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9317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329317U CN209329317U CN201822192491.0U CN201822192491U CN209329317U CN 209329317 U CN209329317 U CN 209329317U CN 201822192491 U CN201822192491 U CN 201822192491U CN 209329317 U CN209329317 U CN 20932931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bend
- collets
- signal terminal
- electric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对接连接器和一外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一端具有一收容腔;一金属件,收容于收容腔内,金属件的一侧面凹设有截面呈圆形的一第一通道,相邻的另一侧面凹设有截面呈圆形的一第二通道,一第一弯道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且截面呈圆形,第一弯道的直径小于第一通道的直径或第二通道的直径;至少一信号端子,至少部分信号端子收容于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一弯道内且传输对接连接器的信号至外部组件;至少一第一绝缘块设于信号端子与第一通道的内壁之间,至少一第二绝缘块设于信号端子与第二通道的内壁之间,位于第一弯道内的信号端子与第一弯道的内壁之间充满空气。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频性能良好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习知一种传输高频的电连接器,其包括金属制成的一壳体,壳体具有用以对接的一第一面和与第一面相垂直的一第二面,以及壳体内具有两个贯通第一面和第二面呈L型的通道。每一通道自第一面到第二面的直径均相等,且分别部分收容一个L型的信号端子,信号端子的一端延伸出第一面形成一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对接,信号端子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面形成一接脚与一电路板电性导通,信号端子具有一中间部连接接触部和接脚,中间部具有一水平段,一竖直段和连接水平段和竖直段的一弯折段,一第一绝缘块设于水平段与通道内壁之间,一第二绝缘块设于竖直段与通道内壁之间,弯折段与通道内壁之间为空气。
但是,由于第一绝缘块、第二绝缘块与空气的介电系数均不一样,导致信号端子在水平段与弯折段的阻抗不同,也在竖直段与弯折段的阻抗不同,出现了信号端子阻抗不匹配的情况,导致了高频信号在弯折段的反射系数大,降低了高频信号的传输效率,不利于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调节信号端子弯折处的阻抗从而达到信号端子阻抗匹配的电连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对接连接器和一外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壳体,一端具有一收容腔;一金属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金属件的一侧面凹设有截面呈圆形的一第一通道,相邻的另一侧面凹设有截面呈圆形的一第二通道,一第一弯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且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弯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或所述第二通道的直径;至少一信号端子,至少部分所述信号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弯道内且传输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信号至所述外部组件;至少一第一绝缘块设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之间,至少一第二绝缘块设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之间,位于所述第一弯道内的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弯道的内壁之间充满空气。
进一步,所述信号端子具有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通道内的一第一连接部和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通道内的一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收容于所述第一弯道内的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信号端子具有由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一第一导通部,所述第一导通部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块内且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对接,所述第一导通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信号端子具有由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一第一接脚,其显露于所述第二绝缘块外与所述外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脚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