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39112U - 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39112U
CN209339112U CN201821804902.0U CN201821804902U CN209339112U CN 209339112 U CN209339112 U CN 209339112U CN 201821804902 U CN201821804902 U CN 201821804902U CN 209339112 U CN209339112 U CN 2093391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bars
containing box
ring
str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049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冰
张克勤
董伊航
周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da new material development (Suzhou)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Best Color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Best Color Na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Best Color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049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391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391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391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其可以提高对垃圾的捞取效率,提高实用性;并且可以方便对收集后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包括连接杆和固定环;还包括定位环、固定杆、收纳箱、两组左限位杆、两组右限位杆和两组移动杆,收纳箱前侧壁、后侧壁、顶部和底部上分别设置有多组通孔,连接杆和固定杆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连接环和两组右连接环,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底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卡环和两组右卡环,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顶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移动螺母和两组右移动螺母;还包括挡盖、挤压板、挤压杆、限位球、限位环、弹性固定绳和固定钩,定位环底部设置有挂环。

Description

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处理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是一种用于河道治理过程中,对河道表面漂浮的垃圾进行捞取,以方便对河道水进行治理的附属装置,其在垃圾处理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包括连接杆和固定环,固定杆一端与固定环连接,所述固定环上设置有打捞网;现有的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使用时,使用者手持连接杆,将固定环伸入河道中,并移动固定环的位置,通过打捞网对河道表面的垃圾进行捞取;现有的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使用中发现,其对垃圾的捞取效率较差,一次只能捞取少量的垃圾,实用性较差;并且其不方便对收集后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从而导致其使用局限性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提高对垃圾的捞取效率,提高实用性;并且可以方便对收集后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降低使用局限性的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包括连接杆和固定环;还包括定位环、固定杆、收纳箱、两组左限位杆、两组右限位杆和两组移动杆,所述收纳箱内设置有收纳腔,并在收纳箱左侧壁设置有进物口,进物口与收纳腔相通,所述收纳箱前侧壁、后侧壁、顶部和底部上分别设置有多组通孔,所述固定环和定位环分别安装在收纳箱外壁左端和右端,所述连接杆和固定杆分别安装在固定环和定位环顶部,并在连接杆和固定杆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连接环和两组右连接环,所述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底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卡环和两组右卡环,所述两组左卡环和两组右卡环分别与两组左连接环和两组右连接环可拆卸连接,所述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顶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移动螺母和两组右移动螺母,所述两组移动杆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与两组左移动螺母和两组右移动螺母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两组左移动螺母和两组右移动螺母分别螺装至两组移动杆上;还包括挡盖、挤压板、挤压杆、限位球、限位环、弹性固定绳和固定钩,所述挡盖底端铰接在收纳箱左侧壁底部,并在挡盖右侧壁上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挤压板位于收纳槽内,所述挤压杆右端穿过挡盖并与挤压板