所述定位脚的远离所述构件基体一侧之间具有间距,该间距为保护层间距,所述保护层间距匹配墙体浇筑后的保护层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钢筋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构件基体两端的所述卡槽的槽底之间的最小间距等于所述第一钢筋层和所述第二钢筋层之间的最小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钢筋网,其特征在于,部分或者全部的所述第一钢筋层的钢筋与所述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焊接;和/或
部分或者全部的所述第二钢筋层的钢筋与所述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焊接。
10.一种墙体浇筑模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筑墙模板和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双层钢筋网,所述筑墙模板设置于所述双层钢筋网的两侧,所述双层钢筋网两侧的所述筑墙模板之间的间距等于所述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在待浇筑的墙体的厚度方向上的最大尺寸。
CN201822101165.4U 2018-12-13 2018-12-13 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双层钢筋网及墙体浇筑模板组件 Active CN2093691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01165.4U CN209369186U (zh) 2018-12-13 2018-12-13 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双层钢筋网及墙体浇筑模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01165.4U CN209369186U (zh) 2018-12-13 2018-12-13 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双层钢筋网及墙体浇筑模板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69186U true CN209369186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32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01165.4U Active CN209369186U (zh) 2018-12-13 2018-12-13 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双层钢筋网及墙体浇筑模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6918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7607A (zh) * 2020-08-09 2020-11-03 郭可伍 建筑用保温装饰一体化免拆模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064835A (zh) * 2020-09-14 2020-12-11 郭可伍 免拆保温装饰一体化模板及其生产工艺
CN113323273A (zh) * 2021-06-15 2021-08-31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笼及其加工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7607A (zh) * 2020-08-09 2020-11-03 郭可伍 建筑用保温装饰一体化免拆模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877607B (zh) * 2020-08-09 2022-07-26 昭通高速装配式建筑有限公司 建筑用保温装饰一体化免拆模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064835A (zh) * 2020-09-14 2020-12-11 郭可伍 免拆保温装饰一体化模板及其生产工艺
CN113323273A (zh) * 2021-06-15 2021-08-31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笼及其加工方法
CN113323273B (zh) * 2021-06-15 2023-08-04 三一筑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笼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69186U (zh) 保护层厚度保持构件、双层钢筋网及墙体浇筑模板组件
EP2975189B1 (en) System for laying bars, particularly for providing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s
CN212453354U (zh) 一种马镫及现浇楼板
JPH069170Y2 (ja) 梁の構造
CN216616427U (zh) 一种简便免拆模结构墙板及墙体结构
CN214498024U (zh) 一种预制叠合板
JP4331376B2 (ja) スペーサ付きフープ筋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中空プレキャ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柱型枠
AU2013200085A1 (en) Spacer and bar support
JP5324515B2 (ja) 海洋構造物の施工方法
CN112218993A (zh) 加强间隔件
CN220889189U (zh) 一种用于弧形地梁水平筋精准定位装置
CN213477630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模板
CN210508477U (zh) 一种清水墙支撑结构
CN212707301U (zh) 一种叠合板生产装置
CN211590628U (zh) 一种制作连系梁的模具
CN214090537U (zh) 楼承板和建筑物
CN214575149U (zh) 一种支承上下层钢筋的简易限位马凳
CN211899263U (zh) 一种装配式梁
CN215969316U (zh) 一种叠合板模具
JP2001146816A (ja) プラスチック製コンクリートスペーサ
KR102467370B1 (ko) 중앙부 연결블럭을 이용한 피씨 더블월
CN215518820U (zh) 坡面格构模板加固装置
CN212613382U (zh) 矩形八角形组合螺旋箍及其应用的钢筋混凝土柱
JPH10219930A (ja) 床コンクリート鉄筋嵌合用治具
JP6688070B2 (ja) 梁鉄筋組付け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120

Address after: 201-21, floor 2, East office, No.11, Junye East Road, Beijiao Industrial Park, Shunjiang neighborhood committee,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Boyu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East Office Building 201-11, No. 11 Junye East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07

Address after: 528000 East Office Building 201-11, No. 11 Junye East Road,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BOZHILIN ROBOT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11 201-21, 2nd floor, East office, No.11 Junye East Road, Beijiao Industrial Park, Shunjiang neighborhood committee, Beijiao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Boyu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