进一步,所述金属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内侧的一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块具有一第一台阶面,面朝所述第一通道设置,所述第一止挡块具有一第二台阶面,面朝所述第二通道设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绝缘块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块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弯道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弯道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具有一对接腔,所述对接腔内具有至少一金属套管,当所述金属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部分所述信号端子及包覆于部分所述信号端子外的所述第一绝缘块收容于所述金属套管内,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对接腔与所述收容腔之间具有一挡部,用以止挡所述金属件。
进一步,所述金属套管与所述挡部由同一金属一体铸造成型。
进一步,所述金属件具有相互配合的一第一本体和一第二本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一弯道的部分圆形截面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一弯道的另一部分圆形截面位于所述第二本体上。
进一步,所述壳体的材料为金属,所述收容腔的壁面与所述金属件之间卡持配合且所述金属件与所述收容腔的壁面电性导通。
进一步,所述第一弯道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通道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弯道的直径小于第一通道的直径和第二通道的直径,信号端子与第一弯道的内壁之间为空气,而信号端子与第一通道的内壁之间是第一绝缘块,信号端子与第二通道的内壁之间是第二绝缘块。由于空气的介电系数小于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的介电系数,使得信号端子的阻抗不相匹配,为了使得信号端子的阻抗匹配,使得第一弯道的直径小于第一通道的直径和第二通道的直径,从而使得信号端子的外周到第一弯道的内壁的距离小于信号端子外周到第一通道的内壁的距离,也小于信号端子的外周到第二通道的内壁的距离,从而降低了信号端子在第一弯道处的反射系数,提高高频信号的传输效率,从而提高电连接器的高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的电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平面剖视图;
图5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部分组装的平面剖视图;
图6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组装的平面剖视图;
图7为图1的电连接器的金属件与第一信号端子,第二信号端子的组装平面图;
图8为图7中沿着A-A的平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 100 对接连接器 200 弹性臂 201
壳体 1 对接腔 10 收容腔 11
开孔 110 间隔壁 111 挡部 12
金属套管 13 连通孔 130 凸部 14
限位部 15 接地部 16
信号模块 S
第一信号端子 2 第一导通部 21 第一连接部 22
第一弯折部 23 第二连接部 24 第一接脚 25
第二信号端子 3 第二导通部 31 第三连接部 32
第二弯折部 33 第四连接部 34 第二接脚 35
第一绝缘块 4a 第一容纳槽 4a1 第一固持槽 4a2
第二绝缘块 4b 第二固持槽 4b1
第三绝缘块 4c 第二容纳槽 4c1 第三固持槽 4c2
第四绝缘块 4d 第四固持槽 4d1
金属件 5 第一本体 5a 第二本体 5b
定位柱 5a1 定位孔 5b1
卡持块 51 第一通道 52 第二通道 53
第一弯道 54 第一台阶面 541 第二台阶面 542
第一止挡块 543 第三通道 55 第四通道 56
第二弯道 57 第三台阶面 571 第四台阶面 572
第二止挡块 573
前后方向 X 左右方向 Y 上下方向 Z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以及与所述电连接器100对接的一对接连接器200,所述电连接器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对接方向定义为一前后方向X,以及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X的一左右方向Y,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X和所述左右方向Y的一上下方向Z。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所述电连接器100具有一壳体1,收容两个信号模块S,所述信号模块S电性连接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和一外部组件(未图示,以下同),传输对接连接器200的高频信号至所述外部组件。