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限位球安装在挤压杆左端,所述限位环套装在挤压杆上,所述弹性固定绳两端分别与限位环和固定钩连接,所述定位环底部设置有挂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两组前滑轮、两组后滑轮、前固定架、后固定架、两组前套环和两组后套环,所述两组前滑轮和两组后滑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两组移动杆前端和后端,所述两组前套环和两组后套环分别安装在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底部,并且两组前套环和两组后套环分别套装在两组移动杆外部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所述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顶部分别设置有前移动把手和后移动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前加强杆和后加强杆,所述前加强杆和后加强杆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两组前防滑垫和两组后防滑垫,所述两组前防滑垫和两组后防滑垫分别安装在两组前套环和两组后套环内壁上,并在两组前防滑垫和两组后防滑垫分别与两组移动杆外壁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收纳箱内,所述收纳箱右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操作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两组定位杆,所述推板上设置有两组右定位孔,所述两组定位杆右端分别穿过两组右定位孔并与收纳箱内右侧壁连接,所述挤压板上设置有两组左定位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两组限位绳和两组挡杆,所述收纳箱右侧壁上设置有两组穿孔,所述两组限位绳左端分别穿过两组穿孔并与推板右侧壁连接,所述两组挡杆分别与两组挡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两组前挡板和两组后挡板,所述两组前挡板和两组后挡板分别安装在两组移动杆外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通过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将连接杆和固定杆固定在两组移动杆底部,从而可以通过固定环和定位环限定收纳箱的位置,将移动杆两端分别架设在河道连杆,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的高度根据河道岸边高度与水体高度之间的距离来选择,并通过同时转动两组移动杆,使两组左移动螺母和两组右移动螺母沿两组移动杆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收纳箱前后移动,方便对河道内水体表面各个位置表面的垃圾进行套取,并且收纳箱容量较大,只需在岸边移动两组移动杆的位置,即可通过收纳箱对水体表面的漂浮垃圾进行打捞,从而可以提高对垃圾的捞取效率,提高实用性;并且当完成垃圾捞取后,调整两组移动杆的位置,使收纳箱左端高度高于右端高度,减少捞取的垃圾掉落,并转动两组移动杆,使收纳箱通过两组左移动螺母和两组右移动螺母的作用靠近岸边,并将两组左卡环和两组右卡环拆下,将收纳箱取下,并将挡盖闭合在收纳箱左侧壁上,通过移动限位球,使挤压杆带动挤压板移动,对收纳箱内捞取的垃圾进行压缩,并且可以将其中残余的水分挤出,从而可以方便对收集后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降低使用局限性,在捞取垃圾时,挡盖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可以将固定钩挂钩在挂环上,通过弹性固定绳的弹力限定挤压杆的位置,从而可以使挡盖始终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移动杆、前固定架、前套环、前挡板、前移动把手和前滑轮的连接示意右视图;
图3是前套环和前防滑垫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连接杆;2、固定环;3、定位环;4、固定杆;5、收纳箱;6、左限位杆;7、移动杆;8、左连接环;9、左卡环;10、左移动螺母;11、挡盖;12、挤压板;13、挤压杆;14、限位球;15、限位环;16、弹性固定绳;17、固定钩;18、挂环;19、前滑轮;20、前固定架;21、前套环;22、前移动把手;23、前加强杆;24、前防滑垫;25、推板;26、定位杆;27、限位绳;28、挡杆;29、前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包括连接杆1和固定环2;还包括定位环3、固定杆4、收纳箱5、两组左限位杆6、两组右限位杆和两组移动杆7,收纳箱5内设置有收纳腔,并在收纳箱5左侧壁设置有进物口,进物口与收纳腔相通,收纳箱5前侧壁、后侧壁、顶部和底部上分别设置有多组通孔,固定环2和定位环3分别安装在收纳箱5外壁左端和右端,连接杆1和固定杆4分别安装在固定环2和定位环3顶部,并在连接杆1和固定杆4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连接环8和两组右连接环,两组左限位杆6和两组右限位杆底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卡环9和两组右卡环,两组左卡环9和两组右卡环分别与两组左连接环8和两组右连接环可拆卸连接,两组左限位杆6和两组右限位杆顶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移动螺母10和两组右移动螺母,两组移动杆7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与两组左移动螺母10和两组右移动螺母相对应的外螺纹,两组左移动螺母10和两组右移动螺母分别螺装至两组移动杆7上;还包括挡盖11、挤压板12、挤压杆13、限位球14、限位环15、弹性固定绳16和固定钩17,挡盖11底端铰接在收纳箱5左侧壁底部,并在挡盖11右侧壁上设置有收纳槽,挤压板12位于收纳槽内,挤压杆13右端穿过挡盖11并与挤压板12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限位球14安装在挤压杆13左端,限位环15套装在挤压杆13上,弹性固定绳16两端分别与限位环15和固定钩17连接,定位环3底部设置有挂环18;可以通过