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45390U - 扬声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45390U CN209345390U CN201822244715.8U CN201822244715U CN209345390U CN 209345390 U CN209345390 U CN 209345390U CN 201822244715 U CN201822244715 U CN 201822244715U CN 209345390 U CN209345390 U CN 2093453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per casing
- silica gel
- speaker unit
- outlet groove
- electric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装置,包括相对密闭设置的上壳与下壳,在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设有扬声器单体,从所述上壳内电性引出有一电子线,在所述电子线的外周设有一硅胶套件,在所述上壳内还设有一绕线柱以及用于将所述电子线进行卡位的卡线柱组件,在所述上壳的侧缘开设有一出口凹槽,所述出口凹槽用于在安装时将所述电子线的自由末端引出至所述扬声器装置的外部,所述硅胶套件用于以为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出口凹槽内以将所述出口凹槽的空隙密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扬声器装置,避免了人工打胶密封,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器件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各种电子产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加的常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微型电声器件是其中重要的声学部件,广泛运用于手机、电脑、平板以及手表等各种便携式设备。
微型电声器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具体的,其包括支架系统、振动系统、磁路系统以及设置支架系统外的辅助系统。微型扬声器模组与整机连接方式常常是采用电子线以及FPC等。微型扬声器模组采用电子线内部引出时,需要对出口进行密封以保证声学性能。目前行业常见的密封形式为打胶,也就是在电子线的出口处周围打上一圈胶包裹住电子线。
由于电子线出线口的形状结构限制,目前通常采用人工打胶方式对电子线四周进行打胶密封。然而,由于人工打胶的一致性以及可靠性较差,且胶水需要进行固化密封,不仅影响了扬声器的整体质量,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人工打胶的一致性以及可靠性较差,且胶水需要进行固化密封,不仅影响了扬声器的整体质量,也降低了生产效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扬声器装置,包括相对密闭设置的上壳与下壳,在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设有扬声器单体,其中,从所述上壳内电性引出有一电子线,在所述电子线的外周设有一硅胶套件,在所述上壳内还设有一绕线柱以及用于将所述电子线进行卡位的卡线柱组件,在所述上壳的侧缘开设有一出口凹槽,所述出口凹槽用于在安装时将所述电子线的自由末端引出至所述扬声器装置的外部,所述硅胶套件用于以为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出口凹槽内以将所述出口凹槽的空隙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扬声器装置,包括上壳、下壳以及设于上壳与下壳之间的扬声器,其中从上述的上壳内引出一电子线,由于在电子线的外周设有硅胶套件,在上壳内设有绕线柱以及用于将电子线进行卡位的卡线柱组件,且在上壳的侧缘开设有一出口凹槽,在实际制作中,将套设有电子线的硅胶套件卡设在上述的出口凹槽内,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将下壳与上壳内出口凹槽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该硅胶套件将出口凹槽之间的空隙密封后,避免了通过人工打胶的方式将空隙密封,不仅减少了制作工序,而且避免了因人工打胶所引起了扬声器装置外观不美观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所述扬声器装置,其中,在所述上壳内依次设置有走线区、扬声器容置区以及防呆卡接区,在所述扬声器容置区内设有一用于容置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容置腔,在所述防呆卡接区内设有一防呆卡块。
所述扬声器装置,其中,在所述走线区内设有所述绕线柱以及所述卡线柱组件,所述出口凹槽设于靠近所述走线区的一侧,所述走线区与所述扬声器容置区之间设有一隔板。
所述扬声器装置,其中,所述卡线柱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线柱以及第二卡线柱,所述第一卡线柱与所述第二卡线柱位于所述出口凹槽的同一侧。
所述扬声器装置,其中,所述硅胶套件包括一硅胶套环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硅胶套环两端的第一硅胶贴片以及第二硅胶贴片,所述硅胶套环与所述出口凹槽相卡接,所述第一硅胶贴片与所述第二硅胶贴片与所述上壳的侧缘相贴合。
所述扬声器装置,其中,在所述下壳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以及防呆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绕线柱相对应卡接,所述防呆卡块与所述防呆通孔相对应卡接。
所述扬声器装置,其中,在所述电子线的一端电性连接有一电接头,在所述隔板上固定设有一电子插座,所述电接头与所述电子插座相互电性插接。
所述扬声器装置,其中,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为超声密封,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均为一体化注塑成型。