请参考图2,图3和图4,所述壳体1由导电金属一体铸造制成,所述壳体1的前端面凹设形成一对接腔10,所述壳体1的后端面凹设形成左右排列的两个收容腔11,分别对应收容两个所述信号模块S,每一所述收容腔11于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形成一开孔110。一间隔壁111将两个所述收容腔11间隔设置。所述对接腔10与所述收容腔11之间具有一挡部12,自所述挡部12一体向前延伸呈矩形排列的四个金属套管13,每一所述金属套管13内具有一连通孔130,自所述金属套管13的前端面贯穿所述挡部12的后端面,连通所述对接腔10和所述收容腔11。其中,左侧的两个所述连通孔130连通左侧的所述收容腔11与所述对接腔10,右侧的两个所述连通孔130连通右侧的所述收容腔11与所述对接腔10。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一凸部14和分别位于所述凸部14两侧的两个限位部15,所述凸部14与所述限位部15均位于所述对接腔10的上方。所述凸部14用以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弹性臂201卡扣配合,两个所述限位部15位于所述弹性臂201的两侧用以在所述左右方向Y上限位所述弹性臂201,保证所述弹性臂201与所述凸部14之间的稳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向下延伸且设于所述开孔110的附近的多个接地部16,多个所述接地部16与所述外部组件的接地信号电性导通。
请参考图3,图4和图6,每一所述信号模块S包括一个第一信号端子2和一个第二信号端子3。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具有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的一第一导通部21,其收容于所述连通孔130,所述金属套管13环绕所述第一导通部21设置,形成接地屏蔽,有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自所述第一导通部21向后水平延伸一第一连接部22,所述第一连接部22自所述对接腔10穿过所述挡部12进入所述收容腔11内,所述第一连接部2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导通部21的宽度,自所述第一连接部22后端向下弯折90°形成一第一弯折部23,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内,所述第一弯折部2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的宽度,有利于在制造工艺上折弯设置。自所述第一弯折部23向下竖直延伸一第二连接部24,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内,所述第二连接部24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的宽度,使得高频信号在所述第一连接部22的阻抗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4的阻抗相互匹配。自所述第二连接部24向下延伸一第一接脚25,所述第一接脚25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4的宽度,所述第一接脚25通过所述开孔110穿过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与所述外部组件电性接触,传输高频信号。所述开孔110附近具有多个接地部16,高频信号通过所述第一接脚25时同样也能得到很好的屏蔽效果。
请参考图3,图4和图6,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具有与所述对接连接器200对接的一第二导通部31,其收容于所述连通孔130,位于所述第一导通部21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导通部21平行,所述金属套管13环绕所述第二导通部31设置,形成接地屏蔽,有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自所述第二导通部31向后水平延伸一第三连接部32,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的正下方且两者宽度相等。所述第三连接部32自所述对接腔10通过所述挡部12进入所述收容腔11内,所述第三连接部3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导通部31的宽度,自所述第三连接部32后端向下弯折90°形成一第二弯折部33,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3内侧,所述第二弯折部33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连接部32的宽度,有利于在制造工艺上折弯设置。自所述第二弯折部33向下竖直延伸一第四连接部34,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4的正前方,所述第四连接部34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三连接部32的宽度,使得高频信号在所述第三连接部32的阻抗与所述第四连接部34的阻抗相互匹配。自所述第四连接部34向下延伸一第二接脚35,所述第二接脚35的宽度小于所述第四连接部34的宽度,所述第二接脚35通过所述开孔110向下穿过所述壳体1的下表面与所述外部组件电性接触,传输高频信号。所述开孔110附近具有多个接地部16,高频信号通过所述第二接脚35时同样也能得到很好的屏蔽效果。
请参考图3,图4和图5,所述信号模块S具有一第一绝缘块4a,一第二绝缘块4b,一第三绝缘块4c和一第四绝缘块4d,所述第一绝缘块4a、所述第二绝缘块4b、所述第三绝缘块4c和所述第四绝缘块4d均用铁氟龙材料制成。自所述第一绝缘块4a的前表面凹设一第一容纳槽4a1容纳所述第一导通部21,所述第一容纳槽4a1与所述第一导通部21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未图示)收容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信号端子(未图示),自所述第一容纳槽4a1的底壁向后凹设形成一第一固持槽4a2,所述第一固持槽4a2贯穿所述第一绝缘块4a的后表面,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与所述第一固持槽4a2干涉配合。所述第一绝缘块4a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第一导通部2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上,环绕包覆所述第一导通部2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22。所述第二绝缘块4b具有上下贯穿的一第二固持槽4b1,所述第二连接部24与所述第二固持槽4b1干涉配合,所述第二绝缘块4b自下向上组装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4上,环绕包覆所述第二连接部24。所述第一接脚25显露于所述第二绝缘块4b外。