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将连接杆和固定杆固定在两组移动杆底部,从而可以通过固定环和定位环限定收纳箱的位置,将移动杆两端分别架设在河道连杆,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的高度根据河道岸边高度与水体高度之间的距离来选择,并通过同时转动两组移动杆,使两组左移动螺母和两组右移动螺母沿两组移动杆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收纳箱前后移动,方便对河道内水体表面各个位置表面的垃圾进行套取,并且收纳箱容量较大,只需在岸边移动两组移动杆的位置,即可通过收纳箱对水体表面的漂浮垃圾进行打捞,从而可以提高对垃圾的捞取效率,提高实用性;并且当完成垃圾捞取后,调整两组移动杆的位置,使收纳箱左端高度高于右端高度,减少捞取的垃圾掉落,并转动两组移动杆,使收纳箱通过两组左移动螺母和两组右移动螺母的作用靠近岸边,并将两组左卡环和两组右卡环拆下,将收纳箱取下,并将挡盖闭合在收纳箱左侧壁上,通过移动限位球,使挤压杆带动挤压板移动,对收纳箱内捞取的垃圾进行压缩,并且可以将其中残余的水分挤出,从而可以方便对收集后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降低使用局限性,在捞取垃圾时,挡盖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可以将固定钩挂钩在挂环上,通过弹性固定绳的弹力限定挤压杆的位置,从而可以使挡盖始终处于打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两组前滑轮19、两组后滑轮、前固定架20、后固定架、两组前套环21和两组后套环,两组前滑轮19和两组后滑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两组移动杆7前端和后端,两组前套环21和两组后套环分别安装在前固定架20和后固定架底部,并且两组前套环21和两组后套环分别套装在两组移动杆7外部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前固定架20和后固定架顶部分别设置有前移动把手22和后移动把手;可以通过两组前套环和两组后套环将两组移动杆固定在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底部,从而可以相对限定两组移动杆之间的位置,并且可以在需要移动两组移动杆的位置时,使用者手持前移动把手和后移动把手,推动或移动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使两组滑轮在地面上滚动带动两组移动杆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前加强杆23和后加强杆,前加强杆23和后加强杆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左限位杆6和两组右限位杆连接;可以通过前加强杆和后加强杆增强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两组前防滑垫24和两组后防滑垫,两组前防滑垫24和两组后防滑垫分别安装在两组前套环21和两组后套环内壁上,并在两组前防滑垫24和两组后防滑垫分别与两组移动杆7外壁接触;可以通过两组前防滑垫和两组后防滑垫增强两组前套环和两组后套环与两组移动杆之前的摩擦力,从而可以提高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与两组移动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推板25,推板25位于收纳箱5内,收纳箱5右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操作孔;当完成垃圾压缩挤水后,可以使用木棒或其他棍状物质穿过操作孔对推板产生向左的推力,将压缩后的垃圾推出收纳箱。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两组定位杆26,推板25上设置有两组右定位孔,两组定位杆26右端分别穿过两组右定位孔并与收纳箱5内右侧壁连接,挤压板12上设置有两组左定位孔;推板和挤压板均可以沿两组定位杆左右移动,对推板和挤压板的移动方向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两组限位绳27和两组挡杆28,收纳箱5右侧壁上设置有两组穿孔,两组限位绳27左端分别穿过两组穿孔并与推板25右侧壁连接,两组挡杆28分别与两组挡杆28连接;挡推板在收纳箱内向左移动将挤压后的垃圾推出收纳箱时,可以带动两组限位绳在两组穿孔处的移动,当两组挡杆与收纳箱右侧壁接触时,推板不能在继续左移,从而可以对推板的移动程度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并且可以通过拉动两组挡杆,使两组限位绳拉动推板回到初始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还包括两组前挡板29和两组后挡板,两组前挡板29和两组后挡板分别安装在两组移动杆7外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可以通过两组前挡板和两组后挡板对两组前套环和两组后套环在两组移动杆上的位置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其在工作时,可以通过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将连接杆和固定杆固定在两组移动杆底部,从而可以通过固定环和定位环限定收纳箱的位置,将移动杆两端分别架设在河道连杆,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的高度根据河道岸边高度与水体高度之间的距离来选择,并通过同时转动两组移动杆,使两组左移动螺母和两组右移动螺母沿两组移动杆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收纳箱前后移动,方便对河道内水体表面各个位置表面的垃圾进行套取,并且收纳箱容量较大,只需在岸边移动两组移动杆的位置,即可通过收纳箱对水体表面的漂浮垃圾进行打捞,从而可以提高对垃圾的捞取效率,提高实用性;并且当完成垃圾捞取后,调整两组移动杆的位置,使收纳箱左端高度高于右端高度,减少捞取的垃圾掉落,并转动两组移动杆,使收纳箱通过两组左移动螺母和两组右移动螺母的作用靠近岸边,并将两组左卡环和两组右卡环拆下,将收纳箱取下,并将挡盖闭合在收纳箱左侧壁上,通过移动限位球,使挤压杆带动挤压板移动,对收纳箱内捞取的垃圾进行压缩,并且可以将其中残余的水分挤出,从而可以方便对收集后的垃圾进行压缩处理,降低使用局限性,在捞取垃圾时,挡盖处于打