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5744U - 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55744U
CN209355744U CN201821804023.8U CN201821804023U CN209355744U CN 209355744 U CN209355744 U CN 209355744U CN 201821804023 U CN201821804023 U CN 201821804023U CN 209355744 U CN209355744 U CN 209355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pipe
condensation end
branch
connecting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0402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浚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cheng County Crown Chi Inform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cheng County Crown Chi Inform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cheng County Crown Chi Inform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cheng County Crown Chi Inform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0402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55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55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5574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所述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包括:蒸发端、冷凝端、气连接管、液连接管、翅片。所述蒸发端低于冷凝端;所述蒸发端与冷凝端之间设置表冷器;所述气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在蒸发端的管路一与冷凝端的管路二;所述液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在蒸发端的管路一与冷凝端的管路二,且设置在气连接管的下方;所述翅片的数量为多个,分别均匀设置在蒸发端与冷凝端。本实用新型解决现在的除湿装置和热管仍然存在换热效率低,除湿效果不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
背景技术
随着人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湿装置和热管日益被人们所广泛使用。热管换热器具有高的可靠性、传热可逆性、避免冷热体相互污染、热响应快、启动时间短、以及可在较小的冷热气流温差驱动下进行外部热交换等优点。
然而,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热管的换热效率,增加除湿效果,采取分叉结构,但工质在分叉体内流动效率可能会受影响,使得热管的换热、除湿效果不佳。
因此,可以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本实用新型通过热管结构的独特设计,解决现有热管换热效率低,除湿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包括:蒸发端、冷凝端、气连接管、液连接管、翅片;
所述蒸发端低于冷凝端;
所述蒸发端与冷凝端之间设置表冷器;
所述蒸发端包括:管路一、支管一;
所述管路一为环形管路结构;
所述支管一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管路一的上下管之间;
所述支管一包括:主支管一、分支管一;
所述主支管一的为直管,两端分别连通设置在管路一的上下管;
所述分支管一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在主支管一的一周,且分支管一的两端均与主支管一连通,分支管一为上下两端对称倾斜,中间弯曲的结构,支管一整体呈灯笼式;
所述冷凝端包括:管路二、支管二;
所述管路二为环形管路结构;
所述支管二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管路二的上下管之间;
所述支管二包括:主支管二、分支管二;
所述主支管二的为直管,两端分别连通设置在管路二的上下管;
所述分支管二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在主支管二的一周,且分支管二的两端均与主支管二连通,分支管二为上下两端对称倾斜,中间弯曲的结构,支管二整体呈灯笼式;
所述气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在蒸发端的管路一与冷凝端的管路二;
所述液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在蒸发端的管路一与冷凝端的管路二,且设置在气连接管的下方;
所述翅片的数量为多个,分别均匀设置在蒸发端与冷凝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管一相邻的两支交错排列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管二相邻的两支交错排列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端的管路一的最上端与冷凝端的管路二的最上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端的管路一的最下端与冷凝端的管路二的最下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管一的外管壁上设有多个凸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管二的外管壁上设有多个凸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端与冷凝端的支管的设置延长了工质流动的路径及与外界气体接触的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其支管的排布结构较为紧密,使得其换热效率提高,除湿效果更好。
2、本实用新型的分支管一与分支管二的弯曲曲率设置较小,使得本案在多分叉的技术上基本不影响工质在分叉体内的流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端与冷凝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端与冷凝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端与冷凝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蒸发端的支管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凝端的支管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与本实用新型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
如图1所示,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包括:蒸发端1、冷凝端2、气连接管3、液连接管4、翅片5;
如图4所示,所述蒸发端1低于冷凝端2;
所述蒸发端1与冷凝端2之间设置表冷器(未图示);
如图2所示,所述蒸发端1包括:管路一11、支管一12;
所述管路一11为环形管路结构;
所述支管一12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管路一11的上下管之间;
如图5所示,所述支管一12包括:主支管一121、分支管一122;
所述主支管一121的为直管,两端分别连通设置在管路一11的上下管;
所述分支管一122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在主支管一121的一周,且分支管一122的两端均与主支管一121连通,分支管一122为上下两端对称倾斜,中间弯曲的结构,支管一12整体呈灯笼式,分支管一122的中间弯曲的曲率较小,从而使得分支管一122内的工质流动阻力减小;
如图2所示,所述冷凝端2包括:管路二21、支管二22;
所述管路二21为环形管路结构;
所述支管二22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管路二21的上下管之间;
如图6所示,所述支管二22包括:主支管二221、分支管二222;
所述主支管二221的为直管,两端分别连通设置在管路二21的上下管;
所述分支管二222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在主支管二221的一周,且分支管二222的两端均与主支管二221连通,分支管二222为上下两端对称倾斜,中间弯曲的结构,支管二22整体呈灯笼式,分支管二222的中间弯曲的曲率较小,从而使得分支管二222内的工质流动阻力减小;
如图2所示,所述气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连通在蒸发端1的管路一11与冷凝端 2的管路二21;
所述液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连通在蒸发端1的管路一11与冷凝端2的管路二21,且设置在气连接管3的下方;
所述翅片5的数量为多个,分别均匀设置在蒸发端1与冷凝端2。
如图3所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管一12相邻的两支交错排列设置,此设置使得蒸发端1的支管一12的排布较为紧密,从而使得空气经过蒸发端1 时的换热效率提高。
如图3所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管二22相邻的两支交错排列设置,此设置使得冷凝端2的支管二22的排布较为紧密,从而使得空气经过冷凝端2 时的换热效率提高。
如图4所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气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端1的管路一11的最上端与冷凝端2的管路二21的最上端,此设置使得蒸发端1 管路内的工质蒸发成气体沿气连接管3流向冷凝端2的整体路径较长,效果较好。
如图4所示,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液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端1的管路一11的最下端与冷凝端2的管路二21的最下端,此设置使得冷凝端2 管路内气体冷凝回流沿液连接管4流向蒸发端1的整体路径较长,效果较好。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管一12的外管壁上设有多个凸起,此设置增加了空气与支管一1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空气与热管的换热效率。
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管二22的外管壁上设有多个凸起,此设置增加了空气与支管一22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空气与热管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首先,蒸发端1的管路内的工质蒸发成气体沿气连接管3流向冷凝端2,然后冷凝端2管路内气体冷凝后,受重力回流,并沿液连接管4流向蒸发端1。其中蒸发端1 与冷凝端2的支管的设置延长了工质流动的路径,同时其排布也使得整体换热效果更好。空气经过蒸发端1进行一次降温,然后经过表冷器进行二次降温并将空气中的水蒸气析出,最后经过冷凝端2进行一定的升温使其达到合适的温度送入室内。