请参考图3,图4和图5,自所述第三绝缘块4c的前表面凹设一第二容纳槽4c1容纳所述第一导通部21,所述第二容纳槽4c1与所述第二导通部31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未图示)收容所述对接连接器200的信号端子(未图示),自所述第二容纳槽4c1的底壁向后凹设形成一第三固持槽4c2,所述第三固持槽4c2贯穿所述第三绝缘块4c的后表面,所述第三连接部32与所述第三固持槽4c2干涉配合。所述第三绝缘块4c自前向后组装于所述第二导通部3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32上,环绕包覆所述第二导通部3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32。所述第四绝缘块4d具有上下贯穿的一第四固持槽4d1,所述第四连接部34与所述第四固持槽4d1干涉配合,所述第四绝缘块4d自下向上组装于所述第四连接部34上,环绕包覆所述第四连接部34。所述第二接脚35显露于所述第四绝缘块4d外。
请参考图3,图4和图5,所述信号模块S包括两个金属件5,用以屏蔽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和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高频信号,两个所述金属件5分别对应收容于两个所述收容腔11内,每一所述金属件5的前表面抵接于所述挡部12的后端面,与所述壳体1形成接地导通。所述金属件5的两侧面分别向外凸设形成一卡持块51,一侧的所述卡持块51与所述间隔壁111卡持配合,另一侧的所述卡持块51与所述收容腔11的内壁卡持配合,不仅有利于将所述金属件5固定于所述收容腔11内,还可以加强所述金属件5与所述壳体1之间的接地导通,更加有利于所述金属件5的接地屏蔽。
请参考图2和图3,所述金属件5由一第一本体5a和一第二本体5b组装形成,所述第一本体5a与所述第二本体5b的配合面与所述金属件5沿着所述前后方向X上的中心面重叠。所述第一本体5a的配合面上凸伸形成三个定位柱5a1,所述第二本体5b的配合面上具有与三个所述定位柱对应配合的三个定位孔5b1。
请参考图3,图4和图5,所述金属件5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X上水平延伸且在在所述金属件5的前表面形成圆形开口一第一通道52和自所述上下方向Z上竖直延伸且在所述金属件5的下表面形成圆形开口的一第二通道53,所述第一通道52位于所述第二通道53的前方。所述第一绝缘块4a后端收容于所述第一通道52,被所述第一绝缘块4a包覆的所述第一连接部22后端收容于所述第一通道52,所述第一连接部22位于所述第一通道52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绝缘块4a前端延伸出所述第一通道52,所述第一固持槽4a2穿过对应的所述连通孔130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连通孔130的后端内,所述第一容纳槽4a1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连通孔130的前端内,所述第一连接部22部分收容于对应所述第一固持槽4a2内,所述第一导通部21位于所述第一容纳槽4a1内与对接连接器200电性对接。所述金属套管13与所述第一通道52的内壁对所述第一导通部21和所述第一连接部22形成接地屏蔽,有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所述第二绝缘块4b收容于所述第二通道53内,所述第二绝缘块4b在所述上下方向Z上的长度几乎与所述第二通道53在所述上下方向Z上的长度相等,被所述第二绝缘块4b包覆的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24收容于所述第二通道53内,所述第二通道53的内壁对所述第二连接部24形成接地屏蔽。所述第一接脚25显露于金属件5外与所述外部组件电性接触。
请参考图6,图7和图8,所述第一通道52的截面呈圆形设置,定义一直径d1,所述第一通道52与所述连通孔130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通道53的截面呈圆形设置,定义一直径d2,d1等于d2。所述第二通道53与所述开孔110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通道52的一半和所述第二通道53的一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5a且在所述第一本体5a的配合面上形成开口,所述第一通道52的另一半和所述第二通道53的另一半位于所述第二本体5b且在所述第二本体5b上形成开口。
请参考图3,图4和图5,所述金属件5具有截面呈圆形的一第一弯道54,其定义一直径w1,其中,w1小于d1和d2。所述第一弯折部23收容于所述第一弯道54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弯道54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一弯折部23与所述第一弯道54的内壁之间为空气,而所述第一连接部22与所述第一通道52的内壁之间是第一绝缘块4a,所述第二连接部24与所述第二通道53的内壁之间是第二绝缘块4b,由于空气的介电系数小于所述第一绝缘块4a和所述第二绝缘块4b的介电系数,故使得高频信号所述第一连接部2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4的阻抗小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3处的阻抗,为了使得所述第一信号端子2的阻抗匹配,所述第一弯道54的直径w1小于所述第一通道52的直径d1和第二通道53的直径d2,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弯折部23的外周到所述第一弯道54的内壁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22的外周到所述第一通道52的内壁的距离,也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24的外周到所述第二通道53的内壁的距离,从而降低了所述第一弯折部23处的阻抗,使得高频信号在第一弯折部23的反射系数减小,提高高频信号的传输效率,从而提高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高频性能。