开状态,并且可以将固定钩挂钩在挂环上,通过弹性固定绳的弹力限定挤压杆的位置,从而可以使挡盖始终处于打开状态,可以通过两组前套环和两组后套环将两组移动杆固定在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底部,从而可以相对限定两组移动杆之间的位置,并且可以在需要移动两组移动杆的位置时,使用者手持前移动把手和后移动把手,推动或移动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使两组滑轮在地面上滚动带动两组移动杆移动,可以通过前加强杆和后加强杆增强两组左限位杆和两组右限位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以通过两组前防滑垫和两组后防滑垫增强两组前套环和两组后套环与两组移动杆之前的摩擦力,从而可以提高前固定架和后固定架与两组移动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当完成垃圾压缩挤水后,可以使用木棒或其他棍状物质穿过操作孔对推板产生向左的推力,将压缩后的垃圾推出收纳箱,推板和挤压板均可以沿两组定位杆左右移动,对推板和挤压板的移动方向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挡推板在收纳箱内向左移动将挤压后的垃圾推出收纳箱时,可以带动两组限位绳在两组穿孔处的移动,当两组挡杆与收纳箱右侧壁接触时,推板不能在继续左移,从而可以对推板的移动程度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并且可以通过拉动两组挡杆,使两组限位绳拉动推板回到初始位置,可以通过两组前挡板和两组后挡板对两组前套环和两组后套环在两组移动杆上的位置起到一定的限定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包括连接杆(1)和固定环(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环(3)、固定杆(4)、收纳箱(5)、两组左限位杆(6)、两组右限位杆和两组移动杆(7),所述收纳箱(5)内设置有收纳腔,并在收纳箱(5)左侧壁设置有进物口,进物口与收纳腔相通,所述收纳箱(5)前侧壁、后侧壁、顶部和底部上分别设置有多组通孔,所述固定环(2)和定位环(3)分别安装在收纳箱(5)外壁左端和右端,所述连接杆(1)和固定杆(4)分别安装在固定环(2)和定位环(3)顶部,并在连接杆(1)和固定杆(4)前端和后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连接环(8)和两组右连接环,所述两组左限位杆(6)和两组右限位杆底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卡环(9)和两组右卡环,所述两组左卡环(9)和两组右卡环分别与两组左连接环(8)和两组右连接环可拆卸连接,所述两组左限位杆(6)和两组右限位杆顶端分别设置有两组左移动螺母(10)和两组右移动螺母,所述两组移动杆(7)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与两组左移动螺母(10)和两组右移动螺母相对应的外螺纹,所述两组左移动螺母(10)和两组右移动螺母分别螺装至两组移动杆(7)上;还包括挡盖(11)、挤压板(12)、挤压杆(13)、限位球(14)、限位环(15)、弹性固定绳(16)和固定钩(17),所述挡盖(11)底端铰接在收纳箱(5)左侧壁底部,并在挡盖(11)右侧壁上设置有收纳槽,所述挤压板(12)位于收纳槽内,所述挤压杆(13)右端穿过挡盖(11)并与挤压板(12)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限位球(14)安装在挤压杆(13)左端,所述限位环(15)套装在挤压杆(13)上,所述弹性固定绳(16)两端分别与限位环(15)和固定钩(17)连接,所述定位环(3)底部设置有挂环(1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前滑轮(19)、两组后滑轮、前固定架(20)、后固定架、两组前套环(21)和两组后套环,所述两组前滑轮(19)和两组后滑轮分别可转动安装在两组移动杆(7)前端和后端,所述两组前套环(21)和两组后套环分别安装在前固定架(20)和后固定架底部,并且两组前套环(21)和两组后套环分别套装在两组移动杆(7)外部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所述前固定架(20)和后固定架顶部分别设置有前移动把手(22)和后移动把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加强杆(23)和后加强杆,所述前加强杆(23)和后加强杆左右两端分别与两组左限位杆(6)和两组右限位杆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前防滑垫(24)和两组后防滑垫,所述两组前防滑垫(24)和两组后防滑垫分别安装在两组前套环(21)和两组后套环内壁上,并在两组前防滑垫(24)和两组后防滑垫分别与两组移动杆(7)外壁接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板(25),所述推板(25)位于收纳箱(5)内,所述收纳箱(5)右侧壁中央区域设置有操作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定位杆(26),所述推板(25)上设置有两组右定位孔,所述两组定位杆(26)右端分别穿过两组右定位孔并与收纳箱(5)内右侧壁连接,所述挤压板(12)上设置有两组左定位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限位绳(27)和两组挡杆(28),所述收纳箱(5)右侧壁上设置有两组穿孔,所述两组限位绳(27)左端分别穿过两组穿孔并与推板(25)右侧壁连接,所述两组挡杆(28)分别与两组挡杆(28)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前挡板(29)和两组后挡板,所述两组前挡板(29)和两组后挡板分别安装在两组移动杆(7)外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
CN201821804902.0U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 Active CN2093391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4902.0U CN209339112U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04902.0U CN209339112U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39112U true CN209339112U (zh) 2019-09-03