Claims (7)

1.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包括:蒸发端(1)、冷凝端(2)、气连接管(3)、液连接管(4)、翅片(5);
所述蒸发端(1)低于冷凝端(2);
所述蒸发端(1)与冷凝端(2)之间设置表冷器;
所述气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连通在蒸发端(1)的管路一(11)与冷凝端(2)的管路二(21);
所述液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连通在蒸发端(1)的管路一(11)与冷凝端(2)的管路二(21),且设置在气连接管(3)的下方;
所述翅片(5)的数量为多个,分别均匀设置在蒸发端(1)与冷凝端(2);
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端(1)包括:管路一(11)、支管一(12);
所述管路一(11)为环形管路结构;
所述支管一(12)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管路一(11)的上下管之间;
所述支管一(12)包括:主支管一(121)、分支管一(122);
所述主支管一(121)的为直管,两端分别连通设置在管路一(11)的上下管;
所述分支管一(122)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在主支管一(121)的一周,且分支管一(122)的两端均与主支管一(121)连通,分支管一(122)为上下两端对称倾斜,中间弯曲的结构,支管一(12)整体呈灯笼式;
所述冷凝端(2)包括:管路二(21)、支管二(22);
所述管路二(21)为环形管路结构;
所述支管二(22)的数量为多个,设置在管路二(21)的上下管之间;
所述支管二(22)包括:主支管二(221)、分支管二(222);
所述主支管二(221)的为直管,两端分别连通设置在管路二(21)的上下管;
所述分支管二(222)的数量为四个,均匀分布在主支管二(221)的一周,且分支管二(222)的两端均与主支管二(221)连通,分支管二(222)为上下两端对称倾斜,中间弯曲的结构,支管二(22)整体呈灯笼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一(12)相邻的两支交错排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二(22)相邻的两支交错排列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连接管(3)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端(1)的管路一(11)的最上端与冷凝端(2)的管路二(21)的最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连接管(4)的两端分别连接蒸发端(1)的管路一(11)的最下端与冷凝端(2)的管路二(21)的最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一(12)的外管壁上设有多个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二(22)的外管壁上设有多个凸起。
CN201821804023.8U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55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4023.8U CN209355744U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4023.8U CN209355744U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55744U true CN209355744U (zh) 2019-09-06

Family

ID=67781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04023.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355744U (zh) 2018-11-05 2018-11-05 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557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355744U (zh) 一种分支式除湿热管
CN209263745U (zh) 一种嵌套式除湿热管
CN206626556U (zh) 一种新型蒸发器
CN204395477U (zh) 一种双效结晶蒸发器
CN103925695A (zh) 热泵热水器
CN101782300A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103727829A (zh) 冷凝器的配管结构以及冷凝器
CN207945999U (zh) 新型耐腐蚀材质烟气再热器
CN209263746U (zh) 一种组合式除湿热管
CN108469193A (zh) 一种新型重力热管模块以及以此设计的高效换热器
CN208475604U (zh) 一种环形微通道除湿热管
CN203771706U (zh) 热泵热水器金属内胆结构
CN208187195U (zh) 一种弧形翅片的换热盘管
CN209263744U (zh) 一种扭曲式除湿热管
CN207591902U (zh) 一种新型的双进气口冷凝管
CN206430585U (zh) 蒸发冷却介质凝集装置
CN207649433U (zh) 一种热管蒸发冷凝式换热器
CN207922617U (zh) 一种带接水盘融冰管路的热泵系统
CN206944489U (zh) 一种锅炉省煤器外部防结露装置
CN206222494U (zh) 一种除湿热管
CN206930185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09181597U (zh) 翅片换热器
CN205650217U (zh) 一种玻璃毛刺回流管
CN204100649U (zh) 热交换器
CN205717911U (zh) 空气能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