请参考图3,图4和图5,所述第一弯道54连通所述第一通道52和所述第二通道53,所述第一弯道54的直径w1小于所述第一通道52的直径d1和第二通道53的直径d2,且与第一通道52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通道53的中心线重合,使得所述第一通道52与所述第一弯道54之间形成环状的一第一台阶面541,用以止挡所述第一绝缘块4a。所述第二通道53与所述第一弯道54之间形成环状的一第二台阶面542,用以止挡所述第二绝缘块4b。所述第一台阶面541和所述第二台阶面542在所述金属件5上决定形成一第一止挡块543,所述第一止挡块543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3的内侧。由于所述第一绝缘块4a和所述第二绝缘块4b的最小距离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3的内侧,为了防止所述第一绝缘块4a与所述第二绝缘块4b距离过近,所述金属件5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23内侧的所述第一止挡块543来隔离所述第一绝缘块4a和所述第二绝缘块4b。
请参考图4,图5和图6,所述金属件5具有在所述前后方向X上水平延伸且在所述金属件5的前表面形成圆形开口的一第三通道55和自所述上下方向Z上竖直延伸且在所述金属件5的下表面形成圆形开口的一第四通道56,所述第三通道55位于所述第一通道52的正下方,所述第四通道56位于所述第三通道55的正前方。所述第三绝缘块4c后端收容于所述第三通道55,被所述第三绝缘块4c包覆的所述第三连接部32后端收容于所述第三通道55,所述第三连接部32位于所述第三通道55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三绝缘块4c前端延伸出所述第三通道55,所述第三固持槽4c2穿过对应所述连通孔130收容于对应的所述连通孔130的后端内,所述第二容纳槽4c1收容于对应所述连通孔130的前端内,所述第三连接部32前端延伸出所述第三通道55,收容于对应的所述第三固持槽4c2内,所述第二导通部31位于所述第二容纳槽4c1内与对接连接器200电性对接。所述金属套管13与所述第三通道55的内壁对所述第二导通部31和所述第三连接部32形成接地屏蔽,有利于高频信号的传输。所述第四绝缘块4d收容于所述第四通道56内,所述第四绝缘块4d在所述上下方向Z上的长度几乎与所述第四通道56在所述上下方向Z上的长度相等,被所述第四绝缘块4d包覆的部分所述第四连接部34收容于所述第四通道56内,所述第四通道56的内壁对所述第四连接部34形成接地屏蔽。
请参考图6,图7和图8,所述第三通道55的截面呈圆形设置,定义一直径d3,所述第三通道55与所述连通孔130对应设置。所述第四通道56的截面呈圆形设置,定义一直径d4,d3=d4=d1,所述第四通道56与所述开孔110对应设置。其中,所述第三通道55的一半和所述第四通道56的一半位于所述第一本体5a且在所述第一本体5a的配合面上形成开口,所述第三通道55的另一半和所述第四通道56的另一半位于所述第二本体5b且在所述第二本体5b上形成开口。
请参考图3,图4和图5,所述金属件5具有截面呈圆形的一第二弯道57,其定义一直径w2,其中,w2小于d3和d4。所述第二弯折部33收容于所述第二弯道57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弯道57的中心线上,所述第二弯折部33与所述第二弯道57的内壁之间为空气,而所述第三连接部32与所述第三通道55的内壁之间是第三绝缘块4c,所述第四连接部34与所述第四通道56的内壁之间是第二绝缘块4b,由于空气的介电系数小于所述第三绝缘块4c和所述第四绝缘块4d的介电系数,故使得所述第三连接部32和所述第四连接部34的阻抗小于所述第二弯折部33处的阻抗,为了使得所述第二信号端子3的阻抗匹配,所述第二弯道57的直径w2小于所述第三通道55的直径d3和所述第四通道56的直径d4,从而使得所述第二弯折部33的外周到所述第二弯道57的内壁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连接部32的外周到所述第三通道55的内壁的距离,也小于所述第四连接部34的外周到所述第四通道56的内壁的距离,从而降低了所述第二弯折部33处的阻抗,使得高频信号在第二弯折部33的反射系数减小,提高高频信号的传输效率,从而提高所述电连接器100的高频性能。
请参考图3,图4和图5,所述第二弯道57连通所述第三通道55和所述第四通道56,且所述第二弯道57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三通道55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弯道57的中心线与所述第四通道56的中心线重合,同时所述第二弯道57的直径w2小于所述第三通道55的直径d3和所述第四通道56的直径d4,使得所述第三通道55与所述第二弯道57之间形成环状的一第三台阶面571,用以止挡所述第三绝缘块4c。所述第四通道56与所述第二弯道57之间形成环状的一第四台阶面572,用以止挡所述第四绝缘块4d。所述第三台阶面571和所述第四台阶面572在所述金属件5上决定形成一第二止挡块573,所述第二止挡块573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33的内侧。由于所述第三绝缘块4c和所述第四绝缘块4d的最小距离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33的内侧,为了防止所述第三绝缘块4c与所述第四绝缘块4d距离过近,所述金属件5形成位于所述第二弯折部33内侧的所述第二止挡块573来隔离所述第三绝缘块4c和所述第四绝缘块4d。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弯折部23与第一弯道54的内壁之间为空气,而第一连接部22与第一通道52的内壁之间是第一绝缘块4a,第二连接部24与第二通道53的内壁之间是第二绝缘块4b,由于空气的介电系数小于第一绝缘块4a和第二绝缘块4b的介电系数,故使得第一连接部22和第二连接部24的阻抗小于第一弯折部23处的阻抗,为了使得第一信号端子2的阻抗匹配,第一弯道54的直径w1小于第一通道52的直径d1和第二通道53的直径d2,从而使得第一弯折部23的外周到第一弯道54的内壁的距离小于第一连接部22的外周到第一通道52的内壁的距离,也小于第二连接部24的外周到第二通道53的内壁的距离,从而降低了第一弯折部23处的阻抗,使得高频信号在第一弯折部23的反射系数减小,提高高频信号的传输效率,从而提高电连接器100的高频性能。
