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54434U - 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54434U CN209354434U CN201821969100.5U CN201821969100U CN209354434U CN 209354434 U CN209354434 U CN 209354434U CN 201821969100 U CN201821969100 U CN 201821969100U CN 209354434 U CN209354434 U CN 20935443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oise reduction
- blower
- wall
- air inlet
- reduction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厂房风机降噪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旨在解决工厂风机噪音过大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包括工厂墙体、连通工厂墙体的风机、封闭风机所在区域的多个隔音墙,隔音墙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风机之间设有降噪墙。本实用新型通过隔音墙与降噪墙的设计,使得风机与外界既有空气流通,又能达到隔音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厂房风机降噪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
背景技术
工厂风机一般功率较大,振动噪音也较大,直接影响人的情绪和健康,并且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和生活。
申请号为201711432969.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风机室外降噪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安装于建筑结构顶部的风机、安装于风机周围的消音墙、安装于风机出风口上部的消声器、连接消音墙与消声器的消声顶板、安装于消音墙开口上且与进风口对应的进风消声斜板。
该方案通过将风机完全包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可控空间内,防止噪声的外溢,并通过设置进风消声斜板,形成倾斜的进风口,防止噪声在进风口位置溢出。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降低噪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通过隔音墙与降噪墙的设计,使得风机与外界既有空气流通,又能达到隔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包括工厂墙体、连通工厂墙体的风机、封闭风机所在区域的多个隔音墙,隔音墙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与风机之间设有降噪墙。
通过降噪墙的设计,使得风机产生的振动噪音被降噪墙反射、吸收,从而转化为内能,逐步消耗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噪墙由间隔设置的多个反射板组成,反射板呈“V”形,且反射板开口的一侧朝向风机设置;反射板的两端固定于相对设置的两隔音墙上,反射板之间留有通风槽。
风机产生的噪音会于反射板内经过多次反射,声波动能逐渐消耗,从而降低噪音;而风在穿过进风口以后,穿过通风槽进入风机中,实现进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风口设有多个,且皆开设于远离风机的隔音墙上,进风口与通风槽之间设有连通管,连通管侧壁开设有降噪孔。
气体沿连通管进入通风槽的过程中,逐渐从降噪孔中逸散,从而降低声音的最大响度,使得声音难以传播的更远;
通过多个进风口的设计,使得进风量足够的同时,单个进风口又不会太大,从而使得连通管连接进风口的一端与连接通风槽的一端,端口面积不会差别太大,造成安装上的困难。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通管连接于进风口的一端截面积较大,连接于通风槽的一端截面积较小。
气流在从大端流向小端的过程中,逐渐从通风槽散开,从而降低音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风槽位于两连通管之间的部分使用隔音棉填充。
由于通风槽为一条长槽,而连通管与通风槽的连接端为圆面,所以连通管与连通管之间一定有空隙,这部分空隙使用隔音棉填充,从而降低声音的传播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降噪墙的两侧皆开设有门槽,门槽内设有封闭门。
由于降噪墙将隔音墙围成的房间分隔成两部分,为了对两部分都进行检测、检修,降噪墙的两侧皆开设有门槽,门槽内设有封闭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封闭门与门槽之间设有隔音棉。
为了降低封闭门与门槽之间缝隙传播出的噪音,于封闭门与门槽之间设有隔音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音墙内部设有隔音层,隔音层使用隔音棉作为材料。
隔音墙起到二次隔音的效果,通过隔音棉的设计,增强隔音墙的隔音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隔音墙与降噪墙的设计,使得风机与外界既有空气流通,又能达到隔音的效果;
其二,通过连通管与降噪孔的设计,使得气流产生的最大噪音逐步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中:1、工厂墙体;2、风机;3、隔音墙;31、进风口;4、降噪墙;41、反射板;42、通风槽;5、连通管;51、降噪孔;6、封闭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如图1所示,包括工厂墙体1、嵌设于工厂墙体1的风机2,风机2用于对工厂供风,从而提供空气,将空气加入到使用乙二醇气相氧化法生产乙二醛的反应中。
风机2所在区域设有多个隔音墙3,隔音墙3将风机2包围,从而起到隔音的效果。为了使隔音墙3起到更好的隔音效果,隔音墙3内部填充有隔音棉。为了对风机2进气,远离工厂墙体1的隔音墙3开设有进风口31,进风口31与风机2之间设有降噪墙4,从而使得风机2产生的噪音难以从进风口31传出。
