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63546U - 一种压平衡块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压平衡块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63546U
CN209363546U CN201821967553.4U CN201821967553U CN209363546U CN 209363546 U CN209363546 U CN 209363546U CN 201821967553 U CN201821967553 U CN 201821967553U CN 209363546 U CN209363546 U CN 2093635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ind hole
balance weight
rotor
hole
clam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6755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桂楠
郭龙
赵春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i Xin Electric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i Xin Electric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i Xin Electric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i Xin Electric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6755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635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635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635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包括:工装设备包括底板、下夹具体、上夹具体和压轴;下夹具体和上夹具体均为圆柱结构;下夹具体设置于底板的上端的中部;并且上夹具体沿下夹具体的轴向设置于下夹具体的上方;上夹具体的上端连接压轴的下端;并且压轴的上部连接压床的动力输出端;装配体设置于工装设备的内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结构简单,通过压床的压轴对工装的各部件进行挤压,用力均匀,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压平衡块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夹具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压平衡块工装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工艺生产中,在转子的上下端面安装平衡块大多通过手动用铆钉固定连接,其缺点是没有工装夹具夹持,手动过程中容易受力不均匀,致使两边铆钉的下降长度不一致,容易对平衡块造成破坏,影响在工作中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结构简单,通过压床的压轴对工装的各部件进行挤压,用力均匀,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平衡块工装,节约劳动力和成本,结构简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中,包括:
工装设备,所述工装设备包括底板、下夹具体、上夹具体和压轴;所述下夹具体和所述上夹具体均为圆柱结构;所述下夹具体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端的中部;并且所述上夹具体沿所述下夹具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下夹具体的上方;所述上夹具体的上端连接所述压轴的下端;并且所述压轴的上部连接压床的动力输出端;
装配体,所述装配体设置于所述工装设备的内部。
上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中,所述下夹具体的上端面沿其轴向开设一个第一盲孔;一个第二盲孔也沿所述下夹具体的轴向开设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一盲孔相贯通;所述第一盲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盲孔的直径;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环状挡圈;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开设一个第一扇状凹槽,并且所述第一扇状凹槽的底部开设两个第一碟状凹槽;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还设置两根定位销和另外两个所述第一碟状凹槽;四个所述第一碟状凹槽均圆周阵列于所述下夹具体的轴线;所述下夹具体的上端面的一侧开设一个L型凹槽。
上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中,所述上夹具体的下端面沿其轴向开设一个第三盲孔;一个第一通孔也沿所述上夹具体的轴向开设于所述第三盲孔的顶部,并且所述第一通孔贯通所述第三盲孔与所述上夹具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三盲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三盲孔的顶部设置有另一个所述环状挡圈;所述第三盲孔的顶部也开设一个第二扇状凹槽,所述第二扇状凹槽的顶部开设两个第二碟状凹槽,所述第三盲孔的顶部还开设另外两个所述第二碟状凹槽和另外两根所述定位销;四个所述第二扇状凹槽均圆周阵列于所述上夹具体的轴线;所述上夹具体的下端面的一侧也开设另一个所述L型凹槽。