Family

ID=67747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04902.0U Active CN209339112U (zh) 2018-11-02 2018-11-02 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3911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5609A (zh) * 2019-09-29 2019-12-13 芜湖耀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的河道治理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65609A (zh) * 2019-09-29 2019-12-13 芜湖耀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的河道治理设备
CN110565609B (zh) * 2019-09-29 2021-02-09 江西绿色盾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的河道治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51487B (zh) 一种园林落叶收集推车
CN107187768B (zh) 一种环保垃圾桶装置
CN209339112U (zh) 一种河道治理用漂浮垃圾捞取装置
CN112340294A (zh) 垃圾中转成套设备
CN111519593B (zh) 一种水利水电大坝进水口漂浮物清理装置
CN108689050A (zh) 一种园林垃圾的处理装置
CN207269303U (zh) 一种田地除草装置
CN108905111B (zh) 一种用于网球训练场的网球发射回收装置
CN114982645B (zh) 一种应用于猪舍的底板机构及其清理方法
CN113668484B (zh) 一种用于河面垃圾处理装置
CN211297911U (zh) 一种园林用便携式小植株移栽器
CN115384913A (zh) 一种应用于黄桃保鲜的储藏设备
CN110205975B (zh) 一种沙滩隐藏垃圾收集打包装置
CN114311801A (zh) 一种阶梯式水域垃圾回收装置
CN209564662U (zh) 一种园林式景观水循环处理设备
CN209493930U (zh) 一种河流垃圾捕捞装置
CN111922005A (zh) 一种许愿池硬币收集清洗装置
CN110051995A (zh) 一种乒乓球拾取机
CN214883288U (zh) 一种环保型风景园林枯枝落叶清理装置
CN217957721U (zh) 一种具有打孔功能的播种机
CN216684526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花草景观种植用运输设备
CN219133317U (zh) 一种环保型风景园林枯枝落叶处理设备
CN108970040A (zh) 一种自动收集网球的网球训练场
CN202315165U (zh) 一种捡网球装置
CN209600890U (zh) 一种青蟹的新型固定取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00 Wulu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riginal Cailian building), No. 393, chunshenhu Middle Road, Yuanhe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BEST COLOR NAN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Wuzhong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in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the River Street 215000 Wuzhong Road No. 1368, building 1, room 437, 426 A418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EST COLOR NANO TECHNOLOGY CO., 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408, Wulu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393 chunshenhu Middle Road, Yuanhe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BEST COLOR NANO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Wulu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original Cailian building), No. 393, chunshenhu Middle Road, Yuanhe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EST COLOR NANO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06

Address after: 215000 station 008, building 7, Yongchun industrial square, No. 88, Chunwang Road, Huangdai Town,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luster registration)

Patentee after: Suda new material development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408, Wuluo Science Park, 393 chunshenhu Middle Road, Yuanhe street,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ZHOU BEST COLOR NANO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