降噪墙4由间隔设置的多个反射板41组成,反射板41呈“V”形,且“V”形的开口一侧朝向风机2设置,从而使得风机2产生的噪音会于反射板41内经过多次反射,声波动能逐渐消耗,从而降低噪音。
反射板41的两端固定于相对设置的两隔音墙3上,反射板41之间留有通风槽42,从而使得风可以在穿过进风口31以后,穿过通风槽42进入风机2中。
如图1、图2所示,进风口31设有多个,且皆开设于远离风机2的隔音墙3上,进风口31与通风槽42之间设有连通管5,气流沿连通管5进入风机2。连通管5呈圆台状,且连接于进风口31的一端截面积较大,连接于通风槽42的一端截面积较小,连通管5侧壁开设有降噪孔51,气体沿连通管5进入通风槽42的过程中,逐渐从降噪孔51中逸散,从而降低声音的最大响度,使得声音难以传播的更远。
通过多个进风口31的设计,使得进风量足够的同时,单个进风口31又不会太大,从而使得连通管5连接进风口31的一端与连接通风槽42的一端,端口面积不会差别太大,造成安装上的困难。
由于通风槽42为一条长槽,而连通管5与通风槽42的连接端为圆面,所以连通管5与连通管5之间一定有空隙,这部分空隙使用隔音棉填充,从而降低声音的传播强度。
如图3所示,由于降噪墙4将隔音墙3围成的房间分隔成两部分,为了对两部分都进行检测、检修,降噪墙4的两侧皆开设有门槽,门槽内设有封闭门6。同时,为了降低封闭门6与门槽之间缝隙传播出的噪音,于封闭门6与门槽之间设有隔音棉。
工作过程:当风机2启动时,气流沿连通管5依次穿过进风口31、通风槽42,并对风机2进行通风,在此过程中,气流会从降噪孔51逐步逸散,从而降低声音的总响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厂墙体(1)、连通工厂墙体(1)的风机(2)、封闭风机(2)所在区域的多个隔音墙(3),隔音墙(3)开设有进风口(31),进风口(31)与风机(2)之间设有降噪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墙(4)由间隔设置的多个反射板(41)组成,反射板(41)呈“V”形,且反射板(41)开口的一侧朝向风机(2)设置;反射板(41)的两端固定于相对设置的两隔音墙(3)上,反射板(41)之间留有通风槽(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31)设有多个,且皆开设于远离风机(2)的隔音墙(3)上,进风口(31)与通风槽(42)之间设有连通管(5),连通管(5)侧壁开设有降噪孔(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5)连接于进风口(31)的一端截面积较大,连接于通风槽(42)的一端截面积较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槽(42)位于两连通管(5)之间的部分使用隔音棉填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墙(4)的两侧皆开设有门槽,门槽内设有封闭门(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门(6)与门槽之间设有隔音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墙(3)内部设有隔音层,隔音层使用隔音棉作为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69100.5U CN209354434U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69100.5U CN209354434U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54434U true CN209354434U (zh) | 2019-09-06 |
Family
ID=67783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69100.5U Active CN209354434U (zh) | 2018-11-27 | 2018-11-27 | 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54434U (zh) |
-
2018
- 2018-11-27 CN CN201821969100.5U patent/CN20935443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2247281A1 (zh) | 充电桩 | |
CN113007070A (zh) | 一种用于压缩机组隔声罩的进气消声器 | |
CN209354434U (zh) | 一种大功率风机降噪室 | |
CN205383734U (zh) | 低噪声新风及排风系统以及具有该系统的声学房 | |
CN209724715U (zh) | 风机消音降噪装置以及隔音结构 | |
CN201121423Y (zh) | 综合治理消声降噪房 | |
CN205878476U (zh) | 一种强制进风隔音房及其进风通道 | |
CN107448291A (zh) | 消音隔音结构及发电机组 | |
CN201221406Y (zh) | 发电机组静音箱装置 | |
CN206608298U (zh) | 用于热泵的压缩机模块及电器 | |
CN105864111A (zh) | 一种火力发电厂风机噪声治理方法 | |
CN206617215U (zh) | 一种mpv排气消声器装置 | |
CN208935030U (zh) | 减噪装置及具有该减噪装置的减噪风机舱室 | |
CN209067430U (zh) | 一种消音进气箱及空气压缩机 | |
CN108757583A (zh) | 减噪装置及具有该减噪装置的减噪风机舱室 | |
CN205825348U (zh) | 一种城市户内变电站主变室通风降噪系统 | |
CN211041148U (zh) | 具有降噪功能的变风量末端装置及空调系统 | |
CN203516111U (zh) | 罗茨风机隔声罩 | |
CN210564974U (zh) | 一种户外橇装式压缩机 | |
CN207144566U (zh) | 一种带撬整体式隔声降噪房 | |
CN114790939A (zh) | 一种柴油静音发电机组风道结构 | |
CN206488659U (zh) | 中小型冷却塔消声器 | |
CN217640898U (zh) | 一种户内35kV变压器用的通风、隔声、降噪装置 | |
CN221593191U (zh) | 一种静音降噪式空气源热泵机 | |
CN209670109U (zh) | 一种透气消音硅酸钙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