上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中,所述第一扇状凹槽的外侧的外弧线和所述第二扇状凹槽的外侧的外弧线相背对,并且所述第一扇状凹槽的内侧的内弧线和所述第二扇状凹槽的内侧的内弧线相正对。
上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中,所述装配体包括:主轴、转子、两个平衡块和四根铆钉;所述主轴沿所述转子的轴向贯穿所述转子;并且所述转子的上端面开设四个第三通孔;四个所述第三通孔均从所述转子的上端面贯穿至所述转子的下端面;并且四个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两个所述平衡块均开设两个贯穿其上下端面的第四通孔;一个所述平衡块设置于所述转子的上端面,并且两个所述第四通孔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第三通孔;另一个所述平衡块设置于所述转子的下端面,并且两个所述第四通孔分别对应另外两个所述第三通孔;两根所述铆钉的下部均从一个所述平衡块的所述第四通孔贯穿至所述转子的下端面;另外两根所述铆钉的下部均从所述转子的上端面的所述第三通孔贯穿至另一个所述平衡块的下方;两个第二通孔也均从所述转子的上端面贯穿至所述转子的下端面;并且两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主轴的轴线对称。
上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中,四根所述铆钉的底部均开设一个第四盲孔。
上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中,两根所述定位销设置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的两侧,并且两根所述定位销的上端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内。
上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中,另外两根所述定位销设置于所述第三盲孔的顶部的两侧,并且另外两根所述定位销的下端也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通孔内。
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结构简单,通过压床的压轴对工装的各部件进行挤压,用力均匀,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下夹具体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上夹具体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下夹具体俯视方向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上夹具体仰视方向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装配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装配体俯视方向的上端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装配体俯视方向的下端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平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铆钉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工装设备;11、底板;12、下夹具体;121、第一盲孔;122、定位销;123、第一碟状凹槽;124、第二盲孔;125、环状挡圈;126、L型凹槽;127、第一扇状凹槽;13、上夹具体;131、第一通孔;132、定位销;133、第三盲孔;134、环状挡圈;135、L型凹槽;136、第二扇状凹槽;137、第二碟状凹槽;14、压轴;2、装配体;21、主轴;22、转子;23、平衡块;231、第四通孔;24、铆钉;241、第四盲孔;25、第二通孔;26、第三通孔;271、外弧线;272、内弧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下夹具体剖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上夹具体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下夹具体俯视方向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上夹具体仰视方向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装配体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装配体俯视方向的上端面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装配体俯视方向的下端面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平衡块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平衡块工装的铆钉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1至图10所示,在一种较佳的实施例中,其中,包括:
工装设备1,工装设备1包括底板11、下夹具体12、上夹具体13和压轴14;下夹具体12和上夹具体13均为圆柱结构;下夹具体12设置于底板11的上端的中部;并且上夹具体13沿下夹具体12的轴向设置于下夹具体12的上方;上夹具体13的上端连接压轴14的下端;并且压轴14的上部连接压床的动力输出端。