所述扬声器装置,其中,在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的接缝处设有一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扬声器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装置中“V”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装置中电子线与硅胶套件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扬声器装置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组装后的扬声器装置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扬声器装置中“M”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主要符号说明:
上壳 | 10 | 第一硅胶贴片 | 121 |
电子线 | 11 | 第二硅胶贴片 | 122 |
硅胶套件 | 12 | 第一卡线柱 | 141 |
绕线柱 | 13 | 第二卡线柱 | 142 |
卡线柱组件 | 14 | 第一通孔 | 201 |
出口凹槽 | 15 | 防呆通孔 | 202 |
走线区 | 101 | 隔板 | 1011 |
扬声器容置区 | 102 | 电子插座 | 1012 |
防呆卡接区 | 103 | 容置腔 | 1021 |
电接头 | 110 | 防呆卡块 | 1031 |
硅胶套环 | 120 |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由于电子线出线口的形状结构限制,目前通常采用人工打胶方式对电子线四周进行打胶密封。然而,由于人工打胶的一致性以及可靠性较差,且胶水需要进行固化密封,不仅影响了扬声器的整体质量,也降低了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扬声器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6,对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扬声器装置,包括相对密闭设置的上壳10与下壳20,以及设于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的扬声器单体30。扬声器单体30通过打胶方式固定在上壳10上。
从图1中可以看出,从上述的上壳10内电性引出有一电子线11,在该电子线11的外周设有一硅胶套件12。此外,在该上壳10内还设有一绕线柱13以及用于将电子线11进行卡位的卡线柱组件14。在此需要指出的是,该卡线柱组件14主要用于引导电子线的走线方向,并且在扬声器内固定电子线11的位置,防止发生挪动而影响产品正常使用。
在上述的上壳10的侧缘开设有一出口凹槽15,该出口凹槽15用于在安装时将电子线11的自由末端引出至扬声器装置的外部。在本实施例中,该硅胶套件12用于以为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出口凹槽15内以将出口凹槽15的空隙密封。
对上述的上壳10而言,在该上壳10内依次设置有走线区101、扬声器容置区102以及防呆卡接区103。其中在上述的扬声器容置区102内设有一用于容置所述扬声器单体30的容置腔1021,在上述的防呆卡接区103内设有一防呆卡块1031。在上述的下壳20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01以及防呆通孔202,其中该第一通孔201与设于上壳10上的绕线柱13相对应卡接,防呆卡块1031与防呆通孔202相对应卡接。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上述的防呆卡块1031的形状为葫芦状,该形状由于具有标识性,可有效防止工作人员误装的问题发生。
对上述的走线区101而言,在该走线区101内设有绕线柱13以及卡线柱组件14,其中上述的出口凹槽15设于靠近走线区101的一侧,且该出口凹槽15与卡线柱组件14相邻设置。与此同时,该走线区101与扬声器容置102区之间设有一隔板1011,在该隔板1011上固定设有一电子插座1012,在上述电子线11的一端电性连接有一电接头110,上述的电接头110与电子插座1012相互电性插接。
为了使得电子线11在上述的走线区101内布置得更加规整,在走线区101内设置了一绕线柱13以及卡线柱组件14。具体的,该卡线柱组件1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线柱141以及第二卡线柱142,第一卡线柱141与第二卡线柱142位于出口凹槽15的同一侧。
对上述的硅胶套件12而言,该硅胶套件12包括一硅胶套环120以及分别设于硅胶套环120两端的第一硅胶贴片121以及第二硅胶贴片122。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上述的硅胶套环120与出口凹槽15相卡接,上述的第一硅胶贴片121以及第二硅胶贴片122分别与上壳10相对的两侧面相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通过超声的方式进行密封。在实际制作中,上述的上壳10与下壳20均为一体化注塑成型。作为补充的,为了保证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的气密性,在上述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的接缝处设有一密封圈。所述硅胶套件12通过人工手动将其中的硅胶套环120卡设在上壳10的出口凹槽15中,并对硅胶套件12施加适当的力度以保证其与上壳10之间存在过盈配合。然后将下壳20人工手动盖在上壳10上,并放到超声设备上进行超声,组装完成。由于硅胶套件12与上壳10以及下壳20之间存在过盈量,利用带有弹性的硅胶套件12将上壳10与下壳20之间超声后留下来的出口给堵住,以实现微型扬声器模组内部的密封。