2、第二弯折部33与第二弯道57的内壁之间为空气,而第三连接部32与第三通道55的内壁之间是第三绝缘块4c,第四连接部34与第四通道56的内壁之间是第二绝缘块4b,由于空气的介电系数小于第三绝缘块4c和第四绝缘块4d的介电系数,故使得第三连接部32和第四连接部34的阻抗小于第二弯折部33处的阻抗,为了使得第二信号端子3的阻抗匹配,第二弯道57的直径w2小于第三通道55的直径d3和第四通道56的直径d4,从而使得第二弯折部33的外周到第二弯道57的内壁的距离小于第三连接部32的外周到第三通道55的内壁的距离,也小于第四连接部34的外周到第四通道56的内壁的距离,从而降低了第二弯折部33处的阻抗,使得高频信号在第二弯折部33的反射系数减小,提高高频信号的传输效率,从而提高电连接器100的高频性能。
3、自第一弯折部23向下竖直延伸一第二连接部24,收容于收容腔11内,第二连接部24的宽度等于第一连接部22的宽度,使得第一连接部22的阻抗与第二连接部24的阻抗相互匹配。第四连接部34的宽度等于第三连接部32的宽度,使得高频信号在第三连接部32的阻抗与第四连接部34的阻抗相互匹配。
4、第一接脚25自开孔110穿过壳体1的下表面与外部组件电性接触,传输高频信号。开孔110附近具有多个接地部16,高频信号通过第一接脚25时同样也能得到很好的屏蔽效果。第二接脚35延伸出自开孔110穿过壳体1的下表面与外部组件电性接触,传输高频信号。开孔110附近具有多个接地部16,高频信号通过第二接脚35时同样也能得到很好的屏蔽效果。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用以电性连接一对接连接器和一外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一端具有一收容腔;
一金属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金属件的一侧面凹设有截面呈圆形的一第一通道,相邻的另一侧面凹设有截面呈圆形的一第二通道,一第一弯道连通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且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弯道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或所述第二通道的直径;
至少一信号端子,至少部分所述信号端子收容于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一弯道内且传输所述对接连接器的信号至所述外部组件;
至少一第一绝缘块设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通道的内壁之间,至少一第二绝缘块设于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二通道的内壁之间,位于所述第一弯道内的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弯道的内壁之间充满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具有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通道内的一第一连接部和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通道内的一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且收容于所述第一弯道内的一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具有由所述第一连接部延伸一第一导通部,所述第一导通部设于所述第一绝缘块内且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对接,所述第一导通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端子具有由所述第二连接部延伸一第一接脚,其显露于所述第二绝缘块外与所述外部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脚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弯折部的内侧的一第一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块具有一第一台阶面,面朝所述第一通道设置,所述第一止挡块具有一第二台阶面,面朝所述第二通道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与所述第一台阶面抵接,所述第二绝缘块与所述第二台阶面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弯道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第二通道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弯道的中心线重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另一端具有一对接腔,所述对接腔内具有至少一金属套管,当所述金属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部分所述信号端子及包覆于部分所述信号端子外的所述第一绝缘块收容于所述金属套管内,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对接腔与所述收容腔之间具有一挡部,用以止挡所述金属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套管与所述挡部由同一金属一体铸造成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具有相互配合的一第一本体和一第二本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一弯道的部分圆形截面位于所述第一本体上,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一弯道的另一部分圆形截面位于所述第二本体上。