装配体2,装配体2设置于工装设备1的内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请参见图2所示:下夹具体12的上端面沿其轴向开设一个第一盲孔121;一个第二盲孔124也沿下夹具体12的轴向开设于第一盲孔121的底部,并且第二盲孔124与第一盲孔121相贯通;第一盲孔121的直径大于第二盲孔124的直径;第一盲孔121的底部设置有一个环状挡圈125;第一盲孔121的底部开设一个第一扇状凹槽127,并且第一扇状凹槽127的底部开设两个第一碟状凹槽123;第一盲孔121的底部还设置两根定位销132和另外两个第一碟状凹槽123;四个第一碟状凹槽123均圆周阵列于下夹具体12的轴线;下夹具体12的上端面的一侧开设一个L型凹槽126。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请参见图3所示:上夹具体13的下端面沿其轴向开设一个第三盲孔133;一个第一通孔131也沿上夹具体13的轴向开设于第三盲孔133的顶部,并且第一通孔131贯通第三盲孔133与上夹具体13的上端面;第三盲孔133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131的直径;第三盲孔133的顶部设置有另一个环状挡圈134;第三盲孔133的顶部也开设一个第二扇状凹槽136,第二扇状凹槽136的顶部开设两个第二碟状凹槽137,第三盲孔133的顶部还开设另外两个第二碟状凹槽137和另外两根定位销132;四个第二扇状凹槽136均圆周阵列于上夹具体13的轴线;上夹具体13的下端面的一侧也开设另一个L型凹槽135。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请参见图4和图5所示:第一扇状凹槽127的外侧的外弧线271和第二扇状凹槽136的外侧的外弧线271相背对,并且第一扇状凹槽127的内侧的内弧线272和第二扇状凹槽136的内侧的内弧线272相正对。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所示:装配体2包括:主轴21、转子22、两个平衡块23和四根铆钉24;主轴21沿转子22的轴向贯穿转子22;并且转子22的上端面开设四个第三通孔26;四个第三通孔26均从转子22的上端面贯穿至转子22的下端面;并且四个第三通孔26沿转子22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两个平衡块23均开设两个贯穿其上下端面的第四通孔231;一个平衡块23设置于转子22的上端面,并且两个第四通孔231分别对应两个第三通孔26;另一个平衡块23设置于转子22的下端面,并且两个第四通孔231分别对应另外两个第三通孔26;两根铆钉24的下部均从一个平衡块23的第四通孔231贯穿至转子22的下端面;另外两根铆钉24的下部均从转子22的上端面的第三通孔26贯穿至另一个平衡块23的下方;两个第二通孔25也均从转子22的上端面贯穿至转子22的下端面;并且两个第二通孔25沿主轴21的轴线对称。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四根铆钉24的底部均开设一个第四盲孔241。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两根定位销122设置于第一盲孔121的底部的两侧,并且两根定位销122的上端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通孔25内。
进一步,在一种较佳实施例中,两根定位销132设置于第三盲孔133的顶部的两侧,并且两根定位销132的下端也设置于两个第二通孔25内。
除上述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将下夹具体12固定于底板11上,然后将平衡块23放入下夹具体12的第一盲孔121的下端面的第一扇状凹槽127中,将转子22和主轴21放入下夹具体12的内部,旋转转子22和主轴21,直至设置于第一盲孔121的下端面的两根定位销122插入转子22的两个第二通孔25内,则初步定位完成。此时,平衡块23的两个第四通孔231分别对应转子22的下端面的两个第三通孔26,然后,将两根铆钉24插入转子22的上端面的两个第三通孔26,直至贯穿至平衡块23的下方;铆钉24的下端面开设第四盲孔241是为了使铆钉24的下部空心,方便在施加压力的过程中铆钉24的底部容易变形,从而达到固定的作用。
将另一个平衡块23放入转子22的上端面,并且将平衡块23的两个第四通孔231对准上端面的另外两个第三通孔26,然后,将另外两根铆钉24插入转子22的上端面的平衡块23的两个第四通孔231,直至贯穿至转子22的下端面。此时,四根铆钉24的下端均置于碟状凹槽123内。
然后将上夹具体13盖于下夹具体12上,此时,装配体2已设置于工装设备1的内部,旋转上夹具体13,直至上夹具体13的外壁的下端的L型凹槽135与下夹具体12的外壁的上端的L型凹槽126相配合,此时,设置于第三盲孔133的上端面两个定位销132也插入转子22的两个第二通孔25内,设置于转子22的上端面的平衡块23置于第二扇状凹槽136内,并且四根铆钉24的上端也均置于碟状凹槽137内,此时,最终定位已完成。
然后将压轴14放入上夹具体13的上端面,启动压床对整个工装加压,直至上夹具体13与下夹具体12的两个端面相贴合,则完成对装配体的装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装设备,所述工装设备包括底板、下夹具体、上夹具体和压轴;所述下夹具体和所述上夹具体均为圆柱结构;所述下夹具体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上端的中部;并且所述上夹具体沿所述下夹具体的轴向设置于所述下夹具体的上方;所述上夹具体的上端连接所述压轴的下端;并且所述压轴的上部连接压床的动力输出端;