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扬声器装置,包括上壳、下壳以及设于上壳与下壳之间的扬声器,其中从上述的上壳内引出一电子线,由于在电子线的外周设有硅胶套件,在上壳内设有绕线柱以及用于将电子线进行卡位的卡线柱组件,且在上壳的侧缘开设有一出口凹槽,在实际制作中,将套设有电子线的硅胶套件卡设在上述的出口凹槽内,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将下壳与上壳内出口凹槽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该硅胶套件将出口凹槽之间的空隙密封后,避免了通过人工打胶的方式将空隙密封,不仅减少了制作工序,而且避免了因人工打胶所引起了扬声器装置外观不美观的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扬声器装置,包括相对密闭设置的上壳与下壳,在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设有扬声器单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上壳内电性引出有一电子线,在所述电子线的外周设有一硅胶套件,在所述上壳内还设有一绕线柱以及用于将所述电子线进行卡位的卡线柱组件,在所述上壳的侧缘开设有一出口凹槽,所述出口凹槽用于在安装时将所述电子线的自由末端引出至所述扬声器装置的外部,所述硅胶套件用于以为过盈配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出口凹槽内以将所述出口凹槽的空隙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内依次设置有走线区、扬声器容置区以及防呆卡接区,在所述扬声器容置区内设有一用于容置所述扬声器单体的容置腔,在所述防呆卡接区内设有一防呆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走线区内设有所述绕线柱以及所述卡线柱组件,所述出口凹槽设于靠近所述走线区的一侧,所述走线区与所述扬声器容置区之间设有一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柱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卡线柱以及第二卡线柱,所述第一卡线柱与所述第二卡线柱位于所述出口凹槽的同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套件包括一硅胶套环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硅胶套环两端的第一硅胶贴片以及第二硅胶贴片,所述硅胶套环与所述出口凹槽相卡接,所述第一硅胶贴片与所述第二硅胶贴片与所述上壳的侧缘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壳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以及防呆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绕线柱相对应卡接,所述防呆卡块与所述防呆通孔相对应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子线的一端电性连接有一电接头,在所述隔板上固定设有一电子插座,所述电接头与所述电子插座相互电性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为超声密封,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均为一体化注塑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之间的接缝处设有一密封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44715.8U CN209345390U (zh) | 2018-12-28 | 2018-12-28 | 扬声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44715.8U CN209345390U (zh) | 2018-12-28 | 2018-12-28 | 扬声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45390U true CN209345390U (zh) | 2019-09-03 |
Family
ID=67759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44715.8U Active CN209345390U (zh) | 2018-12-28 | 2018-12-28 | 扬声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45390U (zh) |
-
2018
- 2018-12-28 CN CN201822244715.8U patent/CN20934539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7000504A1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104185099A (zh) | 微机械麦克风及包含所述微机械麦克风的电子设备 | |
CN207382508U (zh) | 麦克风封装结构及耳机 | |
CN206596212U (zh) | 一种电子设备终端 | |
CN206181368U (zh) | 发声器、包括该发声器的发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01995259U (zh) | 防水运动型mp3 | |
CN203368747U (zh) | 微机械麦克风及包含所述微机械麦克风的电子设备 | |
CN209345390U (zh) | 扬声器装置 | |
CN207269268U (zh) | 一种高snr的硅麦克风 | |
CN208783052U (zh) | 一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 | |
CN208128486U (zh) | 一种防水耳机 | |
CN207995379U (zh) | 扬声器组件 | |
CN104038856B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207200968U (zh) | 防水型扬声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
CN207303576U (zh) | 一种发声装置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
CN205987352U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109451381A (zh) | 一种麦克风密封结构 | |
CN201509305U (zh) | 微型换能器组件 | |
CN205726403U (zh) | 一种扬声器及终端 | |
CN209659617U (zh) | 一种扬声器模组 | |
CN110505331A (zh) | 移动终端 | |
CN206596213U (zh) | 一种电子设备终端 | |
CN201252640Y (zh) | 新型数字麦克风 | |
CN110636397A (zh) | 一种简化防水结构的防水蓝牙音箱 | |
CN206728249U (zh) | 运动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