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材料为金属,所述收容腔的壁面与所述金属件之间卡持配合且所述金属件与所述收容腔的壁面电性导通。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道的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和所述第二通道的直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92491.0U CN209329317U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92491.0U CN209329317U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329317U true CN209329317U (zh) | 2019-08-30 |
Family
ID=67728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92491.0U Active CN209329317U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32931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3400A (zh) * | 2021-04-29 | 2021-07-30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Aoc高速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
-
2018
- 2018-12-25 CN CN201822192491.0U patent/CN20932931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93400A (zh) * | 2021-04-29 | 2021-07-30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Aoc高速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
CN113193400B (zh) * | 2021-04-29 | 2022-05-13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Aoc高速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60126678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 bus bar | |
CN110311242B (zh) | 电连接器 | |
US20120040563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 |
CN101777717B (zh) | 电连接器 | |
JP2015516660A (ja) | 係合部材を有するリブを備えた接地プレート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 |
EP2016650A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plates | |
US9461423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3138116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US9634432B2 (en) | High frequency connector with enhanced grounding for reduced crosstalk | |
CN112260010B (zh) |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电连接器 | |
CN111370915A (zh) | 电连接器 | |
TWM522478U (zh) | 電連接器 | |
TWM491271U (zh) | 電連接器 | |
CN212062870U (zh) | 一种高频性能良好的Type-C连接器母座 | |
CN110994297A (zh) | 射频插头 | |
CN209329317U (zh) | 电连接器 | |
TW202123547A (zh) | 電連接器 | |
CN21450583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376987U (zh) | 电连接器及连接器组合 | |
CN110768042B (zh) |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 | |
CN101882729B (zh) | 可阻隔讯号干扰的电连接器 | |
JP3202707U (ja) |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端子 | |
CN111509499A (zh) | 一种高频性能良好的Type-C连接器母座 | |
CN105375203A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109755780A (zh) | 板端磁吸连接器及磁吸连接器组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