装配体,所述装配体设置于所述工装设备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具体的上端面沿其轴向开设一第一盲孔;一第二盲孔也沿所述下夹具体的轴向开设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二盲孔与所述第一盲孔相贯通;所述第一盲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盲孔的直径;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设置有一环状挡圈;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开设一第一扇状凹槽,并且所述第一扇状凹槽的底部开设两第一碟状凹槽;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还设置两定位销和另外两所述第一碟状凹槽;四所述第一碟状凹槽均圆周阵列于所述下夹具体的轴线;所述下夹具体的上端面的一侧开设一L型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具体的下端面沿其轴向开设一第三盲孔;一第一通孔也沿所述上夹具体的轴向开设于所述第三盲孔的顶部,并且所述第一通孔贯通所述第三盲孔与所述上夹具体的上端面;所述第三盲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所述第三盲孔的顶部设置有另一所述环状挡圈;所述第三盲孔的顶部也开设一第二扇状凹槽,所述第二扇状凹槽的顶部开设两第二碟状凹槽,所述第三盲孔的顶部还开设另外两所述第二碟状凹槽和另外两所述定位销;四所述第二扇状凹槽均圆周阵列于所述上夹具体的轴线;所述上夹具体的下端面的一侧也开设另一所述L型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扇状凹槽的外侧的外弧线和所述第二扇状凹槽的外侧的所述外弧线相背对,并且所述第一扇状凹槽的内侧的内弧线和所述第二扇状凹槽的内侧的所述内弧线相正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体包括:主轴、转子、两平衡块和四铆钉;所述主轴沿所述转子的轴向贯穿所述转子;并且所述转子的上端面开设四第三通孔;四所述第三通孔均从所述转子的上端面贯穿至所述转子的下端面;并且四所述第三通孔沿所述转子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两所述平衡块均开设两贯穿其上下端面的第四通孔;一所述平衡块设置于所述转子的上端面,并且两所述第四通孔分别对应两所述第三通孔;另一所述平衡块设置于所述转子的下端面,并且两所述第四通孔分别对应另外两所述第三通孔;两所述铆钉的下部均从一所述平衡块的所述第四通孔贯穿至所述转子的下端面;另外两所述铆钉的下部均从所述转子的上端面的所述第三通孔贯穿至另一所述平衡块的下方;两第二通孔也均从所述转子的上端面贯穿至所述转子的下端面;并且两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主轴的轴线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特征在于,四所述铆钉的底部均开设一第四盲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或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定位销设置于所述第一盲孔的底部的两侧,并且两所述定位销的上端分别设置于两所述第二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压平衡块工装,其特征在于,另外两所述定位销设置于所述第三盲孔的顶部的两侧,并且另外两所述定位销的下端也设置于两所述第二通孔内。
CN201821967553.4U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压平衡块工装 Active CN2093635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7553.4U CN209363546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压平衡块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7553.4U CN209363546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压平衡块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63546U true CN209363546U (zh) 2019-09-10

Family

ID=67833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7553.4U Active CN209363546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压平衡块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635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63546U (zh) 一种压平衡块工装
CN209021708U (zh) 长套类产品内撑工装
CN209350165U (zh) 一种压主轴工装
CN209084386U (zh) 一种用于铝合金安装用的平面拼版
CN204512259U (zh) 一种手制动拉线总成
CN203917585U (zh) 一种可调的轴承加工装置
CN106996898A (zh) 胶囊拉伸试验夹具、装置及装置的使用方法
CN207082639U (zh) 叠层母排的新型铜柱紧固结构
CN205808841U (zh) 一种新型压力试验装置
CN220128052U (zh) 一种眉笔加工装置
CN208904047U (zh) 一种用于光伏电池组件的反光膜穿孔工装
CN216691737U (zh) 拼接式型材
DE202013102241U1 (de) Ein Saugnapf mit Gummifolie
CN207840190U (zh) 机床薄壁筒加工夹具
CN203931802U (zh) 一种纸板组件
CN108716498A (zh) 一种不锈钢型材用的拼装工装
CN204262791U (zh) 一种高精度薄膜夹头模组结构
CN109211561A (zh) 一种薄壁盖板水压试验工装
CN214837905U (zh) 一种轴承用密封端盖
CN103516158A (zh) 一种三相异步电机转子平衡盘
CN207592669U (zh) 一种手动快速线材折弯装置
CN108317250A (zh) 一种缸体及其加工方法
CN211333172U (zh) 一种水平中开多级泵内壳体机加工划线工装
CN103388622B (zh) 轴向气体动压轴承
CN203522478U (zh) 一种三相异步电机转子平衡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