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326398U - 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326398U
CN209326398U CN201822082100.XU CN201822082100U CN209326398U CN 209326398 U CN209326398 U CN 209326398U CN 201822082100 U CN201822082100 U CN 201822082100U CN 209326398 U CN209326398 U CN 2093263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eliminating device
steam exhaust
heat exchanger
elimin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8210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逄奉建
吴延锐
崔嵬
李学峰
许素虎
邬长坤
梁露
黄保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iexiong Xinsha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iexiong Xinsh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iexiong Xinsha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iexiong Xinsh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8210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3263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3263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3263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乏汽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除氧器和第二除氧器,所述第一除氧器与第二除氧器的一端均连接有热量回收组件,热量回收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循环水箱、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循环水箱,所述第一除氧器的顶端通过气体输送管道连接有第一换热器;除氧器的一端增设有乏汽回收装置,回收装置中的换热器能够对乏汽进行换热,减少乏汽中的热量,乏汽中的热量被循环水箱中的水所吸收,热量可以被收集并利用,乏汽冷凝之后的液体经过管道会被集水箱,便于对乏汽中的水重复利用,回收装置有效的回收乏汽,对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排放污染。

Description

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乏汽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热势能的过热蒸汽经管道引入汽轮机后,便将热势能转变成动能。高速流动的蒸汽推动汽轮机转子转动,形成机械能,释放出热势能的蒸汽从汽轮机下部的排汽口排出,称为乏汽。
除氧器的物理加热蒸汽来源一是管网低压蒸汽,二是连排蒸汽,除氧器内维持温度104℃以进行物理除氧,排放口外排蒸汽压力在20KPa左右,目前的乏汽在做功之后依旧含有大量的热量,目前现有的技术为直接对空排放,此种方式会使得乏汽中的水蒸汽与热量浪费严重,针对目前的乏汽排放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有必要对乏汽处理装置进行结构上的改进并优化。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具有有效的回收乏汽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除氧器和第二除氧器,所述第一除氧器与第二除氧器的一端均连接有热量回收组件,热量回收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一循环水箱、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循环水箱,所述第一除氧器的顶端通过气体输送管道连接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端通过输液管道连接有第一循环水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除氧器架设在第一除氧器的一侧,第二除氧器通过气体输送管道连接有第二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的一端通过输液管道连接有第二循环水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二换热器的一端均通过液体运输管道连接有集水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水箱的下端通过排放管道连接有循环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水箱的上端侧表面通过溢流管道连接有溢流箱。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循环水箱通过两根管道相连接,第二循环水箱与第二换热器通过两根管道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除氧器与第二除氧器顶端的气体输送管道上通过法兰连接有开关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除氧器的一端增设有乏汽回收装置,回收装置中的换热器能够对乏汽进行换热,减少乏汽中的热量,乏汽中的热量被循环水箱中的水所吸收,热量可以被收集并利用,乏汽冷凝之后的液体经过管道会被集水箱,便于对乏汽中的水重复利用,回收装置有效的回收乏汽,对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排放污染。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管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除氧器;2、第一换热器;3、第一循环水箱;4、第二除氧器;5、第二换热器;6、第二循环水箱;7、集水箱;8、溢流箱;9、循环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除氧器1和第二除氧器4,第一除氧器1与第二除氧器4的一端均连接有热量回收组件,热量回收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2、第一循环水箱3、第二换热器5和第二循环水箱6,第一除氧器1的顶端通过气体输送管道连接有第一换热器2,第一换热器2的一端通过输液管道连接有第一循环水箱3,本实施方案中,第一换热器2对从第一循环水箱3中排出的乏汽进行换热。
具体的,第二除氧器4架设在第一除氧器1的一侧,第二除氧器4通过气体输送管道连接有第二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5的一端通过输液管道连接有第二循环水箱6,本实施例中第二换热器5对从第二除氧器4中排出的乏汽进行换热。
具体的,第一换热器2与第二换热器5的一端均通过液体运输管道连接有集水箱7,本实施例中集水箱7能够对水进行储存。
具体的,集水箱7的下端通过排放管道连接有循环池9,本实施例中循环池9便于水的取用。
具体的,集水箱7的上端侧表面通过溢流管道连接有溢流箱8,本实施例中溢流箱8避免集水箱7内部的水过多而溢出。
具体的,第一换热器2与第一循环水箱3通过两根管道相连接,第二循环水箱6与第二换热器5通过两根管道相连接,本实施例中两根管道能够实现第一换热器2与第二换热器5的水循环。
具体的,第一除氧器1与第二除氧器4顶端的气体输送管道上通过法兰连接有开关阀,本实施例中开关阀能够对调节第一除氧器1与第二除氧器4的排气官道进行通断,且开关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第一除氧器1与第二除氧器4的通气速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中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第一除氧器1内部乏汽经过气体输送管道到达第一换热器2的内部,第一循环水箱3内部的冷却液体经过输液管道到达第一换热器2的内部,对第一换热器2内部的乏汽进行冷却,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体经过管道回流到第一循环水箱3的内部,乏汽排出自身热量之后冷凝变成液态水,经过液体运输管道流到集水箱7的内部,集水箱7装载冷凝之后的水,集水箱7内部的水经过排放管道被运输至循环池9的内部,集水箱7的上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溢流箱8,集水箱7内部过量的水可以通过溢流管道排放到溢流箱8的内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包括第一除氧器(1)和第二除氧器(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氧器(1)与第二除氧器(4)的一端均连接有热量回收组件,热量回收组件包括第一换热器(2)、第一循环水箱(3)、第二换热器(5)和第二循环水箱(6),所述第一除氧器(1)的顶端通过气体输送管道连接有第一换热器(2),所述第一换热器(2)的一端通过输液管道连接有第一循环水箱(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氧器(4)架设在第一除氧器(1)的一侧,第二除氧器(4)通过气体输送管道连接有第二换热器(5),第二换热器(5)的一端通过输液管道连接有第二循环水箱(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与第二换热器(5)的一端均通过液体运输管道连接有集水箱(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7)的下端通过排放管道连接有循环池(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箱(7)的上端侧表面通过溢流管道连接有溢流箱(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2)与第一循环水箱(3)通过两根管道相连接,第二循环水箱(6)与第二换热器(5)通过两根管道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氧器(1)与第二除氧器(4)顶端的气体输送管道上通过法兰连接有开关阀。
CN201822082100.XU 2018-12-12 2018-12-12 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 Active CN2093263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2100.XU CN209326398U (zh) 2018-12-12 2018-12-12 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82100.XU CN209326398U (zh) 2018-12-12 2018-12-12 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326398U true CN209326398U (zh) 2019-08-30

Family

ID=67726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82100.XU Active CN209326398U (zh) 2018-12-12 2018-12-12 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3263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68090U (zh)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系统
CN201475980U (zh) 除氧塔排汽回收循环利用系统
CN107989757A (zh) 具有储热功能的太阳能空气透平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2647718U (zh) 超临界湿冷供热机组热网疏水处理系统
CN209326398U (zh) 除氧器乏汽回收装置
CN208382948U (zh) 一种新型工厂余热回收加热装置
CN102997311B (zh) 电厂凝热回收供热系统
CN103363825B (zh) 高温余热热管回收系统
CN102563608B (zh) 凝结水回收器中的二次蒸汽回收利用方法
CN206129340U (zh) 一种有机朗肯循环装置
CN209116822U (zh) 一种电厂余热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107664314A (zh) 一种利用热泵技术提取大温差的温度来实现集中的供暖系统
CN203911671U (zh) 一种用于水电站机组的节能环保相变冷却装置
CN207702554U (zh) 一种超低温余热利用热电协同供热技术
CN202709790U (zh) 水蒸汽循环再利用回收装置
CN202675966U (zh) 高温余热热管回收系统
CN208579650U (zh) 一种高温全热回收的分体式凝汽器
CN208011750U (zh) 火电厂燃煤锅炉排烟余热及水分回用系统
CN202647719U (zh) 亚临界湿冷供热机组热网疏水处理系统
CN206056333U (zh) 一种直接空冷塔余热利用装置
CN108455630B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制盐综合利用系统
CN105953424A (zh) 电厂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CN109210969A (zh) 一种电厂余热和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CN205717449U (zh) 一种燃煤电厂高背压凝结水系统
CN107631343A (zh) 一种超低温余热利用热电协同供热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30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PD01 Discharge of preservation of paten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07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30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30